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

申请号 CN201310076034.4 申请日 2013-03-11 公开(公告)号 CN103362808A 公开(公告)日 2013-10-23
申请人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矢羽羽进吾; 两角尚哉;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旋转式 压缩机 ,具备旋 转轴 的 副轴 部不会 变形 或/和直径扩大的供油机构。其包括:将贮存于压缩机壳体下部的 润滑油 经过设于 旋转轴 的纵供油孔及横供油孔向压缩部件的滑动部分供应的供油机构,上述供油机构具备:纵嵌合孔,形成于上述旋转轴下部的副轴部;供油管,在下端设有进油口,上端开口,上部压入上述纵嵌合孔;以及 泵 叶,形成为细长板状,具有 叶片 部和基部,且该叶片部被扭曲加工,具有间隙地插入在上述纵供油孔中,该基部形成得比上述叶片部宽,压入固定于向上述纵嵌合孔下方突出的供油管的下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壳体,为在上部设置冷媒喷出部,在下部设置冷媒吸入部,且在下部贮存有润滑油的密闭的纵置式;
压缩部件,配置于该压缩机壳体下部,将从所述吸入部吸入的冷媒压缩后从所述喷出部喷出;
达,配置于所述压缩机壳体上部,经由旋转轴驱动所述压缩部件;以及供油机构,将贮存于所述压缩机壳体下部的润滑油经过设于所述旋转轴的纵供油孔及横供油孔向所述压缩部件的滑动部分供应,其中
所述供油机构具备:
纵嵌合孔,形成于所述旋转轴下部的副轴部;
供油管,在下端设有进油口,上端开口,上部压入所述纵嵌合孔;以及叶,形成为细长板状,具有叶片部和基部,所述叶片部被扭曲加工,具有间隙地插入在所述纵供油孔中,所述基部形成得比所述叶片部宽,压入固定于向所述纵嵌合孔下方突出的供油管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嵌合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纵供油孔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管长度大致为所述纵嵌合孔深度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从压入至所述供油管内下部的所述基部的上端到所述纵嵌合孔上端的距离大于所述纵嵌合孔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供油孔及所述纵嵌合孔沿着所述旋转轴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旋转轴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供油孔形成在所述旋转轴中所述叶片部插入的部分,且贯穿所述旋转轴的壁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叶的叶片部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供油管的内径及所述纵供油孔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管的外径大于所述纵嵌合孔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叶的基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供油管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管的材质比所述旋转轴的材质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管的材质为中的任一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叶的材质比所述供油管的材质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叶是由板制成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由于所述供油管变形,所以所述副轴部不变形。

说明书全文

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空调机和冷冻机等中的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中空状压缩机壳体,设置有冷媒吸入部和喷出部;压缩部件,设置于该压缩机壳体下部,将从上述吸入部吸入的冷媒压缩;达,设置于上述压缩机壳体上部,经由旋转轴驱动上述压缩部件;以及供油机构,使贮存于上述压缩机壳体下部的润滑油经过上述旋转轴的供油孔向上述压缩部件的滑动部分供应,其中,上述供油机构具备:收纳孔,设置于上述旋转轴的副轴部,在该副轴部的下端部开口来与上述供油孔连通;供油管,其下端部设有润滑油孔且上端部开口,并安装于上述收纳孔;以及叶,呈板状,收纳于上述收纳孔及上述供油管内,并且形成在长度方向上中间部位的加宽部被卡止于上述供油管的上部内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上述泵叶的加宽部压入供油管的上部内面,加宽部以外的部分在与供油管内面之间具有间隙。供油管上部压入上述收纳孔。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329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然而,根据上述以往技术,泵叶的加宽部压入供油管的上部内面,供油管的上部压入设置于副轴部的收纳孔。由此,因压入泵叶而直径被扩大的供油管被压入在收纳孔中,所以若副轴部的壁厚较薄,则副轴部会变形或/和直径扩大,因而存在旋转轴的滑动阻増大的问题。
[0007]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具备旋转轴的副轴部不会变形或/和直径扩大的供油机构。
[00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为在上部设置冷媒喷出部,在下部设置冷媒吸入部,且在下部贮存有润滑油的密闭的纵置式;压缩部件,配置于该压缩机壳体下部,将从所述吸入部吸入的冷媒压缩后从所述喷出部喷出;马达,配置于所述压缩机壳体上部,经由旋转轴驱动所述压缩部件;以及供油机构,将贮存于所述压缩机壳体下部的润滑油经过设于所述旋转轴的纵供油孔及横供油孔向所述压缩部件的滑动部分供应,其中所述供油机构具备:纵嵌合孔,形成于所述旋转轴下部的副轴部;供油管,在下端设有进油口,上端开口,上部压入所述纵嵌合孔;以及泵叶,形成为细长板状,具有叶片部和基部,所述叶片部被扭曲加工,具有间隙地插入在所述纵供油孔中,所述基部形成得比所述叶片部宽,压入固定于向所述纵嵌合孔下方突出的供油管的下部。
[0009] 本发明优选所述纵嵌合孔的内径大于上述纵供油孔的内径。
[0010] 本发明优选上述供油管长度大致为上述纵嵌合孔深度的两倍。
[0011] 本发明优选从压入至上述供油管内下部的上述基部的上端到上述纵嵌合孔上端的距离大于上述纵嵌合孔的深度。
[0012] 本发明优选上述纵供油孔及上述纵嵌合孔沿着上述旋转轴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上述旋转轴内部。
[0013] 本发明优选上述横供油孔形成在上述旋转轴中上述叶片部插入的部分,且贯穿上述旋转轴的壁面。
[0014] 本发明优选上述泵叶的叶片部的横向宽度小于上述供油管的内径及上述纵供油孔的内径。
[0015] 本发明优选上述供油管的外径大于上述纵嵌合孔的内径。
[0016] 本发明优选上述泵叶的基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供油管的内径。
[0017] 本发明优选上述供油管的材质比上述旋转轴的材质软。
[0018] 本发明优选上述供油管的材质为中的任一方。
[0019] 本发明优选上述泵叶的材质比上述供油管的材质硬。
[0020] 本发明优选上述泵叶是由板制成的。
[0021] 本发明优选由于上述供油管变形,所以上述副轴部不变形。
[0022] 根据本发明,旋转轴的副轴部不会变形或/和直径扩大,因而具有旋转轴的滑动阻力不会増大的效果。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实施例的纵断面图。
[0024] 图2是第1压缩部件、第2压缩部件的横断面图。
[0025] 图3是实施例的部分旋转轴的纵断面图。
[0026] 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泵叶的扭曲加工前形状的主视图。
[0027] 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泵叶的扭曲加工后形状的主视图。
[0028] 图6是实施例的供油管的纵断面图。
[0029] 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供油机构的纵断面图。
[0030] [符号的说明]
[0031] 1 旋转式压缩机
[0032] 10 压缩机壳体
[0033] 11 马达
[0034] 12 压缩部件
[0035] 15 旋转轴
[0036] 16 供油管
[0037] 16a 进油口
[0038] 25 蓄压器
[0039] 31S 第1低压连接管
[0040] 31T 第2低压连接管
[0041] 101 第1贯穿孔
[0042] 102 第2贯穿孔
[0043] 104 第1吸入管
[0044] 105 第2吸入管
[0045] 107 喷出管(喷出部)
[0046] 111 定子
[0047] 112 转子
[0048] 12S 第1压缩部件
[0049] 12T 第2压缩部件
[0050] 121S 第1气缸(气缸)
[0051] 121T 第2气缸(气缸)
[0052] 122S 第1侧方伸出部
[0053] 122T 第2侧方伸出部
[0054] 123S 第1气缸内壁(气缸内壁)
[0055] 123T 第2气缸内壁(气缸内壁)
[0056] 124S 第1弹簧
[0057] 124T 第2弹簧孔
[0058] 125S 第1环状活塞(环状活塞)
[0059] 125T 第2环状活塞(环状活塞)
[0060] 127S 第1叶片(叶片)
[0061] 127T 第2叶片(叶片)
[0062] 128S 第1叶片槽(叶片槽)
[0063] 128T 第2叶片槽(叶片槽)
[0064] 129S 第1压力导入路
[0065] 129T 第2压力导入路
[0066] 130S 第1工作室(工作室)
[0067] 130T 第2工作室(工作室)
[0068] 131S 第1吸入室(吸入室)
[0069] 131T 第2吸入室(吸入室)
[0070] 133S 第1压缩室(压缩室)
[0071] 133T 第2压缩室(压缩室)
[0072] 135S 第1吸入孔(吸入孔)
[0073] 135T 第2吸入孔(吸入孔)
[0074] 136 冷媒通路
[0075] 140 中间隔板
[0076] 151 副轴部
[0077] 152S 第1偏心部(偏心部)
[0078] 152T 第2偏心部(偏心部)
[0079] 153 主轴
[0080] 155 纵供油孔
[0081] 155a 纵供油孔
[0082] 155b 纵嵌合孔
[0083] 156 横供油孔
[0084] 157 泵叶
[0085] 157a 叶片部
[0086] 157b 基部
[0087] 159 供油机构
[0088] 160S 下端板(端板)
[0089] 160T 上端板(端板)
[0090] 161S 副轴承
[0091] 161T 主轴承部
[0092] 170S 下消音罩
[0093] 170T 上消音罩
[0094] 175 贯穿螺栓
[0095] 180S 下消音室
[0096] 180T 上消音室
[0097] 190S 第1喷出孔(喷出孔)
[0098] 190T 第2喷出孔(喷出孔)
[0099] 200S 第1喷出
[0100] 200T 第2喷出阀
[0101] 201S 第1喷出阀压板
[0102] 201T 第2喷出阀压板
[0103] 252 蓄压器固定架
[0104] 253 蓄压器固定箍
[0105] 255 系统连接管
[0106] R 第1压力导入路、第2压力导入路的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107]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以此实施例所限定。
[0108] (实施例1)
[0109]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实施例的纵断面图,图2是第1压缩部件、第2压缩部件的横断面图。
[0110] 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具备:压缩部件12,配置于密闭纵置的圆筒状压缩机壳体10的下部;以及马达11,配置于压缩机壳体10的上部,经由旋转轴15驱动压缩部件12。
[0111] 马达11的定子111形成为圆筒状,热装固定于压缩机壳体10的内周面。马达11的转子112配置于圆筒状定子111的内部,热装固定于将马达11和压缩部件12进行机械连接的旋转轴15。
[0112] 压缩部件12具有第1压缩部件12S及与第1压缩部件12S并列配置且层叠于第1压缩部件12S上侧的第2压缩部件12T。如图2所示,第1压缩部件12S、第2压缩部件
12T分别具有环状的第1气缸121S、第2气缸121T,该第1气缸121S、第2气缸121T在第
1侧方伸出部122S、第2侧方伸出部122T上辐射状地设置了第1吸入孔135S、第2吸入孔
135T和第1叶片槽128S、第2叶片槽128T。
[0113] 如图2所示,在第1气缸121S、第2气缸121T中,与马达11的旋转轴15同心地形成有圆形的第1气缸内壁123S、第2气缸内壁123T。在第1气缸内壁123S、第2气缸内壁123T内侧空间分别配置外径小于气缸内径的第1环状活塞125S、第2环状活塞125T,并且在第1气缸内壁123S、第2气缸内壁123T与第1环状活塞125S、第2环状活塞125T之间形成有将冷媒气体吸入、压缩后喷出的第1工作室130S、第2工作室130T。
[0114] 在第1气缸121S、第2气缸121T中,形成有从第1气缸内壁123S、第2气缸内壁123T朝向径向且跨度为整个气缸高度的第1叶片槽128S、第2叶片槽128T,平板状的第1叶片127S、第2叶片127T分别能够滑动自由地嵌合在第1叶片槽128S、第2叶片槽128T内。
[0115] 如图2所示,在第1叶片槽128S、第2叶片槽128T的深部,以从第1气缸121S、第2气缸121T的外周部连通至第1叶片槽128S、第2叶片槽128T的方式,形成有第1弹簧孔124S、第2弹簧孔124T。在第1弹簧孔124S、第2弹簧孔124T中,插入有推压第1叶片
127S、第2叶片127T背面的叶片弹簧(未图示)。旋转式压缩机1起动时,第1叶片127S、第
2叶片127T因该叶片弹簧的反弹力而从第1叶片槽128S、第2叶片槽128T内向第1工作室130S、第2工作室130T内突出,其尖端与第1环状活塞125S、第2环状活塞125T的外周面抵接,第1工作室130S、第2工作室130T由第1叶片127S、第2叶片127T划分为第1吸入室131S、第2吸入室131T和第1压缩室133S、第2压缩室133T。
[0116] 另外,在第1气缸121S、第2气缸121T中,形成有第1压力导入路129S、第2压力导入路129T,其通过图1所示的开口部R将第1叶片槽128S、第2叶片槽128T的深部和压缩机壳体10内部连通来导入压缩机壳体10内的压缩冷媒气体,通过冷媒气体的压力对第1叶片127S、第2叶片127T施加背压。
[0117] 在第1气缸121S、第2气缸121T中,为将冷媒从外部吸入第1吸入室131S、第2吸入室131T而设有使第1吸入室、第2吸入室131T与外部相连通的第1吸入孔135S、第2吸入孔135T。
[0118] 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1气缸121S与第2气缸121T之间配置有中间隔板140,将第1气缸121S的第1工作室130S与第2气缸121T的第2工作室130T划分并封闭。在第1气缸121S的下端部配置有下端板160S,将第1气缸121S的第1工作室130S封闭。另外,在第2气缸121T的上端部配置有上端板160T,将第2气缸121T的第2工作室130T封闭。
[0119] 在下端板160S形成有副轴承部161S,旋转轴15的副轴部151由副轴承部161S旋转自由地支撑。在上端板160T形成有主轴承部161T,旋转轴15的主轴部153由主轴承部161T旋转自由地支撑。
[0120] 旋转轴15具有相互错开180°相位而偏心的第1偏心部152S和第2偏心部152T,第1偏心部152S旋转自由地嵌合于第1压缩部件12S的第1环状活塞125S中,第2偏心部152T旋转自由地嵌合于第2压缩部件12T的第2环状活塞125T中。
[0121] 若旋转轴15转动,则第1环状活塞125S、第2环状活塞125T沿着第1气缸内壁123S、第2气缸内壁123T在第1气缸121S、第2气缸121T内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进行公转,第1叶片127S、第2叶片127T跟随进行往复运动。由于此第1环状活塞125S、第2环状活塞125T及第1叶片127S、第2叶片127T的运动,第1吸入室131S、第2吸入室131T及第1压缩室133S、第2压缩室133T的容积连续发生变化,压缩部件12将冷媒气体连续吸入、压缩后再喷出。
[0122] 如图1所示,在下端板160S的下侧配置有下消音罩170S,其与下端板160S之间形成下消音室180S。并且,第1压缩部件12S朝向下消音室180S开口。也就是说,在下端板160S的第1叶片127S附近设置有将第1气缸121S的第1压缩室133S和下消音室180S相连通的第1喷出孔190S(参照图2),在第1喷出孔190S配置有防止压缩的冷媒气体产生逆流的第1喷出阀200S。
[0123] 下消音室180S是形成为环状的一个空间,是连通路径的一部分,该连通路径使贯穿下端板160S、第1气缸121S、中间隔板140、第2气缸121T及上端板160T的冷媒通路136(参照图2)从第1压缩部件12S的喷出侧通过且连通于上消音室180T内。下消音室180S降低喷出冷媒气体的压力脉动。另外,叠加于第1喷出阀200S以限制第1喷出阀200S挠曲开阀量的第1喷出阀压板201S,通过铆钉与第1喷出阀200S固定在一起。第1喷出孔190S、第1喷出阀200S及第1喷出阀压板201S构成了下端板160S的喷出阀部件。
[0124] 如图1所示,在上端板160T的上侧配置有上消音罩170T,其与上端板160T之间形成上消音室180T。在上端板160T的第2叶片127T附近设置有将第2气缸121T的第2压缩室133T和上消音室180T相连通的第2喷出孔190T(参照图2),在第2喷出孔190T配置有防止压缩的冷媒气体产生逆流的第2喷出阀200T。另外,叠加于第2喷出阀200T以限制第2喷出阀200T挠曲开阀量的第2喷出阀压板201T,通过铆钉与第2喷出阀200T固定在一起。上消音室180T降低喷出冷媒气体的压力脉动。第2喷出孔190T、第2喷出阀200T及第2喷出阀压板201T构成了上端板160T的喷出阀部件。
[0125] 第1气缸121S、下端板160S、下消音罩170S、第2气缸121T、上端板160T、上消音罩170T及中间隔板140通过贯穿螺栓175等联结为一体。在由贯穿螺栓175等联结成一体的压缩部件12中,上端板160T的外周部通过点焊固结于压缩机壳体10上,从而将压缩部件12固定于压缩机壳体10上。
[0126] 在圆筒状的压缩机壳体10的外周壁上,为使第1吸入管104、第2吸入管105通过而沿轴向隔开间距地从下向上依次设有第1贯穿孔101、第2贯穿孔102。另外,在压缩机壳体10的外侧部,由独立的圆筒状密闭容器构成的蓄压器25通过蓄压器固定架252及蓄压器固定箍253被保持。
[0127] 在蓄压器25的顶部中心连接有与制冷循环相连接的系统连接管255,在设置于蓄压器25底部的底部贯穿孔257连接有第1低压连接管31S、第2低压连接管31T,该第1低压连接管31S、第2低压连接管31T的一端延伸至蓄压器25内部上方且其另一端连接于第1吸入管104、第2吸入管105。
[0128] 经由蓄压器25将制冷循环的低压冷媒导入第1压缩部件12S、第2压缩部件12T中的第1低压连接管31S、第2低压连接管31T,经由作为吸入部的第1吸入管104、第2吸入管105,连接于第1气缸121S、第2气缸121T的第1吸入孔135S、第2吸入孔135T(参照图2)。也就是说,第1吸入孔135S、第2吸入孔135T并列连通于制冷循环。
[0129] 在压缩机壳体10的顶部连接有作为喷出部的喷出管107,其与制冷循环相连接并将高压冷媒气体喷出至制冷循环。也就是说,第1喷出孔190S、第2喷出孔190T连通于制冷循环。
[0130] 在压缩机壳体10内,封入有大约具有第2气缸121T的高度的润滑油。另外,润滑油通过插入在旋转轴15下部的后述泵叶157(参照图7),从安装于旋转轴15下端部的供油管16被吸取上来并在压缩部件12中循环,其对滑动部件进行润滑,并且将压缩部件12的微小间隙进行密封。
[0131] 下面参照图3~图7,对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特征性结构即供油机构进行说明。图3是实施例的部分旋转轴的纵断面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泵叶的扭曲加工前形状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泵叶的扭曲加工后形状的主视图,图6是实施例的供油管的纵断面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供油机构的纵断面图。
[0132] 如图3所示,在旋转轴15,从下向上依次设有纵嵌合孔155b及纵供油孔155、155a并设有从纵供油孔155向压缩部件12(参照图1)提供润滑油的多个横供油孔156。纵嵌合孔155b的内径 形成为大于纵供油孔155的内径 。
[0133] 如图4及图5所示,泵叶157是钢板制成的,具有叶片部157a和形成得比叶片部157a宽的基部157b。叶片部157a经扭曲加工,成为扭曲180°的形状。如图6所示,供油管16的材料是铜、铝等材质比旋转轴15和泵叶157软的材料,在下端具有进油口16a,上端是开口。
[0134] 下面,对实施例的构成供油机构159的部件的尺寸关系和装配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泵叶157的基部157b压入固定至供油管16内的下部。因为基部157b的横向宽度H1与供油管16内径 为过盈配合的尺寸关系( ),所以供油管16会变形或/和直径扩大。
[0135] 其次,将泵叶157的叶片部157a插入旋转轴15的纵供油孔155,将供油管16的上部压入并嵌合于纵嵌合孔155b来将供油管16固定于旋转轴15。供油管16长度L4大致为旋转轴15纵嵌合孔155b深度L3的两倍,供油管16的下部向纵嵌合孔155b下方突出。
[0136] 从压入至供油管16内下部的泵叶157的基部157b的上端到纵嵌合孔155b上端的距离L2大于纵嵌合孔155b的深度L3(L2>L3)。因此,因压入泵叶157的基部157b而变形或/和直径扩大的供油管16下部位于旋转轴15的纵嵌合孔155b的外部。
[0137] 虽然供油管16的外径 与纵嵌合孔155b的内径 为过盈配合的尺寸关系,但是,由于泵叶157的叶片部157a的横向宽度H2小于供油管16的内径及旋转轴15的纵供油孔155的内径 叶片部157a与供油管16
及纵供油孔155之间有间隙,而且由于供油管16是铜或铝等材料制成的,其材质软,故压入后,供油管16会变形或/和直径缩小,而副轴部151不会变形或/和直径扩大,所以旋转轴
15的滑动阻力不会増大。
[0138] 贮存于压缩机壳体10下部的润滑油通过含有以上说明的供油管16、泵叶157、纵供油孔155、155a及横供油孔156等的供油机构159从供油管16被汲取上来,对副轴部151、压缩部件12及主轴部153等进行润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