换热新系统

申请号 CN201710582828.6 申请日 2017-07-17 公开(公告)号 CN107388471A 公开(公告)日 2017-11-24
申请人 芜湖泰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飞飞; 孙英辉;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换热新 风 系统,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为圆柱体,换热器内设有多条换 热管 ,每条换热管之间留有间隙;换热器第一圆柱面与对应面的第二圆柱面通过多条换热管连接,多条换热管与供暖 水 管连接;进风口,进风口设置于换热器一端侧表面;出风口,出风口设置于换热器另一端侧表面。本发明通过在 建筑物 每层供暖主管道上设置 热交换器 和新风进气系统,利用供暖主管道内冬季为热水,夏季为凉水,与新风系统进行热交换,降低能耗。将新风引入每层的房间内,使得室内形成 正压 ,空气从出风口或者 门 窗等自然排出,在新风系统设置颗粒物过滤网和静电驻极空气过滤网,对新风进行颗粒物和杀菌 净化 处理,实现室内空气净化和流通。
权利要求

1.一种换热新系统,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圆柱体,所述换热器内设有多条换热管,每条换热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换热器第一圆柱面与对应面的第二圆柱面通过多条换热管连接,所述多条换热管与供暖管连接;
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一端侧表面;
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另一端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新风系统,其中,所述多条换热管互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新风系统,其中,所述出风口设有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新风系统,其中,所述换热器设置于建筑物每一层的供暖主管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新风系统,其中,所述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建筑物每一层外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新风系统,其中,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建筑物每一层建筑物内,所述出风口分为多个新风出口,通过管道与不同房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新风系统,其中,所述供暖主管道冬季进热水,夏季供冷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新风系统,其中,所述进风口设有颗粒物过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新风系统,其中,所述出口设有静电驻极空气过滤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新风系统,其中,所述进风口设有单向风隔板。

说明书全文

换热新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新风换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近两年,雾霾天气持续增多,很多城市PM2.5值频频超标,空气质量时常处于中重度污染。为了呼吸到干净的空气,国内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选购空气净化器。但使用空气净化器导致室内空气流动性差,没有热交换性。现有的新风系统虽然通过进风和出风进行一部分热交换,但也需要对引进室内的空气加热或冷却,消耗一部分能源
[0003]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利用可循环利用热源或冷源、适用于现有楼房改造的换热新风系统。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换热新风系统,适用于现有楼房新风系统改造,在每层供暖主管道上设置热交换器,通过将供暖主管道内的温与新风进行热交换,并将新风送入这一层的每一个房间,节约新风热交换需要的能耗。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换热新风系统,包括:
[0006]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圆柱体,所述换热器内设有多条换热管,每条换热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换热器第一圆柱面与对应面的第二圆柱面通过多条换热管连接,所述多条换热管与供暖水管连接;
[0007] 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一端侧表面;
[0008] 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另一端侧表面。
[0009] 优选地,所述多条换热管互相平行。
[0010]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设有风机。
[0011]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设置于建筑物每一层的供暖主管道上。
[0012]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建筑物每一层外墙。
[0013]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建筑物每一层建筑物内,所述出风口分为多个新风出口,通过管道与不同房间连接。
[0014] 优选地,所述供暖主管道冬季进热水,夏季供冷水。
[0015]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设有颗粒物过滤网。
[0016] 优选地,所述出口设有静电驻极空气过滤网。
[0017]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设有单向风隔板。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 通过在建筑物每层供暖主管道上设置热交换器和新风进气系统,利用供暖主管道内冬季为热水,夏季为凉水,与新风系统进行热交换,降低能耗。将新风引入每层的房间内,使得室内形成正压,空气从出风口或者窗等自然排出,保持室内式中都有新风,在新风系统设置颗粒物过滤网和静电驻极空气过滤网,对新风进行颗粒物和杀菌净化处理,实现室内空气净化和流通。
[0020]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
[0021]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22]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换热新风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换热器主视图。
[0024]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换热器俯视图。
[0025] 附图标记说明:
[0026] 1、颗粒物过滤网;2、单向风隔板;3、进风口;4、换热器;5、换热管;6、出风口;7、风机;8、静电驻极空气过滤网;9、新风出口;10、供暖主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8]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换热新风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换热器主视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换热器俯视图。
[0029] 如图1、图2、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换热新风系统,包括:
[0030] 换热器4,换热器4为圆柱体,换热器4内设有多条换热管5,每条换热管5之间留有间隙;换热器4第一圆柱面与对应面的第二圆柱面通过多条换热管5连接,多条换热管5与供暖主管道10连接;
[0031] 进风口3,进风口3设置于换热器4一端侧表面;
[0032] 出风口6,出风口6设置于换热器4另一端侧表面。
[0033] 换热器4内的多条换热管4之间留有间隙,多条换热管5与建筑物每层的供暖主管道10连接,在换热器上下侧表面设有进风口3和出风口6,新风穿过换热器4的多条换热管5,实现新风进行热交换。
[0034] 作为优选方案,多条换热管5互相平行,有利于供暖主管道10内水的畅通流动。
[0035] 作为优选方案,出风口6设有风机7,加强新风在管道内的流动性。
[0036] 作为优选方案,换热器4设置于建筑物每一层的供暖主管道10上,有利于对每一层的新风系统进行热交换。
[0037] 作为优选方案,进风口3通过管道连接至建筑物每一层外墙,风机从户外将新风吸入换热器4,每一层设置进风口3,保证了建筑物内每个房间的新风吹入量。
[0038] 作为优选方案,出风口6设置于建筑物每一层建筑物内,出风口6分为多个新风出口9,通过管道与不同房间连接。使得每个房间通过进风管道吹入新风。
[0039] 作为优选方案,供暖主管道10冬季进热水,夏季供冷水,利用建筑物的供暖管道10通入冷水或热水,与新风系统热交换,节能环保,不造成浪费和污染,夏天利用低温水循环降低空气温度,冬季利用供暖水循环升高空气温度。
[0040] 作为优选方案,进风口3设有颗粒物过滤网1,对将进入热交换器4的空气进行过滤,去除灰尘和颗粒物。
[0041] 作为优选方案,出口设有静电驻极空气过滤网8,静电驻极空气过滤网8由高聚物材料制成,对将进入房间内的空气通过静电驻极空气过滤材料过滤,能以较低的能耗达到很高的捕获空气微小颗粒物的效率,同时肩部静电除尘低风阻的有点,能过滤比细胞还小的灰尘、烟雾,防止病。
[0042] 作为优选方案,进风口设有单向风隔板2,使新风按照设定流向单方向流动。
[0043]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的目的仅为了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并不意在将本发明的实施例限制于所给出的任何示例。
[0044]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