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

申请号 CN201610391480.8 申请日 2016-06-06 公开(公告)号 CN106050192A 公开(公告)日 2016-10-26
申请人 成都大漠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贺昶明;
摘要 本 发明 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至少包括2个固定柱,固定柱上设置有 固定板 ,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罐体穿过圆形通孔固定在固定板上,罐体的顶部至少设置有2个进料口,各个进料口的出口端相对设置,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置有 阀 门 ,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固定柱的 侧壁 铰接有 支撑 板;所述罐体内设置有螺旋板,螺旋板的拐点与罐体内壁面 接触 ,螺旋板的每一层板的较低端设置有通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加药方式操作不便、现有的加药装置需要额外增加混匀装置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2个固定柱(6),固定柱(6)上设置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罐体(1)穿过圆形通孔固定在固定板(5)上,罐体(1)的顶部至少设置有2个进料口(2),各个进料口(2)的出口端相对设置,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4),排料管(4)上设置有(42),所述固定柱(6)的底部设置有滚轮(62),固定柱(6)的侧壁铰接有支撑板(61);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螺旋板(7),螺旋板(7)的拐点与罐体(1)内壁面接触,螺旋板(7)的每一层板的较低端设置有通孔(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侧壁设置有旁通管(3),旁通管(3)的两端分别与罐体(1)的上端和下端连通,旁通管(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管(4)上设置有计量(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管(4)的出口端设置有接头(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6)的侧壁设置有与支撑板(61)配合的限位板(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板(7)的每一层板的倾斜度为20°~30°。

说明书全文

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石油机械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随着油井的开发和使用,油井地面集输管线和井下生产管柱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发生管线腐蚀穿孔事件的频率在逐年增加,故而需要对单井管线进行加药防腐。因为防腐剂的有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弱,所以对于单井加防腐剂,需要每隔一段时间重新进行防腐剂的加注。
[0003] 现有的加药方式是在基地的加药装置中配置好加药浓度后,由于基地中的加药装置体积庞大,不便于移动,需要将药剂注入到带有排液管的容器罐内,将容器罐放置在小推车上运输到油井现场,然后通过容器罐的排液管对油井进行加药;并且,加现有的加药装置需要先将药剂混合均匀后再将混合后的药剂注入到加药装置的罐体内,这样就需要额外增加一个混匀装置,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设备庞大且多。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解决现有的加药方式操作不便、现有的加药装置需要额外增加混匀装置的问题。
[0005]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至少包括2个固定柱,固定柱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罐体穿过圆形通孔固定在固定板上,罐体的顶部至少设置有2个进料口,各个进料口的出口端相对设置,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置有,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固定柱的侧壁铰接有支撑板;所述罐体内设置有螺旋板,螺旋板的拐点与罐体内壁面接触,螺旋板的每一层板的较低端设置有通孔。
[0006] 现有的加药方式是在基地的加药装置中配置好加药浓度后,由于基地中的加药装置体积庞大,不便于移动,需要将药剂注入到带有排液管的容器罐内,将容器罐放置在小推车上运输到油井现场,然后通过容器罐的排液管对油井进行加药,这样的加药方式易导致对油井的加药操作不便;并且,加现有的加药装置需要先将药剂混合均匀后再将混合后的药剂注入到加药装置的罐体内,这样就需要额外增加一个混匀装置,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设备庞大且多。
[0007] 本发明所述的固定板与固定柱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本发明通过将罐体非固定式设置在由固定板和固定柱的固定装置上,便于罐体的拆卸与安装,以便于随时更换罐体或固定装置,并且,本发明通过在固定柱的底部设置滚轮和支撑板,当需要需要移动时,使支撑板远离地面,推动固定柱在滚轮的带动下移动,当移动到指定地点后,将支撑板放置在地面上用于固定制成固定柱使之不再移动,确保稳定性
[0008] 本发明所述相对设置具体是指各个进料口的出在出水端口相碰撞;所述螺旋板具体是指一种板材沿着罐体的竖直方向弯折成成螺旋结构,所述螺旋板设置在罐体内部的上半段;所述螺旋板的拐点具体是指板材的弯折点,所述面接触具体是指螺旋板与罐体内壁面面相交,所述螺旋板的每一层板具体是指相邻两个拐点之间的一段板材,因为是螺旋结构,所以每一层板为倾斜结构;所述较低端具体是指同一层板靠近罐体底部更近的一端。
[0009]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当不同的试剂由不同进料口浸涂罐体时,首先在出料口碰撞相聚实现初步混合,初步混合后的液体首先在螺旋板的第一层板上自较高端流向较低端,然后有较低端出的通孔流向下一层板,并在通孔处形成涡流,如此液体在每个层板上移动,每经过一个层板就实现一次液体的涡流、碰撞混合,经过多个层板的逐级混合后,到达罐体底部的液体混合均匀。
[0010] 本发明通过在罐体内设置能够实现逐级混合液体的螺旋板,当液体通过螺旋板后被混合均匀,实现在罐体内直接混匀药剂,无需额外增加混匀装置,且本发明所述的螺旋板混匀押题不需要额外提供动,通过液体的重力即可实现,如此,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在罐体内混匀药剂,而且不需要额外耗能。
[0011] 进一步地,罐体的侧壁设置有旁通管,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罐体的上端和下端连通,所述旁通管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0012] 旁通管的设置有利于随时观察罐体内的液位。
[0013] 进一步地,排料管上设置有计量
[0014] 计量泵能够准确控制加药的速度。
[0015] 进一步地,排料管的出口端设置有接头。
[0016] 接头的设置便于连接管道,以便将药剂导入更深的井液。
[0017] 进一步地,固定柱的侧壁设置有与支撑板配合的限位板。
[0018] 限位板具体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用于阻止当支撑板固定时的移位,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0019] 进一步地,螺旋板的每一层板的倾斜度为20°~30°。
[0020] 若是倾斜设置的过大,液体在每一层板上的流速较快,会影响到液体的混匀效果。
[002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将罐体非固定式设置在由固定板和固定柱的固定装置上,便于罐体的拆卸与安装,以便于随时更换罐体或固定装置,并且,本发明通过在固定柱的底部设置滚轮和支撑板,以便整个药剂注入装置的随时移动和固定,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
[0022] 2、本发明通过在罐体内设置能够实现逐级混合液体的螺旋板,当液体通过螺旋板后被混合均匀,实现在罐体内直接混匀药剂,无需额外增加混匀装置,且本发明所述的螺旋板混匀押题不需要额外提供动力,通过液体的重力即可实现,如此,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在罐体内混匀药剂,而且不需要额外耗能。附图说明
[0023]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加药装置改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罐体,2-进料口,3-旁通管,4-排料管,5-固定板,6-固定柱,7-螺旋板,41-计量泵,
42-阀门,43-接头,61-支撑板,62-滚轮,63-限位板,7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6]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加药装置改进结构,包括2个固定柱6,固定柱6上设置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罐体1穿过圆形通孔固定在固定板5上,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2个进料口2,2个进料口2的出口端相对设置,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4,排料管4上设置有阀门42,所述固定柱6的底部设置有滚轮62,固定柱6的侧壁铰接有支撑板61;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螺旋板7,螺旋板7的拐点与罐体1内壁面接触,螺旋板7的每一层板的较低端设置有通孔71。
[0027] 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罐体1的侧壁设置有旁通管3,旁通管3的两端分别与罐体1的上端和下端连通,所述旁通管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排料管4上设置有计量泵41;所述排料管4的出口端设置有接头43;所述固定柱6的侧壁设置有与支撑板61配合的限位板63;螺旋板7的每一层板的倾斜度为30°。
[0028]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