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 兽医用仪器、器械、工具或方法 / 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及检测方法

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及检测方法

申请号 CN201410692979.3 申请日 2014-11-25 公开(公告)号 CN104398313A 公开(公告)日 2015-03-11
申请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发明人 李君; 沈粤春; 陆东风; 李新春;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及检测方法,其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步骤是:步骤一:切开小鼠股动脉表面 皮肤 ,分离此股动脉和股动脉分支;步骤二:将股动脉分支剪一小口,利用螺旋状不锈 钢 丝从股动脉分支的此剪口处插入股动脉主干内;步骤三:停留1-3分钟后抽出螺旋状 不锈钢 丝,结扎股动脉分支并缝合皮肤;步骤四:3-5周后将损伤的股动脉制作成动脉断面切片,制成标本。本发明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用于动脉内皮细胞的机械性损伤,结合动脉内皮细胞检测过程,可达到研究动脉内皮细胞对损伤之反应程度的目的。
权利要求

1.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是:
步骤一:切开小鼠股动脉表面皮肤,分离此股动脉和股动脉分支;
步骤二:将股动脉分支剪一小口,利用螺旋状不锈丝从股动脉分支的此剪口处插入股动脉主干内;
步骤三:停留1-3分钟后抽出螺旋状不锈钢丝,结扎股动脉分支并缝合皮肤;
步骤四:3-5周后将损伤的股动脉制作成动脉断面切片,制成标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小鼠为8-11周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螺旋状不锈钢丝从股动脉分支插入股动脉主干内0.5-1.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中利用螺旋状不锈钢丝从股动脉分支插入股动脉主干内停留时间为1-3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旋不锈钢导管的直径为0.2-0.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四制成标本方法包括:
(1)标本的提取:于手术3-5周后对小鼠实施全身麻醉,将小鼠仰卧于手术台上,四肢用胶布固定,剪开胸壁、暴露心脏,通过注射器从左心室抽出全部血液后,先后用生理盐和3-5%甲溶液冲洗动脉系统,切取损伤的股动脉切段,形成标本;
(2)标本的处理:用石蜡包埋标本,用机器切出切片,用载玻片将切片组织置于其表面,切片厚度4-6um,动脉段每隔1.5-3mm保留切片,平均每个动脉分析3-4个截面;
(3)标本的染色:常规HE染色,之后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盖玻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冲洗动脉系统方法是:首先,将右心房剪一开口,将生理盐水从左心室抽血的针眼处缓慢注射入左心室,待右心房流出血液消失取代为生理盐水时为止;其次,用3-5%甲醛溶液从左心室抽血的针眼处缓慢注射入左心室,进行一次或多次冲洗;最后,切除损伤的股动脉段浸泡于3-4%甲醛溶液6-24小时后形成标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还包括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检测方法,采用分析软件,测量动脉内膜面积(I),动脉中膜面积(M)及其比值(I/M),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若实验组I增大及/或I/M减小,说明动脉内皮细胞对损伤的反应严重,易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反之,不易发生。

说明书全文

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特别是制作小鼠股动脉内皮细胞的机械性损伤模型的方法及其检测方法。本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方法用于动脉内皮细胞及其相关疾病,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效果等的研究。

背景技术

[0002] 大或中型动脉壁的解剖分为三层: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其中动脉内膜位于血管腔内侧、直接接触血液,由一层动脉内皮细胞组成,起到保护动脉壁免受血液内不良成分伤害的作用,另外分泌一些生物学物质,以调节动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0003]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动脉内皮细胞受到血脂的侵害、特别是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损伤。动脉内膜遭破坏后,血脂、血小板、吞噬细胞等继而沉积在内膜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使血管的管腔变小、血管壁僵硬失去弹性、血液不能充分供应至全身组织器官、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功能衰竭。因此动脉内皮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起始环节。
[0004] 在动脉内皮细胞及其相关疾病,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效果等研究中,经常需要对动脉内皮细胞进行研究,特别是动脉内皮细胞对损伤的增殖反应是多还是少进行分析。分析的意义在于:在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同时加用某种刺激(例如某种药物),一定时间后(一般4周达饱和),与阳性组和阴性组进行比较,若实验组的动脉内皮细胞对此种刺激反应性增殖速度快、增殖量大,说明这种刺激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应该避免此种刺激。相反,若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加用另一种药物4周后,动脉内皮细胞不增殖,则说明这种药物具有保护动脉内皮细胞免受增殖之不良反应,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可以用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0005] 因此,需要一种诱导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以研究其增殖程度的方法。
[0006] 由于人类疾病的发展十分复杂,探讨疾病发生机制时以人本身为实验对象存在时间、空间、险、伦理、方法、多种因素(年龄、性别、社会、文化、经济等)限制,故需借助于动物模型,通过动物生理、病理、毒理、药理等间接研究,以揭示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手段。小动物实验也越来越多的用于各种科研活动。
[0007] 小鼠价格低廉、易于操作,虽然其脂肪代谢过程不同于人类、血脂不高、所以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但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小鼠模型的成功制备,使此种小鼠易-/-
发动脉粥样硬化、且病理过程与人类相似。故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多采用ApoE 小鼠作为载体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诱导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以研究其增殖程度的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及其检测方法。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 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该方法步骤是:
[0011] 步骤一:切开小鼠股动脉表面皮肤,分离此股动脉和股动脉分支;
[0012] 步骤二:在股动脉分支剪一小口,利用螺旋状不锈丝从此剪口插入股动脉主干内;
[0013] 步骤三:停留1-3分钟抽出螺旋状不锈钢丝,结扎股动脉分支,并缝合皮肤切口;
[0014] 步骤四:3-5周后将损伤的股动脉制作成动脉断面切片,形成标本。
[0015]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的小鼠为8-11周龄。
[0017]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螺旋状不锈钢丝从股动脉分支插入股动脉主干内0.5-1.5厘米。
[0018] 进一步的,步骤三中利用螺旋状不锈钢丝从股动脉分支插入股动脉主干内停留时间为1分钟。
[0019]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旋不锈钢导管的直径为0.2-0.5cm。
[0020] 进一步的,步骤四制成标本方法包括:
[0021] (1)标本的提取:于手术3-5周后对小鼠实施全身麻醉,将小鼠仰卧于手术台上,四肢用胶布固定,剪开胸壁、暴露心脏,通过注射器从左心室抽出全部血液后,先后用生理盐和3-5%甲溶液冲洗动脉系统,切除损伤的动脉段,形成标本;
[0022] (2)标本的处理:用石蜡包埋标本,用机器切出切片,用载玻片将切片组织置于其表面,切片厚度4-6um,动脉段每隔1.5-3mm保留切片,平均每个动脉分析3-4个截面;
[0023] (3)标本的染色:常规HE染色,之后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盖玻片。
[0024] 进一步的,所述的冲洗动脉系统方法是:首先,将右心房剪一开口,将生理盐水从左心室抽血的针眼处缓慢注射入左心室,待右心房流出血液消失取代为生理盐水时为止;其次,用3-5%甲醛溶液从左心室抽血的针眼处缓慢注射入左心室,进行一次或多次冲洗;
最后,切除损伤的股动脉段浸泡于3-4%甲醛溶液6-24小时后形成标本。
[0025] 一种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检测方法,其方法是:采用分析软件,测量动脉内膜面积(I),动脉中膜面积(M)及其比值(I/M),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若实验组I增大及/或I/M减小,说明动脉内皮细胞对损伤的反应严重,易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反之,不易发生。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7] 1、本发明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用于动脉内皮细胞的机械性损伤,结合动脉内皮细胞检测过程,可达到研究动脉内皮细胞对损伤之反应程度的目的。
[0028] 2、本发明采用细的螺旋状不锈钢丝从股动脉分支插入股动脉主干内达到股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对检测股动脉皮细胞对损伤的增殖反应、研究内皮细胞增殖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0029] 3、本发明适应于小鼠股动脉内皮细胞的机械性损伤,对动脉内皮细胞及其相关的疾病例如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法的操作示意图。
[0031] 图中标记:1表示股动脉主干、2表示股动脉分支、3星号表示从此处剪一小开口然后插入导管的部位、4箭头表示导管插入的方向,插入深度为从分支算起向心性方向1厘米、5表示抽出导管后用丝线结扎的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参照图1所示的利用小鼠制作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方法,其方法步骤是:
[0033] (1)术前准备: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120mg/kg)进行小鼠全身麻醉后,将小鼠仰卧于手术台上,四肢用胶布固定。
[0034] (2)手术过程:
[0035] A、剃毛、消毒:一侧(右手优势者取左侧)腹股沟区剃毛、碘酒消毒。另一侧不动,用做对照。
[0036] B、分离股动脉及其分支:腹股沟正中纵向切开皮肤、分离股动脉主干(如图中标记1)。用两根外科缝合线分别从股动脉近端和远端的底下穿过并用胶布固定以临时控制血流。分离位于主干中端的较粗动脉分支-股动脉肌支(如图中标记2)。
[0037] C、插管:在动脉表面滴一滴l%利多卡因以防止动脉痉挛。在股动脉肌支近端剪一小口(如图中标记3),将不锈钢导管通过这一切口向心性延着股动脉分支插入股动脉主干内方向(如图中标记4)内1厘米,在其内停留1分钟,然后缓慢抽出。
[0038] (3)关闭切口:用7.0号丝线5结扎股动脉分支,结扎部位(见图中标记5)。放松股动脉近端和远端用于控制血流的缝合线,恢复血流,皮肤用丝线缝合,手术后保温,自然苏醒。
[0039] (4)标本的提取:
[0040] A、标本的提取过程:于手术4周后对小鼠实施全身麻醉,方法同前。之后将小鼠仰卧于手术台上,四肢用胶布固定。剪开胸壁、暴露心脏。通过注射器从左心室抽出全部血液后,先后用生理盐水和4%甲醛溶液冲洗动脉系统。冲洗动脉系统方法:将右心房剪一开口,将生理盐水从刚才左心室抽血的针眼处缓慢注射入左心室,待右心房流出血液消失取代为生理盐水时为止,约10ml;用4%甲醛溶液重复上述步骤。冲洗动脉系统完毕后,切除损伤的股动脉段浸泡于4%甲醛溶液6-24小时。
[0041] B、标本的处理:用石蜡包埋标本,用机器切出切片,用载玻片将切片组织置于其表面。切片厚度5um。动脉段每隔2mm保留切片,平均每个动脉分析3-4个截面。
[0042] C、标本的染色:常规HE染色。之后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盖玻片。
[0043] (5)标本的检测分析:采用分析软件,测量动脉内膜面积(I),动脉中膜面积(M)及其比值(I/M)。与对照组比较,若实验组I增大及/或I/M减小,说明动脉内皮细胞对损伤的反应严重,易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反之,不易发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