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卫生间防工艺

申请号 CN201710629989.6 申请日 2017-07-28 公开(公告)号 CN107313518A 公开(公告)日 2017-11-03
申请人 成都智建新业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江峰;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卫生间防 水 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制定施工方案;(2)、建立地面、第一次防 水处理 层、第二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和保护层的 三维建模 ;(3)、基于BIM的动态模拟技术,建立动态模拟过程,并用BIM的数据分析获得防水率合格的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二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保护层四者的厚度;(4)、根据上述得到的厚度,进行卫生间的防水工艺即可。本发明通过三维建模和模型建造的动态模拟、数据分析,为实际施工提供了数据依据,能够适用于防水处理技术不熟练的操作者,降低了错误发生率和返工率,加快了工程进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BIM的卫生间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定施工方案:对防水间进行第一层防水处理、第二次防水处理、第三次防水处理后进行第一次试水,再进行保护层施工,再进行第二次试水;
(2)、基于建筑施工图纸,建立地面、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二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和保护层的三维建模
(3)、基于BIM的动态模拟技术,建立第一次防水处理层设置在地面、第二次防水处理层设置在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设置在第二次防水处理层上、保护层设置在第三次防水处理层上的动态模拟过程,并用BIM的数据分析获得防水率合格的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二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保护层四者的厚度;
(4)、根据上述得到的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二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保护层四者的厚度,进行卫生间的防水工艺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卫生间防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对防水间进行第一层防水处理前,还需要进行细部附加层增补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卫生间防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部附加层包括突出地面、墙面的管根、地漏、排水口、阴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卫生间防水工艺,其特征在于,防水层为SBS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说明书全文

一种基于BIM的卫生间防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卫生间防水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被定义成由完全和充足信息构成以支持生命周期管理,并可由计算机应用程序直接解释的建筑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简言之,即数字技术支撑的对建筑环境的生命周期管理。利用BIM技术对现有建筑施工进行辅助,是建筑施工的一大趋势。
[0003] 现有卫生间的防水工艺是按照技术工人的经验进行经验厚度的涂刷,防水层可能过厚或者过薄。防水层过薄起不到防水作用,过厚会导致表面干但内部不干,水份无法蒸发出来,造成防水层发软发稀一踩就破。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卫生间防水工艺,本发明通过三维建模,利用BIM对防水处理层涂覆进行动态模拟,获得防水处理的较为合适的厚度,使得防水工艺具有接近真实数据的防水层厚度,从而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水效果。
[0005]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基于BIM的卫生间防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制定施工方案:对防水间进行第一层防水处理、第二次防水处理、第三次防水处理后进行第一次试水,再进行保护层施工,再进行第二次试水;
[0008] (2)、基于建筑施工图纸,建立地面、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二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和保护层的三维建模;
[0009] (3)、基于BIM的动态模拟技术,建立第一次防水处理层设置在地面、第二次防水处理层设置在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设置在第二次防水处理层上、保护层设置在第三次防水处理层上的动态模拟过程,并用BIM的数据分析获得防水率合格的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二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保护层四者的厚度;
[0010] (4)、根据上述得到的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二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保护层四者的厚度,进行卫生间的防水工艺即可。
[0011] 对防水间进行第一层防水处理前,还需要进行细部附加层增补施工。
[0012] 所述细部附加层包括突出地面、墙面的管根、地漏、排水口、阴阳
[0013] 防水层为SBS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0014] 本发明的构思在于,通过三维建模,利用BIM对防水处理层涂覆进行动态模拟,获得各次防水处理的较为合适的厚度,使得防水工艺具有接近真实数据的防水层厚度,从而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水效果。
[00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6] 本发明通过三维建模和模型建造的动态模拟、数据分析,为实际施工提供了数据依据,能够适用于防水处理技术不熟练的操作者,降低了错误发生率和返工率,加快了工程进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8] 实施例1
[0019] 一种基于BIM的卫生间防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0] (1)、制定施工方案:对防水间进行第一层防水处理、第二次防水处理、第三次防水处理后进行第一次试水,再进行保护层施工,再进行第二次试水;
[0021] (2)、基于建筑施工图纸,建立地面、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二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和保护层的三维建模;
[0022] (3)、基于BIM的动态模拟技术,建立第一次防水处理层设置在地面、第二次防水处理层设置在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设置在第二次防水处理层上、保护层设置在第三次防水处理层上的动态模拟过程,并用BIM的数据分析获得防水率合格的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二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保护层四者的厚度;
[0023] (4)、根据上述得到的第一次防水处理层、第二次防水处理层、第三次防水处理层、保护层四者的厚度,进行卫生间的防水工艺即可。
[0024] 实施例2
[0025] 和实施例1类似,对防水间进行第一层防水处理前,还需要进行细部附加层增补施工。
[0026] 所述细部附加层包括突出地面、墙面的管根、地漏、排水口、阴阳角。
[0027] 防水层为SBS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0028]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