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766907.8 申请日 2016-08-30 公开(公告)号 CN106386205A 公开(公告)日 2017-02-15
申请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 发明人 陈泽鹏;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 烟草 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烟田种植待鉴定烟草品种、已知抗青枯病品种以及已知感青枯病品种;步骤二,待烟苗长出真叶时,移栽至室内,待烟苗成活后,给每株烟苗灌青枯菌悬浮液,接种后置于 温度 28-30℃, 相对湿度 为80%以上的环境中,诱导发病;步骤三,检测各品种抗青枯病的抗病性强弱。本发明的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能够有效鉴定烟草品种的抗青枯病的抗病性强弱。能够在烟田烟草选种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权利要求

1.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烟田种植待鉴定烟草品种、已知抗青枯病品种以及已知感青枯病品种;
步骤二,待烟苗长出真叶时,移栽至室内,待烟苗成活后,给每株烟苗灌青枯菌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温度28-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的环境中,诱导发病;
步骤三,检测各品种抗青枯病的抗病性强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还种植了当地抗青枯病品种、当地中抗青枯病品种以及当地感青枯病品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株烟苗灌15-25mL的青枯菌悬浮液,每毫升青枯菌悬浮液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为
2.5×108-3.5×108CFU/mL。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移栽至室内的每个品种至少种植5株烟苗,设置至少3次重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青枯菌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4℃下保存于无菌中的青枯菌,在肉汁培养基平板上划线,28-30℃下培养22-26h,挑取典型菌落移置于肉汁斜面,27-29℃培养22-26h后移至肉汁斜面,继续培养22-26h后用无菌水稀释,至所需要的接菌浓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通过检测各品种的发病率和/或病情指数和/或被害株率和/或有蚜(虫)株率和/或蚜量指数和/或平均单株蚜量和/或百株虫量和/或有卵株率检测各品种抗青枯病的抗病性强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或叶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最高级值)]*100;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有蚜(虫)株率=[有蚜(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蚜量指数=[Σ(各级叶数*该级别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最高级值)]*100;平均单株蚜量=总蚜量/总株数;百株虫量=(总虫量/总株数)*100;有卵株率=(有卵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青枯病病害严重度分级为:0级:全株无病;1级:茎部偶有褪绿斑,或病侧二分之一以下叶片凋萎;3级:茎部有黑色条斑,但不超过茎高二分之一,或病侧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叶片凋萎;5级:茎部黑色条斑超过茎高二分之一,但未到达茎顶部,或病侧三分之二以上叶片凋萎;7级:茎部黑色条斑到底茎顶部,或病株叶片全部凋萎;9级:病株基本枯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接种后7d、10d、15d、21d、30d进行调查,每次均调查各品种全部植株。

说明书全文

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感染青枯病的植株,最初,地上部分未见任何异常现象的植株,白天突然失去生机,整个地上部均枯萎。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如同健株,然而,不久之后便枯萎,呈青枯症状,这一过程进展十分迅猛。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某些温带地区的世界性病害,是多种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青枯病菌,可以同病株残体一同进入土壤。长期生存形成侵染源。如何鉴定烟草品种的抗青枯病的抗病性强弱,挑选抗青枯病的烟草品种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能够有效鉴定烟草品种的抗青枯病的抗病性强弱。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步骤一,在烟田种植待鉴定烟草品种、已知抗青枯病品种以及已知感青枯病品种;
[0006] 步骤二,待烟苗长出真叶时,移栽至室内,待烟苗成活后,给每株烟苗灌青枯菌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温度28-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的环境中,诱导发病;
[0007] 步骤三,检测各品种抗青枯病的抗病性强弱。
[0008] 进一步,每株烟苗灌15-25mL的青枯菌悬浮液,每毫升青枯菌悬浮液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为2.5×108-3.5×108CFU/mL。
[0009] 进一步,步骤二中移栽至室内的每个品种至少种植5株烟苗,设置至少3次重复。
[0010] 进一步,所述青枯菌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4℃下保存于无菌中的青枯菌,在肉汁培养基平板上划线,28-30℃下培养22-26h,挑取典型菌落移置于肉汁斜面,27-29℃培养22-26h后移至肉汁斜面,继续培养22-26h后用无菌水稀释,至所需要的接菌浓度。
[0011] 进一步,步骤三中通过检测各品种的发病率和/或病情指数和/或被害株率和/或有蚜(虫)株率和/或蚜量指数和/或平均单株蚜量和/或百株虫量和/或有卵株率检测各品种抗青枯病的抗病性强弱。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或叶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最高级值)]*100;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有蚜(虫)株率=[有蚜(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蚜量指数=[Σ(各级叶数*该级别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最高级值)]*100;平均单株蚜量=总蚜量/总株数;百株虫量=(总虫量/总株数)*100;有卵株率=(有卵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青枯病病害严重度分级为:0级:全株无病;1级:茎部偶有褪绿斑,或病侧二分之一以下叶片凋萎;3级:茎部有黑色条斑,但不超过茎高二分之一,或病侧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叶片凋萎;5级:茎部黑色条斑超过茎高二分之一,但未到达茎顶部,或病侧三分之二以上叶片凋萎;7级:茎部黑色条斑到底茎顶部,或病株叶片全部凋萎;9级:病株基本枯死。
[0012] 步骤三种接种后7d、10d、15d、21d、30d进行调查,每次均调查各品种全部植株。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能够有效鉴定烟草品种的抗青枯病的抗病性强弱。能够在烟田烟草选种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的阐述,但不可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作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与调整,也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15] 实施例1
[0016] 烟草抗青枯病抗病性强弱的室内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 步骤一,在烟田种植待鉴定烟草品种、已知抗青枯病品种以及已知感青枯病品种;
[0018] 步骤二,待烟苗长出真叶时,移栽至室内,每个品种种植5株烟苗,设置3次重复,待烟苗成活后,给每株烟苗灌青枯菌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温度28℃,相对湿度为80%以上的环境中,诱导发病;每株烟苗灌15mL的青枯菌悬浮液,每毫升青枯菌悬浮液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为2.5×108CFU/mL;所述青枯菌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4℃下保存于无菌水中的青枯菌,在肉汁培养基平板上划线,28℃下培养26h,挑取典型菌落移置于肉汁斜面,27℃培养26h后移至肉汁斜面,继续培养26h后用无菌水稀释,至所需要的接菌浓度;
[0019] 步骤三,接种后7d、10d、15d、21d、30d进行调查,每次均调查各品种全部植株,通过检测各品种的发病率和/或病情指数和/或被害株率和/或有蚜(虫)株率和/或蚜量指数和/或平均单株蚜量和/或百株虫量和/或有卵株率检测各品种抗青枯病的抗病性强弱;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或叶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最高级值)]*100;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有蚜(虫)株率=[有蚜(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蚜量指数=[Σ(各级叶数*该级别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最高级值)]*100;平均单株蚜量=总蚜量/总株数;百株虫量=(总虫量/总株数)*100;有卵株率=(有卵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青枯病病害严重度分级为:0级:全株无病;1级:茎部偶有褪绿斑,或病侧二分之一以下叶片凋萎;3级:茎部有黑色条斑,但不超过茎高二分之一,或病侧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叶片凋萎;5级:茎部黑色条斑超过茎高二分之一,但未到达茎顶部,或病侧三分之二以上叶片凋萎;7级:茎部黑色条斑到底茎顶部,或病株叶片全部凋萎;9级:病株基本枯死。
[0020] 实施例2
[0021] 步骤一,在烟田种植待鉴定烟草品种、已知抗青枯病品种、已知感青枯病品种、当地抗青枯病品种、当地中抗青枯病品种以及当地感青枯病品种;
[0022] 步骤二,待烟苗长出真叶时,移栽至室内,每个品种种植6株烟苗,设置4次重复,待烟苗成活后,给每株烟苗灌青枯菌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温度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的环境中,诱导发病;每株烟苗灌25mL的青枯菌悬浮液,每毫升青枯菌悬浮液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为3.5×108CFU/mL;所述青枯菌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4℃下保存于无菌水中的青枯菌,在肉汁培养基平板上划线,30℃下培养22h,挑取典型菌落移置于肉汁斜面,29℃培养22h后移至肉汁斜面,继续培养22h后用无菌水稀释,至所需要的接菌浓度;
[0023] 步骤三,接种后7d、10d、15d、21d、30d进行调查,每次均调查各品种全部植株,通过检测各品种的发病率和/或病情指数和/或被害株率和/或有蚜(虫)株率和/或蚜量指数和/或平均单株蚜量和/或百株虫量和/或有卵株率检测各品种抗青枯病的抗病性强弱;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或叶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最高级值)]*100;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有蚜(虫)株率=[有蚜(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蚜量指数=[Σ(各级叶数*该级别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最高级值)]*100;平均单株蚜量=总蚜量/总株数;百株虫量=(总虫量/总株数)*100;有卵株率=(有卵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青枯病病害严重度分级为:0级:全株无病;1级:茎部偶有褪绿斑,或病侧二分之一以下叶片凋萎;3级:茎部有黑色条斑,但不超过茎高二分之一,或病侧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叶片凋萎;5级:茎部黑色条斑超过茎高二分之一,但未到达茎顶部,或病侧三分之二以上叶片凋萎;7级:茎部黑色条斑到底茎顶部,或病株叶片全部凋萎;9级:病株基本枯死。
[0024] 实施例3
[0025] 步骤一,在烟田种植待鉴定烟草品种、已知抗青枯病品种以及已知感青枯病品种;
[0026] 步骤二,待烟苗长出真叶时,移栽至室内,每个品种至少种植5株烟苗,设置至少3次重复,待烟苗成活后,给每株烟苗灌青枯菌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温度28-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的环境中,诱导发病;每株烟苗灌20mL的青枯菌悬浮液,每毫升青枯菌悬浮液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为3×108CFU/mL;所述青枯菌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4℃下保存于无菌水中的青枯菌,在肉汁培养基平板上划线,29℃下培养24h,挑取典型菌落移置于肉汁斜面,28℃培养24h后移至肉汁斜面,继续培养24h后用无菌水稀释,至所需要的接菌浓度;
[0027] 步骤三,接种后7d、10d、15d、21d、30d进行调查,每次均调查各品种全部植株,通过检测各品种的发病率和/或病情指数和/或被害株率和/或有蚜(虫)株率和/或蚜量指数和/或平均单株蚜量和/或百株虫量和/或有卵株率检测各品种抗青枯病的抗病性强弱;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或叶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最高级值)]*100;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有蚜(虫)株率=[有蚜(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蚜量指数=[Σ(各级叶数*该级别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最高级值)]*100;平均单株蚜量=总蚜量/总株数;百株虫量=(总虫量/总株数)*100;有卵株率=(有卵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青枯病病害严重度分级为:0级:全株无病;1级:茎部偶有褪绿斑,或病侧二分之一以下叶片凋萎;3级:茎部有黑色条斑,但不超过茎高二分之一,或病侧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叶片凋萎;5级:茎部黑色条斑超过茎高二分之一,但未到达茎顶部,或病侧三分之二以上叶片凋萎;7级:茎部黑色条斑到底茎顶部,或病株叶片全部凋萎;9级:病株基本枯死。
[0028] 待鉴定烟草品种的发病率和/或病情指数和/或被害株率和/或有蚜(虫)株率和/或蚜量指数和/或平均单株蚜量和/或百株虫量和/或有卵株率与已知抗青枯病烟草品种和/或当地的抗青枯病烟草品种的发病率和/或病情指数和/或被害株率和/或有蚜(虫)株率和/或蚜量指数和/或平均单株蚜量和/或百株虫量和/或有卵株率相同或者相近的品种为抗青枯病品种;
[0029] 待鉴定烟草品种的发病率和/或病情指数和/或被害株率和/或有蚜(虫)株率和/或蚜量指数和/或平均单株蚜量和/或百株虫量和/或有卵株率与当地的中抗青枯病烟草品种的发病率和/或病情指数和/或被害株率和/或有蚜(虫)株率和/或蚜量指数和/或平均单株蚜量和/或百株虫量和/或有卵株率相同或者相近的品种为中抗青枯病品种;
[0030] 待鉴定烟草品种的发病率和/或病情指数和/或被害株率和/或有蚜(虫)株率和/或蚜量指数和/或平均单株蚜量和/或百株虫量和/或有卵株率与已知感青枯病烟草品种和/或当地的感青枯病烟草品种的发病率和/或病情指数和/或被害株率和/或有蚜(虫)株率和/或蚜量指数和/或平均单株蚜量和/或百株虫量和/或有卵株率相同或者相近的品种为感青枯病品种。
[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