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及保温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482179.2 申请日 2017-06-22 公开(公告)号 CN107083814A 公开(公告)日 2017-08-22
申请人 谢金钊; 发明人 谢金钊;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可 净化 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其包括建筑墙体,建筑墙体中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 风 道,风道的进风口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的靠下方 位置 ,风道的出风口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的靠上方位置。本发明在建筑墙体上设置若干供空气流通的风道,使高空低温(相对)气流和地面高温(相对)气流在风道内自动循环实现空气净化,无需外加机械设备或电 力 驱动设备来驱动工作,极大地节约了能耗;风道依附建筑墙体设置,使建筑墙体总是处在冷空气与热空气循环的环境下,有效保障了建筑墙体的 温度 均匀化,实现了建筑墙体的保温节能,所述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属于常规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成本不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其包括建筑墙体(1),其特征在于:建筑墙体(1)中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道(2),风道(2)的进风口(21)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的靠下方位置,风道(2)的出风口(22)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的靠上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建筑墙体(1)为砖体或/和混凝土结构;风道(2)为设计于建筑墙体的砖体或/和混凝土中的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建筑墙体(1)包括基墙(11),所述风道(2)为设于基墙(11)外表面的管道装置;
管道装置包括多根均匀排列的通风管(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管进风口(21)与地面设有间距供空气进入通风管(20),通风管出风口(22)与基墙(11)顶端平齐或高于基墙(11)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墙(11)外表面还设有装饰面板(12)用于遮挡管道装置,所述装饰面板(12)通过轻龙骨(13)固定在基墙(11)上;装饰面板(12)底端与地面设有间距供空气进入通风管(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装置顶端还设有装饰顶盖板(14),所述装饰顶盖板(14)与基墙(11)顶端设有间距供通风管内空气排向外界,所述装饰顶盖板(14)与装饰面板(12)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墙(11)与装饰顶盖板(14)之间的间距上设有出风口过滤格栅(221)用于对通风管排出的空气进行过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面板(12)底端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上设有进风口过滤格栅(211)用于对进入通风管的空气进行过滤。
9.一种通过墙体进行空气净化和保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建筑墙体(1)中设计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风道(2),风道的进风口(21)设计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2)的靠下方位置,风道的出风口(22)设计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2)的靠上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过墙体进行空气净化和保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分别设置过滤格栅。

说明书全文

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及保温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低成本、环保节能的、能对空气进行有效净化的墙体结构及一种通过墙体进行空气净化和保温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能源的紧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由于城市近地表气温比高空气温要高,高空的冷空气密度大,会向空气较轻的地方流动,呈下沉趋势,而地表的热空气密度低,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于是空气就发生了流动现象,人们利用这种空气流动现象采用下送上排全置换新的方式来保证室内空气环境新鲜健康,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对空气进行下送上回的全置换新风方式,但这些方式普遍是针对室内空气净化的,且存在施工复杂、能耗高的通病,其新风管路安装施工中包括安装新风送风系统和空气回风系统等,而新风送风系统和空气回风系统均需通过采用机械设备和电驱动来使之工作,同时其回风为无组织回风,不能有效地达到下送上回全置换新风的要求。
[0003] 而随着城市生活密度大、生活废气和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硬化的城市路面等等原因,地表低空气温与高空气温差更加显著,建筑群落是重要的人居场所,人们需要新鲜的、健康的空气来保持身心愉悦和健康,而目前针对建筑群落区域空气进行净化的循环结构却相对欠缺。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使高空和低空空气自动循环净化空气的、同时对墙体具有保温功能的墙体结构。
[0005]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通过墙体进行空气净化和保温的方法。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包括建筑墙体,建筑墙体中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风道,风道的进风口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的靠下方位置,风道的出风口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的靠上方位置。
[0007] 具体地,低空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风道,穿越风道后从出风口排出,实现低空热空气的有序浮升,低空热空气进入高空后逐渐变成冷空气下沉至低空,在低空中受外界环境影响又变成低空热空气后进入风道内排出,这样一来即实现了低空和高空空气的自动有序流通循环,使得建筑墙体周围的空气得到有效净化。
[0008]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建筑墙体为砖体或/和混凝土结构;风道为设计于建筑墙体的砖体或/和混凝土中的贯通孔,所述建筑墙体靠近地面位置设有缺口作为风道的进风口。
[0009]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建筑墙体包括基墙,所述风道为设于基墙外表面的管道装置,管道装置包括多根均匀排列的通风管,优选地,多根所述通风管紧密排列,使进风口的热空气最大限度地从通风管排出。
[0010]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管进风口与地面设有间距供空气进入通风管,通风管出风口与基墙顶端平齐或高于基墙顶端,避免热空气在还未到达基墙顶端即排出,形成对基墙的集中冲击造成损害。
[0011]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基墙外表面还设有装饰面板用于遮挡管道装置,所述装饰面板通过轻骨固定在基墙上;装饰面板底端与地面设有间距供空气进入通风管。
[0012] 具体地,采用装饰面板将管道装置隐藏,一方面避免管道装置在日晒雨淋的环境下迅速老化损毁,另一方面增加了建筑外墙的美观感受。
[0013]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管道装置顶端还设有装饰顶盖板,所述装饰顶盖板与基墙顶端设有间距供通风管内空气排向外界,所述装饰顶盖板与装饰面板相接。
[0014] 具体地,装饰顶盖板对管道装置内空气高效流通循环起到了较大的辅助作用,因冷空气下沉主要是在竖直方向,而当管道装置具有竖直方向的出风口时,高空冷空气下沉压入管道装置内,导致管道装置内热空气排出困难,而装饰顶盖板分散了冷空气向管道装置方向竖直下沉的趋势,使得管道装置内热空气得以顺利排出。
[0015] 本发明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基墙与装饰顶盖板之间的间距上设有出风口过滤格栅用于对通风管排出的空气进行过滤,优选地,所述装饰顶盖板延伸至能遮盖基墙顶端,所述出风口过滤格栅在竖直方向设置。
[0016] 本发明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饰面板底端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上设有进风口过滤格栅用于对进入通风管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进风口过滤格栅与装饰面板连接而非直接设置在管道装置进风口,避免了空气中的灰尘等杂物随热空气进入到装饰面板内部。
[0017] 具体地,进风口过滤格栅和出风口过滤格栅的设置发挥了冷、热空气流通过程中的环保效应,其中进风口过滤格栅对进入管道装置的空气进行初次过滤,防止了热空气中夹杂的灰尘、砂土等杂质进入管道装置,出风口过滤格栅对管道装置内排出的空气流进行再次过滤,防止随热空气逃逸进管道装置的杂质排出污染高空大气,即将杂质阻隔在管道装置内部,只需定期对管道装置及各过滤格栅进行清洗、置换等即可。
[0018]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墙体进行空气净化和保温的方法,通过在建筑墙体中设计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风道,风道的进风口设计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的靠下方位置,风道的出风口设计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的靠上方位置。
[0019] 本发明进一步的另一技术方案是: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分别设置过滤格栅,隔断空气中粉尘等杂质进入风道或从风道中排向高空。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创造性地利用空气冷热密度差的“烟囱原理”,在建筑墙体上设置若干供空气流通的风道,使高空低温(相对)气流和地面高温(相对)气流在风道内自动循环,实现空气净化;
2.高空冷空气和低空热空气可自动下降和浮升,无需外加机械设备或电力驱动设备来驱动工作,极大地节约了能耗;
3.风道依附建筑墙体设置,使建筑墙体总是处在冷空气与热空气循环的环境下,有效保障了建筑墙体的温度均匀化,实现了建筑墙体的保温节能;
4.所述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属于常规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成本不高;
其他具体有益效果在各实施例中也有详细说明,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0023]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4]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包括建筑墙体1,建筑墙体1中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风道2,风道2的进风口21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1的靠下方位置,风道1的出风口22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1的靠上方位置。
[0025] 建筑墙体1顶端高于屋顶楼板3。
[0026] 多个进风口21和多个出风口22的设置使得空气流在风道2内的流通形成有序地良性循环。
[0027] 建筑墙体1包括基墙11,风道2为设于基墙11外表面的管道装置,管道装置包括多根均匀排列的通风管20,进风口21位于通风管20底端,出风口22靠近通风管20顶端。
[0028] 多根通风管20紧密排列,使进风口21的热空气最大限度地通过通风管20排出。
[0029] 本实施例中通风管20底端即为进风口21,其与地面设有间距供空气进入通风管20,出风口22则高于基墙11顶端,避免热空气在还未到达基墙11顶端即排出,形成对基墙11的集中冲击造成损害。
[0030] 基墙11外表面还设有装饰面板12用于遮挡管道装置,其中装饰面板12通过轻钢龙骨13固定在基墙11上;装饰面板12底端与地面设有间距供空气进入通风管。
[0031] 采用装饰面板12将管道装置隐藏,一方面避免管道装置在日晒雨淋的环境下迅速老化损毁,另一方面增加了建筑外墙的美观感受。
[0032] 装饰面板12可采用天然石材、塑板、泥饰面板、陶板等制成,装饰面板上具有面板拼接缝121,在整体施工完成后,采用填缝剂对拼接缝进行回填。
[0033] 装饰面板12的轻钢龙骨固定技术同于现有技术的干挂石材技术或玻璃幕墙技术,再次不再赘述。
[0034] 管道装置顶端还设有装饰顶盖板14,装饰顶盖板14与基墙11顶端设有间距供通风管20内空气排向外界,装饰顶盖板14与装饰面板12相接。
[0035] 装饰顶盖板14对管道装置内空气高效流通循环起到了较大的辅助作用,因冷空气下沉主要是在竖直方向,而当管道装置具有竖直方向的出风口时,高空冷空气下沉压入管道装置内,导致管道装置内热空气排出困难,而装饰顶盖板分散了冷空气向管道装置方向竖直下沉的趋势,使得管道装置内热空气得以顺利排出。
[0036] 本实施例中通风管20的顶端与装饰顶盖板14抵接,通风管20上的出风口22为设于管道壁上的通孔。
[0037] 基墙11与装饰顶盖板14之间的间距上设有至少一层出风口过滤格栅221用于对通风管20排出的空气进行过滤,装饰顶盖板14延伸至能遮盖基墙11顶端,出风口过滤格栅221在竖直方向设置。
[0038] 装饰面板12底端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上设有进风口过滤格栅211用于对进入通风管20的空气进行过滤,进风口过滤格栅211与装饰面板12连接而非直接设置在管道装置进风口,避免了空气中的灰尘等杂物随热空气进入到装饰面板内部。
[0039] 进风口过滤格栅211和出风口过滤格栅221的设置发挥了冷、热空气流通过程中的环保效应,其中进风口过滤格栅211对进入管道装置的空气进行初次过滤,防止了热空气中夹杂的灰尘、砂土等杂质进入管道装置,出风口过滤格栅221对管道装置内排出的空气流进行再次过滤,防止随热空气逃逸进管道装置的杂质排出污染高空大气,即将杂质阻隔在管道装置内部,只需定期对管道装置及各过滤格栅进行清洗、置换等即可。
[0040] 本发明利用空气冷热密度差的“烟囱原理”,在建筑墙体上设置若干供空气流通的风道,高空冷空气和低空热空气可自动下降和浮升,无需外加机械设备或电力驱动设备来驱动工作,极大地节约了能耗。
[0041] 同时风道依附建筑墙体设置,使建筑墙体总是处在冷空气与热空气循环的环境下,有效保障了建筑墙体的温度均匀化,实现了建筑墙体的保温节能。
[0042] 基于本发明的可净化空气的保温墙体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墙体进行空气净化和保温的方法,通过在建筑墙体中设计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风道,风道的进风口设计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的靠下方位置,风道的出风口设计为一个以上且位于风道的靠上方位置。
[0043] 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分别设置过滤格栅,隔断空气中粉尘等杂质进入风道或从风道中排向高空。
[0044] 低空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风道,穿越风道后从出风口排出,实现低空热空气的有序浮升,低空热空气进入高空后逐渐变成冷空气下沉至低空,在低空中受外界环境影响又变成低空热空气后进入风道内排出,这样一来即实现了低空和高空空气的自动有序流通循环,同时加上进风口和出风口过滤格栅的过滤作用,使得建筑墙体周围的空气得到有效净化。
[0045] 建筑墙体避免了与外界的直接接触,无阳光照射或雨等侵蚀,而总是处在冷空气与热空气循环的环境下,有效保障了建筑墙体的温度均匀化,实现了建筑墙体的保温节能性。
[0046] 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通风管20顶端与装饰顶盖板14不接触,通风管20顶端即为出风口22。
[0047] 实施例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的风道2设于建筑墙体1内部,建筑墙体1为砖体或/和混凝土结构,风道2为设计于建筑墙体1的砖体或/和混凝土中的贯通孔,建筑墙体1靠近地面位置设有缺口作为风道2的进风口21,贯通孔顶端即为风道2的出风口22。
[0048] 也可选择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分别设置过滤格栅对空气中的粉尘等过滤,同时在距离出风口上方一定间距处可设置能遮挡出风口的装饰顶盖板,促进空气净化循环效率。
[0049]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