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研究压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装置及其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102047.2 申请日 2017-02-24 公开(公告)号 CN106880418A 公开(公告)日 2017-06-23
申请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发明人 赵菁玲; 舒斌; 祁少海;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压 力 治疗 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装置,包括2个夹臂、螺丝、 螺母 、双侧瘢痕夹夹臂连接凹槽和 弹簧 片,2个夹臂顶部通过双侧瘢痕夹夹臂连接凹槽连接,2个夹臂上部对应 位置 均开设有圆形 槽口 ,2个夹臂下部均为圆形施 压板 ,2个夹臂之间设置有弹 簧片 ,螺丝从一侧的槽口穿过,螺母在槽口的另一侧 锁 紧螺丝,结构简单,瘢痕夹主体结构为整体压膜,无接缝的设计避免施加压力的继发损伤,此外,材质为弹性金属或塑料,无毒 副作用 ,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

1.用于研究压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装置,包括2个夹臂、螺丝、螺母、双侧瘢痕夹夹臂连接凹槽和弹簧片,其特征在于:2个夹臂顶部通过双侧瘢痕夹夹臂连接凹槽连接,2个夹臂上部对应位置均开设有圆形槽口,2个夹臂下部均为圆形施压板,2个夹臂之间设置有弹簧片,螺丝从一侧的槽口穿过,螺母在槽口的另一侧紧螺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压板内部设置有防滑垫和压力感受器芯片,压力感受器芯片设置在防滑垫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个夹臂之间的距离为2-1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研究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垫位圆形,植物纤维制成。
5.用于研究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构建兔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的瘢痕出置于瘢痕夹双侧夹臂中的空隙中,首先将螺丝置于瘢痕夹主体的卡槽内,然后将螺母从另一侧旋转固定于螺丝上,通过调节螺丝、螺母的位置及松紧度来调节夹子压力大小;
S2、测量瘢痕夹压力时,将Flexfore压力传感测量系统连接于瘢痕夹加压板内层压力感受器芯片上,通过相应的电脑软件系统实时显示压力夹所施加的压力,并根据实验要求校正并调节压力值大小;
S3、实验结束后,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作用下,瘢痕的增生程度,如凸起高度、颜色、硬度等,来确定最适的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压力;此外,通过后续的组织学生物学研究,对压力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的确切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及研究。

说明书全文

用于研究压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实验动物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增生性瘢痕是创伤后愈合的异常结局,不仅影响患者外观容貌,其产生的挛缩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外用药物、激光治疗、药物注射及放射疗法等,疗效欠佳且花费较高。压力治疗作为一种防治增生性瘢痕的非损伤性的物理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压力作用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都是基于临床观察和经验,由于缺少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临床应用压力治疗的最适压力大小及压力确切的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清晰,使得增生性瘢痕的压力治疗缺乏科学性及系统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研究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装置。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研究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装置,包括2个夹臂、螺丝、螺母、双侧瘢痕夹夹臂连接凹槽和弹簧片,2个夹臂顶部通过双侧瘢痕夹夹臂连接凹槽连接,2个夹臂上部对应位置均开设有圆形槽口,2个夹臂下部均为圆形施压板,2个夹臂之间设置有弹簧片,螺丝从一侧的槽口穿过,螺母在槽口的另一侧紧螺丝。
[0005] 施压板内部设置有防滑垫和压力感受器芯片,压力感受器芯片设置在防滑垫下部。
[0006] 2个夹臂之间的距离为2-15mm。
[0007] 防滑垫位圆形,植物纤维制成。
[0008] 一种用于研究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实验方法,步骤如下:S1、构建兔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的瘢痕出置于瘢痕夹双侧夹臂中的空隙中,首先将螺丝置于瘢痕夹主体的卡槽内,然后将螺母从另一侧旋转固定于螺丝上,通过调节螺丝、螺母的位置及松紧度来调节夹子压力大小;
S2、测量瘢痕夹压力时,将Flexfore压力传感测量系统连接于瘢痕夹加压板内层压力感受器芯片上,通过相应的电脑软件系统实时显示压力夹所施加的压力,并根据实验要求校正并调节压力值大小;
S3、实验结束后,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作用下,瘢痕的增生程度,如凸起高度、颜色、硬度等,来确定最适的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压力;此外,通过后续的组织学生物学研究,对压力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的确切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及研究。
[0009]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1. 针对性强,即利用动物模型模拟临床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过程,为研究压力治疗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2. 瘢痕压力治疗夹所施加的压力大小可调、可控及可检测,即通过螺丝和螺母调节压力大小,防滑垫及弹簧片维持压力恒定,压力感受器芯片可外接Flexfore压力传感系统,实时检测压力大小;
3. 结构简单,瘢痕夹主体结构为整体压膜,无接缝的设计避免施加压力的继发损伤,此外,材质为弹性金属或塑料,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4. 使用方便,施压部件的大小及双侧夹臂的间距有多种不同型号,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瘢痕。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图一;图2为本发明的装配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装配图三;
图4为本发明的瘢痕夹冠状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瘢痕夹矢状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瘢痕夹中螺丝及螺母固定、衔接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左侧夹臂冠状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右侧夹臂冠状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施压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验步骤一;
图11为本发明的实验步骤二;
图12为本发明的实验步骤三;
图13为本发明的实验步骤四;
图14为本发明的压力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9所示,一种用于研究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装置,包括2个夹臂、螺丝2、螺母3、双侧瘢痕夹夹臂连接凹槽4和弹簧片5,2个夹臂顶部通过双侧瘢痕夹夹臂连接凹槽4连接,2个夹臂上部对应位置均开设有圆形槽口,2个夹臂下部均为圆形施压板1,2个夹臂之间设置有弹簧片5,螺丝2从一侧的槽口穿过,螺母3在槽口的另一侧锁紧螺丝。
[0012] 施压板内部设置有防滑垫6和压力感受器芯片7,压力感受器芯片设置在防滑垫下部。
[0013] 2个夹臂之间的距离为2-15mm。
[0014] 防滑垫位圆形,植物纤维制成。
[0015] 一种用于研究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作用及机制的实验方法,步骤如下:S1、构建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的瘢痕出置于瘢痕夹双侧夹臂中的空隙中,首先将螺丝置于瘢痕夹主体的卡槽内,然后将螺母从另一侧旋转固定于螺丝上,通过调节螺丝、螺母的位置及松紧度来调节夹子压力大小;
S2、测量瘢痕夹压力时,将Flexfore压力传感测量系统连接于瘢痕夹加压板内层压力感受器芯片上,通过相应的电脑软件系统实时显示压力夹所施加的压力,并根据实验要求校正并调节压力值大小;
S3、实验结束后,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作用下,瘢痕的增生程度,如凸起高度、颜色、硬度等,来确定最适的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压力;此外,通过后续的组织学及生物学研究,对压力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的确切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及研究。
[0016] 瘢痕压力治疗夹包括:a. 夹持皮肤及瘢痕并施加压力的对称性夹臂:材料为金属或硬塑料,下端圆形部分为贴附皮肤并施加压力的部件,直径为8-15mm,用于不同大小的创面瘢痕;b. 压力感受器芯片:位于夹臂下端加压部件内面,用于感受、监测并传输瘢痕夹的实时压力;c.防滑垫:位于夹臂下端加压部件背面,为植物纤维材料,用以维持瘢痕夹的位置,防止移位和滑脱;d.弹簧片:位于双侧夹臂之间,用于维持瘢痕夹的压力;e.螺丝和螺母:位于夹臂上端有一圆形槽口,螺丝从一段穿过该槽口,螺母从另一端固定螺丝,通过旋转螺母来调整双侧夹臂间的压力;f.夹臂连接凹槽:连接双侧夹臂的同时,其凹槽的设计可增加双侧夹臂可移动范围,使瘢痕夹可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瘢痕组织。以上部件中,对称性夹臂及上端的连接凹槽由一整金属片或硬质塑料整体压膜而成,为无接口的整体连接,避免连接处空隙损伤皮肤,双侧对称性夹臂间的距离为2-15mm,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兔耳瘢痕模型。
[0017] 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a.建立兔耳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医用3M薄膜Tegderm覆盖,隔天更换敷料,伤后14天创面愈合,并可见瘢痕增生;b.将瘢痕夹置于增生的瘢痕上,通过旋转螺母来调节瘢痕夹压力,Flexfore压力传感系统连接于夹子内侧压力感受芯片上,实时监测瘢痕夹施加压力的大小。
[0018] 兔耳腹侧全层皮肤切除模型构建;兔耳创面愈合、瘢痕形成后,瘢痕夹的固定及治疗;Flexfore压力传感测量系统对瘢痕夹的压力进行测量;电脑实时监测并显示瘢痕夹压力,根据实验需要调节压力大小;在不同时间点对瘢痕夹压力进行测量并校正,绘制出压力曲线,显示瘢痕夹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压力值。
[0019] 试验方法:S1.构建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的瘢痕出置于瘢痕夹双侧夹臂中的空隙中,首先将螺丝置于瘢痕夹主体的卡槽内,然后将螺母从另一侧旋转固定于螺丝上,通过调节螺丝、螺母的位置及松紧度来调节夹子压力大小;S2.测量瘢痕夹压力时,将Flexfore压力传感测量系统连接于瘢痕夹加压板内层压力感受器芯片上,通过相应的电脑软件系统实时显示压力夹所施加的压力,并根据实验要求校正并调节压力值大小;
S3.实验结束后,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作用下,瘢痕的增生程度,如凸起高度、颜色、硬度等,来确定最适的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压力;此外,通过后续的组织学及生物学研究,对压力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的确切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及研究。以上实验数据,为临床应用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