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纺织;造纸 / 缝纫;绣花;簇绒 / 缝纫 / 上线装置 / 针穿线装置及该针穿线装置的操作单元

针穿线装置及该针穿线装置的操作单元

申请号 CN201210545441.0 申请日 2012-12-14 公开(公告)号 CN103161042B 公开(公告)日 2017-04-12
申请人 株式会社寿; 维斯特克国际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野口芳男; 铃木智昭;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针穿线装置,其在穿线销的前端与针的针孔以外的部分抵接而不能穿过针孔时,能防止穿线销破损。在针 支撑 机构(34)形成有针插入孔(34c)和相对于该针插入孔具有 角 度地相交的线插入狭缝(34e)。穿线机构(42)能在相对于针支撑机构背离的第一 位置 、与接近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由 弹簧 (50)向背离的方向加 力 ,具有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摆动时能够将已插入到线插入狭缝的线压入已插入到针插入孔的针(70)的针孔(70a)的穿线销(48b)。在至少局部地围绕针支撑机构的罩(32)上,设有可摆动的操作部件(54)和对操作部件加力的弹簧(56),能通过操作部件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对穿线机构进行摆动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针穿线装置,具有:
支撑机构,具有针插入孔和相对于该针插入孔具有度地相交的线插入狭缝;
穿线机构,以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在上述针支撑机构上,并且具有在从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时,能够将已插入到上述线插入狭缝的线压入已插入到上述针插入孔的针的针孔中的穿线销;
第一加部件,对上述穿线机构向上述第一位置的方向加力;
操作部件,用于克服上述第一加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上述穿线机构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以及
第二加力部件,使上述操作部件与上述穿线机构相对地背离,
若对上述操作部件向接近上述穿线机构的方向进行操作,则上述穿线机构被上述第二加力部件推压而克服上述第一加力部件的作用力并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在上述穿线机构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在上述穿线销与插入到上述针插入孔的针抵接时,上述穿线机构停止向第二位置移动,并且上述操作部件克服上述第二加力部件的作用力并接近上述穿线机构,
上述针穿线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局部地围绕上述针支撑机构的罩,
上述操作部件安装在该罩上,
上述罩能够在将上述穿线机构限制在上述第二位置上的限制位置、与容许上述穿线机构相对于上述针支撑机构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容许位置之间移动,当上述罩从上述限制位置向上述容许位置移动时,上述第二加力部件在上述穿线机构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罩移动到上述容许位置时,上述穿线机构通过上述第一加力部件向上述第一位置移动,上述第二加力部件根据该移动发生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主体,该主体容纳上述针支撑机构和上述穿线机构,并且使上述罩能够在上述限制位置与上述容许位置之间滑动,
上述针支撑机构和上述穿线机构能够对于上述主体插入和取出,而且上述罩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进行装卸。
4.一种操作单元,其构成为能够装卸于针穿线装置上,
该针穿线装置具有:
针支撑机构,具有针插入孔和相对于该针插入孔具有角度地相交的线插入狭缝;
穿线机构,以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在上述针支撑机构上,并且具有在从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时,能够将已插入到上述线插入狭缝的线压入已插入到上述针插入孔的针的针孔中的穿线销;以及
第一加力部件,对上述穿线机构向上述第一位置的方向加力,
上述操作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罩,至少局部地围绕上述针支撑机构;
操作部件,安装在上述罩上,并且用于克服上述第一加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上述穿线机构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以及
第二加力部件,使上述操作部件与上述穿线机构背离,
上述罩能够在将上述穿线机构限制在上述第二位置上的限制位置、与容许上述穿线机构相对于上述针支撑机构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容许位置之间移动,当上述罩从上述限制位置向上述容许位置移动时,上述第二加力部件在上述穿线机构上滑动,
若对上述操作部件向接近上述穿线机构的方向进行操作,则上述穿线机构被上述第二加力部件推压而克服上述第一加力部件的作用力并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在上述穿线机构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在上述穿线销与插入到上述针插入孔的针抵接时,上述穿线机构停止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并且上述操作部件克服上述第二加力部件的作用力并接近上述穿线机构。

说明书全文

针穿线装置及该针穿线装置的操作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能够通过穿线销移动而在针的针孔中容易穿线的针穿线装置及该针穿线装置的操作单元。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这种针穿线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装置。
[0003] 专利文献1的针穿线装置具有:插入针的针插入孔;以与该针插入孔相交的方式延伸的穿线孔;设在穿线孔的入口附近的线放置部;具有线卡定片(穿线销)的工作部件(穿线部件);以及按压工作部件的按压部件。若在将针插入针插入孔并将线安置在线放置部的状态下,用户按压按压部件,则工作部件摆动,线卡定片将安置于线放置部的线引入穿线孔中并使其穿过针孔。另外,若用户解除对按压部件的按压,则在保持线穿过针孔的状态下,工作部件通过弹簧摆动并恢复,返回到原来的状态。
[0004] 专利文献2的针穿线工具具有:插入针的针支撑用孔;以与针支撑用孔相交的方式延伸的贯通路;线放置部;臂部(穿线部件);以及与臂部连接的突出部件(穿线销)。若在将针插入针支撑用孔中并将线安置在线放置部的状态下,用户按压按钮,则臂部摆动,突出部件将安置于线放置部的线移动以使其穿过针孔,若用户解除对按钮的按压,则臂部通过其弹返回到原来的位置,随之突出部件在保持线穿过针孔的状态下向反方向返回。
[0005] 专利文献3的针穿线装置具有:形成有针插入孔和相对于该针插入孔具有度地延伸的线插入狭缝的针支撑部件;具有能够在从针支撑部件分离的位置与接近针支撑部件的位置之间移动的穿线销的穿线部件;以及能够相对于针支撑部件移动的转换部件。穿线销在从分离的位置向接近的位置移动时,以使插入到针插入狭缝的线插入到针孔的方式工作。而且,转换部件能够在将穿线部件限制在接近针支撑部件的位置上的位置、与容许穿线部件在从针支撑部件分离的位置与接近的位置之间移动的位置之间移动。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15364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491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9/113529号小册子
[0010] 但是,在这些现有的针穿线装置中,当穿线部件摆动而随之穿线销接近针时,有可能产生由于穿线销的前端与针的针孔以外的部分抵接而不能顺利通过针孔的情况。在产生了这种情况时,若继续强迫操作穿线部件,则穿线销因不能承受其负载而有可能弯曲并破损。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穿线装置,其在穿线销的前端与针的针孔以外的部分抵接而不能穿过针孔时,能够防止穿线销破损。
[0012]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针穿线装置的主体上的操作单元。
[0013]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涉及一种针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针支撑机构,具有针插入孔和相对于该针插入孔具有角度地相交的线插入狭缝;穿线机构,以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在上述针支撑机构上,并且具有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能够将已插入到上述线插入狭缝的线压入已插入到上述针插入孔的针的针孔中的穿线销;第一加力部件,对上述穿线机构向第一位置的方向加力;操作部件,用于克服上述第一加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上述穿线机构向第二位置移动;以及第二加力部件,使上述操作部件与上述穿线机构相对地背离,若对上述操作部件向接近上述穿线机构的方向进行操作,则上述穿线机构被上述第二加力部件推压而克服上述第一加力部件的作用力并向第二位置移动,在上述穿线机构向第二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在上述穿线销与插入到上述针插入孔的针抵接时,上述穿线机构停止向第二位置移动,并且上述操作部件克服上述第二加力部件的作用力并接近上述穿线机构。
[0014] 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局部地围绕上述针支撑机构的罩,上述操作部件安装在该罩上。
[0015] 本发明中的第三发明在第二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罩能够在将上述穿线机构限制在第二位置上的限制位置、与容许上述穿线机构相对于上述针支撑机构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容许位置之间移动,当上述罩从限制位置向容许位置移动时,上述第二加力部件在上述穿线机构上滑动。
[0016] 本发明中的第四发明在第三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罩移动到上述容许位置时,上述穿线机构通过上述第一加力部件向第一位置移动,上述第二加力部件根据该移动发生变形
[0017] 本发明中的第五发明在第二至第四中任一项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该主体容纳上述针支撑机构和上述穿线机构,并且使上述罩能够在上述限制位置与上述容许位置之间滑动,上述针支撑机构和上述穿线机构能够从上述主体插入和取出,而且上述罩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进行装卸。
[0018] 本发明中的第六发明涉及一种操作单元,形成为能够装卸于针穿线装置上,该针穿线装置具有:针支撑机构,具有针插入孔和相对于该针插入孔具有角度地相交的线插入狭缝;穿线机构,以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在上述针支撑机构上,并且具有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能够将已插入到上述线插入狭缝的线压入已插入到上述针插入孔的针的针孔中的穿线销;以及第一加力部件,对上述穿线机构向第一位置的方向加力,上述操作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罩,至少局部地围绕上述针支撑机构;操作部件,安装在该罩上,并且用于克服上述第一加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上述穿线机构向第二位置移动;以及第二加力部件,使上述操作部件与上述穿线机构背离,若对上述操作部件向接近上述穿线机构的方向进行操作,则上述穿线机构被上述第二加力部件推压而克服上述第一加力部件的作用力并向第二位置移动,在上述穿线机构向第二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在上述穿线销与插入到上述针插入孔的针抵接时,上述穿线机构停止向第二位置移动,并且上述操作部件克服上述第二加力部件的作用力并接近上述穿线机构。
[0019]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 根据本发明的针穿线装置,起到以下效果。即,在穿线机构向接近针支撑机构的方向移动,随之穿线机构的穿线销接近针的情况下,在穿线销的前端与针的针孔以外的部分抵接而不能穿过针孔时,通过第二加力部件变形而能缓冲作用于穿线销的力,能够防止穿线销的破损。
[0021]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操作单元,起到以下效果。即,相对于主体,通过交换具有穿线销破损防止功能的操作单元与没有穿线销破损防止功能的罩,能够对针穿线装置后续附加穿线销的破损防止功能,或者进行与其相反的动作。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的针穿线装置的容纳时的外观图。
[0023] 图2是图1的针穿线装置的容纳时的纵剖视图。
[0024] 图3是表示图1的针穿线装置的容纳时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0025] 图4是图1的针穿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6] 图5是图1的针穿线装置的内部机构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7] 图6是主体的纵剖视图。
[0028] 图7是罩的纵剖视图。
[0029] 图8是具有弹簧的操作部件的剖视图。
[0030] 图9是图1的针穿线装置的使用时的纵剖视图。
[0031] 图10是图1的针穿线装置的使用时的纵剖视图。
[0032] 图11是图1的针穿线装置的使用时的纵剖视图。
[0033] 图12是图1的针穿线装置的使用时的纵剖视图。
[0034] 图13是图1的针穿线装置的使用时的纵剖视图。
[0035] 图14是表示利用针穿线装置使线穿过针孔的针的图。
[0036] 图15是设有不具有穿线销破损防止功能的罩的针穿线装置的纵剖视图。
[0037] 图16是用于说明在设有不具有穿线销破损防止功能的罩的主体上,或者在设有具有穿线销破损防止功能的操作单元的主体上,更换内部机构单元的情况的说明图。
[0038] 图中:
[0039] 10-针穿线装置,30-主体,32-罩(操作单元),34-针支撑机构,34c-针插入孔,34e-针插入狭缝,42-穿线机构,48b-穿线销,50-弹簧(第一加力部件),54-操作部件(操作单元),56-弹簧(第二加力部件)(操作单元),70-针,70a-针孔,72-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1]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针穿线装置10整体上具有细长结构,在其一端部侧设有针穿线单元12,在另一端侧设有容纳单元14,两单元在轴向上连结而成为一体。
[0042] 针穿线单元12具有:兼用容纳单元14的主体的筒状的主体30;后述的内部机构单元33;以及同样后述的操作单元。在主体30的外侧,筒状的罩32以在主体30的轴向上的预定范围内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合。
[0043] 容纳单元14具有在主体30内划分容纳空间的壳体18、和能够装卸地覆盖安装在壳体18及主体30的端部上的盖16。通过从壳体18及主体30拆卸盖16,能够在壳体18的容纳空间内容纳例如手工艺用的针等。
[0044]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于针穿线单元12,将容纳单元14侧称为后端侧,将相反侧称为前端侧。
[0045] 主体30形成为四方筒状,在其上部形成有向轴向延伸的长孔30c。在主体30的前端侧,如图4及图6所示,设有向上方开放的横截面U字形的细长部30a。该细长部30a形成为宽度比主体30窄,彼此相对的一对侧板以前端侧的部分比后端侧的部分高度低的方式形成。而且,细长部30a上的向上方开放的开放部30b以大致相等的宽度与主体30的长孔30c连通。
另外,在细长部30a的各侧板上的前端侧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卡定突部30d,在细长部30a的各侧板上的后端侧部分的上部形成有卡定突起30e。
[0046] 在主体30内插入固定内部机构单元33,该内部机构单元33具有针支撑机构34和穿线机构42。
[0047] 如图5所示,针支撑机构34具有大致对称地形成的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和安装在这些针支撑部件上的保护罩52。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分别具有薄壁的板状主体36i、38i。在图5中左侧的针支撑部件36的板状主体36i上形成有多个配合突起36a,在右侧的针支撑部件38的板状主体38i上形成有多个配合孔38a。通过使这些多个配合突起36a嵌合在针支撑部件38的多个配合孔38a中而组合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并且在组合的一对针支撑部件
36、38上安装保护罩52,从而构成针支撑机构34。
[0048] 在板状主体36i、38i的前端部,分别设有向下方突出的凸缘部36b、38b。这些凸缘部36b、38b在将组合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而构成的针支撑机构34插入到主体34内时,与主体30的细长部30a的前端面抵接。
[0049] 在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的板状主体36i、38i的相对面上,分别形成有从其前端边缘向后端方向延伸的长槽部36c、38c。在组合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而构成针支撑机构34时,长槽部36c、38c形成用于插入针的针插入孔34c(参照图3)。
[0050] 在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的板状主体36i、38i的前端侧上部,分别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36d、38d。在针支撑机构34插入到主体30内时,这些突出部36d、38d位于主体30的细长部30a的开放部30b的上方。而且,在组合针支撑部件36、38而构成针支撑机构34时,在这些突出部36d、38d的相对面彼此之间形成极小的间隙。该间隙与针插入孔34c连通,能够使线通过。另外,在板状主体36i、38i的前端侧上部,在突出部36d、38d的后端侧的位置形成有支撑部36s、38s。在组合针支撑部件36、38而构成针支撑机构34时,在这些支撑部36s、38s的相对面彼此之间,形成能够使穿线机构42的穿线销48b通过的极小的间隙。
[0051] 突出部36d、38d的后端侧的上表面形成为倾斜面36t、38t,从该倾斜面36t、38t的后端形成有相对于长槽部36c、38c大致垂直的垂直面。另外,支撑部36s、38s的前端侧的面构成为与倾斜面36t、38t及垂直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倾斜面36t、38t、垂直面以及支撑部36s、38s的前端侧的面划分从板状主体36i、38i的上端向针插入孔34c的后端侧的末端部延伸的狭缝36e、38e。狭缝36e、38e沿着倾斜面36t、38t倾斜地延伸之后,向正交于长槽部36c、38c的方向延伸,并与长槽部36c、38c相交。而且,在组合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而构成针支撑机构34时,由狭缝36e、38e形成线插入狭缝34e(参照图3)。另外,在一对针支撑部件
36、38的板状主体36i、38i的相对面上,分别形成有从狭缝36e、38e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第一凹部36g、38g。在组合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而构成针支撑机构34时,由该一对凹部36g、
38g形成通孔34g(参照图3)。
[0052] 另外,在板状主体36i、38i的相对面(内表面)上,以与长槽部36c、38c的后端侧的末端部相邻的方式分别形成有容纳槽36f、38f。在组合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而构成针支撑机构34时,由该容纳槽36f、38f形成磁容纳部34f(参照图3)。在磁铁容纳部34f内容纳磁铁40。而且,在板状主体36i、38i的相对面的相反侧的面(外表面)上,分别形成有用于支撑保护罩52的第二凹部38m(在图5中左侧的针支撑部件36上,未图示第二凹部)。而且,在板状主体36i、38i的相对面(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切断器60的第三凹部36n(在图5中右侧的针支撑部件38上,未图示第三凹部)。
[0053] 另外,在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的板状主体36i、38i中的相对面的相反侧的面(外表面)上,与第二凹部38m并排地分别形成有卡定凹部36q、38q(在图5中左侧的针支撑部件36上,未图示卡定凹部36q,而在图16中图示了卡定凹部36q)。在针支撑机构34插入到主体
30内时,这些卡定凹部36q、38q卡定在主体30的上述的卡定突部30d上。
[0054] 而且,在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的板状主体36i、38i中的相对面的相反侧的面(外表面)上,分别形成有相互向相反方向的侧方突出的卡定突起36r、38r(在图5中左侧的针支撑部件36上,未图示卡定突起36r,而在图16中图示了卡定突起36r)。在针支撑机构34插入到主体30内时,这些卡定突起36r、38r卡定在主体30的上述的卡定突起30e上。
[0055] 在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的板状主体36i、38i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的上部,分别形成有第一缺口部36h、38h,并且形成有从该第一缺口部36h、38h的后端以台阶状切掉的第二缺口部36u、38u。另外,在板状主体36i、38i的后端部,穿设有轴承孔36j、38j。另外,在板状主体36i、38i的第二缺口部36u、38u,分别形成有从其底部向上方以横截面大致半圆的柱状突出的突起36k、38k。在组合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而构成针支撑机构34时,由该突起36k、38k形成弹簧支撑突起34k(参照图3)。在该弹簧支撑突起34k上,卷绕安装线圈状的弹簧50(第一加力部件)。
[0056] 在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的第二凹部38m内分分别嵌入保护罩52的后述的一对脚部52a、52a,保护罩52以这些一对脚部52a、52a夹入针支撑部件36、38的方式安装在针支撑部件36、38上。
[0057] 保护罩52是用于保护后述的穿线机构42的穿线销48b的罩,具有一端侧以大致三角形状折弯的头部52b。在该头部52b的另一端侧,设有以U字形较大地折弯的一对脚部52a、52a。通过使保护罩52的头部52b卡定在支撑部36s、38s上,并且使脚部52a、52a分别进入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的第二凹部38m内,使脚部52a的端部分别轴支撑在形成于第二凹部的轴承部,从而保护罩52安装在针支撑部件36、38上。保护罩52的一对脚部52a、52a具有弹性,其弯曲部能够向前后方向变形。在头部52b的上侧端部,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形成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狭缝52c,在头部52b的下侧端部,在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形成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狭缝52e。另外,在头部52b的上侧端部突设有小突起52d。
[0058] 在保护罩52安装于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上的状态下,在保护罩52的头部52b与板状主体36i、38i的突出部36d、38d的倾斜面36t、38t之间,形成与线插入狭缝34e连通的间隙。
[0059]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针支撑机构34上,可摆动地安装有穿线机构42。穿线机构42具有大致对称地形成的一对夹持部件44、46、支撑在这些夹持部件44、46之间的穿线部件48、以及作为第一加力部件的弹簧50。而且,一对夹持部件44、46以夹住针支撑部件36、38的板状主体36i、38i的方式配置。
[0060] 在图5中左侧的夹持部件44上形成有多个配合突起44a,在右侧的夹持部件46上,在与配合突起44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多个配合孔46a,在穿线部件48上,在与配合突起44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多个配合孔48a。通过将左侧的夹持部件44的各配合突起44a嵌合在穿线部件48的各配合孔48a及右侧的夹持部件46的各配合孔46a中,以在一对夹持部件44、46之间夹住穿线部件48的状态组合这些夹持部件,从而构成穿线机构42。在穿线部件48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垂下的穿线销48b。该穿线销48b从一对夹持部件44、46的间隙向外方突出。
[0061] 在图5中左侧的夹持部件44的内表面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枢轴44c,在右侧的夹持部件46上,在与该枢轴44c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缺口46c。通过将该枢轴44c嵌合在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的轴承孔36i、38i中,从而穿线机构42可转动地安装在针支撑机构34上。在一对夹持部件44、46上,形成有沿着上端边缘延伸且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边缘部。该边缘部的前端侧部分成为比后端侧部分还向上方以台阶状突出的突出部44d、46d。另外,在夹持部件44、46的相对面上,分别形成有弹簧支撑凹部44b、46b。在穿线机构42组合于针支撑机构34时,这些弹簧支撑凹部44b、46b容纳卷绕安装于针支撑机构34的弹簧支撑突起34k上的弹簧(第一加力部件)50。即,弹簧50安装在针支撑机构34的弹簧支撑突起34k与穿线机构42的弹簧支撑凹部44b、46b之间,对穿线机构42向背离针支撑机构34的方向加力。
[0062] 如上所述,穿线机构42的夹持部件44、46与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的板状主体36i、38i的外表面邻接,穿线机构42能够以枢轴44c为中心相对于针支撑机构34摆动。另外,穿线机构42通过弹簧50的加力,以夹持部件44、46的突出部44d、46d背离针支撑机构34的支撑部
36s、38s的方式被加力。换言之,穿线机构42向背离针支撑机构34的方向被加力。而且,穿线机构42克服弹簧50的作用力,以夹持部件44、46的突出部44d、46d接近针支撑机构34的支撑部36s、38s的方式摆动,换言之,向接近针支撑机构34的方式摆动。
[0063] 另外,在一对针支撑部件36、38的板状主体36i、38i的外表面上,分别形成有防脱突起38p(在图5中左侧的针支撑部件36上,未图示防脱突起),在一对夹持部件44、46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防脱突起44e、46e。夹持部件44、46以向突出部44d、46d背离针支撑机构34的支撑部36s、38s的方向摆动的方式被弹簧50加力,而夹持部件44、46的防脱突起44e、46e分别与板状主体36i、38i的防脱突起38p抵接,从而阻止该状态以上的摆动。以下将穿线机构42如此向背离针支撑机构34的方向摆动的极限位置称为“第一位置”。
[0064] 另外,以下将穿线机构42克服弹簧50的作用力而向接近针支撑机构34的方向最大限度摆动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若穿线机构42向第二位置摆动,则夹持部件44、46的突出部44d、46d接近针支撑机构34的支撑部36s、38s。
[0065] 在穿线机构4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摆动运动时,穿线机构42的穿线销48b能够在从形成于针支撑部件36、38的支撑部36s、38s的相对面之间的上述间隙,经由针插入孔34c与线插入狭缝34e相交的部分直到通孔34g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0066] 如图16所示,具有针支撑机构34及穿线机构42的内部机构单元33从主体30的细长部30a的开放部30b及主体30的长孔30c插入到主体30内。此时,主体30的卡定突部30d卡定在针支撑部件36、38的卡定凹部36q、38q内,并且针支撑部件36、38的卡定突起36r、38r卡定在主体30的卡定突起30e上,针支撑部件36、38的凸缘部36b、38b与主体30的细长部30a的前端面抵接,安装成不容易从主体30脱落。
[0067] 罩32以围绕主体30和内部机构单元33的方式设置。罩32能够在如图2及图3所示覆盖从细长部30a的开放部30b及主体30的长孔30c露出的穿线机构42、并且将穿线机构42限制在第二位置上的位置(以下称为“限制位置”),与如图9所示从限制位置向后端方向滑动而使细长部30a及穿线机构42的后端侧部分露出、并且容许穿线机构4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摆动的位置(以下称为“容许位置”)之间,在主体30上移动。为了使罩32相对于主体30位于限制位置或容许位置,在罩32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卡定突起32a(参照图7),在主体30的外表面上,在与限制位置或容许位置的罩32的卡定突起32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卡定突起30f(参照图4、图6)。通过限制位置或容许位置的罩32的卡定突起32a卡定在对应的主体30的卡定突起30f上,从而能够防止限制位置或容许位置的罩32容易向另一方移动。
[0068] 另外,如图7所示,在罩32的上部的前半部分,形成有与主体30的长孔30c对应的开口部32e,如图9~图11所示,穿线机构42的一部分能够从该开口部32e向上方突出。而且,如图4及图7所示,在罩32的上部,形成有与内部机构单元33的穿线机构42相对应地向上方扩张的操作部件安装部32b。操作部件安装部32b的上部除了后端部侧之外大部分开放。在操作部件安装部32b的后端侧的两侧端部,分别形成有销接受孔32,而且,在操作部件安装部32b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从各销接受孔32c向轴线方向延伸至操作部件安装部32b的前端侧的引导槽32d。
[0069] 而且,在罩32的操作部件安装部32b,可摆动地安装有操作部件54。如图4所示,在操作部件54的后端部的两侧端,分别设有相互向相反方向的侧方突出的摆动销54a,一对摆动销54a可转动地嵌合在操作部件安装部32b的销接受孔32c内。在操作部件54上的一对摆动销54a之间的部位形成有狭缝54e。当使该一对摆动销54a嵌合在销接受孔32c内时,能够缩小狭缝54e的宽度而使操作部件54的后端部挠曲,同时使摆动销54a通过形成于罩32的操作部件安装部32b的内周面上的引导槽32d内,从而使摆动销54a到达销接受孔32c并与其嵌合,因此能够将操作部件54容易安装在罩32上。
[0070] 而且,如图8所示,在操作部件54的两侧板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阻止操作部件54从罩32脱离的防脱突起54c,在操作部件54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弹簧56(第二加力部件)的弹簧安装台54b。
[0071] 作为第二加力部件的弹簧56是以U字形折弯而形成的板簧,并且具有相互形成角度的第一片部56a和第二片部56b。弹簧56的第一片部56a侧的前端部分固定在操作部件54的弹簧安装台54b上,第二片部56b侧的前端部分经由罩32的开口部32e与穿线机构42的上部接触。弹簧56能够以第一片部56a与第二片部56b的角度变化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
[0072]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针穿线单元12中,在不使用时,如图2及图3所示,罩32位于将穿线机构42限制在第二位置上的位置(限制位置),从细长部30a的开放部30b及主体30的长孔30c露出的穿线机构42的部分由罩32及操作部件54覆盖。在该限制位置,弹簧56与穿线机构
42的突出部44d、46d的前端侧上表面接触,弹簧的推压力胜过弹簧50的作用力而使穿线机构42限制在第二位置,并与针支撑机构34一起容纳在罩32内。操作部件54通过弹簧56的作用力,处于一部分从罩32的操作部件安装部32b的开放部突出的状态,操作部件54的防脱突起54c卡在罩32的操作部件安装部32b的上部而防止脱落。
[0073] 在该状态下,如图3所示,穿线销48b插入到保护罩52的头部52b的第二狭缝52e内,并插入支撑部36s、38s的相对面的间隙,其前端到达通孔34g。而且,穿线销48b插入到头部52b的第二狭缝52e内,对于一些外力起到保护作用。
[0074] 以下,参照图9~图13对于使用本发明的针穿线装置10使线72穿过针70的针孔70a的作业进行说明。首先,如图9所示,由用户使罩32相对于主体30从限制位置向后端侧滑动并移动至容许位置。若如此使罩32移动,则弹簧56的第二片部56b在穿线机构42的突出部44d、46d上滑动并移动至突出部44d、46d的后方。然后,弹簧50的作用力超过弹簧56的推压力,穿线机构42从罩32的限制释放而容许进行摆动运动,穿线机构42利用弹性变形的弹簧
50的作用力向第一位置摆动,弹簧56对应于该摆动而变形。此时,虽然穿线销48b的前端从通孔34g脱离,但穿线销48b其一部分位于保护罩52的第一狭缝52c及第二狭缝52e内,由头部52b保护。而且,夹持部件44、46的防脱突起44e、46e分别与形成于针支撑部件36、38的板状主体36i、38i上的防脱突起38p(图5中未图示第一针支撑部件36的防脱突起)抵接。
[0075] 然后,如图10所示,由用户将形成有针孔70a的针70的端部从前端侧插入到针支撑机构34的针插入孔34c内。若针70插入至针插入孔34c的深处(后端),则磁铁40利用其磁力吸附针70,因此能够将针70可靠地固定在针插入孔34c的固定位置,能够防止针70落下。
[0076] 然后,将线72从针支撑机构34的突出部36d、38d的倾斜面36t、38t与保护罩52的头部52b之间插入并插入到线插入狭缝34e内。线插入狭缝34e的末端部以与针孔70a的位置对应的方式设置。线插入狭缝34e的末端部向正交于针插入孔34c的方向延伸而与针插入孔34c相交,因此用户使线72到达至该相交的部分即可。
[0077] 然后,如图11所示,若由用户按压操作部件54,则穿线机构42经由弹簧56间接地被按压,穿线机构42克服弹簧50的弹力向第二位置摆动,夹持部件44、46的突出部44d、46d接近针支撑机构34的支撑部36s、38s。在针70的针孔70a相对于线插入狭缝34e的末端部位于适当的位置上的情况下,随着用户按压操作部件54,如图12所示,穿线部件48的穿线销48b的前端使线72插入并进入到针70的针孔70a中,将线72向通孔34g侧推出而使其通过针孔70a到达通孔34g,从而成为线72以环状插入到针70的针孔70a内的状态。若用户解除操作部件54的按压,则在保持线72插入到针70的针孔70a的状态下,穿线销48b从通孔34g及针孔
70a脱离。
[0078] 在穿线机构42摆动时,穿线销48b在保护罩52的头部52b的第一狭缝52c及第二狭缝52e内移动,由头部52b限制穿线销48b在周面上的位移,因此能够防止细的穿线销48b折断或弯曲。
[0079] 另一方面,在针70的针孔70a未相对于线插入狭缝34e位于适当的位置的情况下,若由用户按压操作部件54,则穿线销48b的前端不能进入针孔70a内,而是与针70的针孔70a以外的部分抵接。在该穿线销48b的抵接状态下,若用户继续强迫按压操作部件54,则在现有的针穿线装置中穿线销无法承受其负载而有可能弯曲而破损。但是,根据本发明的针穿线装置10,在上述穿线销48b的抵接状态下,若用户继续按压操作部件54,则如图13所示,穿线机构42停止该状态以上的摆动,但是操作部件54在使弹簧56变形的同时进行摆动,换言之操作部件54克服弹簧56的作用力而摆动。由此,对穿线销48b的负载通过弹簧56的变形而吸收,因此能够缓冲作用于穿线销48b的力,能够防止穿线销48b破损。
[0080] 而且,即使在穿线销48b以由弹簧56的弹力设定的适当的力与针70抵接的状态下,能够使针70旋转而将针孔70a向正确的方向矫正,由此能够使穿线销48b及线72插入针孔70a内。或者,也可以重新将针70插入针插入孔34c内,并再次按压操作部件54。
[0081] 在穿线销48b在针孔70a内往复运动而使线72正确地插入到针孔70a内之后,从针插入孔34c取出针70,则如图14所示,以线72的一部分以环状插入到针孔70a内的状态被取出。若增大该环而使插入到针孔70a内的线72的一端穿过针孔70a,则环被解开而使线72插入针孔70a内,从而完成针的穿线。
[0082] 在结束本发明的针穿线装置10的使用之后,通过使位于容许位置的罩32返回到限制位置,从细长部30a的开放部30b及主体30的长孔30c露出的穿线机构42的部分再次由罩32及操作部件54覆盖。随着罩32返回到限制位置,弹簧56的第二片部56b在穿线机构42的突出部44d、46d上滑动并恢复,穿线机构42被弹簧56推压而摆动到第二位置,夹持部件44、46的突出部44d、46d接近针支撑机构34。
[0083]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穿线销48b破损,能够提高针穿线装置10的耐久性。
[0084] 根据本发明,在罩32上设有穿线销48b的破损防止功能,通过交换该罩32与不具有穿线销48b的破损防止功能的罩,能够容易变更穿线销48b的破损防止功能的有无。即,具备罩32、操作部件54及弹簧56且具有穿线销48b的破损防止功能的操作单元,能够相对于内装内部机构单元33的主体30进行装卸。相对于主体30,通过交换具有穿线销48b的破损防止功能的操作单元与不具有穿线销48b的破损防止功能的罩,能够对针穿线装置10后续附加穿线销48b的破损防止功能,或者进行与其相反的动作。
[0085] 例如,在想要做成不具有穿线销48b的破损防止功能的针穿线装置10-1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除了不具有操作部件安装部32b以外与罩32等价地形成罩32-1,并将该罩32-1安装在主体30上,而且将操作部件54及罩56不设在罩32-1上即可。而且,在想要使该针穿线装置10-1具有穿线销48b的破损防止功能的情况下,通过交换罩32-1与操作单元,除此之外的部件保持原状,能够使其具有穿线销48b的破损防止功能。
[0086] 将如图15所示的针穿线装置10-1的罩32-1交换成本发明的操作单元的操作能够如下实施。首先,使罩32-1在主体30上从限制位置向后端侧滑动而移动到容许位置,并将由针支撑机构34和穿线机构42构成的内部机构单元33从主体30的长孔30c及细长部30a的开放部30a取出。此时,如图16所示,若将内部机构单元33相对于主体30向倾斜上方提升,则能够解除卡定突起36r、38r与卡定突起30e、30e的卡定,能够将内部机构单元33从主体30拉出。然后,将罩32-1从主体30向前端方向拉出,使卡定突起30f与卡定突起32a的卡定解除,则能够容易拆卸罩32-1。然后,将具有罩32的操作单元安装在主体30上,将内部机构单元33插入到主体30内,则能够使针穿线装置10-1具有穿线销48b的破损防止功能。而且,通过相反的步骤,能够返回到不具有穿线销48b的破损防止功能的针穿线装置10-1。
[0087] 另外,从主体30取出的内部机构单元33其单体也能具有针穿线功能,因此也能够以内部机构单元33单体使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