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042593.7 申请日 2016-01-22 公开(公告)号 CN106994054A 公开(公告)日 2017-08-01
申请人 郑荣川; 发明人 郑荣川;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其为一种解决齿骨极度萎缩的新式植牙技术,主要通过 断层 摄影、转换数据、 软件 设计、3D打印实 体模 型、制作骨膜下植体蜡型、扫描蜡型并设计及CNC 铣床 制作等步骤制作出符合患者的骨膜下植体,让患者可免去旧式手术、植体穿入颧骨、 牙龈 翻瓣2次的痛苦及高 风 险,并摒弃精准度不佳、高失败率的植体制作流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
a、对于齿骨萎缩部位进行断层摄影,以取得齿骨图像文件案;
b、通过设计软件将该齿骨图像文件案转换成可供设计软件编辑的齿骨数字档案;
c、由该设计软件针对该齿骨数字档案进行设计编辑以制作出齿骨实体模型档案;
d、利用3D打印设备将该齿骨实体模型档案制造出齿骨实体模型;
e、以该齿骨实体模型为底材制作出骨膜下植体蜡型;
f、利用立体扫描设备对该骨膜下植体蜡型进行扫描,并储存成可供该设计软件编辑的骨膜下植体蜡型档案;
g、由该设计软件针对该骨膜下植体蜡型档案进行编辑并形成可供制造设备读取制作的骨膜下植体档案;
h、利用CNC铣床依照该骨膜下植体档案进行最终制造、研磨与清洁以形成实体骨膜下植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d1、对该齿骨实体模型以石膏进行翻制出复制品模型,以作为步骤e中底材替代之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齿骨实体模型为塑料快速原型技术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断层摄影为立体X光影像摄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骨膜下植体为四的钛合金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牙方法,特别是指一种解决齿骨极度萎缩新式植牙技术的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缺牙患者,其口腔齿骨极度萎缩(骨量分类第四级-齿槽骨已被吸收殆尽,基底骨亦被吸收只剩极少量)的状态下,无法采传统植牙复形,此案例一般多采以下二种医疗方案处置:第一种医疗方案:过去Branemark(植体品牌名)曾提出「Zygoma(颧骨)植牙」方案,将长型植体结构从口腔穿种至颧骨,并利用延伸于口腔中的数支植体复形假牙。缺点:因口腔齿槽骨极度萎缩的缺牙患者几乎皆为年长者,身体状况较为虚弱,若采用Zygoma植牙方案,创伤较大,必须全身麻醉住院手术,年长者接受此种较大规模的手术,其险亦相对较高,对患者及其家属,在生理、心理上都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0003] 第二种医疗方案:大约50~60年前,牙医界曾采用「骨膜下植牙」方案,此方案必须经历两次手术,先将患者牙龈切开翻瓣,取得骨头模型,并进行植体设计。待植体设计完成并待患者第一次手术的创伤复原(约1~2个月)后,必须再将患者牙龈第二次切开翻瓣,将植体植入。缺点:在取得骨头模型时,血量控制不易,影响骨头模型的精密度。必须等待一段牙龈创伤复原的时间,再面对一次手术的恐惧,两次的大切口翻瓣手术,对患者是极大的身心磨难。并且此方案的植体采人工铸造合金的方式制作,由于钛金属流动性差,故植体经常无法顺利制成,失败率极高。
[0004] 基于上述二种医疗方案的缺点,使其长久以来仍未真正有效地,被应用于临床口腔齿槽骨极度萎缩的缺牙患者。本发明专利即针对前述方案的缺点,应用现代医学影像及CAD/CAM软硬件、3D Print、CNC雕刻设备……等高端科技,在制作流程做颠覆性的革新,造福齿槽骨极度萎缩的缺牙患者。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让患者可免去旧式手术、植体穿入颧骨、牙龈翻瓣2次的痛苦及高风险,并摒弃精准度不佳、高失败率的植体制作流程的解决齿骨极度萎缩新式植牙技术的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
[0006]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
a、对于齿骨萎缩部位进行断层摄影,以取得齿骨图像文件案;
b、通过设计软件将该齿骨图像文件案转换成可供设计软件编辑的齿骨数字档案;
c、由该设计软件针对该齿骨数字档案进行设计编辑以制作出齿骨实体模型档案;
d、利用3D打印设备将该齿骨实体模型档案制造出齿骨实体模型;
e、以该齿骨实体模型为底材制作出骨膜下植体蜡型;
f、利用立体扫描设备对该骨膜下植体蜡型进行扫描,并储存成可供该设计软件编辑的骨膜下植体蜡型档案;
g、由该设计软件针对该骨膜下植体蜡型档案进行编辑并形成可供制造设备读取制作的骨膜下植体档案;
h、利用CNC铣床依照该骨膜下植体档案进行最终制造、研磨与清洁以形成实体骨膜下植体。
[0007] 所述的一种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d1、对该齿骨实体模型以石膏进行翻制出复制品模型,以作为步骤e中底材替代之用。
[0008] 较佳的,该齿骨实体模型为塑料快速原型技术模型。
[0009] 较佳的,该断层摄影为立体X光影像摄影。
[0010] 较佳的,该骨膜下植体为四钛的钛合金。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1A 为本发明石膏翻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由设计软件转换编辑的齿骨实体模型档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经3D打印制造出的齿骨实体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以齿骨实体模型为底材制作出的骨膜下植体蜡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扫描存盘的骨膜下植体蜡型档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铣床制造的骨膜下植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0013]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之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之如“一”、“两”、“上”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14] 请参阅图1及图1A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及石膏翻制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是一种解决齿骨极度萎缩新式植牙技术的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a、对于齿骨萎缩部位进行断层摄影(为立体X光影像摄影),以取得齿骨图像文件案(视为断层摄影阶段);b、通过设计软件将该齿骨图像文件案转换成可供设计软件编辑的齿骨数字档案(视为转换数据阶段);c、由该设计软件针对该齿骨数字档案进行设计编辑以制作出数字齿骨模型档案(视为软件设计时间);d、利用3D打印设备将该齿骨实体模型档案制造出齿骨实体模型 (为塑料快速原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模型,视为3D打印实体模型阶段);e、以该齿骨实体模型为底材制作出骨膜下植体蜡型(视为制作骨膜下植体蜡型阶段);f、利用立体扫描设备对该骨膜下植体蜡型进行扫描,并储存成可供该设计软件编辑的骨膜下植体蜡型档案(视为扫描蜡型并设计时间);g、由该设计软件针对该骨膜下植体蜡型档案进行编辑并形成可供制造设备读取制作的骨膜下植体档案;h、利用CNC铣床依照该骨膜下植体档案进行最终制造、研磨与清洁以形成实体骨膜下植体(为四钒六铝钛﹝钛合金﹞,视为CNC铣床制作阶段)。前述中更包括步骤d1、对该齿骨实体模型以石膏进行翻制出复制品模型,以作为步骤e中底材替代之用。
[0015] 前述中步骤a所应用的硬件如下:GE Light Speed VCT 64 Slice CT,其规格如下- Slice 0.625mm、Time 60sec、Mx 240 8.0MHU Tube、Oil/Air Tube Cooling、3000 Image Series (Direct 3D)。
[0016] 前述中步骤c所应用的软件如下:(1) Analyze PC 3.0 Mayo Foundation、(2) Mimics 6.3 Materialise、(3) Power Solution Delcam、(4) Projet 3510 SD&HD及(5) 3D Systems (RP)。
[0017] 前述中步骤d所应用的硬件如下:(1) SLA-5000 3D System及(2) Thermojet 3D Printer、3D System。
[0018] 前述中步骤f所应用的硬、软件如下:硬件:Dental Scanner(DS200)及步骤g所应用的软件:Exocad。
[0019] 前述中步骤h所应用的硬件如下:TDS数位五轴牙模加工机(ME-300HP)。
[0020]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为本发明由设计软件转换编辑的数字齿骨模型档案示意图、经3D打印制造出的齿骨实体模型示意图、以齿骨实体模型为底材制作出之骨膜下植体蜡型示意图、扫描存盘的骨膜下植体蜡型档案示意图及铣床制造的骨膜下植体示意图。
[0021] 对于齿骨萎缩的患者在制作骨膜下植体之前,必须先对齿骨萎缩的部分利用立体X光影像摄影进行断层摄影,以取得齿骨图像文件案,此齿骨图像文件案为图像文件案,必须转换成齿骨数字档案1,此齿骨数字档案1能供设计软件读取并加以编辑设计(请参考图2),而此编辑后的齿骨数字档案1,其编辑的相关编码及路径可让制作实体模型的设备(3D打印设备)读取,而3D打印设备经此路径读取齿骨数字档案1的相关编码,制作出齿骨实体模型2(为塑料快速原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模型)(请参考图3)。完成制作的齿骨实体模型可清楚了解患者齿骨实际萎缩的状态,此时为了能让骨膜下植体能完美的固定于实体齿骨,则需以齿骨实体模型为底材制作出骨膜下植体蜡型3(请参考图4),此骨膜下植体蜡型3并非最终可进行制作的模板,尚必须利用立体扫描设备对该骨膜下植体蜡型3进行扫描。其步骤主要是将制妥的骨膜下植体蜡型3以立体扫描设备扫描成为设计软件可编辑的骨膜下植体蜡型档案4后,加以编辑设计,并储存成可供制造设备读取的骨膜下植体档案4(请参考图5),再通过设计软件对骨膜下植体蜡型档案进行各度、曲度、长度、宽度等不同参数的编辑修改,让骨膜下植体在制作成品且应用到患者实际齿骨时能更符贴,让患者不会感受到不舒适感。值得一提的是,前述中更包括步骤d1、对该齿骨实体模型以石膏进行翻制出复制品模型,以作为步骤e中底材替代之用。
[0022] 依照上述各步骤完成的断层摄影阶段、转换数据阶段、软件设计时间、3D打印实体模型阶段、制作骨膜下植体蜡型阶段、扫描蜡型并设计时间后,即可确定最终的骨膜下植体型体,最后再藉由步骤h完成CNC铣床制作阶段,利用CNC铣床(为CNC「五轴精密雕刻机)经由路径读取设计软件所规划的骨膜下植体档案中的相关编码,依照编码指令,将医疗用四钒六铝钛(钛合金)雕刻成骨膜下植体5(请参考图6)。
[0023] 最后,将已完成的骨膜下植体,通过骨膜下植牙手术让患者在仅须接受一次手术的情况下,完成将骨膜下植体植入口腔骨膜下的手术。
[0024] 本发明的一种解决齿骨极度萎缩新式植牙技术及新式骨膜下植体制作方法,能让患者可免去旧式手术、植体穿入颧骨、牙龈翻瓣2次的痛苦及高风险,并摒弃精准度不佳、高失败率的植体制作流程,真正达到安全、省时、少痛苦的最高效医疗目的。
[0025]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