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固定结构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 窗帘布和窗帘、及该窗帘布和窗帘的制作方法

窗帘布和窗帘、及该窗帘布和窗帘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518408.1 申请日 2017-06-29 公开(公告)号 CN107524401A 公开(公告)日 2017-12-29
申请人 沈红朝; 发明人 沈红朝;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家装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窗帘布和窗帘、及该窗帘布和窗帘的制作方法。其中的窗帘布包括 基层 ,所述的基层上贴合有若干呈条状的 支撑 主体,所述支撑主体的硬度大于基层的硬度;所述的支撑主体之间间隔平行分布,且每两个相邻支撑主体之间的间隔相等。以上所述的窗帘布在基层上贴合硬度较高的支撑主体,在不增加支撑杆的前提下,即可获得很好的折叠效果,而且采用该窗帘布制作的窗帘自重减小,降低了提升带发生断裂的 风 险。
权利要求

1.一种窗帘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3),所述的基层(13)上贴合有若干呈条状的支撑主体(12),所述支撑主体(12)的硬度大于基层(13)的硬度;所述的支撑主体(12)之间间隔平行分布,且每两个相邻支撑主体(12)之间的间隔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主体(12)上设有通孔(14);
相邻两个支撑主体(12)上通孔(14)的位置相对于支撑主体(12)间的间隙对称;所述的通孔(14)贯穿相应的基层(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层(11),所述遮光层(11)的硬度小于支撑主体(12)的硬度,所述的遮光层(11)与支撑主体(12)远离基层(13)的一面贴合;所述的通孔(14)在相应的位置贯穿遮光层(1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窗帘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带(3),所述提升带(3)的下端与支撑层(12)的下端连接,提升带(3)的上端从下往上依次穿过各个通孔(14),所述的窗帘布(1)相对于提升带(3)左右对称。
5.一种窗帘,包括顶架(2)和位于顶架(2)上的提升装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窗帘布(1);所述窗帘布(1)的上端直接与顶架(2)连接,或通过衔接部(6)与顶架(2)连接;所述支撑主体(12)的长度方向与顶架(2)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提升带(3)的上端与提升装置(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装置(4)包括与顶架(2)旋转活动连接的转轴(41),及驱动转轴(41)相对于顶架(2)旋转的驱动装置(42);所述转轴(41)的轴线与顶架(2)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的提升带(3)与转轴(4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布(1)下端提升带(3)两侧的位置设有配重(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块(5)相对于提升带(3)对称分布,且对应的两块配重块(5)之间具有磁吸特性。
9.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帘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将选定的材料裁切成宽度相等的条状的支撑主体(12),支撑主体(12)的宽度为
30-60mm;
步骤2 选择硬度低于支撑主体(12)的材料作为基层(13),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支撑主体(12)平行等间距地贴合在基层(13)表面,并将支撑主体(12)与基层(13)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支撑主体(12)之间的间距为D,且0<D≤15mm;
步骤3 在支撑主体(12)上加工通孔(14),且贯穿相应的基层(13);相邻两块支撑主体(12)上的通孔(14)相对于支撑主体(12)之间的间隙对称;
步骤4 选取宽度为15-40mm的条状柔性材料作为提升带(3),将提升带(3)的下端与支撑主体(12)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从下往上依次穿过各个通孔(14)。
10.一种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窗帘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在采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制作的窗帘布的基础上,选取硬度低于支撑主体(12)的材料作为面层(11),并将面层(11)与支撑主体(12)远离基层(13)的一面贴合;
步骤2 选取刚性材料制作顶架(2),并将窗帘布(1)的上端与顶架(2)连接;
步骤3 在顶架(2)上设置转轴(41),所述转轴(41)的旋转中心与顶架(2)的长度方向平行;在顶架(2)上设置驱动转轴(41)转动的驱动装置(42);将提升带(3)的上端沿垂直于顶架(2)长度的方向与转轴(41)固定连接;
步骤4 将窗帘布(1)远离顶架(2)的一端向上翻折并缝制成配重袋;在配重袋内放置相应的配重块(5)。

说明书全文

窗帘布和窗帘、及该窗帘布和窗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家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帘布和窗帘、及该窗帘布和窗帘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罗帘是一种采用上拉式操作的窗帘,在需要收起窗帘时,通过连接绳索将窗帘从底部开始往上拉伸,窗帘布在拉伸的过程中发生折叠。与同样采用上拉操作的卷帘,装饰效果更好,为窗户增添一份层次感和高雅古朴之美。罗马帘根据上拉时窗帘布的折叠方式,可以分为扇形式和波浪式。
[0003] 专利号为US6923236B2的美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扇形窗帘,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梁1.1和与上梁1.1连接的窗帘布1.2,窗帘布包括升降区1.21和扇形区1.23,所述的扇形区1.23和升降区1.21具有多个平行等间隔分布的折叠部分。每两个折叠部分的连接处设有连接袋,连接袋内设有支撑杆1.4,所述升降区1.21的支撑杆贯穿整个折叠部分,扇形区1.23的支撑杆在中间位置断开。还包括至少两根用于提升窗帘布的连接绳索1.3,连接绳索
1.3穿过每一折叠部分。升降区1.21内的连接绳索1.3平行间隔分布,而在扇形区1.21,连接绳索1.3汇聚至窗帘布的中间,以单股形式延伸至窗帘布的末端并与窗帘布的末端连接。
[0004] 在上拉窗帘时,同步提升每一根连接绳索,窗帘布从末端开始向上提升。首先扇形区折叠成扇形,当扇形区完全折叠后,升降区呈波浪形逐层向上折叠。与传统的窗帘相比,扇形窗帘更为美观,而且折叠式的窗帘布给人以很好的层次感,装饰性好。
[000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1.为了确保窗帘在提升过程中的折叠效果,每两个折叠部分的连接处都设有连接绳索
1.3和支撑杆1.4,不仅结构复杂,而且窗帘的整体重量较大,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发生连接绳索1.3拉断的问题。为了减轻每一连接绳索1.3的受,一般选择增加连接绳索1.3的数量,这样不仅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结构复杂性,而且由于连接绳索在升降区和扇形区的过渡处1.22需要汇集,连接绳索的受力方向发生改变,过渡处的绳索内部应力更大。实际使用中发现,在过渡区,越靠近边缘的连接绳索,发生断线的可能就越大,产品整体的耐用性能不好。
[0006] 2.由于每两个折叠部分的连接处均设有支撑杆1.4,而支撑杆1.4的体积较大,这导致窗帘在折叠之后,支撑杆1.4所占据的体积过大。为了满足折叠效果,不得不严格控制扇形区1.23的面积。当窗户较大时,窗帘布1.2上升降区所占的面积会很大,严重影响窗帘的装饰性。
[0007] 3.为了窗帘在提升的过程中能顺利的逐层折叠,窗帘布1.2的材料多采用柔性布料,而柔性布料的折叠效果不好,层次感不强,影响产品的装饰性。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窗帘布和窗帘、及该窗帘布和窗帘的制作方法,其中的窗帘布,在基层上贴合硬度较高的支撑主体,在不增加支撑杆的前提下,即可获得很好的折叠效果,而且采用该窗帘布制作的窗帘自重减小,降低了提升带发生断裂的险。
[0009]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窗帘布,包括基层,所述的基层上贴合有若干呈条状的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的硬度大于基层的硬度;所述的支撑主体之间间隔平行分布,且每两个相邻支撑主体之间的间隔相等。
[0010] 所述的窗帘布包括基层和贴合在基层上的支撑主体,且支撑主体的硬度大于基层的硬度,当使用该窗帘布制成的窗帘上拉时,由于基层的硬度低于支撑主体,基层与支撑主体贴合之后,支撑主体之间的位置为硬度最低的位置,所以窗帘布会自动在相邻两支撑主体之间的间隙处发生折叠,发生折叠的部位明确可控;而且由于支撑主体的材质较硬,折叠后窗帘的层次感明显,装饰性很好。由于基层的材质较软,并且相邻两个支撑主体之间设有间隙,当窗帘折叠时,基层不会有很明显的折痕,窗帘放下时,折痕完全消失,不会影响窗帘的美观。与现有的制作罗马帘窗帘布的布料相比,上述布料可以在不增加支撑杆的前提下,很好的实现罗马帘逐层折叠的效果,而且折叠后的视觉效果更优于现有的罗马帘。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主体上设有通孔,相邻两个支撑主体上通孔的位置相对于支撑主体间的间隙对称;所述的通孔贯穿相应的基层。
[0012] 作为优选,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的硬度小于支撑主体的硬度,所述的遮光层与支撑主体远离基层的一面贴合。遮光层与基层将支撑主体夹在中间,并与支撑主体贴合,不仅能对支撑主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保证窗帘很好的整体折叠效果。而且遮光层能很好的阻挡光线的透过,用户根据需要,调节窗帘的开启程度,即可灵活的调节室内的采光程度。
[0013] 作为优选,还包括提升带,所述提升带的下端与支撑层的下端连接,提升带的上端从下往上依次穿过各个通孔,所述的窗帘布相对于提升带左右对称。在收起窗帘时,拉动提升带,窗帘布在提升的过程中,由于向上的拉力作用在中间部位,底部地边缘向下垂,窗帘的底部形成扇形,很美观。
[0014] 一种窗帘,包括顶架和位于顶架上的提升装置,及如上所述的窗帘布;所述窗帘布的上端直接与顶架连接,或通过衔接部与顶架连接;所述支撑主体的长度方向与顶架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提升带的上端与提升装置连接。
[0015] 所述提升带的上端与提升装置连接,在提升窗帘时,通过提升装置,带动提升带上升,窗帘布从底部开始向上逐层折叠;由于窗帘布内支撑主体的硬度最大,窗帘布折叠的层次感很好,给人很好的视觉体验感。由于本发明所记载的窗帘可以在不增加支撑杆的前提下,很好的完成窗帘布的折叠,大大降低了整体的结构复杂性;而且减少支撑杆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窗帘的整体重量,提升带在提升窗帘的过程中受到的拉力减小,不会发生提升带断裂,提高窗帘的使用寿命;另外提升带的宽度可以适当的增加,如设置成10-30mm,进一步降低提升带在使用过程中断裂的风险。支撑杆数量的减少也减小了窗帘的体积,窗帘布在提升折叠之后,由于窗帘布本身的厚度较小,在保证窗帘布折叠效果的前提下,窗帘布用于折叠成扇形的面积更大,甚至可以取消提升区,全部用于折叠成扇形,在提高装饰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提升带的使用,避免提升带在过渡区的受力过大,发生断裂。
[0016] 所述窗帘布的上端直接与顶架连接,或通过衔接部与顶架连接;衔接部的材料不做限定,可以为普通的材料,也可以为上述的窗帘布,或其他任何可以实现窗帘布与顶架有效连接的材料。
[0017] 作为优选,所述的提升装置包括与顶架旋转活动连接的转轴,及驱动转轴相对于顶架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转轴的轴线与顶架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的提升带与转轴固定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转轴转动,并同时带动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的提升带提升,完成窗帘布的提升折叠操作。
[0018] 作为优选,所述窗帘布下端位于提升带两侧的位置设有配重。窗帘布在展开时,配重的存在能确保窗帘布整体处于绷直状态,弱化折痕;在提升的过程中,由于窗帘布底部受力点在靠近中间位置,底部的两侧在配重的重力作用下下垂,并相互靠近;与没有配重的方案相比,底部边缘之间的间隙更小,扇形成型效果好。
[0019] 作为优选,所述的配重块相对于提升带对称分布,且对应的两块配重块之间具有磁吸特性。在窗帘布折叠成扇形时,窗帘布底部相互靠近,并通过配重块相互吸引,使得所折叠成的扇形结构更稳定、美观。磁吸特性即当相互靠近时,两块配重块之间会有磁力相互吸引。
[0020] 一种如上所述的布料的制作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 将选定的材料裁切成宽度相等的条状的支撑主体,支撑主体的宽度为30-60mm;
步骤2 选择硬度低于支撑主体的材料作为基层,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支撑主体平行等间距地贴合在基层表面,并将支撑主体与基层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支撑主体之间的间距为D,且0<D≤15mm;
步骤3 在支撑主体上加工通孔,且贯穿相应的基层;相邻两块支撑主体上的通孔相对于支撑主体之间的间隙对称;
步骤4 选取宽度为15-40mm的条状柔性材料作为提升带,将提升带的下端与支撑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从下往上依次穿过各个通孔。
[0021] 与传统的布料制作方法相比,采用上述制作方法生产的布料实现了在同一块布料上硬度的间隔有序分布,布料收起会自动在硬度较低的区域,即相邻两个支撑主体之间的区域发生折叠,折叠区域可控,折叠效果好。
[0022] 一种如上所述的窗帘的制作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 在采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制作的窗帘布的基础上,选取硬度低于支撑主体的材料作为面层,并将面层与支撑主体远离基层的一面贴合;
步骤2 选取刚性材料制作顶架,并将窗帘布的上端与顶架连接;
步骤3 在顶架上设置转轴,所述转轴的旋转中心与顶架的长度方向平行;在顶架上设置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将提升带的上端沿垂直于顶架长度的方向与转轴固定连接;
步骤4 将窗帘布远离顶架的一端向上翻折并缝制成配重袋;在配重袋内放置相应的配重块。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现有技术中罗马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罗马帘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用于制作窗帘的布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用于制作窗帘的布料中基层与制成主体贴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用于制作窗帘的布料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窗帘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窗帘收起过程中某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窗帘使用衔接部与顶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窗帘收起过程中窗帘布全部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0025]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窗帘布,包括基层13,所述的基层13优选为防层。基层13具有很好的防潮防霉效果,对窗帘布1整体起到保护作用。所述的基层13上贴合有若干呈条状的支撑主体12,所述支撑主体12的硬度大于基层13的硬度;所述的支撑主体12之间间隔平行分布,且每两个相邻支撑主体12之间的间隔相等;所述的支撑主体12上设有通孔14,相邻两个支撑主体12上通孔14的位置相对于支撑主体12间的间隙对称;所述的通孔14贯穿相应的基层13。还包括遮光层11,所述遮光层11的硬度小于支撑主体12的硬度,所述的遮光层11与支撑主体12远离基层13的一面贴合。遮光层11与基层13将支撑主体12夹在中间,并与支撑主体12贴合,不仅能对支撑主体12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保证窗帘很好的整体折叠效果。而且遮光层11能很好的阻挡光线的透过,用户根据需要,调节窗帘的开启程度,即可灵活的调节室内的采光程度。当使用该布料制成的窗帘布1上拉时,由于基层13的硬度低于支撑主体12,基层13与支撑主体12贴合之后,支撑主体12之间的位置为硬度最低的位置,所以窗帘布1会自动在相邻两支撑主体12之间的间隙处发生折叠,发生折叠的部位明确可控;而且由于支撑主体12的材质较硬,折叠后窗帘的层次感明显,装饰性很好。由于基层13的材质较软,并且相邻两个支撑主体12之间设有间隙,当窗帘折叠时,基层13不会有很明显的折痕,窗帘放下时,折痕完全消失,不会影响窗帘的美观。与现有的制作罗马帘窗帘布1的布料相比,上述布料可以在不增加支撑杆的前提下,很好的实现罗马帘逐层折叠的效果,而且折叠后的视觉效果更优于现有的罗马帘。所述的支撑主体12上设有通孔14,相邻两个支撑主体12上通孔14的位置相对于支撑主体12间的间隙对称;所述的通孔14贯穿相应的基层
13和遮光层11,通孔14用于穿过提升带3。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主体12与遮光层11和防水层之间的贴合可以为胶粘方式,也可以采用缝制连接的方式,或者其他任何可以将三者有效贴合的方式。
[0026] 进一步的,图5所示,还包括提升带3,所述提升带3的下端与支撑层的下端连接,提升带3的上端从下往上依次穿过各个通孔14。在收起窗帘时,拉动提升带3,提升带3从窗帘布1的下端开始向上逐层折叠。所述的窗帘布1相对于提升带3左右对称。窗帘布1在提升的过程中,由于向上的拉力作用在中间部位,底部地边缘向下垂,窗帘的底部形成扇形,很美观。
[0027] 一种窗帘,如图6所示,包括顶架2和位于顶架2上的提升装置4,及如上所述的窗帘布1;所述窗帘布1的上端直接与顶架2连接,如图6和图7所示;或通过衔接部6与顶架2连接,如图8所示;衔接部6的材料在此不做限定,可以为普通的材料,也可以为上述的窗帘布1,或其他任何可以实现窗帘布与顶架有效连接的材料。所述支撑主体12的长度方向与顶架2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提升带3的上端与提升装置4连接;所述的提升装置4包括与顶架2旋转活动连接的转轴41,及驱动转轴41相对于顶架2旋转的驱动装置42;所述转轴41的轴线与顶架2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的提升带3与转轴41固定连接。驱动装置42驱动转轴41转动,并同时带动一端与转轴41固定连接的提升带3提升,完成窗帘布1的提升折叠操作。在提升窗帘时,通过提升装置4,带动提升带3上升,窗帘布1从底部开始向上逐层折叠;由于窗帘布1内支撑主体12的硬度最大,窗帘布1折叠的层次感很好,给人很好的视觉体验感。由于本发明所记载的窗帘可以在不增加支撑杆的前提下,很好的完成窗帘布1的折叠,大大降低了整体的结构复杂性;而且减少支撑杆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窗帘的整体重量,提升带3在提升窗帘的过程中受到的拉力减小,不会发生提升带3断裂,提高窗帘的使用寿命;另外提升带3的宽度可以适当的增加,如设置成10-30mm,进一步降低提升带3在使用过程中断裂的风险。支撑杆数量的减少也减小了窗帘的体积,窗帘布1在提升折叠之后,由于窗帘布1本身的厚度较小,在保证窗帘布1折叠效果的前提下,窗帘布1用于折叠成扇形的面积更大,甚至可以取消提升区,全部用于折叠成扇形,达到如图9所示的效果;在提高装饰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提升带3的使用,避免提升带3在过渡区的受力过大,发生断裂。
[0028] 进一步的,所述窗帘布1下端位于提升带3两侧的位置设有配重块5。窗帘布1在展开时,配重的存在能确保窗帘布1整体处于绷直状态,弱化折痕;在提升的过程中,由于窗帘布1底部受力点在靠近中间位置,底部的两侧在配重的重力作用下下垂,并相互靠近;与没有配重的方案相比,底部边缘之间的间隙更小,扇形成型效果好。所述的配重块5相对于提升带3对称分布,且对应的两块配重块5之间具有磁吸特性。在窗帘布1折叠成扇形时,窗帘布1底部相互靠近,并通过配重块5相互吸引,使得所折叠成的扇形结构更稳定、美观。磁吸特性即当相互靠近时,两块配重块5之间会有磁力相互吸引。
[0029] 一种如上所述的布料的制作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 将选定的材料裁切成宽度相等的条状的支撑主体12,支撑主体12的宽度为30-
60mm;
步骤2 选择硬度低于支撑主体12的材料作为基层13,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支撑主体
12平行等间距地贴合在基层13表面,并将支撑主体12与基层13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支撑主体12之间的间距为D,且0<D≤15mm;
步骤3 在支撑主体12上加工通孔14,且贯穿相应的基层13;相邻两块支撑主体12上的通孔14相对于支撑主体12之间的间隙对称;
步骤4 选取宽度为15-40mm的条状柔性材料作为提升带3,将提升带3的下端与支撑主体12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从下往上依次穿过各个通孔14。
[0030] 与传统的布料制作方法相比,采用上述制作方法生产的布料实现了在同一块布料上硬度的间隔有序分布,布料收起会自动在硬度较低的区域,即相邻两个支撑主体12之间的区域发生折叠,折叠区域可控,折叠效果好。
[0031] 一种如上所述的窗帘的制作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 在采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制作的窗帘布1的基础上,选取硬度低于支撑主体12的材料作为面层,并将面层与支撑主体12远离基层13的一面贴合;
步骤2 选取刚性材料制作顶架2,并将窗帘布1的上端与顶架2连接;
步骤3 在顶架2上设置转轴41,所述转轴41的旋转中心与顶架2的长度方向平行;在顶架2上设置驱动转轴41转动的驱动装置42;将提升带3的上端沿垂直于顶架2长度的方向与转轴41固定连接;
步骤4 将窗帘布1远离顶架2的一端向上翻折并缝制成配重袋;在配重袋内放置相应的配重块5。
[0032] 以上所述的制作窗帘的布料,在基层上贴合硬度较高的支撑主体,在不增加支撑杆的前提下,即可获得很好的折叠效果,而且采用该窗帘布制作的窗帘自重减小,降低了提升带发生断裂的风险。
[0033]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