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钻

申请号 CN00106453.3 申请日 2000-04-10 公开(公告)号 CN1270882A 公开(公告)日 2000-10-25
申请人 希尔蒂股份公司; 发明人 巴特梨讷·赖纳; 莫塞利·史蒂文; 施韦策·埃德温; 豪普特曼·乌德;
摘要 岩钻具有一个钻柄(2),主切刃(5、6)和至少一个副切刃(9、10)突出于钻柄的端面(3)。主切刃(5、6)基本上沿钻柄(2)整个直径延伸。副切刃(9)基本上径向分布并设置在至少一个突出于钻柄(2)端面(3)的、窄长的刀头(7)上。在 钻头 (1)绕其轴线(A)按规定方向(R)旋转时副切刃(9)相对于所属主切刃(5)走在前面。其中它又位于一个用于 钻屑 的主排屑槽(13)的后面。窄长刀头(7)具有一个从副切刃(9)起到钻柄(2)端面(3)止逐渐下降的前刀面(11),它至少在靠近钻柄(2)圆周的区域内构成一个斜面(12),它向圆周方向下降地倾斜并相对于副切刃(9)的径向走向逆旋转方向(R)倾斜分布。
权利要求

1.具有一个钻柄(2)和主切刃(5、6)的岩钻,主切刃基本上 沿钻柄(2)整个直径延伸并突出于钻柄(2)端面(3);还具有至少 一个基本上径向分布的副切刃(9、10),它设置在至少一个突出于钻 柄(2)端面(3)的、窄长刀头(7、8)上,其中当钻头(1)绕其轴 线(A)按规定方向旋转时副切刃(9)相对于所属主切刃(5)走在 前面并位于用于钻屑的主排屑槽(13)的后面,其特征在于:窄长的 刀头(7)具有一个从副切刃(9)到钻柄(2)的端面(3)为止逐渐 下降的前刀面(11),它至少在靠近钻柄(2)圆周的区域内构成一个 斜面(12),它向圆周方向下降地倾斜,并相对于副切刃(9)的径向 走向逆旋转方向(R)倾斜地分布。
2.按权利要求1的岩钻,其特征在于:斜面(12)相对于钻柄(2) 的轴线(A)向钻柄(2)圆周方向倾斜一个度(α),它大约为100° 至150°。
3.按权利要求2的岩钻,其特征在于:斜面(12)相对于副切刃 (9)的径向走向倾斜一个角度(β)分布,它大约为5°至80°。
4.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的岩钻,其特征在于:斜面(12)从 钻柄的圆周出发占据窄长的刀头(7)的径向长度(e)的约20%至100 %。
5.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的岩钻,其特征在于:钻柄(2)的 端面(3)具有一个带平面(17)的基本上圆锥形的分布,其中平面(17) 的倾角小于或等于斜面(12)的倾角(α)或(β)。
6.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的岩钻,其特征在于:设有两个带副 切刃(9、10)的板状刀头(7、8),它们设置在带主切刃(5、6)的 主刀片(4)的两侧,最好位于钻柄(2)直径相对的两端。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岩钻。

为了改善切削性能和切削效率岩钻除了具有通常沿钻柄整个直径延 伸的主切刃以外还有一个或几个附加的副切刃。主切刃和副切刃设置在 刀头上,它们突出于钻柄的端面,并由一种切削材料、例如硬质合金组 成。副切刃例如设置在做成杆状的刀头上,它附加于具有主切刃的刀片 之外安装在钻柄的端面或圆周面上。在一种可供选择的结构方案中副切 刃设置在做成窄长的或小片状的刀头上,它们从钻柄的端面伸出并突出 于它的圆周。窄长的刀头具有一个大致像屋脊棱柱的形状。在一些现有 技术平的岩钻中副切刃的布局这样地选择,使得在岩钻绕其轴线按规 定方向旋转时副切刃跑在各个主切刃的前面(vorauseilen)。这里用于工 作过程中产生的切屑的主除屑槽位于各个副切刃之前。

混凝土内钻孔时,用已知的岩钻在碰到偏置的钢筋钻头会 偏移或咬死。钻头偏移会导致所钻的孔的形状偏离所希望的几何形状。 钻头咬死会对操作者产生意外的扭矩尖峰的冲击并通常导致工作中断。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现有技术水平岩钻的这些缺点。应该改 善在碰到偏置钢筋时岩钻的特性。

这个目的的解决办法是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岩钻。由本发明创造 的岩钻具有一个钻柄,主切刃和至少一个副切刃突出于钻柄的端面之 上。主切刃基本上沿钻柄的整个直径延伸。副切刃基本上沿径向分布, 并设置在至少一个突出于钻柄端面的、细长的刀头上。当钻头绕其轴线 沿规定方向旋转时副切刃相对于所属的主切刃走在前面。其中在它后面 又有一个用于钻屑的主排屑槽。细长的刀头具有一个从副切刃向钻柄的 端面下倾的前刀面,它至少在接近于钻柄圆周的部分内形成一个斜面, 它向圆周下降地倾斜,并相对于副切刃的径向走向逆旋转方向倾斜分 布。

钢筋混凝土内冲击钻孔时斜面防止岩钻在碰到偏置的或切向的钢 筋时咬死。斜面使岩钻在碰到钢筋时短时间的抬起,并在钢筋处滑过。 由此在碰到钢筋时岩钻仍然保持转动。避免硬质合金切削刃和钢筋的、 引起钻头咬死和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由于刀具材料过载导致硬质合金刀 头崩裂的坚硬棱边接触接触。

对于岩钻的功能,如果斜面相对于钻柄轴线向钻柄圆周方向倾斜约 100°至150°的一个角度α证明是有好处的。如果斜面同时相对于副切刃 的径向走向倾斜一个约5°至80°的β角,那么可以达到特别良好的钻削性 能。

副切刃的前刀面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中靠近钻柄圆周的一部分形成 斜面。为了能够尽可能好地引出在碰到条状钢筋时出现的,如果斜面 从钻柄的圆周出发占据约20%至100%的窄长刀头的径向长度,证明是 有益的。

如果钻柄的端面具有一个基本上圆锥形的分布,其中圆锥面的倾角 小于或等于斜面的倾角或倾侧角,那么可以达到岩钻在碰到钢筋时性能 的进一步的改进。如果用这种方式制造,在碰到条状钢筋时端面便沿钢 筋滑动并继续毫无阻碍地转换到带有副切刃的刀头的斜面上。

出于岩钻载荷对称性和进一步改善钻削效率的原因,如果设置两个 带副切刃的、板状的刀头是有益的。其中板状刀头设置在带有主切刃的 主刀片的两侧,并且最好位于钻柄直径相对的两端处。

下面参照一个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较详细的说明。在 示意图中表示:

图1一个按本发明的岩钻的带主切刃和副切刃的前端的透视图;

图2图1岩钻的侧视图;和

图3图1岩钻的顶视图。

在图1-3中不同视图所表示的岩钻总体各自用标号1表示。岩钻 1具有一个钻柄2,主切刃5、6和副切刃9、10突出于它的端面3。主 切刃5、6设置在一个主刀片4上,它沿钻柄2的整个直径延伸。副切 刃9和10基本上径向分布并设置在窄长的板状刀头7、8上。主刀片4 和板状刀片7、8安装在轴向安装槽内,并钎焊固定。安装槽通到钻柄2 的端面3和它的圆周上。主刀片4和板状刀头7、8在轴向和径向伸出 于钻柄2。钻柄2轴线用A表示。

在板状刀头7、8上的副切刃9、10相对于用R表示的、岩钻1规 定的旋转方向安装在各个主切刃5或6的前面。相对于旋转方向R副切 刃9、10位于主排屑槽13、14的后面。如图1-3所示,在板状刀头7、 8和主刀片4之间可以设置用于钻削期间产生的钻屑的辅助排屑槽15、 16。

板状刀头7、8具有前刀面11,它们从各个副切刃9、10开始下降 直到钻柄2的端面3。相对于旋转方向位于后面的、从各个副切刃9、10 向钻柄2端面3延伸的表面构成板状刀头7、8的后刀面。所示实施例 的前刀面11分成两部分并具有靠近钻柄2圆周的斜面12。斜面12向钻 柄2圆周下降地倾斜。相对于钻柄2轴线A的倾角最好为约110°至150°。 同时斜面12相对于副切刃的径向走向逆旋转方向R倾斜。钻柄2的端 面3不是分布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具有一个基本上圆锥形的分布。

如图中所示,圆锥形端面3位于斜面12之前的区域可以设置一个 切平的平面17,这里平面17的倾角最好等于或小于斜面12的倾角。

本发明用一个钻削工具作为例子加以说明,这个钻削工具的主切刃 和副切刃做在由切削材料、最好是硬质合金制成的板状刀片上,刀片固 定在钻柄的端面上。当然按本发明的在副切刃区域带有斜面的结构在整 体刀头钻头时也可以采用,这种钻头整体由一种硬质合金组成。本发明 也不局限于具有两个位于直径相对两端的副切刃的岩钻的一种实施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