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体组件及旋转式压缩机

申请号 CN201610670581.9 申请日 2016-08-15 公开(公告)号 CN106089706A 公开(公告)日 2016-11-09
申请人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彭杰; 樊峰刚; 韩鑫; 卢林高; 赵旭敏; 彭慧明; 魏会军;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旋转式 压缩机 泵 体组件及 旋转式压缩机 ,其包括 气缸 、 曲轴 、拉紧机构及柔性件。气缸内设气缸腔,气缸腔的腔壁周向上设有与气缸腔连通的吸气口、排气口及连接孔。曲轴包括偏心部。拉紧机构位于连接孔中。柔性件包括运动部,运动部绕设于偏心部上且可相对偏心部的外 侧壁 滑动,运动部的两端均通过拉紧机构设于连接孔中;运动部在拉紧机构的作用下具有张 力 且可相对拉紧机构伸长或收缩,以使运动部与气缸腔的腔壁贴合;运动部可随偏心部的转动在气缸腔内沿其腔壁摆动。柔性件的运动部直接将气缸腔分为吸气腔与压缩腔,改变了滚子及滑片紧贴配合的结构,避免了滑片与滚子配合易脱离以及产生噪音的问题,提高了压缩效率,保证了制冷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110),内设气缸腔(111),所述气缸腔(111)的腔壁周向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气缸腔(111)连通的吸气口(112)、排气口(113)及连接孔(114),所述吸气口(112)与所述排气口(113)分别靠近所述连接孔(114)的两侧而设;
曲轴(120),包括曲轴主体(121)及连接于所述曲轴主体(121)的偏心部(122);
拉紧机构(130),位于所述连接孔(114)中;及
柔性件(140),包括运动部(141),所述运动部(141)绕设于所述偏心部(122)上且可相对所述偏心部(122)的外侧壁滑动,所述运动部(141)的两端均通过所述拉紧机构(130)设于所述连接孔(114)中;所述运动部(141)在所述拉紧机构(130)的作用下具有张且可相对所述拉紧机构(130)伸长或收缩,以使所述运动部(141)与所述气缸腔(111)的腔壁贴合;
所述运动部(141)可随所述偏心部(122)的转动在所述气缸腔(111)内沿其腔壁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腔(111)的腔壁上设有限位孔(115),所述限位孔(115)连通所述连接孔(114)与所述气缸腔(111),所述限位孔(115)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连接孔(114)的径向尺寸,所述运动部(141)的两端在所述限位孔(115)内平行设置且其分别抵持于所述限位孔(115)的孔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140)还包括连接部(142),所述连接部(142)的两端与所述运动部(141)的两端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拉紧机构(130)通过所述连接部(142)连接于所述运动部(141)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42)绕设于所述拉紧机构(130)上,且与所述拉紧机构(13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机构(130)为平面涡卷弹簧,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的周向边缘贴合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42)的内壁,所述平面涡卷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涡卷弹簧包括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的周向边缘,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孔(114)的孔壁,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连接部(142)的内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15)的径向尺寸为所述运动部(141)的壁厚的两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15)的孔壁与所述连接孔(114)的孔壁及所述气缸腔(111)的腔壁分别通过弧面结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腔(111)的腔壁与所述运动部(141)在径向上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尺寸为0.01~0.02mm。
10.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组件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所述电机组件的驱动轴与所述曲轴(120)连接,从而驱动所述曲轴(120)带动所述柔性件(140)在所述气缸腔(111)内摆动。

说明书全文

旋转式压缩机体组件及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及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旋转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滑片限制在气缸壁上的滑片槽内,滚子在气缸腔内沿其腔壁转动,滑片与滚子线接触紧贴从而将气缸腔分为吸气腔和压缩腔,滑片随着转子的转动及在弹簧的作用下作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使旋转式压缩机完成吸气-压缩-排气过程。然而在工作过程中滑片与滚子的贴合部位易发生气体泄漏,致使低频运转时滑片与滚子易脱离,从而影响压缩效率。而且滑片与滚子脱离相互撞击产生较大的噪音。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避免滑片与滚子脱离、减小噪音的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及旋转式压缩机。
[0004]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包括:
[0005] 气缸,内设气缸腔,所述气缸腔的腔壁周向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气缸腔连通的吸气口、排气口及连接孔,所述吸气口与所述排气口分别靠近所述连接孔的两侧而设;
[0006] 曲轴,包括曲轴主体及连接于所述曲轴主体的偏心部;
[0007] 拉紧机构,位于所述连接孔中;及
[0008] 柔性件,包括运动部,所述运动部绕设于所述偏心部上且可相对所述偏心部的外侧壁滑动,所述运动部的两端均通过所述拉紧机构设于所述连接孔中;所述运动部在所述拉紧机构的作用下具有张且可相对所述拉紧机构伸长或收缩,以使所述运动部与所述气缸腔的腔壁贴合;所述运动部可随所述偏心部的转动在所述气缸腔内沿其腔壁摆动。
[0009] 如此柔性部的运动部直接将气缸腔分为吸气腔与压缩腔,不需与其他部件配合,结构简化。采用柔性件替代了刚性结构的滚子及滑片,改变了原来滚子及滑片紧贴配合并共同将气缸腔分为吸气腔与压缩腔的结构,避免了滑片与滚子配合易脱离以及相互撞击产生噪音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压缩效率。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缸腔的腔壁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连通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气缸腔,所述限位孔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连接孔的径向尺寸,所述运动部的两端在所述限位孔内平行设置且其分别抵持于所述限位孔的孔壁。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与所述运动部的两端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拉紧机构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运动部的两端。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绕设于所述拉紧机构上,且与所述拉紧机构连接。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紧机构为平面涡卷弹簧,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的周向边缘贴合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内壁,所述平面涡卷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面涡卷弹簧包括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平面涡卷弹簧的周向边缘,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连接部的内壁连接。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的径向尺寸为所述运动部的壁厚的两倍。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的孔壁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及所述气缸腔的腔壁分别通过弧面结构连接。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缸腔的腔壁与所述运动部在径向上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尺寸为0.01~0.02mm。
[0018]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电机组件及上述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所述电机组件的驱动轴与所述曲轴连接,从而驱动所述曲轴带动所述柔性件在所述气缸腔内摆动。
[0019] 该旋转式压缩机,采用柔性件替代了刚性结构的滚子及滑片,避免了滑片与滚子配合易脱离以相互撞击产生噪音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压缩效率。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一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的结构图;
[0021] 图2为图1所示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A-A线的剖视图;
[0022] 图3为图2所示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的气缸的结构图;
[0023] 图4为图2所示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的一状态的结构图;
[0024] 图5为图2所示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的又一状态的结构图;
[0025] 图6为图2所示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的又一状态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7]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8]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 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100及电机组件。本较佳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100包括气缸110、曲轴120、拉紧机构130及柔性件140。电机组件的驱动轴与曲轴120连接,从而驱动曲轴120带动柔性件140在气缸110的气缸腔111内摆动。
[0030] 具体的,气缸11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对气缸110具有保护及密封作用的法兰130130。曲轴120的一端设有导油通道(图未标),且曲轴120在导油通道的入口处设有导油片160,用于将润滑油泵入曲轴120,从而对旋转式压缩机的部件进行润滑及散热
[0031] 参照图2及图3,气缸110内设气缸腔111。气缸腔111的腔壁周向上设有分别与气缸腔111连通的吸气口112、排气口113及连接孔114。吸气口112与排气口113分别靠近连接孔114的两侧而设。
[0032] 曲轴120包括曲轴主体121及连接于曲轴主体121的偏心部122。偏心部122与曲轴主体121相对固定。
[0033] 拉紧机构130位于连接孔114中。
[0034] 柔性件140包括运动部141。运动部141绕设于偏心部122上,且可相对偏心部122的外侧壁滑动。运动部141的两端均通过拉紧机构130设于连接孔114中,运动部141在拉紧机构130的作用下具有张力且可相对拉紧机构130伸长或收缩,以使运动部141与气缸腔111的腔壁贴合。运动部141可随偏心部122的转动在气缸腔111内沿其腔壁摆动。可以理解,由于拉紧机构130的作用,柔性件140自始至终处于紧绷状态。
[0035] 由于运动部141可随偏心部122的转动在气缸腔111内沿其腔壁摆动,因此运动部141与气缸腔111的腔壁在径向上具有间隙,该间隙既要保证运动部141正常运动,又要保证吸气腔和压缩腔之间不会窜气。该间隙的尺寸优选为0.01~0.02mm。柔性件140具有柔性可弯曲,其形状会随偏心部122的转动发生适应性改变,且柔性件140的壁厚会有变化。优选的,柔性件140的壁厚变化量在工作载荷下不应超过0.01mm。
[0036] 参照图2及图3,如此柔性件140的运动部141直接将气缸腔111分为吸气腔与压缩腔,不需与其他部件配合,结构简化。采用柔性件140替代了刚性结构的滚子及滑片,改变了原来滚子及滑片紧贴配合并共同将气缸腔111分为吸气腔与压缩腔的结构,避免了滑片与滚子配合易脱离以及相互撞击产生噪音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压缩效率。
[0037] 继续参照图3,更具体的,气缸腔111的腔壁上设有限位孔115。限位孔115连通连接孔114与气缸腔111,且限位孔115的径向尺寸小于连接孔114的径向尺寸。运动部141的两端在限位孔115内平行设置,且运动部141的两端分别抵持于限位孔115的孔壁,从而限位孔115对运动部141的两端进行限位。
[0038] 运动部141的两端抵持于限位孔115孔壁设置,既可保证气缸腔111的密封性,而且限位孔115的孔壁给运动部141提供了受力点,使得运动部141可通过该受力点更好的与气缸腔111的腔壁贴合。优选的,限位孔115的径向尺寸为运动部141的壁厚的两倍。考虑既要保证气缸腔111的密封性,又要使运动部141的两端能有效传递拉紧机构130的作用力,因此运动部141的两端与限位孔115的孔壁之间具有的间隙尺寸优选为0.015~0.025mm。
[0039] 具体的,限位孔115的孔壁与连接孔114的孔壁及气缸腔111的腔壁分别通过弧面结构连接。该弧面结构朝外凸设。如此运动部141的两端传递拉紧机构130的作用力时以及运动部141在气缸腔111内沿其腔壁摆动时,运动部141的两端受到限位孔115的孔壁的摩擦大大减小,从而提高了柔性件140的使用寿命。
[0040] 继续参照图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柔性件140还包括连接部142,连接部142的两端与运动部141的两端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拉紧机构130通过连接部142连接于运动部141的两端。如此柔性件140为闭合的环状结构,限位孔115将运动部141及连接部142也分隔为环状结构。更具体的,连接部142绕设于拉紧机构130上,且与拉紧机构130连接。
[0041]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拉紧机构130为平面涡卷弹簧。平面涡卷弹簧的周向边缘贴合并连接于连接部142的内壁,平面涡卷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如此平面涡卷弹簧给连接部142提供朝向连接部142的外壁的弹性作用力,以使柔性件140处于紧绷状态。可以理解,可将平面涡卷弹簧的外径尺寸大于连接部142的最小可弯曲尺寸设置,从而使外径较大的平面涡卷弹簧置于连接部142中处于压缩状态。
[0042] 具体的,平面涡卷弹簧包括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位于平面涡卷弹簧的中部,第二连接端位于平面涡卷弹簧的周向边缘。第一连接端连接于连接孔142的孔壁,第二连接端与连接部142的内壁连接。可以理解,拉紧机构130也可为螺旋拉紧装置等可以对柔性件140起到拉紧作用,使柔性件140保持足够的张力的机构。
[0043]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142可省略,即运动部141的两端均与拉紧机构130连接,此时柔性件140展开为条状结构。
[0044] 以下结合一实施例解释说明旋转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
[0045] 如图2所示,柔性件140绕设在偏心部122和拉紧机构130上,柔性件140在拉紧机构130的作用下保持足够的张力。
[0046] 如图4所示,电机组件带动曲轴12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且绕设于偏心部122的运动部141相对拉紧机构130伸长以使运动部141与气缸腔111的腔壁贴合。运动部141随曲轴120的转动沿气缸腔111的腔壁摆动,并开始从吸气口112吸气,同时开始对压缩腔的气体压缩。
[0047] 如图5所示,电机组件带动曲轴12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运动部141随曲轴120的转动沿气缸腔111的腔壁继续摆动。运动部141相对拉紧机构130开始收缩以使运动部141与气缸腔111的腔壁贴合,并继续从吸气口112吸气,同时继续对压缩腔的气体压缩。
[0048] 如图6所示,电机组件带动曲轴120沿逆时针方向继续转动,运动部141相对拉紧机构130继续收缩,运动部141随曲轴120的转动沿气缸腔111的腔壁继续摆动,并继续从吸气口112吸气,同时压缩腔开始排气。
[0049] 电机组件带动曲轴12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360度,排气结束,回到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如此曲轴120转动一周带动柔性件140沿气缸腔111的腔壁摆动一周,从而将气体从吸气腔压缩到压缩腔,最后排出气缸,继而完成吸气-压缩-排气过程。
[005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