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收系统

申请号 CN201610977353.6 申请日 2011-09-29 公开(公告)号 CN106979142A 公开(公告)日 2017-07-25
申请人 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冈本裕介; 大谷和之;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 ;送气路,其用于将来自所述压缩机的压缩空气送向压缩空气利用机器;第一热回收用 热交换器 ,其设于所述送气路,并能够利用压缩空气的热量对供 水 进行加热而制造温水;供水路,其使供水流通到所述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供水 阀 及/或供水 泵 ,其设于所述供水路;以及 温度 传感器 ,其设于所述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下游侧供水路,对所述供水阀的开度进行调整或者对所述供水泵进行变换器控制来调整流量,以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维持于设定温度。可以对应于温水的使用负荷运转或为得到希望温度的温水而进行运转,可以形成即使调整得到的温水的量或温度,也不会对压缩机的冷却造成影响的系统。
权利要求

1.一种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
送气路,其用于将来自所述压缩机的压缩空气送向压缩空气利用机器;
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其设于所述送气路,并能够利用压缩空气的热量对供进行加热而制造温水;
供水路,其使供水流通到所述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
供水及/或供水,其设于所述供水路;以及
温度传感器,其设于所述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下游侧供水路,
对所述供水阀的开度进行调整或者对所述供水泵进行变换器控制来调整流量,以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维持于设定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是油润滑式的压缩机,
所述热回收系统具备:送油路,其用于使来自所述压缩机的润滑油回到所述压缩机;以及第二热回收用热交换器,其设于所述送油路,并能够利用润滑油的热量对供水进行加热而制造温水,
所述供水路使供水流通到所述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二热回收用热交换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二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下游侧供水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回收系统具备:
空气冷却器,其设于所述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送气路,并利用由冷却水冷却器供给的循环冷却水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或者利用扇的空气流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以及
油冷却器,其设于所述第二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送油路,并利用由冷却水冷却器供给的循环冷却水对润滑油进行冷却,或者利用风扇的空气流对润滑油进行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是具备低段压缩机和高段压缩机的无润滑式的压缩机,
所述热回收系统具备:
第一送气路,其用于将来自所述高段压缩机的压缩空气送向压缩空气利用机器;
第二送气路,其用于将来自所述低段压缩机的压缩空气送向高段压缩机;
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其设于所述第一送气路,并能够利用压缩空气的热量对供水进行加热而制造温水;以及
第二热回收用热交换器,其设于所述第二送气路,并能够利用压缩空气的热量对供水进行加热而制造温水,
所述供水路使供水流通到所述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二热回收用热交换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二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下游侧供水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回收系统具备:
空气冷却器,其设于所述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下游侧送气路,并利用由冷却水冷却器供给的循环冷却水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或者利用风扇的空气流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以及
中间冷却器,其设于所述第二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下游侧送油路,并利用由冷却水冷却器供给的循环冷却水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或者利用风扇的空气流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是水润滑式的压缩机,
所述热回收系统具备:送水路,其用于使来自所述压缩机的润滑用水回到所述压缩机;
以及第二热回收用热交换器,其设于所述送水路,并能够利用润滑用水的热量对供水进行加热而制造温水,
所述供水路使供水流通到所述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二热回收用热交换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热回收用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二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下游侧供水路。

说明书全文

热回收系统

[0001]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110303647.8、申请日为2011年9月29日、发明名称为“热回收系统”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热的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0003] 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热回收系统,其使用锅炉向供箱的供水,实现来自压缩机的压缩空气或润滑油的冷却,并且由此实现向供水箱的供水的加热。具体地说,经空气冷却器(32)和油冷却器(31)向锅炉(2)的供水箱(7)供应水,在空气冷却器(32)实现压缩空气的冷却,另一方面,在油冷却器(31)实现压缩机(5)的润滑油的冷却,在各冷却器(31、32)对给供水箱(7)的供水进行加热。
[0004] 但是,压缩机的冷却方式有水冷式和空冷式,在水冷式的情况下,压缩机单元(6)的空气冷却器(32)以及油冷却器(31)通常使水在与冷却塔那样的冷却水冷却器之间循环,通到空气冷却器以及油冷却器的水在冷却水冷却器被冷却并被再利用,但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可以说是取代这样的冷却水的循环,要制造温水。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8385号公报
[0006]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空气冷却器以及油冷却器仅各设置一个。也就是说,是使用压缩机单元原本应具备的空气冷却器以及油冷却器,实现热回收的构造。
而且,是根据通到空气冷却器的压缩空气的温度、或者根据通到油冷却器的润滑油的温度,调整通到各冷却器的水量,以将温度维持在希望水平的构成。
[0007] 因此,在水冷式压缩机中,不是使冷却水在空气冷却器以及油冷却器与冷却塔那样的冷却水冷却器之间循环,而且,在空冷式压缩机中,也不是向空气冷却器以及油冷却器通外部气体以冷却压缩空气或润滑油。因此,并不是留下压缩机原本具备的既存的冷却系统。
[0008] 另外,也无法对应于通过各冷却器而得到的温水的使用负荷(要求量)来调整供水的有无或供水量。例如,即便存在完全不使用温水或少使用温水,想要停止温水的制造的情况,停止温水的制造将导致停止向各冷却器供应冷却水,无法实现压缩空气以及润滑油的冷却。因此,无法对应于温水的使用负荷来制造温水。
[0009] 进而,由于调整对各冷却器的供水量,以将压缩空气或润滑油维持在希望温度,所以也不是为了将通过各冷却器而得到的温水维持在希望温度而调整对各冷却器的供水的有无或供水量。也就是说,无法得到希望温度的温水。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将既存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原封不动留下的同时,能够回收压缩热的热回收系统。另外,优选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应于温水的使用负荷进行运转或为得到希望温度的温水而进行运转的热回收系统。
[0011]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0012] 第一空气冷却器,其冷却来自压缩机的压缩空气;
[0013] 第一油冷却器,其冷却所述压缩机的润滑油;以及
[0014] 第二油冷却器,其作为热回收用热交换器,被设置于通向所述第一油冷却器的送油路上,并利用送往所述第一油冷却器的润滑油的热量来加热水。
[0015]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除了第一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一油冷却器以外,还具备第二油冷却器,在第二油冷却器中可以回收压缩热。此时,可以将第一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一油冷却器作为既存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加以利用,同时在第二油冷却器中回收压缩热。另外,即使对应于温水的使用负荷等来调整通向第二油冷却器的水的有无或者量,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一油冷却器中不对压缩空气或润滑油的希望的冷却造成影响的结构。
[0016]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系统除了所述第二油冷却器以外还具备第二空气冷却器,该第二空气冷却器是热回收用热交换器,其被设置于通向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的送气路上,并利用送往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的压缩空气的热量来加热水,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和所述第二油冷却器以使水串联或并联通过的方式配置。
[0017]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除了第一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一油冷却器以外还具备第二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二油冷却器,可在第二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二油冷却器中回收压缩热。此时,可将第一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一油冷却器作为既存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加以利用,同时在第二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二油冷却器中回收压缩热。另外,即使对应于温水的使用负荷等来调整通向第二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二油冷却器的水的有无或者量,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一油冷却器中不对压缩空气或润滑油的希望的冷却造成影响的结构。
[0018]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系统取代所述第二油冷却器而具备第二空气冷却器,该第二空气冷却器是热回收用热交换器,其被设置于通向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的送气路上,并利用送往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的压缩空气的热量来加热水。
[0019]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除了第一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一油冷却器以外还具备第二空气冷却器,可在第二空气冷却器中回收压缩热。此时,可将第一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一油冷却器作为既存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加以利用,同时在第二空气冷却器中回收压缩热。另外,即使对应于温水的使用负荷等来调整通向第二空气冷却器的水的有无或者量,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空气冷却器以及第一油冷却器中不对压缩空气或润滑油的希望的冷却造成影响的结构。
[0020]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根据通过所述热回收用热交换器之后的温水的使用负荷,控制对所述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供水的有无或者量。
[0021]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通过根据温水的使用负荷来控制供水,从而可以制造希望的温水。另外,即使根据温水的使用负荷控制供水,也可以由第一空气冷却器可靠地实现压缩空气的冷却,而且可以由第一油冷却器可靠地实现润滑油的冷却。
[0022]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根据通过所述热回收用热交换器之后的温水的温度,控制对所述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供水的有无或者量。
[0023]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通过根据温水的温度来控制供水,从而可以制造希望的温水。另外,即使根据温水的温度控制供水,也可以由第一空气冷却器可靠地实现压缩空气的冷却,而且可以由第一油冷却器可靠地实现润滑油的冷却。
[0024]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是油润滑式压缩机,所述热回收系统具备从压缩机喷出的压缩空气中分离出润滑油的油分离器,由该油分离器分离了润滑油的压缩空气被送往所述各空气冷却器,来自所述油分离器的润滑油被送往所述各油冷却器。
[0025]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即使对于油润滑式压缩机,也可以起到与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同样的作用效果。
[0026]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是具备低段压缩机和高段压缩机的无润滑式压缩机,来自所述低段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经第一中间冷却器被送往所述高段压缩机,在所述高段压缩机被进一步压缩之后,被送往作为后冷却器的所述各空气冷却器,所述热回收系统还具备作为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第二中间冷却器,其设置于从所述低段压缩机通向所述第一中间冷却器的送气路上,并利用送往所述第一中间冷却器的压缩空气的热量来加热水。
[0027]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即使对于无润滑式压缩机,也可以起到与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同样的作用效果。
[0028]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热回收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回收用热交换器中,加热水而产生蒸汽,根据该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水位,控制对该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供水的有无或者量。
[0029]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可以回收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热,得到蒸汽。
[0030] 进而,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是水润滑式压缩机,取代所述润滑油而使用润滑用水,伴随于此,所述第一油冷却器成为冷却润滑用水的第一水冷却器,另一方面,所述第二油冷却器成为利用送往所述第一水冷却器的润滑用水的热量来加热水的作为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第二水冷却器,所述热回收系统具备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压缩空气中分离润滑用水的分离器,不设置所述第一空气冷却器,来自所述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经所述分离器喷出。
[0031] 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即使对于水润滑式压缩机,也可以起到与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同样的作用效果。
[0032] 发明效果
[0033]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能够在将既存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原封不动留下的同时,能够回收压缩热的热回收系统。另外,根据实施方式,还可以对应于温水的使用负荷运转或为得到希望温度的温水而进行运转。而且,可以形成即使调整得到的温水的量或温度,也不会对压缩机的冷却造成影响的系统。附图说明
[0034]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热回收系统的实施例1的概略图。
[0035]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热回收系统的实施例2的概略图。
[0036]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热回收系统的实施例3的概略图,仅示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的变更部位。
[0037]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热回收系统的实施例4的概略图。
[0038] 图中
[0039] 1 热回收系统
[0040] 2 压缩机
[0041] 7 油分离器
[0042] 8 第一空气冷却器
[0043] 9 第二空气冷却器
[0044] 10 第一油冷却器
[0045] 11 第二油冷却器
[0046] 12 送气路
[0047] 14 送油路
[0048] 17 冷却水冷却器
[0049] 18 压缩机单元
[0050] 21 水位传感器
[0051] 23 供水
[0052] 24 温度传感器
[0053] 31 低段压缩机
[0054] 32 高段压缩机
[0055] 33 第一中间冷却器
[0056] 34 第二中间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0058] 【实施例1】
[0059]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热回收系统的实施例1的概略图。
[0060] 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系统1是一种回收油润滑式(供油式)且水冷式的电动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热的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使来自压缩机2的压缩空气或润滑油与从软水器3向锅炉4的供水箱5的供水进行间接热交换,从而实现压缩空气或润滑油的冷却与对供水箱5的供水的加热的系统。
[0061] 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系统1主要具备:吸入、压缩外部气体并将其排出的压缩机2、驱动压缩机2的电动机6、从压缩空气分离润滑油的油分离器7、实现压缩空气的冷却的第一空气冷却器8及第二空气冷却器9、实现润滑油的冷却的第一油冷却器10及第二油冷却器11。
[0062] 压缩机2由电动机6驱动,且吸入、压缩外部气体并将其排出。从压缩机2喷出的压缩空气被送向油分离器7,在油分离器7实现润滑油的分离除去。
[0063] 在为现有公知的压缩机单元的情况下,在油分离器7除去了润滑油的压缩空气经第一空气冷却器8被送向压缩空气利用机器(图示省略);在为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油分离器7除去了润滑油的压缩空气经第二空气冷却器9及第一空气冷却器8被送向压缩空气利用机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从油分离器7通向第一空气冷却器8的送气路12上设置第二空气冷却器9,来自油分离器7的压缩空气经第二空气冷却器9及第一空气冷却器8被送向压缩空气利用机器。而且,在第一空气冷却器8的出口侧根据希望设有干燥器13,压缩空气被干燥器13除去水分,而被送向压缩空气利用机器。
[0064] 另一方面,在为现有公知的压缩机单元的情况下,压缩机2的润滑油经第一油冷却器10回到压缩机2;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压缩机2的润滑油经第二油冷却器11及第一油冷却器10回到压缩机2。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从油分离器7通向第一油冷却器10的送油路14上设置第二油冷却器11,来自油分离器7的润滑油经第二油冷却器11及第一油冷却器10回到压缩机2。
[0065] 另外,从油分离器7通向第二油冷却器11的送油路与从第一油冷却器10通向压缩机2的送油路由分支路15连接。而且,在从油分离器7通向第二油冷却器11的送油路与分支路15的分歧部设有调温三向阀16。该调温三向阀16适合采用蜡式三向阀,根据来自油分离器7的润滑油的温度,自行调整将润滑油送向各油冷却器11、10或者不经各油冷却器11、10而经分支路15回到压缩机2的分配比例。由此,可以调整通向各油冷却器11、10的润滑油的流量,将压缩机2内的润滑油维持在希望温度。
[0066] 以下,顺次说明各冷却器8~11。首先,第一空气冷却器8是压缩空气与其冷却水的间接热交换器。而且,第二空气冷却器9是压缩空气与对供水箱5的供水的间接热交换器。
[0067] 另一方面,第一油冷却器10是压缩机2的润滑油与其冷却水的间接热交换器。另外,第二油冷却器11是压缩机2的润滑油与对供水箱5的供水的间接热交换器。
[0068] 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一空气冷却器8以及第一油冷却器10通冷却水,该冷却水在与冷却塔那样的冷却水冷却器17之间循环。也就是说,冷却水冷却器17对通向第一空气冷却器8以及第一油冷却器10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并使冷却水在冷却器8、10之间循环。
[0069] 压缩机2、电动机6、油分离器7、第一空气冷却器8以及第一油冷却器10可以如双点划线围成的图示那样,作为压缩机单元18构成。此时,还可以由现有公知的压缩机单元(包括已设已存的压缩机单元)构成,也可以在从压缩机2(更具体地说是油分离器7)通向第一空气冷却器8的送气路12上设置第二空气冷却器9,在从压缩机2(更具体地说是油分离器7)通向第一油冷却器10的送油路14上设置第二油冷却器11,从而构成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系统1。此外,也可以在压缩机单元18内还设置干燥器13。
[0070] 下面,对通向锅炉4的供水系统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来自软水器3的水(软水)顺次经过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之后,被喷出到供水箱5。然后,供水箱5的水适当地被供水19经止回阀20供应给锅炉4。然后,在锅炉4中,对水进行加热,产生蒸发,该蒸汽被送向蒸汽使用设备(图示省略)。而且,从软水器3通向供水箱5的供水虽然经过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而提供,但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不经过所述冷却器9、11而直接进行供水。
[0071] 在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系统1中,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作为用于回收压缩热来制造温水的热回收用热交换器起作用。也就是说,对供水箱5的供水在第二空气冷却器9中与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加温,并且在第二油冷却器11中与压缩机2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而被加温,成为温水被供应给供水箱5。
[0072] 在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系统1中,根据通过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之后的温水的使用负荷,控制是否向所述冷却器9、11供水或控制供水量。另外,取而代之或者除此之外,根据通过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之后的温水的温度,控制是否向所述冷却器9、11供水或控制供水量。
[0073] 更具体地说,在供水箱5设有水位传感器21。作为该水位传感器21例如可以使用电极式水位探测器、静电容量式水位探测器、或浮子式水位探测器等。而且,根据水位传感器21的检测信号,改变在通向供水箱5的供水路22设置的供水阀23的开闭或开度。例如,在没有温水的使用负荷或负荷少时,若供水箱5内的水位超过上限水位,则只要关闭供水阀23即可,之后,若供水箱5内的水位下降到下限水位以下,只要打开供水阀23即可。或者,也可以调整供水阀23的开度,以使供水箱5内的水位达到设定水位。
[0074] 取代这种根据温水的使用负荷的控制,或者除了这种控制以外,也可以根据温水的温度来控制是否向供水箱5供水或控制供水量。此时,在通过两冷却器9、11之后的供水路或供水箱5设置温度传感器24。而且,根据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信号,改变在通向供水箱5的供水路22设置的供水阀23的开闭或开度。例如,为了将温度传感器24的检测温度维持在设定温度,只要调整供水阀23的开度即可。另外,在该控制期间,通过水位传感器21监视供水箱5内的水位,若超过设定水位,则可以控制为不制造温水,关闭供水阀23。如此,即使停止向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的供水,在第一空气冷却器8以及第一油冷却器10中,也可将压缩空气以及润滑油冷却到希望程度,这与前述相同。
[0075] 而且,不管是哪种情况,供水阀23都可以设置于比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这两个冷却器更靠出口一侧,但考虑到施加于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的水压或温度的影响,优选如图示例那样,将供水阀23设置于比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这两个冷却器更靠入口一侧。
[0076]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系统1中,除了第一空气冷却器8以及第一油冷却器10以外,还具备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而且,即使在经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向供水箱5的供水被停止的状态下,也可以在第一空气冷却器8以及第一油冷却器10中进行期望的冷却。典型的情况下,只要将第一空气冷却器8以及第一油冷却器10作为既存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加以利用,同时设置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即可。
[0077] 根据本实施例的热回收系统1,在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中,可以回收压缩热来制造温水。另外,可以对应于温水的使用负荷进行温水制造或进行希望温度的温水制造。而且,即使调整通向第二空气冷却器9或第二油冷却器11的水的有无或量,也可以成为在第一空气冷却器8以及第一油冷却器10中不会对压缩空气或润滑油的希望的冷却造成影响的结构。即,即使调整通向第二空气冷却器9或第二油冷却器11的水的有无或量,在第一空气冷却器8或第一油冷却器10中也可以使压缩空气或润滑油降低到各自的目标温度以下。
[0078] 【实施例2】
[0079]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热回收系统1的实施例2的概略图。
[0080] 本实施例2的热回收系统1也基本上与所述实施例1的热回收系统1同样。因此,以下以两者的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对应的部位标注同一符号进行说明。
[0081] 在所述实施例1中,来自压缩机2的压缩空气都经第二空气冷却器9送往第一空气冷却器8,但在本实施例2中构成为:能够进行经过第二空气冷却器9或不经过第二空气冷却器9输送的切换,或者能够改变经过第二空气冷却器9或不经过第二空气冷却器9的分配比例。为此,由分支送气路25连接第二空气冷却器9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在通向第二空气冷却器9的送气路12和分支送气路25的分歧部设有三向阀26。但是,也可以取代设置三向阀26,而在从所述分歧部通向第二空气冷却器9的送气路12或分支送气路25上设置电磁阀电动阀等。不管哪种情况,根据本实施例,在将来自压缩机2的压缩空气送向第一空气冷却器8时,能够进行经过第二空气冷却器9输送或不经过第二空气冷却器9输送的切换,或能够调整其分配比例。
[0082]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1中,压缩机2的润滑油都经第二油冷却器11被送往第一油冷却器10,但在本实施例2中构成为:能够进行经过第二油冷却器11或不经过第二油冷却器11输送的切换,或者能够改变经过第二油冷却器11或不经过第二油冷却器11的分配比例。为此,由分支送油路27连接第二油冷却器11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在通向第二油冷却器11的送油路14和分支送油路27的分歧部设有三向阀28。但是,也可以取代设置三向阀28,而在从所述分歧部通向第二油冷却器11的送油路14或分支送油路27上设置电磁阀或电动阀等。不管哪种情况,根据本实施例,在将压缩机2的润滑油送向第一油冷却器10时,能够进行经过第二油冷却器11输送或不经过第二油冷却器11输送的切换,或能够调整其分配比例。其他的构成以及控制由于与所述实施例1同样,所以省略说明。
[0083] 【实施例3】
[0084]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热回收系统1的实施例3的概略图,仅表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的变更部位。
[0085] 本实施例3的热回收系统1也基本上与所述实施例1以及所述实施例2的热回收系统1同样。在此,以下以两者的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对应的部位标注同一符号进行说明。
[0086] 在所述实施例1以及所述实施例2中,都将第二空气冷却器9和第二油冷却器11串联连接,使得通向供水箱5的水顺次流动,但在本实施例3中,第二空气冷却器9和第二油冷却器11并联设置,通向供水箱5的水分支,流向第二空气冷却器9和第二油冷却器11。
[0087] 具体地说,来自软水器3的供水路22分支为第一供水路29和第二供水路30,在第一供水路29设置第二空气冷却器9,在第二供水路30设置第二油冷却器11。在图示例中,在即将要分支为第一供水路29和第二供水路30之前的地方设置供水阀23,但也可以在第一供水路29以及/或者第二供水路30设置孔(orifice)或电磁阀或电动阀等。其他结构以及控制由于与所述实施例1或所述实施例2同样,所以省略说明。
[0088] 【实施例4】
[0089]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热回收系统1的实施例4的概略图。
[0090] 本实施例4的热回收系统1也基本上与所述各实施例的热回收系统1同样。在此,以下以两者的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对应的部位标注同一符号进行说明。
[0091] 在所述各实施例中,压缩机2是油润滑式(供油式),但在本实施例4中,压缩机2是无润滑式(无油干式)。此时,作为压缩机2具备低段压缩机(低段圧縮機)31和高段压缩机(高段圧縮機)32。而且,来自低段压缩机31的压缩空气经第一中间冷却器33被送往高段压缩机32,在高段压缩机32中进一步被压缩后,被送往作为后冷却器的所述各空气冷却器9、8。
[0092] 而且,在从低段压缩机31通向第一中间冷却器33的送气路上,设置作为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第二中间冷却器34。与所述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同样,通向供水箱5的供水被通向第二中间冷却器34,实现压缩热的回收。此时,如何配置第二中间冷却器34、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如何使通向供水箱5的水通过可适当设定。作为一个例子,比如顺次通向第二中间冷却器34、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实现对供水箱5的供水的加热。
[0093] 在无润滑式压缩机31、32的情况下,虽然在压缩机本体没有润滑油,但在齿轮部分有润滑油,存在想要对其进行冷却的情况。此时,齿轮箱35内的润滑油经供油泵36被送往第一油冷却器10,在第一油冷却器10被冷却后,回到齿轮部。而且,在通向第一油冷却器10的送油路上也可以与所述各实施例同样设置第二油冷却器11。
[0094] 在本实施例4的情况下,也与所述各实施例同样,根据通过各第二冷却器34、9、11之后的温水的使用负荷以及/或者温水温度,控制对各第二冷却器34、9、11的供水的有无或者量。其他的结构以及控制由于与所述各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0095] 【实施例5】
[0096] 本实施例5的热回收系统1也基本上与所述实施例1、2的热回收系统1同样。在此,以下以两者的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对应的部位标注同一符号进行说明。
[0097] 在所述实施例1、2中,压缩机2是油润滑式(供油式),但在本实施例5中,压缩机2是水润滑式。此时,在所述实施例1、2中,取代润滑油而使用润滑用水。伴随于此,所述实施例1、2中的第一油冷却器10为冷却润滑用水的第一水冷却器(10),另一方面,所述实施例1、2中的第二油冷却器11为利用送往所述第一水冷却器(10)的润滑用水的热量加热水的作为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第二水冷却器(11)。而且,在水润滑式的压缩机2的情况下,各空气冷却器8、9也可以省略其配置。
[0098] 若更具体地说明,则在水润滑式压缩机2的情况下,来自压缩机2的空气首先被喷出向分离器(7)(相当于所述实施例1、2中的油分离器7的气水分离器),在此实现气水分离。在分离器(7)实现了润滑用水的除去的压缩空气通常不经过空气冷却器8、9(即,可以省略空气冷却器8、9的设置),根据希望经过干燥器13被送往压缩空气利用机器。另一方面,在分离器(7)从压缩空气分离出来的润滑用水被适当送向第一水冷却器(10),实现希望的冷却,之后回到压缩机2。而且,在这种水润滑式压缩机2中,在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只要在通向第一水冷却器(10)的送水路中设置第二水冷却器(11),在该第二水冷却器(11)中回收压缩热即可。其他的结构以及控制由于与所述实施例1、2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0099] 本发明的热回收系统1不限于所述各实施例的构成,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在所述各实施例中,在通向供水箱5的供水路22可以适当设置供水泵,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通向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第二空气冷却器9、第二油冷却器11、第二中间冷却器34)的水量虽然通过供水阀23的开度调整来进行控制,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在供水路设置供水泵,对该供水泵进行变换器控制来调整流量。
[0100]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例中,虽然图示的例子是将对锅炉4的供水箱5的供水通向热回收用热交换器,实现锅炉4的供水的预热,但通向热回收用热交换器的水的用途不限于此,可以适当变更。
[0101]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4那样的无润滑式压缩机的情况下,由于压缩热是高温,所以并非温水,也可以得到蒸汽。即,在热回收用热交换器(尤其是最下游的热回收用热交换器)中,也可以加热水而产生蒸汽。此时,取代所述各实施例那样根据通过热回收用热交换器之后的温水的温度来控制供水阀23的方式,也可以根据蒸汽产生用热交换器中的水位来控制供水阀23。即,只要检测蒸汽产生用热交换器的水位,控制通向该热交换器的供水的有无或量,以维持在设定水位即可。此时,若蒸汽产生用热交换器内的蒸汽压变得过高,则在所述实施例2(图2)的情况下,切换三向阀26(或三向阀28),使基于既存的第一空气冷却器8(或第一油冷却器10)的冷却优先进行即可。
[0102]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空气冷却器8、第一油冷却器10、第一中间冷却器33、第一水冷却器(10)分别是水冷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其中一个或两个或者全部都可以是空冷式的。此时,通过扇的空气流来冷却压缩空气、润滑油或者润滑用水。
[0103]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例中,对于设置第二空气冷却器9、第二油冷却器11、(进而实施例4中的第二中间冷却器3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其中的所有冷却器都没必要设置,可以根据希望省略某一个的设置。例如在所述实施例1或所述实施例2中,也可以省略第二空气冷却器9的设置,或省略第二油冷却器11的设置。
[0104] 另外,在无润滑式压缩机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完全没有润滑油的冷却系统的压缩机。此时,省略第一油冷却器10以及第二油冷却器11或送油路14等,可成为在第二空气冷却器9以及/或者第二中间冷却器34中回收压缩热的系统。
[0105] 进而,在所述各实施例中,压缩机2的段数可以适当变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