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口拆卸油管防喷装置

申请号 CN201410765587.5 申请日 2014-12-11 公开(公告)号 CN104533347A 公开(公告)日 2015-04-22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淑梅; 唐桂玲; 韦伟; 刘超; 燕妮;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井口拆卸油管防喷 水 装置,包括:收水筒,收水筒为圆柱形,内部中空,且在收水筒的上 底板 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在收水筒的下底板中央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位置 对称,在收水筒的 侧壁 上开设有第三通孔; 排水管 ,与第三通孔连接,并通过第三通孔与收水筒内部相通;活 门 ,活门为从收水筒从上至下切割下来的一部分,并且在收水筒的侧壁形成有与活门对应的开口,活门的一侧边缘通过活页与开口处的侧壁连接,使得活门相对于收水筒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本发明实现了在拆卸油管时,油管内的污水可以定向排放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井口拆卸油管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水筒,所述收水筒为圆柱形,内部中空,且在所述收水筒的上底板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收水筒的下底板中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对称,在所述收水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
排水管,与所述第三通孔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收水筒内部相通;
,所述活门为从所述收水筒从上至下切割下来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收水筒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活门对应的开口,所述活门的一侧边缘通过活页与所述开口处的侧壁连接,使得所述活门相对于所述收水筒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靠近所述收水筒的下底板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还包括:
提环,设置在所述收水筒的上底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还包括:
第一把手,设置在所述活门的外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还包括:
第二把手,设置在所述收水筒的外壁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井口拆卸油管防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油水井在各类作业施工过程中,需要将井筒内油管柱自上而下逐根提出。在上提管柱过程中,拆卸每根油管时,油管内储存的大量含油污水就会从油管底部喷涌出来,直接喷冲至井口及井场地面,不仅会造成站在井口施工的操作人员被污水淋湿,而且使井场被含油污水浸湿,泥泞湿滑的操作环境极容易发生打滑、摔碰等人身安全事故,影响正常作业施工进度,更为严重的是喷出的污水会对井场环境造成后期难以治理的污染。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上提管柱过程中,拆卸每根油管时,油管内储存的大量含油污水就会从油管底部喷涌出来,给施工现场带来麻烦的技术问题。
[0004] 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包括:
[0006] 收水筒,所述收水筒为圆柱形,内部中空,且在所述收水筒的上底板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收水筒的下底板中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对称,在所述收水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
[0007] 排水管,与所述第三通孔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收水筒内部相通;
[0008] 活,所述活门为从所述收水筒从上至下切割下来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收水筒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活门对应的开口,所述活门的一侧边缘通过活页与所述开口处的侧壁连接,使得所述活门相对于所述收水筒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靠近所述收水筒的下底板的位置。
[0010] 优选地,所述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还包括:提环,设置在所述收水筒的上底板上。
[0011] 优选地,所述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还包括:第一把手,设置在所述活门的外壁上。
[0012] 优选地,所述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把手,设置在所述收水筒的外壁上。
[0013]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4]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能够在上提管柱拆卸油管过程中,收集油管携带上来的含油污水并定向排放,防止含油污水从油管底部喷洒出来淋湿井口操作人员,避免井口现场被污水浸湿发生打滑、摔碰等人身安全事故,防止作业施工井场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减少施工后恢复井场的工作量,降低员工劳动强度。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上提管柱过程中,拆卸每根油管时,油管内储存的大量含油污水就会从油管底部喷涌出来,给施工现场带来麻烦的技术问题。
[0019]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0] 一种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包括:收水筒,所述收水筒为圆柱形,内部中空,且在所述收水筒的上底板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收水筒的下底板中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对称,在所述收水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排水管,与所述第三通孔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收水筒内部相通;活门,所述活门为从所述收水筒从上至下切割下来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收水筒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活门对应的开口,所述活门的一侧边缘通过活页与所述开口处的侧壁连接,使得所述活门相对于所述收水筒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0021]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2] 实施例一
[002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包括:
[0024] 收水筒101,所述收水筒101为圆柱形,内部中空,且在所述收水筒101的上底板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107,在所述收水筒101的下底板中央开设有第二通孔108,所述第一通孔107与所述第二通孔108位置对称,在所述收水筒10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09;
[0025] 排水管102,排水管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通孔109焊接,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09与所述收水筒101内部相通;
[0026] 活门103,所述活门103为从所述收水筒101从上至下切割下来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收水筒101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活门103对应的开口,所述活门103的一侧边缘通过活页110与所述开口处的侧壁连接,使得所述活门103相对于所述收水筒101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0027]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排水管102的另一端通过胶管201连接到井场污水罐内,使得油管203内的污水能够定向排放到井场污水罐内。
[0028]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收水筒101的筒体一侧自上而下切割出一部分,其中一个切口通过活页110与筒体连接,使切割下来的那部分筒体形成可自由开合的活门103,在活门103上焊接有第一把手104,在收水筒101上焊接有第二把手106,可以方便地打开和关闭活门103。
[0029]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收水筒101的上底板边缘处焊接有提环105,用于通过棕绳202吊装于施工井架上。
[0030] 如图2所示,使用本申请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时,利用提环105通过棕绳202吊装于施工井架上,当井筒内油管柱203提出井口,通过油管液压钳将油管203卸开后,退出液压钳,打开活门3,把需要卸开的油管203及油管节箍完全包裹于收水筒101中(节箍两端的两根油管分别嵌套在第一通孔107和第二通孔108内),关闭活门103,此时,上提卸开油管203,油管203内的含油污水从油管203底部流入收水筒101内,经排水管102及连接的胶管201将收水筒101内的污水排放至井场污水罐中。
[003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三通孔109开设在靠近所述收水筒101的下底板的位置,以便于将收水筒101内的污水排净。
[0032]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033]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井口拆卸油管防喷水装置能够在上提管柱拆卸油管过程中,收集油管携带上来的含油污水并定向排放,防止含油污水从油管底部喷洒出来淋湿井口操作人员,避免井口现场被污水浸湿发生打滑、摔碰等人身安全事故,防止作业施工井场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减少施工后恢复井场的工作量,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0034]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35]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