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申请号 CN201510208301.8 申请日 2015-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5048680A 公开(公告)日 2015-11-11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藤末义和;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 电动机 、密闭型 压缩机 以及制冷循环装置,该电动机具备:圆筒形状的 定子 ,其具有定子 铁 心以及卷绕于定子铁心的定子绕组; 转子 ,其旋转自如地设置于定子的内侧,定子绕组以将多个绕组 串联 连接于各个相的方式构成,各个相的多个绕组由 铜 线和 铝 线双方构成,并且各相的铝线的绕组与铜线的绕组的比例相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机,具备:
圆筒形状的定子,其具有定子心以及卷绕于该定子铁心的定子绕组;和转子,其旋转自如地设置于所述定子的内侧,
所述电动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绕组以将多个绕组串联连接于各个相的方式构成,
所述各个相的多个绕组由线和线双方构成,并且各相的铝线的绕组与铜线的绕组的比例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绕组进行Y形接线,在所述各个相的多个绕组中,铜线的绕组配置于电源线侧,铝线的绕组配置于中性点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绕组进行Δ形接线,在所述各个相的多个绕组中,对相间连接配置铜线的绕组,在铜线的绕组之间配置铝线的绕组。
4.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构部,其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和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将旋转向所述压缩机构部传递,以使制冷剂气体压缩。
5.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
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
室外热交换器,其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以及
室内热交换器,其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

说明书全文

电动机、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定子绕组同时使用不同种类的导体的电动机、搭载有该电动机的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具备密闭型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的电动机中,存在定子绕组由这两种导体构成的电动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的目的在于,通过尽量增多铝的导体相对于定子绕组整体的比例(根数比率3~9%为铜),来提高电动机的轻型化、防止受到腐蚀的效果。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302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0004] 然而,铜和铝的电阻率不同(铜:16.78[Ω·m]、铝:28.2[Ω·m])。因此若各相中铜和铝的导体的比例不同,则相间电阻不同,从而各相中电流不平衡。该电流不平衡会使电动机产生转矩脉动,从而增加电磁声。并且由于铝的电阻率比铜的电阻率高,因此使用铝的定子绕组所产生的焦损失增加,从而有可能带来电动机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所做出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是同时使用铜线和铝线的电动机,也能够抑制效率降低、廉价且低噪声的电动机。
[0006] 第二目在于提高定子绕组同时使用铜线和铝线的电动机的生产率以及品质。
[0007] 第三目在于获得满足规定的效率、并且廉价、低噪声且品质高的密闭型压缩机。
[0008] 第四目在于获得可靠性高的制冷循环装置。
[0009] 本发明的电动机,具备:圆筒形状的定子,其具有定子心以及卷绕于该定子铁心的定子绕组;和转子,其旋转自如地设置于所述定子的内侧,所述电动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以将多个绕组串联连接于各个相的方式构成,所述各个相的多个绕组由铜线和铝线双方构成,并且各相的铝线的绕组与铜线的绕组的比例相等。
[0010] 优选地,所述定子绕组进行Y形接线,在所述各个相的多个绕组中,铜线的绕组配置于电源线侧,铝线的绕组配置于中性点侧。
[0011] 优选地,所述定子绕组进行Δ形接线,在所述各个相的多个绕组中,对相间连接配置铜线的绕组,在铜线的绕组之间配置铝线的绕组。
[0012] 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构部,其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将旋转向所述压缩机构部传递,以使制冷剂气体压缩。
[0013] 优选地,至少具备:上述密闭型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其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其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
[0014] 根据本发明,定子绕组的各个相的多个绕组由铜线和铝线双方构成,并且各相的铝线的绕组与铜线的绕组的比例相等。根据该结构,各相的绕组的电阻平衡,伴随于此在各相流动的电流也平衡,因此能够抑制电动机效率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电动机产生转矩脉动,从而能够提供廉价、低噪声且高品质的同时使用铝线和铜线的电动机。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简要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纵剖视图。
[0016] 图2是从箭头A-A方向观察表示图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的横剖视图。
[0017] 图3是具备图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0018] 图4是从箭头B-B方向观察表示图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电动机的横剖视图。
[0019] 图5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的俯视图。
[0020] 图6是图5的电动机表示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图。
[0021] 图7是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10…密闭容器;11…上部容器;12…下部容器;20…压缩机构部;21…旋转轴;21a…主轴部;21b…偏心轴部;21c…副轴部;22…旋转活塞;23…气缸;23a…气缸室;23b…背压室;23c…叶片槽;24…上轴承;25…下轴承;26…叶片;27…排出消声器;30…电动机;31…转子;32…转子铁心;33…磁铁插入孔;34…永久磁铁;35…孔;41…定子;42…定子铁心;43…绝缘部件;44…定子绕组;44a~44i…绕组;44j…中性点;44k…U相定子绕组;44l…V相定子绕组;44m…W相定子绕组;45…后轭;46…齿部;
46a~46r…齿部;47…插槽;48…导线;48u…U相导线;48v…V相导线;48w…W相导线;
49…玻璃端子;51…端子;51u…U相端子;51v…V相端子;51w…W相端子;100…密闭型压缩机;101…吸入消声器;101a…吸入连结管;102…排出管;103…四通切换;104…室外热交换器;105…减压器;106…室内热交换器;200…制冷循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方式1
[0024]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简要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纵剖视图,图2是从箭头A-A方向观察表示图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的横剖视图。
[0025] 图1表示的密闭型压缩机100,例如是气缸型旋转式压缩机,构成为包括:密闭容器10、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部20、以及驱动压缩机构部20的电动机30,其中压缩机构部20和电动机30收纳在上述密闭容器10内。
[0026] 密闭容器10构成为包括上部容器11和有底筒形状的下部容器12,所述上部容器11以密闭状态覆盖下部容器12的上部开口。在下部容器12内的下侧设置有压缩机构部
20,在下部容器12内的上侧设置有电动机30。压缩机构部20和电动机30由电动机30的旋转轴21连结,将电动机30的旋转运动向压缩机构部20传递。压缩机构部20借助传递来的旋转,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并将其排出到密闭容器10内。即,密闭容器10内由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充满。在密闭容器10的下部、即下部容器12的底部,贮存有用于对压缩机构部20进行润滑的制冷机油。
[0027] 在旋转轴21的下部设置有油。该油泵借助旋转轴21的旋转,对贮存于密闭容器10的底部的制冷机油进行汲取,并向压缩机构部20的各滑动部供油。由此确保压缩机构部20的机械式润滑作用。
[0028] 旋转轴21由主轴部21a、偏心轴部21b以及副轴部21c构成,沿轴向依次形成有主轴部21a、偏心轴部21b以及副轴部21c。电动机30的转子31以热装或压入的方式固定于主轴部21a,圆筒形状的旋转活塞22嵌入偏心轴部21b。
[0029] 接着,使用图2对压缩机构部2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30] 图2是从箭头A-A方向观察表示图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的横剖视图。
[0031] 压缩机构部20构成为包括:气缸23、旋转活塞22、上轴承24、下轴承25以及叶片26。气缸23形成为将沿轴向开设的孔设为气缸室23a的圆筒形状。在气缸室23a内收纳有:偏心轴部21b,其在气缸室23a内进行偏心运动;旋转活塞22,其嵌入于偏心轴部21b;
以及叶片26,其对由气缸室23a的内周与旋转活塞22的外周形成的空间进行分隔。
[0032] 在气缸23形成有叶片槽23c,该叶片槽23c的一端开口于气缸室23a、且在另一端设置有背压室23b。在叶片槽23c收纳有叶片26。该叶片26沿径向在叶片槽23c内往复运动。叶片26的形状形成为近似长方体状,即在安装于叶片槽23c的状态下,气缸室23a的周向的厚度比气缸室23a的径向和气缸室23a的轴向的长度小。在叶片槽23c的背压室23b设置有未图示的叶片弹簧
[0033] 通常,密闭容器10内的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流入背压室23b,利用背压室23b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与气缸室23a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的压力差,而作出使叶片26沿径向而朝向气缸室23a的中心移动的力。借助由该背压室23b的与气缸室23a的压力差产生的力、和叶片弹簧沿径向按压的力,叶片26沿径向而朝向气缸室23a的中心移动。使叶片26沿径向移动的力,使叶片26的一端、即气缸室23a侧的端部,抵接于旋转活塞22的外周。
[0034] 由此,能够对由气缸23的内周与旋转活塞22的外周所形成的空间进行分隔。即使在密闭容器10内的制冷剂气体即背压室23b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与气缸室23a内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的压力差,不是用于将叶片26按压于旋转活塞22的外周所需的足够的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叶片弹簧的力,将叶片26的一端按压于旋转活塞22的外周,因而叶片26的一端能够总是抵接于旋转活塞22的外周。
[0035] 在侧面观察时,上轴承24形成为近似倒T字形状,闭塞气缸室23a的上部开口,并且将旋转轴21的主轴部21a支承为旋转自如。在侧面观察时,下轴承25形成为近似T字形状,闭塞气缸室23a的下部开口,并且将旋转轴21的副轴部21c支承为旋转自如。在气缸23设置有吸入口,该吸入口将制冷剂气体从密闭容器10的外部吸入到气缸室23a内。在上轴承24设置有排出口,该排出口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向气缸室23a外排出。
[0036] 在上轴承24的排出口设置有排出阀,对从气缸23经由排出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的排出时机进行控制。即,直到在气缸23的气缸室23a内压缩的制冷剂气体成为规定的压力为止,排出阀闭塞,在制冷剂气体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时,排出阀开口,使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向气缸室23a外排出。
[0037] 由于在气缸室23a内反复进行吸入、压缩、排出的动作,因此从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气体间歇地排出,从而成为脉动音等噪声。为了降低该噪声,在上轴承24的外侧即电动机30侧,以覆盖上轴承24的方式安装有排出消声器27。在排出消声器27设置有排出孔,该排出孔使由排出消声器27和上轴承24形成的空间与密闭容器10内连通。从气缸23经由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暂时向由排出消声器27和上轴承24形成的空间排出,之后从排出孔向密闭容器10内排出。
[0038] 在密闭容器10的侧面设置有吸入消声器101,用于抑制液态制冷剂直接被吸入到气缸23的气缸室23a内。一般情况下,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和液态制冷剂以混合的方式,从密闭型压缩机100所连接的外部的回路,输送到密闭型压缩机100。若液态制冷剂流入气缸23、且在压缩机构部20被压缩,则成为压缩机构部20发生故障的原因,因此在吸入消声器101中,将液态制冷剂与制冷剂气体分离,仅将制冷剂气体向气缸室23a输送。吸入消声器101经由吸入连结管101a而与气缸23的吸入口连接,从吸入消声器101输送的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经由吸入连结管101a而被吸入气缸室23a。
[0039]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压缩机构部20中,借助旋转轴21的旋转运动,使旋转轴21的偏心轴部21b在气缸23的气缸室23a内旋转。由气缸室23a的内周、嵌合于偏心轴部21b的旋转活塞22的外周、以及叶片26所分隔的空间的动作室,随着旋转轴21的旋转,而容积增加、减少。首先,最初该动作室与吸入口连通,吸入低压的制冷剂气体。接着,将动作室与吸入口的连通关闭,随着动作室的容积减少,动作室内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最后,将动作室与排出口连通,在动作室内的制冷剂气体达到规定的压力后,打开设置于排出口的排出阀,将高压、高温的制冷剂气体,向动作室外、即气缸室23a外排出。
[0040] 从气缸室23a经由排出消声器27而排出到密闭容器10内的高压、高温的制冷剂气体,在电动机30内通过,在密闭容器10内上升,并从设置于密闭容器10上部的排出管102,向密闭容器10的外部排出。在密闭容器10的外部构成供制冷剂流动制冷回路,排出的制冷剂在制冷回路循环,并再次返回到吸入消声器101。
[0041] 图3是具备图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0042] 制冷循环装置200通过制冷剂管,将密闭型压缩机100、与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吸入侧连接的吸入消声器101、与密闭型压缩机100的排出侧连接的四通切换阀103、室外热交换器104、电动膨胀等的减压器105、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06依次连接而构成。另外,一般情况下,在制冷循环装置200中,室内热交换器106设置于在屋内设置的室内机,剩下的密闭型压缩机100、四通切换阀103、室外热交换器104、减压器105等,设置于在屋外设置的室外机。
[0043] 例如,在制热运转中,四通切换阀103如图3所示地与实线侧连接。由密闭型压缩机10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流向室内热交换器106,在冷凝而液化后,由减压器105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并向室外热交换器104流入。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04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蒸发而气化,并经过四通切换阀103而再次返回到密闭型压缩机100。即,制冷剂如图3的实线箭头表示的那样进行循环。通过该循环,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06中,室内的空气从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吸热,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104中,气液二相制冷剂被外部空气吸热。
[0044] 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四通切换阀103如图3所示地与虚线侧连接。由密闭型压缩机10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流向室外热交换器104,并在冷凝而液化后,由减压器105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并向室内热交换器106流入。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06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蒸发而气化,并经过四通切换阀103而再次返回到密闭型压缩机100。即,若从制热运转变为制冷运转,则室内热交换器106从冷凝器变成作为蒸发器发挥用,室外热交换器104从蒸发器变成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因此制冷剂如图3的虚线箭头表示的那样进行循环。通过该循环,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104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外部空气吸热,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06中,室内的空气从气液二相制冷剂吸热,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
[0045] 在该制冷循环装置中循环的制冷剂,一般情况下使用R407C制冷剂、R410A制冷剂或R32制冷剂中任一种制冷剂。
[0046] 接下来,使用图1以及图4,对将旋转力向压缩机构部20传递的电动机3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47] 图4是从箭头B-B方向观察表示图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电动机的横剖视图。
[0048] 电动机30具备:近似圆筒形状的定子41,其固定于密闭容器10的内周;近似圆柱形状的转子31,其旋转自如地配设置在定子41的内侧。
[0049] 转子31由转子铁心32构成,该转子铁心32通过将冲裁薄板状电磁板而成的铁心片进行层叠而形成。转子31的结构中存在使用无刷DC达那样的永久磁铁的结构、和如感应电动机那样使用二次绕组的结构。例如,在图4所示的无刷DC马达的情况下,沿转子铁心32的轴向设置有磁铁插入孔33,在该磁铁插入孔33插入有铁体磁铁、稀土类磁铁等永久磁铁34。由该永久磁铁34形成转子31上的磁极。利用转子31上的磁极所产生的磁通、和定子41的定子绕组44所产生的磁通的作用,使转子31旋转。
[0050] 在未图示的感应电动机的情况下,在转子铁心32设置有二次绕组来代替永久磁铁,定子41的定子绕组44,在转子侧的二次绕组感应磁通而产生旋转力,从而使转子31旋转。
[0051] 在转子铁心32的中心,设置有供上述的旋转轴21穿通的轴孔,旋转轴21的主轴部21a通过热装等紧固。由此将转子31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旋转轴21。在转子铁心32的轴孔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风孔35。该风孔35使由位于电动机30下方的压缩机构部20压缩后的高压、高温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另外,由压缩机构部20压缩后的高压、高温的制冷剂气体,除通过风孔35以外,也在转子31与定子41之间的气隙、定子绕组44的间隙通过。
[0052] 定子41构成为包括:定子铁心42、绝缘部件43以及定子绕组44。定子铁心42与转子31同样,通过将冲裁薄板状电磁钢板而成的铁心片进行层叠而形成,并且定子铁心42的外径制作成比下部容器12的中间部分的内径大,通过热装而固定于下部容器12的内周。另外,定子铁心42构成为包括:后轭45,其形成外周侧的圆筒形部;多个作为磁极齿的齿部
46,它们从后轭45以等间隔向定子41的径向的中心侧即转子31的方向突出。通过在齿部
46实施定子绕组44而构成磁极。在齿部46与齿部46之间,形成有收容定子绕组44的插槽47(空间)。
[0053] 如图1所示,在定子绕组44连接有导线48。该导线48与固定于密闭容器10的玻璃端子49连接,将输入到玻璃端子49的电力向定子绕组44供给。向定子绕组44供给电力的外部电源,经由导线48而连接于玻璃端子49。外部电源是设置于密闭容器10外的例如变频装置等。定子绕组44是经由绝缘部件43而沿定子41的轴向(上下方向),卷绕在设置于定子铁心42的多个齿部46的绕组的集合体,基本无缝隙地收纳于插槽47,该插槽47形成在齿部46与齿部46之间。在电流流到定子绕组44时,卷绕有这些定子绕组44的齿部46成为磁极。磁极的方向因在定子绕组44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而改变。
[0054] 图5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电动机表示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图。
[0055] 图5表示的定子41是三相电动机的定子,例如具备:具有18个齿部46a~46r的定子铁心42、卷绕于齿部46a~46r的U相定子绕组44k、V相定子绕组44l以及W相定子绕组44m。上述U相、V相、W相的各定子绕组44k、44l、44m,分别由三个独立的绕组的集合体构成,且进行Y形接线。
[0056] 如图5所示,U相定子绕组44k以将卷绕于齿部46a、46b、46c的绕组44a、卷绕于齿部46g、46h、46i的绕组44b、以及卷绕于齿部46m、46n、46o的绕组44c串联连接的方式构成。该U相定子绕组44k的一端连接于中性点44j,另一端经由U相端子51u而与U相导线48u连接,从而构成定子41的U相。
[0057] V相定子绕组44l以将卷绕于齿部46e、46f、46g的绕组44d、卷绕于齿部46k、46l、46m的绕组44e、以及卷绕于齿部46q、46r、46a的绕组44f串联连接的方式构成。该V相定子绕组44l的一端连接于中性点44j,另一端经由V相端子51v而与V相导线48v连接,从而构成定子41的V相。
[0058] W相定子绕组44m以将卷绕于齿部46c、46d、46e的绕组44g、卷绕于齿部46i、46j、46k的绕组44h、以及卷绕于齿部46o、46p、46q绕组44i串联连接的方式构成。该W相定子绕组44m的一端连接于中性点44j,另一端经由W相端子51w而与W相导线48w连接,从而构成定子41的W相。
[0059] 通过使电流在U相、V相、W相的各定子绕组44k、44l、44m流动,由此对定子铁心42进行励磁,使齿部46a~46r成为磁极。另外,形成在齿部46与齿部46之间的插槽47的侧面,由绝缘部件43覆盖,以使齿部46与定子绕组44不接触
[0060] 在具有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定子41的电动机30中,由于定子41的定子绕组44所产生的磁通与转子31所产生的磁通的作用,转子31旋转并且旋转轴21旋转,从而经由旋转轴21将旋转力向压缩机构部20传递。
[0061] 电动机30产生的旋转力即产生转矩,随着压缩机构部20的制冷剂气体的吸入、压缩以及排出的工序所需的负荷量而变化。即,压缩机构部20的负荷量越大,则需要电动机30的产生转矩也越大。电动机30的产生转矩,因在定子绕组44流动的电流所产生的磁通、和设置于转子31的永久磁铁或二次绕组(感应电动机的情况)的磁通的作用而产生。其产生转矩的大小,由定子41和转子31所产生的磁通的大小决定。
[0062] 一般情况下,转子31侧的磁通的大小,大致由设置于转子31的永久磁铁或二次绕组的设计决定。并且由于决定定子41的磁通的大小的要素中,定子绕组44的数也在设计时决定,因此电动机30的产生转矩的大小,通过增减在定子绕组44流动的电流来控制。即,为了增大电动机30的产生转矩,使在定子绕组44流动的电流增加,在想要减小产生转矩的情况下,使在定子绕组44流动的电流减少。
[0063] 在定子绕组44流动的电流,能够由外部电源的变频装置控制,该外部电源的变频装置经由玻璃端子49而连接于导线48。另外利用变频装置能够与压缩机构部20的负荷量相匹配地使电动机30产生所需的产生转矩。该变频装置以对电动机30的U相定子绕组44k、V相定子绕组44l以及W相定子绕组44m,施加分别错开120°相位的交流电的方式,驱动电动机30。
[0064] 其中,定子绕组44一般使用铜线,但为了削减成本,有时也使用铝线。但是在使用铝线的情况下,即使是相同线径的导线,也具有铜线的1.6倍左右的电阻。若压缩机构部20的负荷量不变,则所需的负荷转矩的大小也相同,且在定子绕组44流动的电流也不变。因此即使在定子绕组44使用铝线的情况下,也需要流动与使用铜线的情况相同的电流量。若流动所需的电流,则与使用铜线的定子绕组相比,使用铝线的定子绕组所产生的焦耳损失增加。即,与使用铜线的电动机相比较,使用铝线的电动机的效率降低。
[0065] 为了抑制效率降低,存在同时使用铜线和铝线的方法。但是如上所述,铜线和铝线存在1.6倍左右的电阻的差异,因而若各相的铜线与铝线的比例不同,则各相间电阻不同,其结果在各相流动的电流变得不平衡。电流的不平衡引起转矩脉动,从而产生电磁声而导致噪声。
[0066] 另外,在定子绕组44同时使用铜线和铝线的情况下,其电接合困难。在定子绕组44使用铜线的情况下,由于定子绕组44彼此以及定子绕组44与导线48的接合是铜彼此的接合,因此使用TIG(tungsten inert-gas)焊接等就能够容易地实现。另一方面,在定子绕组44同时使用铜线和铝线的情况下,由于定子绕组44彼此以及定子绕组44与导线48的接合是不同种类金属的接合,因此熔点不同,不适于TIG焊接等。作为接合方法,有声波熔敷、摩擦压焊等,但在该情况下需要专用的特殊设备,从作业性、成本的观点来看,欲极力减少不同种类金属的接合部位。
[0067] 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Y形接线后的U相定子绕组44k、V相定子绕组44l以及W相定子绕组44m中,分别连接于中性点44j的绕组44c、44f、44i使用铝线。即,U相定子绕组44k的绕组44a、44b、V相定子绕组44l的绕组44d、44e、以及W相定子绕组44m的绕组44g、44h使用铜线,U相定子绕组44k的绕组44c、V相定子绕组44l的绕组44f、以及W相定子绕组44m的绕组44i使用铝线。
[0068] 在这样构成的定子绕组44中,铜线与铝线的比例在各相中相等,各相的相间电阻也相等。通过使各相的相间电阻相等,因此在各相流动的电流平衡,从而能够抑制电动机30的效率降低,并且能够抑制电动机30的转矩脉动,从而能够提供廉价、低噪声且高品质的同时使用铝线和铜线的电动机30。
[0069] 另外,通过将铜线配置于导线48侧,将铝线配置于中性点44j侧,能够减少不同种类的金属间的接合部位,从而能够抑制该接合所花费的制造成本,能够提高电动机30的生产率以及品质。
[0070] 并且,通过将低噪声的电动机30搭载于密闭型压缩机100,能够提供廉价且品质高的密闭型压缩机100。
[0071] 此外,通过将廉价且品质高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用于制冷循环装置200,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制冷循环装置20。
[0072] 实施方式2
[0073] 在实施方式1中,Y形接线后的U相、V相、W相的各定子绕组44k、44l、44m中、分别连接于中性点44j的绕组44c、44f、44i使用铝线,但Δ形接线的定子绕组的一部分使用铝线。
[0074] 图7是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75] 与实施方式1同样,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30的定子41具备:具有18个齿部46a~46r的定子铁心42、卷绕于齿部46a~46r的U相定子绕组44k、V相定子绕组44l以及W相定子绕组44m。上述U相定子绕组44k、V相定子绕组44l以及W相定子绕组44m,分别由三个独立的绕组的集合体构成,并进行Δ形接线。
[0076] U相定子绕组44k以将卷绕于齿部46a、46b、46c的绕组44a、卷绕于齿部46g、46h、46i的绕组44b、以及卷绕于齿部46m、46n、46o的绕组44c串联连接的方式构成。该U相定子绕组44k的一端与W相导线48w连接,另一端与U相导线48u连接。
[0077] V相定子绕组44l以将卷绕于齿部46e、46f、46g的绕组44d、卷绕于齿部46k、46l、46m的绕组44e、以及卷绕于齿部46q、46r、46a的绕组44f串联连接的方式构成。该V相定子绕组44l的一端与U相导线48u连接,另一端与V相导线48v连接。
[0078] W相定子绕组44m以将卷绕于齿部46c、46d、46e的绕组44g、卷绕于齿部46i、46j、46k的绕组44h、以及卷绕于齿部46o、46p、46q的绕组44i串联连接的方式构成。该W相定子绕组44m的一端与V相导线48v连接,另一端与W相导线48w连接。
[0079] 该Δ形接线后的U相定子绕组44k、V相定子绕组44l以及W相定子绕组44m中,分别配置于中间的绕组44b、44e、44h使用铝线。即,U相定子绕组44k的绕组44a、44c、V相定子绕组44l的绕组44d、44f、以及W相定子绕组44m的绕组44g、44i使用铜线,U相定子绕组44k的绕组44b、V相定子绕组44l的绕组44e、以及W相定子绕组44m的绕组44h使用铝线。
[0080] 这样,在三相Δ形接线中,通过将铜线配置于各相的导线48侧,将铝线配置于铜线与铜线之间,由此能够减少不同种类的金属间的接合部位,从而能够抑制该接合所花费的制造成本。
[0081] 另外,铜线与铝线的比例,在各相相等,各相的相间电阻也相等。通过使各相的相间电阻相等,因此在各相流动的电流平衡,不会产生转矩脉动,从而与定子绕组44仅使用铜线的电动机相比,电磁声不会变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