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

申请号 CN201710914210.5 申请日 2017-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7525043A 公开(公告)日 2017-12-29
申请人 闫超; 发明人 黄冠齐;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它包括:透光部;其包括第一透光部和连接第一透光部的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内凹连接于所述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其为倾斜式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的外沿向下延伸连接于第二透光部内沿;所述第二透光部;其 正面 设有引导部;该引导部设置凸起于所述第二透光部上,并与所述第二透光部相配合透光;所述引导部包括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正面上的引导颗粒。本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配合其安装的灯源能够实现高照明度且光线柔和的照明效果。本产品采用低耗功率实现高效照明,具有高效环保、实用便捷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权利要求

1.立体式光引导无影透光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透光部;其包括第一透光部和连接第一透光部的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内凹连接于所述第二透光部;
所述第一透光部;其为倾斜式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的外沿向下延伸连接于第二透光部内沿;
所述第二透光部;其正面设有引导部;该引导部设置凸起于所述第二透光部上,并与所述第二透光部相配合透光;所述引导部包括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正面上的引导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光引导无影透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还包括第三透光部,该第三透光部为凹接于第二透光部外沿的倾斜式透光部;所述第三透光部的内沿连接于第二透光部的外沿,并向上延伸为所述第三透光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式光引导无影透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本立体式光引导无影透光机构还包括光滤部;所述光滤部设置于所述透光部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式光引导无影透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滤部包括第一光滤部和第二光滤部;所述第一光滤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光滤部的内环境中;所述第一光滤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部连接所述第二透光部处;所述第二光滤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连接于所述第三透光部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式光引导无影透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颗粒包括可透光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式光引导无影透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和所述光滤部均包括可透光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式光引导无影透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所述光滤部均设置为环状或框状。

说明书全文

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

[0001]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器设备方面的技术,特别是涉及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
[0002] 【背景技术】火,在黑暗中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因为光是人类和地球生物生存的基础。由于自然光的
照射时间和照射位置限制,便有了人造光。在传统的人造光的发展中,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物质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近照灯来说,通过集中的照射范围和灵活的光照方
向,给人们提供便捷的照明功能。特别是阅读灯或台灯,由于光照比较集中,都在直接照明
和间接照明中进行合理的光配合处理,但是传统的近照灯在提高直接照明时,主要存在两
弊端:一是灯直接照明度高,但灯线强烈刺激,灯光易刺眼,容易伤眼;二是灯照明光线柔
和,灯工作所需电功率低但是照明亮度低,提供的灯源照射亮度较低等。因此,在上述技术
问题之上,研究了一种立体式的光引导透光机构。
[0003]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该立体式光引导
透光机构配合其安装的灯源能够实现高照明度且光线柔和的照明效果。本设计采用低耗功
率实现高效照明,具有高效环保、实用便捷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立体式光引导无影透光机构, 它包括:
透光部;其包括第一透光部和连接第一透光部的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内凹连
接于所述第二透光部;
所述第一透光部;其为倾斜式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的外沿向下延伸连接于第二透
光部内沿;
所述第二透光部;其正面设有引导部;该引导部设置凸起于所述第二透光部上,并与所
述第二透光部相配合透光;所述引导部包括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正面上的引导颗
粒。
[0005]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还包括第三透光部,该第三透光部为凹接于第二透光部外沿的倾斜式透光部;所述第三透光部的内沿连接于第二透光部的外
沿,并向上延伸为所述第三透光部。
[0006]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立体式光引导无影透光机构还包括光滤部;所述光滤部设置于所述透光部背面。
[0007]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滤部包括第一光滤部和第二光滤部;所述第一光滤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光滤部的内环境中;所述第一光滤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部
连接所述第二透光部处;所述第二光滤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连接于所述第三透光部
处。
[0008]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颗粒包括可透光材质。
[0009]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和所述光滤部均包括可透光材质。
[0010] 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所述光滤部均设置为环状或框状。
[0011] 本发明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通过改进引导主照射光
源和间接照射光源的透光设计,为用户提高照明亮度的同时有效减弱强光对人眼的刺激
性,避免光污染,实现环保照明;具有低耗功率投入,高效供能产出的照明效应,具有高效环
保、实用便捷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产品配合其安装的灯源能够有效提高光线柔和度,同
时保证照明亮度,克服了传统近照明灯的高亮度却高刺激的缺陷;本产品设计的光滤部过
滤减弱强光,保证间接照明对光照环境外的影响。它具有结构合理、设计灵活、安装简易、实
用便捷、高效节能、科学环保、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因此它是一种实用性、经济性和技术性均
优级的产品。
[0012] 【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的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剖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引导颗粒分布于第二透光部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3]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
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001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 、 “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0015]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
体的限定。
[0016] 在本发明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
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17] 在发明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
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
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
在第二特征 “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
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0018]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
在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9] 请参看图1-5所示的,本发明提供较佳的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它包括:第一透光部1、第二透光部2、第三透光部3、引导部4、第一光滤部5和第二光滤部6。透光部,包括第
一透光部1和连接第一透光部1的第二透光部2,第一透光部1内凹连接于第二透光部2。第一
透光部1,为倾斜式透光部,第一透光部1的外沿向下延伸连接于第二透光部2内沿。第二透
光部2,其正面设有引导部4,该引导部4设置凸起于第二透光部2上,并与第二透光部2相配
合透光,通过二次成像回避直射光,实现柔光明亮照射效果。引导部4包括均匀设置于第二
透光部2正面上的引导颗粒41。本发明采用第二透光部2进行主要照明的光源供能,配合第
一透光部1进行间接照明的光源供能,通过改进引导主照射光源和间接照射光源的透光设
计,为用户提高照明亮度的同时有效减弱强光对人眼的刺激性,避免光污染,实现环保照
明。本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在第二透光部2正面上的设置引导部4,将供给主要照明的光
源进行现多方位光引导,同时通过引导部4的引导颗粒41上分化光照度,同时减弱光照射
强度,有效提高光线柔和度。
[0020] 进一步地配合于第二透光部2的主光源照明设计,透光部还包括设计与第一透光部1同时提供间接照明的第三透光部3,该第三透光部3为凹接于第二透光部2外沿的倾斜式
透光部。第三透光部3的内沿连接于第二透光部2的外沿,并向上延伸为第三透光部3。第一
透光部1和第三透光部3设置对立连接于第二透光部2,通过倾斜式结构设置,配合第二透光
部2的高亮度且光柔和的主要照明基础上,在不影响外光照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照明范围。
[0021] 配合于上述的提供间接照明的第一透光部1和第三透光部3,本立体式光引导无影透光机构还包括光滤部7,光滤部7设置于透光部背面。光滤部7包括第一光滤部5和第二光
滤部6,第一光滤部5设置于第二光滤部6的内环境中。第一光滤部5设置于第一透光部1连接
第二透光部2处,第二光滤部6设置于第二透光部2连接于第三透光部3处。
[0022] 合理的,于光照引导和透光设计基础上,本发明设计的引导颗粒41包括可透光材质。同样的,本发明所设计的透光部和光滤部7亦均包括可透光材质。
[0023] 进一步地,改进的本发明的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于产品设计的形状结构上,上述的透光部、光滤部7均可设置为环状或框状,但不仅限于环状或框状设置的方式。可以理
解的,配合安装于不同的灯形灯源,本发明的透光部、光滤部7的形状设置上还可以作不同
的变换,并不限定于上述环状或框状设置的方式。
[0024] 实施例:如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它包括:第一透光部1、第二
透光部2、第三透光部3、引导部4、第一光滤部5和第二光滤部6。本实施例设计的透光部提供
透光照明;包括提供主要照明进行光源供能的第二透光部2,和配合第二透光部2的主要照
明,所设计的同时提供间接照明的第一透光部1和第三透光部3。第一透光部1内凹连接于第
二透光部2:第一透光部1为倾斜式透光部,第一透光部1的外沿向下延伸连接于第二透光部
2内沿。进一步地,第三透光部3为凹接于第二透光部2外沿的倾斜式透光部:第三透光部3的
内沿连接于第二透光部2的外沿,并向上延伸为第三透光部3。第一透光部1和第三透光部3
设置对立连接于第二透光部2,通过倾斜式结构设置,配合第二透光部2的高亮度且光柔和
的主要照明基础上,在不影响外光照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照明范围;该透光部通过改进引导
主照射光源和间接照射光源的透光设计,为用户提高照明亮度的同时有效减弱强光对人眼
的刺激性,避免光污染,实现环保照明。
[0025] 如附图5所示,本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在第二透光部2正面上设置与第二透光部2相配合透光的引导部4。优化的,引导部4设置凸起于第二透光部2且均匀分布在第二透光
部2上的若干个引导颗粒41,引导颗粒41之间为第二透光部2,引导部4将供给主要照明的光
源进行现多方位光引导,同时通过引导颗粒41多光照角度的分化,对高光照射强度进行引
导减弱,在保证高亮度照明下有效提高光线柔和度。
[0026] 如附图2-4所示,本实施例于改进间接照明的第一透光部1和第三透光部3的透光率上,设置位于透光部背面的光滤部7。光滤部7包括第一光滤部5和第二光滤部6,第一光滤
部5设置于第二光滤部6的内环境中。第一光滤部5设置于第一透光部1连接第二透光部2处,
第二光滤部6设置于第二透光部2连接于第三透光部3处。
[0027] 合理的,于光照引导和透光设计基础上,本实施例设计的引导颗粒41包括可透光材质。同样的,本实施例所设计的透光部和光滤部7亦均包括可透光材质。进一步地,改进的
本实施例的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于产品设计的形状结构上,上述的透光部、光滤部7均
设置为环状,但不仅限于环状设置的方式。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配合安装于不
同的灯形灯源,透光部、光滤部7的形状设置上还可以作不同的变换,并不限定于上述环状
设置的方式。本立体式光引导透光机构配合其安装的灯源能够实现高照明度且光线柔和的
照明效果。本设计采用低耗功率实现高效照明,具有高效环保、实用便捷和使用寿命长的优
点。
[0028] 本发明采用了低耗功率投入,高效供能产出的照明效应,具有高效环保、实用便捷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产品配合其安装的灯源能够有效提高光线柔和度,同时保证照明
亮度,通过二次成像回避直射光,实现柔光明亮照射效果,克服了传统近照明灯的高亮度却
高刺激的缺陷;本产品设计的光滤部过滤减弱强光,保证间接照明对光照环境外的影响。它
具有结构合理、设计灵活、安装简易、实用便捷、高效节能、科学环保、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因
此它是一种实用性、经济性和技术性均优级的产品。
[0029]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合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
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
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0030]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