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旋转压缩机和具备它的压缩系统以及制冷装置

申请号 CN200510054551.7 申请日 2005-03-11 公开(公告)号 CN1670374A 公开(公告)日 2005-09-21
申请人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坂庭正纯; 桥本彰; 原正之; 西川刚弘; 小笠原弘丞; 须田章博;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多 气缸 旋转 压缩机 ,其把电动元件和旋转压缩元件配置在密闭容器内,旋转压缩元件构成具备第一旋转压缩元件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该双气缸旋转压缩机设置:由一端开口在所述密闭容器内,另一端开口在第二旋转压缩元件没设置 弹簧 的 叶片 的背压部内的连通管,和在该连通管的中途设置的分岔管,和在该分岔管的分岔点上安装的三通 阀 所构成的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而且把第二旋转压缩元的通孔用密封部件堵塞。在高速旋转时把从密闭容器流入到连通管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向所述叶片的背压部供给,使第二旋转压缩元件成为动作状态,在低速旋转时通过分岔管使高压制冷剂气体逃掉而不供给叶片的背压部,使第二旋转压缩元件成为非动作状态。而且构成使用该双气缸旋转压缩机的压缩系统和制冷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其在密闭容器内配置旋转压缩元件,该旋转压缩元件至少具备两个旋转压缩元件,该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在高速旋转时使所述两个旋转压缩元件动作,在低速旋转时仅使任一个旋转压缩元件动作,而把另一个旋转压缩元件设定为是非动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闭容器内设置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利用该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高速旋转时使所述两个旋转压缩元件动作,在低速旋转时仅使任一个旋转压缩元件动作,而把另一个旋转压缩元件设定为是非动作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包括:连通管,其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外侧,一端开口在所述密闭容器内,另一端开口在所述两个旋转压缩元件中任一个旋转压缩元件的没设置弹簧叶片的背压部内;开闭,其设置在该连通管的中途。
4.一种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密闭容器内配置旋转压缩元件,所述旋转压缩元件具备第一旋转压缩元件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该多气缸旋转压缩机设置一端开口在所述密闭容器内,另一端开口在所述第二旋转压缩元件的叶片的背压部内的连通管,在该连通管的中途设置分岔管,在其分岔点上安装三通阀,在高速旋转时切换所述三通阀,通过连通管把密闭容器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向所述第二旋转压缩元件没设置弹簧的叶片的背压部内导入,把该叶片向滚轮按压,使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动作,在低速旋转时切换所述三通阀,通过所述连通管使密闭容器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所述分岔管,把向所述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叶片的背压部内的导入遮断,在该叶片不向滚轮按压时把第二旋转压缩元件设定为是非动作状态,仅使所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动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叶片的背压部连通的通孔,由密封部件堵塞。
6.如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速旋转时把所述旋转轴的转速增加到约两倍。
7.一种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具备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是在密封容器内收容驱动元件和由该驱动元件的旋转轴驱动的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该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气缸,和嵌合在形成于所述旋转轴上的偏心部上且分别在所述各气缸内进行偏心旋转的第一和第二滚轮,和与该第一和第二滚轮接触并把所述各气缸内分别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的第一和第二叶片,并且是仅使所述第一叶片通过弹簧部件向所述第一滚轮靠压而两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一运转模式,与实质上仅是第一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二运转模式能切换使用,该压缩系统的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中,作为所述第二叶片的背压是施加所述两旋转压缩元件吸入侧压与排出侧压力间的中间压力。
8.一种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具备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是在密封容器内收容驱动元件和由该驱动元件的旋转轴驱动的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该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气缸,和嵌合在形成于所述旋转轴上的偏心部上且分别在所述各气缸内进行偏心旋转的第一和第二滚轮,和与该第一和第二滚轮接触并把所述各气缸内分别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的第一和第二叶片,并且是仅使所述第一叶片通过弹簧部件向所述第一滚轮靠压而两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一运转模式,与实质上仅是第一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二运转模式能切换使用,该压缩系统设置控制向所述第二气缸制冷剂流通用的阀装置,在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中,通过所述阀装置阻止制冷剂向所述第二气缸的流入,并且作为所述第二叶片的背压是施加所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的吸入侧压力。
9.一种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具备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是在密封容器内收容驱动元件和由该驱动元件的旋转轴驱动的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该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气缸,和嵌合在形成于所述旋转轴上的偏心部上且分别在所述各气缸内进行偏心旋转的第一和第二滚轮,和与该第一和第二滚轮接触并把所述各气缸内分别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的第一和第二叶片,并且是仅使所述第一叶片通过弹簧部件向所述第一滚轮靠压而两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一运转模式,与实质上仅是第一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二运转模式能切换使用,该压缩系统设置控制向所述第二气缸制冷剂流通用的阀装置,在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中,通过所述阀装置使制冷剂向所述第二气缸流入,并且作为所述第二叶片的背压是施加所述两旋转压缩元件吸入侧压力与排出侧压力间的中间压力,而且在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中,通过所述阀装置阻止制冷剂向所述第二气缸的流入,并且作为所述第二叶片的背压是施加所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的吸入侧压力。
10.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使用权利要求7到权利要求9的压缩系统而构成制冷剂回路。

说明书全文

气缸旋转压缩机和具备它的压缩系统以及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多气缸旋转压缩机,特别是涉及在高速旋转时使多个旋转压缩元件动作,而在低速旋转时仅使一个旋转压缩元件动作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和具备它的压缩系统以及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在空调装置和箱等中使用的制冷剂气体压缩用的压缩机,知道的有把两个旋转压缩元件上下配置结构的旋转压缩机。有用两个旋转压缩元件把制冷剂气体同时压缩,把该压缩的制冷剂气体向密闭容器内排出,从设置在密闭容器中的排出管把压缩制冷剂气体取出来(以下叫做双气缸旋转压缩机)。还有在密闭容器内配置的电动元件是变频式的,使通过电动元件的转子而旋转的旋转轴的转速能根据输出而变化(例如特开平07-229495号公报)。
若概略说明所述现有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时,则例如图3所示,在密闭容器A内把电动元件B和旋转压缩元件C配置在上下位置上,旋转压缩元件C具备第一旋转压缩元件C1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C2。在第一旋转压缩元件C1的压缩室内使叶片E1由弹簧F1的靠压而接触在偏心旋转滚轮D1上,这样就把压缩室内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同样,在第二旋转压缩元件C2的压缩室内使叶片E2由弹簧F2的靠压而接触在偏心旋转滚轮D2上,这样就把压缩室内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在第一旋转压缩元件C1的压缩室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C2的压缩室内被压缩了的制冷剂气体向密闭容器A内排出。
所述双气缸旋转压缩机在第一旋转压缩元件C1上设置通孔G1,由使向密闭容器A内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的一部分通过而对所述叶片E1加以背压,通过把该背压附加在弹簧F1的靠压上而使叶片E1贴紧在滚轮D1上。同样,在第一旋转压缩元件C2上也设置通孔G2,由使向密闭容器A内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的一部分通过而对所述叶片E2加以背压,通过把该背压附加在弹簧F2的靠压力上而使叶片E2贴紧在滚轮D2上。
具备现有多气缸旋转压缩机的压缩系统,由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和控制该多气缸旋转压缩机运转的控制装置构成。其是由所述控制装置驱动驱动元件,把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从吸入通路吸入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的各气缸的低压室内,通过各滚轮和各叶片的动作分别进行压缩而成为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各气缸的高压室通过排出口向排出消音室排出后,再向密闭容器A内排出,向外部排出的结构(例如特开平5-99172号公报)。
上述现有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只要把电动元件B作为变频式来控制旋转轴H的转速,就能在从低速旋转到高速旋转的宽范围内运转。但若设计成确保在通常幅度宽的运转范围的特性时,则由低速旋转时电机效率、效率的降低等,而在需要低制冷能力的运转时COP(性能系数)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开发的,其第一目的提供一种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其是使用变频式电动元件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抑制在低速旋转时的COP降低。
作为为了达到所述第一目的的方法,权利要求1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配置旋转压缩元件,该旋转压缩元件至少具备两个旋转压缩元件,该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在高速旋转时使所述两个旋转压缩元件动作,在低速旋转时仅使任一个旋转压缩元件动作,而把另一个旋转压缩元件设定为是非动作状态。
权利要求2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中,在所述密闭容器内设置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利用该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高速旋转时使所述两个旋转压缩元件动作,在低速旋转时仅使任一个旋转压缩元件动作,而把另一个旋转压缩元件设定为是非动作状态。
权利要求3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中,所述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包括:连通管,其安装在密闭容器的外侧,一端开口在所述密闭容器内,另一端开口在所述两个旋转压缩元件中任一个旋转压缩元件的没设置弹簧的叶片的背压部内;开闭,其设置在该连通管的中途。
权利要求4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配置旋转压缩元件,所述旋转压缩元件具备第一旋转压缩元件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该多气缸旋转压缩机设置一端开口在所述密闭容器内,另一端开口在所述第二旋转压缩元件的叶片的背压部内的连通管,在该连通管的中途设置分岔管,在其分岔点上安装三通阀,在高速旋转时切换所述三通阀,通过连通管把密闭容器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向所述第二旋转压缩元件没设置弹簧的叶片的背压部内导入,把该叶片向滚轮按压,使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动作,在低速旋转时切换所述三通阀,通过所述连通管使密闭容器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所述分岔管,把向所述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叶片的背压部内的导入遮断,在该叶片不向滚轮按压时把第二旋转压缩元件设定为是非动作状态,仅使所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动作。
权利要求5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中,与所述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叶片的背压部连通的通孔,由密封部件堵塞。
权利要求6是在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中,所述低速旋转时把所述旋转轴的转速增加到约两倍。
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的发明,在密闭容器内至少具备两个旋转压缩元件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例如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中,在低速旋转时仅使任一个旋转压缩元件旋转,所以能抑制在低速旋转时的COP降低。
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中,利用在密闭容器内设置的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能在低速旋转时仅使任一个旋转压缩元件动作,而把另一个旋转压缩元件设定为是非动作状态。这样能抑制在低速旋转时的COP降低。
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中,能把所述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由连通管和设置在该连通管的中途的开闭阀构成,能在高速旋转时打开开闭阀,把密闭容器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向一个旋转压缩元件没设置弹簧的叶片的背压部内送入,使其成为动作状态,在低速旋转时关闭开闭阀,把密闭容器内高压制冷剂气体向一个旋转压缩元件的叶片的背压部内的送入遮断,使其成为非动作状态。这样能抑制在低速旋转时的COP降低。
根据权利要求4的发明,在密闭容器内至少具备两个旋转压缩元件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例如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中,在密闭容器内安装连通管的同时,在该连通管上设置分岔管并安装三通阀,这样来作为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能在高速旋转时切换三通阀,把密闭容器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向一个旋转压缩元件没设置弹簧的叶片的背压部内送入,使其成为动作状态,在低速旋转时切换三通阀,使密闭容器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分岔管,把向一个旋转压缩元件的叶片的背压部内的送入遮断,使其成为非动作状态。这样能抑制在低速旋转时的COP降低。
根据权利要求5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中,与所述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叶片的背压部连通的通孔,由密封部件堵塞,所以在低速旋转时,密闭容器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不能通过通孔作用在第二旋转压缩元件没设置弹簧的叶片的背压部上。这样就能保持低速旋转时的第二旋转压缩元件的非动作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中,所述低速旋转时把所述旋转轴的转速增加到约两倍,所以能通过仅一个旋转压缩元件的动作而增加从密闭容器中取出来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的量。
但如上所述,在两个气缸运转时,没设置弹簧的第二旋转压缩元件中靠压滚轮的两旋转压缩元件的排出侧压力的压力变动大,所以由该压力变动而使叶片的随动性恶化,出现在滚轮与叶片之间产生碰撞音的问题。
而在一个气缸运转时,第二旋转压缩元件中滚轮是空转状态,这时气缸内的压力与叶片的背压是被施加相同的吸入侧压力,所以由两空间平衡的变动而叶片进入到气缸内与滚轮碰撞,还是有产生碰撞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开发的,其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系统,其具备把仅将第一旋转压缩元件的叶片通过弹簧部件向滚轮靠压,而两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一运转模式,与实质上仅是第一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二运转模式能切换使用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该压缩系统提高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叶片的随动性,避免产生其叶片的碰撞音。而且其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这种压缩系统的制冷装置。
作为为了达到所述第二目的的方法,权利要求7是压缩系统,其具备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是在密封容器内收容驱动元件和由该驱动元件的旋转轴驱动的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该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气缸,和嵌合在形成于所述旋转轴上的偏心部上且分别在所述各气缸内进行偏心旋转的第一和第二滚轮,和与该第一和第二滚轮接触并把所述各气缸内分别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的第一和第二叶片,并且是仅使所述第一叶片通过弹簧部件向所述第一滚轮靠压而两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一运转模式,与实质上仅是第一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二运转模式能切换使用,该压缩系统的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中,作为所述第二叶片的背压是施加所述两旋转压缩元件吸入侧压力与排出侧压力间的中间压力。
权利要求8是压缩系统,其具备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是在密封容器内收容驱动元件和由该驱动元件的旋转轴驱动的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该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气缸,和嵌合在形成于所述旋转轴上的偏心部上且分别在所述各气缸内进行偏心旋转的第一和第二滚轮,和与该第一和第二滚轮接触并把所述各气缸内分别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的第一和第二叶片,并且是仅使所述第一叶片通过弹簧部件向所述第一滚轮靠压而两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一运转模式,与实质上仅是第一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二运转模式能切换使用,该压缩系统设置控制向所述第二气缸制冷剂流通用的阀装置,在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中,通过所述阀装置阻止制冷剂向所述第二气缸的流入,并且作为所述第二叶片的背压是施加所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的吸入侧压力。
权利要求9是压缩系统,其具备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是在密封容器内收容驱动元件和由该驱动元件的旋转轴驱动的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该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气缸,和嵌合在形成于所述旋转轴上的偏心部上且分别在所述各气缸内进行偏心旋转的第一和第二滚轮,和与该第一和第二滚轮接触并把所述各气缸内分别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的第一和第二叶片,并且是仅使所述第一叶片通过弹簧部件向所述第一滚轮靠压而两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一运转模式,与实质上仅是第一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二运转模式能切换使用,该压缩系统设置控制向所述第二气缸制冷剂流通用的阀装置,在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中,通过所述阀装置使制冷剂向所述第二气缸流入,并且作为所述第二叶片的背压是施加所述两旋转压缩元件吸入侧压力与排出侧压力间的中间压力,而且在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中,通过所述阀装置阻止制冷剂向所述第二气缸的流入,并且作为所述第二叶片的背压是施加所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的吸入侧压力。
作为达到所述第三目的的方法,权利要求10是制冷装置,其由使用权利要求7到权利要求9的压缩系统构成制冷剂回路。
根据所述权利要求7和权利要求9的发明,在第一运转模式中,作为第二叶片的背压是施加两旋转压缩元件吸入侧压力与排出侧压力间的中间压力,所以与在第二叶片的背压上施加两旋转压缩元件的排出侧压力的情况相比,压力变动显著变小。这样,在第一运转模式中,就改善了多气缸旋转压缩机第二叶片的随动性,改善了第二旋转压缩元件的压缩效率,且能把产生第二滚轮与第二叶片的碰撞音避免于未然。
根据所述权利要求8和权利要求9的发明,在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中,通过阀装置阻止制冷剂向所述第二气缸的流入,并且作为第二叶片的背压是通过施加第一旋转压缩元件的吸入侧压力,而能使第二气缸内的压力高于第二叶片的背压。这样在第二运转模式中,多气缸旋转压缩机的第二叶片由第二气缸内的压力而不会进入到第二气缸内,所以能把与第二滚轮碰撞而产生碰撞音避免于未然。
通过以上,能提高把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一运转模式,与实质上仅是第一旋转压缩元件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二运转模式能切换使用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作为压缩系统能谋求明显提高其性能。
根据权利要求10的发明,通过使用所述各发明的压缩系统来构成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还能谋求改善整个制冷装置的运转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把本发明适用在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上实施例的概略纵剖面图;图2是图1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中旋转压缩元件一部分的概略横剖面图;图3是表示现有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一例的概略纵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压缩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纵剖侧面图;图5是图4双气缸旋转压缩机的纵剖侧面图;图6是使用本发明压缩系统的空调的制冷剂回路图;图7是表示图4压缩系统的第一运转模式中制冷剂流动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压缩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纵剖侧面图;图9是表示图8双气缸旋转压缩机的第一运转模式中制冷剂流动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8双气缸旋转压缩机的第二运转模式中制冷剂流动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压缩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纵剖侧面图;图12是表示现有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中两个气缸运转时制冷剂流动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现有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中一个气缸运转时制冷剂流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多气缸旋转压缩机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把本发明适用在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上实施例的概略纵剖面图。图2是图1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中旋转压缩元件一部分的概略横剖面图。
图1中201是金属制的密闭容器,其内部在上下位置配置有变频式的电动元件202,和通过该电动元件202驱动的旋转压缩元件203。电动元件202由固定在密闭容器201的内面上且大致是圆环状的定子202a和在该定子202a内旋转的转子202b构成。该转子202b安装在旋转轴209的上端部。旋转压缩元件203具备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和位于其下面的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它们由间隔板206所间隔,在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的下面安装有下部轴承部件207,在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的上面安装有上部轴承部件208,这样来把所述旋转轴209进行轴承支承。
接线板210安装在密闭容器201的上端部,贯通该接线板210的多个接续端子210a,通过图示省略的内部引线连接在所述电动元件202的定子202a上,并且通过外部引线连接在外部电源上。若通过该接线板210向定子202a通电时,则转子202b旋转,由该旋转而使旋转轴209旋转。而且排出管211安装在密闭容器201的上端部。
第一偏心部209a和第二偏心部209b错开180°相位地设置在所述旋转轴209上,所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的第一滚轮204a嵌合在第一偏心部209a上,所述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的第二滚轮205a嵌合在第二偏心部209b上,第一滚轮204a在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的第一压缩室204b内偏心旋转,第二滚轮205a在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的第二压缩室205b内偏心旋转。
在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中,第一叶片204c通过弹簧212的靠压而经常压接在所述第一滚轮204a,虽然未图示,但所述第一压缩室204b被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在所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04d,该第一通孔204d与第一叶片204c的背压部连通,密闭容器201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第一通孔204d向第一叶片204c的背压部加以背压。
在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中,不设置靠压第二叶片205c的弹簧,而是通过后述的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214向第二叶片205c的背压部供给高压制冷剂气体时,按压第二叶片205c,使其压接在所述第二滚轮205a上。在第二叶片205c压接在该第二滚轮205a上时,虽然未图示,但所述第二压缩室205b被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这样,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就成为能压缩的动作状态。不向第二叶片205c的背压部供给高压制冷剂气体时,第二叶片205c不被按压,所以其不压接在第二滚轮205a上。因此,第二压缩室205b不被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成为不能进行压缩的非动作状态。而且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上的第二通孔205d被密封部件213堵塞,密闭容器201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被遮断而不能通过第二通孔205d,第二叶片205c上没有背压。
所述密封部件213,例如是把所述间隔板206外周端部的一部分向外侧突出形成,用该突出部206a堵塞第二通孔205d的上端,把下部轴承部件207外周端部的一部分向外侧突出形成,用该突出部207a堵塞第二通孔205d的下端,能这样来实施(参照图2)。作为密封部件213,并不限定于次,主要是能把第二通孔205d堵塞之物便可。不预先在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上设置第二通孔205d时,则不需要密封部件213。
作为所述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214的一例,例如如图1所示,其包括:安装在密闭容器201的外侧,一端开口密闭容器201内,而另一端开口在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的第二叶片205c的背压部205e内的连通管215,和分岔设置在该连通管215中间部上的分岔管216,和安装在该分岔管216分岔点上的三通阀217。另外,作为所述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214,虽然图示省略了,但其也可以包括:安装在密闭容器201的外侧,一端开口密闭容器201内,而另一端开口在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的第二叶片205c的背压部205e内的连通管,和安装在该连通管中途的开闭阀。这时就不需要设置分岔管216了。
说明一下上述结构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的作用。从图示省略的导入管把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分别供给旋转压缩元件203的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通过接线板210向所述变频式电动元件202的定子202a通电时,则转子202b旋转而使旋转轴209旋转,旋转压缩元件203动作而背压制冷剂气体。
由旋转压缩元件203的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压缩的高压制冷剂气体都排出在密闭容器201内。排出在该密闭容器201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从所述排出管211向密闭容器201外取出,供给空调等制冷循环。在制冷循环中流动的制冷剂气体从贮存器(图示省略)返回到压缩机。
所述电动元件202由于是变频式的,所以通过调整频率能控制旋转轴209转速。在高速旋转时,切换所述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214的三通阀217,把密闭容器201内高压制冷剂气体的一部分通过连通管215向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的第二叶片205c的背压部205e供给。因此第二叶片205c被向背压部205e供给的高压制冷剂气体按压而压接在所述第二滚轮205a上,这样就把第二压缩室205b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使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保持动作状态。这样,在高速旋转时,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两个都动作。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的第一叶片204c由所述弹簧212的靠压而压接在第一滚轮204a上。
由于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的制冷剂气体压缩动作是同样的,所以,以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为例说明时,则是从所述导入管(图示省略)导入的制冷剂气体,从吸入孔(图示省略)被吸入到所述第一压缩室204b的低压室内,通过第一滚轮204a的偏心旋转而被压缩,并从高压室经过排出孔(图示省略)向密闭容器201内排出。
低速旋转时,切换所述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214的三通阀217,使从密闭容器201流入到连通管215中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到分岔管216,而不通过连通管215向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的第二叶片205c的背压部205e供给。因此第二叶片205c不被高压制冷剂气体按压,不压接在所述第二滚轮205a上。而且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上的第二通孔205d被密封部件213堵塞,所以密闭容器201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由密封部件213的遮断而不能进入到第二通孔205d内。因此,也不能利用密闭容器201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按压第二叶片205c,其是保持在不压接在第二滚轮205a上的状态。当第二叶片205c不压接在第二滚轮205a上时,则不能把第二压缩室205b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成为非动作状态。这样,在低速旋转时仅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进行动作。低速旋转时进入到分岔管216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被把分岔管216的端部连接在排出管211的出口附近而与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汇合,或被把分岔管216的端部连接在密闭容器201上而返回到密闭容器201内,这样免得进入到分岔管216的高压制冷剂气体浪费,是理想的。
由于低速旋转时仅第一旋转压缩元件204动作,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205是非动作状态,所以,向密闭容器201内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量减少了。这时,例如只要把旋转轴209的转速增加到约两倍,就能进行泵效率和电机效率良好的运转,能改善少能力时的COP。把该双气缸旋转压缩机组装到空调(空气调节器)中时,能扩展空调的能力可变宽度。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双气缸旋转压缩机,通过在所述制冷剂气体切换装置上加上适当的变形,其也能适用在大于或等于三气缸的旋转压缩机上。而且本发明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并不限定于在空调上,其能组装在冰箱、制冷库、自动售货机等中使用。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叙述本发明压缩系统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图4是表示本发明压缩系统CS第一实施例的纵剖侧面图。图5是表示图4旋转压缩机10的纵剖侧面图(表示与图4不同的剖面)。本实施例的压缩系统CS,构成作为把室内进行空调的制冷装置的空调机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
所述旋转压缩机10是具备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的内部高压型旋转压缩机,在由板构成的竖立型圆筒状密闭容器12内,收容有:电动元件14,其作为驱动元件配置在该密闭容器12内部空间的上侧;旋转压缩机构部18,其配置在该电动元件14的下侧,是由通过电动元件14的旋转轴16驱动的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32、34所构成。
密闭容器12把底部作为油槽,其由收容电动元件14和旋转压缩机构部18的容器本体12A,和堵塞该容器本体12A的上部开口,且大致是杯形的顶盖(盖体)12B所构成,在该顶盖12B的上面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12D,该安装孔12D上安装有向电动元件14供给电力用的接线板(配线省略)20。
而且顶盖12B上还安装有后述的制冷剂排出管96,该制冷剂排出管96的一端与密闭容器12内连通。安装用的底座11设置在密闭容器12的底部。
电动元件14包括:定子22,其沿密闭容器12的上部空间内周面焊接固定成环状;转子24,其插入设置在该定子22的内侧,且稍微设置有间隙,该转子24固定在沿中心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16上。
所述定子22具有:把环形体状的电磁钢板层合的层合体26,和在该层合体26的齿部通过直绕(集中绕)方式绕装的定子线圈28。转子24也与定子22同样地由电磁钢板的层合体30形成。
在所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与第二旋转压缩元件34之间夹持有中间间隔板36。即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34包括:中间间隔板36;第一和第二气缸38、40,其配置在该中间间隔板36的上下;第一和第二滚轮46、48,其在该第一和第二气缸38、40内具有180度相位差,嵌合在设置于旋转轴16上的上下偏心部42、44上,并分别在各气缸38、40内进行偏心旋转;第一和第二叶片50、52,其与该第一和第二滚轮46、48接触,并分别把各气缸38、40内区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上部支承部件54和下部支承部件56,其堵塞第一气缸38的上侧开口面和第二气缸40的下侧开口面,且作为支承部件兼用作旋转轴16的轴承。
所述第一和第二气缸38、40上分别设置有与该第一和第二气缸38、40内部连通的吸入通路58、60,后述的制冷剂导入管92、94分别连通连接在该吸入通路58、60上。
排出消音室62设置在上部支承部件54的上侧,被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压缩的制冷剂气体向该排出消音室62排出。该排出消音室62,中心具有把旋转轴16和兼用作旋转轴16轴承的上部支承部件54贯通用的孔,且形成在把上部支承部件54的电动元件14侧(上侧)覆盖的大致杯形的杯状部件63内。在杯状部件63的上方与杯状部件63有规定间隔地设置有电动元件14。
在下部支承部件56上设置有排出消音室64,其把该下部支承部件56的下侧上形成的凹陷部作为壁,通过由盖把其盖住而形成。即排出消音室64是用划分排出消音室64的下部盖68盖住的。
所述第一气缸38上形成有收容所述第一叶片50的导向槽70,该导向槽70的外侧,即第一叶片50的背面侧形成有收容作为弹簧部件的弹簧74的收容部70A。该弹簧74接触在第一叶片50的背面侧端部上,经常把第一叶片50向第一滚轮46靠压。收容部70A还例如被导入密闭容器12内后述的排出侧压力(高压),作为第一叶片50的背压被施加。该收容部70A向导向槽70和密闭容器12(容器本体12A)有开口,在收容部70A内收容的弹簧74的朝向密闭容器12一侧,设置有金属制的塞子137,其起防止弹簧74脱落的作用。
所述第二气缸40上形成有收容所述第二叶片52的导向槽72,该导向槽72的外侧,即第二叶片52的背面侧形成有背压室72A。该背压室72A向导向槽72和密闭容器12有开口,该密闭容器12侧的开口上连通连接有后述的配管75,而与密闭容器12内是密封的。
在密闭容器12的容器本体12A侧面,与第一气缸38和第二气缸40的吸入通路58、60对应的位置处,分别焊接固定有套筒141和142。这些套筒141和142上下邻接。
把制冷剂气体向第一气缸38内导入用的制冷剂导入管92的一端就插入连接在套筒141内,该制冷剂导入管92的一端与上气缸38的吸入通路58连通。该制冷剂导入管92的另一端开口在贮存器146内。
把制冷剂气体向第二气缸40内导入用的制冷剂导入管94的一端就插入连接在套筒142内,该制冷剂导入管94的一端与第二气缸40的吸入通路60连通。该制冷剂导入管94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导入管92同样地开口在贮存器146内。
所述贮存器146是把吸入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的罐,其通过托架147安装在密闭容器12的容器本体12A上部侧面。制冷剂导入管92和制冷剂导入管94从底部插入在贮存器146中,且其另一端的开口分别位于该贮存器146内的上方。制冷剂配管100的一端插入在贮存器146内的上部。
排出消音室64和排出消音室62,通过在轴心方向(上下方向)上把上下支承部件54、56和第一与第二气缸38、40和中间间隔板36贯通的连通路120而被连通。被第二旋转压缩元件34压缩而向排出消音室64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该连通路120向排出消音室62排出,与被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压缩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汇合。
排出消音室62和密闭容器12内,由贯通杯状部件63的未图示的孔连通,由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34压缩而向排出消音室62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从该孔向密闭容器12内排出。
在此,制冷剂配管101连通连接在所述制冷剂配管100的中途部上,该配管通过电磁阀105连接在所述配管75上。而且制冷剂配管102也连通连接在所述制冷剂配管96的中途部上,与所述制冷剂配管101同样地通过电磁阀106连接在所述配管75上。这些电磁阀105、106分别由后述的控制器130控制开闭。即若通过控制器130打开阀装置105而关闭阀装置106时,则制冷剂配管101与配管75连通。这样,沿制冷剂配管100流动而流入贮存器146的两旋转压缩元件32、34吸入侧制冷剂的一部分,就进入制冷剂配管101,从配管75流入到背压室72A中。这样,把两旋转压缩元件32、34吸入侧的压力作为第二叶片52的背压来施加。
即若通过控制器130关闭阀装置105而打开阀装置106时,则制冷剂排出管96与配管75连通。这样,从密闭容器12排出而通过制冷剂排出管96的两旋转压缩元件32、34排出侧制冷剂的一部分,就经过制冷剂配管102从配管75流入到背压室72A中。这样,把两旋转压缩元件32、34排出侧的压力作为第二叶片52的背压来施加。
在此,所述控制器130构成本发明压缩系统CS的一部分,其控制旋转压缩机10的电动元件14的转速。而且如上所述,控制所述制冷剂配管101的电磁阀105和制冷剂配管102的电磁阀106的开闭。
图6表示的是使用压缩系统CS构成的所述空调的制冷剂回路图。即本实施例的压缩系统CS构成了图6所示空调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是由所述旋转压缩机10和控制器130等构成的。旋转压缩机10的制冷剂排出管96与室外热交换器152的入口连接。所述控制器130和旋转压缩机10和室外热交换器152设置在空调未图示的室外机内。连接在该室外热交换器152出口上的配管,连接在作为减压装置的膨胀阀154上,把从膨胀阀154出来的配管连接在室内热交换器156上。这些膨胀阀154和室内热交换器156设置在空调未图示的室内机内。旋转压缩机10的所述制冷剂配管100连接在室内热交换器156的出口上。
作为制冷剂使用HFC和HC系的制冷剂,作为润滑油的油,使用例如矿物油(无机油)、烷基苯油、醚油、酯油等已经有的油。
对以上的结构说明一下旋转压缩机10的动作。根据设置在室内机内未图示的室内机控制器的运转指令,控制器130控制旋转压缩机10的电动元件14的转速,并且在室内是通常负载或是高负载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器130实行第一运转模式。在该第一运转模式中,控制器130把制冷剂配管101的电磁阀105和制冷剂配管102的电磁阀106关闭(参照图4)。
若通过接线板20和未图示的配线向电动元件14的定子线圈28通电,则电动元件14启动,转子24旋转。由该旋转,嵌合在与旋转轴16一体设置的上下偏心部42、44上的第一和第二滚轮46、48,在第一和第二气缸38、40内进行偏心旋转。
这样低压制冷剂从旋转压缩机10的制冷剂配管100流入到贮存器146内。由于如上所述,制冷剂配管101的电磁阀105关闭,所以,流通制冷剂配管100的制冷剂并不流入到配管75中,而是全部流入到贮存器146内。
流入到贮存器146内的低压制冷剂,在此进行气液分离后,仅制冷剂气体进入到在该贮存器146内开口的各制冷剂排出管92、94内。进入到制冷剂导入管92的低压制冷剂气体,经过吸入通路58而被吸入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的第一气缸38的低压室中。
被吸入到第一气缸38低压室中的制冷剂气体,由第一滚轮46和第一叶片50的动作而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从第一气缸38的高压室通过未图示的排出孔向排出消音室62排出。
而进入到制冷剂导入管94的低压制冷剂气体,经过吸入通路60而被吸入到第二旋转压缩元件34的第二气缸40的低压室中。被吸入到第二气缸40低压室中的制冷剂气体,由第二滚轮48和第二叶片52的动作而被压缩。
这时如前所述,电磁阀105和电磁阀106被关闭,所以连接在第二叶片52的背压室72A上的配管75内就成为封闭空间。而且背压室72A是在第二叶片52与收容部70A之间,所以第二气缸40内的制冷剂有不少都流入,因此第二叶片52的背压室72A内的压力就成为两旋转压缩元件32、34的吸入侧压力与排出侧压力之间的中间压力,成为该中间压力作为第二叶片52的背压来施加的状态。利用该中间压力,则不使用弹簧部件就能把第二叶片52充分地向第二滚轮48靠压。
现有则如图12所示,作为第二叶片52的背压是施加两旋转压缩元件32、34的排出侧压力,即高压,但这时排出侧压力的脉动大,而且没有弹簧部件,所以由该脉动而使第二叶片52的随动性恶化,压缩效率降低,而且出现在第二叶片52与第二滚轮48间产生碰撞音的问题。
但本发明中,作为第二叶片52的背压是施加两旋转压缩元件32、34的吸入侧压力与排出侧压力之间的中间压力,所以与如上所述施加排出侧压力的情况相比,其压力脉动明显变小。特别是本实施例把电磁阀105和电磁阀106关闭,成为从配管75向两旋转压缩元件32、34的吸入侧与排出侧的制冷剂的流入被遮断的状态,所以能更加抑制第二叶片52背压的脉动。这样,就改善了第一运转模式时第二叶片52的随动性,第二旋转压缩元件34的压缩效率也提高了。
由第二滚轮48和第二叶片52的动作而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第二气缸40的高压室侧通过未图示的排出孔向排出消音室64排出。排出到排出消音室64内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所述连通路120向排出消音室62排出,与被所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压缩的制冷剂气体汇合。汇合了的制冷剂气体从贯通杯状部件63的未图示的孔向密闭容器12内排出。
然后,密闭容器12内的制冷剂从形成在密闭容器12的顶盖12B上的制冷剂排出管96向外部排出,而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52中。在此制冷剂气体放热,由膨胀阀154减压后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56中。制冷剂在该室内热交换器156内蒸发,通过从在室内循环的空气吸热而发挥制冷作用,把室内制冷。然后,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56出来而被吸入旋转压缩机10,这样反复循环。
(实施例2)下面说明本发明压缩系统CS的第二实施例。图8表示的是作为该情况下压缩系统CS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具备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的内部高压型旋转压缩机110的纵剖侧面图。而且图8中付与与图4到图7相同符号的,则起相同的效果。
图8中200是阀装置,设置在贮存器146是其出口侧而密闭容器12是其入口侧的制冷剂导入管94的中途部上。该电磁阀200是用于控制向第二气缸40制冷剂流入用的阀装置,由作为控制装置的所述控制器130来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作为制冷剂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使用HFC和HC系的制冷剂,作为润滑油的油,使用例如矿物油(无机油)、烷基苯油、醚油、酯油等已经有的油。
在上述结构中说明旋转压缩机的工作。
(1)第一运转模式(通常负载或高负载时的运转)首先使用图9说明两旋转压缩元件32、34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一运转模式。根据设置在室内机内未图示的室内机控制器的运转指令,控制器130控制旋转压缩机110的电动元件14的转速,并且在室内是通常负载或是高负载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器130实行第一运转模式。在该第一运转模式中,控制器130把制冷剂导入管94的电磁阀200打开,而把制冷剂配管101的电磁阀105和制冷剂配管102的电磁阀106关闭。
若通过接线板20和未图示的配线向电动元件14的定子线圈28通电,则电动元件14启动,转子24旋转。由该旋转,嵌合在与旋转轴16一体设置的上下偏心部42、44上的第一和第二滚轮46、48,在第一和第二气缸38、40内进行偏心旋转。
这样低压制冷剂从旋转压缩机110的制冷剂配管100流入到贮存器146内。由于如上所述,制冷剂配管101的电磁阀105关闭,所以,流通制冷剂配管100的制冷剂并不流入到配管75中,而是全部流入到贮存器146内。
流入到贮存器146内的低压制冷剂,在此进行气液分离后,仅制冷剂气体进入到在该贮存器146内开口的各制冷剂排出管92、94内。进入到制冷剂导入管92的低压制冷剂气体,经过吸入通路58而被吸入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的第一气缸38的低压室中。
被吸入到第一气缸38低压室中的制冷剂气体,由第一滚轮46和第一叶片50的动作而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从第一气缸38的高压室通过未图示的排出孔向排出消音室62排出。
而进入到制冷剂导入管94的低压制冷剂气体,经过吸入通路60而被吸入到第二旋转压缩元件34的第二气缸40的低压室中。被吸入到第二气缸40低压室中的制冷剂气体,由第二滚轮48和第二叶片52的动作而被压缩。
这时如前所述,电磁阀105和电磁阀106被关闭,所以连接在第二叶片52的背压室72A上的配管75内就成为封闭空间。而且背压室72A是在第二叶片52与收容部70A之间,所以第二气缸40内的制冷剂有不少都流入,因此第二叶片52的背压室72A内的压力就成为两旋转压缩元件32、34的吸入侧压力与排出侧压力之间的中间压力,成为该中间压力作为第二叶片52的背压来施加的状态。利用该中间压力,则不使用弹簧部件就能把第二叶片52充分地向第二滚轮48靠压。
这样,与所述实施例1同样地就改善了第一运转模式时第二叶片52的随动性,能谋求提高第二旋转压缩元件34的压缩效率。
由第二滚轮48和第二叶片52的动作而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第二气缸40的高压室侧通过未图示的排出孔向排出消音室64排出。排出到排出消音室64内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所述连通路120向排出消音室62排出,与被所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压缩的制冷剂气体汇合。汇合了的制冷剂气体从贯通杯状部件63的未图示的孔向密闭容器12内排出。
然后,密闭容器12内的制冷剂从形成在密闭容器12的顶盖12B上的制冷剂排出管96向外部排出,而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52中。在此制冷剂气体放热,由膨胀阀154减压后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56中。制冷剂在该室内热交换器156内蒸发,通过从在室内循环的空气吸热而发挥制冷作用,把室内制冷。然后,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56出来而被吸入旋转压缩机10,这样反复循环。
(2)第二运转模式(轻负载时的运转)下面使用图10说明第二运转模式。控制器130在室内是轻负载状态时,转移到第二运转模式。该第二运转模式实质上是仅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进行压缩工作的模式,是室内是轻负载,使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中电动元件14低速旋转情况下进行的运转模式。在压缩系统CS小能力区域中通过实质上是仅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进行压缩工作,与第一和第二两气缸38、40进行压缩工作的情况相比,其能减少压缩的制冷剂气体的量,所以由这点,还能提高轻负载时电动元件14的转速,改善电动元件14的运转效率,而且还能降低制冷剂泄漏的损失。
这时,控制器130关闭所述的电磁阀200,阻止制冷剂向第二气缸40的流入。这样,第二旋转压缩元件34不进行压缩工作。而且当阻止制冷剂向第二气缸40的流入,则第二气缸40内有比所述两旋转压缩元件32、34的吸入侧压力稍微高的压力(由于第二滚轮48的旋转,且密闭容器12内的高压从第二气缸40的间隙等稍微流入,所以第二气缸40内有比吸入侧压力稍微高的压力)。
控制器130把制冷剂配管101的电磁阀105打开,把制冷剂配管102的电磁阀106关闭,这样,制冷剂配管101与配管75连通,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的吸入侧制冷剂流入到背压室72A内,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吸入侧的压力作为第二叶片52的背压来施加。
另一方面,控制器130如前所述,通过接线板20和未图示的配线向电动元件14的定子线圈28通电,使电动元件14的转子24旋转。由该旋转,嵌合在与旋转轴16一体设置的上下偏心部42、44上的第一和第二滚轮46、48,在第一和第二气缸38、40内进行偏心旋转。
这样低压制冷剂从旋转压缩机110的制冷剂配管100流入到贮存器146内。这时如上述,由于制冷剂配管101的电磁阀105被打开,所以,流通制冷剂配管100的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吸入侧制冷剂的一部分,从制冷剂配管101经过配管75流入到背压室72A内。这样,背压室72A就成为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吸入侧的压力,该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吸入侧的压力作为第二叶片52的背压来施加。
在此,现有如图13所示,使制冷剂向第二气缸40内流入时,第二气缸40内和背压室72A是相同的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吸入侧的压力,所以有时第二叶片52来到第二气缸40内与第二滚轮48碰撞。
但如本发明关闭了电磁阀200,阻止制冷剂向第二气缸40内的流入,只要使第二气缸40内是比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吸入侧的压力高的压力,就通过把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吸入侧的压力作为第二叶片52的背压来施加,使第二气缸40内的压力比第二叶片52的背压高。因此,第二叶片52由第二气缸40内的压力而被向第二滚轮48相反一侧的背压室72A侧推去,来不到第二气缸40内。这样,就能把第二叶片52来到第二气缸40内与第二滚轮48碰撞,产生碰撞音的不好情况回避于未然。
而流入到贮存器146内的低压制冷剂,在此进行气液分离后,仅制冷剂气体进入到在该贮存器146内开口的制冷剂排出管92内。进入到制冷剂导入管92的低压制冷剂气体,经过吸入通路58而被吸入到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的第一气缸38的低压室中。
被吸入到第一气缸38低压室中的制冷剂气体,由第一滚轮46和第一叶片50的动作而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从第一气缸38的高压室通过未图示的排出孔向排出消音室62排出。这时,在该第二运转模式中,由于排出消音室62有作为膨胀型消音室的功能,排出消音室64有作为共鸣型消音室的功能,所以能更加降低由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压缩的制冷剂的压力脉动。这样,能更加提高实质上仅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二运转模式的消音效果。
排出到排出消音室62内的制冷剂气体从贯通杯状部件63的未图示的孔向密闭容器12内排出。然后,密闭容器12内的制冷剂从形成在密闭容器12的顶盖12B上的制冷剂排出管96向外部排出,而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52中。在此制冷剂气体放热,由膨胀阀154减压后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56中。制冷剂在该室内热交换器156内蒸发,通过从在室内循环的空气吸热而发挥制冷作用,把室内制冷。然后,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56出来而被吸入旋转压缩机10,这样反复循环。
如以上所详述,根据本发明,能谋求提高具备能切换使用第一和第二旋转压缩元件32、34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一运转模式和实质上仅第一旋转压缩元件32进行压缩工作的第二运转模式的旋转压缩机110的压缩系统CS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样,通过使用该压缩系统CS而构成空调的制冷剂回路,能提高该空调的运转效率和性能,还能谋求降低消耗的电力。
(实施例3)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制冷剂是使用HFC和HC系的制冷剂,但使用二等高低压差大的制冷剂,例如作为制冷剂使用二氧化碳与PAG(多烷基乙二醇)的组合物也没关系。这时,由各旋转压缩元件32、34压缩的制冷剂是非常高的高压,所以如所述各实施例那样把排出消音室62设定成把上部支承部件54的上侧由杯状部件63覆盖的形状时,则有可能由该高压而杯状部件63破损。
因此,把由两旋转压缩元件32、34压缩的制冷剂汇合的上部支承部件54上侧的排出消音室的形状,制成图11所示形状时就能确保耐压性。即图11的排出消音室162,是在上部支承部件54的上侧形成凹陷部,通过把凹陷部用作为盖的上部盖66盖住而构成的。这样,即使在包含有二氧化碳那样高低压差大的制冷剂时,本发明也能适用。
上述实施例对使用把旋转轴16作为纵置型的旋转压缩机进行了说明,但当然本发明对使用把旋转轴作为横置型的旋转压缩机也能适用。
而且上述实施例是使用双气缸的旋转压缩机,但即使在具备三气缸或其以上旋转压缩元件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的压缩系统中适用也没关系。
本发明的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和具备它的压缩系统以及制冷装置,能在以各种空调为首的冰箱、制冷库、制冷·冷藏库等中恰当地被利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