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

申请号 CN201410847232.0 申请日 2014-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5805605A 公开(公告)日 2016-07-27
申请人 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庆仲; 谭城炳;
摘要 一种 灯具 ,包括中空的灯壳、收容在灯壳内的驱动模组、设置在灯壳第一端部的 灯头 、设置在灯壳第二端部的 散热 器、设置于 散热器 一侧的散热 风 扇以及设置在散热器另外一侧的 光源 模组,所述灯壳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孔相通的出气孔,所述灯壳的第二端部收容在所述散热器内部以使得所述散热器的至少部分外露,所述散热风扇将气体自进气孔吸入灯壳内,并将所述气体自所述散热器的出风口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具,包括中空的灯壳、收容在灯壳内的驱动模组、设置在灯壳第一端部的灯头、设置在灯壳第二端部的散热器、设置于散热器一侧的散热扇以及设置在散热器另外一侧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孔相通的出气孔,所述灯壳的第二端部收容在所述散热器内部以使得所述散热器的至少部分外露,所述散热风扇将气体自进气孔吸入灯壳内,并将所述气体自所述散热器的出风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基体以及向基体一侧延伸的散热鳍片,所述基体收容所述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鳍片环绕所述灯壳的的第二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还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形成凸台,所述散热鳍片的最外端抵顶所述凸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灯壳第一端部的第一连接部、连接灯壳第二端部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位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出气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弯折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呈弧形弯折。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包括第一鳍片部以及自第一鳍片部延伸的第二鳍片部,所述第一鳍片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鳍片部以使第一鳍片部及第二鳍片部的顶端之间形成抵挡灯壳第二端部的抵挡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电路板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发光元件及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中部,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外围,且环绕所述第二发光元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反射器,所述反射器设置在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之间,所述反射器环绕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反射器的外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灯罩,所述灯罩罩设所述散热器的基体,所述散热器的散热鳍片外露在灯罩之外。

说明书全文

灯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具,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性能较高的灯具。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灯具一般包括灯壳、设置在灯壳一端的灯头以及设置在灯壳另外一端的光源以及罩设光源的灯罩。为了加强灯具的散热,通常还会提供一散热器以及与散热器配合的散热扇辅助灯具散热。然而,现有的灯具中,散热器被包覆在灯壳或者灯罩内,从而使灯具的散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高的灯具。
[0004] 一种灯具,包括中空的灯壳、收容在灯壳内的驱动模组、设置在灯壳第一端部的灯头、设置在灯壳第二端部的散热器、设置于散热器一侧的散热风扇以及设置在散热器另外一侧的光源模组,所述灯壳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孔相通的出气孔,所述灯壳的第二端部收容在所述散热器内部以使得所述散热器的至少部分外露,所述散热风扇将气体自进气孔吸入灯壳内,并将所述气体自所述散热器的出风口排出。
[0005] 本发明的灯具中,所述灯壳的第二端部收容在所述散热器内部以使得所述散热器的至少部分外露,所述散热风扇将气体自灯壳上的进气孔吸入灯壳内,并将所述气体自所述散热器的出气孔排出,使得整个灯具的散热效率更高。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本发明的灯具的立体示意图。
[0007] 图2为本发明的灯具的拆解图。
[0008] 图3为图2的倒置图。
[0009] 图4为图3中所示的散热器在另一度的立体图。
[0010] 图5为图1中灯具沿V-V线的剖视图。
[0011]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请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灯具100包括灯壳10、收容在灯壳10内的驱动模组20、设置在灯壳10一端的灯头30、设置在灯壳10另外一端的散热器40、设置于散热器40一侧的散热风扇50、以及设置在散热器40另外一侧的发光模组60。所述灯壳10具有进气孔101,所述散热器40具有与所述进气孔101相通的出气孔S,所述散热风扇50与所述灯壳10的所述另外一端收容在所述散热器40内,所述散热风扇50将气体自进气孔101吸入灯壳10内,并将所述气体自所述散热器40的出气口S排出。
[0013] 所述灯壳10为中孔的壳体。所述灯壳10包括第一端部11、与第一端部11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12以及设置在第一端部11与第二端部12之间的连接部13。一收容空间200贯穿所述第一端部11、第二端部12以及连接部13的中部。所述收容空间200收容所述驱动模组20于其内部。所述进气孔101贯穿连接部13的侧壁以与收容空间200相连通。
[0014] 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头30固定在所述灯壳10的第一端部11上,所述散热器40、散热风扇50以及发光模组60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12上。
[0015] 所述第一端部11呈圆柱状。所述第一端部11的侧壁的外围设置有螺纹1110。所述灯头30以螺合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端部11固定连接。
[0016] 所述连接部13包括连接第一端部11的第一连接部131、连接第二端部12的第二连接部132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二连接部132之间的中间部133。
[0017] 所述第一连接部131自所述第一端部11顶部周缘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尺寸自下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侧壁上进步形成多个第一进气孔1011。所述多个第一进气孔1011分别与所述收容空间200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1011均匀分布在第一连接部131的周缘。所述第一进气孔1011靠近所述灯头30设置,可使灯具
100工作时,灯头30附近的空气流动较强。
[0018] 所述中间部133自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顶部周缘垂直向上延伸。所述中间部133呈圆柱状。
[0019] 所述第二连接部132自所述中间部133的顶部周缘倾斜向上向外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尺寸自下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外壁上进一步形成多个第二进气孔1012。所述第二进气孔1012分别与所述收容空间200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孔1012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周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周缘的第二进气孔1012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第一进气孔1011的数量。所述第一进气孔101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1012组成所述进气孔101。
[0020] 所述第二端部12与所述连接部13之间形成凸台130。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30自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顶部周缘平向内延伸形成。所述第二端部12自所述凸台130的内缘垂直向上延伸形成。
[0021] 所述第二端部12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固定柱121。所述第一固定柱121自所述第二端部12的顶部周缘垂直向上延伸。所述多个第一固定柱121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一固定柱121等间距地分布在所述第二端部12的顶端周缘。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柱121的数量为三个。每一第一固定柱121的中部具有第一固定孔1210。所述第一固定孔1210沿着第一固定柱121的高度方向从上往下延伸。
[0022] 所述散热器40与所述灯壳10的第二端部12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器40包括基体41以及自基体41底部周缘延伸的多个散热鳍片42。所述基体41与所述散热鳍片42之间形成环形槽400。
[0023] 请结合图3及图4,所述基体41包括顶板411、自顶板411周缘倾斜向下延伸的侧壁412。所述顶板411的一侧表面用以承载所述发光模组60。所述顶板411与所述侧壁412在所述基体41的另外一侧围设形成收容槽414,以收容所述散热风扇50。所述顶板411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孔4110。所述第一定位孔4110贯穿所述顶板411。所述第一定位孔
4110排列成一条直线。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4110的数量为三个。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4110的其中之一贯穿所述顶板411的中心,其他两个第一定位孔4110位于顶板411中心的相对两侧。所述顶板411的周缘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4112。所述第二定位孔4112均匀设置在所述顶板411的周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孔4112为三个。
[0024] 所述散热鳍片42包括基部421以及自基部421竖直向下延伸的鳍片部422。
[0025]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部421为环形的平台。所述基部421设置有卡槽4210。所述卡槽4210间隔设置。所述卡槽4210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基部421上。
[0026] 请参见图4,所述鳍片部422包括第一鳍片部4221以及第二鳍片部4222。所述第一鳍片部4221间隔设置在所述基部421的下表面的外缘。所述第二鳍片部4222自所述第一鳍片部4221的内侧向内延伸。所述第二鳍片部4222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鳍片部4221的高度。由于所述第二鳍片部4222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鳍片部4221的高度,所述第一鳍片部4221的内侧与第二鳍片部4222的顶端之间形成一水平的抵挡部4220。所述第一鳍片部4221与所述第二鳍片部4222可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鳍片部4221的顶端还形成一弧形缺口4201以疏导气流。
[0027] 所述第一鳍片部4221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S1,所述第二鳍片部4222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S2。所述第一气流通道S1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S2相连通,且共同形成所述出气孔S。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流通道S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S2的宽度。本实施例中,所述鳍片部422为弯折的散热片。优选地,所述鳍片部422呈弧形弯折。
[0028] 所述散热器40还包括多个第一定位柱43。所述第一定位柱43位于所述第二鳍片部4222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43呈圆柱状。所述第一定位柱43的高度略小于所述第二鳍片部4222的高度。所述第一定位柱43的中部具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孔430。
[0029] 所述散热器40还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柱44。所述多个第二定位柱44设置在所述收容槽414的内壁的周缘。所述第二定位柱44的高度等于所述收容槽414的深度。每一第二定位柱44的中部具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孔440。
[0030] 所述散热风扇50收容在所述散热器40的收容槽414内。所述收容槽414的深度略大于所述散热风扇50的整体的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50包括固定板51、设置在固定板51一侧的轮毂52以及自轮毂52周缘向外延伸的叶片53。多个固定壁510自所述固定板51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固定壁510之间间隔设置。每一固定壁510的中部形成贯穿孔5100。
[0031] 所述光源模组60可包括灯板61、设置在灯板61上的反射器62以及罩设灯板61及反射器62的灯罩63。
[0032] 请再次参见图2,所述灯板61包括电路板610以及设置在电路板610上的发光元件6100。所述电路板610的尺寸与所述散热器40的顶板411的尺寸相当。所述电路板610的形状与所述散热器40顶板411的形状相似。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411的表面为圆形,所述电路板610呈圆盘状。
[0033] 所述电路板610包括第一表面611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611相对的第二表面612。所述电路板610的第一表面611与所述散热器40的顶板411贴设。所述电路板610的第二表面612上设置发光元件6100。
[0034] 所述发光元件610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6101以及多个第二发光元件6102。所述第一发光元件610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610的中部,所述第二发光元件6102环绕所述第一发光元件6101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6101环绕所述电路板610的中心设置,所述第二发光元件6102设置在所述电路板610第二表面612的周缘靠近边缘的位置上。所述发光元件6100可为发光二极管
[0035] 多个固接孔6103贯穿所述电路板610。本实施例中,所述固接孔6103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固接孔6103中的其中之一贯穿电路板610的中心,所其他两个固接孔6103分别设置在电路板610中心的相对侧。所述其他两个固接孔6103分别设置在第一发光元件6101与第二发光元件6102之间。
[0036] 所述反射器62设置在所述电路板610上以对所述发光元件6100的发出的光线的方向进行调整。所述反射器62包括环形的侧壁621以及自侧壁621的顶端周缘水平向外延伸的环缘622。所述反射器62的尺寸自底端向顶端逐渐增加。所述反射器62环绕所述第一发光元件6101。所述反射器62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6101与第二发光元件6102之间。所述第二发光元件6102与所述侧壁621之间形成间隔,且位于所述反射器62的外围。所述反射器62的外表面朝向所述第二发光元件6102。所述反射器62的外表面将所述第二发光元件6102发出的光线导向周缘。优选地,所述反射器62的外表面呈圆弧状。
[0037] 所述反射器62进一步包括二凸620。所述二凸耳620分别自所述反射器62的底端内表面水平向内延伸。所述二凸耳620正对且间隔设置。所述二凸耳620中部具有贯穿孔6200。
[0038] 所述灯罩63固定在所述散热器40上且罩设所述灯板61及反射器62。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罩63收容所述散热器40的基体41且将所述散热鳍片42外露。
[0039] 所述灯罩63为一端开口的罩体。所述灯罩63包括环形的侧壁631以及封闭所述环形侧壁631一端顶壁632。所述灯罩6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631底端的卡633。所述卡榫633用以将所述灯罩63固定在所述散热器40上。
[0040] 所述灯罩63由透光材料制成。请参见图5,进一步地,所述灯罩63的底端还设置有卡钩结构634。所述卡勾结构634与所述散热鳍片42与基体41之间的环形槽400对应卡合,以将所述灯罩63与所述散热器40固定。
[0041] 安装时,所述灯头30与所述灯壳10的第一端部11连接。多个第一固定件71分别对应依次穿设散热器40的第二定位孔4112、散热风扇50上的贯穿孔5100以及灯壳10上的第一固定孔1210以将所述散热器40、散热风扇50以及所述灯壳10固定。此时,所述多个散热鳍片42环绕所述灯壳10的第二端部12。所述散热鳍片42的最外端4200抵顶所述第二端部12与所述连接部13之间的凸台130。多个第二固定件72分别穿设反射器62的凸耳620的贯穿孔6200,灯板61上的固接孔6103以及散热器40顶板411上的第一定位孔4110以将所述反射器62、灯板61固定在散热器40上。所述灯罩63的卡榫633收容在所述散热器40的基部421的卡槽4210内,且所述灯罩63罩设所述散热器40的基体41。
[0042] 本发明的灯具100中,所述灯壳10的第二端部12收容在所述散热器40内部以使得所述散热器40的至少部分外露,所述散热风扇50将气体自灯壳10上的进气孔101吸入灯壳10内,并将所述气体自所述散热器40的出气孔S排出,使得整个灯具100的散热效率更高。
[0043]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