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压缩机

申请号 CN201210082325.X 申请日 2012-03-26 公开(公告)号 CN102734160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7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发明人 深作博史;
摘要 一种具有壳体和分隔部的电动 压缩机 。压缩部和作为压缩部的驱动源的 电机 容置在第一区域中。用于 马 达的驱动 电路 设置在第二区域中以便使驱动电路 散热 。压缩机还包括导电构件和电连接部,导电构件电连接至电路并且固定至分隔部,电连接部将导电构件电连接至马达。连接部部分地容纳在形成于壳体与马达之间的通过区域中。壳体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排出口与吸入口和与通过区域相比位于距分隔部较远的 位置 处。位于通过区域中的插入构件限制壳体中的制冷剂经由通过区域朝向排出口的流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压缩机,所述电动压缩机包括:
壳体;
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在所述壳体内限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彼此隔离;
压缩部和电机,所述压缩部和所述电机容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其中,所述电机是所述压缩部的驱动源;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电机,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以便使所述驱动电路散热
导电构件,所述导电构件电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并且固定至所述分隔部;以及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将所述导电构件和所述电机彼此电连接,其中,所述电连接部的一部分容纳在形成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机之间的通过区域中,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吸入口和与所述通过区域相比位于距所述分隔部较远的位置处,以及
插入构件,所述插入构件位于所述通过区域中,其中,在经由所述吸入口将制冷剂引到所述壳体中之后,所述插入构件通过限制经由所述通过区域朝向所述排出口的制冷剂的流动来增加朝向所述分隔部的制冷剂的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
所述电机包括转子以及与所述转子一体地旋转的旋转轴
所述压缩部、所述电机和所述驱动电路以该顺序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电连接部具有引线,并且
所述引线从所述电机的面向所述压缩部的一部分朝向所述通过区域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
所述电连接部还包括接线端子和组,所述接线端子用于将所述引线和所述导电构件彼此电连接,所述组块用于在内部容置所述接线端子,并且
所述组块设置在所述通过区域中并且附连到所述电机的定子芯的外周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所述插入构件与所述组块一体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所述插入构件与所述壳体以及与所述电机接触
6.一种电动压缩机,所述电动压缩机包括:
壳体;
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在所述壳体内限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彼此隔离;
压缩部和电机,所述压缩部和所述电机容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其中,所述电机是所述压缩部的驱动源;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电机,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以便使所述驱动电路散热;
导电构件,所述导电构件电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并且固定至所述分隔部;以及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将所述导电构件和所述电机彼此电连接,其中,所述电连接部的一部分容纳在形成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压缩部之间的通过区域中,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吸入口和与所述通过区域相比位于距所述分隔部较远的位置处,以及
插入构件,所述插入构件位于所述通过区域中,其中,在将制冷剂从所述压缩部排出之后,所述插入构件通过限制经由所述通过区域朝向所述分隔部的制冷剂的流动来增加朝向所述排出口的制冷剂的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
所述电机包括转子以及与所述转子一体地旋转的旋转轴,并且
所述驱动电路、所述压缩部和所述电机以该顺序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在所述第二区域中附连到所述分隔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所述插入构件由塑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所述插入构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连接部的一部分的通过部。

说明书全文

电动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日本早期公开专利公报No.2010-59809公开了一种电动压缩机,其包括用于压缩和排出制冷剂的压缩部、用于驱动压缩部的电机、以及用于致动电机的换流器(驱动电路)。在日本早期公开专利公报No.2010-59809中公开的电动压缩机包括达壳体构件和前壳体构件,前壳体构件固定至马达壳体构件的前侧。电机和压缩部容置在马达壳体构件与前壳体构件之间的区域中。换流器壳体构件固定至位于马达壳体构件的后面的底部(分隔部)。在马达壳体构件的底部与换流器壳体构件之间限定换流器容置腔。换流器容置腔容置换流器,换流器固定至马达壳体构件的底部。马达壳体构件的上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径向朝外凸出的通道形成部。由通道形成部的内周表面和电机的定子(定子芯)的外周表面限定通道形成部内的布线通道(通过区域)。
[0003] 由塑料制成的组设置在布线通道中。组块经由接合构件固定至定子的外周表面。电连接于换流器的导电构件固定至马达壳体构件的底部。导电构件朝向布线通道延伸。从电机朝向布线通道引出引线。导电构件和引线经由组块中的接线端子彼此电连接。当组装电动压缩机时,组块在固定至定子的外周表面的同时安装到马达壳体构件中,并且设置在布线通道中。
[0004] 马达壳体构件具有朝向布线通道的吸入口。在马达壳体构件中,吸入口与组块所处的位置相比位于较靠近底部的位置。前壳体构件具有排出口。当通过吸入口将制冷剂引到马达壳体中时,制冷剂冷却底部。通过制冷剂冷却底部进而冷却固定至该底部的换流器。
[0005] 在日本早期公开专利公报No.2010-59809中公开的电动压缩机的组块与马达壳体构件之间形成有间隙,使得在组装电动压缩机的过程中组块和马达壳体构件彼此不发生干涉。另外,定子通过冷缩配合安装在马达壳体构件内。在冷缩配合中,马达壳体构件首先加热膨胀。然后,将定子插到马达壳体构件中。随后,随着马达壳体构件的温度降到常温,马达壳体构件收缩并且压靠定子的外周表面。即,因为马达壳体构件在加热并且膨胀时其温度升高,所以当组块与加热的马达壳体接触时组块可能被熔化。在组块与马达壳体构件之间提供间隙以便防止组块的这种熔化。
[0006] 在组块与马达壳体构件之间的这种间隙允许经由吸入口被引到马达壳体构件中的制冷剂通过该间隙流至前壳体构件(排出口)。这样减少了朝向马达壳体构件的底部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妨碍了通过制冷剂对该底部的有效冷却。因此,换流器的冷却性能劣化。
[0007] 该问题对于任何类型的具有通过区域的电动压缩机基本上是普遍的,通过区域容纳用于将导电构件与电机进行电连接的电连接部的一部分。
[0008] 另外,在电动压缩机中——其中换流器、压缩部和电机以该顺序沿电机的旋转轴的轴向方向设置,由壳体的内表面和压缩部的外周表面限定通过区域,并且电连接部的一部分穿过通过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在压缩部中通过压缩所产生的一些高温和高压的制冷剂经由通过区域朝向分隔部流动,从而不期望地对分隔部加热。因此,换流器的冷却性能劣化。

发明内容

[0009]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驱动电路的冷却性能的电动压缩机。
[0010]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压缩机,其包括:壳体;分隔部,该分隔部在所述壳体内限定彼此隔离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压缩部;电机;驱动电路;导电构件;和电连接部。压缩部和电机容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电机是所述压缩部的驱动源。所述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电机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以便使所述驱动电路散热。所述导电构件电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并且固定至所述分隔部。所述电连接部将所述导电构件和所述电机彼此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的一部分容纳在形成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机之间的通过区域中。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吸入口和与所述通过区域相比位于距所述分隔部较远的位置处。插入构件位于所述通过区域中。
在经由所述吸入口将制冷剂引到所述壳体中之后,所述插入构件通过限制经由通过区域朝向排出口的制冷剂的流动来增加朝向分隔部的制冷剂的流动。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压缩机,其包括:壳体;分隔部,该分隔部在所述壳体内限定彼此隔离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压缩部;电机;驱动电路;导电构件;和电连接部。压缩部和电机容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电机是所述压缩部的驱动源。所述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电机、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以便使所述驱动电路散热。所述导电构件电连接至所述驱动电路并且固定至所述分隔部。所述电连接部将所述导电构件和所述电机彼此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的一部分容纳在形成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压缩部之间的通过区域中。所述壳体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吸入口和与所述通过区域相比位于距所述分隔部较远的位置处。插入构件位于所述通过区域中。在将制冷剂从所述压缩部排出之后,所述插入构件通过限制经由通过区域朝向分隔部的制冷剂的流动来增加朝向排出口的制冷剂的流动。
[0012] 从下面的描述并结合通过示例图示出本发明的原理的附图,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13] 通过参照当前优选实施方式的下面的描述连同附图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0014]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的侧视截面图;
[0015] 图2是图示出图1的插入构件的放大截面图;
[0016] 图3是沿图2中的线3-3截取的截面图;
[0017]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的侧视截面图;
[0018] 图5是图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入构件的放大截面图;
[0019] 图6是沿图5中的线6-6截取的截面图;
[0020] 图7是图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入构件的放大截面图;
[0021] 图8是沿图7中的线8-8截取的截面图;
[0022] 图9是图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入构件的放大截面图;以及[0023] 图10是沿图9中的线10-10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第一实施方式)
[0025] 现在将参照图1-3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0026] 如图1所示,电动压缩机100包括筒形的吸入壳体构件11以及接合至吸入壳体构件11的开口端部(如图1中所观察到的左端部)的排出壳体构件12,吸入壳体构件11由金属制成并且具有封闭端部。排出壳体构件12也由金属制成并且具有封闭端部。在吸入壳体构件11与排出壳体构件12之间限定排出腔13。由金属制成的换流器壳体构件17接合至吸入壳体构件11的底壁11e。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壳体构件11、排出壳体构件12和换流器壳体构件17均由制成。吸入壳体构件11、排出壳体构件12和换流器壳体构件17形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100的壳体H1。
[0027] 底壁11e用作将壳体H1的内部分为第一区域K1和第二区域K2的分隔部。即,底壁11e、吸入壳体构件11的筒形的周向壁和排出壳体构件12限定壳体H1中的第一区域K1,并且底壁11e和换流器壳体构件17限定壳体H1中的第二区域K2。
[0028] 第一区域K1容置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部15以及电机16,电机16是压缩部15的驱动源。第二区域K2容置换流器30,换流器30是用于驱动电机16的驱动电路(在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在第二区域K2中,设置换流器30以便使换流器30散热。在本实施方式中,换流器30附连到底壁11e的外表面并且与底壁11e的外表面紧密接触,以便与底壁11e热连接。
[0029] 压缩部15包括固定在吸入壳体构件11中的静涡旋盘20以及设置成面向静涡旋盘20的动涡旋盘21。在静涡旋盘20与动涡旋盘21之间限定压缩腔22,压缩腔22分别具有可变容积。旋转轴23容置在吸入壳体构件11中。由吸入壳体构件11通过径向轴承23a、23b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旋转轴23。
[0030] 电机16与压缩部15相比位于较靠近吸入壳体构件11的底壁11e(如图1所观察到的右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部15、电机16和换流器30容置在壳体H1中从而沿旋转轴23的轴线L的方向(轴向方向)以该顺序设置。
[0031] 定子25固定至吸入壳体构件11的内周表面。定子25包括环状的定子铁芯26,定子铁芯26固定至吸入壳体构件11的内周表面。定子铁芯26具有齿(未示出)、以及绕各个齿缠绕的线圈27。定子铁芯26通过叠置多个铁芯板26a形成,每个铁芯板26a由磁体(电磁板)形成。在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中形成插入凹部26b。插入凹部26b通过在一些(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铁芯板26a的外周表面中生成切口而形成。转子28位于定子25的径向内侧。转子28由固定到旋转轴23的转子铁芯28a以及设置在转子铁芯28a的周向表面上的永磁体28b形成。
[0032] 吸入壳体构件11的上部的一部分形成径向向外凸出的通道形成部11c。在通道形成部11c内,通道形成部11c的内表面111c和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限定通过区域51。组块41位于通过区域51中,组块41形成为由合成塑料制成的矩形盒体。接线端子27b位于组块41中。如图3所示,组块41的外底部表面41a形成为弧形以便与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a相符合、并且平行于定子铁芯26的轴向方向延伸。
[0033] 如图1所示,在组块41的外底部表面41a上形成附连凸部42。附连凸部42可插入到插入凹部26b中。通过将附连凸部42插入到插入凹部26b中,组块41附连到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在组块41附连到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的情况下,在组块41的外底部表面41a与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之间形成间隙C1,以及在组块41与通道形成部11c的内表面111c之间形成间隙C2。
[0034] U相、V相和W相的引线27a(在图1中仅示出一个)在线圈27的较靠近压缩部15的端部引出并且朝向通过区域51延伸。引线27a的起始端部通过组块41中的第一通过孔41c连接至接线端子27b。每个引线27a的一部分穿过通过区域51。
[0035] 在吸入壳体构件11的底壁11e中形成通孔11b。密封端子33设置在通孔11b中。密封端子33包括三个金属端子34和三个玻璃绝缘构件35。每个金属端子34用作电连接至换流器30的导电构件。每个绝缘构件35使其中一个金属端子34绝缘并且将其固定至底壁11e。图1仅示出了其中一个金属端子34和相应的其中一个绝缘构件35。每个金属端子34具有经由线缆37电连接至换流器30的第一端部以及朝向通过区域51延伸的第二端部。第二端部穿过组块41中的第二通过孔41d并且插入到组块41中,以便电连接至接线端子27b。在本实施方式中,引线27a和组块41形成将金属端子34和电机16彼此连接的电连接部。
[0036] 在通道形成部11c(吸入壳体构件11)中形成吸入口18。在通道形成部11c中,吸入口18位于邻近底壁11e的位置处并且通向通过区域51。在排出壳体构件12的底壁(如图1中所观察到的左侧)中形成排出口14。吸入口18和排出口14均连接至外部制冷剂回路(未示出)。因此,在壳体H1中,排出口14与吸入口18和与通过区域51相比位于距底壁11e较远的位置处。
[0037] 如图2所示,由塑料制成的插入构件61设置在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与通道形成部11c的内表面111c之间。在插入构件61中,在面向组块41的端面61a中形成安装凹部61b。安装凹部61b适于容纳组块41的与第一通过孔41c相对应的端部41e。通过将组块41的端部41e安装到安装凹部61b中,插入构件61与组块41结合。
[0038] 插入构件61具有用作通过部的通过孔61d,通过部用于穿过引线27a。如图3所示,插入构件61的底部表面61c形成为弧形以便与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a相符合、并且平行于定子铁芯26的轴向方向延伸。底部表面61c接触外周表面26c。面向通道形成部11c的内表面111c的插入构件61的外表面61e形成为与内表面111c相符合。外表面61e接触内表面111c。插入构件61在通过区域51中的运动是通过在底部表面61c与外周表面26c之间的接触以及在外表面61e与内表面111c之间的接触来限制。安装凹部61b的底部表面611b形成为弧形以便与组块41的外底部表面41a相符合。
[0039] 如图1所示,组块41——引线27a和接线端子27b与其相连——附连到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在该状态下,通过冷缩配合将定子25安装在吸入壳体构件11中。在冷缩配合过程中,吸入壳体构件11首先被加热并且膨胀。然后,将定子25插入到吸入壳体构件11中从而将组块41容纳在通过区域51中。随后,随着吸入壳体构件11的温度下降到常温,吸入壳体构件11收缩并且压靠定子25的外周表面。在定子25安装在吸入壳体构件11中的情况下,将密封端子33设置在通孔11b中,并且使金属端子34经由第二通孔41d连接至接线端子27b。
[0040] 随后,在引线27a穿过通孔61d的情况下将插入构件61插入到通过区域51中,从而将安装凹部61b安装到组块41的端部41e。插入构件61封闭位于组块41的外底部表面41a与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之间的间隙C1、以及位于组块41与通道形成部11c的内表面111c之间的间隙C2。插入构件61设置成延伸遍及组块41和引线27a。
[0041] 现在将描述电动压缩机100的操作。
[0042] 在电动压缩机100中,将由换流器30控制的电供应到电机16,从而使得旋转轴23与转子28一起以控制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相应地,在压缩部15中,在静涡旋盘20与动涡旋盘21之间的各个压缩腔22的容积减小。这样导致经由吸入口18将制冷剂从外部制冷剂回路引到吸入壳体构件11中。引到吸入壳体构件11中的制冷剂分散并且沿底壁11e流动或经由通过区域51朝向压缩部15流动。
[0043] 如上所述,设置于通过区域51中的插入构件61封闭位于组块41的外底部表面41a与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之间的间隙C1、以及位于组块41与通道形成部11c的内表面111c之间的间隙C2。因此,在经由吸入口18将制冷剂引到吸入壳体构件11中之后,插入构件61通过限制朝向压缩部15(排出口14)的制冷剂的流动增加了朝向底壁11e的制冷剂的流动。经由吸入口18引到吸入壳体构件11中的大部分制冷剂流到底壁11e并且冷却底壁11e。底壁11被有效地冷却,底壁11冷却了热连接至底壁11e的换流器30。
[0044] 随后,已流到底壁11e的制冷剂经由形成于吸入壳体构件11的内周表面与定子25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通道(未示出)在吸入壳体构件11中朝向压缩部15流动。然后,将制冷剂引到压缩腔22中并在该处进行压缩。将压缩的制冷剂传送到排出腔13并且然后经由排出口14传送到外部制冷剂回路。然后,制冷剂返回到吸入壳体构件11。
[0045] 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0046] (1)插入构件61设置于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与通道形成部11c的内表面111c之间。插入构件61封闭位于组块41的外底部表面41a与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之间的间隙C1、以及位于组块41与通道形成部11c的内表面111c之间的间隙C2。因此,在经由吸入口18将制冷剂引到吸入壳体构件11中之后,通过限制朝向压缩部15(排出口
14)的制冷剂的流动增加了朝向底壁11e的制冷剂的流动。经由吸入口18引到吸入壳体构件11中的大部分制冷剂流到底壁11e并且冷却底壁11e。这样允许有效地冷却底壁11e。
因此,改善了热连接至底壁11e的换流器30的冷却性能。
[0047] (2)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100中,压缩部15、电机16和换流器30以该顺序沿旋转轴23的轴向方向设置。引线27a从线圈27的较靠近压缩部15的端部引出。因此,电机16和换流器30无需在其间狭窄的区域(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定子铁芯26的面向换流器30的端面与吸入壳体构件11的底壁11e之间的区域)中进行电连接。即,在压缩部15与电机16之间的区域可用于接线操作。即,在电动压缩机100中——其中压缩部15、电机16和换流器30以该顺序顺次设置,可将引线27a朝向压缩部15引出并且然后连接至组块41中的接线端子27b。而且,通过将金属端子34连接至组块41中的接线端子27b以简单的方式完成接线操作。这样有助于操作。这样改善了电动压缩机100的组装效率。而且,通过在组块41附连到定子铁芯26的情况下在通孔11b中设置密封端子33,金属端子34和接线端子27b可彼此电连接。因此,密封端子33附连到通孔11b以及金属端子34连接到接线端子27b可一起同时进行。
[0048] (3)组块41附连到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因此,组块41并未增加电动压缩机100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当电动压缩机100组装时,形成位于组块41与通道形成部11c的内表面111c之间的间隙C2,使得附连至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的组块41不会与吸入壳体构件11的通道形成部11c发生干涉。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与通道形成部11c的内表面111c之间设置插入构件61以封闭间隙C2。因此,在经由吸入口18将制冷剂引到吸入壳体构件11中之后,限制了经由位于组块41与通道形成部11c之间的间隙C2朝向压缩部15的制冷剂的流动。
[0049] (4)插入构件61与组块41一体地设置。组块41自身附连到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从而确定组块41的位置。由于插入构件61与组块41结合,组块41的位置得到确定,因此容易地确定插入构件61的位置。
[0050] (5)插入构件61的底部表面61c与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接触,并且插入构件61的外表面61e与通道形成部11c的内表面111c接触。这些接触状态限制了插入构件61在通过区域51中的运动,从而插入构件61固定在通过区域51中。
[0051] (6)换流器30在第二区域K2中附连到底壁11e的外表面。因此,例如,与换流器30在第二区域K2中附连到换流器壳体构件17的情况相比,当经由吸入口18引到的制冷剂冷却底壁11e时可更有效地冷却换流器30。
[0052] (7)插入构件61由塑料制成。因此,当将插入构件61插入到通过区域51中使得组块41的端部41e安装到安装凹部61b中时,尽管插入构件61与吸入壳体构件11发生干涉,插入构件61发生变形从而使其能够容易地组装在通过区域51中。
[0053] (8)插入构件61具有用于穿过引线27a的通过孔61d。由于可在插入构件61中形成通过孔61d,因此例如无需在形成通过区域51的通道形成部11c和定子铁芯26中形成通过孔。因此,由于形成这种通过孔,可防止电动压缩机100的结构变得复杂。
[0054] (第二实施方式)
[0055] 现在将参照图4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应的部件相似或相同的部件,使用相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或简化了详细的说明。
[0056] 如图4所示,电动压缩机70包括筒形的第一壳体构件71以及接合至第一壳体构件71的开口端部(如图4中所观察到的左端部)的第二壳体构件72,第一壳体构件71由金属制成并且具有封闭端部。第二壳体构件72也由金属制成并且具有封闭端部。由金属制成的换流器壳体构件73接合至第二壳体构件72的底壁72e。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构件71、第二壳体构件72和换流器壳体构件73均由铝制成。第一壳体构件71、第二壳体构件72和换流器壳体构件73形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70的壳体H2。
[0057] 底壁72e用作将壳体H2的内部分为第一区域K3和第二区域K4的分隔部。即,底壁72e、第二壳体构件72的周向壁和第一壳体构件71限定壳体H2中的第一区域K3,并且底壁72e和换流器壳体构件73限定壳体H2中的第二区域K4。
[0058] 第一区域K3容置压缩部15以及电机16。第二区域K4容置换流器30,换流器30为驱动电路。在第二区域K4中,设置换流器30以便使换流器30散热。在本实施方式中,换流器30附连至底壁72e的外表面并且与底壁72e的外表面紧密接触,以便与底壁72e热连接。电机16与压缩部15相比位于较靠近第一壳体构件71的底壁71e(如图4所观察到的右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换流器30、压缩部15和电机16容置在壳体H2中从而沿旋转轴23的轴线L的方向(轴向方向)以该顺序设置。
[0059] 在第二壳体构件72与静涡旋盘20之间限定吸入腔74、排出腔75和容置腔78c。容置腔78c容置组块78。在静涡旋盘20的外周表面与第一壳体构件71的内周表面之间限定通过区域76。通过区域76将容置腔78c连接至第一壳体构件71中的与电机16相比较靠近压缩部15的区域。
[0060] U相、V相和W相的引线27a(在图4中仅示出一个)在线圈27的较靠近压缩部15的端部引出并且朝向通过区域76延伸。每个引线27a的起始端部通过容置在容置腔78c中的组块78的第一通过孔78a连接至接线端子27b。每个引线27a的一部分穿过通过区域76。
[0061] 在第二壳体构件72的底壁72e中形成通孔72b。密封端子33设置在通孔72b中。密封端子33的金属端子34穿过组块78中的第二通过孔78b并且插入到组块78中,以便电连接至接线端子27b。在本实施方式中,引线27a和组块78形成将金属端子34和电机
16彼此连接的电连接部。
[0062] 在第二壳体构件72中形成吸入口72a。吸入口72a位于邻近底壁72e的位置处并且通向吸入腔74。在第一壳体构件71的周向壁中形成排出口71a。在第一壳体构件71的周向壁中,排出口71a位于邻近底壁71e的位置处。因此,在壳体H2中,排出口71a与吸入口72a和与通过区域76相比位于距底壁72e较远的位置处。
[0063] 插入构件81设置在通过区域76中。插入构件81具有通过孔81a,通过孔81a用作用于穿过引线27a的通过部。插入构件81位于通过区域76中。这样限制了容置腔78c经由位于通过区域76与引线27a之间的间隙C3与如下区域的连通,即:第一壳体构件71中的与电机16相比较靠近压缩部15的区域。
[0064] 现在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电动压缩机70的操作。
[0065] 在电动压缩机70中,经由吸入口72a从外部制冷剂回路引到吸入腔74中的制冷剂通过形成于静涡旋盘20中的通道(未示出)被引到压缩腔22中并在该处进行压缩。压缩的制冷剂被送到排出腔75,并且然后经由形成于第一壳体构件71中的通道(未示出)在第一壳体构件71中被朝向压缩部15传送。
[0066] 随后,在第一壳体构件71中朝向压缩部15传送的制冷剂分散并且朝向排出口71a流动或者朝向通过区域76流动。
[0067] 插入构件81位于通过区域76中,并且插入构件81封闭位于通过区域76与引线27a之间的间隙C3。因此,在由压缩部15排出制冷剂之后,插入构件81通过限制经由朝向压缩部15的通过区域76从第一壳体构件71到容置腔78c的制冷剂的流动,增加了朝向排出口71a的制冷剂的流动。因此,引到第一壳体构件71的大部分制冷剂流到排出口71a。
随后,已朝向排出口71a流动的制冷剂经由排出口71a流出至外部制冷剂回路,并且然后返回到吸入腔74。
[0068] 因此第二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0069] (9)当制冷剂在压缩部15中进行压缩时,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增加。因此,高温和高压的制冷剂被传送到排出腔75。插入构件81通过限制经由通过区域76朝向底壁72e的高温和高压制冷剂的流动,增加了朝向排出口71a的制冷剂的流动。相应地,从压缩部15排出的大部分制冷剂朝向排出口71a流动,这样防止了底壁72e被高温和高压制冷剂加热。因此,防止了与底壁72e热连接的换流器30被加热。因此,防止了换流器30的冷却性能劣化。
[0070] 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可进行如下修改
[0071]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入构件61无需与组块41一体地设置。例如,如图5、6所示,插入构件91可与引线27a一体地形成并且与组块41分隔开。插入构件91具有通过孔91a,通过孔91a用作用于穿过引线27a的通过部。插入构件91位于通过区域51中。插入构件91封闭位于通过区域51与引线27a之间的间隙C4。
[0072]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入构件61设置成延伸遍及组块41和引线27a。可替代地,插入构件61可仅围绕组块41设置。
[0073]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压缩部15、电机16和换流器30无需以该顺序沿旋转轴23的轴向方向设置。例如,换流器30可容置于在吸入壳体构件11的周向壁与固定至该周向壁的换流器盖之间限定的第二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吸入壳体构件11的周向壁用作分隔部。
[0074]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附连凸部42插入到插入凹部26b中,将组块41附连到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然而,将组块41附连到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的构造不限于此。
[0075]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组块41无需附连到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
[0076] 上述实施方式中每一个均可进行修改,例如,如图7、8所示。在该改型中,通过凹部95a——其用作通过部——形成在插入构件95的面向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的一部分中,并且引线27a容纳在通过凹部95中。
[0077] 如图9和10所示,插入构件98的底部表面98a可与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分隔开,从而在插入构件98的底部表面98a与定子铁芯26的外周表面26c之间提供微小间隙。
[0078] 插入构件61、91无需完全封闭在通过区域51中形成的间隙C1、C2、C4,而是在插入构件61、91与定子铁芯26或者与通道形成部11c之间可形成微小间隙。同样地,插入构件81无需完全封闭在通过区域76中形成的间隙C3,而是在插入构件81与静涡旋盘20或者与第一壳体构件71之间可形成微小间隙。
[0079] 在以上每个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换流器30在第二区域K2、K4中附连到底壁11e、72e的外表面。可替代地,换流器30可在第二区域K2、K4中附连到换流器壳体构件17、73。
由于底壁11e、72e与换流器壳体构件17、73彼此热连接,因此当底壁11e、72e通过制冷剂冷却时,换流器壳体构件17、73经由底壁11e、72e被冷却。因此,换流器30被冷却。
[0080] 在以上每个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插入构件61、81、91、95、98可由金属或橡胶制成。
[0081] 在以上每个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压缩部15不限于由静涡旋盘20和动涡旋盘21形成的类型,而是,例如可以是活塞式或叶片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