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石膏板墙等的模化柱脚

申请号 CN201580033036.2 申请日 2015-06-19 公开(公告)号 CN107075855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8
申请人 纳迪亚·达尔马斯; 亚历山德罗·达尔马斯; 发明人 詹路易吉·达尔马斯;
摘要 一种用于 石膏 板 幕墙 (100)等的模 块 化柱脚(1),该幕墙包括后支承 框架 (101)和一个或更多个幕板(102),其中,后支承框架被构造成稳固地锚固至地板(p),并且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幕板以局部地大致共面并彼此紧密并排地布置的方式刚性地固定到该支承框架上从而 覆盖 /包覆该支承框架;模块化柱脚(1)包括:至少一个直线形支承纵向构件(2)和至少一个墙脚板(5),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形支承纵向构件大致定形状为板状 夹板 ,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形支承纵向构件适于在地板(P)与紧邻地板(p)的幕板(102)之间刚性地固定至支承框架(101),使得两个侧向侧部(P)中的一个侧向侧部与地板(P)局部地相切并且另一个侧向侧部与幕板(102)的下侧部(102a)局部地相切,以与直接上部邻接的幕板(102)局部地大致共面;所述至少一个墙脚板平行于纵向构件(2)的纵向轴线(L)延伸并以刚性且稳固但可容易地移除的方式固定到纵向构件(2)的暴露的 正面 (6)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石膏幕墙(100)等的模化柱脚(1),所述幕墙(100)包括后支承框架(101)和一个或更多个幕板(102),所述后支承框架(101)构造成稳固地锚固至地板(p),并且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幕板(102)以局部地大致共面并彼此紧密并排地布置的方式刚性地固定到所述支承框架(101)上从而覆盖/包覆所述支承框架(101);
所述模块化柱脚(1)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直线形支承纵向构件(2)和至少一个墙脚板(5),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形支承纵向构件(2)大致定形状为具有两个侧向侧部(P)的板状夹板,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形支承纵向构件(2)适于在所述地板(p)与紧邻所述地板(p)的所述幕板(102)之间刚性地固定至所述支承框架(101)并设置成使得一个侧向侧部与所述地板(p)局部地相切并且另一个侧向侧部与所述幕板(102)的下侧部(102a)局部地相切,从而与直接上部邻接的所述幕板(102)局部地大致共面,所述至少一个墙脚板(5)平行于所述纵向构件(2)的纵向轴线(L)延伸并以刚性且稳固但可容易地移除的方式固定到所述纵向构件(2)的暴露的正面(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纵向构件(2)包括稳固地联接至彼此的前板状型材条(12)和后板状型材条(13),所述前板状型材条(12)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构造成形成所述纵向构件的所述正面(6)的至少下述部分:所述部分用于以抵接方式接纳所述墙脚板(5),并且所述前板状型材条(12)设置有一系列较大的贯通开口(12a),所述贯通开口(12a)沿着所述前板状型材条(12)的用于以抵接方式接纳所述墙脚板(5)的所述部分适当地间隔开,并且所述贯通开口(12a)定尺寸成被所述墙脚板(5)覆盖,所述后板状型材条(13)由易于被刺穿的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后板状型材条(13)联接至所述前板状型材条(12)以塞住/阻塞所述前板状型材条(12)的所述贯通开口(12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向构件(2)的正面(6)上平行于同一所述纵向构件(2)的纵向轴线(L)延伸有纵向凹座部(7),所述墙脚板(5)在所述纵向凹座部(7)内以可容易地移除的方式固定至所述支承纵向构件(2)的正面(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状型材条(12)的所述贯通开口(12a)形成在设置于所述支承纵向构件(2)的正面(6)上的所述纵向凹座部(7)内,并且所述贯通开口(12a)的最大宽度(w)小于所述墙脚板(5)的高度(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状型材条(12)的所述贯通开口(12a)以平行于所述支承纵向构件(2)的纵向轴线(L)的方式相继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状型材条(12)的每个贯通开口(12a)的面积大于1.5cm2。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性光源(9),所述线性光源(9)构造成在被供以电时发出光,并且所述线性光源(9)位于在所述支承纵向构件(2)的正面(6)上延伸的纵向直线形槽(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容置有所述线性光源(9)的所述纵向直线形槽(10)在所述支承纵向构件(2)的正面(6)上延伸并与容置所述墙脚板(5)的所述纵向凹座部(7)相邻,使得所述光源(9)能够照亮所述墙脚板(5)前方的和/或周围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直线形槽(10)与容置所述墙脚板(5)的所述纵向凹座部(7)直接连通成使得所述光源(9)能够直接照亮所述墙脚板(5)的上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状型材条(12)构造成形成容置所述墙脚板(5)的所述纵向凹座部(7)并且还形成容置所述光源(9)的所述纵向槽(10)。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状型材条(12)是具有适当厚度的适当弯曲/成形的金属板。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状型材条(13)由塑料材料、复合材料或木材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状型材条(13)是复合材料夹板(13),所述复合材料夹板(13)包括由聚合材料泡沫制成的实心致密的块(15)和由硬且刚性的复合材料制成的保护性表面壳体(16)。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由聚合材料泡沫制成的所述块
3
(13)由密度高于15kg/m(千克每立方米)的聚合材料泡沫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模块化柱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性表面壳体(16)包括基于嵌在树脂基质中的矿物石粉末和/或砂粒的至少一个层(17)。
16.一种石膏板幕墙(100)或类似物,包括后支承框架(101)和一个或更多个幕板(102),所述后支承框架(101)构造成稳固地锚固至地板(p),一个或更多个所述幕板(102)以局部地大致共面并彼此紧密并排地布置的方式刚性地固定到所述支承框架(101)上从而覆盖/包覆所述支承框架(101),所述幕墙(100)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块化柱脚(1),所述模块化柱脚(1)于地板(p)与紧邻所述地板(p)的所述幕板(102)之间刚性地固定至所述支承框架(101)并且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而制成。

说明书全文

用于石膏板墙等的模化柱脚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石膏板墙等的模块化柱脚。
[0002] 更详细地,本发明涉及待结合在石膏板墙中以对内部进行分隔的模块化柱脚,对于模块化柱脚的以下描述将在不失普遍性的情况下进行具体参照。

背景技术

[0003] 如已知的,用于分隔内部的石膏板墙大致包括一系列矩形石膏板面板,所述一系列矩形石膏板面板在竖向位置中、彼此紧密并排地固定在后支承框架上,该后支承框架刚性地锚固至周围的砖石结构。
[0004] 更详细地,石膏板面板通常以刚性且不可移除的方式固定至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系列竖向立柱,所述一系列竖向立柱并排布置在竖向位置中并沿着同一铺设平面规则地间隔开,并且所述一系列竖向立柱刚性地锚固至地板、天花板并且/或者锚固至彼此以形成能够稳固地支承石膏板面板的刚性平坦结构件。
[0005] 为了确保石膏板墙与下面的地板之间的结构连续性,与地板相邻接的面板进一步固定至支承框架,其中,面板的下侧/边缘抵接/坐置在地板上,使得形成于单个石膏板面板与下面的地板之间的较小狭缝可以用少量的石膏、树脂和/或用于建筑用途的其它填充物快速密封并且随后可以用由木材等制成的墙脚板进行稳固覆盖
[0006] 不利的是,在建筑期间必须对结合在墙内的布线进行改变时,石膏板墙和地板之间的这种类型的结构连续性导致严重问题。
[0007] 事实上,移动开关、电源插座或接线盒几乎总是需要将一个或更多个石膏板面板移除,这其中包含各种缺点。
[0008] 石膏板面板确实以不可移除的方式固定至后支承框架,因此拆卸石膏板面板经常导致整个面板的不可修复的破坏并且/或者导致后支承框架的损坏。
[0009] 此外,拆卸石膏板面板是相对复杂的操作,其产生大量的灰尘和加工残余物。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与石膏板墙与地板之间的结构连续性相关联的缺点。
[0011] 按照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及优选地但非必要地如其从属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石膏板墙等的模块化柱脚。
[0012]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幕墙附图说明
[0013]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0014]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教示制成的模块化柱脚的石膏板墙的下部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部分被剖开并且部分被去除;
[0015] -图2是图1所示的石膏板墙的下部的截面侧视图;以及
[0016] -图3是包括图1和图2所示的模块化柱脚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石膏板墙的下部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部分被剖开并且部分被去除。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参照图1和图2,附图标记1整体上指示模块化柱脚,该模块化柱脚被特定地构造成结合在石膏板幕墙100等中。
[0018] 更详细地,幕墙100优选地包括:
[0019] -具有网状结构的刚性后支承框架101,后支承框架101优选地由金属材料制成并竖向地延伸,并且刚性后支承框架101被构造成稳固地锚固至地板p并且可选地还固定至待被分隔或包覆的房间的天花板(未示出);以及
[0020] -一系列或更多系列的优选地大致矩形的幕板102,幕板102优选地由石膏板制成并刚性地固定到后支承框架101上并以局部地大致共面并且彼此紧密地并排的方式布置,从而以优选地大致不中断的方式覆盖/包覆后支承框架101。
[0021] 在示出的示例中,具体地,支承框架101优选地包括优选地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系列竖向立柱103(仅示出一个),一系列竖向立柱103彼此并排地布置在竖向位置中并沿着同一竖向铺设平面大致规则地间隔开,并且竖向立柱103刚性地固定/锚固至地板p并且可选地还固定至待被分隔或包覆的房间的天花板(未示出),以形成能够稳固地支承幕板102的刚性网状结构件。
[0022] 此外,优选地,竖向立柱103借助于一系列平的加强横梁刚性地连接至彼此。
[0023] 更详细地,在示出的示例中,支承结构件101优选地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系列直线形杆或梁103,所述直线形杆或梁103以预设的且优选地大致恒定的距离彼此分开地布置在竖向位置中,并且所述直线形杆或梁103具有两个轴向端部,其中,一个轴向端部刚性地固定至地板p,另一个轴向端部固定至待被分隔或包覆的房间的天花板(未示出)。
[0024] 优选地,单个幕板102布置成同时抵接在两个或更多个竖向立柱103上,其中,成对的侧边缘局部地大致平行于地板p或者垂直于地板p,并且单个幕板102优选地借助于已知类型的自攻螺钉(未示出)以刚性且不可移除的方式固定至同一竖向立柱103。
[0025] 参照图1和图2,模块化柱脚1替代地包括:
[0026] -至少一个直线形支承纵向构件2,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形支承纵向构件2定形状成大致类似于板状夹板并且适于在地板P与紧邻地板p的幕板102之间刚性地固定至支承框架101,以使得两个侧向侧部3和4中的一个侧部与地板p局部地相切、另一个侧部与幕板102的下侧部102a局部地相切,从而与直接上部邻接的幕板102局部地大致共面;以及[0027] -至少一个墙脚板5,所述至少一个墙脚板5平行于纵向构件2的纵向轴线L延伸并以刚性且稳固但可容易地移除的方式固定到纵向构件2的暴露的正面6上,以优选地大致在纵向构件2的整个长度上大致局部地掠过地板p的表面。
[0028] 更详细地,墙脚板5优选地以可容易地移除的方式在下述纵向凹座部7内固定至支承纵向构件2的正面6:该纵向凹座部7在正面6上并且优选地大致在同一纵向构件2的整个长度上平行于纵向构件2的纵向轴线L延伸,以便紧邻纵向构件2的侧向侧部3,纵向构件2意在以抵接方式布置在地板p上。
[0029] 换言之,特别地参照图2,支承纵向构件2适于在地板p与紧邻地板p的幕板102之间稳固地固定在支承框架101上,其中,后表面8抵接在支承框架101上,以将幕板102优选地大致在支承纵向构件2的整个长度上以无缝的方式接合/连接至下面的地板p。
[0030] 墙脚板5替代地以可容易地移除的方式被容置到在纵向构件2的正面6上延伸的纵向凹座部7中并与纵向构件的下侧向侧部3相邻,以设置成在支承纵向构件2固定至幕墙100的支承框架101上时局部地掠过地板p的表面。
[0031] 优选地,支承纵向构件2借助于自攻螺钉以不可移除的方式进一步固定到支承框架101上。
[0032] 在示出的示例中,具体地,支承纵向构件2的总长度优选地大于或等于幕墙100的支承框架101的两个连续的竖向立柱103之间的标称距离,以便布置成使得后表面8同时抵接在支承框架101的至少两个连续的竖向立柱103上。
[0033] 更详细地,在示出的示例中,支承纵向构件2的宽度优选地但非必要地在3cm与20cm(厘米)之间的范围内;并且长度优选地但非必要地在50cm与100cm(厘米)之间的范围内。
[0034] 参照图1和图2,模块化柱脚1还包括线性光源9,线性光源9被构造成在被供以电时发出光,并且线性光源9大致位于纵向直线形槽10的底部处,该纵向直线形槽在支承纵向构件2的正面6上平行于纵向构件的纵向轴线L延伸、优选地大致在同一纵向构件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此外,纵向直线形槽10紧邻容置有墙脚板5的纵向凹座部7,使得光源9可以照亮墙脚板5前方的空间和/或墙脚板5周围的空间。
[0035] 优选地,纵向槽10还与容置有墙脚板5的纵向凹座部7直接连通,使得光源9可以直接照亮墙脚板5的上边缘。
[0036] 另外,参照图1和图2,支承纵向构件2包括优选地通过胶合以刚性方式稳固地联接至彼此的前直线形板状型材条12和后直线形板状型材条13,并且直线形墙脚板5以刚性且稳定但可容易地移除的方式直接固定至位于相对于后板状型材条13的相反侧上的前板状型材条12上。
[0037] 更详细地,前板状型材条12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平行于纵向构件2的纵向轴线L大致延伸纵向构件2的整个长度,以便形成纵向构件的正面6的至少下述部分:该部分以抵接方式接纳墙脚板5。
[0038] 换言之,前板状型材条12被构造成形成容置有墙脚板5的纵向凹座部7以及可选地还形成容置有光源9的纵向槽10。
[0039] 除了上述之外,前板状型材条12还设置有一系列较大尺寸的贯通开口12a,贯通开口12a优选地在型材条12的整个长度上沿着前板状型材条12的用于以抵接方式接纳墙脚板5的部分适当地间隔开。另外,贯通开口12a定尺寸成被墙脚板5完全覆盖。
[0040] 换言之,贯通开口12a位于前板状型材条12的形成纵向凹座部7的部分上,并且贯通开口12a的最大宽度w略小于墙脚板5的高度h。
[0041] 更详细地,在示出的示例中,贯通开口12a优选地以平行于前板状型材条12的纵向轴线——即,平行于纵向构件2的纵向轴线L——的方式相继地排列。
[0042] 优选地,每个贯通开口12a进一步大致为矩形并且优选地还具有大于1.5cm2(平方厘米)的面积/延伸量。
[0043] 特别地参照图2,墙脚板5优选地借助于优选地但非必要地嵌在墙脚板5的本体中的一系列永磁体14而以刚性且稳固但可容易地移除的方式直接固定到前板状型材条12上。
[0044] 相反,后板状型材条13由易于被刺穿的材料制成,并且后板状型材条13平行于纵向构件2的纵向轴线L大致延伸纵向构件2的整个长度,以形成纵向构件2的后表面8,并且后板状型材条13稳固地联接至前板状型材条12以塞住/阻塞前板状型材条12的贯通开口12a。
[0045] 优选地,后板状型材条13还构造/定形状成形成支承纵向构件2的两个侧向侧部3和4。
[0046] 参照图1和图2,在示出的示例中,具体地,前板状型材条12优选地包括具有适当厚度并且具有带状结构的金属板,前板状型材条12被适当地折叠/定形状成形成/界定容置有墙脚板5的纵向凹座部7和容置有光源9的纵向槽10。
[0047] 替代地,直线形墙脚板5优选地包括木夹板等。
[0048] 替代性地,直线形墙脚板5也可以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其中结合有电阻器的直线形型材条。
[0049] 特别地参照图2,替代地,后板状型材条13优选地包括具有下述正面的复合材料夹板13:所述正面适当地定形状成具有与前板状型材条12的轮廓互补的轮廓。
[0050] 更详细地,在示出的示例中,复合材料夹板13优选地包括:由聚合材料泡沫体制成的实心致密块15,该实心致密块被定形状成大致接近复合材料夹板13的形状;和保护性表面壳体16,该保护性表面壳体由硬且刚性、优选地由还是防火且/或耐热的复合材料制成,并且保护性表面壳体16的标称厚度优选地小于3mm(毫米)并且优选地至少覆盖聚合材料泡沫块15的直接联接至以及/或者面对前板状型材条12的表面部分。
[0051] 此外,聚合材料泡沫块15由具有高于15kg/m3(千克每立方米)的标称密度的聚合材料泡沫制成。
[0052] 保护性表面壳体16具有优选地小于1mm(毫米)的标称厚度并沿着聚合材料泡沫块15的整个表面延伸,保护性表面壳体16同时优选地不中断地形成支承纵向构件2的暴露的正面6。
[0053] 在示出的示例中,具体地,聚合材料泡沫块15优选地由烧结的发泡聚苯乙烯或其它类似的热塑性芳族聚合物泡沫制成,聚合材料泡沫块15的标称密度优选地在20kg/m3与60kg/m3(千克/立方米)之间。
[0054] 优选地,保护性表面壳体16替代地包括:至少第一内层17,所述至少第一内层17由嵌在优选地是环型树脂的基质中的矿物石粉末和/或砂粒制成,并且第一内层17覆盖聚合材料泡沫块15的表面;和表面层18,该表面层18由适于进行覆盖并嵌在优选环氧型树脂的基质中的石膏和/或灰泥和/或水泥和/或其它建筑材料制成,并且该表面层18完全覆盖由嵌在树脂基质中的石英或其它矿物石材料的粉末和/或砂粒形成的层17。
[0055] 在示出的示例中,具体地,保护性壳体16优选地包括一系列/多个重叠的内层17,每个内层包括嵌在优选地是环氧型树脂的基质中、粒度优选地在0.1mm至0.3mm(毫米)之间的范围内的石英或其他矿物石材料的粉末和/或砂粒;而表面层18完全地覆盖最外层的层17。
[0056] 优选地但不是必须地,外层18和内层17(或多个内层17)还通过喷涂而被施加到聚合材料泡沫块15上。
[0057] 最后,参照图1和图2,光源9优选地包括一系列常规地称作LED的发光二极管19,发光二极管19位于支承和供电板20的上表面上,支承和供电板20刚性地固定至前板状型材条12,其中,二极管19朝向设置于支承纵向构件2的正面6上的纵向槽10的开口转动。
[0058] 在示出的示例中,具体地,板20是带状的并且优选地以刚性方式固定在具有U形截面的直线形型材条21上,直线形型材条21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刚性地固定到前板状型材条12上。此外,二极管19优选地以大致均匀的方式分布在板20的上表面上,并且优选地大致分布在带状的板20的整个长度上。
[0059] 此外,带状的板20的长度优选地大致等于设置于纵向构件2上的纵向槽10的长度,即,等于前板状型材条12的长度。
[0060] 参照图2,优选地,光源9还设置有光扩散器盖22,光扩散器盖22由聚酸酯、有机玻璃或其它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并被布置成靠近具有U形截面的直线形型材条21的开口以被二极管19背光照明。
[0061] 优选地,光扩散器盖22还被构造/定尺寸成以大致均匀的方式将光散射到支承体2的外部。
[0062] 模块化柱脚1的组件在幕墙100的组装期间使得能够将支承纵向构件2优选地借助于自攻螺钉刚性地固定在后支承框架101上,其中,下侧向侧部3抵接在地板p上,并且接着,优选地借助于自攻螺钉将单个幕板102刚性地固定在支承框架101上,以完成幕墙100,同时将单个幕板102以抵接方式直接布置在下面的支承纵向构件2上。
[0063] 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前板状型材条12支承抵接在纵向构件2上的幕板102的重量。
[0064] 一旦完成了幕墙100的组装,则模块化柱脚1的组件使得能够将墙脚板5在纵向凹座部7内以刚性且稳固但可容易地移除的方式固定在支承纵向构件2的正面6上。
[0065] 墙脚板5可以借助于直接附接到前板状型材条12上的永磁体14而固定到支承纵向构件2的正面6上。替代性地,也可以借助于以贯通的方式接合墙脚板5的本体的钉子将墙脚板5固定到支承纵向构件2的正面6上,并且该钉子在已经穿过前板状型材条12的贯通开口12a之后直接插入后板状型材条13中。
[0066] 显然,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墙脚板5还可以通过从墙脚板5的背面悬臂式突出的带齿突出部或其他卡扣定机构而固定到支承纵向构件2的正面6上。
[0067] 模块化柱脚1的存在提供了若干优点。
[0068] 首先,模块化柱脚1允许在不移除幕板102的情况下较容易地接近幕墙100内的空隙空间,从而快速改变可能结合在幕墙100中的布线。
[0069] 实际上,为了接近幕墙100内的空隙空间,手动地将墙脚板5移除并且随后在前板状型材条12的许多贯通开口12a中的一个贯通开口处刺穿支承纵向构件2就足以实现。
[0070] 一旦布线的改变已完成,就可以通过更换位于支承纵向构件2的正面6上、纵向凹座部7内的墙脚板5来将支承纵向构件2中形成的贯通孔塞住以及隐藏。
[0071] 另外,在模块化柱脚1设置有光源9的情况下,还可以照亮墙脚板5前面/周围的区域,这会带来各种益处。
[0072] 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是,由于模块化柱脚1几乎完全由聚合材料泡沫体制成,所以是特别轻且抗冲击的,因此可以非常容易地安装,而无需特别谨慎。
[0073] 最后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模块化柱脚1进行改变和变型。
[0074] 例如,参照图3,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前板状型材条12可以被构造成形成支承纵向构件2的整个正面6和纵向构件的两个侧向侧部3和4。
[0075] 另外,光源9的带状的板20可以直接固定到前板状型材条12的表面上。
[0076] 换言之,光源9可以不具有直线形型材条21和光扩散器盖22。
[0077] 此外,在不同的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后板状型材条13也可以由塑料、比如巴杉木(balsa)的软木或轻木制成。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