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修井完井工艺

申请号 CN201410725026.2 申请日 2014-12-03 公开(公告)号 CN104632130A 公开(公告)日 2015-05-20
申请人 中国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庆华集团新疆和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义祥; 朱文坚; 丁雪萍; 李志源; 许多亮; 郭飞; 张静; 王亮;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大修井完井工艺,主要用于对油井的底部进行充填,包括步骤:下通井规,向井内下通井规至第一设定深度;刮管,采用刮管器对座封井段及其上下设定距离反复刮削后起出刮管器;下筛管,通过封隔器将多个依次连接的筛管下至井的 套管 中,直至筛管的顶端位于第二设定深度处;丢手,对封隔器进行打压,实现座封和丢手;下砾石,向所述筛管中填充砾石。该大修井完井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制下到油井底部的筛管被击穿或者过滤组件脱落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大修井完井工艺,主要用于对油井的底部进行充填,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下通井规,向井内下通井规至第一设定深度;
刮管,采用刮管器对座封井段及其上下设定距离反复刮削后起出刮管器;
下筛管,通过封隔器将多个依次连接的筛管下至井的套管中,直至筛管的顶端位于第二设定深度处;
丢手,对封隔器进行打压,实现座封和丢手;
下砾石,向所述筛管中填充砾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修井完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深度和第二设定深度均位于油层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修井完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下通井规之前还包括步骤:
下压井液,通过高压向井内压注压井液,直至压井液液面位于第三设定深度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修井完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刮管具体为:
采用刮管器对座封井段及其上下15米刮削三遍后起出刮管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修井完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筛管中多个筛管之间通过丝扣固定密封连接,且筛管的丝扣处涂有丝扣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修井完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丢手与下砾石之间还包括步骤:
起筛管,向上起丢手后的筛管至设定高度,检测丢手后的筛管是否损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修井完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下砾石具体为:
向井中下砾石充填管柱,下带无接箍插管,设定作用下,所述无接箍插管触动所述砾石充填管柱的填充通道,完成无接箍插管与填充管道的对接,通过地面泵车向筛管中充填砾石,充填完毕后起出砾石充填管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修井完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下砾石之后还包括步骤:
反复洗井直至出见清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修井完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下砾石之后还包括步骤:
注入高温液体融化或溶解筛管的孔隙中的有机堵塞物。

说明书全文

大修井完井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修井完井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油田开发中后期以来,油井工况日趋复杂,各层位开发时间、地层压、渗透率的不相同,造成生产中出砂严重。特别是浅层疏松砂岩压实作用差,岩层胶结差不明显,作业冲砂过程中,地层出砂严重,致使后续冲砂工艺无法完成,大量出流砂的油井还会导致地层塌陷、套管变形,使得油田产能大大降低。
[0003] 为了保证油井的使用,还需对出砂严重的油井进行大修。具体地,应该对分别对油井的底部、油层部和上部进行大修,其中油层部即为油井位于油层中的井段,底部是指位于油层下方的井段,上部即为位于油层上方的井段。现有技术中的大修井完井工艺包括向油井的底部和/或上部的套管内部下筛管,如果套管完好且出砂严重则可以对油井的上部进行下筛管实现顶部充填完井工艺。如果油井的油层部和底部出砂严重,则可以油井的底部进行下筛管实现底部充填完井工艺。然而筛管下到油井的底部时常常出现被击穿或其防砂过滤组件脱落等现象,导致防砂效果不理想。
[0004]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下到油井底部的筛管被击穿或者过滤组件脱落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修井完井工艺,该大修井完井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制下到油井底部的筛管被击穿或者过滤组件脱落的问题。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大修井完井工艺,主要用于对油井的底部进行充填,包括步骤:
[0008] 下通井规,向井内下通井规至第一设定深度;
[0009] 刮管,采用刮管器对座封井段及其上下设定距离反复刮削后起出刮管器;
[0010] 下筛管,通过封隔器将多个依次连接的筛管下至井的套管中,直至筛管的顶端位于第二设定深度处;
[0011] 丢手,对封隔器进行打压,实现座封和丢手;
[0012] 下砾石,向所述筛管中填充砾石。
[0013] 优选地,上述大修井完井工艺中,所述第一设定深度和第二设定深度均位于油层下方。
[0014] 优选地,上述大修井完井工艺中,所述步骤下通井规之前还包括步骤:
[0015] 下压井液,通过高压向井内压注压井液,直至压井液液面位于第三设定深度处。
[0016] 优选地,上述大修井完井工艺中,所述步骤刮管具体为:
[0017] 采用刮管器对座封井段及其上下15米刮削三遍后起出刮管器。
[0018] 优选地,上述大修井完井工艺中,所述步骤筛管中多个筛管之间通过丝扣固定密封连接,且筛管的丝扣处涂有丝扣油。
[0019] 优选地,上述大修井完井工艺中,所述步骤丢手与下砾石之间还包括步骤:
[0020] 起筛管,向上起丢手后的筛管至设定高度,检测丢手后的筛管是否损坏。
[0021] 优选地,上述大修井完井工艺中,所述步骤下砾石具体为:
[0022] 向井中下砾石充填管柱,下带无接箍插管,设定作用力下,所述无接箍插管触动所述砾石充填管柱的填充通道,完成无接箍插管与填充管道的对接,通过地面泵车向筛管中充填砾石,充填完毕后起出砾石充填管柱。
[0023] 优选地,上述大修井完井工艺中,所述步骤下砾石之后还包括步骤:
[0024] 反复洗井直至出水见清水。
[0025] 优选地,上述大修井完井工艺中,所述步骤下砾石之后还包括步骤:
[0026] 注入高温液体融化或溶解筛管的孔隙中的有机堵塞物。
[0027] 本发明提供的大修井完井工艺,主要用于对油井的底部进行充填,其包括步骤:
[0028] S1:下通井规,向井内下通井规至第一设定深度;
[0029] 即向井中下通井规以检测井下是否畅通无阻。具体地,通井规可以检测井的内径是否符合标准,检查井的套管是否变形或变形后能通行的最大尺寸。只有通过通井规检测出井下畅通无阻时,再进行后续步骤,如此可以保证其它仪器比如刮管器或筛管等下到井内时不会被损坏。通井规应该下至井内的第一设定深度,其中第一设定深度是指距井口第一设定深度值的位置,第一设定深度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0030] S2:刮管,采用刮管器对座封井段及其上下设定距离反复刮削后起出刮管器;
[0031] 即向井中下刮管器至座封井段上下,然后使用刮管器对座封井段、座封井段顶端至其上方设定距离处以及座封井段底端至其下方设定距离处进行刮削,将井内的杂物洗净。其中设定距离的值即为距座封井段底端设定距离的位置或者距座封井段顶端设定距离的位置。
[0032] S3:下筛管,通过封隔器将多个依次连接的筛管下至井的套管中,直至筛管的顶端位于第二设定深度处;
[0033] 通过封隔器向井的套管内下多个依次连接的筛管,直至筛管的顶端位于第二设定深度处。与现有技术相同,多个筛管沿着轴线依次连接,即连接后,多个筛管的轴线相互重合。下筛管完毕后,位于最上方的筛管的顶端位于第二设定深度处。
[0034] S4:丢手,对封隔器进行打压,实现座封和丢手;
[0035] 即进行地面打压,进而实现座封和丢手。
[0036] S5:下砾石,向所述筛管中填充砾石。
[0037] 最后,向井下的筛管中填充砾石。
[0038]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大修井完井工艺进行完井时,由于在向井中下筛管、座封和丢手之后还对筛管中填充了大量砾石,如此井下的筛管内部含有大量砾石,使得筛管壁和其内部砾石共同承受来自外界的作用力,如此当外界撞击筛管时,不易将筛管击穿也不易使筛管变形或过滤件脱落等,保证了筛管的完好性,使其不易损坏。附图说明
[003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0]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大修井完井工艺的流程图
[0041]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大修井完井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修井完井工艺,该大修井完井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制下到油井底部的筛管被击穿或者过滤组件脱落的问题。
[004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4]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修井完井工艺,主要用于对油井的底部进行充填,其包括步骤:
[0045] S1:下通井规,向井内下通井规至第一设定深度;
[0046] 即向井中下通井规以检测井下是否畅通无阻。具体地,通井规可以检测井的内径是否符合标准,检查井的套管是否变形或变形后能通行的最大尺寸。只有通过通井规检测出井下畅通无阻时,再进行后续步骤,如此可以保证其它仪器比如刮管器或筛管等下到井内时不会被损坏。通井规应该下至井内的第一设定深度,其中第一设定深度是指距井口第一设定深度值的位置,第一设定深度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其中,第一设定深度处应该位于座封井段下方。
[0047] S2:刮管,采用刮管器对座封井段及其上下设定距离反复刮削后起出刮管器;
[0048] 即向井中下刮管器至座封井段上下,然后使用刮管器对座封井段、座封井段顶端至其上方设定距离处以及座封井段底端至其下方设定距离处进行刮削,将井内的杂物洗净。其中设定距离的值即为距座封井段底端设定距离的位置或者距座封井段顶端设定距离的位置。
[0049] S3:下筛管,通过封隔器将多个依次连接的筛管下至井的套管中,直至筛管的顶端位于第二设定深度处;
[0050] 通过封隔器向井的套管内下多个依次连接的筛管,直至筛管的顶端位于第二设定深度处。与现有技术相同,多个筛管沿着轴线依次连接,即连接后,多个筛管的轴线相互重合。下筛管完毕后,位于最上方的筛管的顶端位于第二设定深度处。第二设定深度处也应该位于座封井段下方。
[0051] S4:丢手,对封隔器进行打压,实现座封和丢手;
[0052] 即进行地面打压,进而实现座封和丢手。
[0053] S5:下砾石,向所述筛管中填充砾石。
[0054] 最后,向井下的筛管中填充砾石。
[0055]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修井完井工艺进行完井时,由于在向井中下筛管、座封和丢手之后还对筛管中填充了大量砾石,如此井下的筛管内部含有大量砾石,使得筛管壁和其内部砾石共同承受来自外界的作用力,如此当外界撞击筛管时,不易将筛管击穿也不易使筛管变形或过滤件脱落等,保证了筛管的完好性,使其不易损坏。
[0056] 本发明中使用的封隔器为大通径封隔器,此种封隔器采用水力座封、上提解封、座封丢手同时完成的结构,总体上分为座封、丢手、主体和解封四部分。座封部分主要是液动系统,可以产生足够的座封力,丢手部分由弹性爪、滑支撑件组成,滑阀移动由销钉控制,剪断销钉后滑阀将支撑件推出弹簧爪,上提筛管丢手。本发明中使用的筛管每米含有过滤件的个数为150-245个,筛管的最小过滤缝隙为0.1-0.3mm,筛管的有效过滤面积为2
350-650cm/m。
[0057]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其中第一设定深度和第二设定深度可以均位于油层下方,在此不作限定。
[0058] 如图2所示,另外,为了防止发生井喷等情况,在步骤下通井规之前还包括步骤S0:下压井液,通过高压泵向井内压注压井液,直至压井液液面位于第三设定深度处。即通过高压泵向井内注入压井液,通过压井液的高压防止井喷发生。其中,注入压井液的液面位于第三设定深度处时,停止压井液的注入,第三设定深度应该位于油层下方,在此不作限定。
[0059] 其中步骤刮管可以具体为:采用刮管器对座封井段及其上下15米刮削三遍后起出刮管器。即采用刮管器对座封井段、座封井段顶端至距其15米处以及座封井段底端至距其15米处进行刮削三遍,然后起出刮管器。即设定距离为15米,当然还可以为12-18米。进行刮削时,杂物排量可以控制在0.5m3/min以上。
[0060] 需要说明的是,筛管步骤中多个筛管之间可以通过丝扣固定密封连接,即相邻的两个筛管之间螺纹连接。为了保证密封性,筛管的丝扣处还涂有丝扣油。当然,相邻的两个筛管还可以相互焊接,在此不作限定。
[0061] 为了确保下至井内的筛管不被损坏,步骤丢手与下砾石之间还包括步骤:起筛管,向上起丢手后的筛管至设定高度,检测丢手后的筛管是否损坏。即向上提起手后的筛管,通过提起时的力判断多个筛管是否断裂等,如此可以检测出多个筛管是否损坏。
[0062] 优选地,步骤下砾石具体为:向井中下砾石充填管柱,下带无接箍插管,设定作用力下,所述无接箍插管触动所述砾石充填管柱的填充通道,完成无接箍插管与填充管道的对接,通过地面泵车向筛管中充填砾石,充填完毕后起出砾石充填管柱。进一步地,还可以向套管与筛管之间的间隙和套管外部的地层内填充砾石。填充结束后在滑动井口的配合上下提砾石充填管柱,充填工具自动关闭,起出砾石充填管柱。
[0063]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井的正常使用,在步骤下砾石之后还包括步骤:反复洗井直至出水见清水。
[0064] 为了防止帅管的空隙堵塞,步骤下砾石之后还包括步骤向井中注入高温液体融化或溶解筛管的孔隙中的有机堵塞物。
[0065]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66]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