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的花盆

申请号 CN201710658913.6 申请日 2017-08-04 公开(公告)号 CN107278680A 公开(公告)日 2017-10-24
申请人 无锡智汇空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沈雨之;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根据 土壤 湿度自动浇 水 的花盆,包括盆体、水槽、 传感器 架、横向水管和纵向水管,所述盆体上沿设有所述水槽,所述盆体设有内腔,所述盆体腔内设有所述横向水管、所述纵向水管和所述传感器架,所述横向水管一端连接所述水槽,所述横向水管连接水槽一侧的纵向水管内设有 阀 管,所述阀管对应横向水管的地方设有阀口,所述阀管上端设有阀管 齿轮 ,所述阀管右齿轮右侧设有 电机 ,所述电机固定有与阀管齿轮 啮合 的电机齿轮,所述盆体腔内底部设有所述传感器架,所述盆体左侧立壁上设有控制面板,本自动浇水的花盆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根据具体情况自动给 植物 浇水,使种植的植物健康生长的特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的花盆,包括盆体(5)、水槽(1)、传感器架(4)、横向水管(3)和纵向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5)上沿设有所述水槽(1),所述盆体(5)设有内腔,所述盆体(5)腔内设有所述横向水管(3)、所述纵向水管(2)和所述传感器架(4),所述横向水管(3)和所述纵向水管(2)交叉成“井”字型设置,所述横向水管(3)一端连接所述水槽(1),所述横向水管(3)连接水槽(1)一侧的纵向水管(2)内设有管(6),所述阀管(6)对应横向水管(3)的地方设有阀口(7),所述阀管(6)上端设有阀管齿轮(10),所述阀管齿轮(10)右侧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9)固定有与阀管齿轮(10)啮合的电机齿轮(11),所述盆体(5)腔内底部设有所述传感器架(4),所述盆体(5)左侧立壁上设有控制面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的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管(6)与所述横向水管(3)里侧接触位置固定有连两个防水垫片(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的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3)内设有电源(15)和预设湿度限值的操作板(16),所述湿度传感器(12)与所述电机(9)和所述控制面板(13)电性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12)能够控制所述电机(9)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的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水管(3)和所述纵向水管(2)侧壁上均匀设有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的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架(4)为“井”字型型设置,每个交点均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的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只与靠近所述阀管(6)一端的所述横向水管(3)接通。

说明书全文

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的花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家居生活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的花盆。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花盆为了能减少浇水的次数,多采用蒸发的方式补充水分,例如将水罐置于花盆内,随着水的蒸发,为土壤补水,但是这只能保证土壤的水润,并不能满足或符合植物根系吸水的速率以及必要的湿度,所以还是需要浇水,只是减少了浇水的次数,该种设计对仙人掌等抗旱植物会起到反作用,长期处于过度湿润的土壤反而不利于该类植物的自然生长。现有的设计不能及时告知使用者储水设备缺水,当储存的水耗尽不能及时补水,就会妨碍植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植物的死亡。在浇水时现有设计是无针对性的普通浇水,不能做到应需浇灌,有些植物随着根系的生长在不同深度的土层吸水量也不一致,普通浇灌难以满足根系生长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浇灌方式单一,不能根据作物根系特点浇水的缺陷,提供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的花盆,通过设置在花盆腔内底部的湿度传感器实时掌握土壤湿度,有效控制植物根系土壤湿度,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的花盆,包括盆体、水槽、传感器架、横向水管和纵向水管,所述盆体上沿设有所述水槽,所述盆体设有内腔,所述盆体腔内设有所述横向水管、所述纵向水管和所述传感器架,所述横向水管和所述纵向水管交叉成“井”字型设置,所述横向水管一端连接所述水槽,所述横向水管连接水槽一侧的纵向水管内设有管,所述阀管对应横向水管的地方设有阀口,所述阀管上端设有阀管齿轮,所述阀管右齿轮右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固定有与阀管齿轮啮合的电机齿轮,所述盆体腔内底部设有所述传感器架,所述盆体左侧立壁上设有控制面板。
[000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阀管与所述横向水管里侧接触位置固定有连两个防水垫片
[000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面板内含有电源和设置湿度限值的操作板,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机和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能够控制所述电机工作状态。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水管和所述纵向水管侧壁上均匀设有出水口。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架为“井”字型型设置,每个交点均设置有湿度传感器。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槽只与靠近所述阀管一端的所述横向水管接通。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花盆通过底部湿度传感器的设置,实时掌握作物根系处的土壤湿度,与预先设定的湿度数值进行比较,能够自动控制土壤湿度,无需人工浇水,只需定期往水槽内添加清水即可,避免了因为遗忘或者频繁浇水给植物带来的伤害,使得植物能够更加健康的生长,通过底部四个湿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更全面的检测到花盆内土壤湿度,避免花盆内部分土壤湿度高,部分湿度低的情况发生,通过阀管和电机上齿轮的设置,有效控制水分的流动,通过阀管与水管连接处防水垫片的设置,能够防止在阀口闭合时水分从缝隙中流出继续给土壤浇水,本自动浇水的花盆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根据具体情况自动给植物浇水,使种植的植物健康生长的特点。附图说明
[0011]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的花盆结构图;
[0013] 图2为本发明所述横向水管与所述纵向水管处横截面图。
[0014] 图3为本发明所述传感器架处横截面图。
[0015] 图中:1、水槽;2、纵向水管;3、横向水管;4、传感器架;5、盆体;6、阀管;7、阀口;8、防水垫片;9、电机;10、阀管齿轮;11、电机齿轮;12、湿度传感器;13、控制面板;14、出水口;15、电源;16、操作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7]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的花盆,包括盆体5、水槽1、传感器架4、横向水管3和纵向水管2,盆体5上沿设有水槽1,盆体5 设有内腔,盆体5腔内设有横向水管3、纵向水管2和传感器架4,横向水管3和纵向水管2 交叉成“井”字型设置,横向水管3一端连接水槽1,横向水管3连接水槽1一侧的纵向水管2内设有阀管6,阀管6对应横向水管3的地方设有阀口7,阀管6上端设有阀管齿轮10,阀管齿轮10右侧设有电机9,电机9固定有与阀管齿轮10啮合的电机齿轮11,盆体5腔内底部设有传感器架4,盆体5左侧立壁上设有控制面板13,阀管6与横向水管3里侧接触的位置固定有连两个防水垫片8,控制面板13内设有电源15和预设湿度门限值的操作板16,湿度传感器12与电机9和控制面板13电性连接,湿度传感器12能够控制电机9工作状态,横向水管3和纵向水管2侧壁上均匀设有出水口,传感器架4为“井”字型型设置,每个交点均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2,水槽1只与靠近阀管6一端的横向水管3接通。
[0018] 具体原理:使用时,在控制面板13上设置湿度门限值,此门限值根据所种植的植物种类具体设置,调试好后在水槽1填满清水,当设置在传感器架4上的湿度传感器12检测到土壤湿度低于所预先设定的湿度下门限值时,控制电机9旋转,电机9通过齿轮传动带动阀管6旋转,当阀口7对应进水一侧时,电机9停止转动,水槽1里的水就能流到横向水管3 和纵向水管2内,再通过水管上开设的出水口14对土壤进行浇灌,当水分慢慢渗透到湿度传感器12附近时,传感器检测到所土壤湿度高于设定的上门限值时,控制电机9旋转,使阀管转动半圈,此时阀口7不再对应进水一侧,水流也同时停止,这样,就完成一个自动浇水的循环。
[0019] 本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的花盆通过底部湿度传感器的设置,实时掌握作物根系处的土壤湿度,与预先设定的湿度数值进行比较,能够自动控制土壤湿度,无需人工浇水,只需定期往水槽内添加清水即可,避免了因为遗忘或者频繁浇水给植物带来的伤害,使得植物能够更加健康的生长,通过底部四个湿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更全面的检测到花盆内土壤湿度,避免花盆内部分土壤湿度高,部分湿度低的情况发生,通过阀管和电机上齿轮的设置,有效控制水分的流动,通过阀管与水管连接处防水垫片的设置,能够防止在阀口闭合时水分从缝隙中流出继续给土壤浇水,本自动浇水的花盆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根据具体情况自动给植物浇水,使种植的植物健康生长的特点。
[002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