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抗菌复合面料

申请号 CN201710642929.8 申请日 2017-07-31 公开(公告)号 CN107487040A 公开(公告)日 2017-12-19
申请人 平湖市新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祥松;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防 水 抗菌复合面料,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设的抗菌面料层、粘结层和防水层;所述抗菌面料层和防水层分别连接在所述粘结层的上下两面;所述粘结层与抗菌面料层和防水层之间分别设有呈网格状的上 纤维 网和下纤维网,所述抗菌面料层与上纤维网之间以及防水层与下复合面料层之间均通过胶水粘接;本发明的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具有使用寿命较长,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设计巧妙,防水性能好且具有抗菌的优点,其可以通过 接触 来杀菌并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进而可以达到长期抗菌的目的和效果,提高了市场竞争 力 ,达到了结构简单和设计合理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抗菌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设的抗菌面料层(1)、粘结层(2)和防水层(3);所述抗菌面料层(1)和防水层(3)分别连接在所述粘结层(2)的上下两面;所述粘结层(2)与抗菌面料层(1)和防水层(3)之间分别设有呈网格状的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所述抗菌面料层(1)与上纤维网(6)之间以及防水层(3)与下复合面料层(3)之间均通过胶水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2)呈蜂窝网孔结构,所述粘结层(2)上均布有网孔(20);所述网孔(20)的形状为菱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2)由沿第一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植物纤维丝(21)与沿第二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二植物纤维丝(22)交织而成,每个所述网孔(20)由对应的植物纤维丝围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植物纤维丝(21)与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植物纤维丝(22)的锐夹角为48°~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的表面均设置有突起纹路,所述突起纹路为网格状或者条状。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上形成的突起纹路与粘结层(2)上形成的网孔结构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面料层(1)的厚度为1.0~1.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面料层(1)由竹炭纤维,莫代尔纤维和圣麻纤维混织而成混合纤维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5份,异氰酸酯2-10份,邻羟基苯甲酸钠40-60份,20-4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80~150份,无水助剂10-20份,水性硅油
40~50份,去离子水500~1000份;催化剂5-10份,柔顺剂 10~20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15~25%的水性 氟树脂和75~85%的去离子水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份,异氰酸酯2份,邻羟基苯甲酸钠40份,二氧化硅2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80份,无水助剂11份,水性硅油44.4份,去离子水500份;
催化剂5份,柔顺剂 10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15%的水性氟碳树脂和75%的去离子水组成。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抗菌复合面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

背景技术

[0002] 复合面料是将一层或多层纺织材料、无纺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经粘结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0003] 复合面料是一种非织造面料,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优点是不产生纤维屑,强韧、耐用、丝般柔软,而且还有质的感觉。它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等特点。
[000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在纺织品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面料不再局限于保暖和舒适的基本特点,在市场上,性能较为单一、穿着不够舒适的面料已迅速被拥有复合效果的面料所代替。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人们希望面料不仅可以御寒、穿着安全,还应具备阻挡紫外线、抗菌、阻燃、防污渍等多重功能。而具备阻燃与抗菌特性,同时又能防水吸湿的面料在纺织技术领域正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0005] 专利CN202401307U公布了一种抗菌阻燃面料,该面料基部层的上下表面分别渗固离子层和阻燃层,利用银离子的杀菌以及抑制细胞繁殖的功效,使得面料具备持久的抗菌功能,阻燃层包括阻燃聚酯层和有机油层,阻燃聚氨酯层为面料提供了阻燃防火特性,有机硅油层使得产品柔软舒适。然而,该专利的面料结构设置较为简单,仅具备阻燃与抗菌特性,而面料应用过程中较重要的防水吸湿功效和耐洗涤效果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使面料难以满足多重需求,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0006]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防水抗菌复合面料,是由多层面料复合而成的,在保证防水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抗菌功能。
[0008]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设的抗菌面料层、粘结层和防水层;所述抗菌面料层和防水层分别连接在所述粘结层的上下两面;所述粘结层与抗菌面料层和防水层之间分别设有呈网格状的上纤维网和下纤维网,所述抗菌面料层与上纤维网之间以及防水层与下复合面料层之间均通过胶水粘接。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粘结层呈蜂窝网孔结构,所述粘结层上均布有网孔;所述网孔的形状为菱形。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粘结层由沿第一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植物纤维丝与沿第二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二植物纤维丝交织而成,每个所述网孔由对应的植物纤维丝围成。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植物纤维丝与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植物纤维丝的锐夹角为48°~6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纤维网和下纤维网的表面均设置有突起纹路,所述突起纹路为网格状或者条状。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纤维网和下纤维网上形成的突起纹路与粘结层上形成的网孔结构位置相对应。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抗菌面料层的厚度为1.0~1.5mm。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抗菌面料层由竹炭纤维,莫代尔纤维和圣麻纤维混织而成混合纤维层。
[0015] 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所述防水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5份,异氰酸酯2-10份,邻羟基苯甲酸钠40-60份,化硅20-4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80~150份,无水助剂10-20份,水性硅油40~50份,去离子水500~1000份;催化剂5-10份,柔顺剂 10~20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15~25%的水性氟树脂和75~85%的去离子水组成。
[0016] 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所述防水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份,异氰酸酯2份,邻羟基苯甲酸钠40份,二氧化硅2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80份,无水助剂11份,水性硅油44.4份,去离子水500份;催化剂5份,柔顺剂 10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15%的水性氟碳树脂和75%的去离子水组成。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具有使用寿命较长,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设计巧妙,防水性能好且具有抗菌的优点,其可以通过接触来杀菌并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进而可以达到长期抗菌的目的和效果,提高了市场竞争,达到了结构简单和设计合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粘结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抗菌面料层1,粘结层2,防水层3,上纤维网6,下纤维网7,网孔20,第一植物纤维丝21,第二植物纤维丝2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0]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防水抗菌复合面料,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设的抗菌面料层1、粘结层2和防水层3;所述抗菌面料层1和防水层3分别连接在所述粘结层2的上下两面;所述粘结层2与抗菌面料层1和防水层3之间分别设有呈网格状的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所述抗菌面料层1与上纤维网6之间以及防水层3与下复合面料层3之间均通过胶水粘接。
[0021] 胶水一般采用热熔胶胶连固定,通过热熔胶胶连能保证抗菌面料层1、上纤维网6、粘结层2、下纤维网7和防水层3之间无缝固定,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通过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将粘结层2压在中间,然后再粘合即可,提高了复合面料的整体牢固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0022] 本实施例中采用沿第一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植物纤维丝21与沿第二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二植物纤维丝22相互交织制成粘结层2,则每个网孔20的形状和大小由第一植物纤维丝21与第二植物纤维丝22之间的夹角以及植物纤维丝之间的间距来确定。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植物纤维丝21与第二植物纤维丝22的材质、丝径相同,且第一植物纤维丝21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植物纤维丝22之间的间距也相同。所述植物纤维丝的丝径大小可以根据粘结层2的实际使用场合来选择,例如可以是1~2mm,但不限于此。优选的,所述滤粘结层2为一体成型。
[0023] 粘结层2的每个网孔20的形状和大小由第一植物纤维丝21与第二植物纤维丝22之间的夹角以及植物纤维丝之间的间距来确定,为了复合面料的透气性,可以将网孔20的尺寸设计得尽可能大,但是也不宜过大,否则一方面会导致整个粘结层2的植物纤维丝材过少,支撑性能下降,另一方面会粘结层2上纤维丝的总面积减少。较佳的,所述各第一植物纤维丝21和第二植物纤维丝22之间的夹角为48°~65°的锐角,即所围成的菱形网孔的顶角大小为48°~65°。此外,相邻两根平行排列的植物纤维丝之间的距离是所述植物纤维丝直径大小的3倍以上,优选为2.5~3.5倍。如此,得到的菱形网孔20的较长对角线长度可达4~6mm。
[0024] 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的表面均设置有突起纹路,所述突起纹路为网格状或者条状,所述上纤维网6和下纤维网7上形成的突起纹路与粘结层2上形成的网孔结构位置相对应,采用上述方案,使得防水抗菌复合面料的通透性更好,能增大面料的透气性。
[0025] 抗菌面料层1的厚度为1.0~1.5mm;抗菌面料层1由竹炭纤维,莫代尔纤维和圣麻纤维混织而成混合纤维层。
[0026] 抗菌面料层1由5~15重量份的竹炭纤维、5~15重量份的莫代尔纤维、50~70重量份的圣麻纤维混纺编织而成,穿戴时纤维层贴身,柔软舒适,具有抗菌功效,表层的防水层3具有防水透气作用。
[0027] 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5份,异氰酸酯2-10份,邻羟基苯甲酸钠40-60份,二氧化硅20-4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80~150份,无水助剂10-20份,水性硅油40~50份,去离子水500~1000份;催化剂5-10份,柔顺剂 10~20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15~25%的水性氟碳树脂和75~85%的去离子水组成。
[0028] 实施例2: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本实施例中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5份,异氰酸酯2-10份,邻羟基苯甲酸钠40-60份,二氧化硅20-4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80~150份,无水助剂10-20份,水性硅油40~50份,去离子水500~1000份;催化剂5-10份,柔顺剂 10~20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15~25%的水性氟碳树脂和75~85%的去离子水组成。
[0029] 本发明的一种防水透气复合面料,具有使用寿命较长,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设计巧妙,防水性能好且具有透气性的优点,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达到了结构简单和设计合理的目的。
[0030] 实施例3;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本实施例中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2份,异氰酸酯5份,邻羟基苯甲酸钠50份,二氧化硅3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100份,无水助剂15份,水性硅油45份,去离子水800份;催化剂8份,柔顺剂15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
20%的水性氟碳树脂和80%的去离子水组成。
[0031] 实施例4;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本实施例中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份,异氰酸酯6.6份,邻羟基苯甲酸钠50份,二氧化硅3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101.33份,无水助剂
14.88份,水性硅油44.55份,去离子水788.55份;催化剂5.88份,柔顺剂12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14%的水性氟碳树脂和77%的去离子水组成。
[0032] 实施例5;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本实施例中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3.6份,异氰酸酯6.6份,邻羟基苯甲酸钠50份,二氧化硅3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101.33份,无水助剂
14.88份,水性硅油44.55份,去离子水788.55份;催化剂5.88份,柔顺剂12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14%的水性氟碳树脂和77%的去离子水组成;
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本方案中将有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重量份由1.2份调整为3.6份;将异氰酸酯的重量份由6.6份调整为8.8份,申请人发现,调整上述两种组分以后,该防水层3的与上复合面料层1的吸附能力强,结构稳定,耐低温性能好。
[0033] 实施例6;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本实施例中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3.6份,异氰酸酯6.6份,邻羟基苯甲酸钠50份,二氧化硅3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101.33份,无水助剂
14.88份,水性硅油44.55份,去离子水788.55份;催化剂9.5份,柔顺剂18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14%的水性氟碳树脂和77%的去离子水组成;
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本方案中将有柔顺剂的重量份由12份调整为18份;将催化剂的重量份由5.88份调整为9.5份,申请人发现,调整上述两种组分以后,该防水层3的表面相对柔软,手感柔软,丰满,有弹性。
[0034] 实施例7;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本实施例中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3.6份,异氰酸酯6.6份,邻羟基苯甲酸钠50份,二氧化硅3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101.33份,无水助剂
14.88份,水性硅油44.55份,去离子水788.55份;催化剂5.88份,柔顺剂12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21%的水性氟碳树脂和83%的去离子水组成;与实施例6不同的是,本方案中将水性氟碳树脂由质量分数为14%调整为21%,去离子水由质量分数77%调整为
83%,申请人发现,调整上述两种组分以后,该防水层3的防水性能提高一倍,并且不会降低复合面料的牢度和艳度。
[0035] 实施例8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份,异氰酸酯2份,邻羟基苯甲酸钠50份,二氧化硅3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80份,无水助剂10份,水性硅油40份,去离子水500份;催化剂5份,柔顺剂10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15%的水性氟碳树脂和75%的去离子水组成。
[0036] 实施例9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5份,异氰酸酯10份,邻羟基苯甲酸钠50份,二氧化硅3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150份,无水助剂20份,水性硅油50份,去离子水1000份;催化剂10份,柔顺剂20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
25%的水性氟碳树脂和85%的去离子水组成。
[0037] 实施例10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5份,异氰酸酯10份,邻羟基苯甲酸钠60份,二氧化硅4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150份,无水助剂20份,水性硅油50份,去离子水1000份;催化剂10份,柔顺剂20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
25%的水性氟碳树脂和85%的去离子水组成。
[0038] 与实施例9同的是,本方案中将邻羟基苯甲酸钠的重量份由50份调整为60份,二氧化硅的重量份由30份调整为40份,申请人发现,调整上述两种组分以后,该防水层3的透气量在160-208m3/m2·s,防水层3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能。
[0039] 实施例11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防水层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份,异氰酸酯2份,邻羟基苯甲酸钠40份,二氧化硅20份,防水浓缩液树脂80份,无水助剂11份,水性硅油44.4份,去离子水500份;催化剂5份,柔顺剂 10份,所述防水浓缩液树脂由质量分数为
15%的水性氟碳树脂和75%的去离子水组成。
[0040]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0041]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抗菌面料层1,粘结层2,防水层3,上纤维网6,下纤维网7,网孔20,第一植物纤维丝21,第二植物纤维丝2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