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鼩脊髓挫伤模型的构建方法

申请号 CN201611044106.7 申请日 2016-11-24 公开(公告)号 CN106551729A 公开(公告)日 2017-04-05
申请人 昆明医科大学; 发明人 王廷华; 王杰栋; 刘佳; 张荣平;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树鼩脊髓挫伤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模型的步骤为:对树鼩进行分组,分成假手术组和脊髓挫伤模型组;制备脊髓挫伤模型组;制备假手术组;术后护理。通过此方法得到的模型具有 稳定性 好、复制性强、存活率高的特点,对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以及探讨新的 治疗 方案 尤为重要。
权利要求

1.一种树鼩脊髓挫伤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树鼩进行分组,分成假手术组和脊髓挫伤模型组;
2)制备脊髓挫伤模型组;
3)制备假手术组;
4)术后护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鼩脊髓挫伤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制备脊髓挫伤模型组具体为:术者带口罩手套,对所有树鼩采用10ml/kg腹腔注射浓度为36mg/ml合氯进行麻醉,待树鼩失去意识后使用橡皮筋固定于手术台上,采用俯卧位;使用电动推毛器将树鼩自肩部至臀部的背部毛发剃净进行备皮;术者洗手消毒后采用质量分数为
0.5%聚维碘进行皮肤消毒三遍,铺无菌洞巾,然后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沿树鼩背部中线以胸10为中心作一纵行切口,切口长约4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分离棘突两侧肌肉,充分暴露胸9-11棘突及椎板;使用咬骨钳咬除胸10棘突及椎板,显露硬脊膜作为目标区域;
挫伤模型使用直径2.5mm的40g重物由15cm高处自由落下,撞击树鼩硬脊膜及脊髓组织,若见树鼩尾巴痉挛摆动且双下肢瘫痪,表明造模成功;采用丝线逐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0.1%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伤口,无菌敷贴覆盖伤口,制备得到脊髓挫伤模型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鼩脊髓挫伤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制备假手术组具体为:进行手术切开皮肤和肌肉并暴露脊髓,但不损伤脊髓,暴露硬脊膜后即使用质量分数为0.1%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伤口,采用丝线逐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无菌敷贴覆盖伤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鼩脊髓搓伤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术后护理具体为:手术后每日早、晚挤尿各两次,直至树鼩恢复排尿反射;隔日换药直至伤口愈合

说明书全文

一种树鼩脊髓挫伤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树鼩脊髓挫伤模型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树鼩被认为是除灵长类外与人类最亲密的近亲,由于树鼩的许多分子和细胞结构近似于人类,在肿瘤、内分泌、消化、泌尿、神经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已有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0003] 脊髓外伤导致的截瘫的治疗及术后康复仍然是人类面临的医学难题。树鼩作为一种灵长目动物,相比大鼠具有与人类更近的亲缘关系,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但树鼩应用于脊髓外伤的研究仍较少,无公认的有效的疾病模型。本技术构建脊髓打击伤即脊髓挫伤模型,为人类脊髓打击伤研究提供更接近人类的树鼩脊髓疾病动物模型。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树鼩脊髓挫伤模型的构建方法,本疾病模型中的脊髓挫伤是脊髓受到打击损伤,但未完全断开;本疾病模型为脊髓不完成损伤研究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复制性强、存活率高的研究模型。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鼩脊髓外伤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对树鼩进行分组,分成假手术组和脊髓挫伤模型组;
[0007] 2)制备脊髓挫伤模型组;
[0008] 3)制备假手术组;
[0009] 4)术后护理。
[0010]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制备脊髓挫伤模型组具体为:术者带口罩手套,对所有树鼩采用10ml/kg腹腔注射浓度为36mg/ml合氯进行麻醉,待树鼩失去意识后使用橡皮筋固定于手术台上,采用俯卧位;使用电动推毛器将树鼩自肩部至臀部的背部毛发剃净进行备皮;术者洗手消毒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5%聚维碘进行皮肤消毒三遍,铺无菌洞巾,然后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沿树鼩背部中线以胸10为中心作一纵行切口,切口长约4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分离棘突两侧肌肉,充分暴露胸9-11棘突及椎板;使用咬骨钳咬除胸10棘突及椎板,显露硬脊膜作为目标区域;挫伤模型使用直径2.5mm的40g重物由15cm高处自由落下,撞击树鼩硬脊膜及脊髓组织,若见树鼩尾巴痉挛摆动且双下肢瘫痪,表明造模成功;采用丝线逐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0.1%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伤口,无菌敷贴覆盖伤口,制备得到脊髓挫伤模型组。
[0011] 进一步地,步骤3)中的制备假手术组具体为:进行手术切开皮肤和肌肉并暴露脊髓,但不损伤脊髓,暴露硬脊膜后即使用质量分数为0.1%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伤口,采用丝线逐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无菌敷贴覆盖伤口。
[0012] 进一步地,步骤4)中的术后护理具体为:手术后每日早、晚挤尿各两次,直至树鼩恢复排尿反射;隔日换药直至伤口愈合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0014] 1)与假手术组树鼩相比,挫伤手术组树鼩脊髓损伤后平衡木实验及运动行为评分显著下降,说明脊髓明显受损,但术后有逐渐好转的趋势。
[0015] 2)脊髓钝挫伤模型可为药物治疗人类脊髓不完全损伤提供实验模型。
[0016]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附图说明
[0017]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 图1是本发明树鼩固定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树鼩改良Tarlov评分;
[002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树鼩改良横梁实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2] 实施例1脊髓钝挫伤模型的构建方法
[0023] 本发明设立2个组,即脊髓挫伤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
[0024] 术者带口罩帽子,对所有树鼩采用10ml/kg腹腔注射浓度为36mg/ml水合氯醛进行麻醉,待树鼩失去意识后使用橡皮筋固定于手术台上,采用俯卧位。如图1所示手术台为长40cm,宽15cm的板。四处各有一矮柱用于固定树鼩。使用橡皮筋固定树鼩四肢,其中一端拴于树鼩肢体远端关节以上,另一端固定于矮柱上。图中A区域为备皮及消毒范围。使用电动推毛器将树鼩背部(自肩部至臀部)毛发剃净以进行备皮(如图1所示)。术者洗手消毒后采用质量分数为0.5%聚维酮碘进行皮肤消毒三遍,铺无菌洞巾,然后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沿树鼩背部中线以胸10为中心作一纵行切口,切口长约4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分离棘突两侧肌肉,充分暴露胸9-11棘突及椎板。使用咬骨钳咬除胸10棘突及椎板,显露硬脊膜作为目标区域。使直径2.5mm的40g重物由15cm高处自由落下,撞击树鼩硬脊膜及脊髓组织,若见树鼩尾巴痉挛摆动且双下肢瘫痪,表明造模成功。使用质量分数为0.1%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伤口,采用丝线逐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无菌敷贴覆盖伤口。与脊髓挫伤组相对应的比较组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树鼩只进行手术切开皮肤和肌肉并暴露脊髓,但不损伤脊髓,暴露硬脊膜后即使用质量分数为0.1%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伤口,采用丝线逐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无菌敷贴覆盖伤口。手术后2个组每日早、晚挤尿两次,直至树鼩恢复排尿反射;隔日换药直至伤口愈合。
[0025]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验过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0026] 1 行为学Tarlov评分结果
[0027] 假手术组树鼩步态正常,得分为5分。脊髓挫伤术后4~6天,脊髓挫伤组仅限于髋、膝关节的非反射性运动,评分在1分内,评分结果见表1。行为学Tarlov评分结果显示脊髓挫伤组评分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下表1,图2)。
[0028] 表1 Tarlov评分结果
[0029]时间 假手术组 脊髓挫伤组
第2天 5±0 0.5±0.4
第4天 5±0 0.3±0.5
第6天 5±0 0.6±0.5
[0030] 2 行为学横梁评分结果
[0031] 假手术组树鼩放上横梁后逃逸,得分为6分。脊髓挫伤组在术后4~6天树鼩上肢悬挂于横梁上,给予刺激后移动距离超过横梁中点,评分在1~2分之间,评分结果见表2。行为学横梁评分结果显示脊髓挫伤组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下表2,图3)。
[0032] 表2 行为学横梁评分结果
[0033]  假手术组 脊髓挫伤组
第2天 6±0 0
第4天 6±0 1.8±1.2
第6天 6±0 1.6±1.1
[0034] 评分说明:按照上述评分不给予刺激树鼩评分都是0分,参与人员商议后决定从第四天起给予刺激,实验后发现给予刺激和不给于刺激有明显差异。
[0035] 本发明与假手术组树鼩相比,如图2和图3,脊髓钝挫伤组术后第2、4、6天的横梁实验评分及Tarlov评分,脊髓挫伤组树鼩横梁实验及Tarlov评分明显下降,但术后有逐渐好转的趋势。
[0036] 综上所述,本模型为脊髓外伤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复制性强、存活率高的研究模型。
[0037]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