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器针头及注射器的使用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933499.0 申请日 2016-10-25 公开(公告)号 CN106377338A 公开(公告)日 2017-02-08
申请人 苏州大学; 发明人 殷荣平; 房兆续; 黄玉辉; 汪小华;
摘要 本 申请 提供一种 注射器 针头和注射器使用方法,所述注射器针头包括:相互独立的针梗前段和针梗尾段,所述针梗前段的第一端为针头,所述针梗尾段的第一端与所述针栓相连;所述注射器针头还包括:透明的软 导管 ,所述软导管的一端与所述针梗前段的第二端对接,所述软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针梗尾段的第二端对接,所述软导管两端的内径不大于所述针梗的外径。在采用本 发明 实施例 提供的注射器针头和注射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时,当进针成功时,可通过透明的软导管发现回血现象,因此提高了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射器针头,包括:针栓和针梗,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梗包括:相互独立的针梗前段和针梗尾段,所述针梗前段的第一端为针头,所述针梗尾段的第一端与所述针栓相连;
所述注射器针头还包括:透明的软导管,所述软导管的一端与所述针梗前段的第二端对接,所述软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针梗尾段的第二端对接,所述软导管两端的内径不大于所述针梗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导管的内径不大于0.2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梗的外径不大于0.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导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针梗前段的第二端,所述软导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针梗尾段的第二端。
5.一种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中,所述注射器安装有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公开的注射器针头,方法包括:
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其中,所述注射点为:上下预设距离处被绷紧的、小鼠尾巴静脉上的注射点;所述静脉为:被拉直、使用酒精擦拭至静脉扩张后、且面向用户的小鼠尾巴侧端上的静脉;
操作所述注射器进行定量给药或细胞注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包括:
保持所述针梗前段与所述小鼠尾巴的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进针设定距离后平行进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不小于10°,不大于2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包括:
采用齿直镊固定所述针梗前段第二端起1/3位置处,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进针设定距离后平行进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鼠为麻醉后的活鼠。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为1cm。

说明书全文

一种注射器针头及注射器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实验设备及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高效的注射器针头及注射器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各种基础医学研究中,为了观察药物、新化合物等的药效毒理或者是在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病理研究中,为了观察动物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变化等,都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对被实验的动物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给药。而小鼠尾静脉注射就是其中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制定准确、快速的单人操作方法及相关器材,是使用尾静脉注射方法的前提。
[0003] 小鼠尾静脉注射是目前动物实验中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但给药过程存在操作方法难度大,成功率低的缺点。传统的小鼠尾静脉注射方式的操作过程为:固鼠器固定小鼠;将小鼠尾巴拉直,用酒精擦拭鼠尾,使静脉充分扩张;使用带针头注射器(一般为4号)从鼠尾远端(一般距尾尖1/4或1/3处进针)进针,如果针头在血管中前进,可明显地感觉到针行通畅,试推液时无阻则说明注射成功;反之失败,需重新进针(移向近端注射点再次尝试),由于血管受刺激后会收缩,增大注射难度,因此如果同一根静脉三次不成功则稍作休息后换对另一根静脉进行注射。
[0004]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直接进行尾静脉注射时无法利用回血现象来判断是否进针成功,凭进针顺利感判断是否注射成功,进而导致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高效的注射器针头及注射器的使用方法,以提高小鼠尾静脉实验的可靠性。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注射器针头,包括:针栓和针梗,所述针梗包括:相互独立的针梗前段和针梗尾段,所述针梗前段的第一端为针头,所述针梗尾段的第一端与所述针栓相连;
[0008] 所述注射器针头还包括:透明的软导管,所述软导管的一端与所述针梗前段的第二端对接,所述软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针梗尾段的第二端对接,所述软导管两端的内径不大于所述针梗的外径。
[0009] 优选的,上述注射器针头,所述软导管的内径不大于0.28mm。
[0010] 优选的,上述注射器针头,所述针梗的外径不大于0.3mm。
[0011] 优选的,上述注射器针头,所述软导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针梗前段的第二端,所述软导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针梗尾段的第二端。
[0012] 一种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应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中,所述注射器安装有上述任意一项公开的注射器针头,方法包括:
[0013] 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其中,所述注射点为:上下预设距离处被绷紧的、小鼠尾巴静脉上的注射点;所述静脉为:被拉直、使用酒精擦拭至静脉扩张后、且面向用户的小鼠尾巴侧端上的静脉;
[0014] 操作所述注射器进行定量给药或细胞注射。
[0015] 优选的,上述注射器的使用方法中,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包括:
[0016] 保持所述针梗前段与所述小鼠尾巴的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进针设定距离后平行进针。
[0017] 优选的,上述注射器的使用方法中,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不小于10°,不大于20°。
[0018] 优选的,上述注射器的使用方法中,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包括:
[0019] 采用齿直镊固定所述针梗前段第二端起1/3位置处,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进针设定距离后平行进针。
[0020] 优选的,上述注射器的使用方法中,所述小鼠为麻醉后的活鼠。
[0021] 优选的,上述注射器的使用方法中,所述预设距离为1cm。
[0022]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注射器针头和注射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时,当进针成功时,可通过透明的软导管发现回血现象,因此提高了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的可靠性。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注射器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注射器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申请人针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实验方式进行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过程中无法发现回血现象的原因为:直接采用注射器+常规注射器针头的方式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时,由于常规注射器针头为不透明的金属针头,,如果想要发现回血现象,则必须是的小鼠的尾静脉回血流过所述常规注射器针头后,大量进入所述注射器内才能够被实验者发现,但是由于小鼠尾静脉血压十分低、且小鼠尾静脉中流动的血量有限,不足以是的尾静脉回血流入所述注射器内,因此,最终使得采用常规的小鼠尾静脉实验的方式无法发现尾静脉回血现象,进而导致实验的可靠性低。
[0028] 针对于上述研究,申请人针对于在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时,可靠性低的问题,发明了一种用于提高静脉注射可靠性的注射器针头,以及在小鼠尾静脉注射过程中,该注射器的使用方法。
[0029]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注射器针头,包括:针栓100和针梗200以及透明的软导管300,所述针梗200包括:相互独立的针梗前段201和针梗尾段202,所述针梗前段201的第一端为针头,所述针梗尾段202的第一端与所述针栓100相连;所述软导管300的一端与所述针梗前段201的第二端对接,所述软导管300的另一端与所述针梗尾段202的第二端对接,所述软导管300两端的内径不大于所述针梗200的外径,以实现两者的无渗漏对接。
[0030] 当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注射器针头对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时,由于所述将所述针梗200分为针梗前段201和针梗尾段202两段,且这两段针梗采用透明软导管相连,当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时,只要小鼠尾静脉血液流入所述软导管内,用户就能发现回血现象,通过合理的设置所述软导管的内径,可采用很少的小鼠尾静脉血液就可发现回血现象,因此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所述注射器针头进行的小鼠尾静脉实验,能够通过判断小鼠尾静脉回血的方式判断是否进针成功,从而提高了小鼠尾静脉实验的可靠性。
[0031] 其中,在选取所述软导管300时,为了采用尽量少的小鼠尾静脉血液发现回血现象,所述软导管300的内径应尽可能的小,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在选取所述软导管300时,所述软导管300的内径应不大于28mm,其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取,例如,为了方便实验,其长度可为8~10cm。
[0032] 除了所述软导管300的内径大小影响发现回血现象时所用的小鼠尾静脉的血液量之外,所述针栓200的内径、所述针栓前段201的长度同样对发现回血现象时所用血液的量有关,因此,在选取所述针栓200时,所述针栓200的内径应尽可能的细,所述针栓前段201在不影响进针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短,例如,所述针梗前段201的长度优选不大于1.25cm。
[0033]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所述软导管和针梗200之间无渗漏,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软导管30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针梗前段201的第二端,所述软导管300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针梗尾段202的第二端,且在不影响进针的前提下套接长度比小于2mm。
[0034] 针对于上述注射器针头,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中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所述注射器安装有本申请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公开的注射器针头,参见图2,方法包括:
[0035] 步骤S101: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
[0036] 其中,所述注射点为:上下预设距离处被绷紧的、小鼠尾巴静脉上的注射点;所述静脉为:被拉直、使用酒精棉擦拭至静脉扩张后、且面向用户的小鼠尾巴侧端上的静脉,优选的,为了确保顺利进针,所述预设距离为1cm,;
[0037] 步骤S102:操作所述注射器进行定量给药或细胞注射。
[0038] 在进行上述注射器使用方法时,能够发现小鼠尾静脉回血现象,从而提高了小鼠尾静脉注射的可靠性。
[0039] 采用上述注射器使用方法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的过程包括:
[0040] 步骤1、实验用物准备;
[0041] 步骤2、拉直小鼠尾巴、略偏转(因为小鼠尾静脉在尾部双侧),使用酒精棉擦拭尾静脉见其扩张,固定并绷紧注射点上下约1cm处尾巴(可采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轻完成);
[0042] 当然,在本步骤中,为了防止小鼠活动,增加进针难度,该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中所用的小鼠和注射器的使用方法所用的小鼠均为麻醉后的小鼠。
[0043] 步骤3、进针;
[0044] 当然,为了确保进针的成功率,本申请还对进针步骤进行了限定,即,上述注射器使用方法中,所述步骤S101具体可以包括:保持所述针梗前段与所述小鼠尾巴的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进针设定距离后平行进针。其中,预设角度范围为[10°,20°]的区间。优选的,针梗前段与所述小鼠尾巴之间的角度15°。
[0045] 上述注射器使用过程中,除了对进针角度进了限定之外还对持针方式进行了限定,即所述步骤S101具体可以包括:采用齿直镊固定所述针梗前段第二端起1/3位置处,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进针设定距离后平行进针。
[0046] 当然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中,所述步骤S101的进一步优方案为:采用齿直镊固定所述针梗前段第二端起1/3位置处,保持所述针梗前段与所述小鼠尾巴的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采用所述针梗前段的针尖端在所述注射点上进针,进针设定距离后平行进针。
[0047] 在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时,该进针过程具体可以为: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控制齿直镊持(自制注射针)针栓前段自第二端处后1/3的位置处,在距尾巴的尾尖位置1/4或1/3处与静脉呈15°进针,进针一定设定距离后平行进针,所述软导管前端见回血即表示进针成功;
[0048] 步骤4、右手固定注射针不动,左手操作注射器,进行定量给药或细胞注射;
[0049] 步骤5、推注完毕,取干棉签,于迅速拔针后按压注射点,避免注射液倒流或出血。
[0050] 与目前常用的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相比,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注射器使用方法进行的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存在进针成功率高、降低实验成本、保证实验质量、提高实验整体效率等优点。
[0051] 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注射器针头,根据小鼠尾静脉细、脆、压力低的特点,选择特定规格的软导管及针头,可顺利进针,最主要的是可以根据导管前端有无回血,判断是否进针成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继续给药或注射细胞,避免传统操作导致的注射液的浪费,尤其是珍贵药物,或因试进针导致注射液的渗出影响药物精确量,减少实验的偏倚,降低实验成本。
[0052] 在适当练习后,实验人员可迅速掌握本方法注射技巧,保证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大于90%)。凭借有无回血判断是否进针成功较传统方法的“畅通无阻力手感”更为直观和可信,整个过程也仅需要约15s左右,快速准确、节约实验时间。总的来说,本发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实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提高实验效率和精准性,为进一步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0053]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或方法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或装置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005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