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

申请号 CN201610269266.5 申请日 2016-04-27 公开(公告)号 CN105804682A 公开(公告)日 2016-07-27
申请人 北京恩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裴定喜;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包括卡箍头和变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头设于变扣体下端,且卡箍头和变扣体均设有供 钻杆 下入的通孔,所述卡箍头设有卡入井口 钢 圈的凸缘,所述变扣体的侧部设有引 流管 ,所述引流管连通于变扣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卡箍头的侧部设有弯头,所述弯头的顶端设有漏斗,所述漏斗位于引流管的出口下端以将液体引回井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包括卡箍头和变扣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箍头设于所述变扣体下端,且所述卡箍头和所述变扣体均设有供钻杆下入的通孔,所述卡箍头设有卡入井口圈的凸缘,
所述变扣体的侧部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连通于所述变扣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卡箍头的侧部设有弯头,所述弯头的顶端设有漏斗,所述漏斗位于所述引流管的出口下端以将液体引回井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外设有密封卡箍头和井口钢圈的密封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扣体的顶端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内设有供钻杆伸入的密封孔,密封孔的周缘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内设有避免液体涌出的单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内设有过滤网。

说明书全文

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油井作业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作业过程中井筒溢出的油、如果处理不当,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下杆过程中,井内地层水随着抽油杆的下入,会流到地面,很容易造成经常污染,而且还会给井口操作人员带来不便,影响施工进度。地层水之所以外流是因为没有形成循环,地层水无法回收利用,如果研制出一种循环回流装置,理论上,就可以避免环境污染。
[0003] 为此,本发明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供回流,并避免碰撞,能提高环保效果,以及更好的安全性能。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包括卡箍头和变扣体,其特征在于:
[0006] 所述卡箍头设于变扣体下端,且卡箍头和变扣体均设有供钻杆下入的通孔,所述卡箍头设有卡入井口圈的凸缘,
[0007] 所述变扣体的侧部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连通于变扣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卡箍头的侧部设有弯头,所述弯头的顶端设有漏斗,所述漏斗位于引流管的出口下端以将液体引回井内。
[0008] 其中:所述凸缘外设有密封卡箍头和井口钢圈的密封圈
[0009] 其中:所述变扣体的顶端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内设有供钻杆伸入的密封孔,密封孔的周缘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
[0010] 其中:所述弯头内设有避免液体涌出的单向
[0011] 其中:所述漏斗内设有过滤网。
[0012]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的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0013] 1、形成循环回流装置,避免液体流出,实现环境保护;
[0014] 2、避免碰撞井口,提高安全性能;
[0015] 3、维护方便,成本低廉。
[0016] 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
[0019] 10、钻杆;11、卡箍头;12、变扣体;13、密封装置;14、弯头;15、漏斗;16、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002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螺旋式静态混合器适应用于石油行业处理泥浆池内污水的设备之一,在条件艰苦的现场,采用此设备方便、简单、节能并达到很好的污水、污泥处理效果,设备前方安装一款小型抽水用于将泥浆池内污水抽到设备内,水流经过仪器前面的加药装置,将污水和固体药剂利用水流将药剂带到螺旋式静态混合器内,经过静态混合器不断改变水流速度和方向,使得污水与药剂充分混合,在通过出水口排放的处理池内,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
[0022]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参见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
[0024] 所述下抽油杆导流回流装置包括卡箍头11和变扣体(例如,2寸平式变3寸平式)12,所述卡箍头11固接于变扣体12下端,且卡箍头11和变扣体12均设有供钻杆10下入的通孔,所述卡箍头11和变扣体12与钻杆10之间具有供液体通过的间隙,所述卡箍头11设有卡入井口钢圈的凸缘,所述凸缘外可设有密封卡箍头11和井口钢圈的密封圈,以避免液体从井口钢圈和卡箍头11之间溢出。
[0025] 为实现液体的回流,所述变扣体12的侧部设有引流管16,所述引流管16连通于变扣体12的内部空间,也将涌出的液体引出,所述卡箍头11的侧部设有弯头14,所述弯头14的顶端设有漏斗15,所述漏斗15位于引流管16的出口下端,以将液体引回井内。
[0026] 虽然卡箍头11位于变扣体12下端,但由于钻杆10或其他杆体下入时,液体将直接向上涌出,故大量液体将从卡箍头11向上继续涌出,直至从引流管16流出,并进入漏斗15,形成整个回流通道。
[0027] 其中,所述变扣体12的顶端设有密封装置13,所述密封装置13对变扣体12的顶端和钻杆10之间进行密封,可选的是,所述密封装置13内设有供钻杆10伸入的密封孔,密封孔的周缘设有密封槽,可根据钻杆10的直径设置相应的密封圈,以实现密封,提高适用范围和效果。
[0028] 其中,所述弯头14内设有单向阀,以避免液体的涌出。
[0029] 其中,所述漏斗15内设有过滤网,将流入液体内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堵塞。
[0030]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31] 1、形成循环回流装置,避免液体流出,实现环境保护;
[0032] 2、避免碰撞井口,提高安全性能;
[0033] 3、维护方便,成本低廉。
[0034] 上面已经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