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油装置

申请号 CN201510114610.9 申请日 2015-03-16 公开(公告)号 CN104775793A 公开(公告)日 2015-07-15
申请人 浙江理工大学; 发明人 孙永剑; 万昌江; 刘东升;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采油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在采油过程中可以对 粘度 较高的稠油进行降黏处理,从而提高了稠油流动性,可保证稠油油藏顺利采集的采油装置。它包括主油管、空心的抽油杆、油井筒,油井筒上设有隔 水 管,主油管下端伸入油井筒中,主油管内设有 螺杆 泵 , 螺杆泵 的主工作螺杆与抽油杆相连,油井筒内下部设有防砂筛管,防砂筛管顶部具有筛管出油口,筛管出油口与螺杆泵的进油口相通,抽油杆内设有 电缆 ,电缆一端连接供电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对稠油进行合理加热,使其粘度降低,利于采集;可以通入二 氧 化 碳 气体以及水蒸气,对即将上升,以及上升过程中的 原油 进行降黏。
权利要求

1.一种采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主油管、上端开口的空心的抽油杆、伸入海底泥线之下的油井筒,所述的油井筒上设有一具有内腔的隔管,所述的隔水管顶部伸出海面,油井筒的筒壁与隔水管的管壁之间密封连接,主油管穿过隔水管的内腔,主油管下端伸入油井筒中,所述的主油管内设有螺杆,所述的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的上端与抽油杆的下端相连,所述的螺杆泵处在主油管的下端处,所述的油井筒上具有射孔弹孔,所述的射孔弹孔伸入油藏储层,所述的油井筒内下部设有防砂筛管,所述的防砂筛管顶部具有筛管出油口,所述的筛管出油口与螺杆泵的进油口相通,所述的油井筒中设有筛管封隔器,所述的防砂筛管穿过筛管封隔器,所述的防砂筛管外壁与筛管封隔器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筛管封隔器与油井筒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抽油杆内设有电缆,所述的电缆一端连接供电源,电缆另一端连接抽油杆的底端,所述的抽油杆的顶端通过电线接回供电源,所述的电缆包括内导线、外绝缘包套,所述的抽油杆与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之间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油井筒中设有油管封隔器,所述的主油管外壁与油管封隔器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油管封隔器与油井筒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油管封隔器、筛管封隔器、油井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沉水蓄油腔,所述的沉水蓄油腔的口径大于防砂筛管的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下端连接一下接杆,所述的沉水蓄油腔内设有防直吸横挡板,所述的防直吸横挡板连接在下接杆上,所述的防直吸横挡板外侧边缘与沉水蓄油腔的腔壁之间形成上油通道,所述的下接杆上设有多根搅动横杆,所述的搅动横杆一端固定在下接杆上,所述的搅动横杆处在防直吸横挡板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抽油杆下端开口,所述的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为上、下端开口的空心螺杆,所述的抽油杆的上端开口连接一个二供气泵,所述的二氧化碳供气泵连接二氧化碳气源,所述的抽油杆与主工作螺杆之间连通,所述的下接杆为上、下端开口的空心杆,所述的下接杆与主工作螺杆连接且连通,所述的下接杆下端伸入防砂筛管内,所述的下接杆上设有多个处在防砂筛管内的入气口,所述的入气口上设有入气单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油装置,其特征是,所有入气口竖直排列呈一直线,所述的防砂筛管内设有间歇入气套,所述的下接杆与间歇入气套之间转动连接且下接杆外壁与间歇入气套内壁之间密封,所述的间歇入气套上设有一排竖直的入气孔,每个入气孔均可与其中一个入气口对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接杆上设有多个混气口,所述的混气口上设有混气单向阀,所述的下接杆外设有间歇混气套,所述的下接杆与间歇混气套之间转动连接且下接杆外壁与间歇混气套内壁之间密封,所述的间歇混气套处在防直吸横挡板与螺杆泵之间,所述的间歇混气套上设有若干混气孔,每个混气孔均可与其中一个混气口对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采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抽油杆与电缆之间设有海绵筒层,所述的海绵筒层连接在抽油杆内壁上,所述的海绵筒层内设有穿线孔,所述的电缆穿过穿线孔,所述的海绵筒层将电缆与抽油杆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抽油杆的上端开口与一供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的供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水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采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油管上设有油管扶正器,所述的油管扶正器顶端高度与油井筒顶端高度一致,所述的油管扶正器内设有加热腔,所述的保温腔内设有加热器,加热器的加热头伸入主油管内,所述的隔水管内壁上设有保温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外绝缘包套包括多个绝缘套段,所述的绝缘套段的内壁压紧内导线,相邻绝缘套段之间设有弹性连接鼓,所述的弹性连接鼓与绝缘套段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弹性连接鼓内壁与内导线之间具有间隙。

说明书全文

一种采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油藏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稠油油藏在世界上分布十分广泛,据统计,稠油(包括沥青)油藏地质储量至少在已探明的常规原油储量的4倍以上,乐观估计甚至可以超过6倍。随着人们对深的探索,深水稠油受到越来越来的关注,其开采开发活动也已在世界各地展开。
[0003] 不过,深水油田水深所处一般在500至2500米,由于其深度较深等因素,会在海底形成一个低温区域,加之稠油的温度敏感性,以及其本身粘度较高,因此在低温区域会流动困难,甚至逐渐失去流动性,使油井无法维持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在采油过程中可以对粘度较高的稠油进行降黏处理,从而提高了稠油流动性,可保证稠油油藏顺利采集的采油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采油装置,包括主油管、上端开口的空心的抽油杆、伸入海底泥线之下的油井筒,所述的油井筒上设有一具有内腔的隔水管,所述的隔水管顶部伸出海面,油井筒的筒壁与隔水管的管壁之间密封连接,主油管穿过隔水管的内腔,主油管下端伸入油井筒中,所述的主油管内设有螺杆,所述的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的上端与抽油杆的下端相连,所述的螺杆泵处在主油管的下端处,所述的油井筒上具有射孔弹孔,所述的射孔弹孔伸入油藏储层,所述的油井筒内下部设有防砂筛管,所述的防砂筛管顶部具有筛管出油口,所述的筛管出油口与螺杆泵的进油口相通,所述的油井筒中设有筛管封隔器,所述的防砂筛管穿过筛管封隔器,所述的防砂筛管外壁与筛管封隔器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筛管封隔器与油井筒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抽油杆内设有电缆,所述的电缆一端连接供电源,电缆另一端连接抽油杆的底端,所述的抽油杆的顶端通过电线接回供电源,所述的电缆包括内导线、外绝缘包套,所述的抽油杆与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之间绝缘。
[0007]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井筒中设有油管封隔器,所述的主油管外壁与油管封隔器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油管封隔器与油井筒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油管封隔器、筛管封隔器、油井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沉水蓄油腔,所述的沉水蓄油腔的口径大于防砂筛管的口径。
[0008]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下端连接一下接杆,所述的沉水蓄油腔内设有防直吸横挡板,所述的防直吸横挡板连接在下接杆上,所述的防直吸横挡板外侧边缘与沉水蓄油腔的腔壁之间形成上油通道,所述的下接杆上设有多根搅动横杆,所述的搅动横杆一端固定在下接杆上,所述的搅动横杆处在防直吸横挡板下方。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的抽油杆下端开口,所述的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为上、下端开口的空心螺杆,所述的抽油杆的上端开口连接一个二供气泵,所述的二氧化碳供气泵连接二氧化碳气源,所述的抽油杆与主工作螺杆之间连通,所述的下接杆为上、下端开口的空心杆,所述的下接杆与主工作螺杆连接且连通,所述的下接杆下端伸入防砂筛管内,所述的下接杆上设有多个处在防砂筛管内的入气口,所述的入气口上设有入气单向
[0010] 作为优选,所有入气口竖直排列呈一直线,所述的防砂筛管内设有间歇入气套,所述的下接杆与间歇入气套之间转动连接且下接杆外壁与间歇入气套内壁之间密封,所述的间歇入气套上设有一排竖直的入气孔,每个入气孔均与其中一个入气口对应连通。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接杆上设有多个混气口,所述的混气口上设有混气单向阀,所述的下接杆外设有间歇混气套,所述的下接杆与间歇混气套之间转动连接且下接杆外壁与间歇混气套内壁之间密封,所述的间歇混气套处在防直吸横挡板与螺杆泵之间,所述的间歇混气套上设有若干混气孔,每个混气孔均可与其中一个混气口对应连通。
[0012] 作为优选,所述的抽油杆与电缆之间设有海绵筒层,所述的海绵筒层连接在抽油杆内壁上,所述的海绵筒层内设有穿线孔,所述的电缆穿过穿线孔,所述的海绵筒层将电缆与抽油杆隔开。
[0013] 作为优选,所述的抽油杆的上端开口与一供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的供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水源。
[0014]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油管上设有油管扶正器,所述的油管扶正器顶端高度与油井筒顶端高度一致,所述的油管扶正器内设有加热腔,所述的保温腔内设有加热器,加热器的加热头伸入主油管内,所述的隔水管内壁上设有保温层。
[0015]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绝缘包套包括多个绝缘套段,所述的绝缘套段的内壁压紧内导线,相邻绝缘套段之间设有弹性连接鼓,所述的弹性连接鼓与绝缘套段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弹性连接鼓内壁与内导线之间具有间隙。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对稠油进行合理加热,使其粘度降低,利于采集;可以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以及水蒸气,对即将上升,以及上升过程中的原油进行降黏;通气过程中同时提供了冷却保护功能,保护导线,防止其受损;具有不同的混气降黏结构,从整体上更科学地分配热量和气体,进一步提升原油降黏效果,保证采油的效率和效果。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沉水蓄油腔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入气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发明间歇入气套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发明间歇混气套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是本发明抽油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是本发明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主油管1、抽油杆2、海底泥线3、油井筒4、隔水管5、海面6、螺杆泵7、射孔弹孔8、油藏储层9、防砂筛管10、筛管封隔器11、电缆12、外绝缘包套13、油管封隔器14、沉水蓄油腔15、下接杆16、防直吸横挡板17、上油通道18、搅动横杆19、二氧化碳供气泵20、入气口21、间歇入气套22、入气孔23、混气口24、间歇混气套25、混气孔26、海绵筒层27、供水泵28、油管扶正器29、间隙30、内导线31、绝缘套段32、弹性连接鼓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6]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采油装置,包括主油管1、上端开口的空心的抽油杆2、伸入海底泥线3之下的油井筒4,所述的油井筒上设有一具有内腔的隔水管5,所述的隔水管顶部伸出海面6,油井筒的筒壁与隔水管的管壁之间密封连接,主油管穿过隔水管的内腔,主油管下端伸入油井筒中,所述的主油管内设有螺杆泵7,所述的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的上端与抽油杆的下端相连,所述的螺杆泵处在主油管的下端处,所述的油井筒上具有射孔弹孔8,所述的射孔弹孔伸入油藏储层9,所述的油井筒内下部设有防砂筛管10,所述的防砂筛管顶部具有筛管出油口,所述的筛管出油口与螺杆泵的进油口相通,所述的油井筒中设有筛管封隔器11,所述的防砂筛管穿过筛管封隔器,所述的防砂筛管外壁与筛管封隔器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筛管封隔器与油井筒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抽油杆内设有电缆12,所述的电缆一端连接供电源,电缆另一端连接抽油杆的底端,所述的抽油杆的顶端通过电线接回供电源,所述的电缆包括内导线31、外绝缘包套13,所述的抽油杆与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之间绝缘。
[0027] 电缆伸入空心的抽油杆里,二者在抽油杆的底端相接,再配上供电源、电线,形成一个加热回路,电流经电缆流入,由空心的抽油杆流出,靠外绝缘包套进行电隔离。当有交流电通过上述加热回路,因集肤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以及电缆本身的导电产热等因素,共同作用发热。粘度较高的稠油是通过螺杆泵、主油管来进行输送的,空心的抽油杆则正处在主油管之内,一则用于连接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不论单螺杆泵、多螺杆泵,至少都会具有主工作螺杆,用以承接动的输入)来完成带动旋转、抽油、油流举升动作,二则其上产生的热量被所举升的介质(油流)带走,实现了对主油管内部稠油自下而上的全过程加热,从而达到增温降黏,改善其流动性和提高油井举升效果的目的。
[0028] 所述的油井筒中设有油管封隔器14,所述的主油管外壁与油管封隔器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油管封隔器与油井筒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油管封隔器、筛管封隔器、油井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沉水蓄油腔15,所述的沉水蓄油腔的口径大于防砂筛管的口径。油藏开采的过程中,必然会有采油输送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采用动力泵(如螺杆泵)来进行抽油以及对原油的举升。而在实际中,被抽取和举升的介质绝不会只有原油,而是会含有大量杂质以及海水等,在有些情况下,含水率甚至会超过九成(油藏粘度过高,难以抽取,从而会抽到大量相对易流动的海水,或是油藏本身含水率较高等因素导致)。原油(稠油)与海水一起,从防砂筛管进入后,在螺杆泵吸力的作用下,开始上升,此时会先进入到沉水蓄油腔,沉水蓄油腔的口径较大,因此原油、海水会在此处短暂停留,由于此处的原油是已经被抽上来的原油,因此粘度相对油藏储层内的稠油而言要低,相对也更稀。原油、海水在沉水蓄油腔内会开始初步分层,水向下、油向上,大量原油会更靠近螺杆泵的抽油端,从而能有效提高螺杆泵的抽油效率,减少被举升海水的比例,减少额外能耗,提升采油效果。而向下沉降的海水,随着后续原油的继续进入、上下分层,会不断被向下挤压,永远停留在下部或者流回油藏储层区域。
[0029] 所述的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下端连接一下接杆16,所述的沉水蓄油腔内设有防直吸横挡板17,所述的防直吸横挡板连接在下接杆上,所述的防直吸横挡板外侧边缘与沉水蓄油腔的腔壁之间形成上油通道18,所述的下接杆上设有多根搅动横杆19,所述的搅动横杆一端固定在下接杆上,所述的搅动横杆处在防直吸横挡板下方。原油与海水一起从防砂筛管上端流出后,为了避免螺杆泵直吸原油而导致同时吸入大量海水,特设置一防直吸横挡板,有了防直吸横挡板后,原油(稠油)与海水都需要通过曲折的路径,经由上油通道才能达到防直吸横挡板上方、螺杆泵抽油端下方,在此过程中,能更好地进行原油与海水的分离、使其分层。再者,下接杆上具有搅动横杆,因此,稠油与海水在分离分层的过程中,粘稠的原油会被搅动,从而分散降黏,如此能够更好地让原油上升,压迫海水下沉,使得防直吸横挡板上方液体中原油比例进一步提升,从而能更好地提高抽油效率。
[0030] 所述的抽油杆下端开口,所述的螺杆泵的主工作螺杆为上、下端开口的空心螺杆,所述的抽油杆的上端开口连接一个二氧化碳供气泵20,所述的二氧化碳供气泵连接二氧化碳气源,所述的抽油杆与主工作螺杆之间连通,所述的下接杆为上、下端开口的空心杆,所述的下接杆与主工作螺杆连接且连通,所述的下接杆下端伸入防砂筛管内,所述的下接杆上设有多个处在防砂筛管内的入气口21,所述的入气口上设有入气单向阀。
[0031] 二氧化碳不仅能溶于原油,而且原油中的类分子也能进入气相。而吸收了二氧化碳后的原油,饱和压力上升,粘度急剧降低,从而可直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稠油降黏。在采油过程中,二氧化碳供气泵会进行供气,二氧化碳经抽油杆、主工作螺杆、下接杆进入到防砂筛管,原油从外部进入防砂筛管后,会直接吸收二氧化碳,达到混相状态。吸收二氧化碳降黏后的原油,相较原来能够更轻易地上升进入沉水蓄油腔,从而与原来相比,同样的抽油能耗,可以让更高比例的原油进入主油管。此外,本发明的电加热结构,虽然能良好地达成加热和绝缘隔离,但是抽油杆内部温度始终会处在一个较高的状态,分开进行分析的话,抽油杆内、电缆外的热量尚能被较快地吸收带走,起到降黏作用,但电缆的外绝缘包套上以及外绝缘包套内的热量,散失起来就很慢,从而会导致电缆本身温度过高,外绝缘包套极易受损,而在抽油杆内不断通过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带走这些难以快速散失的热量,达到冷却保护的效果,并且,这些热量经由二氧化碳的携带,又会直接传导给防砂筛管内的原油,从而使得防砂筛管内的原油可以被降黏,从而更轻易地被抽取、举升,避免防砂筛管内的原油温度处在倾点以下,从而保证原油的顺利采集。
[0032] 所有入气口竖直排列呈一直线,所述的防砂筛管内设有间歇入气套22,所述的下接杆与间歇入气套之间转动连接且下接杆外壁与间歇入气套内壁之间密封,所述的间歇入气套上设有一排竖直的入气孔23,每个入气孔均与其中一个入气口对应连通。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供气泵供给的,由于稠油油藏处在深海,因此对供气压力也有一定要求,为了避免二氧化碳出气不畅,保证降黏效果,采用了上述的结构,二氧化碳达到下接杆下部后,并不能持续排出,在下接杆随着抽油杆一起转动的过程中,只要入气口没有对上入气孔,那么气道(抽油杆、主工作螺杆、下接杆三者的内道)中的二氧化碳就会蓄积,压力上升,直至下接杆转动到入气口对上入气孔后,此时才会有出气的可能性,若此时气道内气压能够挤开海水和原油,那么就会有二氧化碳进入到防砂筛管,实现结合降黏,若气道内气压尚且不足,就会继续累积气体,直至下一次入气口对上入气孔,以此循环。如此一来,就不会要求二氧化碳供气泵具有极大的供气压力,而是可以进行间歇性地自适应供气。并且这样排出的气体,也具有较高的瞬时气压,能够更好地冲开粘稠的原油,提升与原油的结合程度。
[0033] 所述的下接杆上设有多个混气口24,所述的混气口上设有混气单向阀,所述的下接杆外设有间歇混气套25,所述的下接杆与间歇混气套之间转动连接且下接杆外壁与间歇混气套内壁之间密封,所述的间歇混气套处在防直吸横挡板与螺杆泵之间,所述的间歇混气套上设有若干混气孔26,每个混气孔均可与其中一个混气口对应连通。混气口的原理与入气口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将混气口的总口径设置的相对较小(相比入气口),这是因为,入气口提供的二氧化碳,是要与相对温度更低,量更大也更粘稠的防砂筛管内原油进行结合的,而混气口排出的二氧化碳,只需要与防直吸横挡板上方相对粘度低一些、纯度更高的原油来进行结合。不过,且不论混气口、入气口的总口径,单从效果而言,混气口处提供的二氧化碳,可以结合将要进入螺杆泵的纯度较高的原油,进一步达成混相降黏。并且,这部分二氧化碳(对电缆降温过,即被电缆加热过)上携带的热量,直接传导给纯度相对更高的原油(防直吸横挡板上方的介质),而直接传导给海水的很少,所以热利用率更高。因此混气口、入气口及相关结构,具有互不相同,但都很有效果的降黏功能。
[0034] 所述的抽油杆与电缆之间设有海绵筒层27,所述的海绵筒层连接在抽油杆内壁上,所述的海绵筒层内设有穿线孔,所述的电缆穿过穿线孔,所述的海绵筒层将电缆与抽油杆隔开。空心的抽油杆是对稠油进行加热的主要结构,也是相对高温的结构,其内的电缆并非刚性(出于成本、热胀冷缩和安装难度的考虑,也很难设置成刚性),容易碰到抽油杆内壁,这样一来,外绝缘包套就容易因温度过高而受损,导致内导线可能接触到抽油杆,形成局部“短路”,影响加热效果。而海绵筒层的存在,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并且,海绵筒层并不会影响二氧化碳进入到下接杆内气道,相反还会具有一定的防气体逆回能力。
[0035] 所述的抽油杆的上端开口与一供水泵28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的供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水源。稠油在抽油杆外、主油管内被加热降黏,不过,螺杆泵下方、防砂筛管附近的稠油,相对升温就少得多,加之其位置更深,这些地方的原油很有可能还有很大一部分达不到倾点,这样就会导致抽油困难。但是,抽油管相对偏高的位置上,由于不断加热,油温会超出倾点较多,这是热量的浪费,也是整套加热结构的不足之处。而有了前面所述的二氧化碳的气道,再配合上海绵筒层以及供水泵后,就能提供更好的加热效果。水源可以直接取用海水,也可是其它水源,水经抽油杆、主工作螺杆、下接杆三者的内道后,由于电缆的加热(其实是水对电缆的冷却,水的冷却效果远远优于二氧化碳,可保证电缆内外不会因过热受损),已经成为气体,并且,由于海绵筒层的存在,水会先被吸附,然后受热气化,也不存在水还未充分加热就进入下方接触到原油的状况。这些气化后的水,与二氧化碳一样,可起到供热介质的作用,并且由于水的比热大,供热能力要强得多。热量被直接带到螺杆泵下方、防砂筛管内等处,使得防砂筛管处的原油能够升温更多,从而可以有更高比例的原油温度超出倾点,使其可以被顺利举升。上述过程,通过介质(水蒸汽或水蒸汽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使得抽油管内一部分利用率较低甚至可以说是本来会浪费的热量,被提供到了更需要的位置(防砂筛管等油温更低处),从而有效提升了本发明整体的油流举升效果,减少了热损失。而进入下方的水蒸气会再次变为液态,在达到沉水蓄油腔后,与原油分离、分层。
[0036] 所述的主油管上设有油管扶正器29,所述的油管扶正器顶端高度与油井筒顶端高度一致,所述的油管扶正器内设有加热腔,所述的保温腔内设有加热器30,加热器的加热头31伸入主油管内,所述的隔水管内壁上设有保温层。油管扶正器属于常规技术,主要可以防止主油管偏移过度。利用油管扶正器开设内部空间,设置额外的加热器,则可以进行复合加热。在一些特殊的位置,进行中间加热从而使得主油管内不会有过长的一段原油油温处在倾点以下,维持油流的顺利举升。油井筒顶端是一个分割线,再向上就是隔水管,油管扶正器应设置在油井筒内,不宜设置在隔水管(材料和强度所限)。而主油管内,一定程度上而言,越向上,对原油低粘度要求越高(单从局部原油度出发,某部分原油所处位置越高,举升耗能、难度越大),所以希望高处原油的粘度也不会过高,从而能够让油流举升顺利,而加热器则能够起到二次加热、复合加热的功能,在中间段维持原油的低粘度,增大油流的举升惯性,让主油管内原油整体的流动能力变得更强。
[0037] 所述的外绝缘包套包括多个绝缘套段32,所述的绝缘套段的内壁压紧内导线,相邻绝缘套段之间设有弹性连接鼓33,所述的弹性连接鼓与绝缘套段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弹性连接鼓内壁与内导线之间具有间隙。电缆长度很长,有几百上千米,通电发热后内导线会有明显变长,绝缘套段的内壁压紧内导线,所以会被受热变长的内导线带动移动,从而相邻绝缘套段会分的更开,而弹性连接鼓则被拉伸,弹性连接鼓内壁与内导线之间间隙变小,使得外绝缘包套在整体上能更好地适应内导线的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