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

申请号 CN200980146109.3 申请日 2009-07-24 公开(公告)号 CN102216621A 公开(公告)日 2011-10-12
申请人 约马-综合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贝恩德·赫斯; 维利·施耐德;
摘要 一种 真空 泵 ,尤其是 叶片 泵 ,具有:壳体(10),在其中设置有抽吸室(16);以及汇入抽吸室的壳体穿通部,其中在 泵壳 体穿通部(20)中设置有通向外部或者外部 负压 室的吸入止回 阀 (24),所述吸入止回阀安置在罐状的壳体(28)中并且罐状的阀壳体具有壳体 外壳 (30),其中吸入止回阀(24)可以卡 锁 在泵壳体穿通部(20)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12),尤其是叶片泵,具有:泵壳体(10),在其中设置有抽吸室(16);以及汇入所述抽吸室(16)的壳体穿通部(20),其中在泵壳体穿通部(20)中设置有通向外部(22)或者外部负压室的吸入止回(24),所述吸入止回阀安置在罐状的阀壳体(28)中并且所述罐状的阀壳体(28)具有(3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止回阀(24)能够卡在所述泵壳体穿通部(2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止回阀(24)和/或泵壳体穿通部(20)具有至少一个底切部(50)。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止回阀(24)和/或泵壳体穿通部(20)设置有至少一个搭扣钩(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钩(44)径向地设置在壳体外壳(30)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钩(44)具有相对于壳体外壳(30)能够径向枢转的、带有搭扣突出部(48)的搭扣指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突出部(48)具有方形横截面或者设置有倾斜部(64)。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止回阀(24)和/或泵壳体穿通部(20)设置有环周槽(5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环周槽(52)设置在壳体外壳(30)的外侧上和/或泵壳体穿通部(20)的内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和5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在吸入止回阀(24)置于泵壳体穿通部(20)中时,所述搭扣指部卡入环周槽(52)中。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卡锁形成了对吸入止回阀(24)的扭转止动装置。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壳体外壳(30)具有环周槽(36),所述环周槽带有置于其中的密封环(38),密封环(38)支承在泵壳体穿通部(20)的凸起边缘(54)上并且形成在拉出方向上将吸入止回阀(24)预张紧的预张紧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之一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底切部(50)由泵壳体(10)中的至少一个穿通部(56)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穿通部(56)中能够置入工具(60),所述工具将搭扣突出部(48)从穿通部(56)升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内环周槽(62),所述内环周槽在径向方向上至少分区段地在穿通部(56)旁平行走向并且在吸入止回阀(24)的插入方向上在穿通部(56)后方走向,并且在环周方向上到泵壳体穿通部(20)的内环周面中结束。

说明书全文

真空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泵,尤其是涉及一种叶片泵,其具有:泵壳体,在该泵壳体中设置有抽吸室;以及汇入抽吸室的泵壳体穿通部,其中在泵壳体穿通部中设置有通入外部或者外部负压室的吸入止回,该吸入止回阀安置在罐状的阀壳体中,并且罐状的阀壳体具有壳体外壳
[0002] WO 2008/009251A1公开了一种具有这种结构的真空泵。借助该真空泵从负压室例如制动器中吸取空气,其中在真空泵内的抽吸室由叶片形成。为了防止回流,真空泵配备有吸入止回阀,该吸入止回阀设置在泵壳体穿通部中。该吸入止回阀套管状地构建并且具有罐状的阀壳体,该阀壳体带有壳体外壳和壳体底部,其壳体底部放置到真空泵的泵壳体中。例如,负压管推移到吸入止回阀的从真空泵的泵壳体中伸出的自由端上。在泵壳体穿通部中的吸入止回阀的密封例如借助密封元件例如O形环来进行。在上述已知的真空泵中,吸入止回阀通过如下方式保持在泵壳体上和泵壳体穿通部中:吸入止回阀的凸缘被泵壳体穿通部的边缘搭接,使得边缘的自由端部可以卷边或压制,从而使得凸缘牢固地保持在泵壳体穿通部中。吸入止回阀的固定因此要求附加的工序和附加的工具。此外,泵壳体变形。因此,其必须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并且不允许是易脆的。
[0003] 视为不利的是,吸入止回阀必须借助特别的工序固定在泵壳体上。此外,泵壳体必须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
[0004]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泵,吸入止回阀可以更简单地固定在其上。
[0005] 该任务根据本发明借助开头所述类型的真空泵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吸入止回阀可以卡在泵壳体穿通部中。
[0006] 在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泵中,吸入止回阀不仅置入泵壳体穿通部中而且在此也与泵壳体卡锁。于是,不需要附加的工序,借助该工序将吸入止回阀防丢失地固定在泵壳体上。尤其是,吸入止回阀以及真空泵的壳体都不必变形或者以其他方式改变,以便固定吸入止回阀。也不需要增附剂、如粘合剂等等来固定。吸入止回阀在泵壳体上的安装由此可以不仅更快速地且更简单地实现,而且也可以以机器方式来实现。
[0007] 在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中设计的是,吸入止回阀和/或泵壳体穿通部具有至少一个底切部。底切部用于一旦搭扣装置啮合到底切部中则容纳搭扣装置。在此,搭扣装置构建为使得其并不自动地从底切部释放,并且由此针对吸入止回阀形成防脱离装置。
[0008] 根据本发明,吸入止回阀和/或泵壳体穿通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搭扣钩。该搭扣钩设置为使得吸入止回阀可以毫无问题地插入泵壳体穿通部中并且由此将搭扣钩偏转。在吸入止回阀完全插入泵壳体穿通部中时,搭扣钩达到底切部的区域中并且啮合到其中。底切部成形为使得其从后部握持搭扣钩并且将其阻塞或牢固保持。以此方式,防止了吸入止回阀从泵壳体穿通部脱离。
[0009] 在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中,搭扣钩径向地设置在壳体外壳之外。壳体外壳形成了例如设置在真空泵外部的负压管与抽吸室之间的流体密封的连接,并且搭扣钩仅仅用于将吸入止回阀卡锁地固定在泵壳体上。优选地,该搭扣钩设置为使得其在将吸入止回阀插入泵壳体穿通部之后从外部不再可到达。只能通过损毁吸入止回阀来实现将吸入止回阀从泵壳体去除。
[0010] 一个优选的变形方案设计为,搭扣钩具有可相对于吸入止回阀的壳体外壳径向枢转的搭扣指部,该搭扣指部带有位于末端的搭扣突出部。尤其是,搭扣突出部在径向方向上突出于壳体外壳的外轮廓,使得搭扣突出部在插入吸入止回阀时首先径向地排挤,并且随后在将吸入止回阀完全插入泵壳体穿通部时径向地弹开至为此设计的容纳部中,尤其是径向弹开至底切部中。
[0011] 在一个改进方案中设计的是,吸入止回阀和/或壳体穿通部设置有环周槽。该环周槽在泵穿通部中构建为内环周槽而在吸入止回阀中构建为外环周槽,并且用于容纳搭扣钩的搭扣元件。在此,环周槽可以完全环绕地构建,使得所插入的并且卡锁的吸入止回阀的转动不受妨碍。
[0012] 然而也可能的是,环周槽仅仅在环周的部分区域上延伸,使得吸入止回阀不仅在轴向方向上(即在插入方向或者拉出方向上)而且也在转动方向上固定。以此方式防止吸入止回阀在泵壳体穿通部内的转动。
[0013] 在本发明的一个变形方案中设计的是,底切部由泵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穿通部形成。搭扣指部的搭扣突出部卡入到穿通部中。吸入止回阀现在不仅可靠地固定在泵壳体上而且也防止扭转。
[0014] 吸入止回阀的脱开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可以从外部将工具插入到穿通部中,该工具将搭扣突出部从穿通部中升起。
[0015] 用于脱开吸入止回阀的另一方案设计为,在泵壳体中设置有内环周槽,其在径向方向上至少分区段地平行地在穿通部旁走向,并且在吸入止回阀的插入方向上在穿通部后部走向,并且内环周槽在环周方向上到泵壳体穿通部的内环周结束。如果与泵壳体卡锁的吸入止回阀进一步被插入到泵壳体中,则具有倾斜部的搭扣突出部从穿通部滑出并且达到内环周槽中。现在,吸入止回阀可以转动,由此搭扣突出部从内环周槽升起并且靠置在泵壳体穿通部的无凸起的内环周面上。吸入止回阀现在可以被拉出。支承弹性体保证了吸入止回阀在泵壳体中的可靠保持,该支承弹性体作用于吸入止回阀的端侧上并且在插入吸入止回阀时被预张紧。卡锁根据卡口锁紧装置的方式来起作用。
[0016]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从从属权利要求以及以下的描述中得到,其中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了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在此,在附图中所示的以及在说明书中和在权利要求中所提及的特征分别本身单独地或者任意组合地反映了本发明的实质。
[0017] 在附图中:
[0018] 图1示出了通过置于泵壳体中的吸入止回阀的根据图2的纵截面I-I;
[0019] 图2示出了吸入止回阀的侧视图;
[0020] 图3示出了通过根据第二实施形式的置于泵壳体中的吸入止回阀的纵截面;
[0021]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横截面IV-IV;
[0022] 图5示出了根据图3的带有置入的用于脱开卡锁的工具的视图;以及[0023] 图6示出了根据图3的横截面VI-VI。
[0024]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总体上用10表示的真空泵12的泵壳体的区段,其中用14表示抽吸室16的内环周面。泵壳体穿通部20的通道18通入该抽吸室16中,该通道通出至外部22。吸入止回阀24置入泵壳体穿通部20中,吸入管(未示出)可以推移到该吸入止回阀的自由端部26上。在纵截面上示出的吸入止回阀24具有阀壳体28,其罐状地构建并且主要由壳体外壳30和壳体底部32形成。壳体外壳30超过壳体底部32延伸至边缘34中,该边缘在壳体底部32对置的侧上伸出壳体底部32。为了将吸入止回阀24流体密封地容纳在泵壳体穿通部20中,阀壳体28设置有环周槽36,密封环38、尤其是O形环置入该环周槽中。
[0025] 在图1中可清楚地看到的是,吸入止回阀24用其边缘34在径向方向上精确配合地置于泵壳体穿通部20中。此外,壳体外壳30靠置在泵壳体穿通部20的自由端部40上,使得吸入止回阀24在径向方向上无间隙地位于泵壳体穿通部20中。
[0026] 不仅从图1中而且从图2中可以看到的是,吸入止回阀24设置有搭扣装置42,其构建为搭扣钩44,搭扣钩44基本上在壳体外壳30的外侧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用其一端部一体式地模制在壳体外壳30上,并且用其另一自由端部46径向突出于壳体外壳30的外环周或者外轮廓。搭扣钩44的自由端部46根据搭扣突出部48的方式构建并且啮合到底切部50中,该底切部在内环周面上设置在泵壳体穿通部20的自由端部40的区域中。底切部50构建为内环周槽52。
[0027] 还要强调的是,泵壳体穿通部20的直径在密封环28的区域中具有凸起54,即泵壳体穿通部20的直径在插入方向上变得更小。密封环38因此可以靠置在凸起边缘54上,由此一方面实现的优点是,与密封环38平面地靠置在泵壳体穿通部20的内表面上的情况相比,凸起边缘54实现了更高的密封作用。此外,密封环38不仅用作密封装置用于将吸入止回阀24流体密封在泵壳体穿通部20中,而且用作预张紧装置,使得在密封环38靠置在凸起边缘54上时,吸入止回阀24在抽出方向上预张紧。由此保证了搭扣突出部48(在轴向方向上看)无间隙地啮合到内环周槽52中,并且因此吸入止回阀24在轴向方向上无间隙地固定在泵壳体穿通部20中。
[0028] 图3示出了一个变形方案,其中底切部由两个彼此对置的穿通部56形成。如图4中可看到的那样,每个穿通部略微在泵壳体10的自由端部40之下在环周方向上延伸超过大约30°。在插入吸入止回阀24时,搭扣指部的搭扣突出部48啮合到穿通部56中。此外,可看到的是,在吸入止回阀24的端侧上靠置有螺旋弹性体58,其在插入吸入止回阀24时被压缩在泵壳体穿通部20的底部上。
[0029] 搭扣突出部48的宽度对应于穿通部56的宽度,这在图4中可清楚地看到。由此在卡入吸入止回阀24时,防止了吸入止回阀24的转动。
[0030] 卡锁的脱开借助工具60来进行,工具从外部径向地插入(每个)穿通部56中(图5)。借助该工具60将搭扣突出部48径向地压入穿通部56中并且从穿通部56中压出,使得搭扣突出部不再被泵壳体10的自由端部40搭接。吸入止回阀24现在可以被拉出,或者吸入止回阀24被螺旋弹性体58从泵壳体穿通部20推出。
[0031] 用于脱开卡锁的另一变形方案设置有内环周槽62(图3和图6),其在吸入止回阀24的插入方向上直接连接到穿通部56上或者通常连接到底切部50上,并且具有比泵壳体
10或者泵壳体穿通部20的自由端部40的直径更大的直径。内环周槽在内环周的一部分上延伸并且到泵壳体穿通部20的直径结束。如果吸入止回阀24插入,则搭扣突出部48达到内环周槽62中。如果吸入止回阀24随后例如转动30,则搭扣突出部48从内环周槽62升起并且靠置在泵壳体穿通部20的内表面上,如图6所示。吸入止回阀24现在可以被拉出。
[0032] 也可能的是,搭扣突出部48不带倾斜部64而是方形地构建。于是在没有工具69的情况下吸入止回阀24不再可能插入泵壳体穿通部20。因此泵壳体10的自由端部40设置有漏斗形的插入倾斜部。最后,在简单的实施形式中,也可以完全省去内环周槽62。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