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

申请号 CN201610015643.2 申请日 2016-01-12 公开(公告)号 CN105464966A 公开(公告)日 2016-04-06
申请人 绍兴文理学院; 发明人 张新华; 鲁志康; 沈红卫; 何绍木; 卢丽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长寿命耐干转 转子 泵 ,包括泵体和泵盖,泵体内设两个转子,两个转子分别通过上 转轴 和下转轴驱动,泵体后端设油箱盖,泵体和油箱盖合拢形成上油腔和下油腔,泵体内设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泵盖内设前耐磨板,上油腔内的 润滑油 进入第一耐磨板、前耐磨板、第二耐磨板和下油腔并通过下油泵返回上油腔,泵体的环向内壁设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上耐磨板的第二空腔连通上进液孔,下耐磨板的第二空腔连通下进液孔,第二空腔内可储存被输送的 流体 。本发明的长寿命耐干转 转子泵 克服了传统转子泵严禁脱液空转的技术局限性,使用寿命大幅延长,且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
权利要求

1.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包括通过固件连接的泵体(1)和泵盖(2),所述泵体(1)内设有上下配合分布的两个转子(3),两个转子(3)分别通过上转轴(4)和下转轴(41)驱动,所述泵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后端设有油箱盖(6),所述油箱盖(6)中部设有贴合泵体(1)后端的横向的隔板(64),所述隔板(64)将泵体(1)和油箱盖(6)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上油腔(65)和下油腔(61),所述泵盖(2)内设有与其内壁配套的8字形的前耐磨板(5),所述泵体(1)内部后端设有与其内壁配套的后耐磨板,所述后耐磨板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所述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合并后形成8字形的截面,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交界处设有垫条(92),所述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内部均设有第一空腔(51),所述第一空腔(51)使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均形成前壁和后壁,前壁和后壁的厚度相等,前壁的厚度与第一空腔(51)的厚度的比值为2:3~1:
1,所述第一空腔(51)内靠近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边缘处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柱(52),所述第一空腔(51)内位于前耐磨板(5)的上下部中心处均设有第一支撑柱(52),所述第一支撑柱(52)的两端分别连接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各自的前后壁,所述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上均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穿过第一支撑柱(52)的中心,通孔内穿设第一螺钉(53)将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分别固定在泵盖(2)和泵体(1)上,所述前耐磨板(5)的上下部中心处的第一螺钉(53)外围分别设有贯穿前耐磨板(5)的后壁和对应的第一支撑柱(52)的进油流道(54)和回油流道(9),所述进油流道(54)的入口位于前耐磨板(5)上部中心处的后壁上,进油流道(54)的出口位于前耐磨板(5)的上部中心处的第一支撑柱(52)的下端的外壁上,进油流道(54)从入口到出口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回油流道(9)的入口位于前耐磨板(5)的下部中心处的第一支撑柱(52)的上端的外壁上,回油流道(9)的出口位于前耐磨板(5)下部中心处的后壁上,回油流道(9)从入口到出口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前耐磨板(5)的第一空腔(51)底部设有贯穿泵盖(2)的前外出油流道(55),所述第二耐磨板(56)的第一空腔(51)底部设有贯穿泵体(1)的后外出油流道(59),所述第一耐磨板(91)的第一空腔(51)上部后方设有贯穿泵体(1)后壁和第一耐磨板(91)后壁的内出油流道(58),所述泵体(1)的环向内壁上设有上下对称分布的弧形的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所述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71),所述第二空腔(71)使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均形成上壁和下壁,上壁和下壁的厚度相等,上壁的厚度与第二空腔(71)的厚度的比值为2:3~1:1,所述第二空腔(71)内设有抵接在上耐磨板(7)的上下壁和下耐磨板(75)的上下壁的第二支撑柱(72),所述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上贯穿设有将其固定在泵体(1)内壁的第二螺钉(73),所述第二螺钉(73)穿过第二支撑柱(72)的中心,所述上耐磨板(7)的下壁的上端中心设有连通其第二空腔(71)的上进液孔(74),所述下耐磨板(75)的上壁的两端设有连通其第二空腔(71)的下进液孔(76),所述上转轴(4)内设有上通道(42),所述上通道(42)的入口位于上油腔(65)内的上转轴(4)的外壁上,上通道(42)的出口有两个,其中一个出口位于第一耐磨板(91)的第一空腔(51)内的上转轴(4)的外壁上,另一个出口位于上转轴(4)靠近前耐磨板(5)侧的端部中心处,所述下转轴(41)内设有下通道(43),所述下通道(43)的入口位于下转轴(41)靠近前耐磨板(5)侧的端部中心处,下通道(43)的出口有两个,其中一个出口位于第二耐磨板(56)的第一空腔(51)内的下转轴(41)的外壁上,另一个出口位于下油腔(61)内的下转轴(41)的外壁上,所述上油腔(65)内设有上油泵(63),所述上油泵(63)的进油管穿过内出油流道(58)伸入第一耐磨板(91)的第一空腔(51)内,所述下油腔(61)内设有下油泵(66),所述下油泵(66)设有三个进油管路和一个出油管路,其中一个进油管路穿过前外出油流道(55)伸入前耐磨板(5)的第一空腔(51)内,另一个进油管路穿过后外出油流道(59)伸入第二耐磨板(56)的第一空腔(51)内,最后一个进油管路位于下油腔(61)的底部,出油管路穿过隔板(64)伸入上油腔(65)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板(91)的中心设有供上转轴(4)穿过的轴孔(57),所述第二耐磨板(56)的中心设有供下转轴(41)穿过的轴孔(5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57)前侧的上转轴(4)和下转轴(41)上套设唇式密封圈(45),所述唇式密封圈(45)上设有三个与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前壁过盈配合密封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57)后侧的上转轴(4)和下转轴(41)上套设轴套(46),所述轴套(46)后侧卡设动环(47),所述动环(47)后端抵接有静环(8),所述静环(8)后端抵接有弹簧(82),静环(8)和弹簧(82)上下侧分别通过密封座(81)和压板(83)压接,所述密封座(81)和压板(83)后侧通过压盖(84)压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盖(6)外壁环向设有散热片(6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耐磨板(5)的外缘和泵盖(2)内壁之间设有胶垫(21),所述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弧形外缘和泵体(1)内壁之间设有胶垫(21)。

说明书全文

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转子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

背景技术

[0002] 转子泵又称胶体泵、凸轮泵、三叶泵、万用输送泵等,转子泵属于容积泵。它是借助于工作腔里的多个固定容积输送单位的周期性转化来达到输送流体的目的。转子是泵用来输送流体的关键部件,转子旋转与泵体和泵盖摩擦生热,全靠转子输送的动态流体把这些热量带走,一旦流体被抽干或者接不上,操作工如果没有发觉,不及时关机,用不了几分钟,由于缺少了流动液体带走热量,密封装置、转子等好多零件都会被摩擦积累的热量烧坏,泵就得维修或更换,这种现象在不能间断的化工厂里尤其麻烦,操作工需要时刻监控泵的抽吸状态,连上厕所都要有替班轮换,非常不方便,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克服了传统转子泵严禁脱液空转的技术局限性,使用寿命大幅延长,且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使用户在同等投入的前提下,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减少泵类的连续投入及设备的更换率。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包括通过固件连接的泵体和泵盖,所述泵体内设有上下配合分布的两个转子,两个转子分别通过上转轴和下转轴驱动,所述泵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泵体后端设有油箱盖,所述油箱盖中部设有贴合泵体后端的横向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泵体和油箱盖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泵盖内设有与其内壁配套的8字形的前耐磨板,所述泵体内部后端设有与其内壁配套的后耐磨板,所述后耐磨板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所述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合并后形成8字形的截面,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的交界处设有垫条,所述前耐磨板、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的内部均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使前耐磨板、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均形成前壁和后壁,前壁和后壁的厚度相等,前壁的厚度与第一空腔的厚度的比值为2:3~1:1,所述第一空腔内靠近前耐磨板、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的边缘处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空腔内位于前耐磨板的上下部中心处均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前耐磨板、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各自的前后壁,所述前耐磨板、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上均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穿过第一支撑柱的中心,通孔内穿设第一螺钉将前耐磨板、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分别固定在泵盖和泵体上,所述前耐磨板的上下部中心处的第一螺钉外围分别设有贯穿前耐磨板的后壁和对应的第一支撑柱的进油流道和回油流道,所述进油流道的入口位于前耐磨板上部中心处的后壁上,进油流道的出口位于前耐磨板的上部中心处的第一支撑柱的下端的外壁上,进油流道从入口到出口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回油流道的入口位于前耐磨板的下部中心处的第一支撑柱的上端的外壁上,回油流道的出口位于前耐磨板下部中心处的后壁上,回油流道从入口到出口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前耐磨板的第一空腔底部设有贯穿泵盖的前外出油流道,所述第二耐磨板的第一空腔底部设有贯穿泵体的后外出油流道,所述第一耐磨板的第一空腔上部后方设有贯穿泵体后壁和第一耐磨板后壁的内出油流道,所述泵体的环向内壁上设有上下对称分布的弧形的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所述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使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均形成上壁和下壁,上壁和下壁的厚度相等,上壁的厚度与第二空腔的厚度的比值为2:3~1:1,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抵接在上耐磨板的上下壁和下耐磨板的上下壁的第二支撑柱,所述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上贯穿设有将其固定在泵体内壁的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穿过第二支撑柱的中心,所述上耐磨板的下壁的上端中心设有连通其第二空腔的上进液孔,所述下耐磨板的上壁的两端设有连通其第二空腔的下进液孔,所述上转轴内设有上通道,所述上通道的入口位于上油腔内的上转轴的外壁上,上通道的出口有两个,其中一个出口位于第一耐磨板的第一空腔内的上转轴的外壁上,另一个出口位于上转轴靠近前耐磨板侧的端部中心处,所述下转轴内设有下通道,所述下通道的入口位于下转轴靠近前耐磨板侧的端部中心处,下通道的出口有两个,其中一个出口位于第二耐磨板的第一空腔内的下转轴的外壁上,另一个出口位于下油腔内的下转轴的外壁上,所述上油腔内设有上油泵,所述上油泵的进油管穿过内出油流道伸入第一耐磨板的第一空腔内,所述下油腔内设有下油泵,所述下油泵设有三个进油管路和一个出油管路,其中一个进油管路穿过前外出油流道伸入前耐磨板的第一空腔内,另一个进油管路穿过后外出油流道伸入第二耐磨板的第一空腔内,最后一个进油管路位于下油腔的底部,出油管路穿过隔板伸入上油腔内。
[0005] 所述第一耐磨板的中心设有供上转轴穿过的轴孔,所述第二耐磨板的中心设有供下转轴穿过的轴孔。
[0006] 所述轴孔前侧的上转轴和下转轴上套设唇式密封圈,所述唇式密封圈上设有三个与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的前壁过盈配合密封唇
[0007] 所述轴孔后侧的上转轴和下转轴上套设轴套,所述轴套后侧卡设动环,所述动环后端抵接有静环,所述静环后端抵接有弹簧,静环和弹簧上下侧分别通过密封座压板压接,所述密封座和压板后侧通过压盖压紧。
[0008] 所述油箱盖外壁环向设有散热片。
[0009] 所述前耐磨板的外缘和泵盖内壁之间设有胶垫,所述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的弧形外缘和泵体内壁之间设有胶垫。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可以在自身的第二空腔内存储泵运行中带来的流体,在流体被抽干或者接不上时短时间内加强对转子外缘周向的冷却效果,上油腔内的润滑油从上通道进入流入第一耐磨板和前耐磨板,并沿着下通道进入第二耐磨板和下油腔,在流体被抽干或者接不上时加强对转子的两端面的冷却效果,能做到对转子、泵体和泵盖的全方位保护,上油泵和下油泵的设置能加强换油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3]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14]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0015] 图5为本发明的泵体的局部侧视图;
[0016] 图6为图5中D处的放大图;
[0017] 图7为本发明的泵盖的局部侧视图;
[0018] 图8为本发明的后耐磨板的侧视图。
[0019] 图中:泵体1、进料口11、出料口12、泵盖2、胶垫21、转子3、上转轴4、下转轴41、上通道42、下通道43、唇式密封圈45、轴套46、动环47、前耐磨板5、第一空腔51、第一支撑柱52、第一螺钉53、进油流道54、前外出油流道55、第二耐磨板56、轴孔57、内出油流道58、后外出油流道59、油箱盖6、下油腔61、散热片62、上油泵63、隔板64、上油腔65、下油泵66、上耐磨板7、第二空腔71、第二支撑柱72、第二螺钉73、上进液孔74、下耐磨板75、下进液孔76、静环8、密封座81、弹簧82、压板83、压盖84、回油流道9、第一耐磨板91、垫条9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1] 如图1~图8所示,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包括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泵体1和泵盖2,紧固件设在两者的周边,所述泵体1内设有上下配合分布的两个转子3,两个转子3分别通过上转轴4和下转轴41驱动,上转轴4和下转轴41联动使得两个转子3配合转动,所述泵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靠近进料口11处为低压区,靠近出料口12处为高压区。
[0022] 所述泵体1后端设有油箱盖6,所述油箱盖6中部设有贴合泵体1后端的横向的隔板64,所述隔板64将泵体1和油箱盖6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上油腔65和下油腔61,上油腔65和下油腔61内均可储存润滑油,润滑油既能起到对上转轴4和下转轴41的局部润滑作用,同时又能起到散热作用。
[0023] 所述泵盖2内设有与其内壁配套的8字形的前耐磨板5,所述泵体1内部后端设有与其内壁配套的后耐磨板,所述后耐磨板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所述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合并后形成8字形的截面,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交界处设有垫条92,交界处的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均为直平面,垫条92能防止被输送的流体从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之间的缝隙中泄漏,所述前耐磨板5的外缘和泵盖2内壁之间设有胶垫21,所述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弧形外缘和泵体1内壁之间设有胶垫21,胶垫21能防止被输送的流体从缝隙中泄漏,又能缓冲转子3的端面和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或第二耐磨板56摩擦时的周向作用
[0024] 所述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内部均设有第一空腔51,所述第一空腔51使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均形成前壁和后壁,前壁和后壁的厚度相等,即第一空腔51位于中间位置,前壁的厚度与第一空腔51的厚度的比值为2:3~1:1,该厚度比值使得本发明的第一空腔51既能容纳较多的起冷却作用的润滑油,又保证了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结构强度,不致于在和转子3端面的摩擦过程中损坏。
[0025] 所述第一空腔51内靠近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边缘处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柱52,所述第一空腔51内位于前耐磨板5的上下部中心处均设有第一支撑柱52,所述第一支撑柱52的两端分别连接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各自的前后壁,多个第一支撑柱52分布合理,进一步加强了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结构强度。
[0026] 所述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上均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穿过第一支撑柱52的中心,通孔内穿设第一螺钉53将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分别固定在泵盖2和泵体1上,即通孔的数量和第一支撑柱52的数量相等且对应设置,通孔贯穿前壁、第一支撑柱52和后壁,前耐磨板5上的第一螺钉53从其后壁穿入且第一螺钉53的端部位于后壁内,即第一螺钉53的端部不露出后壁,不会对前耐磨板5和转子3前端面的摩擦产生干扰,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上的第一螺钉53从其前壁穿入且第一螺钉53的端部位于前壁内,即第一螺钉53的端部不露出前壁,不会对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
56与转子3后端面的摩擦产生干扰,第一螺钉53同时贯穿前壁、第一支撑柱52和后壁,受力好且均匀,使得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固定可靠,同时不占用第一空腔
51内的润滑油的空间,润滑油的冷却面积达到最大化,将第一螺钉53穿设于第一支撑柱52内,不会增加润滑油的泄露点,保证了润滑油的密封效果,使得润滑油和被输送的流体不会混在一起。
[0027] 所述前耐磨板5的上下部中心处的第一螺钉53外围分别设有贯穿前耐磨板5的后壁和对应的第一支撑柱52的进油流道54和回油流道9,所述进油流道54的入口位于前耐磨板5上部中心处的后壁上,进油流道54的出口位于前耐磨板5的上部中心处的第一支撑柱52的下端的外壁上,即进油流道54的出口位于前耐磨板5的第一空腔51内,进油流道54从入口到出口逐渐向下倾斜,保证了润滑油的顺利流淌,所述回油流道9的入口位于前耐磨板5的下部中心处的第一支撑柱52的上端的外壁上,即回油流道9的入口同样位于前耐磨板5的第一空腔51内,回油流道9的出口位于前耐磨板5下部中心处的后壁上,回油流道9从入口到出口逐渐向下倾斜,保证了润滑油回流时的顺畅。
[0028] 所述前耐磨板5的第一空腔51底部设有贯穿泵盖2的前外出油流道55,前外出油流道55同时也穿透前耐磨板5外缘的胶垫21,所述第二耐磨板56的第一空腔51底部设有贯穿泵体1的后外出油流道59,后外出油流道59同时也穿透第二耐磨板56外缘的胶垫21,所述第一耐磨板91的第一空腔51上部后方设有贯穿泵体1后壁和第一耐磨板91后壁的内出油流道58,内出油流道58使得第一耐磨板91的第一空腔51和上油腔65连通。
[0029] 所述泵体1的环向内壁上设有上下对称分布的弧形的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所述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71,所述第二空腔71使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均形成上壁和下壁,上壁和下壁的厚度相等,即第二空腔71位于中间位置,上壁的厚度与第二空腔71的厚度的比值为2:3~1:1,该厚度比值使得本发明的第二空腔71既能容纳较多的被输送的流体,又保证了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的结构强度,不致于在与转子3外缘周向的摩擦过程中损坏。
[0030] 所述第二空腔71内设有抵接在上耐磨板7的上下壁和下耐磨板75的上下壁的第二支撑柱72,本发明中的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的第二支撑柱72的数量均为周向6行,轴向3行,共18个,所述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上贯穿设有将其固定在泵体1内壁的第二螺钉73,所述第二螺钉73穿过第二支撑柱72的中心,即第二螺钉73的数量和第二支撑柱72的数量相等且对应设置,上耐磨板7上的第二螺钉73从其下壁穿入且第二螺钉73的端部位于下壁内,即第二螺钉73的端部不露出下壁,不会对上耐磨板7和转子3外缘周向的摩擦产生干扰,下耐磨板75上的第二螺钉73从其上壁穿入且第二螺钉73的端部位于上壁内,即第二螺钉73的端部不露出上壁,不会对下耐磨板75和转子3外缘周向的摩擦产生干扰,第二螺钉73同时贯穿上壁、第二支撑柱72和下壁,受力好且均匀,使得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固定可靠,同时不占用第二空腔71内的流体的空间,流体的冷却面积达到最大化,第二螺钉73穿设于第二支撑柱72内,不会增加储存在第二空腔71内的流体的泄漏点,密封性能好。
[0031] 所述上耐磨板7的下壁的上端中心设有连通其第二空腔71的上进液孔74,所述下耐磨板75的上壁的两端设有连通其第二空腔71的下进液孔76,下进液孔76位于下耐磨板75的上壁靠近顶端位置,同时下进液孔76从外部到第二空腔71处可以设置成向下倾斜,方便流体进入,流体在被转子3输送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从上进液孔74和下进液孔76分别进入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的第二空腔71内储存,因上进液孔74位于最上端的位置,下进液孔76位于下耐磨板75的靠近顶端位置,因此被储存的流体不会从上进液孔74和下进液孔76泄漏出,能在流体被抽干或者接不上时短时间内加强对转子3外缘周向的冷却效果。
[0032] 所述上转轴4内设有上通道42,所述上通道42的入口位于上油腔65内的上转轴4的外壁上,具体为上通道42的入口被淹没在润滑油中,上通道42的出口有两个,其中一个出口位于第一耐磨板91的第一空腔51内的上转轴4的外壁上,可将润滑油送入第一耐磨板91的第一空腔51内,另一个出口位于上转轴4靠近前耐磨板5侧的端部中心处,所述下转轴41内设有下通道43,所述下通道43的入口位于下转轴41靠近前耐磨板5侧的端部中心处,下通道43的出口有两个,其中一个出口位于第二耐磨板56的第一空腔51内的下转轴41的外壁上,可将润滑油送入第二耐磨板56的第一空腔51内,另一个出口位于下油腔61内的下转轴41的外壁上,可将润滑油送入下油腔61内,所述上油腔65内设有上油泵63,所述上油泵63的进油管穿过内出油流道58伸入第一耐磨板91的第一空腔51内,上油泵63的出油管位于上油腔65内,所述下油腔61内设有下油泵66,所述下油泵66设有三个进油管路和一个出油管路,其中一个进油管路穿过前外出油流道55伸入前耐磨板5的第一空腔51内,另一个进油管路穿过后外出油流道59伸入第二耐磨板56的第一空腔51内,最后一个进油管路位于下油腔61的底部,出油管路穿过隔板64伸入上油腔65内,所述油箱盖6外壁环向设有散热片62。
[0033] 上油腔65中的润滑油从上通道42进入,一部分进入第一耐磨板91的第一空腔51内,另一部分从最前端的出口流出进入进油流道54后直接进入前耐磨板5的第一空腔51内,待前耐磨板5的第一空腔51内的润滑油足够多时,润滑油沿着回油流道9进入下通道43,然后分别流入第二耐磨板56的第一空腔51和下油腔61内,使得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第一空腔51内都储存了大量的润滑油,在流体被抽干或者接不上时加强对转子3的两端面的冷却效果,能做到对转子3、泵体1和泵盖2的全方位保护,上油泵63和下油泵66均可以设置成间隔开启,上油泵63将第一耐磨板91的第一空腔51内的润滑油吸回上油腔
65,下油泵66将前耐磨板5、第二耐磨板56的第一空腔51内和下油腔61内的润滑油吸回上油腔65,使得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第二耐磨板56和下油腔61内的压力降低,上油腔65内的润滑油继续流动补充到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第二耐磨板56和下油腔61内,散热片
62能时刻对润滑油进行散热,使其始终保持较好的冷却效果。
[0034] 所述第一耐磨板91的中心设有供上转轴4穿过的轴孔57,所述第二耐磨板56的中心设有供下转轴41穿过的轴孔57。所述轴孔57前侧的上转轴4和下转轴41上套设唇式密封圈45,所述唇式密封圈45上设有三个与第一耐磨板91和第二耐磨板56的前壁过盈配合的密封唇,唇式密封圈45的密封唇较为柔软,摩擦力小,密封效果好。
[0035] 所述轴孔57后侧的上转轴4和下转轴41上套设轴套46,所述轴套46后侧卡设动环47,所述动环47后端抵接有静环8,所述静环8后端抵接有弹簧82,静环8和弹簧82上下侧分别通过密封座81和压板83压接,密封座81和压板83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密封座81和压板83后侧通过压盖84压紧,压盖84压紧后通过紧固件和泵体1后端面连接,动环47随着上转轴4和下转轴41一起转动并时刻与静环8产生摩擦,静环8在摩擦中消耗后由弹簧82顶出继续保持最佳的密封状况,上油腔65和下油腔61中的润滑油也能对静环8和动环47之间的摩擦起到散热的作用,延长使用寿命。
[0036] 同时本发明的前耐磨板5、第一耐磨板91、第二耐磨板56、上耐磨板7和下耐磨板75均可方便进行更换,成本低,实用性好。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