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系统、废热回收装置和内燃机

申请号 CN201380009443.0 申请日 2013-02-15 公开(公告)号 CN104254672B 公开(公告)日 2017-03-08
申请人 埃贝斯佩歇废气技术合资公司; 发明人 马克·哈特曼; 斯特凡·格泽;
摘要 用于兰金过程的 蒸汽 发生器 (1),尤其是用于 内燃机 (36),优选地用于 机动车辆 中的内燃机的废热回收装置(37),包括: 热交换器 管(2),热交换器(3)设置在其中,用于绕 过热 交换器通道2)的旁通管(4),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管(2)和所述旁通管(4)能够在 蒸汽发生器 (1)的操作期间进行加热 流体 的贯通,其中所述热交换器(3)可在蒸汽发生器(1)的操作期间进行待 蒸发 介质的贯通。如果所述热交换器管(2)包封旁通管(4),将得到高效而紧凑的设计。
权利要求

1.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
-第一蒸汽发生器(22)和第二蒸汽发生器(23),每一个彼此相邻且彼此平行的设置,-在入口侧上的耦合元件(28),设计成Y形管,具有排气入口(30)和第一耦合开口(31),其流体地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22)的入口开口连接,以及具有第二耦合开口(32),其流体地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23)的入口开口连接,
-在出口侧的耦合元件(29),设计成Y形管,具有排气出口(33)和第三耦合开口(34),其流体地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22)的出口开口连接,以及具有第四耦合开口(35),其流体地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23)的出口开口连接,
-用于两个蒸汽发生器(22、23)的两个热交换器(24、25)的所述蒸汽发生器系统(21)具有共同的流入连接(59)和共同的返回流连接(60),其各自流体地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22)和所述第二蒸汽发生器(23)的各自热交换器(24、25)的端部区域相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系统(21)包括驱动单元,用于联合驱动第一和第二蒸汽发生器(22、
23)的两个控制元件(19),
-其中,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22)和第二蒸汽发生器(23)具有以下结构:
-热交换器通道(2),热交换器设置在其中,
-用于绕过热交换器通道(2)的旁通通道(4),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通道(2)和所述旁通通道(4)能够在蒸汽发生器的操作期间进行加热流体的通流,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可在蒸汽发生器的操作期间进行待蒸发介质的通流,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通道(2)包封旁通通道(4),
其中,所述旁通通道(4)包括控制元件(19),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旁通通道(4),所述热交换器螺旋地设置在旁通通道(4)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22)和第二蒸汽发生器(23)包括管状的壳体(6),其围绕热交换器通道(2),并且管状设计的旁通通道(4)设置在其中,以使热交换器通道(2)由设置在旁通通道(4)和所述壳体(6)之间的环形中间空间形成,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环形中间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热交换器设计成盘管,其沿旁通通道(4)的外圆周表面(8)螺旋地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热交换器仅在其端部区域(9、10)处紧固到旁通通道(4),而在解开状态下在其端部区域(9、10)之间接触旁通通道(4)的外圆周表面(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热交换器至少在其端部区域(9、10)之间与包围热交换器通道(2)的壳体(6)间隔开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热交换器通道(2)和所述旁通通道(4)之间设置热绝缘层(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绝缘层(20)由金属泡沫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设计成盘管的热交换器的外圆周表面(11)上形成多个圆盘状的单独翅片,其中在每一种情况下的各翅片在径向上从管线圈的外圆周表面(11)突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22)和第二蒸汽发生器(23)具有入口区域(12)和出口区域(13),在其每一个中形成穿孔(27),通过它该热交换器通道(2)流体地与旁通通道(4)连接。
10.废热回收装置,
-具有废热回收线路(46),工作介质(47)在其中循环,
-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21),其设置在废热回收线路(46)中,用于蒸发工作介质(47),
-具有膨胀机(49),其设置在蒸汽发生器系统(21)的下游的所述废热回收线路(46)中,用于膨胀工作介质(47),
-具有冷凝器(50),其设置在膨胀机(49)下游的废热回收线路(46)中,用于冷凝工作介质(47),
-具有传送装置(51),其设置在冷凝器(50)下游的所述废热回收线路(46)中,用于驱动所述线路(46)中的工作介质(47),
-其中蒸汽发生器系统(21)的热交换器(24、25)各自流体地并入在废热回收线路(46)中,
-其中在所述废热回收装置(37)的操作期间,在每种情况下,蒸汽发生器系统(21)的热交换器通道(2)经受内燃机(36)的排气(44)的通流。
11.内燃机,具有排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排气系统(45),用于排出内燃机(36)的排气(44),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废热回收装置(37),其中蒸汽发生器系统(21)的所述热交换器通道(2)在每种情况下流体地并入在排气系统(45)中。

说明书全文

蒸汽发生器系统、废热回收装置和内燃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蒸汽发生器系统、废热回收装置和内燃机。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能够蒸发各循环过程的工作介质,蒸汽发生器可用于,例如,兰金循环过程或克劳修斯-兰金循环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蒸汽发生器原则上可配备热交换器或根据热交换器的方式来进行构造。
[0003] 废热回收装置,其以兰金循环过程或克劳修斯-兰金循环过程为基础进行工作,通常包括废热回收线路,其中合适的工作介质进行循环。在废热回收线路中,用于蒸发工作介质的蒸汽发生器、用于扩张该工作介质的膨胀机、用于冷凝工作介质的冷凝器以及用于在废热回收线路中驱动该工作介质的输送装置通常是一个接一个地设置在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上。借助于这样的废热回收装置,例如发生在内燃机的废热可被利用以提高内燃机的能量效率。例如,借助于膨胀机可产生机械功,膨胀机可用于支撑所述内燃机。同样可能的是,借助于膨胀机结合发生器来产生电能,其特别地结合合适的能量存储单元,可用于提供内燃机或配备有内燃机的车辆的电气元件。
[0004] 为了使这样的废热回收装置具有特别高的能量效率,加热流体,其热量将用作废热,和余热回收线路的工作介质之间的热传递意义重大。
[0005] 从DE102005039794A1中可了解用于机动车内的内燃机排气系统的热交换器装置,其中该排气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通道,热交换器设置在其中。该热交换器装置还包括用于绕过所述热交换器通道的旁通通道。为了降低热交换器装置的制造成本,两个通道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一个通道包封另一通道。在已知的热交换器装置中,所述热交换器流体地结合在所述内燃机的冷却回路中,使得例如在内燃机的冷启动过程中,后者能够迅速地通过排气升温。同样的,在排气中有足够的热量可用,以通常的方式通过内燃机的冷却剂回路来加热装配有内燃机的机动车辆的乘客车厢。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蒸汽发生器或用于废热回收装置的改进实施方式。

发明内容

[0007] 根据本发明的蒸汽发生器形成有热交换器通道,其中热交换器设置在其中,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形成有旁通通道,用于绕过热交换器通道,其中所述热交换器通道包封所述旁通通道。在这种情况下,配置蒸汽发生器使得要蒸发的工作介质可通过热交换器引导,而提供蒸发工作介质所需的热量的加热流体可通过热交换通道引导,使得它在设置在其中的热交换器的周围供应或循环。这里特别重要的是,旁通通道集中配置,使得它可经受具有低流动阻的通流。以这种方式,可降低在仅需要相对较少的使工作介质蒸发的热量的情况下的热交换器过热的险。
[0008] 根据有利的实施方式,热交换器可螺旋地设置在旁通通道周围。一方面,获得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蒸汽发生器的特别紧凑的设计,而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蒸汽发生器可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在技术上实现,其对于蒸汽发生器的生产成本有有利的效果。
[0009] 为了形成蒸汽发生器的特别紧凑的设计,所述蒸汽发生器可以包括基本为管状的壳体,其中,设置了基本上管状形成的旁通通道,以便热交换器通道由设置在所述旁通通道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环形中间空间形成。热交换器则设置在该环形空间中。
[0010] 在特别易于生产且因此成本有效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认为该热交换器形成为盘管,其螺旋形地沿旁通通道的外圆周表面延伸。特别地,所述盘管可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它可从蒸汽发生器移除,并毫不费力地再次重新安装。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发明的蒸汽发生器的特别易于维护的实施是可能的。
[0011] 在进一步设计的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接触旁通通道的外圆周表面而不会固定在上面,其仅在端部区域处紧固到旁通通道上。以这种方式,避免或至少减少了通过温度变化,特别是通过热交换器和旁通通道之间的温度差所引起的机械应力,该温度起因于旁通通道或热交换器的热致膨胀或收缩。
[0012] 为了确保在所述壳体方向上的热交换器热致膨胀不会导致热交换器与所述壳体接触而产生的不期望的机械应力,在实施方式或进一步发展中,热交换器可至少在其端部区域之间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另外,各线圈或绕组可以这样的方式配置在盘管中:相邻的线圈至少在冷状态下不会轴向地彼此接触。
[0013] 优选地,热绝缘层,特别是金属泡沫构成的热绝缘层,设置在热交换器通道和旁通通道之间。在这种方式中,显著改善了热交换器通道和旁通通道之间的热绝缘。
[0014] 为了改善流过热交换器通道的加热流体,特别是排气,和流过该热交换器的工作介质之间的热相互作用,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在盘管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圆盘状的散热片,其中在各种情况下,每个散热片可在径向上从盘管的外圆周表面突出。循环螺旋散热片设置同样是可想象到的。
[0015] 优选地,所述蒸汽发生器可包括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其中优选地在每一种情况下形成有穿孔。此穿孔可特别设置在基本上为管状设计的旁通通道中,但是可选择地,也可以单独的管段形式来实现。以这种方式,可确保进入排气热交换器的排气可任选地提供给热交换器通道还有旁通通道,并且还可从热交换器通道以及旁通通道排出。所述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可由此实现流体开关功能,用于排气进出所述热交换器装置。
[0016] 特别有利的是在实施方式中,该旁通通道与蒸汽发生器的共同入口和/或共同出口轴向对准地设置,以使加热流体可准流过蒸汽发生器而没有偏差,特别是它线性地流过旁通通道时,其结果是在这种情况下,可实现非常低的流动阻力。优选地,旁通通道基本上具有与所述入口和/或所述出口相同的流动横截面。
[0017] 优选地,该旁通通道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旁通通道的控制元件。以这种方式,进入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流体可任选地通过旁通通道或通过热交换器通道引导。利用打开的控制元件,该加热流体,优选是所述内燃机的排气进入旁通通道,因为后者不含有任何热交换器,因而具有比热交换器通道显著较低的流动阻力。
[0018]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元件可设计成可枢转旁通挡板,尤其是蝶形挡板,其可在所述旁通通道打开的打开位置和所述旁通通道闭合的闭合位置之间枢转。这使得可简单的关闭和开启旁通通道。
[0019] 在进一步发展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元件可假定相对于所述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所需的中间位置,其中,所述旁通通道仅部分地打开,特别是具有限定的开度。
[0020] 为了可能特别简单的技术实现所述控制元件,其可设置在旁通通道的所述入口区域或出口区域中。
[0021] 本发明还涉及在机动车辆中使用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在上述类型的各情况下的第一和第二蒸汽发生器,其彼此相邻地设置且基本上彼此平行。该蒸汽发生器系统还包括优选设计成Y形管且具有排气入口的耦合元件,和第一耦合开口,其流体地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的进气口连接,以及第二耦合开口,其流体地连接第二蒸汽发生器的进气口。
[0022] 该蒸汽发生器系统还包括优选设计为Y形管的耦合元件,其在出口侧具有排气出口,和第三耦合开口,其流体地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的出气口连接,以及第四耦合开口,其流体地连接第二蒸汽发生器的出气口。通过这样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同时实现了特别有效地运行和紧凑的蒸汽发生器装置,另外其可特别有利地集成在安装空间中,这在机动车辆的车身底部是可用的。
[0023] 在技术上可特别容易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该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共同的流入连接和共同的返回流连接,其各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蒸汽发生器的热交换器的端部区域流体地连接。
[0024]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驱动单元,用于第一和第二蒸汽发生器的两个控制元件的联合驱动。这样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可在技术上特别容易的生产,且因此也特别成本有效。
[0025] 根据本发明的废热回收装置,尤其是用于内燃机的,优选在机动车辆中的内燃机,包括:废热回收线路,工作介质在其中循环;上述类型的蒸汽发生器,其设置在废热回收线路中,且上述类型的蒸汽发生器用于蒸发工作介质;膨胀机,其设置在蒸汽发生器系统上游的蒸汽发生器下游,用于扩展工作介质;冷凝器,其设置在膨胀机下游的废热回收线路中,用于冷凝工作介质;以及传送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下游的废热回收线路中,用于驱动线路中的该工作介质。此外,在每种情况下,蒸汽发生器的换热器或蒸汽发生器系统的换热器是或均是流体地并入在废热回收线路中,同时在废热回收装置的操作期间,蒸汽发生器的热交换通道或蒸汽发生器系统的热交换器通道是或者各自进行内燃机排气的通流。这在内燃机和废热回收装置之间产生了特别紧凑结构的热传递耦合,其另外的特点是高能效。
[0026] 因此,本发明还涉及蒸汽发生器或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废热回收装置中或者兰金循环中的使用。
[0027] 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特别是在机动车辆中的内燃机,现包括排气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排出所述内燃机排气的排气系统,以及上述类型的废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蒸汽发生器的热交换通道或蒸汽发生器系统的热交换器通道是或均是流体地并入在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这些措施同样导致结构紧凑以及高效率,有利于在移动应用,优选在汽车中的整合。因此,本发明还涉及机动车辆,其包括用于驱动车辆的上述类型的内燃机。
[0028] 本发明进一步的重要特征和优点将由附图和借助于附图的相关附图描述来获得。
[0029] 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和仍在下面要解释的特征不仅用于各自的联合声明,而且用于其它组合或独立应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0030] 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方式,并在下面的描述中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涉及相同或类似的或功能相同的部件。

附图说明

[0031] 在这里,在每种情况下示意性地显示
[0032] 图1具有废热回收装置的内燃机的线路图方式的极大简化示意图,[0033] 图2纵向截面的蒸汽发生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34] 图3等轴视图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35] 图4根据图3具有入口和出口联接耦合元件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距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根据图1,未示出其它方面的机动车辆的内燃机36可配备废热回收装置37。内燃机36包括发动机组38,其在这里是纯粹示例性地示出具有三个气缸39,其燃烧室40借助于新鲜空气系统41供给有新鲜空气42。排气系统43确保了内燃机36的排气44的排放,其在内燃机36的运行过程中在燃烧室40中产生。为此,排气系统43包括至少一个排气系统45。在此排放的排气44包含热量,其借助于废热回收装置37回收。废热回收装置37包括废热回收线路
46,工作介质47在其中循环。废热回收装置37优选地根据兰金循环过程的原理或根据克劳修斯-兰金循环过程的原理工作。因此,废热回收装置37包括设置在该废热回收线路46中的蒸发器48,用于蒸发工作介质47。另外,在工作介质47的流动方向上的蒸发器48的下游,用于扩展工作介质47的膨胀机49、用于冷凝工作介质47的冷凝器50以及用于驱动工作介质47的输送装置51设置在废热回收线路46中。在图1的例子中,膨胀机49驱动发生器52,以从而产生电能。这可例如存储在存储单元53中,其例如可设计为电池。冷凝器50例如可连接到冷却回路54,其可优选地是内燃机36的冷却回路。输送装置51例如是容积,并可借助于驱动达55驱动。
[0037] 蒸发器48使得有可能在排气系统43和废热回收线路46之间有热传递耦合。为此,蒸发器48一方面结合在排气系统45中,另一方面结合在废热回收回路46中。在此处引入内燃机36或在此处引入废热回收装置37的情况下,蒸发器48可实际上设计为蒸汽发生器1或蒸汽发生器系统21。所述蒸汽发生器1将参照附图2在下面进行更详细地解释。所述蒸汽发生器系统21将借助于图3和图4在下面进行更详细地解释,其中所述蒸汽发生器系统21包括至少两个蒸汽发生器1。
[0038] 在图2的表示中,以纵剖视图示出了这样的蒸汽发生器,并用1标示。该蒸汽发生器1包括热交换器通道2,热交换器3设置在其中。此外,蒸汽产生器1包括基本上管状设计的旁通通道4,用于绕过热交换器通道2。热交换器通道2包封旁通通道4,其中热交换器3螺旋地设置在旁通通道4的周围。在这种情况下,螺旋热交换器3包括多个线圈或绕组5,其设置在热交换器2中并卷绕旁通通道4。
[0039] 在根据图2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器1设计有壳体6,基本上管状设计的旁通通道4设置在其中。在壳体6和旁通通道4的外周表面8之间形成有环状中间空间7,其转而形成热交换器通道2。
[0040]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3形成为盘管,其沿旁通通道4的外圆周表面8螺旋地延伸。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壳体6的内部的旁通通道4的同心排列,但在原则上对于旁通通道4的偏心设置也是可能的。
[0041]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旁通通道4的流动横截面是圆形的设计,而热交换器通道2具有流动横截面,其是环形的。然而原则上,横截面的几何形状是可自由选择的,使得由所述壳体6限定的蒸汽发生器1的外轮廓可特别适于相应的安装条件,例如当安装在机动车辆上时。
[0042] 热交换器3可仅在端部区域9,10处紧固到壳体6或旁通通路4上,而在端部区域9,10之间只能与旁通通道4的外圆周表面8接触。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中,在图2的表示中示出了热绝缘层20,用于热交换器通道2相对于旁通通道4的改进热绝缘,热绝缘层20设置在设计为盘管的热交换器3和旁通通道4的外周表面8之间。该热绝缘层20可特别的由金属泡沫构成。在简化的变型中,例如可省略热绝缘层20。
[0043]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中,圆盘状翅片56可形成在设计成盘管的热交换器3的外圆周表面11上,其中在每种情况下,各翅片56在径向上从盘管的外圆周表面11突伸。通过这样的翅片56可增加有效可用交互式表面,用于流经热交换器通道2的排气44与流经热交换器3的工作介质47的热交换,从而改善了蒸汽发生器1的效率。
[0044] 蒸汽发生器1还包括入口区域12和出口区域13,通过它们该蒸汽发生器1可以简单的方式结合到排气系统43中,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排气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入口区域12和/或出口区域13可特别设计为漏斗形。在蒸汽发生器1中,入口区域12连接蒸汽发生器1的排气入口14至热交换器入口15和旁通入口16。因此,在蒸汽发生器1内部的出口区域13连接排气出口57至热交换器出口17和旁通出口18。
[0045] 在一个变型中,入口区域12和/或出口区域13可分别具有穿孔27,通过它可发生进入蒸汽发生器1的排气44通过排气入口14进入热交换器通道2或进入旁通通道4的分布。在变型中的穿孔27可直接形成在管状旁通通道4的轴向端部中,或者可选择地以单独管件的形式来实现,其设置在旁通通道4的上游或下游的壳体6中。在细节上作必要的修改,同样适用于输出侧上,用于从排气出口57的上游的蒸汽产生器1排出排气44。
[0046] 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1还可包括控制元件19,用于选择性地开闭旁通通道4。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控制元件19设计成可枢转的旁路挡板,尤其是设计成中心安装的蝴蝶翼片,其可在打开旁通通道4的打开位置和在关闭旁通通道4的关闭位置之间枢转。在图2的表示中,旁路挡板19处于打开位置。
[0047] 特别地,旁路挡板19也可假设相对于所述打开或关闭位置的任何中间位置,从而使旁通通道4仅部分地打开。这里,对于旁通通道4的任何有效开口横截面能通过旁路挡板19的这样中间位置来实现。为了驱动所述旁路挡板19或控制元件19,前者或后者可以转动固定的方式连接驱动轴58。为此,这种驱动轴58可通过热交换器通道2,特别是横向于旁通通道4的长度方向,并在蒸汽发生装置1的壳体6的外侧以旋转固定的方式连接到未示出的致动器上。借助于这样的致动器,所述驱动轴58以及通过后者的控制元件19可枢转地促动,以在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控制元件19。
[0048]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控制元件19设置在旁通入口16的区域中。然而原则上,控制元件19可设置在旁通通道4的任意位置中,特别还可以在旁通出口18的区域中。
[0049] 在该蒸汽发生器1结合在具有热需求的废热回收线路46中的情况下,进入蒸汽发生器1的排气44借助于控制元件19引导到热交换器通道2中。为此,控制单元19移动到关闭位置,以使旁通通道4关闭,用于排气44的通流。在这种方式中,热交换器3供给热排气44,因此实现了在废热回收线路46的工作介质47中的所需热输入。以这种方式冷却的排气44可再次通过蒸汽发生器1的出口区域13流出。
[0050] 在该废热回收线路46没有任何热量需求的情况下,控制元件19移动到打开位置,以使旁通通道4打开用于排气44流过。由于打开的旁通通道4通常具有比所述热交换器通道2低的多的流动阻力,进入蒸汽发生器1的排气44优选且主要流经旁通通道4。其结果是,通过流经热交换器通道2的排气44在热交换器3上的热输出是微不足道的。
[0051] 在图3的表示中,现在示出了蒸汽发生器系统21,其包括上述类型的第一和第二蒸汽发生器1,在下面分别用22和23标示。通过这样的蒸汽发生器系统21,可以紧凑的设计来实现特别高的蒸发输出。为了尽可能确保蒸汽发生器系统21的紧凑结构,该蒸汽发生器系统21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蒸汽发生器22,23彼此相邻且基本上彼此平行地设置。此外,它们都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在排气系统43中:排气44平行地流经它们。
[0052] 向蒸汽发生器系统21提供的排气44或来自蒸汽发生器系统21的排气44的排放可通过入口和出口耦合元件28,29来实现,其每一个优选地设计成Y形管,其在它们各自的入口和出口区域12,13中流体地连接第一蒸汽发生器22和第二蒸汽发生器23。这样的入口和出口耦合元件28,29在图4的表示中是显而易见的,其示出了具有透明或省略的壳体6的蒸汽发生器系统21。在这种情况下,入口和出口耦合元件28,29可以流体开关的方式作用。
[0053] 入口耦合元件28包括具有第一耦合开口31的排气入口30,其流体地连接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22的入口开口,以及第二耦合开口32,其流体地连接第二蒸汽发生器23的入口开口。出口耦合元件29包括具有第三耦合开口34的排气出口33,其流体地连接所述第一蒸汽发生器22的出口开口,以及第四耦合开口35,其流体地连接第二蒸汽发生器23的出口开口。
[0054] 根据图3和4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设计为第一和第二蒸汽发生器22,23的盘管的热交换器24、25以相对于彼此相反的循环方向沿着第一和第二蒸汽发生器22、23的所述旁通通道4的外圆周表面螺旋地设置。但在变型中,两个热交换器24、25的循环方向相同也是可能的。
[0055] 在根据图3和4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蒸汽发生器系统21包括共同的流入连接59和共同的返回流连接60,其各自分别流体地连接第一和第二蒸汽发生器22、23的热交换器24、25的两个端部区域9、10。以这种方式,工作介质可分别并行地提供给第一和第二蒸汽发生器22、23的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24、25,以技术简单方式来实现的方式。
[0056] 在图3和4的表示中,另外示出了驱动轴26,通过它第一蒸汽发生器22以及第二蒸汽发生器23的控制元件19(未在图3中示出)都可同时驱动。为此,驱动轴26可以旋转固定的方式连接到共同的驱动单元(同样在图3中未示出)。特别地,共同的驱动轴26可以旋转固定的方式连接到相应的控制元件19的各驱动轴58或取代两个单独的传动轴58。
[0057] 在图2的蒸汽发生装置1以及该蒸汽发生器系统21中,用于排气44与工作介质47的路径实际上是按照逆流原理相连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