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用钴结壳取芯钻头

申请号 CN201710193143.2 申请日 2017-03-28 公开(公告)号 CN106948784A 公开(公告)日 2017-07-14
申请人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发明人 丁忠军; 鲁德泉; 王洪亮;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提取岩芯装置,尤其是一种潜 水 器用钴结壳取芯 钻头 。包括钻筒、取芯头和钻刃,取芯头的底端镶焊有钻刃,取芯头的顶端与钻筒 螺纹 联接,钻筒和取芯头的内部均呈中空状,钻筒的内径从下到上逐渐变大,钻筒底端的内径比取芯头的内径大0.5‑2mm;取芯头的内表面设有环形的卡槽,卡槽内设有数个单向 锁 紧 块 ,单向锁紧块的内表面设有棘齿,单向锁紧块在卡槽内滑动,相邻的两个单向锁紧块之间设有间隙;钻筒和取芯头的外圆周面上均布有数组螺旋翼, 螺旋 角 度为35°,在取芯头的底端设有与螺旋翼对应的钻刃,钻刃均匀分布在取芯头的底端,与螺旋翼一一对应。其实现了潜水器水下操作钻进,并能获取完整的岩芯。
权利要求

1.一种潜器用钴结壳取芯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钻筒(1)、取芯头(2)和钻刃(3),取芯头(2)的底端镶焊有钻刃(3),取芯头(2)的顶端与钻筒(1)螺纹联接,钻筒(1)和取芯头(2)的内部均呈中空状,钻筒(1)的内径从下到上逐渐变大,钻筒(2)底端的内径比取芯头(2)的内径大0.5-2mm;
取芯头(2)的内表面设有环形的卡槽,卡槽内设有数个单向(4),单向锁紧块(4)的内表面设有棘齿,单向锁紧块(4)在卡槽内滑动,相邻的两个单向锁紧块(4)之间设有间隙;
钻筒(1)和取芯头(2)的外圆周面上均布有数组螺旋翼,螺旋度为35°,在取芯头(2)的底端设有与螺旋翼对应的钻刃(3),钻刃(3)均匀分布在取芯头的底端,与螺旋翼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器用钴结壳取芯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刃切削面上,切削齿的出露高度为1-4mm,复合片旁通角为3-7°,负前角为12-18°,钻刃镶入体的深度为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器用钴结壳取芯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刃切削面上,切削齿的出露高度为2mm,复合片旁通角为5°,负前角为15°,钻刃镶入钢体的深度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器用钴结壳取芯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刃(3)采用PDC复合材料制成。

说明书全文

器用钴结壳取芯钻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提取岩芯装置,尤其是一种潜水器用钴结壳取芯钻头。

背景技术

[0002] 海洋钴结壳富含钴,稀土元素总量很高,是极为重要的矿产资源。钴结壳的原位取芯不仅可用于研究钴结壳的矿产分布,钴结壳中各金属含量,也可作为研究海洋变化以及运动的依据。国际上,已有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海洋工程技术协会,英国、法国、俄罗斯利用潜水器实现了海底钴结壳的取芯。
[0003] 目前,国内的蛟龙号潜水器已可实现海底7000m的下潜深度,而钴结壳的分布区域大多在海底400m-4000m的范围,因此,利用蛟龙号潜水器实现钴结壳的取芯成为最易实现的一种方式。由于蛟龙号潜水器在水下运动的特殊性,其在水下的作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不仅对钻头的尺寸、钻头的钻进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对钻头的钻进过程有很高的操作要求。
[0004] 专利号为201320798560.7的中国专利以及专利号为201410777710.5的中国专利均研究了搭载在蛟龙号潜水器上的岩芯钻机,但是未对钻机上应用的钻头进行深入的研究。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潜水器用钴结壳取芯钻头,能实现潜水器水下操作钻进,并能获取完整的岩芯。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水器用钴结壳取芯钻头,其中,包括钻筒、取芯头和钻刃,取芯头的底端镶焊有钻刃,取芯头的顶端与钻筒螺纹联接,钻筒和取芯头的内部均呈中空状,钻筒的内径从下到上逐渐变大,钻筒底端的内径比取芯头的内径大0.5-2mm;
[0007] 取芯头的内表面设有环形的卡槽,卡槽内设有数个单向,单向锁紧块的内表面设有棘齿,单向锁紧块在卡槽内滑动,相邻的两个单向锁紧块之间设有间隙;
[0008] 钻筒和取芯头的外圆周面上均布有数组螺旋翼,螺旋度为35°,在取芯头的底端设有与螺旋翼对应的钻刃,钻刃均匀分布在取芯头的底端,与螺旋翼一一对应。
[0009] 所述钻刃切削面上,切削齿的出露高度为1-4mm,复合片旁通角为3-7°,负前角为12-18°,钻刃镶入体的深度为2-5mm。这种布齿设计既能达到等量切削,又有利于岩屑流动通畅。
[0010] 优选的,所述钻刃切削面上,切削齿的出露高度为2mm,复合片旁通角为5°,负前角为15°,钻刃镶入钢体的深度为3mm。
[0011] 所述钻刃采用PDC复合材料制成。PDC复合材料钻头由于具有金刚石耐磨层,硬度高,一般比化钨硬质合金耐磨性高100倍以上,因而刃口锋利,且其刃尖前面和后面的聚晶层能同步磨损或剥落,后面的硬质合金底层更超前磨损,因而复合片钻头在切削过程中其刃口能自锐,锐利的刃口切入岩石,在扭矩作用下向前移动,剪切岩石,这充分利用了岩石剪切强度低的弱点,发挥了复合片钻头具有高速切削岩石的优点。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3] (1)钻筒和取芯头通过螺纹联接在一起,实现取芯钻头的分体式结构,需要将岩芯从钻头中取出时,旋开联接螺纹将钻筒与取芯头分开后,岩芯上部外露,岩芯下部的一小段被取芯头抱住,可以轻易地将岩芯从取芯头中取出,减少了取芯时的阻力;
[0014] (2)通过设置单向锁紧块,需要将钻头从钴结壳中取出时,单向锁紧块内表面的棘齿将岩芯抱紧,在拉力的作用下单向锁紧块将岩芯拉断,使岩芯保留在钻筒内部并跟随钻头脱离钴结壳,保证了岩芯的完整性。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的单向锁紧块在取芯头中的位置剖视图;
[0018] 图中:1钻筒;2取芯头;3钻刃;4单向锁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潜水器用钴结壳取芯钻头,包括钻筒1、取芯头2和钻刃3,取芯头2的底端镶焊有钻刃3,取芯头2的顶端与钻筒1螺纹联接。钻筒1和取芯头2的内部均呈中空状,钻筒1的内径从下到上逐渐变大,且钻筒2底端的内径略大于取芯头2的内径,钻筒2底端的内径比取芯头2的内径大0.5-2mm,以适应钻头从水下移到岸上时岩芯压力释放引起的尺寸变大,有助于顺利将岩芯从钻筒1中取出。
[0020] 如图2和图3所示,取芯头2的内表面设有环形的卡槽,卡槽内设有至少一个单向锁紧块4,单向锁紧块4的内表面设有棘齿,单向锁紧块4可以在卡槽内滑动。本实施例采用四个单向锁紧块4,共四个单向锁紧块的尺寸完全相同,在环形的卡槽内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单向锁紧块4之间留有间隙。在钻取岩芯时,岩芯可顺利通过单向锁紧块4进入钻筒内部,钻进完成后,需要将钻头从钴结壳中取出时,单向锁紧块4受到向下的拉力,四个均匀分布的单向锁紧块4通过棘齿将岩芯抱紧,在拉力的作用下单向锁紧块4将岩芯拉断,使岩芯保留在钻筒1内部并跟随钻头脱离钴结壳。
[0021] 钻筒1和取芯头2通过螺纹联接在一起,实现取芯钻头的分体式结构。钻头在水下钻取岩芯,需要将岩芯从钻头中取出时,旋开联接螺纹将钻筒1与取芯头2分开后,岩芯上部外露,岩芯下部的一小段被取芯头抱住,可以轻易地将岩芯从取芯头2中取出,减少了取芯时的阻力。
[0022] 钻刃3采用PDC复合材料,PDC复合材料钻头由于具有金刚石耐磨层,硬度高,一般比碳化钨硬质合金的耐磨性高100倍以上,因而刃口锋利,且其刃尖前面和后面的聚晶层能同步磨损或剥落,后面的硬质合金底层更超前磨损,因而复合片钻头在切削过程中其刃口能自锐,锐利的刃口切入岩石,在扭矩作用下向前移动,剪切岩石,这充分利用了岩石剪切强度低的弱点,发挥了复合片钻头具有高速切削岩石的优点。
[0023] 钻筒1和取芯头2的外圆周面上均布有数组螺旋翼,螺旋角度为35°,钻头在钻进时切削屑可沿螺旋翼向上排出,可有效防止卡钻的情况发生。本实施例采用四组螺旋翼,对应的,在取芯头2的底端设有四个钻刃3,钻刃3均匀分布在取芯头的底端,与四组螺旋翼一一对应,在螺旋翼位置处各布置1颗。在钻刃切削面,切削齿的出露高度为3mm,复合片旁通角为5°,负前角为15°,钻刃镶入钢体的深度为3mm,这种布齿设计既能达到等量切削,又有利于岩屑流动通畅。
[0024] 该钴结壳取芯钻头的使用方法如下所述:首先,将取芯头2与钻筒1的螺纹连接处涂上润滑脂,拧紧螺纹,将取芯头2与钻筒1联接在一起;钻头在钴结壳矿床上钻进完成后,上提钻头,单向锁紧块4将钻取的岩芯抱紧,在上提力的作用下将岩芯拉断,岩芯随着钻头脱离钴结壳矿床;最后,将取芯头2与钻筒1的联接螺纹旋开,将岩芯从取芯头2中取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