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偏心式气动

申请号 CN201410796671.3 申请日 2014-12-19 公开(公告)号 CN104533529A 公开(公告)日 2015-04-22
申请人 曾礼; 发明人 曾礼;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的ZL偏心式 气动 机是一种可作为 压缩机 或气动 马 达使用的气动元件,它由壳体、 中轴 、 滑板 、密封及润滑系统、 热管 理系统等部分构成;中轴、滑板及密封系统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3个独立工作区,在中轴旋转过程中,各工作区体积经历从最小变到最大,又从最大变到最小的周期变化,3个工作区 相位 依次相差180°(对应中轴转 角 ),每个区域完成一个工作过程对应中轴旋转540°;该气动元件利用内部各工作区域的体积周期变化对气体进行压缩,或使压缩气体经其膨胀做功输出动 力 。该ZL偏心式气动机与目前常用压缩机/气动马达相比具有构造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核心组件的工作条件好、容积效率高等特点。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涉及的ZL偏心式气动机是一种可作为压缩机或气动达使用的气动元件,它由壳体、中轴滑板、密封及润滑系统、热管理系统等部分构成;该ZL偏心式气动机具有如下核心特征:
(1)壳体内部空间为圆柱形、椭圆柱形、或类椭圆柱形,壳体内空间直径大于中轴直径,中轴穿过壳体内部空腔支承在壳体两端,中轴旋转中心线平行于壳体内柱形空间的轴向几何中心线,中轴外缘与壳体内壁的一侧契合,并在契合处形成密封;
(2)中轴穿过壳体柱形工作空间的范围为中间开槽的圆柱形断面,滑板从中轴的槽中穿过,中轴旋转时滑板在槽内滑动,滑动面密封;
(3)滑板平面形状为矩形,滑板周边与壳体内壁契合并密封。
(4)中轴、滑板及密封系统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3个独立工作区,在中轴旋转过程中,各工作区体积经历从最小变到最大,又从最大变到最小的周期变化,3个工作区相位依次相差180°(对应中轴转),每个区域完成一个工作周期对应中轴旋转540°;
(5)润滑系统对各组件间有相对滑动的接触位置提供润滑;
(6)热管理系统根据工作条件的需要进行散热或供热,以保证该气动元件维持正常的工作温度(若该气动元件通过与环境的自发热交换即可维持正常工作温度,则热管理系统在形式上消失)。

说明书全文

ZL偏心式气动

一、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ZL偏心式气动机属于气动机械领域,它可作为压缩机或气动达使用。二、背景技术
[0002] 压缩机/气动马达是常用的气动元件,目前常用的压缩机/气动马达有活塞式、离心式、涡轮式、涡旋式、叶片式等多种类型,本发明所述的ZL偏心式气动机在工作原理上类似于偏心式叶片压缩机/气动马达,它通过将偏心式叶片压缩机/气动马达的多叶片替换成一片贯穿中轴滑板及一系列相关措施,实现了一种简单的压缩机/气动马达形式。该ZL偏心式气动机与目前常用压缩机(气动马达)相比具有构造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核心组件的工作条件好、容积效率高等特点。三、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涉及的ZL偏心式气动机是一种可作为压缩机或气动马达使用的气动元件,它由壳体、中轴、滑板、密封及润滑系统、热管理系统等部分构成;该ZL偏心式气动机在组成结构上具有如下核心特征:
[0004] (1)壳体内部空间为圆柱形、椭圆柱形、或类椭圆柱形,壳体内空间直径大于中轴直径,中轴穿过壳体内部空腔支承在壳体两端,中轴旋转中心线平行于壳体内柱形空间的轴向几何中心线,中轴外缘与壳体内壁的一侧契合,并在契合处形成密封;
[0005] (2)中轴穿过壳体柱形工作空间的范围为中间开槽的圆柱形断面,滑板从中轴的槽中穿过,中轴旋转时滑板在槽内滑动,滑动面密封;
[0006] (3)滑板平面形状为矩形,滑板周边与壳体内壁契合并密封。
[0007] (4)中轴、滑板及密封系统将壳体内部空间分隔成3个独立工作区,在中轴旋转过程中,各工作区体积经历从最小变到最大,又从最大变到最小的周期变化,3个工作区相位依次相差180°(对应中轴转),每个区域完成一个工作周期对应中轴旋转540°;
[0008] (5)润滑系统对各组件间有相对滑动的接触位置提供润滑;
[0009] (6)热管理系统根据工作条件的需要进行散热或供热,以保证该气动元件维持正常的工作温度(若该气动元件通过与环境的自发热交换即可维持正常工作温度,则热管理系统在形式上消失)。四、附图说明
[0010] 图1所示为该ZL偏心式气动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各编号对应的组件名称如下:
[0011] 1——壳体;
[0012] 2——中轴;
[0013] 3——滑板;
[0014] 4——低压端气
[0015] 5——高压端气门。
[0016] 图1中各字母对应意义如下:
[0017] O——中轴旋转中心;
[0018] O’——壳体断面几何中心;
[0019] A、B、C、D——壳体特征点(其中A、C、O、O’共线,BD连线与AC连线垂直);
[0020] X、Y——滑板两头端点;
[0021] I区、II区、III区——气动元件内部的三个工作区。五、具体实施方式
[0022] 1、工作原理
[0023] 图1中,中轴2与壳体1在A点(附近一定范围)契合形成密封,滑板3周边与壳体1的内壁契合形成密封,滑板3穿过中轴2的滑动面也密封,于是中轴2和滑板3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成三个独立的工作区(即图1中I区、II区、III区);当中轴2旋转时,各独立工作空间的体积不断从最小变到最大,又从最大变到最小做周期变化。低压气门4在壳体上的布置范围从弧AB上离开A点一定距离起延伸到B点前后(图1中壳体上虚线为气门4的范围);高压气门5在壳体上的布置范围在弧AD上靠A点附近(离开A一定距离)。
[0024] 当该气动元件作为压缩机时,中轴2顺时针旋转,工作空间体积由小变大时从低压端气门4吸入气体,工作空间体积由大变小时对气体进行压缩并从高压端气门5排出。
[0025] 当该气动元件作为气动马达时,中轴2逆时针旋转,工作空间体积由小变大时从高压端气门5吸入一定气体,之后,工作空间体积进一步变大,高压气体膨胀,工作空间体积达到最大时气体膨胀过程结束;之后,工作空间体积由大变小时,气体从低压端气门4排出。
[0026] 2、该元件作为压缩机时的具体工作过程说明
[0027] 图1中,中轴在外驱动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该元件按压缩机工作。
[0028] 下面以I区为例,说明该气动元件按压缩机工作的具体情况。为便于说明,现以滑板位于X=A、Y=C的平位置为起始位置(图1中将中轴沿逆时针旋转∠XOA回到起始位置),在起点处,I区的体积最小,II区、III区的体积介于最大、最小之间。
[0029] 中轴旋转角度0°~270°的过程为进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滑板X端从A点起依次滑向B、C、D点,I区体积不断增大,低压气体通过气门4流入I区,当中轴旋转到270°时,X端到达D点,I区体积达到最大(图1中,工作区最大体积为滑板竖直时壳体内壁弧BCD与中轴及滑板三者围成的区域),I区进的气过程在其体积达到最大的附近相位完成(工作区转离气门4的范围后进气过程结束)。之后,随着中轴继续旋转,I区体积开始变小,在中轴相对起始位置的旋转角介于270~540°的过程中,滑板X端从D点起依次滑向A、B、C点,I区体积不断减小,I区中的气体被压缩,达到一定压强(或特点相位)后从气门5排出(气门5的开启可采用压力开启或凸轮触发机构开启);当中轴旋转到540°时,X端到达C点,I区体积减到最小,完成一个工作过程。
[0030] 该气动元件内部的三个工作区的工作原理相同,仅是相位不同,I区、II区、III区相位依次相差180°。
[0031] 当需要停机时,切断驱动力并关闭高压端气门5即可。
[0032] 3、该元件作为气动马达时的具体工作过程说明
[0033] 图1中,中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该元件按气动马达工作。
[0034] 下面以III区为例,说明该元件按气动马达工作的具体情况。为便于说明,以滑板位于Y=A、X=C的水平位置为起始位置(图1中将中轴沿顺时针旋转∠YOA回到起始位置),在起点处,III区的体积最小,I区、II区的体积介于最大、最小之间。
[0035] 在中轴旋转角度0°~270°的过程中,滑板Y端从A点依次滑过D、C、B点,III区体积不断增大,当中轴旋转角度为270°时,III区体积达到最大;在III区体积变大过程中的一定相位范围内,高压气体通过气门5流入III区(气门5可采用凸轮触发机构在特点相位开启,或一直开启),进气结束后,随着III区体积进一步变大,高压气体在III区内膨胀,气体膨胀过程在III区体积达到最大值时结束。之后,随着中轴继续旋转,III区体积开始变小,III区转到露出气门4的范围开始排气,在中轴相对起始位置的旋转角介于270~540°的过程中,滑板Y端从B点起依次滑向A、D、C点,当中轴旋转到540°时,Y端到达C点,III区体积减到最小,一个工作周期完成。
[0036] 该气动元件内部的三个工作区的工作原理相同,仅是相位不同,III区、II区、I区相位依次相差180°。
[0037] 当需要停机时,关闭高压端气门5,该元件即可停止输出动力实现停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