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轻型建筑屋顶的方法和屋顶结构

申请号 CN01815598.7 申请日 2001-09-13 公开(公告)号 CN1455838A 公开(公告)日 2003-11-12
申请人 特雷菲拉布德比森股份有限公司; 孔泽尔公司; 发明人 托马斯·孔泽尔; 皮特尔·马拉兹;
摘要 一种铺设轻型建筑的 屋顶 的方法包括:在所述轻型建筑的上层 框架 上固定预制的金属线格架,以便使所述格架 覆盖 所述轻型建筑的面积;和在所述格架上放置薄板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铺设轻型建筑屋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金属线预制格架固定到所述轻型建筑的上层框架上,使得所述格架 覆盖所述轻型建筑的面积;以及
在所述格架上放置薄板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承结构包括若干相邻的预 制格架网,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预制格架的所述步骤包括:
在所述轻型建筑的所述上层框架的两个相对侧上固定第一片网;和
在所述上层框架的所述两个相对侧上固定第二片网,所述第二片网与 所述第一片网相邻,所述第二片网平行于所述第一片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 片网部分地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片网在其重叠 部分固定在一起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片网在平行于所 述相对侧的方向上拉紧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所述 预制格架之前,在所述轻型建筑的所述上层框架的两个相对侧之间拉紧若 干辅助金属缆索的步骤,所述缆索基本上相互平行地延伸,并在平行于所 述上层框架的所述相对侧的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缆索用于支承所述预制格 架。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薄板材料上 放置第二层预制金属线格架和将所述第二层格架固定到所述轻型建筑的所 述上层框架上的步骤。
7、一种轻型建筑的屋顶结构,包括支承结构和放置在所述支承结构上 的薄板材料,所述支承结构安装在所述轻型建筑的上层框架上并覆盖所述 轻型建筑的面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预制金属线格 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包括 若干相邻的预制格架的网,所述网在所述轻型建筑的所述上层框架的两个 相对侧上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网与相邻 的网部分地重叠,所述相邻的网在所述网的重叠部分处被固定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7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顶结构,包括若干辅助金 属缆,所述金属缆在所述轻型建筑的所述上层框架的两个相对侧之间拉紧, 所述缆索基本上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在平行于所述上层框架的所述相对 侧的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缆索用于支承所述预制格架。
11、根据权利要求7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 层预制金属线格架,所述第二层格架被放置在所述薄板材料上并固定到所 述轻型建筑的所述上层框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预制金属线格架包括焊接网。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铺设大面积轻型建筑,例如温室、廉价工业建筑或面 积大于5000平方米的仓库的屋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种轻型建筑的屋顶通常包括薄板材料,例如塑料膜,所述薄板材料 由安装在轻型建筑的上层框架上的支承结构支承。第二层结构放置在塑料 膜上并固定到轻型建筑的上层框架上,从而使塑料膜固定在预定的位置上。
支承结构和第二层结构通常由几种一般交叉的金属线构成,该金属线 在各交叉点处手工打结在一起,以形成打结网。这种打结网的网眼大小通 常在20cm到30cm之间,这意味着每平方米手工生产的结点的数量在9到 25结点/m2之间。由此得出,对于大约10000m2的屋顶表面,需要为所述 两个结构生产的结点数量在180000和500000个结点之间。必须明确,生 产这种屋顶极其费时,并且因此更加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铺设轻型建筑屋顶的简化方法。
为了克服所述提到的问题,依照本发明的一种铺设轻型建筑屋顶的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预制的金属线格架固定到所述轻型建筑的上层框架上, 以便使所述预制格架覆盖所述轻型建筑的面积;和在所述预定格架上放置 薄板材料。预制格架的使用替代了必须用手工连接来形成支承网的单线的 使用,大幅降低了铺设轻型建筑屋顶的工地工作量,导致轻型建筑的建筑 时间的缩短。此外,在建筑工地上所需的高资历工人的数量比本领域建筑 的情况大幅降低,因此全部的建筑成本相当大地降低。
由于在建筑工地上支承网不再手工制造,预制格架的网孔的尺寸能变 得比传统的支承网的网孔的尺寸小。这意味着,无论如何这样制造的屋顶 结构的承载能相对于本领域的状况得到了增长。此外,减小的网孔尺寸 防止了薄板材料下陷进网孔开口,从而使薄板材料形成一个平整的表面。 因此有效地防止了屋顶上积累雨
预制格架可由丝机械地制造,例如通过编织或钩扣。所述钢丝优选 用直径在1.2到4mm范围之内的低线。用这种线制成的格架比用绞索或 金属缆制成的格架花费更低。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格架通过焊接钢丝来 形成焊接网。
取决于将要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所述支承结构可由几个相邻的预制格 架网来组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预定格架的固定包括:第一片网在所述 轻型建筑的上层框架的两个相对侧上的固定;以及随后将第二片网在所述 上层框架的所述两个相对侧上的固定,所述第二片网与所述第一片网相邻, 所述第二片网平行于所述第一片网伸展并且与所述第一片网部分重叠。所 述网优选固定到所述上层框架的两个相对较短的侧边上并平行于所述框架 的较长侧边延伸。第一片网优选地与框架较长侧边中的一个的框架部件相 邻安装并固定到该框架部件上。于是下一片网将朝向轻型建筑内部横向移 位。在两片网之间的移位优选地比所述网的宽度小,以便使两个相邻的网 相互部分重叠。在重叠的部分,两个相邻的网可被固定在一起,例如手工 地或通过夹子或拱环。
在支承格架的安装过程中,已经在要求的位置上的网优选地在与所述 相对侧平行的方向上拉紧。这确保了完成的支承结构被正确地拉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固定到所述预制格架之前,几个辅助的金属 缆索在两个相对侧,例如所述轻型建筑的所述上层框架的两个较长侧边之 间拉紧。这些缆索能固定到框架较长侧的框架部件上,使得缆索在平行于 所述上层框架的所述相对侧的方向上留有间隔,并基本上相互平行地延伸。 这些缆索能在其安装时和安装后支承预制的格架。需要注意的是,在两个 相邻的缆索之间的距离要远大于所述格架的网孔尺寸。典型的距离应是例 如2米。
在支承结构用以上的方式安装并用适合的薄板材料覆盖后,第二层结 构放在薄板材料上,用来固定薄板材料以防止被吹走。第二层结构可是 例如手工打结的金属线网,该网的网孔的尺寸比支承结构的网孔尺寸大很 多。用来制造手工打结网的线可至少部分地结合进预制的格架中,以便这 些线自动和格架一起抽出(run out)。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层结构是 放置在所述薄板材料上并固定在所述轻型建筑的所述上层框架上的第二层 金属线预制格架。
需要注意的是,格架在轻型建筑的所述上层框架的固定可以通过几种 安装技术来完成。格架的线的端部可例如简单的缠绕框架部件或打结到该 框架部件上。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自由的线端部通过诸如简单的螺栓的 夹紧装置或通过拧紧到框架部件上的夹板来固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自 由的线端部固定到边沿部件上,该边沿部件可通过公知的技术固定到框架 部件上。所述边沿部件可包括钢缆或金属杆,所述钢缆和金属杆可利用线 材、带箍或箍环、或钩子固定到框架部件上。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轻型建筑的屋顶结构,该结构包括支承结构和放置 在所述支承结构上的薄板材料,所述支承结构安装在所述轻型建筑的上层 框架上并覆盖所述轻型建筑的面积,其中所述支承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金属 线预制格架,比如焊接网。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承结构包括几个相邻的预制格架的网, 所述网被固定在所述轻型建筑的所述上层框架的两个相对侧上。所述相邻 的网优选地安装使每个所述的网与相邻的网部分重叠,所述相邻的网在所 述网的重叠部分处固定在一起。在支承结构的安装过程中,已就位的网优 选地在平行于所述相对侧的方向上拉紧。这确保了完成的支承结构被正确 拉紧。需要注意的是,屋顶结构以一种帐篷顶建筑的原理构成。这整个建 筑优选地通过进一步将格架固定到几个地锚(ground anchors)来拉紧。
支承结构还可包括几个辅助的金属缆索,所述金属缆索在所述轻型建 筑的所述上层框架的两个相对侧之间拉紧,所述缆索相互基本平行地延伸, 并放置在平行于所述上层框架的所述相对侧的方向上,所述缆索用来支承 所述预制格架。
为了将薄板材料固定在支承结构所需的位置上,第二层金属线预制格 架优选地放置在所述薄板材料上并固定到所述轻型建筑的上层框架上。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通过以下对非限制性的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将更加明了, 其中
图1示出了铺设轻型建筑屋顶的方法的实施例的第一步;
图2示出了辅助拉紧装置;
图3示出了几个相邻并重叠的格架网的视图;
图4示出了图3的细节;
图5示出了用来将格架固定到该建筑的上层框架上的固定方法的第一 个实施例;
图6示出了固定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7-9示出了固定方法的另外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示出了像温室这样的轻型建筑的部分结构。该建筑包括安 装在若干立柱12上的外围上层框架10。该上层框架可由若干钢制型材14 构成,例如装配成一般为直框架的两个纵向型材和两个横向型材。在这 个框架10的一个方向上,若干钢缆16在该框架的两个相对侧之间拉紧, 例如纵向型材之间,使得钢缆16横过框架延伸。该钢缆沿着纵向框架型材 留有间隔并固定到框架的这些型材上。这些钢缆将在自己安装期间和安装 后支承预制格架。需要注意的是,在两个相邻的缆索之间的距离远大于所 述格架的网孔尺寸。典型的距离举例来说可以是2米。
在安装所述缆索并从而形成第一层支承结构之后,预制格架18的第一 片网,例如焊接网,被放置在所述缆索16上。第一片网在两个相对的横向 框架型材之间正交于缆索16延伸并固定到这些横向型材上。第一片焊接网 与纵向型材中的一个相邻放置并更牢固地固定到该纵向型材上。
当焊接网牢固地固定到纵向型材上后,优选地沿正交于纵向框架的方 向拉紧。这可以例如通过临时安装在缆索16和网18之间的辅助拉紧装置 20来完成。举例来说,该拉紧装置(参见图2)可包括用来抓住网上金属 线的钩子部件22和用来夹住金属缆索的夹紧部件24,所述钩子部件22和 所述夹紧部件通过弹性部件26连接起来。
第二片焊接网28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与所述第一片网相邻放置,即第 一片和第二片网部分重叠。相互重叠的网在图3和图4中示出。第二片网 28固定到两个相对的横向框架型材和第一片网上。该所述固定到第一片网 上优选是在两个网的重叠部分30处通过把相邻的网线连接到一起来实现。 各自的网线例如能通过夹子或拱环32固定在一起。在第二片网通过拉紧装 置拉紧后,另外的焊接网用同样的方法安装,直到覆盖轻型建筑的整个面 积。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各自的网由相邻的网拉紧,可以拆除拉紧每个网 的辅助拉紧装置。
需要注意的是,将格架固定到轻型建筑的所述上层框架上的工作可通 过若干安装技术来完成。该格架的接线端例如可简单地盘绕在框架部件或 打结到框架部件上。在一个可选的实例中,自由接线端通过诸如螺栓和垫 圈34(参见图5)的夹紧部件或通过旋紧在框架型材14上的夹板36(参见 图6)固定。
另外的安装技术在图7-9中示出。在这些实施例中,自由接线端被固 定到边沿部件38上,该边沿部件38可通过公知的技术固定到框架部件, 也就是该钢制型材14上。边沿部件38可以包括钢缆(图7和图8)或金属 杆(图9)。这个边沿部件可以通过线材(参见图7和图8a和8b)、或通过 带箍或箍环(clip)(图8c和图9a)或通过钩子(图9b)固定到所述框架部 件上。需要注意的是,在图7、8和9中示出的安装技术优选允许在其安装 后调整格架中的张力。实际上,通过拉紧或放松该线材、箍环或钩子,格 架中的张力可根据需要来增大或减小。因此,如果立柱为了支承格架而安 装在温室的区域内,为了允许格架在立柱区域内建起,在格架中的张力可 以减小。当所有立柱安装完后,张力可再次调整以便提供该结构所需的最 终稳定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