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用循环系统

申请号 CN201710572904.5 申请日 2017-07-14 公开(公告)号 CN107476926A 公开(公告)日 2017-12-15
申请人 张金强; 发明人 张金强;
摘要 一种电 力 分用循环系统,起重或升降机电设备与重力件之间用吊绳连接,贮 水 带设在重力件下,贮水带下设有通往密封舱外水域的输水管,贮水带一端与低位水池连接。密封舱是置于水域内的隔水密封装置,顶部设有导 流管 ,导流管下设低位水池,导流管与低位水池之间设发 电机 。它原理明了,构思奇特,结构简单易造,投资少,见效快,普及推广容易。能很好地实现人类梦寐以求的水力循环运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分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起重或升降机电设备10与重力件8之间用吊绳
9连接,贮带4设在重力件8下,贮水带4下设有通往密封舱11外水域1的输水管7,贮水带8一端与低位水池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密封舱11是置于水域1内的隔水密封装置,顶部设有导流管2,导流管2下设低位水池5,导流管2与低位水池5之间设发电机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起重或升降机电设备10是市面上通用的、用电力带动的省力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重力件8是采集重力的载体,其结构为任何几何形,须满足能覆盖贮水带4,通常为板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贮水带4是储水与输水交替进行的盛水袋状容器,与低位水池5连接之间以及设于其下的输水管7与通往密封舱11外水域1之间设有止回6。
6.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域1是能置放密封舱11的有水区域或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流管2是规定水流的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低位水池5是顶部敞开的盛水容器。

说明书全文

分用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力发电分用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水力领域,人们利用流水落差作功早已为人所知,但流水落差仅一次,它不能循环使用。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并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之后,人类在应用杠杆原理时因循守旧,始终未能突破省力就费距,省距就费力的局限,至今利用杠杆原理研发水力发电分用循环的技术尚处于空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力发电分用循环系统,它利用杠杆四两拨千斤原理,在系统获得的全部电力中,拿出一部分来带动省力的起重或升降机电设备,让发电尾水全部回到原来落点,使其循环流动,不断作功。
[0004]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起重或升降机电设备与重力件之间用吊绳连接,贮水带设在重力件下,贮水带下设有通往密封舱外水域的输水管,贮水带一端与低位水池连接。
[0005]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密封舱是置于水域内的隔水密封装置,顶部设有导流管,导流管下设低位水池,导流管与低位水池之间设发电机
[0006]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起重或升降机电设备是市面上通用的、用电力带动的省力装置。(因是公开技术,未在图中显示)按需订制即可,它的作用是吊起重力件,使重力件采集的重力能量能将输水管内的水挤压进入水域。在满足所需起重的前提下,越省电越好。
[0007]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重力件是采集重力的载体,其结构为任何几何形,须满足能覆盖贮水带,通常为板状。
[0008]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贮水带是储水与输水交替进行的盛水袋状容器,与低位水池连接之间以及设于其下的输水管与通往密封舱外水域之间设有止回。不受重力挤压时进水储备,受重力挤压时将水输出。
[0009]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水域是能置放密封舱的有水区域或水体,包括江河湖海自然水域和水库水池等人工水域水体。
[0010]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导流管是规定水流的管道。
[0011]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低位水池是顶部敞开的盛水容器。发电尾水蓄在其中后,因其水位高于水带,会在水带不受重力件挤压的情况下,将水注入水带。
[0012] 本发明的技术追求,在于如何使水力发电后,用其中的部分电力,通过使用杠杆原理即省力的起重或升降机电设备,使发电后的尾水全部回到下落原点,实现循环发电,让获得的全部发电量一分为二,一部分对外使用,一部分供起重或升降机电设备使用(发电后变压、配备输送到起重或升降机电设备的过程和技术结构皆是公开通用技术)。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电力问题。
[0013] 所采取的措施除了起重或升降设备在最省电的情况下达到起重升运最大值外,还将受力装置设计成水带,一方面使重力件运动的高度只要能满足其采集的重力能量可使水带内的水挤压进入水域即可;另一方面重力件运动距离大小决定运动所需的时间,水带设计预留了许多可调节的时间。能很好地解决省力就费距的问题。另外,水带设计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的摩擦系数,使拿出来为水力循环的电力能最大限度地用在提升重力件上。
[0014]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流水就实现了发电作功和使其自身循环回到落点的两次利用,收到1大于1(1=1+)的效果。
[0015] 本发明的水力发电分用循环系统,原理明了,构思奇特,结构简单易造,投资少,见效快,普及推广容易。能很好地实现人类梦寐以求的水力循环运用。
[0016] 本发明的技术保护的核心在于利用杠杆原理的省力起重或升降机电设备,使水力循环发电的效率最大化。它区别于已公开的抽水及其他循环方式,因此,除本发明载明的结构外,其他使用杠杆(滑轮)原理,采用起重或升降电机设备使水力循环的任何通用的公开技术都属本发明的保护范畴。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水力发电分用循环系统作进一步的详述。
[0019]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起重或升降机电设备10与重力件8之间用吊绳9连接,贮水带4设在重力件8下,贮水带4下设有通往密封舱11外水域1的输水管7,贮水带8一端与低位水池5连接。
[0020]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密封舱11是置于水域1内的隔水密封装置,顶部设有导流管2,导流管2下设低位水池5,导流管2与低位水池5之间设发电机3。
[0021]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起重或升降机电设备10是市面上通用的、用电力带动的省力装置。(因是公开技术,未在图中显示)按需订制即可,它的作用是吊起重力件8,使重力件8采集的重力能量能将输水管7内的水挤压进入水域1。在满足所需起重的前提下,越省电越好。
[0022]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重力件8是采集重力的载体,其结构为任何几何形,须满足能覆盖贮水带4,通常为板状。
[0023]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贮水带4是储水与输水交替进行的盛水袋状容器,与低位水池5连接之间以及设于其下的输水管7与通往密封舱11外水域1之间设有止回阀6。不受重力挤压时进水储备,受重力挤压时将水输出。
[0024]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水域1是能置放密封舱11的有水区域或水体,包括江河湖海自然水域和水库水池等人工水域水体。
[0025]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导流管2是规定水流的管道。
[0026] 本发明的电力分用循环系统,低位水池5是顶部敞开的盛水容器。发电尾水蓄在其中后,因其水位高于水带4,会在水带4不受重力件8挤压的情况下,将水注入水带4。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