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

申请号 CN201710473775.4 申请日 2017-06-21 公开(公告)号 CN107152407A 公开(公告)日 2017-09-12
申请人 江苏建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官志刚; 陈建;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输送颗粒及 粘度 介质的 涂装 用液下 泵 ,包括 水 力 运转部,其上连接有泵轴,其连接至驱动部,水力运转部上 覆盖 有第一壳体,其顶部安装有盖体,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其孔沿具有环状凸起部,泵轴插入环状凸起部内并连接水力运转部,泵轴的外壁与环状凸起部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导 轴承 ;第一壳体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管体,第一管体为吸液管,第一管体相对泵轴而位于水力运转部的另一端,第一管体沿着泵轴的轴向向 外延 伸;第一壳体上还连接有第二管体,第二管体垂直于第一管体布置,第二管体为出液管。本发明相较于 现有技术 既能解决传统涂装用液下泵由于导轴承缺液而产生的磨损问题,又能解决池 中底 部液体连续循环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转部(1),所述水力运转部(1)上连接有泵轴(11),所述泵轴(11)连接至驱动部(12),所述水力运转部(1)上覆盖有第一壳体(13),所述第一壳体(13)的顶部安装有盖体(131),所述盖体(13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2),所述第一通孔(132)的孔沿具有环状凸起部(133),所述泵轴(11)插入所述环状凸起部(133)内并连接所述水力运转部(1),所述泵轴(11)的外壁与所述环状凸起部(13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导轴承(134);
所述第一壳体(13)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2)为吸液管,所述第一管体(2)相对所述泵轴(11)而位于所述水力运转部(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管体(2)沿着所述泵轴(11)的轴向向外延伸;
所述第一壳体(13)上还连接有第二管体(3),所述第二管体(3)垂直于所述第一管体(2)布置,所述第二管体(3)为出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2)的自由端设置有过滤网(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11)上套装有第三管体(111),所述第三管体(111)的一端连接所述盖体(131)、所述第三管体(111)的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部(12),所述第三管体(1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12)通过联轴部(14)连接所述泵轴(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部(14)具有第二壳体(141),所述第二壳体(141)套装于所述泵轴(11)上,所述第二壳体(141)的内壁上具有环状凸边(142),所述环状凸边(142)与所述泵轴(11)之间设置有第二轴套(143)和滚动轴承(144),所述第二轴套(143)套装于所述泵轴(11)上,所述滚动轴承(144)套装于所述第二轴套(143)上,所述泵轴(11)的端部连接有联轴器(145),所述联轴器(145)连接所述驱动部(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边(14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板体(146),所述第一板体(146)的中部形成第一凹槽(147),所述第一凹槽(147)的横截面呈倒置的梯形,所述第一凹槽(147)的底部设置有环状凸筋(148),所述泵轴(11)穿过所述第一凹槽(147)的底部并通过所述环状凸筋(148),所述泵轴(11)和所述环状凸筋(147)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49)。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145)外罩设有罩体(15),所述罩体(15)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三通孔(151),所述多个第三通孔(151)所形成的第三通孔组的外轮廓线(152)呈倒置的等腰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11)上还套装有第二板体(16),所述第二板体(16)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61),所述泵轴(11)穿过所述第二凹槽(161),所述第二凹槽(161)的槽壁和所述泵轴(1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6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3)为弯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3)的侧面开设有喇叭状口部(135),所述第二管体(3)的端部连接所述喇叭状口部(135)。

说明书全文

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涂装用液下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

背景技术

[0002] 液下泵由于泵运转部浸泡在液体之下,启动过程中无需灌泵,可以根据用户使用特点随时开停,使用方便。液下泵由于结构限制,针对液下深度大于1米的均采用中间导轴承形式,中间导轴承需要从泵出口引一冲洗管对导轴承自润滑。
[0003] 传统涂装行业用液下泵是用于对所输送介质进行循环和压力提升的作用,在工作中是连续运行的形式。液下泵在使用前需加介质至泵所需的启动液位,在启动泵后由于泵对介质的抽送作用,导致池中的液位下降,当液位下降至一定高度后由于输送出去的液体和回流的液体流量相等,则池中液位维持稳定不变,此液位为正常工作液位。当正常工作液位处于中间导轴承以下后,则中间导轴承需要利用泵出口的冲洗管进行自润滑。但是,由于涂装行业输送的均为粘性,且带有少量颗粒的介质,此种介质容易堵塞中间导轴承的冲洗管。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涂装用液下泵,经常会由于导轴承的冲洗管堵塞而导致导轴承磨损的故障现象的发生。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既能解决传统涂装用液下泵由于导轴承缺液而产生的磨损问题,又能解决池中底部液体连续循环的问题。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其包括水力运转部,水力运转部上连接有泵轴,泵轴连接至驱动部,水力运转部上覆盖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顶部安装有盖体,盖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孔沿具有环状凸起部,泵轴插入环状凸起部内并连接水力运转部,泵轴的外壁与环状凸起部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导轴承;
[0006] 第一壳体的底部连接有第一管体,第一管体为吸液管,第一管体相对泵轴而位于水力运转部的另一端,第一管体沿着泵轴的轴向向外延伸;
[0007] 第一壳体上还连接有第二管体,第二管体垂直于第一管体布置,第二管体为出液管。
[0008]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管体的自由端设置有过滤网。
[0009] 进一步地,上述泵轴上套装有第三管体,第三管体的一端连接盖体、第三管体的相对的另一端连接驱动部,第三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0010]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部通过联轴部连接泵轴。
[0011] 进一步地,上述联轴部具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套装于泵轴上,第二壳体的内壁上具有环状凸边,环状凸边与泵轴之间设置有第二轴套和滚动轴承,第二轴套套装于泵轴上,滚动轴承套装于第二轴套上,泵轴的端部连接有联轴器,联轴器连接驱动部。
[0012] 进一步地,上述环状凸边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板体,第一板体的中部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横截面呈倒置的梯形,第一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环状凸筋,泵轴穿过第一凹槽的底部并通过环状凸筋,泵轴和环状凸筋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0013] 进一步地,上述联轴器外罩设有罩体,罩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三通孔,多个第三通孔所形成的第三通孔组的外轮廓线呈倒置的等腰梯形。
[0014] 进一步地,上述泵轴上还套装有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泵轴穿过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槽壁和泵轴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0015]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管体为弯管。
[0016]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壳体的侧面开设有喇叭状口部,第二管体的端部连接喇叭状口部。
[0017]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针对涂装行业泵使用特点及启动特性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具体为取消了传统涂装用液下泵所使用的中间导轴承,在第一壳体的底部(即泵的进口位置)连接入作为吸液管的第一管体,启动液位与传统液下泵相同,当泵处于正常工作液位时,水力运转部及其壳体等部件高于正常液位,但由于泵进口安装有第一管体,此时泵处于工作状态,由于入口介质的连续抽送,入口管路系统的密闭性,输送的介质仍然会持续的被输送出去;虽然此时水力运转部(具体可以为叶轮等带动水运转的已知部件)处于正常液位之上,但依然能将池中介质输送出去;并且使得水力运转部的背部处于微正压状态,因而会有少量介质从水力运转部的背部流入盖体内部的导轴承中,实现导轴承的自润滑;从而使得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既能解决传统涂装用液下泵由于导轴承缺液而产生的磨损问题,又能解决池中底部液体连续循环的问题。附图说明
[0018]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的驱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的水力运转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4] 实施例一:
[0025]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其内首先设置了水力运转部1,该水力运转部1具体可以为叶轮等带动水运转的已知部件,水力运转部1上连接有泵轴11,泵轴11连接至驱动部12,该驱动部12具体可以为电机等驱动泵轴旋转的驱动部件,水力运转部1上覆盖有第一壳体13,第一壳体13的顶部安装有盖体131,盖体13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2,第一通孔132的孔沿具有环状凸起部133,泵轴11插入环状凸起部133内并连接水力运转部1,泵轴11的外壁与环状凸起部13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导轴承134,用以支撑泵轴及轴系的摆动;同时,第一壳体13的底部(即泵或者说第一壳体的进口位置)连接有第一管体2,第一管体2为吸液管,第一管体2相对泵轴11而位于水力运转部1的另一端,第一管体2沿着泵轴11的轴向向外延伸;同时,第一壳体13上(具体说来为相对于第一管体的进口位置的出口位置)还连接有第二管体3,第二管体3垂直于第一管体2布置,第二管体3为出液管。
[0026] 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针对涂装行业泵使用特点及启动特性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具体为取消了传统涂装用液下泵所使用的中间导轴承,在第一壳体的进口位置连接入作为吸液管的第一管体,启动液位与传统液下泵相同,当泵处于正常工作液位时,水力运转部及其壳体等部件高于正常液位,但由于泵进口安装有第一管体,此时泵处于工作状态,由于入口介质的连续抽送,入口管路系统的密闭性,输送的介质仍然会持续的被输送出去;虽然此时水力运转部处于正常液位之上,但依然能将池中介质输送出去;并且使得水力运转部的背部处于微正压状态,因而会有少量介质从水力运转部的背部流入盖体内部的导轴承中,实现导轴承的自润滑;从而使得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既能解决传统涂装用液下泵由于导轴承缺液而产生的磨损问题,又能解决池中底部液体连续循环的问题。
[0027] 实施例二:
[0028] 参见图1及图4,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一管体2的自由端设置有过滤网21,该过滤网21具体可以为表面具有多个过滤孔211的壳体,该壳体具体可以为金属壳体,通过该过滤网21的作用,可以实现对进入第一管体内介质的第一道过滤作用。
[0029] 实施例三:
[0030]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泵轴11上套装有第三管体111,第三管体111的一端连接盖体131、第三管体111的相对的另一端连接驱动部12,第三管体1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12。通过该第三管体的加入,使得泵轴处形成更佳的支撑作用。
[0031] 实施例四:
[0032] 参见图1至图2,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驱动部12(即电机)通过联轴部14连接泵轴11。泵轴通过联轴部与电机连接,通过联轴部将电机的扭矩传递给泵轴,泵轴与水力运转部具体可以通过键连接,并通过泵轴将电机的扭矩传递给水力运转部,从而实现水力运转部对介质的做功。
[0033] 其中,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至图2,联轴部14具有第二壳体141,第二壳体141套装于泵轴11上,第二壳体141的内壁上具有环状凸边142,环状凸边142与泵轴11之间设置有第二轴套143和滚动轴承144,第二轴套143套装于泵轴11上,滚动轴承144套装于第二轴套143上,泵轴11的端部连接有联轴器145,联轴器145连接驱动部12。通过该改进的方案,滚动轴承安装于第二轴套(即轴承套)上,并可以具体通过圆螺母与泵轴固定,滚动轴承用于固定泵轴,同时支撑轴系安全平稳运行的作用。
[0034] 实施例五:
[0035] 参见图1至图2,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环状凸边14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板体146,第一板体146的中部形成第一凹槽147,第一凹槽147的横截面呈倒置的梯形,第一凹槽147的底部设置有环状凸筋148,泵轴11穿过第一凹槽147的底部并通过环状凸筋148,泵轴11和环状凸筋147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49。通过该改进的方案,利用第一板体特殊的形状构造,在泵轴旋转时,可以迅速地在第一凹槽内形成漩涡气流,从而可以持续地加速泵轴的旋转,使得泵的输出效率可以更高。另外,利用上述技术手段,还可以持续地对滚动轴承进行气体冷却,从而提高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0036] 实施例六:
[0037] 参见图1至图2,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联轴器145外罩设有罩体15,罩体15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三通孔151,多个第三通孔151所形成的第三通孔组的外轮廓线152呈倒置的等腰梯形。通过该改进的方案,利用特殊构造的罩体的作用,使得泵轴旋转时,联轴器表面所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地通过第三通孔向外散出,同时利用第三通孔组的外轮廓构造使得气流可以形成向联轴器两侧的快速且对称地导流作用,使得联轴器表面的热量接触空气预冷后可以快速地循环到联轴器表面实现快速的散热
[0038] 实施例七:
[0039] 参见图1至图2,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泵轴11上还套装有第二板体16,第二板体16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61,泵轴11穿过第二凹槽161,第二凹槽161的槽壁和泵轴1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62。第二密封圈安装于第二板体内部,用以密封输送介质。
[0040] 其中,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至图2,安装板163连接于第二板体16的一侧,用于与用户基础对接,实现固定整体机组的作用。
[0041] 实施例八:
[0042] 参见图1及图3,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输送颗粒及粘度介质的涂装用液下泵,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二管体3为弯管。
[0043] 其中,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及图3,第一壳体13的侧面开设有喇叭状口部135,第二管体3的端部通过法兰等组件连接喇叭状口部135。通过该改进的方案,利用喇叭状口部的特殊构造,使得介质可以从此处实现快速的出液,并且有效地防止介质向后的回冲现象。
[0044]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