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强抽清淤装置

申请号 CN201710304366.1 申请日 2017-05-03 公开(公告)号 CN107023269A 公开(公告)日 2017-08-08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李万军; 王伟; 陈雷; 王刚; 周海秋; 姜福华; 王俊峰; 顾亦新; 韩树; 崔昇; 董青峰;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负压 强抽清淤装置,包括:连接 阀 ,设置有第一 接口 、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的轴线与第二接口的轴线共线,第三接口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接口的轴线倾斜,第三接口与该方井连通; 喷嘴 ,入口端的外周壁与第一接口密封连接,喷嘴的出口端设置在连接阀的内部,喷嘴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内腔,该内腔包括锥形段和第一等径段,锥形段的小径端朝向喷嘴的出口端,第一等径段的直径与锥形段的小径端的直径相同,第一等径段与锥形段的小径端连接;泥浆 泵 ,与喷嘴的入口端连通; 振动筛 ,与连接阀的第二接口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通 过喷 嘴高压喷射,产生的高负压强 抽 力 将方井内的废液和固体颗粒吸出,液体可重新循环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负压强抽清淤装置,用于抽取方井内的污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包括:
连接(10),设置有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第一接口(11)的轴线与第二接口(12)的轴线共线,第三接口(13)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接口(11)的轴线倾斜,第三接口(13)与该方井连通;
喷嘴(20),入口端的外周壁与第一接口(11)密封连接,喷嘴(20)的出口端设置在连接阀(10)的内部,喷嘴(20)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内腔,该内腔包括锥形段(21)和第一等径段(22),锥形段(21)的小径端朝向喷嘴(20)的出口端,第一等径段(22)的直径与锥形段(21)的小径端的直径相同,第一等径段(22)与锥形段(21)的小径端连接;
泥浆(30),与喷嘴(20)的入口端连通;
振动筛(40),与连接阀(10)的第二接口(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嘴(20)的入口端置于第一接口(11)的外部,喷嘴(20)的入口端与第一接口(11)螺纹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嘴(20)的外径与第一接口(11)的内径相适配,喷嘴(20)的入口端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凸起(24),定位凸起(24)的直径大于第一接口(11)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等径段(22)的轴向长度为13cm至17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腔还包括第二等径段(23),与锥形段(21)的大径端连接,第二等径段(23)的直径与锥形段(21)大径端的直径相同,第二等径段(23)与泥浆泵(3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等径段(23)与锥形段(21)同轴设置,第二等径段(23)的轴向长度为15cm至20c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接口(13)的轴线与第一接口(11)的轴线之间夹小于或者等于9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接口(13)的轴线与第一接口(11)的轴线之间夹角等于90°,第三接口(13)位于第一接口(11)与喷嘴(20)的出口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锥形段(21)的锥度为1:12至
1: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锥形段(21)的轴向长度为
12cm至15cm。

说明书全文

负压强抽清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石油行业钻井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负压强抽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石油钻井施工中时,钻井方井清淤主要分为未装井口和已装井口两种工况。未装井口时主要是要及时排出钻井液携带上来的岩屑混合浆,要求吸排装置具有易于固定、安全可靠、排量大,节省人、工作连续、易于排出固定颗粒的特性,防止岩屑堆积,造成钻井事故。已安装井口装备主要是及时排出由井口洒落下的钻井液混合浆、废弃油、较大固体颗粒等,要求吸排装置具有占用空间小、易于固定、安全可靠、节省人力、工作连续、易于排出较大颗粒物的特性,预防井口设备腐蚀,保证井口设备安全,不影响井口设备维护。目前钻井施工中,主要有两种方井清淤方法,一种是长螺杆清淤,另一种是钻井方井虹吸式泥浆抽排装置。上述两种清淤装置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0003] 1、长螺杆泵清淤
[0004] 缺点:排量小,需用多个螺杆泵进行抽排;不易排出固体颗粒,颗粒物容易签注螺杆泵或磨损螺杆泵,使其运转不正常,需要经常维修更换,工作效率低;震动大、不易固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0005] 2、钻井方井虹吸式泥浆抽排装置。
[0006] 缺点:适用范围有限,该方法仅适用于方井未安装井口前工况,主要是为了建立泥浆连续循环通道;抽吸力有限,无法抽排出较大固体颗粒;震动大、不易固定、漂移后会造成安全事故;在有井口设备的情况下使用,影响井口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压强抽清淤装置,达到快速高效清理大颗粒岩屑的目的。
[0008]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强抽清淤装置,用于抽取方井内的污物,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包括:连接,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的轴线与第二接口的轴线共线,第三接口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接口的轴线倾斜,第三接口与该方井连通;喷嘴,入口端的外周壁与第一接口密封连接,喷嘴的出口端设置在连接阀的内部,喷嘴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内腔,该内腔包括锥形段和第一等径段,锥形段的小径端朝向喷嘴的出口端,第一等径段的直径与锥形段的小径端的直径相同,第一等径段与锥形段的小径端连接;泥浆泵,与喷嘴的入口端连通;振动筛,与连接阀的第二接口连通。
[0009] 进一步地,喷嘴的入口端置于第一接口的外部,喷嘴的入口端与第一接口螺纹密封连接。
[0010] 进一步地,喷嘴的外径与第一接口的内径相适配,喷嘴的入口端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的直径大于第一接口的内径。
[0011] 进一步地,第一等径段的轴向长度为13cm至17cm。
[0012] 进一步地,该内腔还包括第二等径段,与锥形段的大径端连接,第二等径段的直径与锥形段大径端的直径相同,第二等径段与泥浆泵连通。
[0013] 进一步地,第二等径段与锥形段同轴设置,第二等径段的轴向长度为15cm至20cm之间。
[0014] 进一步地,第三接口的轴线与第一接口的轴线之间夹小于或者等于90°。
[0015] 进一步地,第三接口的轴线与第一接口的轴线之间夹角等于90°,第三接口位于第一接口与喷嘴的出口端之间。
[0016] 进一步地,锥形段的锥度为1:12至1:15。
[0017] 进一步地,锥形段的轴向长度为12cm至15cm。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通过喷嘴高压喷射,产生的高负压强抽力将方井内的废液和固体颗粒吸出,液体可重新循环利用。具有安全高效、简便快捷、节省人力、价格低廉的优点,而且应用广泛。
[0019] 本发明通过喷嘴高压喷射形成了高负压,产生的强大抽吸力及时将方井中淤泥及固体颗粒排出,克服了原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适用钻井各种工况,抽吸力强、结构紧凑、固定牢靠、成本低廉、节省人力、工作连续、能抽排较大颗粒物。
[0020] 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拆安,主体设备都固定在地面上,安全可靠,不影响井口装备的操作与维护。同时喷嘴具有耐磨损,使用周期长的优点,保证了整个装置能连续安全运行。通过喷嘴的高压喷射能在连接阀内产生强大抽吸力,能及时排出方井中淤泥及大颗粒固体。
[0021]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安全高效、操作方便、节省人力,价格低廉,便于拆装、工作连续、适用性强、抽排速度快的钻井方井清淤方法。提高了钻井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
[0022]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 图1为本发明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实施例中连接阀与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附图标记:
[0026] 10、连接阀;               11、第一接口;
[0027] 12、第二接口;             13、第三接口;
[0028] 20、喷嘴;                 21、锥形段;
[0029] 22、第一等径段;           23、第二等径段;
[0030] 23、第二等径段;           30、泥浆泵;
[0031] 40、振动筛;               50、方井;
[0032] 61、高压输送管;           62、排出管;
[0033] 63、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5]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负压强抽清淤装置,用于抽取方井50内的污物,负压强抽清淤装置包括连接阀10、喷嘴20、泥浆泵30和振动筛40。连接阀10设置有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第一接口11的轴线与第二接口12的轴线共线,第三接口13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接口11的轴线倾斜,第三接口13与该方井连通。喷嘴20入口端的外周壁与第一接口11密封连接,喷嘴20的出口端设置在连接阀10的内部,喷嘴20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内腔,该内腔包括锥形段21和第一等径段22,锥形段21的小径端朝向喷嘴20的出口端,第一等径段
22的直径与锥形段21的小径端的直径相同,第一等径段22与锥形段21的小径端连接。泥浆泵30与喷嘴20的入口端连通。振动筛40与连接阀10的第二接口12连通。
[0036] 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通过喷嘴20高压喷射,产生的高负压强抽力将方井50内的废液和固体颗粒吸出,液体可重新循环利用。具有安全高效、简便快捷、节省人力、价格低廉的优点,而且应用广泛。
[0037]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喷嘴20的接口提高了喷嘴20出口处射流的居中度和速度,增大了负压值,产生的抽吸力更大。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喷嘴在长时间喷射冲刷过程中,出口端直径因水力射流冲刷易刺坏变大,降低了射流速度和压差。而本申请中的喷嘴20通过流道末端处的第一等径段22,能较长时间的保证出口端的射流速度和高压差,增加了喷嘴的寿命。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用普通材加工喷嘴,降低了成本。
[0038] 具体地,喷嘴20的入口端置于第一接口11的外部,喷嘴20的入口端与第一接口11螺纹密封连接。喷嘴20的外径与第一接口11的内径相适配,喷嘴20的入口端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凸起24,定位凸起24的直径大于第一接口11的内径。
[0039] 如图2所示,途中喷嘴20的左侧为入口端,右侧为出口端,上述喷嘴20的左端伸出至第一接口11的外侧,用于与泥浆泵30连接,喷嘴20的右端置于连接阀10的内腔中,该喷嘴20的右端所在位置在第三接口13的右侧,并靠近第二接口12。上述锥形段21沿图2中由左至右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上述第一等径段22位于锥形段21的右侧,即锥形段21的小径端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内腔还包括第二等径段23,与锥形段21的大径端同轴连接,第二等径段23的直径与锥形段21大径端的直径相同,第二等径段23与泥浆泵30连通。上述第二等径段23左端延伸至喷嘴20的入口处。
[0040] 具体地,第一等径段22的轴向长度为13cm至17cm。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等径段22的轴向长度为15cm,内径1cm至1.5cm。第二等径段23的轴向长度为15cm至20cm之间,内径2cm至2.5cm。锥形段21的锥度为1:12至1:15。锥形段21的轴向长度为12cm至15cm。
[004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接口13的轴线与第一接口11的轴线之间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接口13的轴线与第一接口11的轴线之间夹角等于90°,第三接口
13位于第一接口11与喷嘴20的出口端之间。
[0042]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抽排对象主要来自地下的颗粒岩屑、胶泥和大颗粒掉等,对清排装置抽吸力和清排速度要求高。现有技术中的装置抽排对象主要是河沙,颗粒小,对清排装置抽吸力要求不高。本发明实施例中输送的液体是含有大量固相的钻井液,对喷嘴抗冲刷能力要求高。而现有技术中输送液体是清水,对喷嘴抗冲刷能力要求不高。
[0043]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泥浆泵30是钻井专用大型泥浆泵,排量大(41L/S左右,最高压力30多MPa),清淤时工作压力一般在12MPa左右,高压射流速度快,产生极强抽吸力,清淤速度快。
[0044]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连接阀10的第三接口13通过排出管62插入下方的方井50中,喷嘴20安装在连接阀10上。喷嘴20入口端通过高压输送管61与泥浆泵30的排出端连接。连接阀10的第二接口12通过连接管63与振动筛40连接。
[0045]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工作时: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当携带岩屑的钻井液、钻台清理的废弃物、废弃油水、井壁垮塌大颗粒掉块进入方井50里并需要清理时,启动泥浆泵30,泥浆泵30输送出的钻井液由喷嘴20高压喷出,连接阀10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排出管62产生强大抽吸力,将方井50中淤泥及大块颗粒物快速抽出,并输送至与连接管63连接的振动筛40上,经过振动筛40分离后,钻井液进入循环系统重新利用。
[0046]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47] 本发明通过喷嘴高压喷射形成了高负压,产生的强大抽吸力及时将方井中淤泥及固体颗粒排出,克服了原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适用钻井各种工况,抽吸力强、结构紧凑、固定牢靠、成本低廉、节省人力、工作连续、能抽排较大颗粒物。
[0048] 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拆安,主体设备都固定在地面上,安全可靠,不影响井口装备的操作与维护。同时喷嘴具有耐磨损,使用周期长的有点,保证了整个装置能连续安全运行。通过喷嘴的高压喷射能在连接阀内产生强大抽吸力,能及时排出方井中淤泥及大颗粒固体。
[0049]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安全高效、操作方便、节省人力,价格低廉,便于拆装、工作连续、适用性强、抽排速度快的钻井方井清淤方法。提高了钻井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