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及其燃气流量控制装置

申请号 CN201210139154.X 申请日 2012-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3375609A 公开(公告)日 2013-10-30
申请人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金花; 邹雪; 雷东多·何塞;
摘要 本 发明 提出一种适于 电子 控制 燃气灶 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包括驱动装置、 阀 体、第一阀杆、第二阀杆、第一阀芯、第二阀芯、第一复位装置、第二复位装置;所述 阀体 包括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上述技术方案是有别于现有旋塞阀的全新的燃气流量控制方案,可以从根本上克服旋塞阀所存在的不易于进行微调且难于对燃气流量进行平滑调节的 缺陷 。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驱动装置、体(1)、第一阀杆(2)、第二阀杆(3)、第一阀芯(4)、第二阀芯(5)第一复位装置(6)、第二复位装置(7);
所述阀体(1)包括进气口(8)、第一出气口(9)、第二出气口(10);
所述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4)在所述第一复位装置(6)的作用下抵靠于所述阀体(1)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同时,所述第二阀芯(5)在所述第二复位装置(7)的作用下也抵靠于所述阀体(1)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2)运动,所述第一阀杆(2)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阀芯(4)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
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3)运动,所述第二阀杆(3)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5)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1)和转换装置;
所述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电机(11)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2)和/或第二阀杆(3)作直线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11)包括轴杆(12);
所述转换装置包括相啮合齿轮(13)和齿条(14);
所述齿轮(13)与所述轴杆(12)相连接;
所述齿条(14)与所述第一阀杆(2)和/或第二阀杆(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11)包括轴杆(12);
所述转换装置包括凸轮(15);
所述凸轮(15)与所述轴杆(1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15)在其环绕所述轴杆(12)的侧壁上设置有导轨部(16);
所述第一阀杆(2)和/或第二阀杆(3)的一侧端头抵靠于所述导轨部(16)的底壁(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部(16)的底壁(19)在垂直于所述轴杆(12)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呈对数螺线结构或圆弧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为偏心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所述第一阀杆(2)的运动幅度,进而控制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的打开程度;
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所述第二阀杆(3)的运动幅度,进而控制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的打开程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复位装置(6)包括弹性元件和止挡部(18),所述止挡部(18)设置于所述阀体(1)的内壁上;
所述止挡部(18),用于止挡所述弹性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芯(4)采用圆台结构,该圆台设置有平行于该圆台的轴且同时与该圆台的下底面、侧面相交的切面(17)。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杆(2)连接固定于所述圆台的上底面,所述第二阀杆(3)连接固定于所述圆台的下底面;所述第一复位装置(6)抵靠于所述圆台的下底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芯(4)运动到一定程度时,在该第一阀芯(4)的带动下,所述第二阀杆(3)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5)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进一步设置有第三阀杆、第三阀芯、第三复位装置;
所述阀体还进一步包括第三出气口;
所述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三阀芯在所述第三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抵靠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三出气口的气流通道;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三阀杆运动,所述第三阀杆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三出气口的气流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气口(9),用于为内环火盖供气;
所述第二出气口(10),用于为外环火盖供气。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2)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一阀杆(2)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阀芯(4)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
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3)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阀杆(3)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5)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装置包括曲柄
18.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杆(2)与第二阀杆(3)连接在一起;
所述转换装置,用于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2)和第二阀杆(3)一起作直线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杆(2)与第二阀杆(3)采取一体成型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转换装置和第二转换装置;
所述第一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作直线运动;
所述第二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作直线运动。
21.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螺杆和螺母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杆(2)与第二阀杆(3)连接在一起;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2)和第二阀杆(3)一起作直线运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阀芯(5)采用圆台结构或圆锥结构。
24.一种燃气灶,其设置有如以上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

说明书全文

燃气灶及其燃气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0002] 燃气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庭灶具,燃气灶主要是以液化可燃气为燃料进行燃烧的灶具。根据液化可燃气的种类不同,燃气灶可分为多种,如液化气灶、气灶、天然气灶等。当然,燃气灶还可以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为单灶,双灶、单眼灶、多眼灶、台式灶、嵌入式灶等。此外,还可以根据燃气控制结构的不同将燃气灶分为机械控制燃气灶和电子控制燃气灶。
[0003] 电子控制燃气灶相对于机械控制燃气灶,是一种较新的燃气灶类型。随着电子控制燃气灶使用量的日益增多,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子控制燃气灶在燃气流量控制方面,一般采用旋塞。一种较为典型的旋塞阀的结构如图6所示。但是,由于旋塞阀本身的体积较小,进而阀芯上所开设的孔的数量及孔径大小也受到限制,难于实现微调,且难于对燃气流量进行平滑的调节。可以说,上述技术问题已严重制约电子控制燃气灶的发展。
[0004] 除非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否则这里所述的现有技术并不意味着承认这些现有技术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为本发明所涉及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于电子控制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
[0006]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阀体、第一阀杆、第二阀杆、第一阀芯、第二阀芯、第一复位装置、第二复位装置;所述阀体包括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所述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阀芯在所述第一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抵靠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流通道,同时,所述第二阀芯在所述第二复位装置的作用下也抵靠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运动,所述第一阀杆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运动,所述第二阀杆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上述技术方案是有别于现有旋塞阀的全新的燃气流量控制方案,可以从根本上克服旋塞阀所存在的不易于进行微调且难于对燃气流量进行平滑调节的缺陷
[0007]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
[0008]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和/或第二阀杆作直线运动。
[0009] 可选的,所述电机包括轴杆;所述转换装置包括相啮合齿轮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轴杆相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阀杆和/或第二阀杆相连接。
[0010] 可选的,所述电机包括轴杆;所述转换装置包括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轴杆相连接。
[0011] 可选的,所述凸轮在其环绕所述轴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导轨部;所述第一阀杆和/或第二阀杆的一侧端头抵靠于所述导轨部的底壁。
[0012] 可选的,所述导轨部的底壁在垂直于所述轴杆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呈对数螺线结构或圆弧结构。特别是采用对数螺线结构时,可以获得极佳的燃气流量平滑调节效果。
[0013] 可选的,所述凸轮为偏心轮。
[0014]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所述第一阀杆的运动幅度,进而控制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流通道的打开程度;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所述第二阀杆的运动幅度,进而控制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的打开程度。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燃气流量平滑调节效果。
[0015] 可选的,所述第一复位装置包括弹性元件和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所述止挡部,用于止挡所述弹性元件。
[0016] 可选的,所述第一阀芯采用圆台结构,该圆台设置有平行于该圆台的轴且同时与该圆台的下底面、侧面相交的切面。切面的设置,为第一阀芯往复运动提供导轨,有助于提升第一阀杆和第一阀芯运动的稳定性
[0017] 可选的,所述第一阀杆连接固定于所述圆台的上底面,所述第二阀杆连接固定于所述圆台的下底面;所述第一复位装置抵靠于所述圆台的下底面。
[0018] 可选的,所述第一阀芯运动到一定程度时,在该第一阀芯的带动下,所述第二阀杆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这样,便方便地实现了所述驱动装置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运动。
[0019] 可选的,还进一步设置有第三阀杆、第三阀芯、第三复位装置;所述阀体还进一步包括第三出气口;所述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三阀芯在所述第三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抵靠于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三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三阀杆运动,所述第三阀杆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三出气口的气流通道。
[0020]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用于为内环火盖供气;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为外环火盖供气。
[0021]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一阀杆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阀杆又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运动,进而打开自所述进气口流入的燃气流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
[0022] 可选的,所述转换装置包括曲柄
[0023] 可选的,所述第一阀杆与第二阀杆连接在一起;所述转换装置,用于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一起作直线运动。
[0024] 可选的,所述第一阀杆与第二阀杆采取一体成型结构。
[0025] 可选的,所述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转换装置和第二转换装置;所述第一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二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所述第二阀杆作直线运动。
[0026] 可选的,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螺杆和螺母
[0027] 可选的,所述第一阀杆与第二阀杆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装置,用于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一起作直线运动。
[0028] 可选的,所述第二阀芯采用圆台结构或圆锥结构。
[0029]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燃气灶,其设置有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由于采用了有别于现有旋塞阀的全新的燃气流量控制方案,可以从根本上克服旋塞阀所存在的不易于进行微调且难于对燃气流量进行平滑调节的缺陷。
[0030]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内容并非用于描述本发明的所有的可能的实施方式。整个申请中,多处通过列举示例提供指导,这些示例可以用于各种可行的组合。【附图说明】
[0031]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0032] 图1是本发明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是本发明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是本发明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1的第一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4是本发明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2的转换装置与第一阀杆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6] 图5是本发明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3的转换装置与第一阀杆及第二阀杆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7] 图6是一种现有的旋塞阀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关于图中附图标记的说明:
[0039] 1-阀体,2-第一阀杆,3-第二阀杆,4-第一阀芯,5-第二阀芯,6-第一复位装置,7-第二复位装置,8-进气口,9-第一出气口,10-第二出气口,11-电机,12-轴杆,13-齿轮,
14-齿条,15-凸轮,16-导轨部,17-切面,18-止挡部,19-导轨部的底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首先需要予以说明的是,在下面对优选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中,相同或类似的特征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0041] 实施例1
[004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图中,阴影部分为剖切面)。该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阀体1、第一阀杆2、第二阀杆3、第一阀芯4、第二阀芯5、第一复位装置6和第二复位装置7。阀体1包括进气口8、第一出气口9和第二出气口10。第一出气口9,用于为内环火盖供气;第二出气口10,用于为外环火盖供气。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1和转换装置。电机11包括轴杆12;转换装置包括相啮合的齿轮13和齿条14;齿轮13与轴杆12相连接;齿条14与第一阀杆2相连接。转换装置,用于将电机11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第一阀杆2作直线运动。第一阀芯4采用圆台结构,该圆台设置有两个切面17,该两个切面17均平行于该圆台的轴且同时与该圆台的下底面、侧面相交,该两个切面17相互平行,如图3所示。第一阀杆2连接固定于第一阀芯4圆台结构的上底面,第二阀杆3连接固定于第一阀芯4圆台结构的下底面。第一复位装置6抵靠于第一阀芯4圆台结构的下底面。具体地,第一复位装置6包括弹簧和止挡部18。止挡部18设置于阀体1的内壁上。该止挡部18,用于止挡弹簧。该弹簧的一端抵靠于止挡部18,该弹簧的另一端抵靠于第一阀芯4圆台结构的下底面。第二阀芯5也采用圆台结构,该圆台也设置有两个切面17,该两个切面17均平行于该圆台的轴且同时与圆台的下底面、侧面相交,该两个切面17相互平行。具体地,第二复位装置7包括弹簧;该弹簧的一端抵靠于阀体1的内壁,该弹簧的另一端抵靠于第二阀芯5圆台结构的下底面。
[0043] 该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即燃气灶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阀芯4在第一复位装置6的作用下抵靠于阀体1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同时,第二阀芯5在第二复位装置7的作用下也抵靠于阀体1的内壁上,进而封闭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驱动装置,用于直接带动第一阀杆2运动,第一阀杆2又进一步带动第一阀芯4运动,进而打开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具体地,电机11启动后,轴杆12旋转,进而带动齿轮13转动,齿轮13又进一步带动齿条14移动,齿条14又会带动第一阀杆2运动。第一阀杆2部分地置入阀体1,在阀体1的限制作用下,第一阀杆2仅能作直线运动。
[0044] 此外,驱动装置,还用于间接带动第二阀杆3运动,第二阀杆3又进一步带动第二阀芯5运动,进而打开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具体地,第一阀芯4运动到一定程度时,在该第一阀芯4的带动下,第二阀杆3带动第二阀芯5运动,进而打开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这里,需要予以指出的是,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与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是有所交叉的,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被封闭时,不管第二阀芯5是否抵靠于阀体1的内壁上(仅是假设,就本实施例而言,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被封闭时,第二阀芯5是抵靠于阀体1的内壁上的),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也是被封闭的;只有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被打开时,第二阀芯5才有可能实现对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的控制。
[0045] 此外,驱动装置,还用于控制第一阀杆2的运动幅度,进而控制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的打开程度,进而产生不同的档位。而且,驱动装置,还用于控制第二阀杆3的运动幅度,进而控制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的打开程度,进而产生不同的档位。
[0046]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修改、替换或增加还可以得到其他的实施例。如,驱动装置也可以直接采用直线电机,这样,便不再需要转换装置。再如,转换装置也可以采用曲柄滑块。再如,也可以是:第一出气口,用于为外环火盖供气;第二出气口,用于为内环火盖供气。再如,第二阀杆也可以是连接固定于第二阀芯圆台结构的上底面,而与第一阀芯不连接。再如,两个切面之间也可以是呈一定的度。再如,为提升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相对阀体的密封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在阀体的与阀芯配合密封的部位安装橡胶圈或其他密封件,或者是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的材料采用橡胶或者其他密封性较好的材料,又或者是在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的外表面上安装橡胶圈。
[0047] 实施例2
[0048] 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其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转换装置的具体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转换装置与第一阀杆2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基于简洁的考虑,对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特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请参见实施例1的相应描述及附图。
[0049] 该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1和转换装置。电机11包括轴杆12;转换装置包括凸轮15;凸轮15与轴杆12相连接。凸轮15在其环绕轴杆12的侧壁上设置有导轨部16。该导轨部16的底壁19在垂直于轴杆12的平面上的投影呈对数螺线结构。在第一复位装置6的作用下,第一阀杆2的一侧端头始终抵靠于导轨部16的底壁19。
[0050] 转换装置,用于将电机11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第一阀杆2作直线运动。具体地,由于导轨部16的底壁19上的各点到轴杆12的距离各不相同,且渐进变化,因此,电机11转动时,轴杆12带动凸轮15转动,进而使第一阀杆2发生移动。
[0051]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修改或替换还可以得到其他的实施例。如,凸轮也可以采用偏心轮。再如,该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即燃气灶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阀杆的一侧端头不抵靠于导轨部的底壁上也是可以的。
[0052] 实施例3
[0053] 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其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的,其与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驱动装置直接带动第一阀杆2运动,间接带动第二阀杆3运动;而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直接带动第一阀杆2和第二阀杆3运动。本实施例的转换装置与第一阀杆2及第二阀杆3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如图5所示。
[0054] 基于简洁的考虑,对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同的结构特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请参见实施例2的相应描述。
[0055] 如图5所示,第一阀杆2与第二阀杆3采取一体成型结构,二者整体呈叉形。第一阀杆2与第二阀杆3共同的端头始终抵靠于导轨部16的底壁19。第一阀杆2与第一阀芯4相连接第二阀杆3与第二阀芯5不连接。
[0056] 转换装置,用于将电机11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同时直接带动第一阀杆2和第二阀杆3作直线运动。具体地,电机11启动后,轴杆12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阀杆2和第二阀杆3运动,第一阀杆2带动第一阀芯4运动,进而打开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电机11继续转动,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一出气口9的气流通道的打开程度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第二阀杆3碰触到第二阀芯5,并推动第二阀芯5运动,进而打开自进气口8流入的燃气流向第二出气口10的气流通道。
[0057] 实施例4
[0058] 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其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的,其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的功能模块;而实施例1仅有一个。基于简洁的考虑,对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特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请参见实施例1的相应描述及附图。
[0059]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转换装置和第二转换装置;第一转换装置,用于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第一阀杆作直线运动;第二转换装置,用于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进而直接带动第二阀杆作直线运动。
[0060] 实施例5
[0061]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燃气灶实施例,其设置有如实施例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基于简洁的考虑,对于燃气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特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请参见实施例1至4相应的描述及附图。
[0062] 该燃气灶实施例,还设置有一个自吸式电磁阀。该燃气灶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自吸式电磁阀封闭燃气流入进气口8的气流通道。打开燃气灶时,该燃气灶的控制模块会给所述自吸式电磁阀供电,所述自吸式电磁阀动作,进而打开燃气流入进气口8的气流通道。该燃气灶处于燃烧状态时,该燃气灶的热电偶会给所述自吸式电磁阀供电,以使燃气流入进气口8的气流通道保持打开状态。意外熄火或者关闭该燃气灶时,该自吸式电磁阀会因失去电供应而封闭燃气流入进气口8的气流通道。
[0063] 需要附加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应该被理解为仅限于以上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应该被理解为覆盖了本发明权利要求结合说明书揭示内容而确定的所有可能的实施情况。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基于本发明的任何改劣应用,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