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墙

申请号 CN201610856867.6 申请日 2016-09-28 公开(公告)号 CN106284300A 公开(公告)日 2017-01-04
申请人 周兆弟; 发明人 周兆弟;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续墙。包括墙体,所述的墙体的两侧具有固定在墙体上且当两个相邻的墙体靠近时能使两个墙体形成止 水 连接的止水连接结构。本发明止水连接结构牢固,使用方便,使墙体之间能沿径向形成不同宽度,提高墙体的配适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连续墙,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1)的两侧具有固定在墙体(1)上且当两个相邻的墙体(1)靠近时能使两个墙体(1)形成止连接的止水连接结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1)内设有若干轴向主筋(3),止水连接结构(2)包括与轴向主筋(3)固定连接的内卡口(4)和外卡口(5),所述的内卡口(4)位于墙体(1)内,所述的外卡口(5)延伸出墙体(1)外且外卡口(5)延伸出墙体(1)外的部分与内卡口(4)的形状、大小相配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卡口(5)上设有密封止水条(6),当两个相邻的墙体相互靠近时且当一个墙体(1)上的外卡口(5)卡入到另一个墙体上的内卡口(4)中时,所述的密封止水条(6)位于内卡口(4)和外卡口(5)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卡口(5)内填充有混凝土,且在混凝土中设有卡口加固主筋(7),所述的卡口加固主筋(7)与外卡口(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外卡口(5)上设有用于容置密封止水条(6)的密封条卡槽(8),密封止水条(6)卡入到密封条卡槽(8)内并与外卡口(5)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1)上并沿墙体(1)的轴向设有若干贯穿墙体(1)的蒸养孔(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1)内并沿墙体(1)的轴向设有若干贯穿墙体(1)的后张拉孔(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1)内设有能让水泥浆灌入到墙体(1)内并从墙体(1)的侧壁流出从而对墙体(1)的侧壁形成水泥包浆的后灌浆结构(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灌浆结构(11)包括若干灌浆孔(12),所述的灌浆孔(12)一端连通墙体(1)的端部,另一端位于墙体(1)内,且在墙体(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连通灌浆孔(12)的出浆孔(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墙,其特征在于,若干灌浆孔(12)沿墙体(1)的轴向设置且相互平行,每个灌浆孔(12)上连接有若干个出浆孔(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1)的侧壁上预埋有若干与墙体(1)固定连接的连接螺母(14)。

说明书全文

连续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续墙。

背景技术

[0002] 连续墙是利用钻掘设备形成一个槽段而构筑成的连续墙体,结构刚度大,可以很好的起到支撑作用,适合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可作为地下建筑主体的一部分,节约了工程造价,简化了施工程序,作用多样,施工公害小。
[0003] 连续墙最早在意大利得到应用,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首先采用桩排式地下连续墙。而后在西方迅速推广,1954年在法国德国得到迅速应用;1959年,推广到日本,得到极大发展,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连续墙最多的国家,用以应对环太平洋岛弧地震;我国于1958年在密库工程中首次利用连续墙技术做为防渗结构,连续墙目前在我国广泛运用于房建地下停车库及地施工中。
[0004] 现有的连续墙通常是现浇制成,生产成本高,墙体的强度和质量不可控,因此人们开始往预制墙方向发展。
[0005] 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连续墙[申请号:201320854934.2],其包括H型和异型钢板,H型钢和异型钢板依次连续交替排列,H型钢至少包括两个R,异型钢板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平面部分、第一弯折部分、第二弯折部分,第一弯折部分和第二弯折部分分别位于平面部分的两侧,第一弯折部分与一个H型钢的R角处紧贴,第二弯折部分与相邻一根H型钢的R角处紧贴。上述的连续墙选择性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该连续墙采用两种钢板连接而成,钢板在地下容易被腐蚀,导致墙体漏水,且钢体的生产成本也会大幅提高,而且连接不便。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连续墙。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连续墙,包括墙体,所述的墙体的两侧具有固定在墙体上且当两个相邻的墙体靠近时能使两个墙体形成止水连接的止水连接结构。
[0008] 在上述的连续墙中,所述的墙体内设有若干轴向主筋,止水连接结构包括与轴向主筋固定连接的内卡口和外卡口,所述的内卡口位于墙体内,所述的外卡口延伸出墙体外且外卡口延伸出墙体外的部分与内卡口的形状、大小相配适。
[0009] 在上述的连续墙中,所述的外卡口上设有密封止水条,当两个相邻的墙体相互靠近时且当一个墙体上的外卡口卡入到另一个墙体上的内卡口中时,所述的密封止水条位于内卡口和外卡口的连接处。
[0010] 在上述的连续墙中,所述的外卡口内填充有混凝土,且在混凝土中设有卡口加固主筋,所述的卡口加固主筋与外卡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外卡口上设有用于容置密封止水条的密封条卡槽,密封止水条卡入到密封条卡槽内并与外卡口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0011] 在上述的连续墙中,所述的墙体上并沿墙体的轴向设有若干贯穿墙体的蒸养孔。
[0012] 在上述的连续墙中,所述的墙体内并沿墙体的轴向设有若干贯穿墙体的后张拉孔。
[0013] 在上述的连续墙中,所述的墙体内设有能让水泥浆灌入到墙体内并从墙体的侧壁流出从而对墙体的侧壁形成水泥包浆的后灌浆结构。
[0014] 在上述的连续墙中,所述的后灌浆结构包括若干灌浆孔,所述的灌浆孔一端连通墙体的端部,另一端位于墙体内,且在墙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连通灌浆孔的出浆孔。
[0015] 在上述的连续墙中,若干灌浆孔沿墙体的轴向设置且相互平行,每个灌浆孔上连接有若干个出浆孔且若干个出浆孔沿墙体的轴向设置。
[0016] 在上述的连续墙中,所述的墙体的侧壁上预埋有若干与墙体固定连接的连接螺母
[0017]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8] 1、止水连接结构牢固,使用方便,使墙体之间能沿径向形成不同宽度,提高墙体的配适性。
[0019] 2、蒸养孔的设置,能够实现墙体的原位蒸养,并较少墙体用料,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0020] 3、后灌浆结构能使墙体的侧壁形成水泥浆包浆,从而提高墙体侧壁的强度和防水效果。
[0021] 4、后张拉孔能使墙体实现轴向连接,从而形成不同高度的墙体。
[0022] 5、埋设在墙体中的连接螺母方便连接锚杆等固定机构,防止墙体发生倾倒。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实施例1的墙体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图3的A处放大图;
[0027] 图5是图4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是图5的B处放大图;
[0029] 图7是内卡口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是外卡口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9是外卡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0是蒸养孔形成的示意图;
[0033] 图11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中:墙体1、密封凹槽1a、止水连接结构2、预制桩2a、轴向主筋3、内卡口4、外卡口5、密封止水条6、卡口加固主筋7、密封条卡槽8、蒸养孔9、后张拉孔10、后灌浆结构11、灌浆孔12、出浆孔13、连接螺母14、混凝土100、蒸养通道101。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6] 实施例1
[0037]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连续墙,包括墙体1,所述的墙体1的两侧具有固定在墙体1上且当两个相邻的墙体1靠近时能使两个墙体1形成止水连接的止水连接结构2。
[0038] 本实施例的连续墙,当相邻的墙体1相互靠近时,能够沿径向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施工需要的宽度,在连接处设置止水连接结构2,能防水渗漉,形成密闭可靠的防水效果。
[0039] 具体的说,墙体1内设有若干轴向主筋3,轴向主筋3可以是钢筋、钢棒、钢绞线或纤维棒等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用于提高墙体1的抗弯和抗剪切效果,也即提高墙体1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止水连接结构2包括与轴向主筋3固定连接的内卡口4和外卡口5,所述的内卡口4位于墙体1内,如图2所示,外卡口5延伸出墙体1外且外卡口5延伸出墙体1外的部分与内卡口4的形状、大小相配适。
[0040] 结合图2所示,外卡口5上设有密封止水条6,当两个相邻的墙体相互靠近时且当一个墙体1上的外卡口5卡入到另一个墙体上的内卡口4中时,所述的密封止水条6位于内卡口4和外卡口5的连接处。
[0041] 图7和图8所示,内卡口4和外卡口5优选采用能相互卡接的楔形,但并不限定于此形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如图9所示的半圆形等。
[0042]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墙体1上并沿墙体1的轴向设有若干贯穿墙体1的蒸养孔9。如图10所示,在制作墙体1时,在墙体1中预埋入蒸养通道101,蒸养通道101的两端可连接,用于蒸汽保压,在蒸养通道101中可通入蒸汽,对墙体1实现原位蒸养,从而提高蒸养效率,加快生产速度,由于蒸养通道101在墙体1内部,从内部对墙体1进行加热蒸养,避免蒸汽热量的散失,从而减小了能耗,另外,蒸养通道101在蒸养结束后,从墙体1中抽出,形成蒸养孔9,该蒸养孔9可以减轻墙体1的重量,又能节约材料的用量。
[0043] 实施例2
[004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外卡口5内填充有混凝土100,且在混凝土100中设有卡口加固主筋7,所述的卡口加固主筋7与外卡口5的内壁固定连接,结合图8所示,所述的外卡口5上设有用于容置密封止水条6的密封条卡槽8,密封止水条6卡入到密封条卡槽8内并与外卡口5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0045] 本实施例中,外卡口5与墙体1实现固定连接方式,从而提高外卡口5与内卡口4在连接时的连接强度,混凝土100可以在制作墙体1时与墙体1一体成型,密封止水条6可以在需要连接时再安装到外卡口5上,防止搬运过程中受损。
[0046]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墙体1内并沿墙体1的轴向设有若干贯穿墙体1的后张拉孔10。在后张拉孔10中可以穿入钢绞线,将若干墙体1沿轴向实现连接,根据施工的需要得到不同高度的墙体,由于钢绞线在后张拉孔10中穿设方便,因此墙体1的轴向连接也变得方便。
[0047] 如图5所示,墙体1内设有能让水泥浆灌入到墙体1内并从墙体1的侧壁流出从而对墙体1的侧壁形成水泥包浆的后灌浆结构11。
[0048] 由于墙体1的侧壁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容易受损,因此采用后灌浆结构11对墙体1侧壁可进行修复,尤其是在安装过程中,灌入水泥浆对侧壁形成包浆后可达到防水及提高侧壁强度的效果。
[0049] 具体的说,结合图6所示,后灌浆结构11包括若干灌浆孔12,所述的灌浆孔12一端连通墙体1的端部,该端部为水泥浆入口,另一端位于墙体1内形成盲管结构,在墙体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连通灌浆孔12的出浆孔13,也即水泥浆从灌浆孔12的端部灌入后能从出浆孔13流出,从而使水泥浆沿墙体1的侧壁顺流而下,形成包浆。
[0050] 优选方案,若干灌浆孔12沿墙体1的轴向设置且相互平行,每个灌浆孔12上连接有若干个出浆孔13且若干个出浆孔13沿墙体1的轴向设置。灌浆孔12和出浆孔13的具体数量和在墙体上的位置,可根据墙体1的尺寸及施工需要进行确定,本实施例提供了的灌浆孔12和出浆孔13的设置,能使侧壁形成均匀的包浆效果。
[0051] 如图6所示,墙体1的侧壁上预埋有若干与墙体1固定连接的连接螺母14,连接螺母14可以在制作墙体1的过程中预埋入,如要提高连接螺母14的强度,可以将连接螺母14与轴向主筋3焊接固定。连接螺母14上可连接锚杆或加固钢筋,插入到土层中后,能防止墙体1发生倾倒,由于连接螺母14为预埋入,不会破坏墙体1的结构,且连接方便。在地下室围护中,连接螺母14可与地下室的楼层板内的主筋连接提高地下室楼层的强度。
[0052] 实施例3
[005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墙体1的两端形成向端部内凹陷的密封凹槽1a,当两个墙体1的密封凹槽1a相互靠近时,止水连接结构2包括位于两个密封凹槽1a之间的预制桩2a,预制桩2a与两个密封凹槽1a之间填充有混凝土,达到密封止水效果。
[005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55]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墙体1、密封凹槽1a、止水连接结构2、预制桩2a、轴向主筋3、内卡口4、外卡口5、密封止水条6、卡口加固主筋7、密封条卡槽8、蒸养孔9、后张拉孔10、后灌浆结构11、灌浆孔12、出浆孔13、连接螺母14、混凝土100、蒸养通道10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
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