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960001.X 申请日 2016-10-28 公开(公告)号 CN106577215A 公开(公告)日 2017-04-26
申请人 蚌埠市金牛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余安芹; 苏丹青;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步骤包括如下:(1) 种子 处理后贮藏并催芽;(2)由基质移植育苗;(3)种植地 施肥 翻耕作畦,并确定株行距;(4)植株根部醮 营养液 并带土移植育苗,并培育管理;本发明的方法,经混合料窖藏的种子及基质袋所育的苗齐健壮,减少棚内 幼苗 期的病害发生率,为移植育苗打好 基础 ,另外对移植幼苗根部醮营养液的处理,以提高成活率,本发明采用的方法简单,用料来源广,成本低,出苗量大,以提高种植收益。
权利要求

1.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如下:
(1)采摘成熟红继木果实,将其与小麦颖壳、百菌灵按重量比为10:5:0.02混均后进行堆放沤腐3-5天,然后晒干放置口扬起去除果皮及小麦颖壳,将红继木种子与辅料进行混匀进行地窖贮藏,并控制混合料的量为30-35%,所述的红继木种子与辅料的混合重量比为1:1,并密封地窖贮藏到翌年2月份有60-68%的红继木种子破壳,并长出嫩芽;
(2)在春季2月份的大棚内,用基质袋进行育苗,每个基质袋放置2-3粒窖藏后的红继木破壳种芽,并覆层3-4mm厚的基质层,所述基质袋内的基质由泥炭、蛭石、草木灰、腐熟有机肥、50%硫磺悬浮剂,按其重量比10:5:8:8:0.01混匀而成,其含水量40-45%,待芽苗露出基质后浇次透水,并控制棚内温度,白天22-28℃,夜间18-22℃,每5-7天浇次缓水,等幼苗长至高31-42cm即可移栽;
(3)在冬季12月份对移栽地进行深翻34-40cm,然后在春天2月份中、下旬,对移栽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800-1900kg后翻耕33-36cm,在移栽前对移栽地先亩施N15、P15、K15的复合肥45-50kg及尿素40-50kg后进行翻耕30-33cm,并作宽为50-60cm畦,高为30-35cm,畦沟宽20-25cm,并在畦上作直径为15-20cm、深为8-12cm的种植穴;
(4)将步骤(2)中的红继木幼苗先除去基质袋后,带土醮营养液B移栽到步骤(3)中移栽地的种植穴内并填土,然后浇透水即可,进行中耕除草,并即时做好干汗浇水,雨涝排水工作,同时在雨季时做好病虫害的预防的日常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辅料为细沙、颖壳、中药液、营养液A制成,其配制重量比例为20:10:0.3:0.1;其配制步骤为:先将中药液稀释为200倍液对红继木种子进行喷洒至其表面微湿后,与细沙、颖壳和营养液混合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营养液A按重量比为1:
1:2:2:10的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复硝酚钠、胺鲜酯及乙醇混匀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种植穴的间距为30-3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营养液B由蚕沙、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粪按重量比为0.01:0.2:0.2:10混匀而成。

说明书全文

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技术苗木种植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红继木,红花继木球,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绿化灌木球之一,价格低廉,品质优良。红花继木为常绿植物,新叶鲜红色,不同株系成熟时叶色、花色各不相同,叶片大小也有不同,在园林应用中主要考虑叶色及叶的大小两方面因素带来的不同效果。可用孤植、丛植、 群植 。孤植 选株形高大丰满的植株孤植于重要位置或视线的集中点, 如入口的附近,庭院或草坪中,独立成景,并注意与周围景观的强烈对比,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可发挥景观的中心视点或引导视线的作用。丛植 将红花继木球和其它植物成丛地点缀于园林绿地中,既丰富了景观色彩,又活跃了园林气氛。如果与绿色树种丛植,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以红花继木球为主要树种成群成片地种植,构成景林,独特的叶色和姿态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其美化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
[0003] 四季观花观叶植物。红花继木枝繁叶茂,树态多姿,木质柔韧,耐修剪蟠扎,是制作树桩分景的好材料。地植亦显婀娜多姿,是美化公园、庭院、道路的名贵观赏树种。
[0004] 为实现红继木树种在长江流域生长繁殖,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苗木种类,另为增加苗木的收益,特公开本发明的高成活率、种植收益高的育苗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步骤包括如下:
(1)采摘成熟红继木果实,将其与小麦颖壳、百菌灵按重量比为10:5:0.02混均后进行堆放沤腐3-5天,然后晒干放置风口扬起去除果皮及小麦颖壳,将红继木种子与辅料进行混匀进行地窖贮藏,并控制混合料的量为30-35%,所述的红继木种子与混合料的混合重量比为1:1,并密封地窖贮藏到翌年2月份有60-68%的红继木种子破壳,并长出嫩芽;
(2)在春季2月份的大棚内,用基质袋进行育苗,每个基质袋放置2-3粒窖藏后的红继木破壳种芽,并覆层3-4mm厚的基质层,所述基质袋内的基质由泥炭、蛭石、草木灰、腐熟有机肥、50%硫磺悬浮剂,按其重量比10:5:8:8:0.01混匀而成,其含水量40-45%,待芽苗露出基质后浇次透水,并控制棚内温度,白天22-28℃,夜间18-22℃,每5-7天浇次缓水,等幼苗长至高31-42cm即可移栽;
(3)在冬季12月份对移栽地进行深翻34-40cm,然后在春天2月份中、下旬,对移栽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800-1900kg后翻耕33-36cm,在移栽前对移栽地先亩施N15、P15、K15的复合肥45-50kg及尿素40-50kg后进行翻耕30-33cm,并作宽为50-60cm畦,高为30-35cm,畦沟宽20-25cm,并在畦上作直径为15-20cm、深为8-12cm的种植穴;
(4)将步骤(2)中的红继木幼苗先除去基质袋后,带土醮营养液B移栽到步骤(3)中移栽地的种植穴内填土,然后浇透水即可,进行中耕除草,并即时做好干汗浇水,雨涝排水工作,同时在雨季时做好病虫害的预防的日常管理。
[0007]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的辅料为细沙、颖壳、中药液、营养液A制成,其配制重量比例为20:10:0.3:0.1;其配制步骤为:先将中药液稀释为200倍液对红继木种子进行喷洒至其表面微湿后,与细沙、颖壳和营养液混合均匀。
[0008] 进一步,营养液A按重量比为1:1:2:2:10的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复硝酚钠、胺鲜酯及乙醇混匀制成。
[0009]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的种植穴的间距为30-35cm。
[0010]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的营养液B由蚕沙、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粪按重量比为0.01:0.2:0.2:10混匀而成。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经混合料窖藏的种子及基质袋所育的苗齐健壮,减少棚内幼苗期的病害发生率,为移植育苗打好基础,另外对移植幼苗根部醮营养液的处理,以提高成活率,本发明采用的方法简单,用料来源广,成本低,出苗量大,以提高种植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实施例1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步骤包括如下:
(1)采摘成熟红继木果实,将其与小麦颖壳、百菌灵按重量比为10:5:0.02混均后进行堆放沤腐3天,然后晒干放置风口扬起去除果皮及小麦颖壳,将红继木种子与辅料进行混匀进行地窖贮藏,并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为30%,所述的红继木种子与混合料的混合重量比为
1:1,并密封地窖贮藏到翌年2月份有60%的红继木种子破壳,并长出嫩芽;
(2)在春季2月份的大棚内,用基质袋进行育苗,每个基质袋放置2-3粒窖藏后的红继木破壳种芽,并覆层3-4mm厚的基质层,所述基质袋内的基质由泥炭、蛭石、草木灰、腐熟有机肥、50%硫磺悬浮剂,按其重量比10:5:8:8:0.01混匀而成,其含水量40%,待芽苗露出基质后浇次透水,并控制棚内温度,白天22℃,夜间18℃,每5天浇次缓水,等幼苗长至高33cm即可移栽;
(3)在冬季12月份对移栽地进行深翻34cm,然后在春天2月份中、下旬,对移栽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800kg后翻耕33cm,在移栽前对移栽地先亩施N15、P15、K15的复合肥45kg及尿素40kg后进行翻耕30cm,并作宽为50cm畦,高为30cm,畦沟宽20cm,并在畦上作直径为15cm、深为8cm的种植穴;
(4)将步骤(2)中的红继木幼苗先除去基质袋后,带土醮营养液B移栽到步骤(3)中移栽地的种植穴内填土,然后浇透水即可,进行中耕除草,并即时做好干汗浇水,雨涝排水工作,同时在雨季时做好病虫害的预防的日常管理。
[0013]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的辅料为细沙、颖壳、中药液、营养液A制成,其配制重量比例为20:10:0.3:0.1;其配制步骤为:先将中药液稀释为200倍液对红继木种子进行喷洒至其表面微湿后,与细沙、颖壳和营养液混合均匀。
[0014] 进一步,营养液A按重量比为1:1:2:2:10的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复硝酚钠、胺鲜酯及乙醇混匀制成。
[0015]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的种植穴的间距为30-35cm。
[0016]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的营养液B由蚕沙、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牛粪按重量比为0.01:0.2:0.2:10混匀而成。
[0017] 实施例2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步骤包括如下:
(1)采摘成熟红继木果实,将其与小麦颖壳、百菌灵按重量比为10:5:0.02混均后进行堆放沤腐5天,然后晒干放置风口扬起去除果皮及小麦颖壳,将红继木种子与辅料进行混匀进行地窖贮藏,并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为35%,所述的红继木种子与混合料的混合重量比为
1:1,并密封地窖贮藏到翌年2月份有68%的红继木种子破壳,并长出嫩芽;
(2)在春季2月份的大棚内,用基质袋进行育苗,每个基质袋放置2-3粒窖藏后的红继木破壳种芽,并覆层3-4mm厚的基质层,所述基质袋内的基质由泥炭、蛭石、草木灰、腐熟有机肥、50%硫磺悬浮剂,按其重量比10:5:8:8:0.01混匀而成,其含水量45%,待芽苗露出基质后浇次透水,并控制棚内温度,白天28℃,夜间22℃,每7天浇次缓水,等幼苗长至高42cm即可移栽;
(3)在冬季12月份对移栽地进行深翻40cm,然后在春天2月份中、下旬,对移栽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900kg后翻耕33-36cm,在移栽前对移栽地先亩施N15、P15、K15的复合肥50kg及尿素50kg后进行翻耕33cm,并作宽为60cm畦,高为35cm,畦沟宽25cm,并在畦上作直径为
20cm、深为12cm的种植穴;
(4)将步骤(2)中的红继木幼苗先除去基质袋后,带土醮营养液B移栽到步骤(3)中移栽地的种植穴内填土,然后浇透水即可,进行中耕除草,并即时做好干汗浇水,雨涝排水工作,同时在雨季时做好病虫害的预防的日常管理。
[0018]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的辅料为细沙、颖壳、中药液、营养液A制成,其配制重量比例为20:10:0.3:0.1;其配制步骤为:先将中药液稀释为200倍液对红继木种子进行喷洒至其表面微湿后,与细沙、颖壳和营养液混合均匀。
[0019] 进一步,营养液A按重量比为1:1:2:2:10的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复硝酚钠、胺鲜酯及乙醇混匀制成。
[0020]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的种植穴的间距为30-35cm。
[0021]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的营养液B由蚕沙、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牛粪按重量比为0.01:0.2:0.2:10混匀而成。
[0022] 实施例3一种红继木的育苗方法,步骤包括如下:
(1)采摘成熟红继木果实,将其与小麦颖壳、百菌灵按重量比为10:5:0.02混均后进行堆放沤腐4天,然后晒干放置风口扬起去除果皮及小麦颖壳,将红继木种子与辅料进行混匀进行地窖贮藏,并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为33%,所述的红继木种子与混合料的混合重量比为
1:1,并密封地窖贮藏到翌年2月份有64%的红继木种子破壳,并长出嫩芽;
(2)在春季2月份的大棚内,用基质袋进行育苗,每个基质袋放置2-3粒窖藏后的红继木破壳种芽,并覆层3-4mm厚的基质层,所述基质袋内的基质由泥炭、蛭石、草木灰、腐熟有机肥、50%硫磺悬浮剂,按其重量比10:5:8:8:0.01混匀而成,其含水量42%,待芽苗露出基质后浇次透水,并控制棚内温度,白天25℃,夜间20℃,每6天浇次缓水,等幼苗长至高36cm即可移栽;
(3)在冬季12月份对移栽地进行深翻37cm,然后在春天2月份中、下旬,对移栽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850kg后翻耕35cm,在移栽前对移栽地先亩施N15、P15、K15的复合肥47kg及尿素47kg后进行翻耕30-33cm,并作宽为55cm畦,高为30-35cm,畦沟宽22cm,并在畦上作直径为17cm、深为10cm的种植穴;
(4)将步骤(2)中的红继木幼苗先除去基质袋后,带土醮营养液B移栽到步骤(3)中移栽地的种植穴内填土,然后浇透水即可,进行中耕除草,并即时做好干汗浇水,雨涝排水工作,同时在雨季时做好病虫害的预防的日常管理。
[0023]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的辅料为细沙、颖壳、中药液、营养液A制成,其配制重量比例为20:10:0.3:0.1;其配制步骤为:先将中药液稀释为200倍液对红继木种子进行喷洒至其表面微湿后,与细沙、颖壳和营养液混合均匀。
[0024] 进一步,营养液A按重量比为1:1:2:2:10的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复硝酚钠、胺鲜酯及乙醇混匀制成。
[0025]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的种植穴的间距为30-35cm。
[0026]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的营养液B由蚕沙、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牛粪按重量比为0.01:0.2:0.2:10混匀而成。
[0027] 通过上述实施例,得到以下表1结论:表1
  催芽率 幼苗成活率 幼苗长势 移栽成活率
实施例1 70% 92% 幼苗齐健壮,根系发达 95%
实施例2 78% 89% 幼苗齐健壮,根系发达 92%
实施例3 82% 94% 幼苗齐健壮,根系发达 95%
常规方法 49% 80-85% 长势不均,根须少 85%
经混合料窖藏的种子及基质袋所育的苗齐健壮,减少棚内幼苗期的病害发生率,为移植育苗打好基础,另外对移植幼苗根部醮营养液的处理,以提高成活率,本发明采用的方法简单,用料来源广,成本低,出苗量大,以提高种植收益。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