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压缩机

申请号 CN201180039812.1 申请日 2011-08-02 公开(公告)号 CN103080554A 公开(公告)日 2013-05-01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林雅洋; 关屋慎; 前山英明; 高桥真一; 横山哲英; 佐佐木辰也; 中尾英人;
摘要 提供具有多个 叶片 的叶片式 压缩机 ,使叶片前端部的圆弧与缸内周面的法线始终大致一致地进行压缩动作。本 发明 的叶片式压缩机为了在使多个叶片的前端部的圆弧形状的法线与缸的内周面的法线始终大致一致的状态下进行压缩动作,多个叶片始终沿着缸的内周面的法线方向或沿着与缸的内周面的法线方向具有恒定倾斜度的方向被保持,而且,在 转子 部内,多个叶片被支承成相对转子部可旋转且可移动,在缸盖和构架的缸侧端面形成与缸内径同心的凹部或环形的槽,在凹部或槽内嵌入在部分环形状的端面具有板状的突起或槽的一对叶片 定位 器,将板状的突起或槽嵌入被设置在多个叶片上的槽或突起。
权利要求

1.一种叶片压缩机,该叶片式压缩机具备:缸,该缸呈大致圆筒状,且轴向的两端开口;缸盖及构架,该缸盖及构架封闭所述缸的轴向的两端;转子轴,该转子轴具有在所述缸内进行旋转运动的圆柱形的转子部和向所述转子部传输旋转的轴部;以及多个叶片,该多个叶片设置在所述转子部内,且前端部向外侧形成为圆弧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始终被保持在所述缸的内周面的法线方向,或者始终被保持成相对于所述缸的内周面的法线方向具有恒定的倾斜度,以便在所述多个叶片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圆弧形状的法线与所述缸的内周面的法线始终大致一致的状态下进行压缩动作,而且,在所述转子部内,所述多个叶片被支承成相对于所述转子部可旋转且可移动,在所述缸盖及所述构架的所述缸侧端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缸的内径同心的凹部或环形的槽,在所述凹部或所述槽内嵌入有在部分环形状的端面具有板状的突起或槽的一对叶片定位器,将所述板状的突起或槽嵌入于被设置在所述多个叶片上的槽或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圆弧形状的半径与所述缸的内周面的半径大致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叶片定位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多个叶片中的对应的叶片构成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部的外周部附近形成有剖面为大体圆形且在轴向贯通的衬套保持部,所述多个叶片经由一对大体半圆柱形的衬套被支承在所述衬套保持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作为制冷剂,使用了标准沸点为-45℃以上的制冷剂。

说明书全文

叶片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叶片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提出有以下结构的一般的叶片式压缩机的方案,所述结构是,在转子轴(将在缸内进行旋转运动的圆柱形的转子部和向转子部输送旋转的轴构成为一体的部件称为转子轴)的转子部内,将叶片嵌入到形成在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的叶片槽内,该叶片的前端一边与缸内周面抵接一边滑动(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0003] 另外,还提出了以下叶片式压缩机的方案,即,将转子轴的内侧形成空心,在其中配置叶片的固定轴,叶片被可旋转地安装在该固定轴上,而且,在转子部的外周部附近,经由一对半圆棒形状的夹紧部件,叶片被可相对转子部自由旋转地保持(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0004] 先行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52675号公报(第4页、图1)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52390号公报(第6页、图1)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 现有的一般的叶片式压缩机(例如专利文献1)通过形成在转子轴的转子部内的叶片槽限制叶片的方向。叶片被保持为相对于转子部始终呈相同的倾斜度。因此,随着转子轴的旋转,叶片与缸内周面形成的度发生变化,为了在整个圆周上使叶片前端与缸内周面抵接,必须构成为使叶片前端的圆弧的半径小于缸内周面的半径。
[0010] 对于叶片前端一边与缸内周面抵接一边滑动的构成,由于半径完全不同的缸内周面和叶片前端进行滑动,因此不会成为在两个零件(缸、叶片)之间形成油膜、经由该油膜进行滑动的流体润滑的状态,而会形成边界润滑状态。一般情况下,根据润滑状态的摩擦系数是,流体润滑为0.001~0.005左右,而边界润滑状态则非常大,大约为0.05以上。
[0011] 在现有的一般的叶片式压缩机的结构中,叶片的前端和缸内周面在边界润滑状态下进行滑动,从而滑动阻力大,机械损失增大引起压缩机效率大幅度下降。同时存在叶片前端和缸内周面容易磨损、难以确保长期使用寿命这样的课题。因此,在现有的叶片式压缩机上,为了尽量减少叶片对缸内周面的按压力而下了功夫。
[0012]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提出了以下方法,即,将转子部的内部形成空心,在其中具有将叶片可旋转地支承在缸内周面的中心的固定轴,且为了使叶片可相对转子部旋转,在转子部的外周部附近经由夹紧部件保持叶片(例如专利文献2)。
[0013] 通过这种结构,叶片被旋转支承在缸内周面的中心。因此,叶片的纵长方向始终成为缸内周面的法线方向,为了使叶片前端部沿着缸内周面,可以将缸内周面的半径与叶片前端的圆弧的半径形成为大致相同,可以使叶片前端与缸内周面形成非接触。或者,即使在叶片前端与缸内周面进行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由足够的油膜形成流体润滑状态。从而可以改善现有的叶片式压缩机的课题即叶片前端部的滑动状态。
[0014]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由于将转子部内部形成空心,故难以向转子部赋予旋转力或旋转支承转子部。在专利文献2中,在转子部的两端面设置了端板。一侧的端板由于需要从旋转轴传输的动力,因此是圆盘形,形成为在端板的中心连接旋转轴的结构。另外,另一侧的端板由于需要形成不干扰叶片固定轴、叶片轴支承部件的旋转范围,因此需要形成为在中央部开孔的环形。因此,旋转支承端板的部分必须形成大于旋转轴的直径,存在轴承滑动损失增大这样的课题。
[0015] 另外,由于在转子部和缸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缩小以防止压缩后的气体泄漏,因此转子部的外径、旋转中心需要高精度。但是,存在以下课题,即,由于转子部与端板由独立的零件形成,因此,因转子部与端板的紧固连结产生的变形、转子部与端板的同轴移位等,成为使转子部的外径或旋转中心的精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0016]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形成,提供如下所示的叶片式压缩机。
[0017] (1)第一,以下具有多个叶片的叶片式压缩机,即,为了降低旋转轴的轴承滑动损失,且缩小形成在转子部和缸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来减少气体泄漏损失,用于使叶片前端部的圆弧与缸内周面的法线始终大致一致地进行压缩动作所需的、供叶片围绕缸的中心进行旋转运动的机构,通过在转子部不使用导致转子部的外径或旋转中心精度降低的端板,而是将转子部和旋转轴构成为一体来得以实现。
[0018] (2)第二,以下叶片式压缩机,通过应用上述机构,既将叶片前端部与缸内周面形成为非接触,又使气体从叶片前端部与缸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泄漏成为最小限度。
[0019] (3)第三,以下叶片式压缩机,在实现上述机构的同时,又用在流体润滑状态下可以进行滑动的方法实现叶片在转子部内自由旋转且可移动的机构。
[0020]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1] 本发明的叶片式压缩机,具备:缸,该缸呈大致圆筒状,且轴向的两端开口;缸盖及构架,该缸盖及构架封闭缸的轴向的两端;转子轴,该转子轴具有在缸内进行旋转运动的圆柱形的转子部和向转子部传输旋转力的轴部;以及多个叶片,该多个叶片设置在转子部内,且前端部向外侧形成为圆弧形状,其中,
[0022] 多个叶片始终被保持在缸的内周面的法线方向,或者始终被保持成相对于缸的内周面的法线方向具有恒定的倾斜度,以便在多个叶片的前端部的圆弧形状的法线与缸的内周面的法线始终大致一致的状态下进行压缩动作,
[0023] 而且,在转子部内,多个叶片被支承成相对于转子部可旋转且可移动,[0024] 在缸盖及构架的缸侧端面上,形成有与缸的内径同心的凹部或环形的槽,在凹部或槽内嵌入有在部分环形状的端面具有板状的突起或槽的一对叶片定位器,将板状的突起或槽嵌入于被设置在多个叶片上的槽或突起。
[0025] 发明的效果
[0026] 本发明的叶片式压缩机通过将转子部和旋转轴形成为一体的结构,实现了用于使叶片前端部的圆弧与缸内周面的法线始终大致一致地进行压缩动作所需的、供叶片围绕缸的中心进行旋转运动的机构,因此,可以用小径的轴承支承旋转轴,从而降低轴承滑动损失,且转子部的外径、旋转中心的精度得到提高,从而可以缩小形成于转子部与缸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可降低气体的泄漏损失。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叶片式压缩机200的纵剖视图。
[0028]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叶片式压缩机200的压缩元件101的立体分解图。
[0029]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叶片定位器5、6、7、8的俯视图。
[0030]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叶片式压缩机200的压缩元件101的俯视图(旋转角度90°)。
[0031]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叶片式压缩机200的压缩动作的压缩元件101的俯视图。
[0032]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叶片定位器6、8在叶片定位器保持部3a内的旋转动作的俯视图。
[0033]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第一叶片9、第二叶片10的立体图。
[0034]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是在第一叶片9上嵌合叶片定位器6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5]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是将第二叶片10和叶片定位器8构成为一体的结构图。
[0036]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是第二叶片10和叶片定位器8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第一实施方式
[0038]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叶片式压缩机200的纵剖视图。参考图1就叶片式压缩机200(密闭式)进行说明。其中,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压缩元件101,叶片式压缩机200(密闭式)是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不受密闭式的限制,也可以应用于发动机驱动或开放式容器等的其他结构。
[0039] 图1所示的叶片式压缩机200(密闭式)在密闭容器103内收容压缩元件101和驱动该压缩元件101的电动元件102。压缩元件101位于密闭容器103的下部,通过未图示的供油机构向压缩元件101引导存储在密闭容器103内的底部的冷冻机油25,润滑压缩元件101的各滑动部。
[0040] 驱动压缩元件101的电动元件102例如由无刷直流(DC)电机形成。电动元件102具有固定在密闭容器103内周的定子21、和配置在定子21的内侧且使用永久磁的转子22。玻璃端子23通过焊接而固定在密闭容器103上,向定子21供电。
[0041] 压缩元件101将低压制冷剂从吸入部26吸入压缩室后进行压缩,被压缩的制冷剂被向密闭容器103内排出,通过电动元件102从固定(焊接)在密闭容器103上部的排出管24向外部(冷冻循环的高压侧)排出。叶片式压缩机200(密闭式)可以是密闭容器103内形成高压的高压式或密闭容器103内形成低压的低压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叶片数量是两个(在图1中为第一叶片9、第二叶片10)的情况。
[0042] 本实施方式特征在于压缩元件101,因此,以下就压缩元件101进行具体说明。在图1中也对构成压缩元件101的各零件标记了附图标记,但图2的立体分解图更容易理解,因此主要参考图2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叶片式压缩机200的压缩元件101的立体分解图。另外,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叶片定位器5、6、7、8的俯视图。
[0043] 如图2所示,压缩元件101具有以下所示的元件。
[0044] (1)缸1:整体形状呈大致圆筒形,轴向的两端部开口。另外,吸入口1a在内周面1b开口。
[0045] (2)构架2:剖面呈大致T字形,与缸1接触的部分呈大致圆板形,封闭缸1的一方开口部(在图2中为上侧)。在构架2的缸1侧端面,形成与缸1的内周面1b同心的环形槽状的叶片定位器保持部2a(只在图1中有图示)。在此嵌入后述的叶片定位器5、7。另外,构架2的中央部是圆筒形的空心,在此设置轴承部2b(仅在图1中图示)。另外,在构架2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排出口2c。
[0046] (3)缸盖3:剖面呈大致T字形(参考图1),与缸1接触的部分是大致圆板形,封闭缸1的另一方开口部(在图2中是下侧)。在缸盖3的缸1侧端面,形成与缸1的内周面1b同心的环形槽状的叶片定位器保持部3a,在此嵌入叶片定位器6、8。另外,缸盖3的中央部是圆筒形的空心,在此设置轴承部3b(仅在图1中图示)。
[0047] (4)转子轴4:构成为,使在缸1内在与缸1的中心轴偏心的中心轴上进行旋转运动的转子部4a和上下的旋转轴部4b、4c构成为一体,旋转轴部4b、4c分别被构架2的轴承部2b、缸盖3的轴承部3b支承。在转子部4a上,形成剖面呈大致圆形、在轴向贯通的衬套保持部4d、4e和叶片退避部4f、4g。衬套保持部4d与叶片退避部4f连通,衬套保持部4e与叶片退避部4g连通。另外,衬套保持部4d与衬套保持部4e、叶片退避部4f与叶片退避部4g配置在大体对称的位置(也参考后述的图4)。
[0048] (5)叶片定位器5、7:为部分环形状的零件,在轴向的一方的端面(在图2中是下侧)立设有方形的板状突起即叶片保持部5a、7a。叶片保持部5a、7a形成在部分环形状的圆弧的法线方向(参考图3)。
[0049] (6)叶片定位器6、8:为部分环形状的零件,在轴向的一方的端面(在图2中是上侧)立设有方形的板状突起即叶片保持部6a、8a。叶片保持部6a、8a形成在部分环形状的圆弧的法线方向(参考图3)。
[0050] (7)第一叶片9:是大致方形的板状。位于缸1的内周面1b侧的前端部9a向外侧形成为圆弧形状,该圆弧形状的半径由与缸1的内周面1b的半径几乎相同的半径构成。在第一叶片9的作为缸1的内周面1b相反侧的背面,在嵌入叶片定位器5的叶片保持部5a和叶片定位器6的叶片保持部6a的长度上形成狭缝状的背面槽9b。另外,该背面槽9b也可以设置在轴向的整个长度上。
[0051] (8)第二叶片10:是大致方形的板状。位于缸1的内周面1b侧的前端部10a向外侧形成为圆弧形状,该圆弧形状的半径由与缸1的内周面1b的圆的半径几乎相同的半径构成。在第二叶片10的作为缸1的内周面1b相反侧的背面,在嵌入叶片定位器7的叶片保持部7a和叶片定位器8的叶片保持部8a的长度上形成狭缝状的背面槽10b。另外,该背面槽10b也可以设置在轴向的整个长度上。
[0052] (9)衬套11、12:是大致半圆柱形,成对地构成。在转子轴4的衬套保持部4d、4e上嵌入大致半圆柱形的一对衬套11、12,在该衬套11、12的内侧,板状的第一叶片9、第二叶片10被保持成可相对转子部4a自由转动且可向大致离心方向(相对缸1的内周面1b的中心的离心方向)移动。
[0053] 另外,在第一叶片9的背面槽9b嵌入叶片定位器5、6的叶片保持部5a、6a,在第二叶片10的背面槽10b嵌入叶片定位器7、8的叶片保持部7a、8a,从而第一叶片9、第二叶片10的前端的圆弧的法线的方向被限制为始终与缸1的内周面1b的法线一致。
[0054] 以下就动作进行说明。转子轴4的旋转轴部4b从电动元件102等(发动机驱动的情况下为发动机)的驱动部获得旋转动力,转子部4a在缸1内进行旋转。随着转子部4a的旋转,配置在转子部4a外周附近的衬套保持部4d、4e在以转子轴4的旋转轴部4b为中心轴的圆周上进行移动。并且,被保持在衬套保持部4d、4e内的一对衬套11、12以及可旋转地保持在该一对衬套11、12之间的第一叶片9、第二叶片10,也与转子部4a一起旋转。
[0055] 另外,在形成于第一叶片9的背面侧的背面槽9b,可滑动地嵌入有部分环形状的叶片定位器5、6的板状的叶片保持部5a、6a(突起部),第一叶片9的朝向(叶片纵长方向的朝向)被限制在缸1的内周面1b的法线方向,该叶片定位器5、6可旋转地嵌入到与缸1的内周面1b同心地形成在构架2及缸盖3的缸1侧端面上的叶片定位器保持部2a(图1)、叶片定位器保持部3a(图1、图2)。
[0056] 另外,在形成于第二叶片10的背面侧的背面槽10b,可滑动地嵌入有部分环形状的叶片定位器7、8的板状的叶片保持部7a、8a(突起部),第二叶片10的朝向(叶片纵长方向的朝向)被限制在缸1的内周面1b的法线方向,该叶片定位器7、8可旋转地嵌入于与缸1的内周面1b同心地形成在构架2及缸盖3的缸1侧端面上的叶片定位器保持部2a(图
1)、叶片定位器保持部3a(图1、图2)。
[0057] 而且,第一叶片9通过前端部9a和背面槽9b的压力差(在向第一叶片9的背面空间引导高压或中间压的制冷剂的结构的情况下)、弹簧(未图示)、离心力等被向缸1的内周面1b方向按压,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沿着缸1的内周面1b滑动。此时,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的圆弧半径与缸1的内周面1b的半径大致一致,另外,两者的法线也大致一致,因此在两者之间形成充分的油膜,形成流体润滑。另外,第二叶片10也是一样。
[0058] 本实施方式的叶片式压缩机200的压缩原理与现有的叶片式压缩机大致相同。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叶片式压缩机200的压缩元件101的俯视图(旋转角度
90°)。如图4所示,转子轴4的转子部4a与缸1的内周面1b在一个部位(图4所示的最接近点)最接近。
[0059] 另外,第一叶片9与缸1的内周面1b、第二叶片10与缸1的内周面1b分别在一个部位滑动,从而在缸1内形成三个空间(吸入室13、中间室14、压缩室15)。在吸入室13中开设吸入口1a(与制冷循环的低压侧连通),压缩室15与在排出期间以外都用未图示的排出密闭的排出口2c(例如形成在构架2上,也可以设置在缸盖3上)连通。另外,中间室14在到达某个旋转角度范围之前都与吸入口1a连通,然后具有与吸入口1a、排出口2c都不连通的旋转角度范围,之后与排出口2c连通。
[0060]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叶片式压缩机200的压缩动作的压缩元件101的俯视图。参考图5,就吸入室13、中间室14以及压缩室15的容积随着转子轴4的旋转而变化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在图5中,将转子轴4的转子部4a和缸1的内周面1b最接近的最接近点(如图4所示)与第一叶片9和缸1的内周面1b进行滑动的一个部位一致时的旋转角度定义为“角度0°”。图5表示“角度0°”、“角度45°”、“角度90°”、“角度
135°”时的第一叶片9、第二叶片10的位置以及此时的吸入室13、中间室14以及压缩室15的状态。另外,图5的“角度0°”的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转子轴4的旋转方向(在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但在其他图中省略了表示转子轴4的旋转方向的箭头。另外,未表示“角度
180°”之后的状态是因为如果形成“角度180°”,则与在“角度0°”时将第一叶片9和第二叶片10交替后的状态相同,之后进行与从“角度0°”到“角度135°”相同的压缩动作。
[0061] 另外,吸入口1a设置在最接近点与“角度90°”时的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和缸1的内周面1b进行滑动的点A之间(例如大约45°),在从最接近点到点A的范围进行开口。但在图4、图5中将吸入口1a只表示为吸入。
[0062] 另外,在转子轴4的转子部4a与缸1的内周面1b最接近的最接近点附近,排出口2c位于距最接近点规定距离的左侧(例如大约30°)。但在图4、图5中,将排出口2c只表示为排出。
[0063] 在图5中的“角度0°”,被最接近点和第二叶片10分隔的右侧空间为中间室14,与吸入口1a连通,吸入气体(制冷剂)。被最接近点和第二叶片10分隔的左侧空间成为与排出口2c连通的压缩室15。
[0064] 在图5中的“角度45°”,被第一叶片9和最接近点分隔的空间成为吸入室13,被第一叶片9和第二叶片10分隔的中间室14与吸入口1a连通,中间室14的容积比“角度0°”时更大,因此继续吸入气体。另外,被第二叶片10和最接近点分隔的空间为压缩室15,压缩室15的容积比“角度0°”时更小,制冷剂被压缩,其压力逐渐提高。
[0065] 在图5中的“角度90°”,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与缸1的内周面1b的点A重叠,因此中间室14不与吸入口1a连通。由此,中间室14的气体吸入结束。另外,在该状态下,中间室14的容积几乎成为最大。压缩室15的容积比“角度45°”时更小,制冷剂被压缩,其压力升高。吸入室13的容积比“角度45°”时更大,继续吸入气体。
[0066] 在图5中的“角度135°”,中间室14的容积比“角度90°”时更小,制冷剂被压缩,其压力升高。另外,压缩室15的容积也比“角度90°”时更小,制冷剂被压缩,其压力升高。吸入室13的容积比“角度90°”时更大,继续吸入气体。
[0067] 然后,第二叶片10向排出口2c靠近,而一旦压缩室15的压力超过制冷循环的高压(也包括打开未图示的排出阀所需的压力),则排出阀就打开,压缩室15的制冷剂被向密闭容器103内排出。
[0068] 一旦第二叶片10通过排出口2c,就在压缩室15残留一些高压制冷剂(形成损失)。并且,在“角度180°”(未图示),压缩室15消失时,该高压制冷剂在吸入室13向低压制冷剂变化。另外,在“角度180°”,吸入室13向中间室14过渡,中间室14向压缩室15过渡,之后重复进行压缩动作。
[0069] 这样,通过转子轴4的旋转,吸入室13的容积逐渐扩大,继续吸入气体。之后虽然向中间室14过渡,但到达中途之前容积都逐渐增大,继续进一步吸入气体。在中途,中间室14的容积成为最大,不再与吸入口1a连通,因此在这里气体的吸入结束。然后,中间室14的容积逐渐变小,压缩气体。之后,中间室14向压缩室15过渡,继续压缩气体。被压缩到规定压力的气体通过形成在缸1或者构架2或缸盖3的向压缩室15开口的部分上的排出口(例如排出口2c)被排出。
[0070]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叶片定位器6、8在叶片定位器保持部3a内的旋转动作的俯视图。图6的“角度0°”的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叶片定位器6、8的旋转方向(在图6中是顺时针方向)。而在其他图中省略了表示叶片定位器6、8的旋转方向的箭头。通过转子轴4的旋转,第一叶片9和第二叶片10围绕缸1的中心旋转(图5),从而与第一叶片9及第二叶片10嵌合的叶片定位器6、8也如图6所示地在叶片定位器保持部3a内围绕缸1的中心旋转。另外,在叶片定位器保持部2a内旋转的叶片定位器5、7也同样进行该动作。
[007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一叶片9和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9a、10a的圆弧与缸1的内周面1b的法线始终大致一致地进行压缩动作所需的、供第一叶片9和第二叶片10围绕缸1的中心进行旋转运动的机构,在转子部4a不使用会影响转子部4a的外径或旋转中心的精度的端板,而是利用将旋转轴部4b、4c与转子部4a构成为一体的结构来实现。因此,可以用小径的轴承部2b、3b支承旋转轴部4b、4c,从而可以减少轴承滑动损失,且通过提高转子部4a的外径、旋转中心的精度,从而可以缩小在转子部4a与缸1的内周面1b之间形成的间隙,减少气体泄漏损失,从而具有可以得到高效率的叶片式压缩机200的效果。
[0072] 另外,与现有的一般叶片式压缩机相比,由于使第一叶片9和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9a、10a的圆弧半径与缸1的内周面1b的半径大致一致,构成为两者的法线一致,因此,前端部9a、10a的滑动部形成流体润滑,具有以下效果,即:前端部9a、10a的滑动阻力被大幅度降低,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叶片式压缩机200的滑动损失,另外可以抑制第一叶片9和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9a、10a、缸1的内周面1b磨损。
[007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构架2和缸盖3上的叶片定位器保持部2a、3a的形状是环形槽状,而与叶片定位器5、6、7、8滑动的部分成为环形槽的外周侧的圆筒面,因此,叶片定位器保持部2a、3a的形状也可不必是环形槽状,还可以是槽的外径与叶片定位器5、6、7、8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凹部。
[0074]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应用现有技术,即控制作用于叶片背面侧的压力来降低叶片前端部和缸内周面的按压力的技术,进一步降低叶片前端部的滑动阻力。
[0075]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叶片定位器5、6、7、8的叶片保持部5a、6a、7a、8a嵌入第一叶片9的背面槽9b和第二叶片10的背面槽10b、限制第一叶片9和第二叶片10的方向的方法,但叶片保持部5a、6a、7a、8a和第一叶片9的背面槽9b以及第二叶片10的背面槽10b都具有薄壁部。
[0076] 如图2所示,叶片保持部5a、6a、7a、8a是方形的板状突起,因此其本身的强度弱。
[0077]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是第一叶片9、第二叶片10的立体图。第一叶片9、第二叶片10在背面槽9b、10b的两侧部具有薄壁部9c、10c。
[0078] 因此,为了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优选使用对第一叶片9和第二叶片10施加的力小、即动作压力低的制冷剂。例如,优选使用标准沸点为-45℃以上的制冷剂,如果是R600a(异丁烷)、R600(丁烷)、R290(丙烷)、R134a、R152a、R161、R407C、R1234yf、R1234ze等制冷剂,则叶片保持部5a、6a、7a、8a和第一叶片9的背面槽9b以及第二叶片10的背面槽10b就可以没有任何强度问题地使用制冷剂。
[0079] 第二实施方式
[0080]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是在第一叶片9上嵌合叶片定位器6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8中,B是叶片定位器6的叶片保持部6a的安装方向及叶片纵长方向,C是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的圆弧的法线。叶片定位器6的叶片保持部6a被向B方向倾斜地安装在叶片定位器6的局部环形状的零件的端面上。另外,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的圆弧的法线C从叶片纵长方向B倾斜,在叶片定位器6的叶片保持部6a上嵌合第一叶片9的背面槽9b的状态下,向着缸1的内周面1b的中心地构成第一叶片9和叶片定位器6。另外,第一叶片9和叶片定位器5以及第二叶片10和叶片定位器7、8也是与上述相同的结构。
[0081]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也能以叶片前端部(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的圆弧与缸1的内周面1b的法线在旋转中始终保持一致的状态进行压缩动作,可以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从图8中可以明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可以使叶片前端部(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的圆弧的长度变长,因此可以降低叶片前端部(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与缸1的内周面1b的接触面压。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叶片前端部(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的滑动阻力。
[0082] 第三实施方式
[0083]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是将第二叶片10和叶片定位器8构成为一体的结构图。图9示出了第二叶片10和叶片定位器8。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叶片的背面槽9b、10b和叶片定位器5、6、7、8的叶片保持部5a、6a、7a、8a在叶片式压缩机200(密闭式)的动作中相对位置关系没有变化。因此,可以将两者(第一叶片9和叶片定位器5、6以及第二叶片10和叶片定位器7、8)构成为一体。
[0084] 图9表示将第二叶片10和叶片定位器8构成为一体的情况,但叶片定位器7同样也可以与第二叶片10构成为一体,也可以不构成为一体。将第二叶片10与叶片定位器7、8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构成为一体。另外,第一叶片9也是一样,将第一叶片9与叶片定位器
5、6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构成为一体。
[0085] 以下就动作进行说明。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通过将叶片定位器5、6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与第一叶片9构成为一体,将叶片定位器7、8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与第二叶片10构成为一体,从而第一叶片9、第二叶片10的转子法线方向的活动被固定,因此,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不与缸1的内周面1b滑动,两者之间非接触且保持微小间隙地进行旋转。
[0086]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和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与缸1的内周面1b是非接触的,因此,叶片前端部(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和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不产生滑动损失。作用于叶片定位器5、6、7、8和叶片定位器保持部2a、3a的滑动部的力相应地增加,除了该滑动部也形成流体润滑状态之外,叶片定位器5、6和叶片定位器7、8与叶片定位器保持部2a、3a的滑动部的滑动距离变得比叶片前端部(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
9a和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的滑动距离更短,从而具有可以比第一实施方式更为降低滑动损失的效果。
[0087]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图示,但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也可以构成为,只使叶片前端部(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和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的圆弧的法线与缸1的内周面1b的法线大致一致,叶片纵长方向相对缸1的内周面1b的法线方向具有恒定的倾斜度。由此,可以使叶片前端部(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和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的圆弧长度变长,密封长度增加,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叶片前端部(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和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上的泄漏损失。
[0088] 第四实施方式
[0089]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是第二叶片10和叶片定位器8的立体图。图10示出了第二叶片10和叶片定位器8。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叶片10设置突起部10d来取代背面槽10b,叶片定位器8设置狭缝状的叶片保持槽8b来取代板状突起即叶片保持部8a。另外,虽然没有图示,叶片定位器7也同样设置狭缝状的叶片保持槽7b而取代叶片保持部7a,在叶片保持槽7b、8b中嵌入被设置在第二叶片10的端面上的突起部10d,从而限制方向而使得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的圆弧与缸1的内周面1b的法线始终一致。
[0090] 另外,也可以使叶片定位器7、8的叶片保持槽7b、8b不贯通地在内径侧终止,限制第二叶片10向与缸1的内周面1b侧相反的方向过度地移动。另外,第一叶片9和叶片定位器5、6也可以形成相同的结构。以上的结构也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91]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叶片9和叶片定位器5、6的至少任意一方构成为一体,或将第二叶片10和叶片定位器7、8的至少任意一方构成为一体,可以得到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92] 另外,如果形成以下结构,即,向着叶片(第一叶片9或第二叶片10)倾斜地安装被设置在叶片(第一叶片9或第二叶片10)端面上的突起部(第一叶片9的突起部(未图示)或第二叶片10的突起部10d),只使叶片前端部(第一叶片9的前端部9a或第二叶片10的前端部10a)的圆弧的法线与缸1的内周面1b的法线方向一致,就可以得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93] 另外,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都示出了叶片数量是两个的情况,但即便叶片数量是三个以上也可同样地构成,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0094] 附图标记说明
[0095] 1缸,1a吸入口,1b内周面,2构架,2a叶片定位器保持部,2b轴承部,2c排出口,3缸盖,3a叶片定位器保持部,3b轴承部,4转子轴,4a转子部,4b旋转轴部,4c旋转轴部,4d衬套保持部,4e衬套保持部,4f叶片退避部,4g叶片退避部,5叶片定位器,5a叶片保持部,6叶片定位器,6a叶片保持部,7叶片定位器,7a叶片保持部,7b叶片保持槽,8叶片定位器,
8a叶片保持部,8b叶片保持槽,9第一叶片,9a前端部,9b背面槽,9c薄壁部,10第二叶片,
10a前端部,10b背面槽,10c薄壁部,10d突起部,11衬套,12衬套,13吸入室,14中间室,15压缩室,21定子,22转子,23玻璃端子,24排出管,25冷冻机油,26吸入部,101压缩元件,
102电动元件,103密闭容器,200叶片式压缩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