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

申请号 CN201710882059.1 申请日 2017-09-26 公开(公告)号 CN107435874A 公开(公告)日 2017-12-05
申请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发明人 马稚昱; 骆少明; 林泽杰; 朱立学; 韦鸿钰; 温志鹏; 谢文胜;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无线控制 光谱 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 植物 灯,包括 LED灯 本体和手持 控制器 ,所述LED灯本体包括灯罩和 铝 制带翼 散热 外壳 ,所述灯罩上方设有LED铝 基板 ,所述铝制带翼散热外壳设置在LED铝基板上方,所述铝制带翼散热外壳两端均设有侧 挡板 ,所述铝制带翼散热外壳内部设有与LED铝基板电连接的 信号 转换控制 电路 、驱动电路和驱动电源,其中一侧的侧挡板上设有与LED铝基板连接的天线和220V市电 连接线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手持控制器对LED灯本体进行无线远程控制,并支持一对多控制,方便成批大规模管理,同时手持控制器具有便携性,简化了调控方式,控制方案更为灵活,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灯,包括LED灯本体和手持控制器,其特征于:所述LED灯本体包括灯罩(15)和制带翼散热外壳(19),所述灯罩(15)上方设有LED铝基板(14),所述LED铝基板(14)的底面设有多个LED灯珠,所述铝制带翼散热外壳(19)设置在LED铝基板(14)上方,所述铝制带翼散热外壳(19)两端均设有侧挡板(12),所述铝制带翼散热外壳(19)内部设有与LED铝基板(14)电连接的信号转换控制电路(16)、驱动电路(17)和驱动电源(18),其中一侧的侧挡板(2)上设有与LED铝基板(14)连接的天线(13)和
220V市电连接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包括30颗660nm的红光LED灯珠和21颗460nm的蓝光LED灯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17)包括分别驱动红光LED灯珠和蓝光LED灯珠的集成电路PT4115、电流采样电阻R、续流二极管SS24、续流电感L和滤波电容C;驱动电源(18)为集成电路PT4115的VIN端提供24V直流,信号转换控制电路(16)为集成电路PT4115的DIM提供控制方波,电流采样电阻R跨接在集成电路PT4115的VIN端与CSN端之间,续流二极管SS24跨接在PT4115的SW端与VIN端之间,滤波电容C跨接在集成电路PT4115的VIN端与GND端之间,集成电路PT4115的GND端则接地;集成电路PT4115的CSN端引出接入所述的红光LED灯珠或蓝光LED灯珠,然后通过续流电感L接入集成电路PT4115的SW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控制器包括配合的上壳体(23)、下壳体(28),所述上壳体(23)上侧设有显示屏(22)、控制键盘(21),所述下壳体(28)内侧设有锂电池(27),还设有与锂电池(27)、显示屏(22)、控制键盘(21)分别电连接的控制板(26),还设有与控制板(26)电连接的天线(25),天线(25)具有与上壳体(23)、下壳体(28)配合连接的天线底座(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板(26)采用型号为MSP430F5438A的集成电路作为主控芯片。

说明书全文

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各种控制技术在农业上的实施应用,智能农业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生产效率有所提高。再加上LED照明技术的不断成熟,这种新型照明光源依靠着其节能环保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照明业。
[0003] 在植物照明方面,其冷光源的特性使得它能尽可能地靠近植物而不对植物造成损伤,目前市面上较多植物补光灯均采用LED进行照明。但单一固定的光谱配比无法满足不同植物不同生长期的需要,造成植物种植成本的增加,同时传统控制器多为固定式的,对密集生产及实验过程中补光的调试造成不便,导致使用效率不高,资源利用率从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灯,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灯,包括LED灯本体和手持控制器,所述LED灯本体包括灯罩和制带翼散热外壳,所述灯罩上方设有LED铝基板,所述铝制带翼散热外壳设置在LED铝基板上方,所述铝制带翼散热外壳两端均设有侧挡板,所述铝制带翼散热外壳内部设有与LED铝基板电连接的信号转换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驱动电源,其中一侧的侧挡板上设有与LED铝基板连接的天线和220V市电连接线
[0007] 进一步的,所述LED铝基板的底面设有30颗660nm的红光LED灯珠和21颗460nm的蓝光LED灯珠。
[0008]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分别驱动红光LED灯珠和蓝光LED灯珠的集成电路、电流采样电阻R、续流二极管SS24、续流电感L和滤波电容C;驱动电源为集成电路PT4115的VIN端提供24V直流,信号转换控制电路为集成电路PT4115的DIM提供控制方波,电流采样电阻R跨接在集成电路PT4115的VIN端与CSN端之间,续流二极管SS24跨接在PT4115的SW端与VIN端之间,滤波电容C跨接在集成电路PT4115的VIN端与GND端之间,集成电路PT4115的GND端则接地;集成电路PT4115的CSN端引出接入所述的红光LED灯珠或蓝光LED灯珠,然后通过续流电感L接入集成电路PT4115的SW端。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控制器包括配合的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侧设有显示屏、控制键盘,所述下壳体内侧设有锂电池,还设有与锂电池、显示屏、控制键盘分别电连接的控制板,还设有与控制板电连接的天线,天线具有与上壳体、下壳体配合连接的天线底座。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板采用型号为MSP430F5438A的集成电路作为主控芯片。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手持控制器对LED灯本体进行无线远程控制,并支持一对多控制,方便成批大规模管理,同时手持控制器具有便携性,简化了调控方式,控制方案更为灵活,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0012] 下面结合说明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中LED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中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中手持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如图1-3所示,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灯,包括LED灯本体和手持控制器,所述LED灯本体包括灯罩15和铝制带翼散热外壳19,所述灯罩15上方设有LED铝基板14,所述铝制带翼散热外壳19设置在LED铝基板14上方,所述铝制带翼散热外壳19两端均设有侧挡板12,所述铝制带翼散热外壳19内部设有与LED铝基板14电连接的信号转换控制电路16、驱动电路17和驱动电源18,其中一侧的侧挡板2上设有与LED铝基板14连接的天线13和220V市电连接线11。
[0017] 其中,所述LED铝基板14的底面设有30颗660nm的红光LED灯珠和21颗460nm的蓝光LED灯珠。
[0018]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17包括分别驱动红光LED灯珠和蓝光LED灯珠的集成电路PT4115、电流采样电阻R、续流二极管SS24、续流电感L和滤波电容C;驱动电源18为集成电路PT4115的VIN端提供24V直流,信号转换控制电路16为集成电路PT4115的DIM提供控制方波,电流采样电阻R跨接在集成电路PT4115的VIN端与CSN端之间,续流二极管SS24跨接在PT4115的SW端与VIN端之间,滤波电容C跨接在集成电路PT4115的VIN端与GND端之间,集成电路PT4115的GND端则接地;集成电路PT4115的CSN端引出接入所述的红光LED灯珠或蓝光LED灯珠,然后通过续流电感L接入集成电路PT4115的SW端。
[0019] 其中,所述手持控制器包括配合的上壳体23、下壳体28,所述上壳体23上侧设有显示屏22、控制键盘21,所述下壳体28内侧设有锂电池27,还设有与锂电池27、显示屏22、控制键盘21分别电连接的控制板26,还设有与控制板26电连接的天线25,天线25具有与上壳体23、下壳体28配合连接的天线底座24。
[0020] 其中,所述的控制板26采用型号为MSP430F5438A的集成电路作为主控芯片。
[0021]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无线控制光谱比例及光强可调的LED植物灯,其工作原理是:
[0022] LED灯本体和手持控制器通过天线13和天线25构成无线连接,因此LED灯本体和手持控制器之间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信息交互,用户通过按下手持控制器的控制键盘21键入光谱比例和光强调节参数,控制板26将其转换为无线数据通过天线13和天线25传输至LED灯本体,再由LED灯本体的信号转换控制电路16对驱动电路17进行调节,LED铝基板14的底面的红光LED灯珠和蓝光LED灯珠因此而受控,进而实现其光谱比例和光强调节。
[0023]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本发明所揭示的结构和原理获得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