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申请号 CN201610221724.8 申请日 2016-04-11 公开(公告)号 CN105715550A 公开(公告)日 2016-06-29
申请人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欧翔; 陈瑞祥; 吴健; 陈圣; 罗惠芳; 邹鹏; 柯达俊;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泵 体组件及具有其的 压缩机 ,泵体组件,包括 曲轴 部,曲轴部包括长轴部,长轴部上设置有环形槽,长轴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 油槽 ,第一导油槽与环形槽相连通以将 润滑油 导入环形槽中; 轴承 部,具有轴承孔,长轴部的第一段位于轴承孔中,环形槽设置在第一段上。泵体组件在运行的过程中,润滑油通过第一导油槽进入环形槽与轴承孔的孔壁形成的环形空腔中,增加了润滑油与轴承孔的孔壁的 接触 面积,有效的提高了曲轴部与轴承孔的润滑效果。由于设置了环形槽,降低了曲轴部的长轴部的刚性,使改进后的长轴部运转自适应能 力 增强,减少了长轴部和轴承部的磨损,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曲轴部(20),所述曲轴部(20)包括长轴部(21),所述长轴部(21)上设置有环形槽(211),所述长轴部(2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油槽(212),所述第一导油槽(212)与所述环形槽(211)相连通以将润滑油导入所述环形槽(211)中;
轴承部(10),具有轴承孔(11),所述长轴部(21)的第一段位于所述轴承孔(11)中,所述环形槽(211)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槽(212)沿所述长轴部(21)的轴向方向螺旋上升,所述第一导油槽(212)的螺旋方向与所述曲轴部(20)的转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部(20)还包括偏心部(22),所述长轴部(21)与所述偏心部(22)相连接,所述偏心部(22)的靠近所述长轴部(21)一侧设置有退刀槽(221),所述退刀槽(221)内设置通油孔(222),所述第一导油槽(212)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211)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油槽(212)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油孔(222)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槽(212)为至少一个,每一个所述第一导油槽(212)均与所述通油孔(222)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槽(212)包括:
第一导油槽段,设置于所述环形槽(211)与所述偏心部(22)之间的所述第一段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导油槽段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211)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油槽段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油孔(222)相连通;
第二导油槽段,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导油槽段的所述第一段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导油槽段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槽(211)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油槽段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环形槽(211)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孔(11)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导油槽(12),所述第二导油槽(12)与所述环形槽(21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油槽(12)沿所述轴承孔(11)的轴向方向螺旋上升,所述第二导油槽(12)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导油槽(212)的螺旋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油槽(12)的至少一端延伸至所述轴承部(10)的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油槽(12)包括:
第三段导油槽,所述第三段导油槽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槽(211)相连通,所述第三段导油槽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轴承部(10)的上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油槽(12)还包括:
第四段导油槽,所述第四段导油槽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槽(211)相连通,所述第四段导油槽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轴承部(10)的下端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导油槽与所述第四段导油槽在所述长轴部(21)轴向的投影分别位于所述环形槽(211)的两侧。
12.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

说明书全文

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式压缩机,其曲轴润滑一般是通过其下部内侧安装的螺旋导油片旋转供油。曲轴的主、副轴承部位的润滑主要通过主、副轴承上的导油槽供油。在空调器高落差安装时,系统回油困难,易造成压缩机内润滑油不足。在热泵器高温制热、空调T3工况高温制冷等恶劣工况下长期运行的压缩机,压缩机润滑油排出量大容易导致缺油。
[0003] 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式压缩机缺油运行还会容易造成压缩机泵体磨损加剧,曲轴容易造成主、副轴承部位的磨损,严重时甚至出现泵体卡死、曲轴断裂等可靠性问题,不能达到压缩机运行寿命需求。
[0004] 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主要通过在主轴承上开螺旋油槽,通过曲轴高速旋转将油泵到主轴承底部,使油通过主轴承上的螺旋油槽提升并润滑整个摩擦副。在高压比大压差和高排气温度下,润滑油排量增大,造成压缩机内润滑油不足,使主轴承润滑不充分,容易造成主轴承和长轴偏磨的问题,导致压缩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下降。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曲轴与轴承润滑不充分的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曲轴部,曲轴部包括长轴部,长轴部上设置有环形槽,长轴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油槽,第一导油槽与环形槽相连通以将润滑油导入环形槽中;轴承部,具有轴承孔,长轴部的第一段位于轴承孔中,环形槽设置在第一段上。
[0007] 进一步地,第一导油槽沿长轴部的轴向方向螺旋上升,第一导油槽的螺旋方向与曲轴部的转动方向相反。
[0008] 进一步地,曲轴部还包括偏心部,长轴部与偏心部相连接,偏心部的靠近长轴部一侧设置有退刀槽,退刀槽内设置通油孔,第一导油槽的一端与环形槽相连通,第一导油槽的另一端与通油孔相连通。
[0009] 进一步地,第一导油槽为至少一个,每一个第一导油槽均与通油孔相连通。
[0010] 进一步地,第一导油槽包括:第一导油槽段,设置于环形槽与偏心部之间的第一段的外周面上,第一导油槽段的一端与环形槽相连通,第一导油槽段的另一端与通油孔相连通;第二导油槽段,设置于远离第一导油槽段的第一段的外周面上,第二导油槽段的一端与环形槽相连通,第二导油槽段的另一端远离环形槽设置。
[0011] 进一步地,轴承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导油槽,第二导油槽与环形槽相连通。
[0012] 进一步地,第二导油槽沿轴承孔的轴向方向螺旋上升,第二导油槽的螺旋方向与第一导油槽的螺旋方向相反。
[0013] 进一步地,第二导油槽的至少一端延伸至轴承部的端面上。
[0014] 进一步地,第二导油槽包括:第三段导油槽,第三段导油槽的第一端与环形槽相连通,第三段导油槽的第二端延伸至轴承部的上端面。
[0015] 进一步地,第二导油槽还包括:第四段导油槽,第四段导油槽的第一端与环形槽相连通,第四段导油槽的第二端延伸至轴承部的下端面。
[0016] 进一步地,第三段导油槽与第四段导油槽在长轴部轴向的投影分别位于环形槽的两侧。
[001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为上述的泵体组件。
[0018]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泵体组件包括曲轴部和轴承部。曲轴部包括长轴部,长轴部上设置有环形槽,长轴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油槽,第一导油槽与环形槽相连通以使润滑油导入环形槽内。轴承部具有轴承孔,长轴部的第一段位于轴承孔中,环形槽设置在第一段上。泵体组件在运行的过程中,润滑油通过第一导油槽进入环形槽与轴承孔的孔壁形成的环形空腔中,增加了润滑油与轴承孔的孔壁的接触面积,有效的提高了曲轴部与轴承孔的润滑效果。由于设置了环形槽,降低了曲轴部的长轴部的刚性,使改进后的长轴部运转自适应能增强,减少了长轴部和轴承部的磨损,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附图说明
[0019]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示出了泵体组件中的曲轴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示出了轴承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示出了轴承部与曲轴的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示出了图4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示出了轴承部与曲轴的第二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示出了图6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示出了轴承部与曲轴的第三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示出了图8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0] 10、轴承部;11、轴承孔;12、第二导油槽;13、柔性槽;20、曲轴部;21、长轴部;22、偏心部;221、退刀槽;211、环形槽;212、第一导油槽;222、通油孔;223、退刀槽;224、通油孔;231、短轴;30、气缸;40、下轴承;41、导油片;50、滚子;60、滑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2]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该泵体组件包括轴承部10和曲轴部20。曲轴部20包括长轴部21,长轴部21上设置有环形槽211,长轴部2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油槽212,第一导油槽212与环形槽211相连通以将润滑油导入环形槽211中。轴承部10具有轴承孔11,长轴部21的第一段位于轴承孔11中,环形槽211设置在第一段上。
[0033] 在本实施例中,泵体组件在运行的过程中,润滑油通过第一导油槽212进入环形槽211与轴承孔11的孔壁形成的环形空腔中,增加了润滑油与轴承孔11的孔壁的接触面积,有效的提高了曲轴部20与轴承孔11的润滑效果。由于设置了环形槽211,降低了曲轴部20的长轴部21的刚性,使改进后的长轴部21运转自适应能力增强,减少了长轴部21和轴承部10的磨损,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
[0034] 其中,第一导油槽212沿长轴部21的轴向方向螺旋上升,第一导油槽212的螺旋方向与曲轴部20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设置使得润滑油在曲轴转动的过程中,润滑油能够顺利的沿着第一导油槽212上升并进入环形槽211内,又由于第一导油槽212是开设于长轴部21的外周面上,使得润滑油在实现上升的过程中与轴承部10的轴承孔11的孔壁才产生接触并实现润滑,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轴承部10的轴承孔11的孔壁与长轴部21的第一段之间的摩擦力
[0035] 进一步的,曲轴部20还包括偏心部22。长轴部21与偏心部22相连接,偏心部22的靠近长轴部21一侧设置有退刀槽221,退刀槽221内设置通油孔222,第一导油槽212的一端与环形槽211相连通,第一导油槽212的另一端与通油孔222相连通。将第一导油槽212的一端与环形槽211相连通,这样设置使得从曲轴部20的轴心处泵出的油直接经过第一导油槽212的一端进入到环形槽211内,增加了第一导油槽212的供油效率。
[0036] 优选地,为了增加第一导油槽212的供油量,可以在长轴部21的第一段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导油槽212。每一个第一导油槽212均与通油孔222相连通。
[0037] 其中,第一导油槽212包括第一导油槽段和第二导油槽段。第一导油槽段设置于环形槽211与偏心部22之间的第一段的外周面上,第一导油槽段的一端与环形槽211相连通,第一导油槽段的另一端与通油孔222相连通。第二导油槽段设置于远离第一导油槽段的第一段的外周面上,第二导油槽段的一端与环形槽211相连通,第二导油槽段的另一端远离环形槽211设置。即为了进一步的增加润滑油与轴承孔11的孔壁接触面积,将第一导油槽设置成位于环形槽211两侧的第一导油槽和第二导油槽段。第一导油槽和第二导油槽段可以同时设置于长轴部21的第一段的外周面上的同侧。当然,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段的不同侧的外周面上。
[0038] 如图3至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的减少长轴部21的第一段与轴承孔11的孔壁之间的摩擦力,在轴承孔11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导油槽12,第二导油槽12与环形槽211相连通。第二导油槽12能够将位于环形槽211内的润滑油进一步的用于对轴承部10与曲轴部20之间的润滑,有效的提高了曲轴部20与轴承部10之间的润滑效果,进一步的提高了具有该泵体组件的压缩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39]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导油槽12沿轴承孔11的轴向方向螺旋上升,第二导油槽12的螺旋方向与第一导油槽212的螺旋方向相反。这样设置能够使润滑油通过曲轴部20的转动随着第二导油槽12逐渐上升,有效的提高了润滑油的润滑高度,进一步的改善曲轴部20的长轴部21的第一段与轴承部10之间的润滑。当然,第二导油槽12也可以是贯穿的设置于所述轴承孔11的孔壁上的整个导油槽,第二导油槽12也可以是间断的设置于孔壁上的导油槽组成。
[0040]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导油槽12的至少一端延伸至轴承部10的端面上。即如图4所示,可以将第二导油槽12的靠近偏心部22的一端称为第二导油槽12的第一端,第二导油槽12的靠近长轴部21的端部的一端称为第二导油槽12的第二端。其中,第二导油槽12的第一端可以延伸至轴承部10的下端面,此时,润滑油可以对轴承部10的下端面进行润滑。第二导油槽12的第二端应当延伸至轴承部10的上端面。此时,润滑油可以对轴承部10的上端面进行润滑。这样设置可以增加整个泵体组件的润滑效果。
[0041] 其中,第二导油槽12包括第三段导油槽和第四段导油槽。第三段导油槽的第一端与环形槽211相连通,第三段导油槽的第二端延伸至轴承部10的上端面。第四段导油槽的第一端与环形槽211相连通,第四段导油槽的第二端延伸至轴承部10的下端面。第三段导油槽与第四段导油槽在长轴部21轴向的投影分别位于环形槽211的两侧。这样设置使得从通油孔222中泵出的润滑油通过第一导油槽212上升至环形槽211内,在润滑油上升的过程中也会有部分的润滑油进入第四段导油槽内并从第四段导油槽内进入环形槽211内。再经过第三段导油槽将环形槽211内的润滑油提升至轴承部10的上端面上。这样设置能够使得轴承部10与曲轴部20接触部分的摩擦力减小至最小,润滑性能达到最大。
[0042] 上述实施例中的泵体组件还可以用在压缩机技术领域,即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泵体组件。
[0043] 在本实施例中,偏心圆即偏心部22位于长轴部21和短轴231之间,曲轴部20的中心开设有轴向通孔,偏心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有与轴向通孔连通的第一径向导油孔即通油孔222和第二径向导油孔即通油孔224,该曲轴部20至少包含一个偏心圆。其中,泵体组件还包括退刀槽223,柔性槽13、气缸30、滚子50、滑片60。
[0044] 长轴部21的外表面形成至少一条沿轴向方向的第一导油槽212,且与偏心圆顶部的径向导油孔连通,长轴的第一导油槽212与曲轴部20的旋向相反,曲轴部20的长轴部21与主轴承即轴承部10装配中间位置开设有环形槽211,环形槽211与主轴承装配形成环形腔。
[0045] 长轴部21装配摩擦副主轴承与长轴部21摩擦表面形成至少一条沿轴向方向的第二导油槽12,且旋向与曲轴部20的长轴部21的第一导油槽212旋向相反,主轴承上的第二导油槽12贯通主轴承上下端面。长轴部21的第一导油槽212高速转动,将油提升至环形腔,主轴承第二导油槽12将油提升至更高位置润滑摩擦副。
[0046] 如图4和图5,在曲轴部20与主轴承的装配中,长轴部21上的环形槽211位于主轴承上下端面之间,与主轴承装配构成环形腔。第二导油槽12向下延伸至连通环形腔,长轴部21位于环形退刀槽221和环形槽211之间设有第一导油槽212,环形退刀槽221经径向通油孔222与曲轴中心油孔连通,第一导油槽212下端连通环形退刀槽221和径向通油孔222,上端连通环形槽211及其与主轴承形成的环形腔。
[0047] 第一导油槽212与主轴承的第二导油槽12旋向相反,第一导油槽212旋向与曲轴部20的旋转方向相反。曲轴部的中心油孔中装有螺旋形的导油片41,中心油孔和导油片41的下部浸在油池中,曲轴部20高速旋转时,带动导油片41旋转,经由导油片41高速旋转将油池中的油提升并充满整个中心孔。偏心圆下部径向油孔将中心油孔中的油提升上来的油喷射到副轴承即下轴承40与曲轴部20摩擦副的上部,润滑整个摩擦副。偏心圆下部径向油孔即通油孔224将中心油孔中提升上来的油喷射到主轴承与曲轴部20摩擦副的下部,润滑油经第一导油槽212提升至环形槽211与主轴承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再经第二导油槽12提升并润滑主轴承与曲轴部20摩擦副的上部,从而润滑整个摩擦副,环形腔里的油补充第二导油槽
12里的油并被提升,降低了吐油量并使整个主轴承摩擦副得到更良好润滑。
[0048] 如图6和图7,第二导油槽12贯通主轴承上端面和下端面。曲轴部20高速旋转时,径向油孔将中心油孔提升上来的油喷射到主轴承与曲轴部20摩擦副的下部,一部分润滑油经第二导油槽12提升,直接润滑整个摩擦副,另一部分润滑油油经第一导油槽212提升至环形槽211与主轴承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再补充至第二导油槽12中并润滑整个摩擦副,使摩擦副上部得到更充分的润滑。
[0049] 如图8和图9,曲轴部20上具有形成至少二条第一导油槽212。第二导油槽12、第一导油槽212和环形槽211使主轴承摩擦副油道的体积和截面积增大,在油位较低时仍能确保主轴承有效润滑,且减小主轴承摩擦副接触的表面积,降低摩擦系数,减小压缩机的功耗,提升压缩机的性能。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