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条缝纫机

申请号 CN200610004756.9 申请日 2006-01-27 公开(公告)号 CN1814887B 公开(公告)日 2011-05-25
申请人 重机公司; 发明人 小川达矢; 沟渕顺也; 高濑秀纪; 平泽裕;
摘要 一种可顺利地输送嵌条布的嵌条缝纫机,具有:输送嵌条布和前后身片的布 输送机 构(20);用于使嵌条布沿着布输送方向的滚边器(30);在滚边器的下游侧附近进行落针的针上下动作机构(40);在机针的下游侧,在布料上形成直线形状切缝的中心切刀机构(50);在切缝的两端形成近似V字形状切缝的 角 切刀机构。滚边器在其下游侧端部具有回避中心切刀的引导部件(33),中心切刀机构具有和缝纫机 主轴 马 达不同的驱动源。具有动作控制机构,在针脚形成后进行继续驱动中心切刀机构的驱动源的动作控制,直至进行规定距离的布输送,所述规定距离指从机针到中心切刀的布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的距离(L)中减去近似V字形状切缝的长度(D)的距离。
权利要求

1.一种嵌条缝纫机,具有:
使缝纫机主轴旋转的缝纫机达;
与所述缝纫机主轴连动,并使两根机针上下动作的针上下动作机构;
滚边器,其在载置于缝纫机工作台上的前后身片的上方沿着布输送方向配置,并且,具有底板部和从该底板部的中央垂直地竖立设置的立起部,在使嵌条布沿着所述底板部和立起部折曲的状态下,将其引导至所述各机针的落针位置
输送机构,其通过独自的驱动源驱动,将沿着所述前后身片以及所述滚边器的嵌条布朝向所述各机针的落针位置移动;
中心切刀机构,其具有相对于各机针配置在布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中心切刀,在所述前后身片以及嵌条布被输送时,通过独自的驱动源使所述中心切刀升降,在利用所述各机针形成的两根直线针脚之间,形成直线形状切缝;
切刀机构,其通过独自的驱动源进行升降,形成从所述直线形状切缝的两端部到所述两根直线针脚的端部的V字形切缝,
在所述滚边器上设置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当所述前后身片和嵌条布相对于所述中心切刀被送出时,在所述立起部的布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相对于所述中心切刀,分为两岔状并且延长伸出,所述引导部以沿着所述立起部两侧面的所述嵌条布的立起部分不与所述中心切刀相接触的方式,使所述立起部分相对于中心切刀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被引导,所述嵌条缝纫机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切刀被配置成:所述各机针的落针位置和所述中心切刀的布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的间隔(L),与所述V字形状的切缝的布输送方向长度(D)相比,大了规定距离,
具有动作控制机构,在所述两根直线针脚形成后使所述缝纫机马达停止,至进行所述规定距离的布输送位置,进行继续驱动所述中心切刀机构以及所述布输送机构的各自独自的驱动源的继续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条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定输入所述规定距离的距离设定机构,所述动作控制机构基于设定的所述规定距离进行所述继续动作的动作控制。

说明书全文

嵌条缝纫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嵌条缝制的缝纫机,所述嵌条缝制是指在衣服的前后身片上缝制嵌条布,并且,在前后身片和嵌条布上形成切缝。

背景技术

[0002] 在以往的嵌条缝纫机中,将前后身片和其上面的嵌条布重叠配置在针板上面,从其上面载置滚边器(binder),该滚边器由底板部和垂直地竖立设置在其上面的立起部构成,剖面为倒T字形。进而,嵌条布的两端部以分别从滚边器的底板部的上面沿着立起部的各平面翻回的状态保持,一边通过送布机构将各布料向规定方向输送,一边在滚边器的立起部的两侧由双针进行缝制。而且,在所述缝制的时候,通过主达的驱动使缝纫机主轴旋转,与该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连动,使中心切刀和机针同步,上下动作。然后,通过中心切刀的上下动作形成用于形成衣兜开口部的直线形状的切缝,而且,通过V字形状的切刀的上下动作,在该直线形状的切缝的两端部连续形成大致为V字形状的切缝。
[0003] 上述嵌条缝纫机中,双针在滚边器的送布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附近上下动作,中心切刀在较机针更靠近送布方向的下游侧上下动作。由此,如图13所示,在嵌条缝纫机中,从底板部(未图示)立起的立起部32位于比双针41更靠近送布方向F的下游侧,在该立起部32的前端部上设置分岔形状的引导部33。在送布方向F被输送的嵌条布的两侧部一边沿着所述底板部和立起部32折曲,一边由引导部33引导。因此,该引导部33在回避中心切刀51的方向上引导嵌条布的两端部,保护立起的嵌条布的两端部不会由于失误被中心切刀51切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而且,虽然公知的嵌条缝纫机是另外设置与气缸等的缝纫机主轴独立的驱动源,利用该独立的驱动源驱动中心切刀,但是,实质的动作是与上述缝纫机主轴连动的缝纫机相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5]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11056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特开2003-502084号公报
[0007] 在上述以往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嵌条缝纫机中,中心切刀的上下动作机构与在缝纫机主轴之间配置的离合器机构连接,可以由该离合器装置传递驱动或者切断该传递。因此,虽然在上下驱动双针的时候,可以使中心切刀的上下驱动停止,但是,在停止双针上下动作的状态下,是无法仅上下驱动中心切刀的。
[0008] 在图15中,说明了由中心切刀形成的直线形状的切缝S和由角切刀形成的切缝C以及由双针形成的针脚T的配置关系。如上所述,由于如果停止缝纫机主轴的旋转,即停止双针41的上下动作,则无法仅进行中心切刀51的驱动,所以,双针41和中心切刀51,预先以在双针41缝制结束的时候、中心切刀51的切缝终端部和针脚的终端部之间的距离、在由角切刀形成的切缝V的最小长度D之下的方式配置。
[0009] 但是,如图13所示,由于在双针41和中心切刀51之间配置所述引导部33,所以,如果双针41和中心切刀51之间的距离限制在上述的最小长度之下,则引导部33和机针41之间会变得很狭窄,当由引导部33立起的嵌条布的布料很厚的情况下,嵌条布是无法从引导部33和机针41之间通过的。即,上述缝纫机不适宜缝制布料厚的嵌条布。
[0010] 而且,由于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嵌条缝纫机,上述实质的动作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缝纫机是一样的,所以,因厚的嵌条布会使得引导部件和机针之间变得狭窄,导致缝制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谋求与嵌条布的厚度无关、能够顺利地进行嵌条缝制。
[0012]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嵌条布的厚度无关,可以使直线形状的切缝和其两端的V字形切缝相配合,形成规定的嵌条缝制。
[0013] 并且,其目的在于,不需要双针和中心切刀之间的距离要参照近似V字形切缝长度的作业,可以预先将双针和中心切刀之间的距离设置的很大。
[0014]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和以往相比,可以进行厚布料的嵌条布的嵌条缝制,即使由角切刀形成的切缝长度不同,也可以与其对应地形成直线形状的切缝。
[0015]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嵌条缝纫机,具有:
[0016] 使缝纫机主轴旋转的缝纫机马达;
[0017] 与所述缝纫机主轴连动,并使两根机针上下动作的针上下动作机构;
[0018] 滚边器,其在载置于缝纫机工作台上的前后身片的上方沿着布输送方向配置,并且,具有底板部和从该底板部的中央垂直地竖立设置的立起部,在使嵌条布沿着所述底板部和立起部折曲的状态下,将其引导至所述各机针的落针位置
[0019] 布输送机构,其通过独自的驱动源驱动,将沿着所述前后身片以及所述滚边器的嵌条布朝向所述各机针的落针位置移动;
[0020] 中心切刀机构,其具有相对于各机针配置在布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中心切刀,在所述前后身片以及嵌条布被输送时,通过独自的驱动源使所述中心切刀升降,在利用所述各机针形成的两根直线针脚之间,形成直线形状切缝;
[0021] 角切刀机构,其通过独自的驱动源进行升降,形成从所述直线形状切缝的两端部到所述两根直线针脚的端部的V字形切缝,
[0022] 在所述滚边器上设置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当所述前后身片和嵌条布相对于所述中心切刀被送出时,在所述立起部的布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相对于所述中心切刀,分为两岔状并且延长伸出,所述引导部以沿着所述立起部两侧面的所述嵌条布的立起部分不与所述中心切刀相接触的方式,使所述立起部分相对于中心切刀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被引导,[0023] 所述嵌条缝纫机的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切刀被配置成:所述各机针的落针位置和所述中心切刀的布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的间隔(L),与所述近似V字形状的切缝的布输送方向长度(D)相比,大了规定的距离,
[0024] 具有动作控制机构,在所述两根针脚形成后使所述缝纫机马达停止,至进行所述规定距离的布输送位置,进行继续驱动所述中心切刀机构以及所述布输送机构的各自独自的驱动源的继续动作。
[0025]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具有和技术方案1相同的构成,并且,具有设定输入所述规定距离的距离设定机构,所述动作控制机构基于所述设定距离进行所述继续动作的动作控制。
[0026] (发明效果)
[0027]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中,一边通过布输送机构进行布输送,一边进行针上下动作机构和中心切刀机构的驱动,通过双针的上下动作在滚边器的立起部的两侧形成针脚,并且,通过中心切刀的上下动作,在立起部的布输送方向下有侧的两根针脚之间,形成直线形状的切缝。而且,在预定的针脚的终端位置停止缝纫机主轴马达的驱动。该时刻,由中心切刀形成的切缝的终端位置,位于仅比针脚的终端位置小了规定距离(下面称作“间隙扩张距离”)的下游侧,所述规定距离是相对于各机针的落针位置和中心切刀的布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靠近双针的端部)的布输送方向的距离,减去V字形状切缝的布输送方向长度。但是,通过动作控制机构继续驱动中心切刀机构以及布输送机构的各驱动源,直到进行将布仅输送间隙扩张距离为止,可以使由中心切刀机构形成的切缝的终端位置与近似V字形状的切缝的端部对齐。
[0028] 其结果,不必使双针和中心切刀之间的距离与近似V字形状的切缝的长度一致,可以预先将双针和中心切刀的距离设定得很大。
[0029] 并且,如果中心切刀和引导部件之间的距离很长,则嵌条布竖立设置那部分与切刀接触的可能性变高,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必须设定为所需要的最小限度。即,有必要使引导部件相对于中心切刀接近而设置。因此,如果双针与中心切刀之间的距离设定得较大,则双针与引导部件之间的距离也设定得较大。其结果,由于可以扩大机针与引导部件之间的距离,所以,可以进行嵌条布的布料比以往厚的嵌条缝制。
[0030]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可以输入设定中心切刀机构应该进行继续驱动的布输送量,所以,即使在由角切刀形成的切缝的长度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其对应而形成直线形状的切缝,从而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嵌条缝制。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表示嵌条缝纫机的整体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0032] 图2是针上下动作机构的立体图。
[0033] 图3是动切刀机构以及针上下动作机构的可切断状态的立体图。
[0034] 图4是动切刀机构以及针上下动作机构的切断限制状态的立体图。
[0035] 图5是从与图3以及图4不同的方向观察的动切刀机构的立体图。
[0036] 图6是滚边器的俯视图。
[0037] 图7是滚边器的立体图。
[0038] 图8是表示包括嵌条缝纫机的动作控制机构的控制系统的方图。
[0039] 图9是表示机针和中心切刀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40] 图10是以切缝的长度和中心切刀-机针之间距离一致的方式,进行设定尺寸的时候的机针的周边的俯视图。
[0041] 图11是以切缝的长度和中心切刀-机针之间距离一致的方式,进行设定尺寸的时候的机针的周边的立体图。
[0042] 图12是嵌条缝纫机缝制时候的动作流程图
[0043] 图13是表示以往的嵌条缝纫机中双针周围的构造的俯视图。
[0044] 图14中,图14(A)是表示相对于嵌条布以及前后身片的最终针的时候,中心切刀的位置的说明图;图14(B)是表示对于嵌条布以及前后身片的中心切刀的最初切断时的机针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45] 图15是表示由中心切刀形成的直线形状的切缝和由角切刀形成的切缝和由双针形成的针脚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46] 图中:10-嵌条缝纫机,20-大压脚送布机构(布输送机构),23-压脚马达,30-滚边器,31-底板部,32-立起部,33-引导部件,34-纵导向部,40-针上下动作机构,41-机针,45-缝纫机主轴马达,50-动切刀机构,51-中心切刀,57-切刀马达(其他的驱动源),65-气缸,80-动作控制机构,81-CPU,85-设定开关,86-数字键盘,90-角切刀机构,91-角切刀,B-嵌条布,C-间隙间隔,D-角切刀形成的切缝的长度,F-送布方向,M-前后身片,S-中心切刀形成的切缝,T-针脚,V-角切刀形成的切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
[0048] 下面,基于图1至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即嵌条缝纫机1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嵌条缝纫机10的整体概略构成的立体图。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各图中所示的XYZ轴为基准规定各自的方向,Z轴方向与后述中心切刀的上下动作方向一致,进行缝制作业的平面与Z轴方向垂直,与该作业平面平行、布被输送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与作业平面平行、和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
[0049] 嵌条缝纫机10,是一种对前后身片M缝制嵌条布B的同时,在沿着这些布料的输送方向形成直线形状的切缝S和在该切缝S的两端部形成近似V字形的切缝V(参照图15)的缝纫机。
[0050] 而且,该嵌条缝纫机10具有:作为缝制作业台的缝纫机工作台11;配置在缝纫机工作台11上的缝纫机框架12;作为进行输送由前后身片M以及嵌条布B构成的布料的布输送装置的大压脚送布机构20;在前后身片M的上侧,从上方按压嵌条布B的滚边器30;在滚边器30的布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附近,在滚边器30的立起部32的两侧进行落针的针上下动作机构40;作为中心切刀机构的动切刀机构50,由缝纫机框架12支撑,在各机针41的布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各机针41的中间,使中心切刀51升降,在各布料B、M上形成切缝;在直线形状的切缝S的两端处形成近似V字形切缝V的角切刀机构90;进行上述各部的控制的动作控制机构80。
[0051] 下面,对各部进行详细说明。
[0052] (缝纫机工作台以及缝纫机框架)
[0053] 缝纫机工作台11其上面与X-Y平面平行,在平状态下使用。该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上面沿着布的输送方向F即X轴方向,形成为长方形形状。在该缝纫机工作台11上,配置有大压脚送布机构20和滚边器30,在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下侧配置有角切刀机构90。
[0054] 而且,在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两根机针41、41的下方位置处配置有针板13。在针板13上设置有与双针41、41各自对应的针孔,在各针孔的下侧分别设置未图示的水平旋梭。
即,在针板13的下侧,分别插通各机针41、41的缝线,由各自所对应的各水平旋梭捕捉,缠绕到从水平旋梭所抽出的底线上,进行缝制。
[0055] 并且,在针板13的两个针孔的大致中间处、送布方向F的下游侧,形成插入中心切刀51的狭缝,配置通过与中心切刀51共同作用将布料切断的未图示的固定切刀。
[0056] 缝纫机框架12,由底板部12a、从底板部竖立设置的纵机身部12b和从纵机身部12b的上端部沿着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机头部12c构成,所述底板部12a配置在缝纫机工作台11的长边方向中间位置的近旁,在机头部12c中内置有针上下动作机构40和动切刀机构50的主要构成。另外,由机头部12c的前端侧下端部悬垂支撑双针41、41和中心切刀
51。
[0057] (针上下动作机构)
[0058] 图2是针上下动作机构40的立体图。针上下动作机构40具有:构成双针的两根机针41、41;在下端部分别保持双针的机针41的两根针杆42;沿着其长边方向可滑动地支撑各针杆42的支撑框43;同时保持两根针杆的针杆拱座44;作为机针上下动作驱动源的缝纫机主轴马达45;由缝纫机主轴马达45进行旋转驱动的缝纫机主轴46;固定连接在缝纫机主轴46的一端部来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锤47;一端部连接在从旋转锤47的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处并且另外一端部连接在针杆拱座44上的曲柄杆48;一端部连接在支撑框43上并且由未图示的转动驱动源付与转动驱动力的转动轴49。
[0059] 上述支撑框43由转动轴49支撑,转动轴49在机头部12c的内部沿着Y轴方向可旋转地被支撑。另一方面,各针杆42都沿着和转动轴49正交的方向,相互平行地由支撑框43支撑。而且,配置支撑框43,以使各针杆42大致沿着Z轴方向,所以,如果由转动轴49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付与转动力,则位于各针杆42的下端部的机针41、41在与缝制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
[0060] 转动轴49由转动驱动源付与驱动力,以使通过在送布方向的反方向上以很短的行程进行缝制,从其上面进行重叠缝制,可以防止缝制开始和缝制结束的缝线解开,即进行所谓的倒缝。因此,在通常缝制的时候,转动轴49,以各针杆42和Z轴方向平行的状态被保持。
[0061] 缝纫机主轴46,也在机头部12c的内部沿着Y轴方向可旋转地被支撑,通过缝纫机主轴马达45付与全旋转的旋转驱动力。如果缝纫机主轴46旋转,则旋转锤47也同样进行旋转,曲柄杆48的一端部以缝纫机主轴46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在另外一端部,仅将一端部的圆周运动的Z轴方向移动分量传递到针杆拱座44上,各针杆42进行上下往复动作。
[0062] (动切刀机构)
[0063] 图3是动切刀机构50以及针上下动作机构40的可切断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动切刀机构50以及针上下动作机构40的切断限制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从与图3以及图4不同的方向观察的动切刀机构50的立体图。
[0064] 动切刀机构50具有:形成直线形状切缝的中心切刀51;在下端部具有中心切刀51,并且,在机头部12c内沿着Z轴方向可滑动地被支撑的切刀杆52;固定在缝纫机框架上,沿着其长边方向可滑动地支撑切刀杆52的金属轴承座53;固定安装在切刀杆52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处的切刀杆拱座54;设置在切刀杆拱座54上的角块55;固定支撑在缝纫机框架12上,介由角块55,使切刀杆52不旋转、引导上下方向移动的导向框56;作为中心切刀51上下动作的驱动源的步进马达即切刀马达57;介由偏心安装的偏心凸轮58,一端部连接到切刀马达57的输出轴57b上的曲柄杆59;摇动端部连接在曲柄杆59的另外一端部的输入臂60;一端部连接在输入臂60上,由固定在缝纫机机架上的轴承座68支撑,进行转动的转动轴61;在转动轴61的另外一端部和转动轴61一体形成,进行摇动的输出臂62;一端部连接在输出臂62的摇动端部的第一连杆体63;将第一连杆体63的另外一端部和切刀杆拱座54连接的第二连杆体64;作为中心切刀51的可切断状态和切断限制状态的切换动作的驱动源的气缸65;一端部连接在气缸65的柱塞上来进行摇动动作的杠杆部件66;将第一连杆体63和第二连杆体64的连接点J和杠杆部件66的另外一端部连接的连接连杆体67;使气缸65突出时候的柱塞停止在规定位置的限位器68。
[0065] 上述动切刀机构50,能够从可切断状态切换到切断限制状态,所述可切断状态是指在气缸65位于退后位置(图3的状态)的时候,将切刀马达57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上下往复动作传递到中心切刀51上,所述切断限制状态是指在气缸65位于前进位置(图4的状态)的时候,切刀马达57的旋转驱动力不传递到中心切刀51上。
[0066] 即,上述杠杆部件66,以其长边方向的中间位置作为摇动的支点的方式,并且,在该支点的摇动轴线朝向Y轴方向的状态下,由缝纫机框架12支撑。而且,在气缸65处于后退状态的时候,杠杆部件66介由连接连杆体67,将第一连杆体63和第二连杆体64的连接点J维持在比输出臂62的摇动中心线更靠下的位置处。
[0067] 如果在该状态下上述切刀马达57进行旋转驱动,则通过安装在朝Y轴方向的输出轴57b上的偏心凸轮58,使曲柄杆59的一端部进行圆周运动。曲柄杆59通过其一端部的圆周运动而在另外一端部进行进退运动,使输入臂60摇动。由此,转动轴61进行转动,使输出臂62摇动。
[0068] 第一连杆体63和第二连杆体64的连接点J,被限制为仅能进行以连接连杆体67的一端部(和杠杆部件6的连接端部)为中心、以该连接连杆体67为半径的圆弧运动的状态。而且,由于连接点J进行该圆弧运动,所以,输出臂62的摇动运动介由第一连杆体63以及第二连杆体64,使切刀杆52以及中心切刀51上下动作,进行切断动作。
[0069] 另一方面,当气缸65处于前进状态的时候,该气缸65的柱塞在与限位器68对接的位置被阻拦,杠杆部件66介由连接连杆体67,将第一连杆体63和第二连杆体64的连接点J拉下、维持在输出臂62的摇动中心线的线上位置处。
[0070] 第一连杆体63的两端部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与输出臂62的摇动半径的长度一致。而且,如果在连接点J位于输出臂62的摇动中心线的线上状态下,输出臂62通过切刀马达57的驱动开始摇动,则第一连杆体63也以连接点J为中心进行摇动,其结果变为,对于第二连杆体64没有付与任何驱动力的状态。因此,中心切刀51变为不进行上下动作、维持停止的状态。
[0071] 因此,通过气缸65的驱动,可以切换中心切刀51的工作状态和制止状态。
[0072] 另外,中心切刀51,其刃尖形状由向下方突出的尖状部51a、和光滑倾斜的切刃部51b构成(参照图9)。而且,中心切刀51,在上述动作状态的上下动作状态下,尖状部51a的下端部常时设置在比针板13的上面靠下方的位置处,在制止状态下,尖状部51a的下端部以位于比针板13的上面高的位置的方式而设定。
[0073] (滚边器)
[0074] 图6是滚边器30的俯视图,图7是立体图。
[0075] 滚边器30具有:长条形状的平板即底板部31;沿着底板部31的长边方向,垂直其上面竖立设置的立起部32;在立起部32的布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回避中心切刀51、引导嵌条布B的引导部33;引导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使沿着立起部32的两面分别输送的纵导向部34。
[0076] 而且,上述滚边器30由具有气缸的未图示的支撑机构所支撑,非使用时如图1所示,从双针41、41的针下位置离开、避让。而且,在使用的时候,通过气缸的驱动,设置在针板位置处。
[0077] 底板部31形成为长方形状,并按照如下的方式支撑,即,在使用时,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并且,其底面载置于正对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上面。另外,在底板部31的布输送方向前端部,形成有近似U字形的切槽31a、31a,其用于两根机针41、41分别进行落针。
[0078] 立起部32除了引导部33附近的一部分,整体为长方形状的平板,以长边方向和底板部31对齐的状态,垂直地竖立设置在底板部31的上面、该底板部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中间位置。即,从其长边方向观察,滚边器30由底板部31和立起部32一体形成倒T字形。
[0079] 而且,如果在针板13上,将嵌条布B重叠设置在前后身片M的上侧,则从上方载置滚边器30,翻回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图6中Y轴方向)的两端部,从底板部3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上方立起,进而,由后述的大压脚21、21保持,以使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沿着立起部32的两侧的侧面。即,介由底板部31使嵌条布B处于沿着从立起部32的一方侧面到另一方侧面的状态。这样,以在滚边器30上缠绕放置嵌条布B的状态,一面输送嵌条布B以及前后身片M,一面在立起部32的两侧通过双针41、41进行缝制,并且,通过中心切刀51的上下动作,形成直线形状的切缝S。
[0080] 如上所述,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以维持分别沿着立起部32的两侧面的状态的方式、以分别接近、相对立起部32的两侧面的方式,设置两个平板形状的纵导向部34、34。各纵导向部34,在布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以和立起部32的间隙扩大的方式而折曲,在其下游侧维持一定的间隙。即,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一端部导入在各纵导向部34和立起部
32的间隙中,该一端部以维持沿着立起部32的一侧面的方式而被导向。
[0081] 另外,在滚边器30的布输送方向F的正下游侧,在立起部32的延长线上设置有中心切刀51。由于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沿着立起部32向布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移动,所以,设置引导部33,以使不会被动切刀51切开。该引导部33从该立起部32的送布方向F的下游侧端部一体形成,并且,朝该方向F分为两岔,形成俯视近似为V字形状。而且,为了引导部33更加有效地保护嵌条布B不被中心切刀51切开,所以,相对于中心切刀51可以尽量接近,以从两侧覆盖该中心切刀的方式配置。根据该形状,在送布的时候,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被导向从立起部32离开的方向,在回避中心切刀51的方向引导。
[0082] (大压脚送布机构)
[0083] 大压脚送布机构20具有:从上方分别按压设置在滚边器30上的嵌条布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大压脚21、21;支撑这些大压脚21、21的支撑体22;介由支撑体22,使大压脚21、21上下移动的未图示的气缸;介由支撑体22,将由大压脚21、21按压的嵌条布B以及前后身片M沿着布输送方向移动的压脚马达23。
[0084] 各大压脚21、21分别形成为长方形状的平板,以其长边方向分别沿着X轴方向的状态由支撑板22支撑。并且,各大压脚21、21以其平板面与X-Y平面平行的方式被支撑。而且,通过气缸的驱动可以在上下两个位置进行切换,位于上位置的时候,从缝纫机工作台
11的上面离开,在下位置处为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上面高度。而且,两个大压脚21、21以分开的状态被支撑,以使在其之间,至少可以使滚边器30的立起部32通过。
[0085] 支撑体22,在缝纫机工作台11上沿着X轴方向可以动地被支撑,支撑的两个大压脚21、21,以从双针41、41的上下动作路径的两侧通过的方式而配置。而且,支撑体22,介由未图示的滚珠螺栓由压脚马达23驱动。
[0086] (角切刀机构)
[0087] 角切刀机构90,在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下方,配置在大压脚送布机构20的大压脚21、21的通过路径上,通过使利用大压脚送布机构20搬送来的嵌条布B以及前后身布M从下方穿过角切刀91,在直线形状切缝S的两端位置处形成大致为V字形的切缝。
[0088] 即,角切刀机构90具有:沿着布输送方向F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两把角切刀91、91;和分别使各角切刀91、91上下动作的未图示的上下动作用马达。
[0089] 各角切刀91,从前端侧观察其形状为V字形,由一对排列的三角形状的切刀构成,并使该前端部朝向上方的状态被支撑。而且,通过利用上下动作用马达从比缝纫机工作台11的上面靠下方的位置移动到上方,可以在布料B、M上形成V字形状的切缝V。另外,各角切刀91可以调整一对三角形状的切刀之间的角度,可以对应由双针41、41形成的两根针脚T的间距。
[0090] 而且,分别支撑两个角切刀91,以使各自形成的V字形状切缝的开口部相互逆向。并且,两个角切刀91可以调节其间隔。
[0091] 如果形成有两根针脚和直线形状的切缝S的布料B、M,通过大压脚送布机构20,搬送到角切刀机构90的正上方位置处,则上述角切刀机构90,通过使两把角切刀91、91在切缝S的各自端部位置处上下动作,从而在布料B、M上形成两个V字形状的切缝。即,如图15所示,通过角切刀机构90,可以形成从直线形状切缝S的一端部跨过两个分别靠近的针脚T的端部的一个切缝V、和从直线形状切缝S的另外一端部跨过两个分别靠近的针脚T的端部的另外一个切缝V。
[0092] (嵌条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0093] 图8是表示包括嵌条缝纫机10的动作控制机构80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0094] 动作控制机构80,介由未图示的输出电路,连接:显示规定的文字或者图像信息的显示面板84;用于进行画面选择和命令输入的设定开关85,其中画面选择和命令输入是用于进行与显示面板84并置的各种设定;在进行各种设定时,用于输入数值以及其确定与取消的数字键盘86;输入缝制开始的起动开关87。
[0095] 而且,动作控制机构80,分别介由驱动器45a、23a、57a,与作为其控制对象的缝纫机主轴马达45、压脚马达23、切刀马达57连接。另外,进行滚边器30的上下动作的气缸、进行大压脚21、21的升降的气缸以及进行角切刀91、91的升降的各上下动作用马达(省略图示),介由驱动器与动作控制机构80连接。并且,切换中心切刀51的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气缸65的电磁69,介由驱动69a器同样地连接在动作控制机构80上。
[0096] 动作控制机构80具有:进行各种控制的CPU81;写入有嵌条缝纫机100的后述各种执行功能和动作的控制程序、控制数据或各种缝制数据的ROM82;将与CPU81的处理相关的各种数据存储到工作区域中的RAM83。
[0097] 在此,首先对进行由CPU81进行的嵌条缝制所固有的动作控制用的处理前提事项进行说明。
[0098] 如上所述,在嵌条缝纫机中,通过双针41、41在两根针脚T之间形成与该针脚T平行的直线形状的切缝S,而且,在该切缝S的两端分别形成V字形状的切缝V(参照图14)。
[0099] 并且,如图9、图14(A)所示,中心切刀51配置在如下位置,即,从布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端部的位置,仅以距离L比双针41更靠近布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的位置。另外,图15表示以往的中心切刀51的配置(例如,10[mm])。以往,中心切刀51相对于双针41,仅离开与V字形切缝V的长度D相同的距离而配置。
[0100] 而且,如图14(B)所示,中心切刀51的切缝S的形成开始位置,位于相对于机针41的上下动作开始位置,仅后退V字形状切缝V的长度D的地方,由于从该位置开始形成直线形状的切缝S,所以,进行机针41的第一针之后,必须使布料B以及M仅被输送长度D和距离L以及中心切刀51的齿宽W的总长度之后开始。
[0101] 而且,直线形状的切缝S的终端位置,必须形成在仅比针脚T的终端位置靠前了V字形切缝V的长度D的位置。假设如果是图15所示的以往的配置,则由于切缝V的长度D与中心切刀-机针间的距离L一致,所以,只要机针41的上下动作与中心切刀51的上下动作同时结束即可。
[0102] 图10是在中心切刀51和机针41、41之间的配置关系中,当如图15那样以切缝V的长度D和中心切刀-机针间的距离L一致的方式进行尺寸设定时的机针41、41周边的俯视图;图11是进行该尺寸设定时的机针41、41周边的立体图。
[0103] 将图10与所述图6、图11与所述图7比较来进行说明,当把中心切刀-机针之间的距离L限制为长度D的情况下,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从机针41到立起部32的距离变小,进而,从纵导向部34的前端部到引到部33的间隙距离C变窄,这样,根据嵌条布B的厚度输送布将变得十分困难。
[0104] 因此,为了谋求扩大从各机针41到立起部32的距离以及扩大从纵导向部34的前端部到引导部33的间隙距离C,本实施方式的嵌条缝纫机10,以中心切刀-机针之间的距离L大于沿着切缝V的布输送方向的长度D的方式来设定尺寸。
[0105] 但是,设定上述尺寸的情况,在缝制时的最终针时,中心切刀51尚且还有到最终针位置距离L的切缝S没有形成。因此,中心切刀51有必要从最终针的时刻,进行中心切刀51的驱动,仅进行(距离L-长度D)距离(作为间隙扩张距离)的布输送,所以,必须考虑这些来进行动作控制以及处理。
[0106] CPU81,在ROM82预先存储表示切缝V的长度D和中心切刀-机针之间的距离L以及中心切刀51的齿宽W的各自数值的数据的情况下或者在通过设定开关85输入各数据并存储到RAM83中的情况下,通过ROM82中所存储的规定处理程序,在从机针41、41的第一针仅进行D+L+W距离的布输送之后(参照图14(B)),进行开始中心切刀驱动用的切刀马达57的驱动的动作控制。
[0107] 而且,也可以在预先使切刀马达驱动的状态下,仅进行(D+L+W)距离的布输送之后,进行将气缸65从突出状态切换到后退状态的动作控制;还可以在仅进行D+L+W距离的布输送之后,同时进行切刀马达57的驱动开始和气缸65的后退动作的动作控制。
[0108] 机针41的第一针检测,可以由设置在缝纫机主轴马达57上的编码器通过检测一次旋转所输出的信号而进行。另外,D+L+W距离的布输送检测,可以通过计算压脚马达23的转速而进行。
[0109] 另外,CPU81,在ROM82或者RAM83存储表示长度D和距离L的数值的数据的情况下,通过ROM82中存储的规定的处理程序,在进行机针41、41的最终针之后,进行将布仅输送间隙扩张距离(L-D)之后,进行使中心切刀驱动用的切刀马达57的驱动停止的动作控制(参照图14(A))。
[0110] 而且,也可以在保持切刀马达的驱动状态下,进行将布仅输送间隙扩张距离(L-D)的距离之后,进行使气缸65从后退状态切换到突出状态的动作控制;还可以在进行将布仅输送间隙扩张距离(L-D)的距离之后,同时进行切到马达57的驱动停止和气缸65的突出动作的动作控制。
[0111] 机针41的最终针检测,可以由设置在缝纫机主轴57上的编码器通过计算一次旋转所输出的信号而进行。另外,间隙扩张距离(L-D)的距离的布输送的检测,可以通过计算压脚马达23的转速而进行。
[0112] (嵌条缝纫机的缝制动作)
[0113] 基于图12的动作流程图,对嵌条缝纫机10的缝制动作进行说明。
[0114] 首先,在将前后身片M设置在针板13上,还将嵌条布B重叠在其上,并且从上方通过滚边器30按压的设置完成状态下,CPU81进行压脚马达23的动作控制,将各大压脚21、21搬送到预先设定的待机位置处(步骤S1)。
[0115] 然后,CPU81,根据由设定开关85以及数字键盘86预先设定的针脚T的长度,运算出与大压脚21开始按压嵌条布B的缝制开始位置相对的缝制结束位置。而且,通过预先设定的切缝V的长度D和中心切刀-机针之间的距离L,算出应该开始切刀马达57的旋转驱动的布输送位置(步骤S3)。
[0116] 接着,CPU81进行起动开关87的输入等待(步骤S5),如果检测到输入,则进行压脚马达23的动作控制,使各大压脚21、21移动到缝制开始位置(步骤S7)。然后,CPU81控制电磁阀,通过气缸使各大压脚21、21下降,对设置在滚边器30上的嵌条布B进行保持。
[0117] 接着,CPU81进行压脚马达23的动作控制,使得各大压脚21以预先设定的布输送速度,在布输送方向F上搬送布料。而且,同时CPU81以预先设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驱动缝纫机主轴马达45,通过双针41开始缝制(步骤S9)。
[0118] 接着,CPU81判断布料是否到达在步骤S3中所求得的、应该开始切刀马达57的旋转驱动的布输送位置(从第一针仅进行距离D+W+L的布输送位置,参照图14(B))(步骤S11),如果没有到达则继续压脚马达23的驱动,到达后,开始切刀马达57的旋转驱动,并且,进行通过电磁阀69a使气缸69位于后退位置的动作控制(步骤S13)。这样,从针脚T的前端位置仅退后长度D的位置开始形成直线形状的切缝S。
[0119] 接着,CPU81判断从缝制开始,压脚马达23是否仅将布输送了预先设定的针脚T的长度(步骤S15),如果没有则继续压脚马达23以及缝纫机主轴马达45的驱动,到达后,使缝纫机主轴马达45的旋转驱动停止。由此,针杆42停止,以设定长度形成针脚而结束(步骤S17)。
[0120] 另一方面,中心切刀51位于机针41、41的后方且相距距离L,该距离L设定为比角切刀91所形成的切缝的长度D要长(参照图14(A)),所以,在该时刻,直线形状的切缝S尚且没有到达角切刀91形成的切缝V,所以,继续通过压脚马达23进行的布输送和利用切刀马达57进行切缝S的形成。
[0121] 然后,CPU81判断:至直线形状的切缝S到达角切刀91所形成的切缝V位置,是否通过压脚马达23进行布输送(步骤S19),如果未送到则继续压脚马达23以及切刀马达57的驱动,若到达,则停止压脚马达23以及切刀马达57的旋转驱动。由此,切刀杆52停止,在直线形状的切缝S正好到达角切刀91的切缝V的位置,结束切缝S的形成(步骤S21)。
[0122] 进而,CPU81通过角切刀机构的各上下动作用马达的驱动,使各角切刀91、91升降,形成两条切缝V(步骤S23)。
[0123] 这样,在嵌条布B以及前后身布M上形成了如图14所示的针脚T和切缝S、V,缝制作业结束。
[0124] (实施方式的效果)
[0125] 在嵌条缝纫机10中,如图14(A)所示,即使在机针41的上下动作停止后,通过继续使压脚马达23以及切刀马达57仅驱动间隙扩张距离(L-D),可以使中心切刀51形成的切缝S的终端位置与V字形状的切缝V的端部对齐,这样,即使机针-中心切刀之间的距离L设定得比角切刀形成的切缝的长度D大,通过对中心切刀51的动作控制,可以形成适当的直线形状的切缝S。
[0126] 因此,与以往相比,能以大的范围确保机针-中心切刀之间的距离L,减少了由于机针-中心切刀之间的距离L狭窄使得滚边器30的引导部33和机针41之间的变得狭小为缘由而导致布输送不良,这样,可以对厚布料的嵌条布B顺利地进行嵌条缝制。
[0127] (其他)
[0128] 上述嵌条缝纫机10,例示了机针-中心切刀之间的距离L和角切刀的切缝长度D的各自的值作为默认值预先存储、或者由设定开关85和数字键盘86设定输入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最终针后,相对于动作控制机构80,由设定开关85和数字键盘86直接输入切刀马达57的布输送量,即(L-D)的值。
[0129] 另外,在上述嵌条缝纫机10中,虽然动切刀机构50配置在缝纫机机头侧,但是也可以将动切刀机构50配置在缝纫机工作台下方,从工作台下方使中心切刀向上方突出,形成切缝S。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