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卷线装置

申请号 CN02122114.6 申请日 2002-05-30 公开(公告)号 CN100335706C 公开(公告)日 2007-09-05
申请人 重机公司; 发明人 林稔; 松沢清志; 和田文夫; 福场尚文; 小滝浩志;
摘要 一种底线卷线装置,包括上轴离合机构(140)、具有缝隙(39)的梭芯(22)、具有内旋梭(18)及梭尖(42)的 水 平旋梭(4)、梭芯驱动部件(11)、使梭芯驱动部件(11)在分离 位置 和连结位置之间进退自如地移动的梭芯驱动部件移动装置(94)、具有在通常时位于退避位置,在卷线动作时位于进入位置的上线保持部(59)及上线 锁 线部(60)及线位置规限部(58)的线保持捕捉兼用部件(48)、使线保持捕捉兼用部件(48)在退避位置和进入位置之间进退自如地移动的线保持捕捉兼用部件移动装置(53)及控制卷线动作时的各部动作的卷线动作控制部(193)。以简单的结构构成一种不需从水平旋梭中取下梭芯便可向梭芯供给底线的底线卷线装置及底线卷线量控制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卷线装置,包括:
具有卷取底线的中心轴、设置在其两端的上下轮盘及设置在所述上 轮盘上并在外周缘形成开口的缝隙的梭芯,
具有可收容所述梭芯的内旋梭及设有线捕捉用梭尖的外旋梭的平 旋梭,
配置在所述外旋梭的轴心中并能够与所述外旋梭一体旋转的梭芯驱 动部件,
在梭芯卷线的卷线动作时,把所述梭芯驱动部件移动到与所述梭芯 连结并可旋转梭芯的连结位置,在缝制动作时,把所述梭芯驱动部件移 动到解除与所述梭芯的所述连结的分离位置的第1移动装置,
设有在卷线动作时可保持供给梭芯的所述供给线线端的线保持部及 在卷线动作时使在所述线保持部的供给侧的所述供给线位于可接触所述 上轮盘位置的线位置规限部,并能够使所述线保持部在所述外旋梭的外 周面附近的退避位置和在卷线动作时为了把所述供给线移动到所述上轮 盘上方而进入到所述内旋梭的内部上方的进入位置之间移动的线保持部 件,
使所述线保持部件的线保持部在所述退避位置和所述进入位置之间 移动的第2移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具有被配置在驱动轴与往复运动部件之间,在缝制动 作时能够在使由缝纫机达驱动的驱动轴与使针棒及挑线杆进行上下方 向往复运动的往复动作部件构成连结的连结状态,及在底线卷线动作时 构成解除所述连接并可将所述挑线杆及针棒保持在上方的保持状态之间 进行电控切换的上轴离合机构,和
在卷线动作时,控制所述第1移动装置及所述第2移动装置的动作, 使其把连在所述线保持部与所述线位置规限部之间的供给线导入所述缝 隙内,并且通过解除所述上轴离合机构的结合状态,而能够在停止挑线 杆及针棒的上下动作的状态下进行梭芯卷线的卷线动作控制装置。
2.一种卷线装置,包括:
具有卷取底线的中心轴、设置在其两端的上下轮盘及设置在所述上 轮盘上并在外周缘形成开口的缝隙的梭芯,
具有可收容所述梭芯的内旋梭及设有线捕捉用梭尖的外旋梭的水平 旋梭,
配置在所述外旋梭的轴心中并能够与所述外旋梭一体旋转的梭芯驱 动部件,
在梭芯卷线的卷线动作时,把所述梭芯驱动部件移动到与所述梭芯 连结并可旋转梭芯的连结位置,在缝制动作时,把所述梭芯驱动部件移 动到解除与所述梭芯的所述连结的分离位置的第1移动装置,
设有在卷线动作时可保持供给机针的上线线端的线部及在卷线动 作时使在所述锁线部的供给侧的所述供给线位于可接触所述上轮盘位置 的线位置规限部,并能够使所述锁线部在所述外旋梭的外周面附近的退 避位置和在卷线动作时为了把所述供给线移动到所述上轮盘上方而进入 到所述内旋梭的内部上方的进入位置之间移动的线保持部件,
使所述线保持部件的锁线部在所述退避位置和所述进入位置之间移 动的第2移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具有被配置在驱动轴与往复运动部件之间,在缝制动 作时能够在使由缝纫机马达驱动的驱动轴与使针棒及挑线杆进行上下方 向往复运动的往复动作部件构成连结的连结状态,及在底线卷线动作时 构成解除所述连接并可将所述挑线杆及针棒保持在上方的保持状态之间 进行电控切换的上轴离合机构,和
在卷线动作时,通过在所述上轴离合机构的连结状态下驱动缝纫 机,使所述外旋梭的梭尖捕捉到与机针相连的上线,并上下分开地绕在 内旋梭上,然后使所述线保持部件的锁线部捕捉通过所述内旋梭之上的 上线,然后通过控制所述第1移动装置及所述第2移动装置的动作,使 其把连在所述锁线部与所述线位置规限部之间的供给线导入所述缝隙 内,并且通过解除所述上轴离合机构的结合状态,而能够在停止挑线杆 及针棒的上下动作的状态下进行梭芯卷线的卷线动作控制装置。
3.一种卷线装置,包括:
具有卷取底线的中心轴、设置在其两端的上下轮盘及设置在所述上 轮盘上并在外周缘形成开口的缝隙的梭芯,
具有可收容所述梭芯的内旋梭及设有线捕捉用梭尖的外旋梭的水平 旋梭,
配置在所述外旋梭的轴心中并能够与所述外旋梭一体旋转的梭芯驱 动部件,
在梭芯卷线的卷线动作时,把所述梭芯驱动部件移动到与所述梭芯 连结并可旋转梭芯的连结位置,在缝制动作时,把所述梭芯驱动部件移 动到解除与所述梭芯的所述连结的分离位置的第1移动装置,
具有形成在前端部上的用于保持在卷线动作时被供给的供给线的线 保持部及锁住上线的锁线部,以及被配置在该线保持部及锁线部的后端 侧,在卷线动作时可把位于所述线保持部及锁线部的供给侧的作为供给 线或底线被供给的上线移动到位于可接触所述梭芯上轮盘位置的线位置 规限部,并且通常使所述前端部位于所述外旋梭的外周面附近的退避位 置,在卷线动作时使所述前端部位于进入到所述内旋梭内部上方的进入 位置的线捕捉保持部件,
使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的线保持部及锁线部在所述退避位置和所述 进入位置的两位置之间进退自如地移动的第2移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具有在缝制动作时能够在使由缝纫机马达驱动的驱动 轴与使针棒及挑线杆进行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往复动作部件构成连结的 连结状态,及在底线卷线动作时构成解除所述连接并可将所述挑线杆及 针棒保持在上方的保持状态之间进行电控切换的上轴离合机构,和
在卷线动作时,通过控制所述第1移动装置及所述第2移动装置的 动作,使其把连在所述线保持部与所述线位置规限部之间的供给线导入 所述缝隙内,并且通过解除所述上轴离合机构的结合状态,而能够在停 止挑线杆及针棒的上下动作的状态下进行梭芯卷线的第1卷线动作控制 部,和
在卷线动作时,通过在所述上轴离合机构的连结状态下驱动缝纫 机,使所述外旋梭的梭尖捕捉到与机针相连的上线,并上下分开地绕在 内旋梭上,然后使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的锁线部及所述线位置规限部捕 捉通过所述内旋梭之上的上线,然后通过控制所述第1移动装置及所述 第2移动装置的动作,使其把连在所述线保持部与所述线位置规限部之 间的供给线导入所述缝隙内,并且通过解除所述上轴离合机构的结合状 态,而能够在停止挑线杆及针棒的上下动作的状态下进行梭芯卷线的第 2卷线动作控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底线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突 出于所述外旋梭的外周面,在所述外旋梭正向旋转时能够把位于所述外 旋梭外周面附近的供给线从所述外旋梭向分离方向移动的线分离部,和
在卷线动作结束后,使所述线保持部件或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 到所述退避位置上方的线捕捉位置,然后使所述外旋梭旋转,使位于所 述外旋梭的外周面附近的所述供给线从所述外旋梭向分离方向移动并使 其被保持在所述线保持部件或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的线保持部上的再保 持动作控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底线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 有在卷线动作开始时松开被作为底线来供给的上线的松线装置的上线导 出机构、和在卷线动作开始时根据设定量控制所述上线导出装置的上线 导出量,并且在所述梭芯的作为底线的上线卷线时,控制所述松线装置 送开上线的上线控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线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外旋梭外周面上的线捕捉钩、
使所述外旋梭进行反向旋转的外旋梭反向旋转机构、
被固定在内旋梭上,并具有在通过所述外旋梭反转机构使所述外旋 梭进行反向旋转时,使沿着所述内旋梭的上面移动的当前为所述供给线 的底线进入的导入口的底线张装置、
在卷线动作结束后,使与所述梭芯相连的所述底线移动到所述外旋 梭的外周面上面的下方位置的所述退避位置,形成与所述梭芯相连的所 述底线可被所述线捕捉钩捕捉的状态,然后使所述外旋梭反向旋转,使 与所述梭芯相连的所述底线进入所述线导入口内的底线张力付与动作 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线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在所述外旋梭外周面上,并在大致切线方向上与所述梭尖相对 的切刀、和
形成在所述外旋梭的外周面上,并且在所述外旋梭进行反向旋转时 位于与所述切刀相邻的在旋转方向上的面前侧的开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线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定卷在所述梭芯上的底线卷线量的卷线量设定装置、
检测卷在所述梭芯上的底线的最大卷线直径的卷线直径检测装置、
检测在所述梭芯的卷线动作时的卷线圈数的卷线圈数检测装置、
设定卷在所述梭芯上的底线的最大卷线圈数大于在粗线卷线时的达 到所述最大卷线直径的所述梭芯的卷线圈数并小于在细线卷线时的达到 所述最大卷线直径的所述梭芯的卷线圈数的最大卷线圈数设定部、
在通过所述卷线量设定装置把底线的卷线量设定为最大设定值的情 况下,到所述卷线直径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最大卷线直径时,或所述卷 线圈数检测装置检测到通过所述最大卷线圈数设定部设定的所述最大卷 线圈数时为止进行卷线动作,在通过所述卷线量设定装置所设定的卷线 量小于最大设定值的情况下,对应通过所述卷线量设定装置设定的卷线 量设定所述梭芯的卷线圈数,到所述卷线圈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设定的 所述梭芯的卷线圈数为止进行卷线动作的卷线量控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底线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在 卷线动作时供给的供给线是否被所述线保持部件或线捕捉保持部件保持 的线保持检测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底线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储存多个图案缝制数据的的缝制数据存储部、
从所述多个图案缝制数据中选择所需图案缝制数据的图案选择装 置、
对应通过所述图案选择装置所选择的图案缝制数据自动地设定供给 梭芯的底线种类和/或底线卷线量的自动设定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线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外旋梭外周面上的线捕捉钩、
使所述外旋梭进行反向旋转的外旋梭反向旋转机构、
固定在内旋梭上,并具有在通过所述外旋梭反转机构使所述外旋梭 进行反向旋转时,使由沿着所述内旋梭上面移动的上线作为底线而供给 的底线进入的导入口的底线张力装置、
在卷线动作结束后,使与所述梭芯相连的位于所述外旋梭附近的底 线移动到所述外旋梭外周面上面的下方位置的所述退避位置,形成与所 述梭芯相连的所述底线可被所述线捕捉钩捕捉的状态,然后使所述外旋 梭反向旋转,使与所述梭芯相连的位于所述外旋梭附近的底线进入所述 线导入口内的底线张力付与动作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底线卷线装置及底线卷线量控制装置,尤其是关于 不需从平旋梭上取下梭芯便可向梭芯供给底线的底线卷线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曾提出有各种的不需从水平旋梭上取下梭芯便可向梭芯供给 底线的底线卷线装置。
如在特开平11-4748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底线卷线装置便是其中一 例。在该公报中,记载了这样一种底线卷线装置,即在卷线动作时通过 针棒分离机构使针棒与上轴分离,并把其保持在上方位置,与此同时, 由缝纫机达通过下轴驱动外旋梭及梭芯旋转,从而把线卷到该梭芯 上。
但是在上述传统的底线卷线装置中,是在向梭芯进行卷线时使针棒 分离机构动作来切断上轴与针棒的连结并使针棒停止在上方的位置。
因此,即使通过针棒分离机构的动作使针棒停止运动,与上轴连动 的挑线杆却不会停止其上下的运动。因此,例如在用底线卷线装置对从 供给线导出的线进行卷线的过程中,由于该上下运动的挑线杆对上线的 断续抻拉使其形成松弛状态,所以在底线卷线结束后的自动开始缝制 时,使得在开始时形成的针脚变得松弛。
而且,在通过底线卷线装置把卷在上线线轴上的上线作为底线卷 线、把该上线导出、通过机针卷到梭芯上的情况下,由于进行同样上下 运动的挑线杆使得线张发生变化,因此,存在着增大了对上线通过的 卷线机构的各个部件的负荷,同时还使得卷在梭芯上的底线卷线张紧度 发生变化的问题。
并且,由于在卷线时挑线杆的上下运动,将会因上线的乱动而缠绕 在线通路上的部件上、或从机针上脱出,或在进行上线的梭芯卷线时, 由于线被抻拉而不能把上线导入正确的卷线位置的现象的发生。并且, 由于把针棒分离机构配置在针棒的周围,所以存在着针棒附近的构造复 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的底线卷线装置,目的在于通过底 线卷线装置,在不从水平旋梭上取下梭芯而向梭芯供给底线的期间停止 针棒及挑线杆的运动。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之1的底线卷线装置在包括:具有卷 取底线的中心轴、设置在其两端的上下轮盘及设置在所述上轮盘上并在 外周缘形成开口的缝隙的梭芯,
具有可收容所述梭芯的内旋梭及设有线捕捉用梭尖的外旋梭的水平 旋梭,
配置在所述外旋梭的轴心中并能够与所述外旋梭一体旋转的梭芯驱 动部件,
在梭芯卷线的卷线动作时,把所述梭芯驱动部件移动到与所述梭芯 连结并可旋转梭芯的连结位置,在缝制动作时,把所述梭芯驱动部件移 动到解除与所述梭芯的所述连结的分离位置的第1移动装置,
设有在卷线动作时可保持供给梭芯的所述供给线线端的线保持部和 在卷线动作时使在所述线保持部的供给侧的所述供给线位于可接触所述 上轮盘位置的线位置规限部,并能够使所述线保持部在所述外旋梭的外 周面附近的退避位置和在卷线动作时为了把所述供给线移动到所述上轮 盘上方而进入到所述内旋梭的内部上方的进入位置之间移动的线保持部 件,
使所述线保持部件的线保持部在所述退避位置和所述进入位置之间 移动的第2移动装置的卷线装置中,设置了
在缝制动作时能够在使由缝纫机马达驱动的驱动轴(下轴414)与 使针棒及挑线杆进行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往复动作部件(挑线杆曲柄 456)构成连结的连结状态,及在底线卷线动作时构成解除所述连接并 可将所述挑线杆及针棒保持在上方的保持状态之间进行电控切换的上轴 离合机构(410、摆针步进马达446),和
在卷线动作时,控制所述第1移动装置及所述第2移动装置的动作, 使其把连在所述线保持部与所述线位置规限部之间的供给线导入所述缝 隙内,并且通过解除所述上轴离合机构的结合状态,而能够在停止挑线 杆及针棒的上下动作的状态下进行梭芯卷线的卷线动作控制装置(193、 193A)。而且,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不需从水平旋梭上取下梭芯便可 容易地向梭芯供给用于刺绣缝制等的供给线,并且由于在卷线时挑线杆 不进行上下运动,所以不会发生乱线、卷入上线及断线的现象。
另外,本发明之2的卷线装置是在包括:具有卷取底线的中心轴、 设置在其两端的上下轮盘及设置在所述上轮盘上并在外周缘形成开口的 缝隙的梭芯,
具有可收容所述梭芯的内旋梭及设有线捕捉用梭尖的外旋梭的水平 旋梭,
配置在所述外旋梭的轴心中并能够与所述外旋梭一体旋转的梭芯驱 动部件,
在梭芯卷线的卷线动作时,把所述梭芯驱动部件移动到与所述梭芯 连结并可旋转梭芯的连结位置,在缝制动作时,把所述梭芯驱动部件移 动到解除与所述梭芯的所述连结的分离位置的第1移动装置,
设有在卷线动作时可保持供给机针的上线线端的线部及在卷线动 作时使在所述锁线部的供给侧的所述供给线位于可接触所述上轮盘位置 的线位置规限部,并能够使所述锁线部在所述外旋梭的外周面附近的退 避位置和在卷线动作时为了把所述供给线移动到所述上轮盘上方而进入 到所述内旋梭的内部上方的进入位置之间移动的线保持部件,
使所述线保持部件的锁线部在所述退避位置和所述进入位置之间移 动的第2移动装置的卷线装置中,设置了
在缝制动作时能够在使由缝纫机马达驱动的驱动轴(下轴414)与 使针棒及挑线杆进行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往复动作部件(挑线杆曲柄 456)构成连结的连结状态,及在底线卷线动作时构成解除所述连接并 可将所述挑线杆及针棒保持在上方的保持状态之间进行电控切换的配置 在所述驱动轴与往复动作部件之间的上轴离合机构(410、摆针步进马 达446),和
在卷线动作时,通过在所述上轴离合机构的连结状态下驱动缝纫 机,使所述外旋梭的梭尖捕捉到与机针相连的上线,并上下分开地绕在 内旋梭上,然后使所述线保持部件的锁线部捕捉通过所述内旋梭之上的 上线,然后通过控制所述第1移动装置及所述第2移动装置的动作,使 其把连在所述锁线部与所述线位置规限部之间的供给线导入所述缝隙 内,并且通过解除所述上轴离合机构的结合状态,而能够在停止挑线杆 及针棒的上下动作的状态下进行梭芯卷线的卷线动作控制装置(193、 193B)。而且,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不需从水平旋梭上取下梭芯便可 容易地向梭芯供给作为底线的上线,并且由于在卷线时挑线杆不进行上 下运动,所以不会发生乱线、卷入上线及断线的现象。
另外,本发明之3的卷线装置是,在包括具有卷取底线的中心轴、 设置在其两端的上下轮盘及设置在所述上轮盘上并在外周缘形成开口的 缝隙的梭芯,
具有可收容所述梭芯的内旋梭及设有线捕捉用梭尖的外旋梭的水平 旋梭,
配置在所述外旋梭的轴心中并能够与所述外旋梭一体旋转的梭芯驱 动部件,
在梭芯卷线的卷线动作时,把所述梭芯驱动部件移动到与所述梭芯 连结并可旋转梭芯的连结位置,在缝制动作时,把所述梭芯驱动部件移 动到解除与所述梭芯的所述连结的分离位置的第1移动装置,
具有形成在前端部上的用于保持在卷线动作时被供给的供给线的线 保持部及锁住上线的锁线部,以及配置在该线保持部及锁线部的后端 侧,在卷线动作时可把位于所述线保持部及锁线部的供给侧的作为供给 线或底线而供给的上线移动到位于可接触所述梭芯上轮盘位置的线位置 规限部,并且通常使所述前端部位于所述外旋梭的外周面附近的退避位 置,在卷线动作时使所述前端部位于进入到所述内旋梭内部上方的进入 位置的线捕捉保持部件,
使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的线保持部及锁线部在所述退避位置和所述 进入位置的两位置之间进退自如地移动的第2移动装置的底线卷线装置 中,设置了
在缝制动作时能够在使由缝纫机马达驱动的驱动轴(下轴414)与 使针棒及挑线杆进行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往复动作部件(挑线杆曲柄 456)构成连结的连结状态,及在底线卷线动作时构成解除所述连接并 可将所述挑线杆及针棒保持在上方的保持状态之间进行电控切换的上轴 离合机构(410、摆针步进马达446),和
在卷线动作时,通过控制所述第1移动装置及所述第2移动装置的 动作,使其把连在所述线保持部与所述线位置规限部之间的供给线导入 所述缝隙内,并且通过解除所述上轴离合机构的结合状态,而能够在停 止挑线杆及针棒的上下动作的状态下进行梭芯卷线的第1卷线动作控制 部(193A),和
在卷线动作时,通过在所述上轴离合机构的连结状态下驱动缝纫 机,使所述外旋梭的梭尖捕捉到与机针相连的上线,并上下分开地绕在 内旋梭上,然后使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的锁线部及所述线位置规限部捕 捉通过所述内旋梭之上的上线,然后通过控制所述第1移动装置及所述 第2移动装置的动作,使其把连在所述线保持部与所述线位置规限部之 间的供给线导入所述缝隙内,并且通过解除所述上轴离合机构的结合状 态,而能够在停止挑线杆及针棒的上下动作的状态下进行梭芯卷线的第 2卷线动作控制部(193B)。
而且,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不需从水平旋梭上取下梭芯便可容易 地把上线作为用于刺绣缝制等的供给线或底线供给梭芯。即,可对应缝 制针脚容易地选择供给梭芯的底线种类。而且由于在卷线时挑线杆不进 行上下运动,所以不会发生乱线、卷入上线及断线的现象。
另外,本发明之4的底线卷线装置是在本发明之1或3的底线卷线 装置中,设置了突出于所述外旋梭的外周面,在所述外旋梭正向旋转时 能够把位于所述外旋梭外周面附近的供给线从所述外旋梭向分离方向移 动的线分离部(线分离用倾斜面47),和
在卷线动作结束后,使所述线保持部件或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 到所述退避位置上方的线捕捉位置,然后使所述外旋梭旋转,使位于所 述外旋梭的外周面附近的所述供给线从所述外旋梭向分离方向移动并使 其被保持在所述线保持部件或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的线保持部(上方线 保持部59)上的再保持动作控制部(底线再保持动作控制部194)。而 且,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可高效地进行使用供给线的卷线动作。
另外,本发明之5的底线卷线装置是在本发明之2或3的底线卷线 装置中,设置了具有在卷线动作开始时松开作为底线来供给的上线的松 线装置(130)的上线导出机构(120)、和在卷线动作开始时根据设定 量控制所述上线导出装置的上线导出量,并且在所述梭芯的作为底线的 上线卷线时,控制所述松线装置送开上线的上线控制部(195)。而且,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不需从水平旋梭上取下梭芯便可容易且确实地向 梭芯供给作为底线的上线。
另外,本发明之6是在本发明之1的底线卷线装置中,设置了形成 在所述外旋梭外周面上的线捕捉钩(46)、使所述外旋梭进行反向旋转 的外旋梭反向旋转机构(205)、固定在所述内旋梭上,并具有在通过所 述外旋梭反转机构使所述外旋梭进行反向旋转时,使沿着所述内旋梭的 上面移动的当前为所述供给线的底线进入的导入口的底线张力装置 (25)、
在卷线动作结束后,使与所述梭芯相连的所述底线移动到所述外旋 梭的外周面上面的下方位置的所述退避位置,形成与所述梭芯相连的所 述底线可被所述线捕捉钩捕捉的状态,然后使所述外旋梭反向旋转,使 与所述梭芯相连的所述底线进入所述线导入口内的底线张力付与动作部 (196)。而且,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在卷线动作结束后可容易地对卷 在梭芯上的底线付与适当的张力。
另外,本发明之7底线卷线装置是在本发明之6的底线卷线装置中 设置了,被固定在所述外旋梭外周面上,并在大致切线方向上与所述梭 尖相对的切刀、和形成在所述外旋梭的外周面上,并且在所述外旋梭进 行反向旋转时位于与所述切刀相邻的在旋转方向上的面前侧的开口部。 而且,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可在卷线动作结束后容易地从供给侧切断 被卷在梭芯上的底线。
另外,本发明之8的底线卷线装置的特征是,在本发明之1的底线 卷线装置中设置了,设定卷在所述梭芯上的底线卷线量的卷线量设定装 置、检测卷在所述梭芯上的底线的最大卷线直径的卷线直径检测装置、 检测在所述梭芯的卷线动作时的卷线圈数的卷线圈数检测装置、
在通过所述卷线量设定装置把底线的卷线量设定为最大设定值的情 况下,到所述卷线直径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最大卷线直径时,或所述卷 线圈数检测装置检测到通过所述最大卷线圈数设定部设定的所述最大卷 线圈数时为止进行卷线动作,在通过所述卷线量设定装置所设定的卷线 量小于最大设定值的情况下,对应通过所述卷线量设定装置设定的卷线 量设定所述梭芯的卷线圈数,到所述卷线圈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设定的 所述梭芯的卷线圈数为止进行卷线动作的卷线量控制部。而且,通过采 用这样的构成,可确实地向梭芯供给适当量的底线。
另外,本发明之9的底线卷线装置是在本发明之1或3的底线卷线 装置中设置了检测在卷线动作时供给的供给线是否被所述线保持部件或 线捕捉保持部件保持的线保持检测装置。而且,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 可容易地检测出使用供给线的卷线动作的开始时的状态是否正常。
另外,本发明之10的卷线装置是在本发明之1或2或3的底线卷 线装置中设置了储存多个图案缝制数据的的缝制数据存储部、从所述多 个图案缝制数据中选择所需图案缝制数据的图案选择装置、对应通过所 述图案选择装置所选择的图案缝制数据自动地设定供给梭芯的底线种类 及/或底线卷线量的自动设定部。而且,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由于可对 应图案缝制数据自动地设定供给梭芯的底线种类和/或底线卷线量,所以 容易地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底线卷线装置中的水平旋梭附近的主 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水平旋梭附近的主要构成的剖开局部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底线张力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内旋梭底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梭芯的纵剖面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缝线捕捉保持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第1移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的立体图。
图10是专用底线导出机构的一实例及对缝线捕捉保持部件的供给 线的保持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上线导出机构的一实例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应用上轴离合机构的缝纫机的针棒及挑线杆附近的立 体图。
图13是表示卷线直径检测装置的一例的主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操作部的一实例的主要构成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线保持检测装置的一实例的主要构成的正视图。
图17是沿图16的Y-Y线的侧剖面图。
图18是沿图16的Z-Z线的侧剖面图。
图19是表示控制部的一例构成的方框图
图20是表示底线的卷取量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底线的最大卷取圈数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底线卷线装置的卷取动作时的初始状态的 局部正视图。
图23是表示在图22之后的前进开始前状态的与图22相同的视图。
图24是表示在图23之后的前进状态的与图22相同的视图。
图25是图24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在图24之后的可卷线状态的与图22相同的视图。
图27是表示在图26之后的可捕捉底线状态的与图22相同的视图。
图2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底线卷线装置的卷线动作结束后的供给线 的对底线张力装置进行钩线动作及供给线的切线动作的线捕捉钩与供给 线的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钩线动作及切线动作的过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在图29之后的过程的与图29相同的视图。
图31是表示在图30之后的过程的与图29相同的视图。
图32是表示线捕捉保持部件捕捉到上线的上线捕捉状态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底线卷取量控制装置的底线卷线装置的 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34是表示图33的梭芯的仰视图。
图35是表示图33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6是表示在图33的底线卷线装置的卷线动作中的在通过梭尖的 抄取捕捉到上线线套的位置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7是表示在图36之后,上线线套被梭尖捕捉并到达将要被导入 底线张力装置上的位置上的状态的与图36相同的视图。
图38是表示在图37之后的被梭尖捕捉到的上线线套将要从梭尖上 脱开的位置上的状态的与图36相同的视图。
图39是表示在图38之后的上线线套在进入梭芯的缝隙内的位置上 的状态的与图36相同的视图。
图40是表示图33的底线卷线装置的内旋梭的正视图。
图41是表示图33的底线卷线装置的底线张力装置在卷线动作时的 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2是表示图33的底线卷线装置的底线张力装置在缝制动作时的 主要部分的与图41相同的视图。
图43是表示沿图39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4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底线卷线装置的底线卷线装置的其他实 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45是表示图44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46是表示图44的底线卷线装置的卷线动作的过程的主要部分的 立体图。
图47是表示图46之后的过程的与图46相同的视图。
图48是表示图47之后的过程的与图46相同的视图。
图4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轴离合机构的立体图。
图50是表示在进行缝制动作时的该上轴离合机构及摆针驱动机构 的侧视图。
图51是表示为了使该上轴离合机构形成离状态切断针棒及挑线杆 的动力而驱动步进马达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2是表示通过使该上轴离合机构形成离状态而使上轴停止在上 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中:1-底线卷线装置,2-针棒,3-机针,4-水平旋梭,7-外 旋梭,11-梭芯驱动部件,14-梭芯驱动齿轮,18-内旋梭,25-底 线张力装置,27-缝线导入口,37-上挡线盘,38-下挡线盘,39-缝 隙,39a-开口,42-梭尖,43-切刀,45-开口部,46-线捕捉钩, 47-线分离用倾斜面,48-线捕捉保持部件,53-线捕捉保持部件移 动装置,58-线位置规限部,59-线保持部,60-锁线部,70-上线 用后方保持部,73-底线专用后方保持部,93-控制部,94-第1移 动装置,110-底线专用导出机构,120-上线导出机构,130-松线装 置,160-卷线直径检测装置,164-最大卷线直径,170-操作部,172 -图案选择键,173-卷线设定键,174-卷线量设定键,175-警告装 置,177-卷线开始/停止键,180-线保持检测装置,193-卷线动作 控制部,193A-第1卷线动作控制部,193B-第2卷线动作控制部,194 -底线再保持动作控制部,195-上线控制部,196-地线张力施加动 作部,197-卷线量控制部,198-最大卷线圈数设定部,199-卷线量 控制部,200-缝制数据记忆部,201-自动设定部,202-误卷取动作 防止部,205-外旋梭反转机构,206-线卷取数测量装置,410-上轴 离合机构,412-缝纫机,413-缝纫机马达,414-下轴,416-上轴, 418-传动带,422-挑线杆,424-上轴皮带轮,426-上轴切离凸轮, 428-凸轮侧嵌合部,430-皮带轮侧嵌合部,432-压缩弹簧,434-驱 动装置,434A-接触部件,436-倾斜凸轮面,438-送布齿,440-摆 针机构,442-摆针驱动机构,446-摆针STM,448A-连接齿,456- 挑线杆曲柄,US-上线,DS-底线,EDS-供给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至图21表示本发明的底线卷线装置的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是被用于进行刺绣缝制的缝纫机中,在卷 线动作时,可选择供给线或上线作为供给到梭芯的底线。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在通过针棒机构(图 12)使其在进行缝制动作时与上轴416连动而进行上下方向的往复动作 的针棒2前端部上的机针3的前方,配置有水平旋梭4。该水平旋梭4 被配置在未图示的缝纫机框架的内部并位于图2中上方的针板5的下 方,在缝制动作时通过与图12所示的针棒机构、挑线机构及送布机构 等的配合动作而形成所希望的缝制针脚。另外,在缝制动作时使机针3 随上轴的动作而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往复动作的针棒2的在上下方向上的 往复运动,通过后述的上轴离合机构410(图49),在卷线动作时可使 上轴416与由缝纫机马达413驱动的下轴414及上轴皮带轮424分离, 从而可停止机针3及挑线杆422在上下方向上的往复动作并把机针3保 持在上方。
所述水平旋梭4具有在缝制动作时与被缝纫机马达413驱动的下轴 414构成连动并向从图1中的箭头A所示的上方看去的反时针方向旋转 的外旋梭7。如图2所示,该外旋梭7形成上部构成大直径的大径部7a, 下部构成小直径的小径部的两段的大致筒状。而且,在外旋梭7的小直 径部7b上,固定有与固定在下轴414上的螺纹齿(未图示)构成咬合 的螺纹齿8(图2),外旋梭7通过该螺纹齿8构成随下轴414的旋转而 旋转。
如图2所示,在所述外旋梭7的轴心部上,贯通所述螺纹齿轮8的 轴心部配置形成大致圆筒状的旋梭轴9,在该旋梭轴9的下端部通过未 图示的螺钉等被固定在图2下方所示的旋梭设置台10上。该旋梭设置 台10被装配在被固定在未图示的缝纫机框架内部的基础框架33上。另 外,在旋梭轴9的轴心部上,配置有上下两段部从旋梭轴9的上下两端 突出的,可旋转并可在轴方向上移动的梭芯驱动部件11,通过使被配置 在梭芯驱动部件11下部外周面上的梭芯驱动部件加压弹簧12的上端与 所述旋梭9或旋梭设置台10的下端面接触,并且使梭芯驱动部件加压 弹簧12的下端部接触到配置在梭芯驱动部件11下端部附近的限制轮13 上,对梭芯驱动部件11形成通常的向下方的压力。另外,在梭芯驱动 部件11的上端部上,设有梭芯驱动齿轮14。该梭芯驱动齿轮14通常嵌 入在连接外旋梭7的大径部7a与小径部7b的段部7c的内部,具体的是 在板厚方向贯通通过螺钉15被固定在大径部7a内部底部上的外旋梭底 板16轴心部而设置的与梭芯驱动齿轮14形状相同的齿轮孔17内,这 样,使梭芯驱动部件11在平时可进行与外旋梭7一体的旋转。
在所述外旋梭7的大径部7a的内部,配置在上部形成大致弯曲状 开口的内旋梭18。该内旋梭18被配置在其内旋梭18的轴心相对所述外 旋梭7的轴心被偏置在从送布方向上游侧看去的左方,并且内旋梭18 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形成在外旋梭7的大径部7a内周面上部的环面上。 通过把该内旋梭18的轴心相对外旋梭7的轴心偏心设置而成的水平旋 梭4可容易地防止在缝制动作时的针脚跨连,并可提高缝制质量,并且 可容易地确保未图示的切线装置和底线导出装置等的设置空间。另外, 内旋梭18在外旋梭7进行正向旋转时,通过与外旋梭7的摩擦与外旋 梭7一同旋转,但可通过使设置在位于比外旋梭7的上端更上方的内旋 梭18的外周面上的突起19(图1)与被固定在缝纫机框架上的内旋梭 旋转限制部件20(图1)的接触来使该内旋梭18停止旋转。另外,对 于在外旋梭7反向旋转时的内旋梭18的反向旋转,可通过被固定在缝 纫机框架上的具有弹性的内旋梭旋转限制部件21(图1)来停止该旋转。 并且,在内旋梭18内部的轴心部上,形成有用于把后述的梭芯22收容 在内部的大致呈圆柱状的梭芯收容凹孔23。在该梭芯收容凹孔23周面 上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为了容易进行在梭芯收容凹孔23内的梭芯22装卸 的在上部具有开口的梭芯装卸用凹槽24。另外,在梭芯收容凹孔23上 部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上,设有同时被作为梭芯收容凹孔23的一部 分的底线张力装置25(图1)。
所述底线张力装置25用于在把底线DS卷取在梭芯22上并被供给 到其上面后,在进行缝制动作时付与底线DS适当的张力如图3所示, 具有圆弧状的基板26。该基板26的内周面形成与梭芯收容凹孔23的内 径基本相同的曲率或形成稍微大于梭芯收容凹孔23内径的曲率,从而 构成所述梭芯收容凹孔23内面的一部分。另外,在基板26的上端边缘 上,形成当所述外旋梭7进行反向旋转时导入眼内旋梭18的上面从图3 中右侧向左侧移动的底线DS的底线导入口27,该底线导入口27与具 有底线DS可通过的宽度的在板厚方向贯通的底线导入沟28的前端部相 连。另外,底线导入沟28的后端部连接到形成在基板26的线导入口27 的图3中的左下方的在板厚方向贯通的大致圆形的锁线孔29。并且,在 位于锁线孔29的图3中的左侧位置的基板26的上端缘上,设有沟状的 线出口30。另外,在基板26的外周面上与该外周面紧密接触地配置如 图3中的虚线所示的用于压住从锁线孔29到线出口30的一段底线DS 的底线弹簧压板31,使被卷在梭芯22上的底线DS,如图3所示地,在 从锁线孔29到线出口30之间通过底线弹簧压板31而形成规定的张力 的状态下,与缝制针脚相连。另外,底线弹簧压板31和基板26在把底 线弹簧压板31重叠在基板26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通过固定螺钉32 被固定在所述内旋梭18上。
在所述梭芯收容凹孔23的图2下方所示的底部23a上,如图4所 示,形成可包含与内旋梭18的轴心一致的梭芯22的轴心和外旋梭7的 轴心的在板厚方向贯通的内旋梭贯通孔34,并且,在所述梭芯驱动部件 11克服梭芯驱动部件压力弹簧12的压力而上升时,使设置在梭芯驱动 部件11的上端部上的梭芯驱动齿轮14能够进入到该内旋梭贯通孔34 内。而且,当梭芯驱动齿轮14进入内旋梭贯通孔34后,该梭芯驱动齿 轮14可与后述的形成在梭芯22内的梭芯从动齿轮35构成咬合。
如图5所示,所述梭芯22具有把底线DS卷在其外周面上的梭芯中 心轴36,在该梭芯中心轴36的两端部上相互对峙地配置有上轮盘37及 下轮盘38。即,在梭芯中心轴36的上端配置上轮盘37,在下端部配置 下轮盘38。另外,在下轮盘38的图5中的下方所示的下端面38a上, 在与下轮盘38,即梭芯22的同一轴心上配置当所述梭芯驱动部件11克 服梭芯驱动部件压力弹簧12的压力而上升时能够与被设置在所述梭芯 驱动部件11上端部上的梭芯驱动齿轮14构成咬合的梭芯从动齿轮35。 另外,在上轮盘37上,如图6所示,形成有在外周缘上具有开口39a的 缝隙39。并且,上轮盘37与下轮盘38以梭芯轴心轴36为间隔形成相 互平行且相互对峙。另外,在梭芯中心轴36的与上轮盘37的连接部位 上,如图5所示,形成向直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大致环状的壁部40在该 壁部40的上面与上轮盘37的下面之间形成凹槽41。
再回到图1,在所述外旋梭7的大径部7a的外周面上,配置有用于 在进行缝制动作时形成缝制针脚的捕捉上线线套的梭尖42,和用于在卷 线动作后切断底线DS的切43及导入部44。并且,在所述外旋梭7 进行反向旋转时,在与切刀43邻接的切刀43在图1左方所示的旋转方 向的面前一侧形成开口部45。另外,如图2及图4所示,在所述外旋梭 7的大径部7a的外周面上,突出地设置捕捉钩46,使其构成在外旋梭7 进行反向旋转时使捕捉在卷线动作后被卷在梭芯22上的被供给的底线 DS的大致呈平面コ字状的钩部46a(图4)正对旋转方向。在该线捕捉 钩46的钩部46a的背面上,如图4所示,形成有在外旋梭7进行正向旋 转时使位于外旋梭7的外周面附近的底线DS能够向与外旋梭7分离的 方向移动的线分离用倾斜面47。另外,所述切刀43被固定在所述外旋 梭7的外周面上,并在大致切线方向上与所述梭尖42对峙,并且对所 述线捕捉钩46与所述切刀43的位置关系进行如下的设定,即,在线捕 捉钩46结束对底线张力装置25的底线DS钩线之前,保持切刀43与从 线捕捉钩46到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底线DS的绕在外旋梭7外周 面上的部位相分离的状态,在线捕捉钩46结束对底线张力装置25的底 线DS钩线之后,保持切刀43与从线捕捉钩46到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 48的底线DS的绕在外旋梭7外周面上的部位接触的状态。
如图1所示,在所述水平旋梭4的图1中的右方,配置线捕捉保持 部件48。该线捕捉保持部件48,在卷线动作时,在任意选择供给线EDS 或上线US作为供给梭芯22底线DS的情况下,在卷线动作时都能够保 持或锁住成为底线DS的任何一方。而且,线捕捉保持部件48具有图1 中的左方所示的大致平板状的线保持捕捉部49和在该线保持捕捉部49 的图1中右方所示的从后端部向图1中的前侧下方延伸出来的装配部 50。而且在装配部50的前端上,设有眼线保持捕捉部49的板厚方向平 行延伸的装配面50a,在该装配面50a上在与线保持捕捉部49大致平行 的位置前后设置一对前装配销51及后装配销52,两装配销与线保持捕 捉部49相隔一定的间隔并向图1中的前面侧突出。该前后1对的各个 装配销51、52由后述的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支撑并可移动。
如图7及图8所示,在构成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所述线保持捕捉 部49的图7中下方所示的前端缘的图7中左右侧所示的长度方向的大 致中央部上形成,在卷线动作时,在选择了上线US作为供给梭芯22的 底线DS时的底线DS过的大致锯齿状的沟54。在该沟54的图7中 的左方所示的前端侧相邻的位置上形成向图7中的下方所示的面前侧突 出并如图8所示的那样向下方倾斜地弯曲延伸出的后舌片55。
在所述后舌片55的图7中的左方所示的前端侧,留出适当的间隔, 形成向图7中下方所示的面前侧突出的突出部56,在该突出部56的图 7中右方所示的后端缘的面前侧,与突出部56的图7中右方所示的后端 侧部位的前端缘相隔适当距离地形成向图7中右方所示的后端侧突出并 且如图8所示的那样向上方倾斜弯曲延伸的前舌片57。而且,在前舌片 57根部下面的图7中上方所示的纵深侧的部位被用作为在卷线动作时, 使由后述的线保持部59及锁线部60供给的作为位于供给侧的供给线 EDS或底线DS的上线US位于能够接触到所述梭芯22上轮盘37的位 置的线位置规限部58。
所述突出部56的在图7中左方所示的前端侧形成从突出部56的图 7中左方所示的前端缘向图7中下方所示的面前侧突出的具有最宽宽度 的直立部61和从该直立部61的上端向水平方向延长的水平部62,并由 两者构成大致L字状的正面形状。而且,水平部62由位于图7中的左 上方所示的后端缘形成直线状,并且位于线保持捕捉部49的最前端侧 的宽度窄的在俯视面上形成大致长方形状的前水平部62a和连接该前水 平部62a与所述直立部61的上端的宽度宽的大致呈长方形状的后水平部 62b构成。另外,对后水平部62b的在图7中左下方所示的部实施倒 角。另外,前水平部62a的前端被作为线保持捕捉端63,在该线保持捕 捉前端63的上面角部上,如图8所示,形成朝向前端板厚逐渐减薄的 导入倾斜面64。
并且,对线保持捕捉前端63的在图7中左下方所示的角部实施R 状的倒角,并且线保持捕捉前端63如图7所示,作为全体向前端突出, 在俯视面上形成大致为R状的形状。
当通过所述线保持捕捉部49的后舌片55在图7中右方所示的后端 侧上面的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上在卷线动作时选择了供给线EDS作 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时,作为底线DS导向部件的大致呈横L字状 的线导向舌片65使其自由端向图7中的下方所示的面前侧形成向上方 的突出。
在所述线保持捕捉部49的前端侧上面,通过螺钉67(图7)紧密 接触地配置线保持弹簧板66。在该线保持弹簧板66上形成形成形成线 保持捕捉部49的挂线槽54和在俯视面上为同一形状的上挂线槽68,在 该上挂线槽68的图7中左方所示的前端侧上,形成位于所述后舌片55 的上方的,向图7中的下方所示的面前侧突出,同时如图8所示地向上 方倾斜并曲折延伸的上后舌片69。而且,上后舌片69与后舌片55的接 触部的根部内侧在卷线动作时被用作为,在选择了上线US作为供给梭 芯22的底线DS时,把底线DS保持在所述线位置规限部58的供给侧 的上线用后方保持部70。
在所述线保持弹簧板66的上挂线槽68的图7中上方所示的内端边 缘上,形成有与上挂线槽68基本相同的挂线凹槽71,在紧邻该挂线凹 槽71的右方形成向图7中上方所示的内侧突出的并如图8所示的向上 方倾斜延伸的挂线舌片72。并且,挂线舌片72与线保持捕捉部49的上 面的接触部本部的内侧,在卷线动作时被用作为在选择了供给线EDS作 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时,把供给线EDS保持在所述线位置规限部58 的供给侧的底线专用后方保持部73。
所述线保持弹簧板66的图7中左方所示的前端侧在图7中下方所 示的前端缘形成直线状的正面大致为横L字状,图7中左下方所示的角 部为线保持弹簧板前端74。而且,线保持弹簧板66的图7中左方所示 的前端缘,如图7所示地,从线保持弹簧板前端74向图7中上方所示 的内端缘并向图7中右方所示的后端缘侧形成斜方向的倾斜,同时在其 途中的与线保持捕捉部49的前水平部62a相重叠的部位上,形成向图7 中上方凸起的凸状部75。另外,从线保持弹簧板前端74到凸状部75的 前端侧部位如图8所示,形成向前端部上方倾斜的曲折延伸。而且,线 保持弹簧板66前端部与线保持捕捉部49前端缘的交叉部在卷线动作 时,进入到后述的进入位置时,被用作为能够把作为被供给的底线DS 的上线US钩锁在所述梭芯22上轮盘37上方的锁线部60,在线卷取动 作时,当线保持弹簧板66的凸状部75与线保持捕捉部49上面的接触 部位于后述的进入位置时被用作为能够把被供给的供给线EDS保持在所 述梭芯22上轮盘37上方位置的线保持部(线保持部)59。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向梭芯22供给的底线DS无论是选择了 供给线EDS还是上线US,都使用能够保持或捕捉的线捕捉保持部件48, 而在作为向梭芯22供给的底线DS只供给供给线EDS的情况下,也可 以取代线捕捉保持部件48而使用具有所述线位置规限部58、线保持部 59及底线专用后方保持部73的未图示的线保持部件。另外,在作为供 给梭芯22的底线DS只供给上线US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线捕捉保持 部件48,而使用具有所述线位置规限部58、线钩锁部(线保持部)60 及上线用后方保持部70的未图示的线捕捉部件。
再回到图1,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机构53用于使线捕捉保持部 件48的前端部进退于退避位置与进入位置之间,具有被突出设置在所 述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装配面50a上的前装配销51及后装配销52插通 的移动槽76。该移动槽76形成在被固定在所述基础框架33上的截面呈 大致L字状的机构台77的直立部77a的上部附近,具有图1中左方所 示的在水平方向延长的长孔状的水平部76a和在该水平部76a的图1中 右方所示的后端侧,在上下方向延长的大致中央部形成连接的,并形成 向后端侧突出的圆弧状的上下部76b。而且,把前装配销51及后装配销 52的前端插通在移动槽76内,并使该前端向面前侧突出,在此状态下, 通过利用公知技术在前装配销51及后装配销52的前端安装限制轮78, 来完成线捕捉保持部件48在机构台77上的安装。
在所述机构台77的直立部77a的图1中的面前右下侧以适宜的间 隔平行地设置平板状的下驱动板79,该下驱动板79把突出设置在下驱 动板79的图1中里侧所示的里面上的前后一对导向销80(图中只表示 出一侧)的前端插通在相对所述机构台77的移动槽76下方的移动槽76 的水平部76a平行延长而形成的导向槽81内,并在此状态下在导向销80 的前端如公知技术那样安装限制轮82,从而构成沿着导向槽81移动自 如的支撑。
另外,在所述机构台77的直立部77a的图1中的面前右上侧以适 宜的间隔平行设置平板状的上驱动板83,该上驱动板83的下端部被设 置在所述下驱动板79的上端缘右侧的导向杆84插通,并且通过安装在 导向杆84的图1中右方所示的后端侧的外周面上的压力弹簧85被通常 压向图1中左方所示的前端侧。而且,在上驱动板83的下端缘上形成 锁定槽86,通过把在下驱动板79上端缘的导向杆84右方向上方突出的 锁定销87嵌合在该锁定槽86内,可防止上驱动板83以导向杆84为中 心的旋转。并且,在上驱动板83上由于形成有通过使所述后装配销52 进行上下动作,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前端沿着外旋梭7的大径部7a 进行上下动作的凸轮面88,由此形成从图1中左方,从开口的左斜上方 朝向右斜下方的凸轮沟89,在该凸轮沟89内可嵌入所述后装配销52的 前端部。另外,在下驱动板79的下端缘上形成与安装在驱动马达91的 输出轴上的小齿轮92构成咬合的齿条90,通过驱动马达91的旋转,可 使下驱动板79能够沿着导向槽81移动,从而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进 退自如。
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的驱动马达91 与后述的控制部93构成电气的连接,构成根据从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 指令在规定的时刻被驱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向梭芯22供给的底线DS无论是选择了 供给线EDS还是上线US,都使用能够保持或捕捉的线捕捉保持部件48, 而在作为向梭芯22供给的底线DS只供给供给线EDS的情况下,也可 以把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作为使所述的未图示的线保持部件的 前端部进退于退避位置与进入位置之间的未图示的第2移动装置来使 用。另外,在作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只供给上线US的情况下,也 可以把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作为使所述的未图示的线捕捉部件 的前端部进退于退避位置与进入位置之间的未图示的线捕捉部件移动装 置来使用。
如图2所示,在所述梭芯驱动部件11的下方,配置有第1移动装 置94。该第1移动装置94具有位于梭芯驱动部件11下方的俯视面形成 大致L字状的动作板95。在该动作板95的图2中右方所示的后端部上, 如图1、图2及图9所示,设置齿轮连接部件96。把在所述机构台77 的图1中左下方的角部附近直立设置的连接件支撑销97向图1中面前 侧突出地插通在该齿轮连接部件96的延长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上,通过 安装在该连接件支撑销97前端侧上的限制轮98,把齿轮连接件96安装 在机构台77上,并对其构成能够以连接件支撑销97为中心进行旋转的 支撑。并且,如图9所示,动作板95通过其一端连接在动作板95上另 一端连接在基础框架33上的弹簧6通常施加以连接件支撑销97为中心 的反时针方向的作用力,并且动作板95的以连接件支撑销97为中心的 反时针方向的旋转被突出设置在机构台77上的定位销99保持在与齿轮 连接件96下端面形成接触的位置,其结果,可使动作板95在下方通常 与梭芯驱动部件11保持一定的距离,使配置在梭芯驱动部件11上端的 梭芯驱动齿轮14与外旋梭底板16的齿轮孔17形成咬合,并且,把梭 芯驱动齿轮14保持在与梭芯从动齿轮35相分离的位置。
如图9所示,在齿轮连接件96的右下方形成向上凸起的圆弧状沟 部100,在该圆弧状沟部100的左下方形成向大致上下方向延长的接触 边100A。在通过在被直立设置的所述机构台77的连接件支撑销97右 下方的支撑销101上的限制轮102所安装的可转动的大致曲轴状止动部 件103的动作臂104上,设置贯通板厚方向的止动销105,该接触边100A 能够与该止动销105接触。而且,在止动部件103的图9中左方所示的 驱动臂106上,设置其一端连接驱动臂106,另一端连接基础框架33的 弹簧107,止动销105通常在弹簧107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形成指向反时 针方向的力,从而形成朝向在圆弧状沟部100的左下方向上下方向延长 的接触边100A的压力。另外,在齿轮连接件96上端缘的图9中的右方 形成,随着下驱动板79的进退动作,能够与突出设置在图1所示的所 述下驱动板79背面上的动作销108接触或分离的倾斜模动面109,所述 下驱动板79在向图1中左方所示的前进侧前进的途中使动作销108与 倾斜面109接触,使具有以连接支撑销97为中心的反时针方向的作用 力的齿轮连接件96克服弹簧6的弹簧力向正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动 作板95在规定的时刻上升,使其与所述梭芯驱动部件11接触,使所述 梭芯驱动部件11上升,使设置在梭芯驱动部件11上端的梭芯驱动齿轮 14上升,使与外旋梭底板16的齿轮孔17咬合的梭芯驱动齿轮14与外 旋梭底板16的齿轮孔17及梭芯从动齿轮35双方构成咬合,使梭芯驱 动部件11与梭芯22位于构成连接的连接位置。另外,所述下驱动板79 在向图1中左方所示的前进侧前进的途中,动作销108与倾斜面109形 成接触,当使具有以连接支撑销97为中心的反时针方向作用力的齿轮 连接件96克服弹簧6的弹簧力向正时针方向转动时,在弹簧6的弹簧 力作用下形成反时针方向作用力的止动销105嵌入到圆弧状沟部100内 的沟底100a。另外,嵌入在圆弧状沟部100内的沟底100a的止动销105 在下驱动板79从图1中左方所示的前进端向图1中右方所示的后退端 移动的途中,通过与从下驱动板79的前端部突出的大致倒立L字状的 止动销动作臂159的接触,使其从圆弧状沟部100的沟底100a分离, 使动作销108从倾斜面109上分离,在弹簧6的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 使具有反时针方向作用力的齿轮连接件96向反时针方向的转动,与形 成在圆弧状沟部100左下方的接触边100A构成相互对峙。
从而,本实施例的止动销105在图1所示的下驱动板79位于图1 中右方所示的后退位置的情况下,可保持与圆弧状沟部100分离的状态, 并可把梭芯驱动部件11及梭芯22保持在相互分离的位置,在图1所示 的下驱动板79位于图1中左方所示的前进端位置的情况下,可保持嵌 入在圆弧状沟部100内的沟底100a的状态,并可把梭芯驱动部件11及 梭芯22保持在连接的位置。
即,构成与所述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机构53连动的第1移动装置 94。
另外,也可以构成由独立的驱动马达进行驱动的第1驱动装置94。
下面,结合图10对在作为供给梭芯的底线向梭芯供给供给线的情 况下所使用的专用底线导出机构的一实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作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向梭芯22供给供给 线EDS的情况下的专用底线导出机构110用于在进行卷线动作时对被卷 在梭芯22上的供给线EDS付与适当的张力。而且,至少在开始卷线动 作之前把卷有供给线EDS的底线线轴111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未图示的缝 纫机框架上的适当位置上,在卷线动作的开始时,如图10所示,把从 在卷线动作时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未图示的底线立柱上的底线线轴111 被导出的供给线EDS过位于供给侧的底线专用导出机构110引至所述 线捕捉保持部件48,并使其保持住线端侧。
如图10所示,底线专用导出机构110具有被支撑在未图示的装配 部件上的底线调整销112,在该底线调整销112的外周面上配置沿底线 调整销112移动自如的可动盘113。而且,在底线调整销112的下端部 上配置与可动盘113相互对峙的固定盘114。并且,在底线调整销112 的外周面上嵌套底线调整弹簧115,并使该底线调整弹簧115的下端与 可动盘113的上面接触,并且通过使底线调整弹簧115的上端与设置在 底线调整销112上端附近的限制轮116的下面接触,形成在通常的状态 下把可动盘113压在固定盘114上。即,供给线EDS在底线调整弹簧115 的弹簧力的作用下被夹持在固定盘114与可动盘113之间。
下面,结合图11对在作为向梭芯供给的底线,供给上线的情况下 所使用的上线导出机构的一实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上线导出机构120在缝制动作时及在作为供给梭芯22 的底线DS,供给上线US的情况下的卷线动作时,对从上线线轴121被 导出的上线US付与适当的张力,同时在缝制动作时,在导出形成缝制 阵脚所必要长度的上线US之后,在未图示的公知挑线机构的挑线夹持 时在适当的时刻保持住上线US,在卷线动作时,在导出所述线捕捉保 持部件48锁住上线US所必要长度的上线US之后,在未图示的公知挑 线机构的挑线夹持时在适当的时刻保持住上线US,在卷线动作时,在 开始进行卷取作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的上线US的卷线动作时,在 适当的时刻解除对上线US的保持。
如图11所示,上线导出机构120具有由直立设置在配置板122上 面的驱动辊支撑轴123支撑的旋转自如的驱动辊124。而且,通过上线 张力付与装置119从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未图示的上线立柱上的上线线 轴121导出的上线US与驱动辊124的外周面形成部分卷取的接触。在 配置板122下面配置驱动马达125,并使其输出轴125a的前端部突出到 配置板122的上方,在该驱动辊124的下端部上,同轴状地设置与固定 在该前端部上的驱动齿轮126相咬合的从动齿轮127,从而使驱动辊124 可在驱动马达125的旋转驱动下进行旋转。
在所述驱动辊124的外周面上,相隔一定的间隔平行设置通过与驱 动辊124的外周面形成部分卷取接触的上线US从而与驱动辊124的外 周面形成滚动接触的一对从动辊128。各个从动辊128分别被旋转自如 地支撑在在被配置在配置板122上方的移动板129上面直立设置的从动 辊支撑轴130上。而且,在移动板129上,形成有与所述驱动辊124形 成嵌合的贯通板厚方向的长孔131,通过把该长孔131嵌合在驱动辊124 的外周面上,使移动板129的下面被支撑在从动齿轮127的上面。另外, 在移动板129的图11中的左方所示的左端部附近,通过连接销134旋 转自如地连接由直立设置在配置板122上面的连接件支撑销132可旋转 地支撑在形成大致曲柄状的延长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的移动板驱动连接 件133的图11中下方所示的一端,随着以移动板驱动连接件133的连 接件支撑销132为中心的转动动作,使所述移动板129在被嵌合在驱动 辊124外周面上的长孔131规限了移动轨迹的状态下进行进退的移动, 从而构成各个从动辊128通过上线US与驱动辊124外周面的滚动接触。 并且,在所述移动板驱动连接件133的图11中上方所示的另一端附近, 连接弹簧135的一端,该弹簧135的弹簧力使移动板驱动连接件133通 常具有以连接件支撑销132为中心向反时针方向的作用力,使移动板129 向图11中右方前进,使各个从动辊128以规定的接触力与驱动辊124 接触,从而可对上线US构成规定的上线张力。另外,驱动马达125如 图11中的虚线所示,与后述的控制部93构成电气连接,可根据从控制 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在规定的时间驱动驱动辊124进行旋转,导出 设定量的上线US。
即,通过在不驱动驱动马达125旋转时,通过使各个从动辊128与 驱动辊124的接触,形成上线US被保持的保持状态,并且通过在此保 持状态下驱动驱动马达125旋转,可在构成规定的上线张力的状态下导 出设定量的上线US。
在所述移动板驱动连接件133的图11中上方所示的另一端附近, 连接一端连接在被配置在未图示的支撑部件上的电磁136的进退自如 的输出轴136a上的驱动杆137的另一端。而且,电磁阀136的输出轴136a 通常在所述弹簧135的弹簧力的作用下位于可保持使各个从动辊128与 驱动辊124接触,并对上线US构成规定的上线张力的状态的前进位置。 而且,电磁阀136如图11中虚线所示,与后述的控制部93构成电气连 接,并通过根据从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在规定的时间使电磁阀136 的输出轴136a从前进位置退回到后退位置,拉力弹簧135使各个从动辊 128与驱动辊124分离,从而可解除上线US的所述保持状态。
由所述电磁阀136及驱动杆137构成本实施例的在卷线动作时的在 开始卷取作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的上线US的卷线动作时的在适当 的时间解除上线DS的保持状态的松线机构138。
另外,底线DS在上线线轴121与上线导出机构120之间由上线张 力付与装置119付与适度的张力,从而防止了在从上线线轴121至进入 上线导出装置120时线的无序的摆动。另外构成了卷线所必要的张力。
下面,结合图49~52对上轴离合机构410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4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轴离合机构的立体图,图50是表示 在进行缝制动作时的该上轴离合机构及摆针驱动机构的侧视图,图51 是表示为了使上轴离合机构形成离状态切断针棒及挑线杆的动力而驱动 步进马达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2是表示通过使该上轴离合机构形成离 状态而使上轴停止在上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49所示,本发明的上轴离合机构410所适用的缝纫机框架(省 略全体的图示)由缝纫机马达413驱动送布齿438和使旋梭4(一同参 照图12)动作的下轴414,由传动带418把旋转从该下轴414传导至上 轴416,由该上轴416的旋转构成对安装有机针3的针棒2(参照图12) 及挑线杆422的驱动。
所述上轴离合机构410被同轴且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所述上轴416 上,并且,具有由所述下轴414通过所述传动带418驱动旋转的上轴皮 带轮424、在所述上轴416上,不能进行相对旋转的且构成可与所述上 轴皮带轮424形成接触或分离地在轴方向滑动自如的支撑的上轴离合凸 轮426、形成在该上轴离合凸轮426及所述上轴皮带轮424对面的端面 上两者在以一定的相对旋转角度相互接近时在旋转方向能够形成嵌合, 并且在轴方向形成分离时解除嵌合的凸轮侧嵌合部428及皮带轮侧嵌合 部430,通过与上轴416一体的上轴离合凸轮426及作为其一部分的凸 轮侧嵌合部428与通常由传动带418驱动旋转的上轴皮带轮424及其一 部分的皮带轮侧嵌合部430构成嵌合或分离,把下轴414的旋转传导至 上轴416或切断旋转的传导。
如上所述,所述上轴离合凸轮426在上轴皮带轮424侧具有凸轮侧 嵌合部428,并且在压缩螺旋弹簧432的作用下顶向上轴皮带轮424方 向。
所述上轴离合凸轮426通过离合叉装置434的驱动,可在上轴416 上的轴方向上在所述凸轮侧嵌合部428与皮带轮侧嵌合部430形成嵌合 的位置及非嵌合的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皮带轮侧嵌合部430具有与上轴416大致直角相交的直线沟的 形状,凸轮侧嵌合部48形成可嵌合在该直线沟形状的皮带轮侧嵌合部430 内的直线凸条,两者在上轴416的旋转方向一致时可构成嵌合。
图49中的符号426A表示在半径方向上设置在上轴416内的横销, 通过该横销426A在与上轴416平行地形成在上轴离合凸轮426内的长 孔426B内的滑动,使上轴离合凸轮426能够在半径方向与上轴416形 成嵌合的状态下在轴方向上进行往复动作。
在所述上轴离合凸轮426上,并在其轴方向的中间位置的圆周方向 上形成所述离合叉装置434的接触部件434A进入的环形沟426C。
该沟426C的在所述上轴皮带轮424侧的端面为与上轴416呈直角 的相交的平面436A,而且在其对面的压缩螺旋弹簧432侧的端面为, 如图49所示的对应上轴416旋转角度的变化而在上轴皮带轮424方向 上的突出高度发生变化的倾斜凸轮面436。
如图49所示的离合叉装置434可选择性地驱动接触部件434A,使 其在与所述倾斜凸轮面436不接触的状态下在所述沟426C内位于所述 凸轮侧嵌合部428与皮带轮侧嵌合部430嵌合的嵌合位置或位于把接触 部件434A移动到倾斜凸轮面436侧并与其接触的,通过所述按压能够 把所述凸轮侧嵌合部428与皮带轮侧嵌合部430分离的非嵌合位置的2 个位置。
所述倾斜凸轮面436的向上轴皮带轮424方向的突出高度,即凸轮 升程被设定为,随着上轴416的旋转,倾斜凸轮面436与向非嵌合位置 驱动的接触部件434A形成接触,并向挤压所述压缩螺旋弹簧432的方 向移动,当接触部件434到达倾斜凸轮面436的最大升程位置时,所述 凸轮侧嵌合部428可从皮带轮侧嵌合部430中脱出,使上轴离合凸轮426 与上轴皮带轮424分离。
这里,所述倾斜凸轮面436的最大升程部分的在上轴416旋转方向 的位置被设定为当到达对应所述针棒2上顶点位置的在旋转方向上的角 度位置时,使所述凸轮侧嵌合部428与皮带轮侧嵌合部430相脱离。
因此,接触部件434A被驱动到可与倾斜凸轮面436相接触的位置, 即非嵌合位置,通过上轴416的旋转驱动使倾斜凸轮面436与非嵌合位 置的接触部件434A接触,并向压缩压缩螺旋弹簧432的方向移动,当 凸轮侧嵌合部428从皮带轮侧嵌合部430中脱出时,通常使针棒2位于 上顶点的位置。
下面,对摆针驱动机构442进行说明。
该摆针驱动机构442用于对使所述针棒2在与送布齿438的送布方 向交叉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摆针机构440(参照图12)的驱动。
该摆针驱动机构442具有位于所述上轴离合凸轮426下侧附近并被 固定在缝纫机上部(省略图示)的STM配置板444、被配置在该STM 配置板444上的向中心齿轮446A(参照图50)输出摆动驱动力的摆针 STM446及与所述齿轮446A相互咬合的传动齿轮448A,和通过该传动 齿轮448A被所述齿轮446A驱动而摆动的摆针凸轮448、在一端具有摆 针接触轴450的通过该摆针接触轴450A与所述摆针凸轮448外周的接 触而对应凸轮的升程量进行摆动的摆针连杆450,构成当通过所述齿轮 446A的往复转动使摆针连杆450以轴435B为中心进行摆动时,该摆动 可通过摆动杆452被传导至所述摆针机构44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叉装置434的构成包括,配置在所述摆针 凸轮448的传动齿轮448A上并可进行一体的摆动的操作杆435A、在该 操作杆435A与所述传动齿轮448一同被诱导至进行超出通常的摆针角 度范围S(参照图50)的摆动时,在图50中,被以摆动轴435B为中心 向反时针方向按压摆动的被动连杆435C、配置在该被动连杆435C的与 所述操作连杆435A反对侧的前端上的突出到所述上轴离合凸轮426的 沟426C内的所述接触部件434A及对所述被动连杆435C施加图中的正 时针方向的弹簧力的弹簧435D。
图12中的符号456表示把上轴416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挑线杆422 的摇摆运动的挑线杆曲轴,458表示与该挑线杆曲轴456构成连动并用 于向针棒2上端的针棒座460传导摇摆运动的针棒曲轴。另外,所述摇 动杆452的另一端与所述针棒2的上端连结。
下面,对上轴离合机构4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通常的上轴416与缝纫机马达413不分离的缝制中,缝纫机马达 413的旋转通过下轴414、传动带418、上轴皮带轮424及与其嵌合的上 轴离合凸轮426被传导至上轴416。
此时,所述摆针STM446通过齿轮446A使连杆齿轮448A在图50 的摆针角度范围S内摆动,从而即使摆针接触轴450A发生岁摆针凸轮 448的摆动的摆动,但由于该摆动只通过摆动杆452传导至所述摆针机 构440,所以不会被离合叉装置434所驱动。
在是上轴离合机构410动作的情况下,使摆针STM446动作,通过 该齿轮446是所述连杆齿轮448A进行超出所述摆针角度范围S的在图 50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摆动。
从而,使连杆齿轮448A连结的操作连杆435A在顺时针方向上进 行大幅度摆动,使所述被动连杆435C以摆动轴435B为中心进行反时针 方向的摆动。
由此,被动连杆435C前端的接触部件434A被驱动到上轴离合凸轮 426的沟426C内的在图中左方向上的所述非嵌合位置上。
当接触部件434A向图中左方移动时,如图51所示,当其未与倾斜 凸轮面436接触的情况下,由于倾斜凸轮面436与上轴416一同旋转, 所以当倾斜凸轮面436的上升部分移动到接触部件434A的位置时,由 接触部件434A把上轴离合凸轮426通过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32的弹簧 力向图中的左方向驱动,从而如图52所示的那样,使凸轮侧嵌合部428 从皮带轮侧嵌合部430中脱出。
因此,上轴皮带轮424形成空转,其旋转不会通过上轴离合凸轮被 传导至上轴416。
当接触部件434A向左移动并立刻接触到倾斜凸轮面436的上升部 分时,通过直接把倾斜凸轮面436克服压缩弹簧432的弹簧力压向图中 的左方,使凸轮侧嵌合部428从皮带轮侧嵌合部430中脱出。
在上轴416上,如图12所示,由于针棒2及挑线杆422与其构成 连动,所以通过停止上轴416的转动可停止针棒2及挑线杆422的运动。
此时,由于上轴皮带轮424是在与上轴416分离的状态下进行被传 动带418驱动的旋转,所以不会使下轴414停止旋转。即,能够在使下 轴414旋转的状态下可停止针棒2的上下动作及挑线杆422的动作。
在把上轴离合机构410返回到连接位置时,驱动摆针STM446,通 过齿轮446A,使连杆齿轮448A在通常的摆针角度范围内的向图50中 的反时针方向返回。从而使操作连杆435A与被动连杆435C分离。于是 该被动连杆435C在弹簧435D的拉力作用下向图50中的顺时针方向返 回,使离合叉装置434前端的接触部件434A在沟426C内向上轴皮带轮 424方向移动。
从而,接触部件434A与倾斜凸轮面436形成分离使上轴离合凸轮 426在压缩螺旋弹簧432的还原力的作用下向图50中的右方移动。然后 通过驱动缝纫机马达413使上轴皮带轮424旋转,当凸轮侧嵌合部428 与皮带轮侧嵌合部430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形成一致时,两者构成嵌合, 使上轴416被驱动旋转,从而返回到通常的缝制状态。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在底线的卷线中可自动地停止针棒2及挑线 杆422的动作,所以可对上线及底线构成稳定的张力,防止上线的脱落, 并可降低在卷线过程中的梭芯的噪音。
下面,结合图13及图14对卷线直径检测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卷线直径检测装置160用于检测被卷在所述梭芯22上 的底线DS的最大卷线直径。
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卷线直径检测装置160具有被配 置在外旋梭7大径部7a上端附近并形成相互对峙的发光元件161及感光 元件162。而且发光元件161至感光元件162的光路163位于外旋梭7 的上方,并可在梭芯22的上轮盘37与下轮盘38之间检测出图14中虚 线所示的DS的最大卷线直径164。并且,在内旋梭18上,形成在内旋 梭18与内旋梭旋转限制部件20接触的状态下与所述光路163一致的未 图示的光路孔,在外旋梭7大径部7a的外周面上在特定的相位上形成与 光路163一致的未图示的光路贯通孔。
这里的所谓特定的相位是指形成在内旋梭18上的未图示的光路孔 及形成在外旋梭7大径部7a的外周面上的未图示的光路贯通孔与光路 163形成直线一致的相位。即,只有在该特定的相位区间才形成开通的 光路163。而且,在被卷在梭芯22上的卷线直径未遮挡住该光路163时 在该特定相位区间的感光元件162为ON。当随着卷线的继续,到卷线 直径遮挡住光路163时感光元件为OFF。由于光路163被配置在卷线直 径的最大位置上,所以通过检测所述感光元件162的信号变化可检测出 最大卷线直径164。
下面,结合图15对操作部的一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部170 被配置在未图示的缝纫机框架上的适当的位置上,如图15所示,在图15 中的右下方配置有把被保存在后述的控制部93中的多个缝制数据以简 便的图案和编号来表示的图案显示画面171,在该图案显示画面171的 上方配置有作为图案选择装置的通过选择图案显示画面171中所显示的 图案的编号来从多个图案缝制数据中选择出需要的图案缝制数据的图案 选择键172。而且,在图案显示画面171的左侧配置有作为卷线选择装 置的在卷线动作时作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选择供给线EDS或上线US 的卷线设定键173,并且在其上方配置有作为卷线量设定装置的在卷线 动作时以大、中、小3级设定卷在梭芯22上的底线DS的卷线量的卷线 量设定键174。并且,在卷线量设定键174的上方,配置有通过作为显 示各种信息和设定状态等的提示显示装置175的显示画面176,在其左 侧配置有控制卷线动作的ON/OFF状态的卷线开始/停止键177。而且, 该图案显示画面171、图案选择键172、卷线设定键173、卷线量设定键 174、同时作为提示显示装置175的显示画面176及卷线开始/停止键177 与后述的控制部93构成电气连接。
另外,对于操作部170的构成只对与卷线动作相关的部位进行了说 明,但实际上在操作部170中还配置有与缝制动作相关的各种公知的按 键及显示画面(均未图示)。
另外,在卷线动作时,在仅使用供给线EDS或上线US作为供给到 梭芯22的底线DS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卷线设定键173。
下面,结合图10及图16至图18对线保持检测装置的一例进行说 明。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线保持检测装置180被配置在线捕捉保 持部件48与底线专用导出机构110之间。该线保持检测装置180,如图 16至图18所示,具有呈横长的大致长方体状的主体181,该主体181 上形成有沿供给线EDS的走线路径设置的凹状走线槽182。在该走线槽 182内,形成相隔一定间隔的用于把通过走线槽182内的供给线EDS引 导至走线槽底部183(图17、图18)的呈大致三角板状的左右一对导入 板184。而且,在主体181的图16中的左右方向所示的延长方向的中央 部上,形成在与紧贴走线槽底部182通过的供给线EDS直角相交的上下 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85(图16、图18),在该贯通孔185的上部设置发 光元件186。另外,在贯通孔185的下部设置感光元件187。而且发光 元件186及感光元件187与后述的控制部93构成电气连接,从而使有 无紧贴走线槽底部182通过的供给线EDS的检测数据可被送到控制部 93。
下面,对结合图19对控制部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所述控制部93至少具有CPU190、由具有适当容量 的ROM、RAM等构成的存储器191及用于驱动缝纫机各个部分的控制 器192。
所述存储器191至少具有卷线动作控制部193、底线再保持动作控 制部194、上线控制部195、底线张力付与动作部196、卷线量控制部197、 最大卷线圈数设定部198、缝制数据存储部200、自动设定部201及误 卷线动作防止部202。
所述卷线动作控制部193包括第1卷线动作控制部193A和第2卷 线动作控制部193B。
在所述第1卷线动作控制部193A中存储有在卷线动作时,当选择 了供给线EDS作为卷到梭芯22上的底线DS时,为了通过把连在线保 持部59与线位置规限部58之间的供给线EDS导入缝隙39内,把供给 线EDS卷在梭芯22上而使上轴离合机构410、水平旋梭4、第1移动装 置94及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动作的执行程序。作为该程序的具 体例,例如也可以构成对上轴离合机构410、水平旋梭4第1移动装置 94及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即,使上轴离 合机构410动作,从由缝纫机马达驱动的下轴414及上轴皮带轮424中 切离开上轴416,使由上轴416驱动的机针3及挑线杆422停止在上下 方向上的往复动作,在把机针3保持在上方后,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 移动到进入位置,使连在线保持部59与线位置规限部58之间的供给线 EDS至少接触到梭芯22的上轮盘37的外周缘,然后,在使梭芯驱动部 件11移动到连结位置之后,通过驱动外旋梭7旋转把连在线保持部59 与线位置规限部58之间的供给线EDS导入缝隙39内,从而把供给线EDS 卷在梭芯22上。
另外,作为第1卷线动作控制部193A的程序,不限于所述的具体 例,例如对于驱动针棒2及挑线杆422的上轴416的,通过从由缝纫机 马达413驱动的下轴414及上轴皮带轮424上切离开上轴416,把机针 3保持在上方的时间、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位于进入位置的时间、使梭 芯驱动部件11位于连结位置的时间及驱动外旋梭7旋转的时间等,可 根据设计构思等的必要性来决定其前后的关系。
在所述第2卷线动作控制部193B中、存储有使上轴离合机构410、 水平旋梭4、第1移动装置94及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进行如下 动作的执行程序。即,在卷线动作时,当选择了上线US作为卷到梭芯 22上的底线DS时通过驱动缝纫机使机针3进行上下动作,由外旋梭7 的梭尖42把上线US的线圈分开地卷在内旋梭18的上下,由线捕捉保 持部件48的锁线部60及线位置规限部58捕捉通过内旋梭18之上的上 线US,然后,通过把连在锁线部60与线位置规限部58之间的上线US 导入缝隙39内,把作为底线DS的上线US卷到梭芯22上。作为该程 序的具体例,例如,也可以构成对上轴离合机构410、水平旋梭4第1 移动装置94及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即, 在卷线动作时,当选择了上线US作为卷到梭芯22上的底线DS时,在 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移动到进入位置后,通过驱动缝纫机使机针3在 上下方向上进行1次往复动作,通过外旋梭7的梭尖42把上线US的线 圈分开地卷在内旋梭18的上下,由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锁线部60及 线位置规限部58捕捉通过内旋梭18之上的上线US,然后,从由缝纫 机马达驱动的下轴414及上轴皮带轮424的旋转中切离开上轴416,使 由上轴416驱动的机针3及挑线杆422停止在上下方向上的往复动作, 在把机针3保持在上方后,使梭芯驱动部件11移动到连结位置,然后, 通过驱动外旋梭7旋转把连在线保持部60与线位置规限部58之间的上 线US导入缝隙39内,从而把上线US卷在梭芯22上。
另外,作为第2卷线动作控制部193B的程序,不限于所述的具体 例,例如对于通过从由缝纫机马达413驱动的下轴414及上轴皮带轮424 上切离开上轴416,把被上轴416驱动的机针3保持在上方的时间、使 线捕捉保持部件48位于进入位置的时间、使梭芯驱动部件11位于连结 位置的时间及驱动外旋梭7旋转的时间等,可根据设计构思等的必要性 来决定其前后的关系。另外,作为在使用供给线EDS或上线US作为卷 到梭芯22上的底线DS的情况下的卷线动作控制部193,也可以构成为 具有第1卷线动作控制部193A及第2卷线动作控制部193B的任意一方。
在所述底线DS再保持动作控制部194中存储有使水平旋梭4及线 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进行如下动作的程序,即,在卷线动作时, 在选择了供给线EDS作为卷到梭芯22上的底线DS时的卷线动作结束 后,并在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移动到线捕捉位置后,通过驱动外旋梭7 旋转使位于外旋梭7外周面附近的供给线EDS从外旋梭7向离开的方向 移动,使其被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线保持部59保持,然后使所述线捕 捉保持部件48移动到退避位置。
在所述上线控制部195中存储有取从上线导出装置120被导出的上 线US的导出量为规定量,并且在把上线US作为底线DS卷到梭芯22 上时使松线机构138进行松开上线US的动作的程序。
另外,在只使用供给线EDS作为卷到梭芯22上的底线DS的情况 下,作为上线导出装置120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装置。
在所述底线张力付与动作部196中存储有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及 外旋梭7进行如下动作的程序,即,在卷线结束后,把连在梭芯22上 的位于外旋梭7附近的线移动到外旋梭7外周面的上面的下方的退避位 置上方的线捕捉位置,使线捕捉钩46能够捕捉到连在梭芯22上的位于 外旋梭7附近位置的线,然后驱动外旋梭7旋转,把连在梭芯22上的 位于外旋梭7附近的线导入线导入口27内。另外,再本实施例中的底 线张力付与动作部196中,存储有作为外旋梭反转机构205的通过控制 缝纫机马达413的旋转方向来使外旋梭7进行反转的程序。
在所述卷线量控制部197中存储有执行如下动作的程序,即,在通 过作为卷线量设定装置的卷线量设定键174把底线DS的卷线量设定为 最大设定值(大)的情况下,在卷线直径检测装置160检测出最大卷线 直径或后述的卷线圈数检测装置206检测到通过最大卷线圈数设定部198 设定的最大卷线圈数之前进行卷线动作,在通过卷线量设定键174设定 的卷线量小于最大设定量的情况下,对应通过卷线量设定键174设定的 卷线量设定梭芯22的卷线圈数,在卷线圈数检测装置206检测出被设 定的梭芯22的卷线圈数之前进行卷线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卷线量控制部197中存储有作为卷线圈数检 测机构206的利用光传感器检测出从梭芯22的卷线动作开始时的缝纫 机马达413的转数,通过把此时的缝纫机马达413的转数与预先保存的 换算表进行比较来检测出梭芯22的卷线圈数的程序。
另外,也可以存储执行如下动作的程序,即,作为卷线量控制部197 在不使用最大卷线圈数的情况下,在通过作为卷线量设定装置的卷线量 设定键174把底线DS的卷线量设定为最大设定值(大)时,在卷线直 径检测装置160检测出卷在梭芯22上的底线DS为最大卷线直径164之 前进行卷线动作,在通过卷线量设定键174设定的卷线量小于最大设定 值时,对应通过卷线量设定键174设定的卷线量设定梭芯22的卷线圈 数,在后述的卷线圈数检测机构206检测出被设定的梭芯22的卷线圈 数之前进行卷线动作。
通过所述卷线量设定键174设定的底线DS的卷线量是以中等粗细 的线为基准进行设定。即,如图20所示,设定不溢出梭芯外的梭芯卷 线量,根据梭芯22上的卷线的线直径进行管理。对此设定最大卷线直 径(大)为164,在所述卷线直径检测装置160检测出该最大卷线直径 164之前进行卷线。另外,对于小于最大卷线直径(大)164的卷线量 (中)、(小),则根据梭芯的旋转圈数进行管理。相对以图20中所示的 中等粗细的线卷到最大卷线直径164的卷线圈数n,在卷线量(中)的 卷线圈数为(2/3)n,卷线量(小)的卷线圈数为(1/3)n地逐渐减少。 因此,虽然卷线量(大)时的最大卷线直径164与线的粗细无关,均为 同一的卷线直径,但在卷线量为(中)及卷线量为(小)时,因线的粗 细不同使实际的卷线直径各不相同。按道理讲,理向的是根据线的长度 进行底线DS卷线量的管理,但根据线长的底线DS卷线量的管理由于 需要复杂且昂贵的装置等,所以不容易实现,而根据卷线圈数的底线DS 卷线量的管理可容易地达到近乎理向的效果。
另外,图20及图21中的符号na表示用细线卷到最大卷线直径164 时的卷线圈数,符号nb表示用粗线卷到最大卷线直径164时的卷线圈 数。
另外,也可以不设定以中等粗细的线为基准的底线DS卷线量,而 分别对细线、中等粗细的线、粗线等的线设定卷线量,在这种情况下, 可在操作部170设置对未图示的线的粗细选择装置。
在所述最大卷线圈数设定部198中保存有最大卷线圈数N。如要说 明该最大卷线圈数N,则在使用细线时,当在梭芯22上把底线DS卷到 最大卷线直径164时,在梭芯22上的卷线量增多,尤其是在家用缝纫 机中将形成底线DS冗余的状态。因此,如图21所示地设定最大卷线圈 数N为(n<N<na),从而即使在未达到最大卷线直径164,也将在达到 最大卷线圈数N时结束卷线。
另外,也可以对细线、中等粗细的线、粗线等的线的粗细分别设定 最大卷线圈数。
在所述缝纫数据存储部200中储存有刺绣缝制、直线缝制等的多个 缝制图案、为形成这些缝制图案的缝制针脚的送布间距、摆针间距、摆 针幅度等的动作数据、关于对应缝制图案所使用的上线US及底线DS 的种类、在卷线动作时的供给到梭芯22的底线DS的种类、卷线量、最 大卷线圈数等的各种数据。
在所述自动设定部201中,存储有进行如下选择及设定的程序,即, 对应通过作为所述操作部170的图案选择装置的图案选择键172选择的 图案数据选择向梭芯22供给的底线DS,即,选择使用供给线EDS或使 用上线US作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及/或自动设定供给梭芯22的 底线DS的卷线量。
即,在本实施例中,可对应通过作为所述操作部170的图案选择装 置的图案选择键172选择的图案数据自动地进行各种的设定,并且也可 以手动地进行各种设定。
另外,在卷线动作时,在使用上线US或供给线EDS作为底线DS 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自动设定部201中存储使其能够自动进行除与供给 梭芯22的底线DS的选择相关部分之外的各种设定的程序。
在所述误卷线动作防止部202中存储有判断设定状态与底线卷线装 置1的状态是否一致,在设定状态与底线卷线装置1的状态不一致时, 即,当线保持检测装置180检测到供给线EDS时使上线US的卷线动作 无效,当线保持检测装置180未检测到供给线EDS时使供给线EDS的 卷线动作无效的程序。另外,还存储有在使卷线动作无效的情况下,在 同时作为提示显示装置175的操作部170的显示画面上显示警告信息等 的画面及驱动未图示的报警装置的程序。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被使用在缝制动作途中底线DS用完的 情况,或在为了缝制准备工作的底线DS的卷线,把空梭芯22置于内旋 梭18内,接通缝纫机电源的状态下。
而且,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的卷线动作从通过对图15所示 的操作部170的图案选择键172的操作的图案选择开始。而且,通过对 图案选择键172的操作的图案选择,使自动设定部201对应存储在缝制 数据存储部200中的各种数据中的由各个图案选择键172所选择的图案 对底线DS的卷线量、卷线种类、卷线动作等进行自动设定。例如,在 进行刺绣缝制的情况下,进行卷线量为(大)、卷线种类为供给线EDS 等的设定,如果是直线缝制,则进行卷线量为(中),卷线种类为上线 US等的设定。此时,控制部93在第1卷线动作控制部193A与第2卷 线动作控制部193B之间选择任意一方执行卷线动作控制部193的控制 动作,并且对与卷线动作相关的各种动作及动作顺序进行设定。
另外,对于卷线量和卷线种类等可通过对所述卷线设定键173、卷 线量设定键174等的操作进行手动的变更,即,可进行手动操作的设定。
在进行自动或手动操作的设定时,所述误卷线动作防止部202对设 定状态与底线卷线装置1的状态是否一致进行判断,在设定状态与底线 卷线装置1的状态不一致的情况下,即,当线保持检测装置180检测到 供给线EDS时使上线US的卷线动作无效,当线保持检测装置180未检 测到供给线EDS时使供给线EDS的卷线动作无效,并在同时作为警告 提示装置175的操作部170的显示画面176上显示警告画面,并驱动未 图示的报警装置。从而使误卷线动作防止部202可防止误动作的发生, 并且通过警告提示装置175可使操作者容易地获知各种警告。
另外,在结束了各种设定,并在所述误卷线动作防止部202判断为 设定状态与底线卷线装置1的状态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卷线开始/结 束键177,开始卷线。
另外,在设置有未图示的光传感器等的梭芯线有无检测装置的情况 下,当梭芯线有无检测装置在缝制动作途中检测到梭芯22中的底线DS 已用完时,停止缝纫机的运转,然后,在预先设定的条件下开始底线DS 的卷线动作。
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可选择使用在卷线动作时已设置好的上 线US及供给线EDS的任意一方作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在使用上 线US作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的情况下,构成线不挂在线捕捉保持 部件48上,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不保持线的状态。另外,在使用供给 线EDS作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地预先通过 底线专用导出装置110把供给线EDS挂在线捕捉保持部件48上。
下面,结合图22至图26对供给线的卷线动作进行说明。
图22至图26为表示供给线的卷线动作的图,图22是表示在本发 明的底线卷线装置的卷取动作时的初始状态的局部正视图,图23是表 示前进开始前状态的与图22相同的视图,图24是表示在图23之后的 前进状态的与图22相同的视图,图25是图24的俯视图,图26是表示 在图24之后的可卷线状态的与图22相同的视图。
如图22所示,在底线卷线装置1的缝制动作时或缝纫机的停止时 的初始状态下,线捕捉保持部件48被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移动 到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延长方向上的前端部位于外旋梭7外周面附 近下方的退避位置。即,在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的下驱动板79 及上驱动板83位于图22中右方所示的后退端,并线捕捉保持部件48 的后配置销52位于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的移动槽76的上下部 76b的上方的状态下,该前端部与斜沟89的斜面88的前端附近的上方 接触。
另外,梭芯驱动部件11通过第1移动装置94被移动到与梭芯22 分离的使梭芯22形成非旋转状态的分离位置。即,通过下驱动板79后 退到后退端位置,使第1移动装置94的动作销108与倾斜凸轮面109 分离,在弹簧6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形成对齿轮连杆96的以支撑销97为 中心的反时针方向的旋转力,使动作板95向梭芯驱动部件11下端的下 方移动,梭芯驱动部件11在梭芯驱动部件压力弹簧12的作用下,形成 向下方的压力,使设置在梭芯驱动部件11上端部的梭芯驱动齿轮14向 下方移动,与梭芯从动齿轮35分离,并被嵌合在外旋梭底板16的齿轮 孔17内,并与外旋梭7一体旋转。另外,止动销105与止动销动作臂159 接触,并与圆弧状沟部100左下方的接触边100A形成对峙。
而且,在缝制动作时,环绕内旋梭18的上线US从在内旋梭18的 底面与梭芯驱动齿轮14的上面所形成的间隙中经过。
然后,通过操作卷线开始/停止键177,使控制部93向各个部发出 控制指令,开始卷线动作。另外,在设置有未图示的光传感器等的梭芯 线有无检测装置的情况下,从控制部93自动地发出控制指令,并自动 地开始卷线动作。
而且,当控制部93向各部发出控制指令后,首先,由线保持检测 装置180检测在卷线动作时供给的供给线EDS是否被线捕捉保持部件48 所保持,并把该检测结果送到控制部93,然后由控制部93的误卷线动 作防止部202判断设定状态与底线卷线装置1的状态是否一致,在线保 持检测装置180未检测到供给线EDS时,不进行卷线动作,并在同时作 为警告提示装置175的操作部170的显示画面176上显示警告信息等或 驱动未图示的报警装置,并结束。这样,可有效地防止误动作。
另外,线保持检测装置180在检测到供给线EDS的情况下,根据控 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驱动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的驱动马达 91,使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的下驱动板79沿着机构台77的导 向槽81向图22中左方所示的水平旋梭4的接近方向前进移动。这个下 驱动板79的前进移动通过压力弹簧85被传导至上驱动板83,形成上驱 动板83与下驱动板79一体的前进。于是,上驱动板83的斜沟89前进, 由斜沟89的斜面88把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后配置销52压向下方,结 果使后配置销52从移动槽76上下部76b的上方向下方移动。另外,由 于后配置销52与前配置销51的中心间距与移动槽76的形成圆弧状的 上下部76b的曲率半径相同,所以线捕捉保持部件48以后配置销52为 中心向图2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图22所示的各个部如图23所示 的那样,形成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延长方向上的前端部能够沿着外旋 梭的外周面前进到上方位置的状态。另外,止动销105在与止动销动作 臂159相接触的状态下与接触边100A接触。
然后,当通过驱动马达91的进一步的驱动使下驱动板79进一步前 进移动时,线捕捉保持部件48沿着移动槽76前进移动,使图23所示 的各部如图24及图25所示的那样,前配置销51与移动槽76的图24 中左方所示的前端接触,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前进移动形成当前进 到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前端部进入到内旋梭18内部上方的进入位置时 而停止前进的状态。此时,第1移动装置94的动作销108与倾斜凸轮 面109接触。另外,止动销105在与止动销动作臂159分离的状态下与 接触边100A接触。
然后,当进一步驱动驱动马达91时,下驱动板79进一步前进移动, 使图24及图25所示的各部如图26所示的那样,第1移动装置94的动 作销108把倾斜凸轮面109压向下方,使齿轮连杆96向顺时针方向转 动,使动作板95接触梭芯驱动部件11的下端,并使梭芯驱动部件11克 服梭芯驱动部件压力弹簧12的弹簧力而上升,使设置在梭芯驱动部件11 上端部上的梭芯驱动齿轮14与外旋梭底板16的齿轮孔17及梭芯从动 齿轮35两者形成咬合,构成梭芯驱动部件11与梭芯22的连结,使梭 芯22位于旋转状态的连结位置,使下驱动板79位于前进端,从而形成 可进行卷线的状态。与此同时,止动部件103在弹簧107(图9)的弹 簧力的作用下向反时针方向旋转,使止动销105嵌合在齿轮连杆96的 圆弧状沟部100的沟底100a。另外,虽然下驱动板79在前进移动,但 通过压力弹簧85在轴方向上的收缩使上驱动板83被保持在移动停止的 状态,其结果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被保持在其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前 端部进入到内旋梭18内部上方的进入位置。
另外,在可进行卷线的状态下的梭芯22与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位 置关系,如图8所示,构成把在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线保持部59与线 位置规限部58之间连成斜角的供给线EDS压在梭芯22的上轮盘37的 外周缘上的状态。
然后,按照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使上轴离合机构410动作, 从被缝纫机马达413驱动的下轴414及上轴皮带轮424上分离开上轴 416,使由上轴416驱动的机针3及挑线杆422停止在上下方向上的往 复运动并把机针3保持在上方,然后驱动缝纫机。
然后,当缝纫机被驱动后,外旋梭7进行正向旋转,该外旋梭7的 旋转通过外旋梭底板使梭芯驱动部件11上端的梭芯驱动齿轮14进行正 向旋转,结果使与梭芯驱动齿轮14咬合的梭芯从动齿轮35进行与外旋 梭旋转方向相反的反向旋转,从而使梭芯22进行与外旋梭7的旋转方 向相反的旋转。
然后,通过梭芯22的反向旋转,把压在梭芯22的上轮盘37外周 缘上的斜连在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线保持部59与线位置规限部58之 间的供给线EDS捕捉到梭芯22的缝隙39的开口39a内,把供给侧也就 是底线线轴111侧的供给线EDS导入形成在梭芯中心轴36上的凹沟41 内。然后,当通过梭芯22的旋转把供给线EDS卷在凹沟41内时,供给 线EDS越过壁部40卷在图5中下方的梭芯中心轴36的外周面上,随着 梭芯22的继续旋转来进一步进行卷线。另外,被保持在线捕捉保持部 件48的线保持部59上的线端侧的供给线EDS通过被旋转的梭芯22的 或多或少的抻拉而变短,形成从缝隙39中脱出的状态。
然后,在达到被储存在所述卷线量控制部197或最大卷线圈数设定 部198中的卷线量之前进行在梭芯22上的供给线EDS的卷线,当在梭 芯22上的供给线EDS卷线达到预先设定的卷线量时,根据第1卷线动 作控制部193A的控制指令停止缝纫机的运转。此时,使上轴离合机构 410动作,从被缝纫机马达413动的下轴414及上轴皮带轮424上分 离开上轴416,停止由上轴416驱动的机针3及挑线杆422在上下方向 上的往复运动,并把机针3保持在位于上方的状态。
下面,结合图27至图31对向底线张力装置的供给线挂线动作及供 给线的切线动作进行说明。
图27至图31表示向底线张力装置的供给线挂线动作及供给线的切 线动作,图27是表示在图26之后的可捕捉底线状态的与图22相同的 视图,图2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底线卷线装置的卷线动作结束后的供给 线的对底线张力装置进行钩线动作及供给线的切线动作的线捕捉钩与供 给线的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图29是表示钩线动作及切线动 作的过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0是表示在图29之后的过程的与图 29相同的视图,图31是表示在图30之后的过程的与图29相同的视图。
使供给线EDS经过底线张力装置25的作用是在进行缝制动作时对 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付与必要的张力。
在结束所述卷线后,根据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使驱动马达91 进行反向旋转驱动,使下驱动板79后退移动。然后,下驱动板79的后 退移动使图26所示的各部如图27所示的那样,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 的延长方向上的前端部在移动到外旋梭7外周面附近的退避位置的若干 上方,也就是位于线捕捉钩46的旋转轨迹下方的线捕捉位置时停止, 形成可进行底线捕捉的状态。此时,虽然第1移动装置94的动作销108 从倾斜凸轮面109上分离开,但止动销105却保持在嵌合在齿轮连杆96 的圆弧状沟部100的沟底100a的状态,因此,使梭芯驱动部件11保持 上升的状态,使设置在梭芯驱动部件11的上端部上的梭芯驱动齿轮14 与外旋梭底板16的齿轮孔17及梭芯从动齿轮35两者咬合,使梭芯驱 动部件11与梭芯22构成连结,并把梭芯22保持在形成旋转状态的连 结位置。然后,如图27所示的那样,被卷在梭芯22上的供给线EDS的 供给侧通过向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线捕捉位置的移动,被线捕捉保持 部件48拽住,并在外旋梭7的外周角处弯向下方,在不被线捕捉保持 部件48的线保持部59保持的状态下被锁在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线保 持弹簧板66的前端缘与线保持捕捉部49的前端缘的交叉部上。
另外,为了进行之后的供给线EDS的卷线动作,通过使线捕捉保持 部件48的线保持部59保持住供给线EDS的线端,可以省略向线捕捉保 持部件48的供给线EDS的搭线动作,使操作更容易。
因此,在图27所示的可进行底线捕捉的状态下,根据控制部93发 出的控制指令驱动缝纫机使下轴414进行一周的旋转。于是,使外旋梭 7进行正向旋转,使配置在外旋梭7外周面上的线捕捉钩46的线分离用 倾斜面把在所述外旋梭7的外周角向下方弯曲部分的供给线EDS从外旋 梭7的外周面向分离的方向推出,使卷在梭芯22上的供给线EDS的供 给侧被压进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线保持部59内,从而可把供给线EDS 保持在线保持部59。
然后,根据从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使驱动马达91进行进一 步的反转驱动,当下驱动板79到达后退端时,使图27所示的在可进行 底线捕捉的状态下的各部复原到图22所示的初始状态。此时,由于线 捕捉保持部件48的前端部沿着外旋梭7的外周面向下方移动,所以连 在梭芯22与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线保持部59之间的供给线EDS形成 被拉紧的状态。另外,与此同时,由下驱动板79的止动销动作臂159 使止动部件103的止动销105以支撑销101为中心向顺时针旋转,把止 动销105从齿轮连杆96的圆弧状沟部100分开,然后,使止动销105 从齿轮连杆96的圆弧状沟部100的沟底100a分离,使齿轮连杆96在弹 簧6的弹簧力作用下以连杆支撑销97为中心向反时针方向旋转,使动 作板95与梭芯驱动部件11的下方分离,从而使梭芯驱动部件11与梭芯 22分离,使梭芯22复原到非旋转状态的分离位置,使梭芯22形成自由 旋转的自由状态。
然后,根据从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对缝纫机进行反向旋转 驱动时,外旋梭7进行反向旋转,使线捕捉钩46的钩部46a捕捉连在位 于外旋梭7的外周附近所述梭芯22与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线保持部59 之间的供给线EDS。然后线捕捉沟46的沟部46a在捕捉到供给线EDS 的状态下进行反向旋转,当旋转到图28中下方所示的位置时,从梭芯22 出来的供给线EDS如图29所示地跨过底线张力装25的基板26的上 端缘,并通过内旋梭18的突起19与内旋梭旋转限制部件20之间的缝 隙。另外,从线捕捉沟46的沟部46a出来的供给线EDS围绕外旋梭7 的大径部7a的外周连到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线保持部59。
然后,通过外旋梭7的进一步向反方向旋转,跨在底线张力装置25 的基板26的上端缘的供给线EDS从基板26的上端滑到图28中左斜下 方所示的位置时,被导入形成在底线张力装置25的基板26的上端缘上 的线导入口27内,其结果如图30所示,供给线EDS进入线导入沟28 内。
然后,通过外旋梭7的进一步向反向方向旋转,被导入线导入沟28 内的供给线EDS到达图28中左方及图31所示的位置时,在图3所示的 底线张力装置25的锁线孔29与线出口之间在底线弹簧压板31的弹簧 力作用下被抻拉的状态,其结果可确实地对供给线EDS构成缝制动作时 所必要的张力。
另外,当供给线EDS到达图28中左方位置时,由于配置在外旋梭 7上的切刀43的刀刃位于图28中符号B所示的从线保持部59出来的供 给线EDS在外旋梭7外周面上的缠绕起始点附近的位置,所以被绕在外 旋梭7外周面上的供给线EDS跨过图1所示的引入部44的斜面被压在 切44上,因此被切断。而且,通过在此位置切断从梭芯22连到线捕 捉保持部件48的线保持部59的供给线EDS可充分确保针脚的形成所需 要的至底线张力装置25的底线DS长度,同时可缩短从线捕捉保持部件 48的线保持部59出来的线端侧的残线长度。
然后,根据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使外旋梭7停止反向旋转, 同时使上轴离合机构410再次动作,通过连接下轴414的旋转,恢复被 从下轴414的旋转运动切断的针棒2及挑线杆422在上下方向上的往复 运动,使底线卷线装置1的各部恢复初始状态,然后结束供给线EDS的 卷线动作。
下面,结合图7、图8、图22至图26以及图32对上线的卷线动作 进行说明。
图32是表示线捕捉保持部件捕捉到上线的上线捕捉状态的说明图。
本实施例底线卷线装置1的上线US卷线动作在通过操作卷线开始/ 停止键177,控制部93向各部发出控制指令时开始。另外,在设置有未 图示的光传感器等的梭芯线有无检测装置的情况下,从控制部93自动 地发出控制指令,自动地开始卷线动作。
当控制部93向各部发出控制指令时,首先,由线保持检测装置180 检测在卷线动作时供给的供给线EDS是否被线捕捉保持部件48所保持, 然后把该检测结果送到控制部93,然后由控制部93的误卷线动作防止 部202判断设定状态与底线卷线装置1的状态是否一致,在线保持检测 装置180检测到供给线EDS时,不进行卷线动作,并在同时作为警告提 示装置175的操作部170的显示画面176上显示警告信息等或驱动未图 示的报警装置,并结束。这样,可有效地防止误动作。
另外,线保持检测装置180在检测到供给线EDS的情况下,根据控 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驱动线捕捉保持部件移动装置53的驱动马达 91,与上述的供给线EDS的卷线动作相同地使图22所示的处于初始状 态的底线卷线装置1通过图23所示的前进开始状态进入图24及图25 所示的前进状态。而且,当进入图24及图25所示的前进状态后,根据 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停止驱动马达91的旋转。
然后,当底线卷线装置1在图24及图25所示的前进状态停止动作 后,根据控制部93发出的的控制指令,驱动缝纫机使下轴414进行一 周的旋转。于是,通过针棒2的上下运动,使位于上停止位置的机针3 在上下方向进行一针缝制的1次往复运动,并且从机针3的针孔出来的 上线线套被正旋转的外旋梭7的梭尖42捕捉并绕在内旋梭18上。此时, 通过梭尖42被绕在内旋梭18上的上线US在内旋梭18上被上下分开, 布料侧的上线US通过内旋梭18的上面,机针侧的上线US通过内旋梭 18的底面与梭芯驱动齿轮14的上面所形成的缝隙。另外,在缝制动作 的途中进行上线US卷线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的那样,虽然由于上线 US的一端与缝制针脚相连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在其他的情况下,则 必须用手等保持住上线US的线端来驱动缝纫机。
而且,经过内旋梭18上面的上线US如图24及25所示的那样,由 于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前端部在进入到内旋梭18内部上方的进入位置 后停止,所以被导入由图7详细表示的线保持弹簧板66的前端缘与线 保持捕捉部49的前端缘的交叉部所形成的锁线部60的开口部位。然后 通过梭尖42的进一步旋转,在通过内旋梭18的突起19与内旋梭旋转 限制部件20之间的间隙之后,通过线位置规限部58被导入由图7所详 细表示的线保持弹簧板66的上后舌片69与线保持捕捉部49的后舌片55 形成的上线用后方保持部70的开口部位,然后如图32所示,上线US 从内旋梭18上脱出,形成上线US被线捕捉保持部件48捕捉的上线捕 捉状态。此时,上线US如图32所示的那样,在不被所述线保持部59 保持的状态下被锁在锁线部60,其连在锁线部60与上线用后方保持部 70之间的部位与图8所示的所述供给线EDS基本同样地被抻拉到线位 置规限部58的位置。
另外,在进行缝制动作时的上线US由图11所示的上线导出机构120 通过按照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被驱动的驱动马达125对每一针的 缝制导出缝制针脚所必要长度的线,在挑线时通过停止驱动马达125的 旋转可把上线US保持在驱动辊124与从动辊128之间,从而可获得良 好的线状态。
另外,对于在进行卷线动作时的上线US,虽然在刚刚开始卷线动 作时的由水平旋梭4驱动的第1针的缝制动作不需要形成缝制针脚所必 要长度的线,但必须要具有相当与图32所示的线路径的长度。另外, 为了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可靠地捕捉上线US,必须使上线US具有适 当的张力。因此,按照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由上线导出机构120 在导出与图32所示的线路径所必要的线长度基本相等或稍短的上线US 后,在由未图示的挑线杆机构进行挑线时,通过停止驱动马达125的旋 转,把上线US保持在驱动辊124与从动辊128之间,可确实地保证上 线US被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捕捉。
另外,底线卷线装置1在图24及图25所示的前进位置停止的状态 下,梭芯驱动齿轮14与梭芯从动齿轮35形成向下方分离的状态。
然后,如上所述地根据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使上轴离合机 构410动作,从被缝纫机马达413驱动的下轴414及上轴皮带轮424上 分离开上轴416,停止由上轴416驱动的机针3及挑线杆机构422在上 下方向上的运动并把机针3保持在上方,然后,驱动缝纫机。
然后,在线捕捉保持部件48捕捉到上线US后,通过驱动马达91 的进一步的驱动,如上所述的那样,使图24及图25所示的各部形成如 图26所示的可进行卷线的状态。
另外,在可进行卷线状态下的梭芯22与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位置 关系为,如图8所示,构成斜角连在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锁线部64与 线位置规限部58之间的上线US压在梭芯22的上轮盘37的外周缘上的 状态。
然后,在根据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驱动缝纫机运转时,外旋 梭7进行正向旋转,该外旋梭7的旋转通过外旋梭底板使梭芯驱动部件 11上端的梭芯驱动齿轮14正向旋转,其结果使与梭芯驱动齿轮14咬合 的梭芯从动齿轮35进行与外旋梭7的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从而 是梭芯22向与外旋梭7的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
然后,通过梭芯22的反向旋转,把压在梭芯22的上轮盘37外周 缘上的斜拉在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锁线部64与线位置规限部58之间 的上线US捕捉到梭芯22的缝隙39的开口39a内,把作为供给侧的机 针侧也就是上线线轴121侧的上线US导入形成在梭芯中心轴36上的凹 沟41内。然后,当通过梭芯22的旋转把上线US卷在凹沟41内时,而 且上线US被捕捉在梭芯22的缝隙39的开口39a内时,构成松线装置 138一部分的电磁阀136被驱动,使各个从动辊128与驱动辊124分离, 把线松开,通过梭芯22的继续旋转,上线US从上线线轴121上被拉出, 从而继续进行卷线。另外,从梭芯22的缝隙39连到布料的上线US在 梭芯22的每次旋转时通过与缝隙39的边棱部位的反复摩擦而被切断。
而且,在梭芯22上的上线US卷线在进行到其卷线量达到通过所述 卷线量控制部197或最大卷线圈数设定部198设定的卷线量时停止,当 在梭芯22上的上线US卷线达到预先设定的卷线量时,根据第2卷线动 作控制部193B的控制指令停止缝纫机的运转。此时,使上轴离合机构410 动作,从被缝纫机马达413驱动的下轴414及上轴皮带轮424上分离上 轴416,停止由上轴416驱动的机针3及挑线杆机构422在上下方向上 的往复运动,并把机针3保持在上方。
下面,结合图28至图31对把作为向梭芯22供给的底线的上线挂 在底线张力装置上的动作及上线的切断动作进行说明。
把作为向梭芯22供给的底线DS的上线US挂在底线张力装置25 上的作用是,在进行缝制动作时,对供给到梭芯22上的底线DS付与必 要的底线张力。
在结束所述卷线后,根据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使驱动马达91 进行反转驱动,使下驱动板79进行后退移动,使图26所示的各部恢复 到图22所示的初始状态。然后,由于把作为供给到梭芯22的底线DS 的上线US挂在底线张力装置25的挂线动作与把供给线EDS挂在底线 张力装置25的挂线动作不同不需要把线端保持在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 线保持部59上,所以从梭芯22出来的作为底线DS的上线US初始状 态与图28中符号C所示的线路径基本相同。从这个初始状态,与上述 的把供给线EDS挂在底线张力装置25上的挂线动作同样地,当根据控 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对缝纫机进行反向旋转驱动时,外旋梭7反向 旋转,使线捕捉钩46的钩部46a捕捉位于在外旋梭7的外周附近的所述 梭芯22与线捕捉保持部件48的锁线部60之间的上线US,线捕捉钩46 的钩部46a在捕捉到上线US的状态下进行反向旋转,把从梭芯22出来 的上线US导入形成在底线张力装置25的基板26的上端缘上的线导入 口27并使其进入线导入沟28内,通过外旋梭7的进一步反向旋转,进 入到线导入沟28内的作为底线DS的上线US,在底线张力装置25的锁 线孔29与线出口30之间通过底线弹簧压板31的弹簧力形成被抻拉的 状态,从而可对作为底线DS的上线US付与在缝制动作时所必要的适 当底线张力。
另外,作为底线DS的上线US,与所述供给线EDS同样地可被配 置在外旋梭7上的切刀43的刀刃切断,并可确保形成缝制针脚所必要 的机针侧的余线长度。
然后,根据控制部93发出的控制指令停止外旋梭7的反向旋转, 并且通过使上轴离合机构410把被切断了与下轴414的旋转运动的连结 的针棒2及挑线杆422在上下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再与下轴414的旋转构 成连结,使底线卷线装置1的各部恢复到初始状态,同时结束作为底线 DS的上线US的卷线动作。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可不用拆下使用中的上线 US,并且不用从水平旋梭4中取下梭芯22,便可容易地把选择的用于 刺绣缝制的供给线EDS或作为底线DS的上线US供给到梭芯22上。即, 可对应缝制针脚容易地选择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种类。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由于可容易地进行把供给 到梭芯22上的底线DS挂在底线张力装置25上的挂线动作,所以在结 束卷线动作后,可对被卷在梭芯22上的底线DS容易地付与适当的张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由于可自动地进行供给梭 芯22的底线DS的卷线动作、把供给到梭芯22上的底线DS挂在底线 张力装置25上的挂线动作及供给到梭芯22上的底线DS的切断动作等, 所以可提高缝纫机的操作效率,并可减少卷线动作时所需要的操作和时 间。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由于在结束卷线后,通过 使外旋梭7反向旋转的动作来进行向底线张力装置25上的挂线,所以 可把从底线张力装置25出来的线出口设置在内旋梭18上,可确实地消 除因从以往的卷线后的梭芯至布料的底线路径需通过旋梭的下面而导致 线道曲折、阻力大等的底线DS张力不稳定因素,从而可容易地对底线 DS付与适当的底线张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在使用供给线EDS作为供 给梭芯22的底线DS的情况下,由于在卷线动作结束后,供给线EDS 的线端可容易地被线捕捉保持部件48所保持,所以直到底线线轴111上 的供给线EDS被用完,可容易地反复进行卷线动作,另外,根据本实施 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可对应缝制条件选择卷到梭芯22上的底线DS卷 线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由于可自动设定图案缝制 数据,也就是对应在缝制动作时的缝制图案自动地设定选择底线DS种 类及底线DS的卷线量,所以可简化与卷线动作相关的操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由于能够使卷线动作的设 定状态与底线卷线装置1的状态相一致,所以,可有效地防止在使用供 给线EDS作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时的忘记了把供给线EDS连到线 捕捉保持部件48上的情况等的发生,并可防止发生误动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由于在使用上线US作为 供给到梭芯22上的底线DS的情况下,在卷线动作时,松线装置138解 除被保持在各个从动辊128与驱动辊124之间的上线US的被保持状态, 所以,对上线US不会构成过分的外力,从而可容易并顺畅地进行卷线 动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由于设有警告提示装置175 所以可使操作者容易地获知各种警告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中,虽然可选择供给线EDS及 上线US作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但也可以构成只使用供给线EDS 或上线US作为供给梭芯22的底线DS。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中,具有在卷线结束后通过设 置在外旋梭7上的切刀43切断供给侧的线的构成,但也可以构成先捕 捉绕在外旋梭7外周上的线,然后把其切断的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中,在使用上线US作为供给 到梭芯22上的底线DS的情况下,在卷线动作结束后,通过形成在梭芯 22的上轮盘37上的缝隙39的边沿来切断从梭芯22出来并连在布料上 的线,但也可以用按压部件从上方压在梭芯22的上部中央,通过使线 反复地进出按压部件与梭芯22的上轮盘37之间来完成该线的切断。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中,是通过驱动线捕捉保持部 件移动装置53的驱动马达91使线捕捉保持部件48移动,也可以通过 手动来移动线捕捉保持部件48。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中,作为检测底线DS的保持 状态的线保持检测装置180,构成了由发光元件186和感光元件187来 检测,但也可以构成通过检测底线DS张力的线保持检测装置180。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上轴离合机构410中,是由摆针驱动机构442 来驱动离合叉装置434,但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被电 磁阀等驱动的其他类型的离合叉装置。
另外,本发明构成了由一个马达兼用作为摆针马达和上轴离合马达 来分别对各部进行驱动的构造,但也可以构成分别由各自独立的马达驱 动的构造。
而且,上述的上轴离合机构410为了在由缝纫机马达235使下轴414 旋转的进行底线卷线、送布及切线等的同时断开挑线杆422和针棒2与 缝纫机马达235的动力连接,是切断上轴皮带轮424与上轴416的连结, 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在缝制时构成连结,并在底线卷线时断 开,使针棒2及挑线杆422停止,并使配置在针棒前端的机针停止在上 方,可在作为被配置在从作为使针棒2及挑线杆422在上下方向上进行 往复运动的往复驱动部件的挑线杆曲柄(平衡锤)456至被缝纫机马达 413驱动的下轴414之间的多个连结部件的下轴414、下轴皮带轮414A、 传动带418、上轴皮带轮424、上轴416及挑线杆曲柄456中的任意连 结部件之间配置离合机构。
例如,也可以使用如同上述的上轴离合机构的机构在下轴414与下 轴皮带轮414A之间构成通过下轴离合机构的连结。在这样的情况下, 可把具有摆针马达的摆针机构配置在上轴附近,在下轴附近配置具有离 合用马达或离合用电磁阀的下轴离合机构。另外,也可以在上轴416与 挑线杆曲柄456之间配置切断连结的挑线杆曲柄离合机构。作为该离合 机构,也可以采用上述上轴离合机构410的变形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中,作为所述卷线量设定装置 的卷线量设定键174、卷线直径检测装置160、卷线圈数检测装置206 及卷线量控制部197可对卷在梭芯22上的底线US卷线量进行恰当而容 易的控制,并构成了本发明的底线卷线量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因此, 在此省略对本发明的底线卷线量控制装置的说明。
另外,该底线卷线量控制装置不限于对本发明的底线卷线装置的控 制,也可以适用于对各种底线卷线装置的控制。
图33至图43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底线卷线量控制装置的底线卷线装 置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具有只使用上线作为供给梭芯 的底线的构成,并使用了特开平3-27230号公报所记载的构造,在这里 省略对构造的详细说明,只对其主要部分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 实施例构成中的部分相当的部分,在图中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图33至图35表示本实施例底线卷线装置1A的梭芯旋转机构,在 水平旋梭4A的外旋梭7A的中空旋梭轴9A的轴心孔部内,通过引线部 件301固定弹簧圈300,而且,上面设有十字沟302(图35)的轴303 与弹簧圈300形成摩擦连结,并与外旋梭7A及轴303构成一体旋转。 另外,在梭芯22A的轴心部上组装在下方形成板状突起304的轴305, 并通过弹簧306对其施加向上方的拉力。另外,如图33及图34所示, 突起304通常位于在下方形成大直径段的梭芯孔307(图35)内,在缝 制动作时,使上线US通过内旋梭18A的底部与外旋梭7A之间。而且, 在卷线动作时,通过把旋梭盖308打开至卷线位置,使旋梭盖308的突 部下压梭芯轴上部310,其结果形成轴305的突起304被压下的状态。 而且,由于梭芯22A被配置在外旋梭7A的中心,所以被压下的突起304 压在轴303的十字沟302上,在之后动作的外旋梭7A旋转时,嵌合在 十字沟302内。
图40至图43表示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A中的被梭尖42钩取 并被绕在内旋梭18A上的上线US在缝制动作时不导入构成底线张力装 置25A的一部分的底线弹簧压板31A内,而在卷线动作时被导入的构造。
图42表示在缝制动作时的情况,被外旋梭7A的梭尖42钩取并被 绕在内旋梭18A上的上线US在不被导入配置在内旋梭18A上的底线张 力装置25A内的状态下直接通过。
图41表示在卷线动作时的情况,通过移动旋梭盖308使构成底线 张力装置25A的一部分的导入部件311如图41所示地进行旋转,使构 成底线张力装置25A的一部分的摆臂312的端部313向上抬起,结果使 绕在内旋梭18A上的上线US被导入底线张力装置25A内。
即,在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A中,通过转动构成底线张力装 置25A的一部分的导入部件311,来控制上线US是否进入底线弹簧压 板31A内。
而且,在卷线动作时只需在落下数针之后断开针棒2及挑线杆422 的连结,把旋梭盖308移动到卷线位置,便完成了卷线的准备工作。而 且,当启动缝纫机时,如图36至图39所示,被外旋梭7A的梭尖42钩 取的上线US被上下分开地绕在内旋梭18A上,只有绕在内旋梭18A上 部的上线US被导入底线张力装置25A内。而且,从底线张力装置25A 连到机针3的部分的上线US压在梭芯22A的上轮盘37的外周,,并形 成曲折,因此从旋转着的梭芯22A的开口39a被导入缝隙39内,通过 梭芯22A的继续旋转,来把作为底线DS的上线US卷到梭芯22A上。 此时,通过使用由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中的卷线量设定装 置的卷线量设定键174、卷线直径检测装置160、卷线圈数检测装置206 及卷线量控制部197构成的底线卷线量控制装置(未图示),可恰当而 容易地控制卷在梭芯22A上的作为底线DS的上线US的卷线量。
图44至图48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底线卷线量控制装置的底线卷线装 置的其他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是只使用供给线作为供给梭 芯的底线,并使用了特公昭60-42745好公报所记载的构成,因此,省略 对构成的详细说明,仅说明其中的主要部分。另外,对与上述实施例中 的部分相当的部分在图中使用相同的符号。
图44及图45表示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B的梭芯旋转机构, 在本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B中,通过上压图45所示的轴400使与外 旋梭7B一体旋转的圆板401的突部402嵌合在梭芯22B下端部上的凹 部403内,从而把外旋梭7B的旋转传导至梭芯22B。而且,通过用控 制部件进行挡住或开放作为底线弹簧压板31B入口的曲折部404的切 换,来进行是否使上线US进入底线弹簧压板31B内的控制。并且,梭 芯22B的旋转和把上线US导入底线张力装置25B内的动作与控制柄的 从待机位置到图44及图45所示的卷线位置的切换动作同步进行。
而且,在卷线动作时,被梭尖42钩取的上线US如图46至图48所 示,在被导入底线张力装置25B内之后,被锁在控制柄406的锁线部407 上,然后从旋转着的梭芯22B的开口39a被导入缝隙39内,然后通过 梭芯22B的继续旋转,把作为底线DS的上线US卷在梭芯22B上。此 时,通过使用由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底线卷线装置1中的卷线量设定装置 的卷线量设定键174、卷线直径检测装置160、卷线圈数检测装置206 及卷线量控制部197构成的底线卷线量控制装置(未图示),可恰当而 容易地控制卷在梭芯22B上的作为底线DS的上线US的卷线量。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变 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底线卷线装置及底线卷线量控制装置,由 于在底线的自动卷线中可通过上轴离合机构自动地停止针棒2及挑线杆 422的运动,所以可使上线及底线的张力保持稳定,防止上线的脱出, 减少了在卷线中梭芯卷线的杂乱无序、线脱落等的现象,从而达到了极 好的效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