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车

申请号 CN01805712.8 申请日 2001-02-14 公开(公告)号 CN1222465C 公开(公告)日 2005-10-12
申请人 维尔特机器和钻孔工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发明人 彼得·海因里希斯; 阿尔布雷希特·海因里希斯;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绞车,包括一个可旋转地支承的用于卷绕牵引装置(4)的卷筒(5),它可由至少一个旋转驱动装置(19)驱动旋转,旋转驱动装置由通过至少一个变速 齿轮 箱(25)作用在卷筒(5)上的旋转驱动 马 达(21)组成。至少一个的旋转驱动装置(19),相对于卷筒(5)的旋 转轴 线(S)而言,设在卷筒(5)的旁边,使卷筒(5)和旋转驱动装置(19)在垂直于卷筒(5) 旋转轴 线(S)的投影中至少部分重叠。
权利要求

1.一种绞车,用于放下和绞起一个负荷,包括:
一个固定在负荷上的柔性牵引装置(4);
一个可绕轴线(S)旋转地支承的用于卷绕所述牵引装置(4)的卷 筒(5);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旋转驱动装置(19),它包括至少一个通过变速齿轮箱 (25)作用在卷筒(5)上的旋转驱动达(21),借助旋转驱动马达(21), 卷筒(5)可按选择被沿牵引装置(4)的退绕或卷绕方向驱动旋转,其 中,第一旋转驱动装置(19)相对于卷筒(5)的旋转轴线(S)设在卷 筒(5)旁边,使卷筒(5)和旋转驱动装置(19)在垂直于卷筒(5)旋 转轴线(S)的投影中至少部分重叠,
其特征为:
设置一个第二旋转驱动装置(20),该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 动马达(22)和变速齿轮箱(26),其中第二旋转驱动装置(20)的旋转 驱动马达(22)的驱动轴与变速齿轮箱(26)的输入和输出轴(24、28) 处于一条共同的直线(G)上,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19、 20)按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变速齿轮箱(25、26)的输出轴(27、 28)互相面对并有共同的旋转轴线,其中,输出轴(27、28)与传动装 置(17)的输入侧(29)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其特征为:旋转驱动马达(21)的驱 动轴与变速齿轮箱(25)的输入和输出轴(23、27)处于一条共同的直 线(G)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绞车,其特征为:卷筒(5)与可旋转 地支承的卷筒轴(6)旋转固定地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车,其特征为:卷筒轴(6)与传动装置 (17)的输出侧(16)连接,传动装置(17)的输入侧(29)与变速齿 轮箱(25)的输出轴(27)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车,其特征为:传动装置(17)是齿轮传 动装置,它为了跨接变速齿轮箱(25)的输出轴(27)与卷筒轴(6)之 间的距离设有中间齿轮(30)。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车,其特征为:卷筒轴(6)一端连接在 机械作用的制动器上,以及另一端连接在电磁作用的制动器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绞车,其特征为:机械作用的制动器是圆盘 制动装置(13),而电磁作用的制动器是电涡流制动器(18)。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其特征为:第二旋转驱动装置(20) 相对于电磁作用的制动器旋转轴线(S)的方向设在此制动器旁边。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其特征为:一个或两个变速齿轮箱 (25、26)配备有安全装置,当输入轴上的扭矩超过最大允许值时,安 全装置将变速齿轮箱自动转换到输入轴转速与输出轴转速之比为最大的 档位。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其特征为:所述负荷是一个钻孔设 备。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绞车。

背景技术

这种绞车用于放下和绞起一个负荷,尤其钻孔设备,例如从平台到 钻孔内或到海底。它有柔性牵引装置,其一端固定在钻孔设备上。牵引 装置的另一端固定在可旋转地支承的卷筒上,借助卷筒可卷绕和退绕牵 引装置。
为了旋转驱动卷筒设至少一个旋转驱动装置。后者通常包括一直流 电动机。为了使卷筒能在一个比较大的转速范围内以几乎恒定的大功率 驱动,在直流电动机后连接一变速齿轮箱,它的输入轴与直流电动机连 接,以及其输出轴与卷筒连接。
在此类已知绞车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提供的扭矩借助环形链条传 给卷筒。虽然这种所谓的链式铰车有比较紧凑的外尺寸,但缺点是在所 谓的“四象限工作方式”的情况下在链式传动的下冲时,始终存在链条松 弛部分,四象限工作时无论在提升负荷时还是在下降负荷时不仅可以加 速而且可以制动以及可能转换成上冲,并由此形成冲击式运行并伴随有 作用在牵引装置上的巨大的峰值。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严重的危险, 因为这种峰值力可能超过牵引装置的拉伸强度,从而会导致牵引装置拉 断和与之相连的灾难性后果。
因此,由公司“Wirth Maschinen-und Bohrgerte-Fabrik GmbH,Erkelenz”已知一种绞车,它包括两个分别由直流电动机和在其下 游的变速齿轮箱组成的驱动单元,在变速齿轮箱的输出轴上各装一小齿 轮,小齿轮与旋转固定地装在卷筒轴上的齿轮啮合。这两个旋转驱动装 置在卷筒的一个端侧并列地布置在卷筒轴线的延长线内,使小齿轮与处 于卷筒轴上的齿轮的啮合相对于卷筒轴线错开180°。在卷筒另一个端侧 那边,沿卷筒轴线方向看,连续地设圆盘制动器和电涡流制动器,它们 与卷筒轴旋转固定地连接。
与链式绞车相比,采用这种齿轮传动式绞车可以实现“四象限工作方 式”不会在牵引装置内导致不希望的峰值力。由于驱动达同时有可能利 用于卷筒旋转的制动,因此通过有可能直接馈给由制动过程获得的电能, 达到显著节能的目的。此外,机械式圆盘制动器与在链式绞车的情况下 相比仅极少投入使用,所以,一方面绞车的磨损以及磨损引起的停车时 间,以及另一方面在机械制动器中通常产生的噪声污染,均降到最低程 度。
尽管这种齿轮传动绞车近些年已多次证明了其可靠性,然而缺点是 其巨大的空间需求,从而尤其使之不适用于置换紧凑的链式绞车。
众所周知,交流电旋转驱动电机与直流电动机相比在更大的转速范 围内有大的扭矩。因此已知上述类型的齿轮传动式绞车中,替换掉直流 电动机/齿轮变速箱单元,配备没有变速齿轮箱的交流电动机,因为这样 一来缩短了绞车的结构长度。但是其中存在一个严重的缺点,即,尤其 当应使用齿轮传动式绞车替换直流电工作的链式绞车时,整个电气工作 设备必须从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这意味着一种通常在经济上不可接受 的费用支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绞车,借助它允许实施四象限工作方 式、用直流电工作以及缩短其结构长度。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绞车,用于放下和绞起一个负荷,包括:一 个固定在负荷上的柔性牵引装置;一个可绕轴线旋转地支承的用于卷绕 所述牵引装置的卷筒;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它包括至少一 个通过变速齿轮箱作用在卷筒上的旋转驱动马达,借助旋转驱动马达, 卷筒可按选择被沿牵引装置的退绕或卷绕方向驱动旋转,其中,第一旋 转驱动装置相对于卷筒的旋转轴线设在卷筒旁边,使卷筒和旋转驱动装 置在垂直于卷筒旋转轴线的投影中至少部分重叠,其特征为:设置一个 第二旋转驱动装置,该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马达和变速齿轮 箱,其中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马达的驱动轴与变速齿轮箱的输 入和输出轴处于一条共同的直线上,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 按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变速齿轮箱的输出轴互相面对并有共同的旋 转轴线,其中,输出轴与传动装置的输入侧连接。
通过将至少一个的旋转驱动装置相对于卷筒的旋转轴线设在卷筒的 旁边,使卷筒和旋转驱动装置在垂直于卷筒旋转轴线的投影中至少部分 重叠,显著缩短了绞车的结构长度。因此,绞车的长度基本上由卷筒和 沿卷筒轴线方向连接在上游或下游的机组确定。
在按本发明的绞车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旋转驱动马达的驱动 轴与变速齿轮箱的输入和输出轴处于一条共同的直线上。由此避免了驱 动扭矩的转向,这种转向意味着巨大的经费支出和传动损失。
卷筒优选地与可旋转地支承的卷筒轴旋转固定地连接。
卷筒轴则优选地与传动装置的输出侧连接,传动装置的输入侧与变 速齿轮箱的输出轴连接。
传动装置优选地是齿轮传动装置,它为了跨接变速齿轮箱的输出轴 与卷筒轴之间的距离设有中间齿轮。
若卷筒轴一端连接在机械作用的制动器上,以及另一端连接在电作 用的制动器,则必要时可通过同时操纵两个制动器在卷筒上施加一个大 的制动力矩,不致使卷筒轴仅一侧有扭力,当卷筒轴仅一端与制动器连 接时便会发生这种情况。
机械作用的制动器优选地是圆盘制动装置,而电磁作用的制动器是 电涡流器。
为了提高在卷筒轴上能传递的扭矩以及为了获得在事故状态下运行 的特性,按本发明的绞车优选地有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它包括旋转驱动 马达和变速齿轮箱。
在这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马达的驱动轴与变速齿轮箱 的输入和输出轴处于一条共同的直线上,特别优选地它与第一旋转驱动 装置的变速齿轮箱输出轴的旋转轴线重合。
两根输出轴优选地与传动装置的输入轴直接连接,这在结构上可这 样变换,即,使它们与同一个进口传动齿轮在工作上连接起来。
若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相对于电磁作用的制动器旋转轴线的方向设在 此制动器旁边,则不会或只是不明显地增加配备有两个旋转驱动装置的 绞车的结构长度。
为了避免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马达过载,变速齿轮箱优选地配备有 安全装置,当输入轴上的扭矩超过最大允许值时,变速齿轮箱自动转换 到输入轴转速与输出轴转速之比最大的档位。
附图说明
附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按本发明的绞车一种实施形式侧视图(图2中视图A);
图2与图1所示相同的绞车的俯视图(图1中视图B);以及
图3同一个绞车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用100表示的绞车包括一个平面图为矩形的框架1,它由互相焊 接的双T形梁2组成。在梁2的上部平面3上通过螺钉固定下面还 要说明的绞车的部件。
为了绞起和放下钻孔机,绞车100有设计为钢索的柔性牵引装置4, 它可借助卷筒5卷绕和退绕。
卷筒5传扭地固定在卷筒轴6上,它的轴线S平行于框架1的纵侧7 延伸。卷筒轴支承在轴承座8、9内,轴承座设在卷筒5的两个端侧10、 11处。卷筒轴6画在图中左方的端部与圆盘制动装置13的圆盘12旋转 固定地连接,圆盘制动装置13包括两个沿轴线S的旋转方向错开180° 的制动掣子14、15。借助此圆盘制动装置13可在柔性牵引装置4退绕过 程中慢化卷筒5的旋转速度或完全定。在另一端侧11那边,卷筒轴6 与还要详细说明的传动装置17的输出轴16以及与沿轴线S方向连接在 下游的电涡流制动器18连接。后者同样用于慢化卷筒5的退绕速度。它 的使用优选于圆盘制动装置的使用,因为制动能量的施加可以无磨损地 进行以及没有因机械作用引起的噪声污染。
在由圆盘制动装置13、卷筒5、电涡流制动器18和处于卷筒5与电 涡流制动器18之间的传动装置17的输出轴16组成的结构旁边,在框架 1上固定两个旋转驱动装置19、20。每一个旋转驱动装置19、20包括一 直流电动机21、22,它们的输出轴分别与一变速齿轮箱25、26的输入轴 23、24旋转固定地连接。
变速齿轮箱25、26涉及使用于绞车内已知的结构类型,所以在本说 明书的范围内无需详细说明。旋转驱动装置19、20在空间上按这样的方 式布置:变速齿轮箱25、26的输出轴27、28互相面对,以及输出轴27、 28的旋转轴线T、T’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两根输出轴27、28与传动装 置17的输入侧29连接并作用在一个图中无法看到的齿轮上,它通过中 间齿轮30和设在传动装置17输出轴16上同样没有表示的齿轮与卷筒轴 6连接。因此,传动装置17用于在变速齿轮箱25、26的输出轴27、28 与卷筒轴6之间传递扭矩。在将柔性牵引装置4卷绕在卷筒5上的情况 下,旋转驱动装置19、20驱动卷筒轴6,在柔性牵引装置4从卷筒5退 绕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卷筒5的制动同样可通过直流电动机21、22实现, 此时它们起发电机的作用。因为这样一来旋转卷筒的动能转变为电能, 所以如果希望的话可通过反馈以此方式节省能量。
变速齿轮箱25、26的输出轴27、28通过配备齿轮的传动装置17与 卷筒轴6连接有突出的优点,使按本发明的绞车可按所谓的四象限工作 方式工作。四象限工作方式指的是,无论提升还是下降处于柔性牵引装 置4上的负荷时,卷筒5借助于旋转驱动装置19、20既可加速也可制动。
变速齿轮箱25、26配备有一个图中看不到的安全联轴节,在各驱动 中的直流电动机21、22过载时,它们自动选择输入轴23、24与输出轴 27、28之间最小的传动比,以便将由电动机21、22在此工作状态施加的 扭矩减到最小程度。安全联轴节设计为,在此“第一”档,由弹簧力引 起的加载防止联轴节与存在的液压无关地脱开(联轴节是借助于此液压 操纵的),并因而保证从输入轴23、24向输出轴27、28的扭矩传递。此 外,在按本发明的绞车中优选地组合一个图中没有表示的随动装置,它 适用于即使在钻孔作业期间仍能下降和提升钻孔机,并能将钻孔机在钻 孔底部的挤压力调整为期望值。为此,此随动装置可按下列三种不同的 方式工作:
a)“恒定负荷”,亦即随动装置确定钻孔机压靠在钻孔底部的力并将此力 调整为预定的值;
b)“恒定速度”,亦即钻孔机的随动以恒定的速度进行;以及
c)“恒定泥浆压力”,亦即在挖掘过程中将随动速度调整为使得用于钻孔 机通过泥浆驱动的驱动马达的泥浆压力为常数。
此外,按本发明的绞车配备有图中看不到的双重过滤设备,借助它 可有效地过滤为绞车的液压驱动部件,例如圆盘制动装置13和变速齿轮 箱25、26的工作所需要的液压油。双重过滤设备的两个滤安装在可彼此 独立地交替接通液压循环的流动分支内。因此,一旦两个滤之一过滤能 力衰竭,可以不中断运行地换接到另一个滤上。
                                数字标记—览表   1   框架   2   梁   3   水平面   4   柔性牵引件   5   卷筒   6   卷筒轴   7   纵侧   8   轴承座   9   轴承座   10   端侧   11   端侧   12   圆盘   13   圆盘制动装置   14   制动掣子   15   制动掣子   16   输出侧   17   传动装置   18   电涡流制动器   19   旋转驱动装置   20   旋转驱动装置   21   直流电动机   22   直流电动机   23   输入轴   24   输入轴   25   变速齿轮箱   26   变速齿轮箱   27   输出轴   28   输出轴   29   输入侧   30   中间齿轮   100   绞车   S   轴线   T,T’   旋转轴线   G   直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