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源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740204.2 申请日 2017-08-25 公开(公告)号 CN107401398A 公开(公告)日 2017-11-28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李希明; 刘涛; 姜亦栋; 胡婧; 李彩风; 巴燕; 汪刚跃; 赵凤敏; 吴晓玲; 宋永亭;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源 微 生物 驱油提高 原油 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藏的筛选;激活剂的筛选;激活剂色谱分离效应的确定;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现场试验;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本发明采用不同激活剂组分分开注入的方式,打破激活剂混合注入的传统方式,消除了激活剂不同组分在油藏中运移 吸附 的色谱效应;节省了激活剂的注入量,降低了成本;同时更加有利于激活不同类型内源微生物功能菌、提高激活剂的激活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的驱油效果。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现场试验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内源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1)试验油藏的筛选
试验油藏的筛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油藏温度<95℃、油藏压<15MPa、油藏渗透率>50×10-3μm2、地层矿化度<150000mg/L和原油粘度<10000mPa·s;
(2)激活剂的筛选
以激活试验油藏的内源微生物为目标,筛选出激活剂源、氮源和磷源的组成及其组分;
(3)激活剂色谱分离效应的确定
激活剂色谱分离效应的确定,具体方法如下:
①填装试验油藏渗透率的填砂岩心3组,抽真空,饱和试验油藏的地层水,饱和试验油藏的脱水脱气原油;
②填砂岩心一次水驱,一次水驱至与试验油藏采出液综合含水为止;
③将上述筛选出的激活剂的碳源、氮源和磷源分别注入上述3组填砂岩心中,对填砂岩心出口的产出液进行连续检测,分析碳源、氮源和磷源在填砂岩心中的运移规律,确定出不同激活剂组分的色谱分离效应;
(4)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
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具体方法如下:根据不同激活剂组分的色谱分离效应,确定出激活剂不同组分现场试验时注入的先后顺序及其间隔的时间;激活剂碳源、氮源和磷源的现场注入速度均为80~100m3/d;
(5)现场试验
利用高压柱塞将激活剂不同组分按照步骤(4)确定的注入工艺从试验油藏的注水井注入地层,激活剂碳源、氮源和磷源的注入方式为连续式的注入;
(6)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
现场试验结束后进行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计算试验油藏的提高采收率值以及投入产出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活剂的碳源为葡萄糖蔗糖,激活剂的氮源为蛋白胨或酵母粉,激活剂的磷源为K2HPO4或KH2PO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活剂的碳源的测定是利用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活剂的氮源的测定是利用性过硫酸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活剂的磷源的测定是利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3
述的激活剂碳源、氮源和磷源的注入速度均为80~100m/d。

说明书全文

一种内源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内源微生物驱油是指利用油藏中自身存在微生物,通过向注井中注入激活剂激活微生物,利用微生物自身及代谢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和生物气的作用,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是一项环保、低成本的开采技术。
[0003] 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激活剂主要由源、氮源和磷源三部分组成,现场实施过程中是将激活剂混合后注入油藏,由于激活剂在油藏中运移时存在吸附、滞留的作用,而且研究表明激活剂组分中的碳源、氮源和磷源在运移过程中会出现色谱分离效应,改变了激活剂组成的完整性,使激活剂在油藏中激活作用变差,影响了微生物驱油效果。因此,需要研究激活剂不同组分在不同油藏中的运移规律,寻找一种新的激活剂注入方法,消除激活剂不同组分在油藏中存在的色谱分离效应,提高激活剂的激活效率,进一步有效激活油藏中的功能微生物,发挥驱油作用,保障现场实施效果。
[0004] 经文献检索,公告号“CN 102435720 A”,专利名称“油藏内源微生物高效激活剂筛选方法”,公开了一种油藏内源微生物高效激活剂的筛选方法,目的是解决如何快速筛选出适合特定油藏的高效激活剂组分。但该方法的缺点在于:(1)仅对激活剂组分开展了筛选,没有考虑不同组分在岩心中的运移分离效应;(2)所筛选激活剂对微生物激活效果与激活剂组分分开注入相比,激活效果减弱;(3)筛选激活剂过程及实施过程复杂繁琐,不利于现场实施。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该发明通过将激活剂组分中的碳源、氮源和磷源采用分开注入的方式,消除了激活剂在油藏中色谱分离效应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激活剂的激活效率,最终提高了内源微生物驱油的现场试验效果。
[000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0007] (1)试验油藏的筛选
[0008] 试验油藏的筛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油藏温度<95℃、油藏压<15MPa、油藏渗透率>50×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150000mg/L和原油粘度<10000mPa·s。
[0009] (2)激活剂的筛选
[0010] 以激活试验油藏的内源微生物为目标,筛选出激活剂碳源、氮源和磷源的组成及其组分。
[0011] (3)激活剂色谱分离效应的确定
[0012] 激活剂色谱分离效应的确定,具体方法如下:
[0013] ①填装试验油藏渗透率的填砂岩心3组,抽真空,饱和试验油藏的地层水,饱和试验油藏的脱水脱气原油;
[0014] ②填砂岩心一次水驱,一次水驱至与试验油藏采出液综合含水为止;
[0015] ③将上述筛选出的激活剂的碳源、氮源和磷源分别注入上述3组填砂岩心中,对填砂岩心出口的产出液进行连续检测,分析碳源、氮源和磷源在填砂岩心中的运移规律,确定出不同激活剂组分的色谱分离效应。
[0016] (4)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
[0017] 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具体方法如下:根据不同激活剂组分的色谱分离效应,确定出激活剂不同组分现场试验时注入的先后顺序及其间隔的时间;激活剂碳源、氮源和磷源的现场注入速度均为80~100m3/d。
[0018] (5)现场试验
[0019] 利用高压柱塞将激活剂不同组分按照步骤(4)确定的注入工艺从试验油藏的注水井注入地层,激活剂碳源、氮源和磷源的注入方式为连续式的注入。
[0020] (6)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
[0021] 现场试验结束后进行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计算试验油藏的提高采收率值以及投入产出比。
[0022] 所述的激活剂的碳源为葡萄糖蔗糖;所述的激活剂的氮源为蛋白胨或酵母粉;所述的激活剂的磷源为K2HPO4或KH2PO4。
[0023] 所述的激活剂的碳源的测定是利用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0024] 所述的激活剂的氮源的测定是利用性过硫酸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0025] 所述的激活剂的磷源的测定是利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0026] 所述的激活剂碳源、氮源和磷源的注入速度均为80~100m3/d。
[002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8] (1)激活剂不同组分分开注入,打破激活剂混合注入的传统方式,消除了激活剂不同组分在油藏中运移吸附的色谱效应;
[0029] (2)激活剂按照不同组分按照顺序及间隔一定时间注入后,更加有利于提高激活剂的激活效率,激活不同类型内源微生物功能菌,进一步发挥微生物驱油效果。
[0030] (3)激活剂不同组分分开注入以后,避免了色谱分离效应对激活剂组分激活效果影响,节省了激活剂的注入量,从而节省了成本;
[0031] (4)此方法现场实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而且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开采成本低、产出液无需后续处理、安全环保等优点。附图说明
[0032] 附图1为区A产出液中激活剂组分运移分布图;
[0033] 附图2为区块B产出液中激活剂组分运移分布图;
[0034] 附图3为区块C产出液中激活剂组分运移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0036] 实施例1:
[0037] 胜利油田某采油厂试验区块A概况:油藏温度60℃,油藏压力10MPa,油层厚度4m,孔隙体积5×104m3,渗透率500×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8000mg/L,孔隙度23%,原油粘度300mPa·s,综合含水91.2%,采出程度为37%,井网为1口注水井2口生产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提高该油藏的采收率,具体步骤如下:
[0038] (1)试验区块的筛选
[0039] 试验区块A的油藏温度为60℃、油藏压力为10MPa、油藏渗透率为500×10-3μm2、油层厚度为4m、地层水矿化度8000mg/L、原油粘度为300mPa·s。满足本发明的试验油藏的筛选标准,因此可以实施本发明。
[0040] (2)激活剂的筛选
[0041] 以激活试验油藏产表面活性剂的地芽孢杆菌为目标,筛选确定激活剂组成及组分浓度为葡萄糖5g/L、蛋白胨2g/L、K2HPO4 1.5g/L,激活后菌浓达到5.5×108个/mL。
[0042] (3)激活剂色谱分离效应的确定
[0043] 激活剂色谱分离效应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
[0044] ①按照油藏条件装填岩心3组,岩心基本要求为渗透率500×10-3μm2,孔隙度23%,饱和油藏地层水,饱和油藏脱水脱气原油;
[0045] ②填砂岩心一次水驱,一次水驱采出程度37%,采出液含水91.2%;
[0046] ③利用筛选得到的激活剂配方,将碳源、氮源和磷源分别注入上述3组填砂岩心中,对岩心出口产出液进行连续检测,分析碳源、氮源、磷源在填砂岩心中的运移规律,确定出不同激活剂组分的色谱分离效应。检测结果见图1所示。
[0047] ④根据产出液中碳源、氮源、磷源浓度检测结果,磷源在油藏中运移速度最快,碳源次之,氮源最慢,确定激活剂不同组分注入顺序为蛋白胨、葡萄糖、K2HPO4,根据峰值数据计算蛋白胨与葡萄糖间隔为0.0208PV,葡萄糖与K2HPO4间隔为0.0418PV。
[0048] (4)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
[0049] 根据物理模拟确定的结果,确定激活剂不同组分注入顺序为蛋白胨、葡萄糖、K2HPO4,根据油藏孔隙体积为5×104m3,注入速度为80m3/d,计算蛋白胨与葡萄糖间隔时间为0.0208×5×104m3÷80m3/d=13d,葡萄糖与K2HPO4间隔时间为0.0418×5×104m3÷80m3/d=
26d。
[0050] (5)现场试验
[0051] 利用高压柱塞泵将激活剂不同组分按照步骤(4)确定的注入工艺从试验油藏的注水井注入地层,蛋白胨、葡萄糖、K2HPO4的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
[0052] (6)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
[0053] 现场试验结束后区块综合含水由91.2%下降到82.3%,含水降低8.9个百分点,增产原油0.32×104t,提高采收率12.8%,投入产出比为1:4,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0054] 实施例2
[0055] 胜利油田某采油厂试验区块B概况:油藏温度65℃,油藏压力10.5MPa,油层厚度4.5m,孔隙体积7.5×104m3,渗透率800×10-3μm2,地层水矿化度12563mg/L,孔隙度25.0%,原油粘度786mPa·s,综合含水88.0%,采出程度为34%,井网为1口注水井3口生产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提高该油藏的采收率,具体步骤如下:
[0056] (1)试验区块的筛选
[0057] 试验区块B的油藏温度为65℃、油藏压力为10.5MPa、油藏渗透率为800×10-3μm2、油层厚度为4.5m、地层水矿化度12563mg/L、原油粘度为786mPa·s。满足本发明的试验油藏的筛选标准,因此可以实施本发明。
[0058] (2)激活剂的筛选
[0059] 以激活试验油藏产表面活性剂的假单胞菌为目标,筛选确定激活剂组成及组分浓8
度为蔗糖3.5g/L、酵母粉1.6g/L、KH2PO4 0.8g/L,激活内源微生物菌浓达到7.5×10个/mL以上。
[0060] (3)激活剂色谱分离效应的确定
[0061] 激活剂色谱分离效应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
[0062] ①按照油藏条件装填岩心3组,岩心基本要求为渗透率800×10-3μm2,孔隙度25%,饱和油藏地层水,饱和油藏脱水脱气原油;
[0063] ②岩心一次水驱,一次水驱采出程度34%,采出液含水88.0%;
[0064] ③利用筛选得到的激活剂配方,将碳源、氮源和磷源分别注入上述3组填砂岩心中,对岩心出口产出液进行连续检测,分析碳源、氮源、磷源在填砂岩心中的运移规律,确定出不同激活剂组分的色谱分离效应。检测结果见图2。
[0065] ④根据产出液中碳源、氮源、磷源浓度检测结果,氮源在油藏中运移速度最快,磷源次之,碳源最慢,确定激活剂不同组分注入顺序为蔗糖、KH2PO4、酵母粉,根据峰值数据计算蔗糖与KH2PO4间隔为0.0208PV,KH2PO4与酵母粉间隔为0.0211PV。
[0066] (4)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
[0067] 根据物理模拟确定的结果,确定激活剂不同组分注入顺序为蔗糖、KH2PO4、酵母粉,根据油藏孔隙体积为7.5×104m3,注入速度为100m3/d,计算蔗糖与KH2PO4间隔时间为0.0208×7.5×104m3÷100m3/d=15.6d,KH2PO4与酵母粉间隔时间为0.0211×7.5×104m3÷100m3/d=15.8d。
[0068] (5)现场试验
[0069] 利用高压柱塞泵将激活剂不同组分按照步骤(4)确定的注入工艺从试验油藏的注水井注入地层,蔗糖、KH2PO4、酵母粉的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
[0070] (6)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
[0071] 现场试验结束后区块综合含水由88.0%下降到77.5%,含水降低10.5个百分点,增产原油0.85×104t,提高采收率16.3%,投入产出比为1:5.2,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0072] 实施例3:
[0073] 胜利油田某采油厂试验区块C概况:油藏温度67℃,油藏压力12.3MPa,油层厚度7m,渗透率1200×10-3μm2,孔隙体积8.2×104m3,地层水矿化度7658mg/L,孔隙度32.5%,原油粘度1256mPa·s,综合含水95.3%,采出程度为36.5%,井网为1口注水井4口生产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提高该油藏的采收率,具体步骤如下:
[0074] (1)试验区块的筛选
[0075] 试验区块C的油藏温度为67℃、油藏压力为12.3MPa、油藏渗透率为1200×10-3μm2、油层厚度为7m、地层水矿化度7658mg/L、原油粘度为1256mPa·s。满足本发明的试验油藏的筛选标准,因此可以实施本发明。
[0076] (2)激活剂的筛选
[0077] 以激活试验油藏产生物聚合物的假黄单胞菌为目标,筛选确定激活剂组成及组分浓度为葡萄糖4.5g/L、酵母粉2g/L、KH2PO4 1.2g/L,激活内源微生物菌浓达到2.5×108个/mL。
[0078] (3)激活剂色谱分离效应的确定
[0079] 激活剂色谱分离效应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
[0080] ①按照油藏条件装填岩心3组,岩心基本要求为渗透率1200×10-3μm2,孔隙度32.5%,饱和油藏地层水,饱和油藏脱水脱气原油;
[0081] ②岩心一次水驱,一次水驱采出程度36.5%,采出液含水95.3%;
[0082] ③利用筛选得到的激活剂配方,将碳源、氮源和磷源分别注入上述3组填砂岩心中,对岩心出口产出液进行连续检测,分析碳源、氮源、磷源在填砂岩心中的运移规律,确定出不同激活剂组分的色谱分离效应。检测结果见图3。
[0083] ④根据产出液中碳源、氮源、磷源浓度检测结果,磷源在油藏中运移速度最快,氮源次之,碳源最慢,确定激活剂不同组分注入顺序为葡萄糖、酵母粉、KH2PO4,根据峰值数据计算葡萄糖与酵母粉间隔为0.0208PV,酵母粉与KH2PO4间隔为0.0208PV。
[0084] (4)现场注入工艺的确定
[0085] 根据物理模拟确定的结果,确定激活剂不同组分注入顺序为葡萄糖、酵母粉、KH2PO4,根据油藏孔隙体积为8.2×104m3,注入速度为90m3/d,计算葡萄糖与酵母粉间隔时间为0.0208×8.2×104m3÷90m3/d=19d,酵母粉与KH2PO4间隔时间为0.0208×8.2×104m3÷90m3/d=19d。
[0086] (5)现场试验
[0087] 利用高压柱塞泵将激活剂不同组分按照步骤(4)确定的注入工艺从试验油藏的注水井注入地层,葡萄糖、酵母粉、KH2PO4的注入方式为连续式注入。
[0088] (6)现场试验效果的统计与分析
[0089] 现场试验结束后区块综合含水由95.3%下降到85.0%,含水降低10.3个百分点,增产原油0.88×104t,提高采收率13.5%,投入产出比为1:4.5,现场试验效果良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