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申请号 CN200610168408.5 申请日 2006-12-01 公开(公告)号 CN1978725A 公开(公告)日 2007-06-13
申请人 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姉崎友昭;
摘要 一种缝纫机,具有:为了进行缝 制动 作而上下运动的针杆(3);相对地可上下运动地支承在针杆上的压脚体(41);以及在针杆上对压脚体(41)向下方施 力 的施力部件(43)。还设置有以机械方式限制该压脚体 位置 限制构件(47、58、61),在压脚体(41)跟随针杆的运动而到达 下止点 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件(47、58、61)阻止压脚体(41)向上运动。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包括:为了进行缝制动作而上下运动的针杆;可相对性上下运动地支承 在所述针杆上的压脚体;以及在所述针杆上对所述压脚体向下方施的施力部件,其特征在 于,
还具有以机械方式限制所述压脚体位置的限制构件,在所述压脚体跟随所述针杆的运动 而到达下止点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件阻止所述压脚体向上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控制机构,其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限制部件分别定位在阻止所述压脚体向上运动 的动作位置或不阻止向上运动的退避位置,在所述压脚体到达下止点的状态下,所述控制机 构将所述限制部件定位在所述动作位置,在所述压脚体从下止点脱离的状态下,所述控制机 构将所述限制部件定位在所述退避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与针杆的运动同步地在规定的上限位置与下限位置之间进 行往复驱动,
在所述下限位置,所述支承部件从下方支承所述压脚体的规定部位,从而规定该压脚体 的下止点,
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支承部件的往复运动连动而使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动作位置与所述 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由可将所述支承部件的直线往复运动变换成使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动作位 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动作的变换传递机构构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包含电动机、以及与该电动机的旋转对应地使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动作位 置与所述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传递机构。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具有与针杆一起上下运动的压脚体的缝纫机,特别是涉及当压脚体位于下止 点时能可靠地按压被缝制物并使压脚体对被缝制物的按压保持恒定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具有被支承为相对于上下往复驱动的针杆能上下运动的压脚体的缝纫 机,该压脚体由于受到设于所述针杆的轴上的螺旋弹簧的弹力而被向下方施力,成为将抵接 部推压在设于所述针杆的兼起止动作用的缝针安装部件(所谓针夹)上的状态,在此状态 下与所述针杆一起进行一体地上下运动,但当该压脚体位于下止点而成为按压被缝制物的状 态时,只有针杆运动,压脚体停止在该下止点。作为这种缝纫机的一个例子,例如具有下列 所示的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缝纫机。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是沿缝纫机左右 方向配置针杆驱动用的驱动轴(所谓缝纫机主轴)形式的缝纫机,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是沿 缝纫机前后方向配置针杆驱动用的驱动轴形式的缝纫机(所谓机臂型的缝纫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452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84981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公开的缝纫机中,为了减轻随着压脚体与针杆一体的上 下运动所发生的噪音(撞击声),设置有当压脚体下降时从下方支承设于该压脚体上的卡合 部的支承部件,与针杆的上下运动同步地对该支承部件进行上下驱动。具体来讲,与针杆同 步地使支承部件在下限位置和空开规定间隙地设定在所述下限位置上方的上限位置之间进行 往复驱动,该下限位置是通过在压脚体下降时由支承部件支承压脚体的卡合部来限制压脚体 下止点的位置上。针杆下降时,在支承部件从所述上限位置到达所述下限位置的过程中,通 过驱动支承部件使得压脚体与支承部件之间的相对速度差尽可能地减小并由支承部件将压脚 体的卡合部支承在所述下限位置,从而避免在将压脚体限制在下止点位置(前述下限位置) 时发生的压脚体的卡合部与支承部件的撞击声。另一方面,针杆上升时,在针杆的针夹到达 被限制在下止点处的压脚体的抵接部正下方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支承构件使支承部件开始上 升,并在使针杆的针夹与压脚体的抵接部的相对速度差尽可能地减小的状态下,使针杆的针 夹与压脚体的抵接部抵接,来避免发生针杆的针夹与压脚体的抵接部的撞击声。这样,在具 有支承部件的缝纫机中,通过避免压脚体下降时以及上升所发生的撞击声,可以减轻压脚体 的上下运动所造成的噪音。
然而,在通过设于针杆的轴上的螺旋弹簧使压脚体与针杆一起上下运动的上述缝纫机中 存在着以下问题。第1,在压脚体因螺旋弹簧而受到相对针杆向下方的力并与针杆一起上下 运动的缝纫机中,压脚体对被缝制物按压也是通过螺旋弹簧的施力来进行的,压脚体按压被 缝制物的力由螺旋弹簧的强度决定。为此,螺旋弹簧的强度必须是压脚体能够可靠地将被缝 制物按压住才行,当被缝制物是厚料或皮革等时,必须使用强力的螺旋弹簧。但是,当螺旋 弹簧的强度过强时,施加于针杆驱动用的驱动轴上的负载扭矩会增大到限度以上,特别是在 具有多个缝纫机机头的多头缝纫机等中,该负载扭矩非常之大,会对缝纫造成不良影响。
第2,当压脚体位于下止点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的施力按压压脚体的力会随着针杆 的上下运动而变化。在此,图13A、图13B是表示在以往具有已知的支承部件的缝纫机中, 压脚体41位于下止点状态的概略图。图13A表示压脚体41刚到达下止点后的状态,图13B 表示针杆3位于下止点时的状态。另外,压脚体41即将要从下止点上升之前也是与图13A 所示的状态大致相同。从这些图中可知,当压脚体41刚到达下止点后螺旋弹簧43未发生收 缩,其弹力较弱。然而,随着针杆3从此时开始向下止点下降,螺旋弹簧43收缩而使弹力增 大,图13B的针杆3位于下止点时螺旋弹簧43成为收缩最大的状态,其弹力也是最强。其 后,随着针杆3的上升,螺旋弹簧43的收缩被复原而使弹力变弱。这样,压脚体41按压被 缝制物的力因跟随针杆3的上下运动而相应变化,故压脚体41对被缝制物的按压不稳定。
为此,为了解决以上这些不良问题,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各自单独 的驱动机构使针杆和压脚体进行上下运动的缝纫机。采用该专利文献3,设置有相对上下往 复驱动的针杆能进行相对地上下运动的压脚体。在与针杆并行设置的基针杆上设置有可分别 进行上下运动的针杆驱动用的第1升降体及压脚体驱动用的第2升降体,两升降体与第1传 递机构及第2传递机构连接,该第1传递机构及第2传递机构分别与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连动, 各自对第1升降体、第2升降体进行升降驱动。在两升降体上分别设置有可绕与基针杆并行 的轴心进行旋转的第1驱动部件及第2驱动部件。在第1驱动部件上设置有可与设于针杆的 卡合部卡合的凹部,在第2驱动部件上设置有可与设于压脚体的卡合部卡合的凹部。两驱动 部件常态时被保持在针杆或压脚体的卡合部与该凹部卡合的旋转位置上,因此,针杆及压脚 体与两升降体一起进行上下运动。并且,当针杆及压脚体的上下运动处于临时性停止的「跳 起状态」时,两驱动部件绕基针杆的轴心旋转,将该凹部与针杆或压脚体的卡合部的卡合解 除。由此成为升降体的上下运动不传递给针杆及压脚体的「跳起状态」。又,在针杆上设置 有向上方分别对针杆、压脚体施力的弹性部件(或施力部件),处于所述「跳起状态」时, 针杆及压脚体的抵接部与分别相对应的止动块抵接,将针杆及压脚体分别保持在上止点位置。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2848968号公报
若使用上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缝纫机,通过跟随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进行上下运动的第 2升降体使压脚体在不与其他部件接触的状态下进行上下运动,故不会发生撞击声,从而能 减轻压脚体的上下运动所引起的噪音。又,由于压脚体的卡合部与第2驱动部件的凹部卡合 来使压脚体上下运动,因此压脚体的上下位置受到限制,不会发生压脚体按压被缝制物时上 浮的现象。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缝纫机中存在着以下不良现象。即,在使用各自单独 的驱动机构对针杆和压脚体进行上下驱动的缝纫机中,为了使针杆及压脚体临时性停止而使 针杆及压脚体双方跳起。但是,一旦针杆及压脚体双方跳起,则会使针杆及压脚体与分别相 对应的止动块抵接而保持在上止点时会发生撞击声。因该撞击声由针杆及压脚体同时发生, 故跳起时噪音非常大,特别是在具有多个缝纫机机头的缝纫机中,与缝纫机机头的数量相对 应,则该噪音更大,因而问题严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不会对针杆驱动用的 驱动轴(缝纫机主轴)施加过大的负载扭矩、压脚体能可靠地按压住被缝制物并能使压脚体 对被缝制物的按压力保持恒定并且不会使缝纫机运转时的噪音增大。
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为了进行缝制动作而上下运动的针杆;可相对性上下运动地支 承在所述针杆上的压脚体;以及在所述针杆上对所述压脚体向下方施力的施力部件,其特征 在于,还具有以机械方式限制该压脚体位置的限制构件,在所述压脚体跟随所述针杆的运动 而到达下止点的状态下,所述限制构件阻止所述压脚体向上运动。
与以往一样,在压脚体未到达下止点的状态下,受到施力部件施力的压脚体相对针杆保 持规定的位置,压脚体与针杆一起上下运动。又,与以往一样,当压脚体到达了下止点的状 态下,压脚体的向下运动被阻止,针杆容易克服施力部件的施力继续下降,其顶端的缝针刺 入布料中进行缝制。此时,在因布料的厚度及其他原因而对压脚体作用了向上浮起力时,必 须抑制这种压脚体的上浮现象,为此,在现有装置中,施力部件的施力必须具有能抑制这种 压脚体上浮那样的大小。如上所述,这是因为在现有装置中会对针杆带来大的负载扭矩,对 于针杆的上下运动要求有更大的能克服该负载扭矩的充分的驱动力,从而缝纫机主轴的驱动 负担也变大。对此,本发明中,其特征是除该施力部件之外还设置有所述限制部件。通过该 限制部件以机械方式限制该压脚体的位置,在所述压脚体跟随所述针杆运动而到达下止点的 状态下,其能阻止所述压脚体向上运动,从而能可靠地防止所述压脚体从下止点上浮。
由此,施力部件不再必须是具有象以往那样使压脚体不从下止点上浮那样程度的强大施 力的部件,只需要在压脚体与针杆一起上下运动时能相对针杆将该压脚体保持在规定位置那 样程度的力即可。由此可减轻施力部件施加在针杆及缝纫机主轴上的负载扭矩。又,因使用 限制部件以机械性方式限制了位于下止点的压脚体的向上运动,故限制部件对压脚体的按压 力保持恒定,从而使该压脚体对被缝制物的按压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左右方向配置缝纫机主轴形式的多头多针缝纫机中的1个缝纫机机头的左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缝纫机机头的左侧面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缝纫机机头中的机臂主视图。
图4为将压脚架的一部分剖切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5为表示针杆及支承部件的上下运动的运动曲线的图。
图6为压脚体位于下止点状态的缝纫机机头的左侧视图。
图7为针杆及压脚体位于下止点状态的缝纫机机头的左侧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的缝纫机机头中的机臂主视图。
图9为前后方向配置缝纫机主轴形式的缝纫机机头部位的机臂主视图,表示针杆及压脚 体位于上止点的状态。
图10为前后方向配置缝纫机主轴形式的缝纫机机头部位的机臂主视图,表示压脚体到达 了下止点的状态。
图11为前后方向配置缝纫机主轴形式的缝纫机中的缝纫机机头的右侧视图。
图12为表示电机式驱动限制部件的变形实施形态的机臂主视图。
图13A为表示在具有以往已知的支承部件的缝纫机中、压脚体位于下止点状态的概略图, 表示压脚体刚到达下止点后的侧视图。
图13B为同一传统技术的概略图,表示针杆位于下止点时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作为第1实施例,采用图1至图8对本发明适用于左右方向配置针杆驱动用的驱 动轴(缝纫机主轴)形式的缝纫机的情况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例是以具有多个缝纫机 机头H的多头多针型刺绣缝纫机作为例子。图1是左右方向配置缝纫机主轴形式的多头多针 缝纫机中的1个缝纫机机头H的左侧视图,图2是缝纫机机头H的左侧面剖视图,图3是机 臂1的主视图。又,图4是将压脚架的一部分剖切表示的放大立体图。另外,图1和图2中 的右侧、图3中的跟前侧相当于操作缝制作业等的作业者实际所处位置的缝纫机前面。
缝纫机机头H包括固定在缝纫机框架M上的机臂1和相对该机臂1横向可滑动地受到支 承的针杆盒2,在所述针杆盒2中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多根针杆3(图中仅表示1根)。在缝 纫机框架M上以规定间隔排列着所述多个缝纫机机头H,在各缝纫机机头H的下方分别设置 有针板4。在各针板4的下方设置旋转驱动的公知的旋梭(未图示)。如图3所示,在机臂1 内配置有横穿各缝纫机机头H并贯通缝纫机左右方向的缝纫机主轴5,该缝纫机主轴5由未 图示的缝纫机驱动电动机进行旋转驱动。并且,在位于机臂1内的缝纫机主轴5的轴上分别 固定着针杆驱动凸轮6、挑线杆驱动凸轮21及支承部件驱动凸轮26(参照图2)。
从图2中可知,针杆驱动凸轮6的外周上结合有相当于连杆7的一端的环状的部分,连 杆7的另一端通过销9与轴支承在机臂1上的针杆驱动杆8的大致中间部连接。针杆驱动杆 8的顶端通过连接部件10与针杆升降体11连接,该针杆升降体11部件上下运动自如地设置 在基针杆12的轴上,所述基针杆12以与针杆3并行的形态立设在机臂1内。在针杆升降体 11上设置有可绕基针杆12的轴心转动的针杆驱动部件13,该针杆驱动部件13与针杆升降体 11一起上下运动。在针杆驱动部件13上形成有卡合凹部13a,该卡合凹部13a作成了可与固 定在针杆3上的针杆架14凸设的卡合销14a卡合的形状,并且,在该针杆驱动部件13的上 下方向上形成有规定长度的卡合片15。在所述针杆升降体11与所述针杆驱动部件13之间设 置有扭簧16。由于该施力常态时将针杆驱动部件13保持在与止动块17抵接的转动位置上, 该止动块17被固定在针杆升降体11上。当针杆驱动部件13处于所述转动位置时,卡合凹部 13a与针杆架14的卡合销14a卡合。采用这种结构,随着缝纫机主轴5被旋转驱动,通过针 杆驱动凸轮6及连杆7传递驱动力使针杆驱动杆8摆动。针杆驱动杆8摆动时,与针杆驱动 杆8顶端连接的针杆升降体11及针杆驱动部件13就上下运动,故随着该运动针杆架14的卡 合销14a与卡合凹部13a卡合着的针杆3被上下驱动。
如图2所示,在支承针杆驱动杆8的机臂1的轴支承部位的上方部位的机臂1上固定着 支承轴18,在该支承轴18上转动自如地支承着挑线臂19。在挑线臂19的顶端设置有凸轮从 动件20,凸轮从动件20与挑线杆驱动凸轮21上形成的凸轮槽21a嵌合。又,在支承轴18 上支承着与挑线臂19一起转动的挑线杆驱动杆22,在挑线杆驱动杆22的顶端设置滚子23。 在针杆盒2内分别可上下摆动地支承着与各针杆3对应的挑线杆24,各挑线杆24在其根基 侧设置有具有嵌合槽25a的轮毂部25。并且,所述挑线杆驱动杆22顶端的滚子23嵌合在该 轮毂部25的嵌合槽25a内。采用这种结构,随着缝纫机主轴5被旋转驱动,挑线杆驱动凸轮 21进行旋转,通过挑线臂19及挑线杆驱动杆22来传递驱动力,使具有与挑线杆驱动杆22 顶端的滚子23嵌合的嵌合槽25a的挑线杆24进行上下摆动。
如图1所示,在固定在缝纫机主轴5的轴上的支承部件驱动凸轮26上形成有凸轮槽26a, 设于驱动杆27的凸轮从动件28与该凸轮槽26a嵌合。驱动杆27与针杆驱动杆8一样地被轴 支承在机臂1上,驱动杆27的顶端通过连接部件30与支承部件29连接,该支承部件29上 下运动自如地被设置在基针杆12的轴上。在支承部件29上固定着支承片32,该支承片32 从下方支承可上下运动地设于针杆3上的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采用这种结构,随着缝纫 机主轴5被旋转驱动,支承部件驱动凸轮26进行旋转而使驱动杆27摆动,在基针杆12的轴 上对支承部件29(及支承片32)进行上下驱动。
在各针杆3的下端部,通过所固定的针夹33分别配设有缝针34。在各针杆3的大致中 间部分别固定有针杆架14,在针杆架14上设置有向基针杆12侧突出的卡合销14a。在针杆 3的针杆架14的上方另外还固定有止动块35。在各针杆3上端部的弹簧支架36与针杆盒2 的横框架2a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向上方对针杆3施力的针杆保持弹簧37。在该针杆保持弹 簧37的弹力作用下,针杆3常态时以止动块35隔着缓冲垫38被紧压在横框架2a下侧面上 的状态保持在上止点位置,该缓冲垫38由用于缓和冲击的柔软材料构成。并且,在各针杆3 的针夹33与针杆架14的大致中间部设置有压脚架31,该压脚架31相对针杆3可上下运动。 在压脚架31上设置有向基针杆12侧突出形状的卡合销31a,同时在压脚架31的上面设置筒 部31b。从图4中可知,在压脚架31的筒部31b上设置有相对针杆3可上下运动的定位部件 39,同时设置有向下方对定位部件39施力的螺旋弹簧40。定位部件39形成为一体地具有下 垂部39a的形状,该下垂部39a嵌入在设于压脚架31前面的凹部内,采用螺钉固定等方式将 压脚体41固定成相对该下垂部39a向下方延伸的形态。
压脚体41在下端具有可插通缝针34的压布部41a,同时在大致中间部具有针杆3贯通 的抵接部41b,在该抵接部41b与针夹33之间设置有用于缓和冲击的由柔软材料构成的缓冲 垫42。在所述针杆架14与所述压脚架31之间设置有对压脚体41向下方施力的螺旋弹簧43 (施力部件)。在该螺旋弹簧43的施力作用下,将压脚体41的抵接部41b隔着缓冲垫42紧 压在针夹33上,由此来限制压脚体41相对针杆3的位置。
下面对缝制时使驱动中的针杆3临时性跳起(即、使针杆3的上下运动临时性停止)的 跳起驱动机构进行说明。如图1的虚线所示,在机臂1的侧面通过基座部件固定有电机44。 在电机44的电机轴上固定有跳起杆45,在跳起杆45的顶端旋转自如地设有滚子46。该滚子 46可与针杆驱动部件13的卡合片15接触地配置在该卡合片15的后方位置。跳起杆45由未 图示的扭簧向离开卡合片15的方向对滚子46施力,将其始终保持在图1的实线所示的转动 位置。根据规定的跳起信号驱动电机44,当将跳起杆45向图1的虚线所示的位置转动时, 滚子46推压卡合片15,使针杆驱动构件13向着其卡合凹部13a与针杆架14的卡合销14a 的卡合解除的跳起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的从图面跟前向里面的方向绕基针杆12的轴心转动。 这样,因不向针杆3传递针杆驱动部件13的上下运动,故针杆3及压脚体41成为「跳起状 态」。另外,卡合片15设定的长度是在针杆驱动部件13的上下运动范围内能与滚柱46抵接。
另一方面,当针杆驱动部件13从所述跳起位置向针杆驱动部件13的卡合凹部13a与针 杆架14的卡合销14a已卡合状态下的初始转动位置返回时,停止电机44的驱动,在扭簧的 施力作用下将跳起杆45返回到图1的实线所示的转动位置。由此,针杆驱动部件13在扭簧 16的施力作用下返回到与止动块17卡合的初始转动位置(本实施例中从图面里侧向跟前侧 绕基针杆12的轴心转动),针杆驱动部件13的卡合凹部13a与针杆架14的卡合销14a卡合。
下面对防止位于下止点的压脚体41的上浮的限制部件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机臂1 的下端部前面(缝纫机前面侧)可摆动地轴支承着按压杆47。按压杆47例如由图示那样的 曲线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折弯形成有向缝纫机前面侧(图3中的垂直方向)突出的压片47a, 并且还形成有与该按压杆47的曲线形状相吻合地从按压杆47的上部延伸至大致中间部的导 槽47b。在导槽47b内嵌插有可滑动的销48,销48的一端固定在托架49上,该托架49被固 定在支承部件29的前面。这样,一旦销48随着支承部件29的上下运动与支承部件29一起 进行上下运动,则通过销48在导槽47b内移动而使按压杆47摆动。当压脚体41位于下止点 时,该按压杆47摆动至如下状态:压片47a将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夹在该压片47a与支 承构件29的支承片32之间,并从上方按压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详情见后述)。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针杆3和压脚体4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表示针杆3及支承部件29的上下运动的运动曲线,图6和图7是缝纫机机头H的左侧 视图,图8是机臂1的主视图。不过,图中表示了压脚体41位于下止点的场合。
在上述结构的缝纫机中,当由未图示的换色机构使针杆盒2滑动而从多根针杆3中选择 了架设有所希望的有色线的针杆3时,将被选择的针杆3配置在机臂1的基针杆12的前方, 由此该被选择的针杆3的针杆架14的卡合销14a与针杆驱动部件13的卡合凹部13a卡合, 并将挑线杆驱动杆22的滚子23嵌合在与被选择的针杆3对应的挑线杆24的嵌合槽25a中。 当缝纫机主轴5被旋转驱动时,被选择的针杆3在图1或图2所示的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与图 7所示的位于下止点的状态之间被上下驱动,同时挑线杆24也跟随该运动上下摆动。又,在 缝纫机主轴5的旋转驱动下,支承部件29也在图1或图2所示的上限位置状态与图6或图7 所示的下限位置状态之间被上下驱动。图5表示这种针杆3及支承部件29的动作状态。图5 中,横轴表示针杆3处于上止点时的缝纫机主轴5的度位置为0°时的缝纫机主轴5的旋 转角度,纵轴表示以针杆3或支承部件29的下止点位置为基准的行程值。当针杆3从上止点 开始下降时,压脚体41也在螺旋弹簧43的按压下同时开始下降。此时如图5所示,在针杆 3开始下降的同时,支承部件29开始从上限位置下降,其在图5的横轴表示的缝纫机主轴5 的旋转角度(主轴角度)为45°时变成与针杆3大致同一速度。又,在该时刻,压脚架31 的卡合销31a的下表面与支承部件29的支承片32的上表面是同一高度,该卡合销31a轻轻 地被支承片32挡住,由此不会发生撞击声。
其后,在主轴角度100°左右时支承部件29以与针杆3相同的速度继续下降,压脚体41 在所述卡合销31a仍然与支承片32接触的状态下继续下降。当主轴角度超过100°而达到120 °的期间支承部件29的下降速度缓慢减速,主轴角度达到120°时支承部件29的下降完全 停止,故压脚体41被保持在下止点位置。图6表示此时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跟随支承部件 29的下降进行摆动的按压杆47的压片47a与正在与支承片32接触的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 的上表面抵接(详情见后述)。然后针杆3再继续下降,在主轴角度130°左右时缝针34刺 入被缝制物(未图示)中。接着,针杆3在以主轴角度180°到达图7所示的下止点后转变 成上升,在主轴角度230°左右时缝针34从被缝制物中拔出,再向上止点继续上升。
另一方面,所述支承部件29在从主轴角度120°至240°的期间被保持在下限位置,又, 由于该期间按压杆47的压片47a从上方将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推压到支承片32上,因此, 压脚体41的压布部41a在从所述针即将要刺入起直到针刚拔出期间能可靠地将被缝制物压 住。在此状态下,如图6和图7所示,随着针杆3的上下运动,即使螺旋弹簧43的弹力会因 其不同的收缩状态而发生变化,由于如上所述将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上下夹持状地保持在 压片47a与支承片32之间,由此能使压脚体41按压被缝制物的力保持恒定,不会随着针杆 3的上下运动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压脚体41能稳定地将被缝制物按压住。当支承部件29 从主轴角度240°的时刻开始缓慢上升时,按压杆47摆动使压片47a不对所述卡合销31a进 行按压(详情见后述),通过支承片32将所述卡合销31a抬起,故压脚体41开始缓慢上升。 主轴角度为260°时,与支承部件29一起上升的压脚体41达到与同样上升中的针杆3相同 速度,压脚体41的抵接部41b的下表面与缓冲垫4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高度,使用于缓和冲 击的由柔软材料构成的缓冲垫42轻轻地与抵接部41b接触。由此不会发生撞击声。然后,支 承部件29以与针杆3相同的速度上升,从主轴角度310°时刻开始缓慢减速,在主轴角度360 °时刻返回到图1或图2所示的上限位置。
下面对能可靠地防止位于下止点的压脚体41上浮的限制部件即按压杆47的动作进行说 明。如上所述,当支承部件29跟随缝纫机主轴5的转动开始下降时,固定在支承部件29前 面的托架49上的销48也开始下降。从图3中可知,按压杆47的的导槽47b的上方部形成了 笔直向下方延伸的形状,销48刚开始下降期间按压杆47不运动,被保持在图3所示的「退 避位置」。接着,当销48到达导槽47b形成的曲线状部分时,按压杆47开始逆时针方向运 动。此时,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已位于按压杆47的压片47a的下方,压片47a不会与下 降的卡合销31a发生碰撞(为此可调整导槽47b的形状等)。支承部件29与销48一起再继 续下降,当下降到下限位置时,从图6中可知,按压杆47移动到「动作位置」。即,按压杆 47移动到其压片47a与正在与支承片32接触中的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的上表面抵接的所 述「动作位置」。这样,当按压杆47处于所述「退避位置」时容许压脚体41上下运动,而 当按压杆47处于所述「动作位置」时,通过使按压杆47的压片47a与被止动在支承片32上 的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的上表面抵接,在下止点限制该压脚体41的上浮。
下降结束后,当支承部件29与销48一起从下限位置开始上升时,因按压杆47向所述退 避位置运动,故压片47a从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分离,并从卡合销31a的上下运动路径中 脱出。这样,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不会与按压杆47的压片47a发生碰撞,压脚体41与针 杆3一起上升。然而,压脚体41有时会发生压布部41a将布的折叠部分等压住的现象,在此 场合下止点上升。此时,通过使定位部件39克服螺旋弹簧40的施力向上方移动,可容许压 脚体41的下止点上升。另外,螺旋弹簧40具有能阻止被缝制物上浮那样程度的弹力强度。 如上所述,由所述托架49、销48、导槽47b等构成的连杆机构具有将支承部件29的直线往 复运动变换成使按压杆(限制部件)47在「动作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动作 的传递作用。
(实施例2)
下面,作为第2实施例,利用图9至图11对本发明适用于前后方向配置针杆驱动用的驱 动轴(缝纫机主轴)形式的缝纫机、即所谓机臂型的缝纫机的情况进行说明。图9和图10表 示前后方向配置缝纫机主轴形式的缝纫机的1个缝纫机机头中的机臂50的主视图。其中,图 9表示针杆3及压脚体41位于上止点时的状态,图10表示压脚体41到达了下止点的状态。 图11为所述缝纫机机头的右侧视图,表示针杆3及压脚体41位于下止点的状态。
在机臂型的缝纫机中,机臂50的前面支承着可横向滑动的针杆盒2。该针杆盒2的结构 可以与前述的实施例1相同,故省略说明。在机臂50前面部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 第1基轴52,该第1基轴52的上下端部被支承在机臂50上,并且,在第1基轴52的一侧 (附图中的右侧)设置有同样地将上下端部支承在机臂50上的另1根第2基轴55,形成了 与所述第1基轴52并行的状态。在所述第1基轴52的轴上可上下运动地设置有针杆升降体 51,其用于上下驱动针杆3,在该针杆升降体51上设置有可绕第1基轴52的轴心转动的针 杆驱动部件53,该针杆驱动部件53与针杆升降体51一起上下运动。又,在针杆驱动部件53 上形成有可与针杆架14的卡合销14a卡合的卡合凹部53a。另外,在第2基轴55的轴上设置 有可上下运动的支承部件54,在该支承部件54上固定着支承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用的支 承片56。
所述针杆升降体51及所述支承部件54在图11所示的缝纫机主轴57的旋转驱动下进行 上下运动。又,在所述针杆升降体51及所述支承部件54上分别形成有叉部51a、54a,针杆 升降体51的叉部51a与第2基轴55卡合来限制针杆升降体51相对第1基轴52的旋转,支 承部件54的叉部54a与第1基轴52卡合来限制支承部件54相对第2基轴55的旋转。由此 确保所述针杆升降体51及所述支承部件54上下动作的稳定状态。因这些驱动机构是公知的, 故省略对其的进一步详细说明。又,对于所述针杆升降体51及所述支承部件54的动作、换 言之对于被选择的针杆3及压脚体41的动作,因与前述的实施例1相同,故也省略对其的说 明。
对上述的机臂型的缝纫机中能可靠地防止位于下止点的压脚体41上浮的限制部件进行 说明。在支承部件54的前面(缝纫机的前面侧)可摆动地轴支承着以规定角度形成的、例如 由板状部件构成的按压杆58,在该按压杆58的顶端部形成有沿图9中的垂直方向弯曲的压 片58a。该按压杆58的压片58a在压脚体41位于下止点时,能从上方按压压脚架31的卡合 销31a,将卡合销31a夹在该压片58a与支承部件54的支承片56之间。在针杆升降体51的 叉部51a的前面固定着导向部件59,该导向部件59例如由具有图示那种曲柄形状的导槽59a 的板状部件构成,在导槽59a内可沿该导槽59a滑动地嵌插着销60,该销60的一端被固定在 按压杆58的大致中间部。
对上述的按压杆58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针杆升降体51、按压杆58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 按压杆58位于图9所示的「退避位置」。从该状态开始,一旦旋转驱动缝纫机主轴57而使 针杆升降体51及支承部件54开始下降,轴支承在支承部件54上的按压杆58及一端被固定 的销60就开始下降,接着导向部件59也开始下降。导向部件59的导槽59a的下方部形成笔 直形状,又,因销60与导向部件59一起下降(但不是同一速度而是所述导向部件59稍快一 些),故刚开始下降期间可确保按压杆58保持所述「退避位置」的状态。接着继续下降,当 销60来到导槽59a的倾斜部分时,按压杆58开始逆时针方向运动,此时,压脚架31的卡合 销31a已位于按压杆58的压片58a的下方(为此可调整导槽59a的形状等)。这样,下降的 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不会与逆时针方向移动的按压杆58的压片58a发生碰撞。当支承部 件54再继续下降而下降到下限位置时,按压杆58移动到图10所示的「动作位置」。即,按 压杆58移动到压片58a与正在与支承片56接触中的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的上表面抵接的 所述「动作位置」。通过使支承部件54以外的针杆升降体51及导向部件59再继续下降,针 杆3下降到图11所示的下止点。此时,因销60在导槽59a的上方部形成的逼直部分进行滑 动,故按压杆58可确保被保持在「动作位置」的状态。这样,通过压片58a从上方按压卡合 销31a,与前述一样可在下止点限制压脚体41的上浮。
下降结束后针杆升降体51开始从下止点上升,其后,当支承部件54开始上升时,按压 杆58从所述「动作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顺时针方向运动,由此,压片58a跟随该上升 而从被按压着的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分离,同时从卡合销31a的上下运动路径中脱离。这 样,压脚体41与针杆3一起上升,上升的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不会与按压杆58的压片 58a发生碰撞。如上所述,由所述导向部件59、导槽59a、销60等构成的连杆机构具有将支 承部件54的直线往复运动变换成使按压杆(限制部件)58在「动作位置」与「退避位置」 之间进行移动的动作的传递作用。
(实施例3)
上述的各实施例中,通过支承部件29、54的上下运动使按压杆47、58摆动的结构不限 定上述这些例子,也可采用设置能使按压杆47、58跟随支承部件29、54的上下运动进行摆 动的专用驱动源(例如电动机)等其他结构。图12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机臂1中采用电动机 方式驱动限制部件的变形的实施形态。在机臂1的下端部可摆动地轴支承着形成有压片61a 的按压杆61。在机臂1的侧面通过托架63固定着电动机62。在电动机62的电动机轴上固定 着驱动杆64。驱动杆64的顶端通过连接杆66与按压杆61的大致中间部连接。在电动机62 的电机轴上设置扭簧(未图示),对驱动杆64施力使其与固定在托架63上的止动块65抵接。 由此,按压杆61常态时位于图12中实线所示的「退避位置」。并且,当按压杆61位于下止 点时,在电动机62驱动下将按压杆61摆动到图12中虚线所示的「动作位置」。这样,通过 采用与缝纫机主轴旋转或针杆上下行程等相关(特别是与支承部件29、54的上下行程位置相 关)的任意型式来控制电动机62的旋转,通过使用电动机62使按压杆61摆动,从而可任意 设定按压杆61的摆动时间。另外,电动机62既可是旋转式螺线管等其他的转动式驱动器, 也可是推挽式螺线管等直动式驱动器。
又,上述各实施例中,按压杆47、58的形状(乃至导槽47b、59a的形状)不限定于上 述实施例所示的形状。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作为防止位于下止点的压脚体41上浮的限制部件,以采用摆动的 按压杆47、58为例作出了说明,但也可是直动式的销等其他结构。
采用上述的各实施例,由于在压脚体41位于下止点时,按压杆47、58、61的压片47a、 58a、61a与压脚架31的卡合销31a的上表面抵接而将该卡合销31a夹在该压片47a、58a、 61a与支承片32、56之间,因此,可将压脚体41限制在下止点以防止上浮。这样,螺旋弹 簧43的施力只需压脚体41跟随针杆3的上下运动一起进行上下运动那样的力即可,由此可 减轻施加于缝纫机主轴5、57的负载扭矩。又,由压片47a、58a、61a以机械方式按压位于 下止点的压脚体41,故该按压力恒定,可稳定地按压被缝制物。并且,因压脚体41利用螺 旋弹簧43与针杆3一起上下运动,故在使针杆3及压脚体41临时性停止时只需使针杆3跳 起即可,从而跳起时噪音也不会增大。
(符号的说明)
1(50)-机臂2-针杆盒3-针杆4-针板5(57)-缝纫机主轴6-针杆驱动凸轮 7-连杆8-针杆驱动杆9-销10-连接部件11(51)-针杆升降体12-基针杆 13(53)-针杆驱动部件13a(53a)-卡合凹部14-针杆架14a(31a)-卡合销 15-卡合片16-扭簧17(35)-止动块18支承轴19-挑线臂20-凸轮从动件 21-挑线杆驱动凸轮21a-凸轮槽22-挑线杆驱动杆23-滚子24-挑线杆 25-轮毂部25a-嵌合槽26-支承部件驱动凸轮27-驱动杆28-凸轮从动件 29(54)-支承部件30-连接部件31-压脚架32(56)-支承片32-针夹 34-缝针36-弹簧支架37-针杆保持弹簧38(42)-缓冲垫39-定位部件 39a-下垂部40(43)-螺旋弹簧41-压脚体41a-压布部41b-抵接部 44-电机45-跳起杆46-滚柱47(58)-按压杆47a(58a)-压片 47b(59a)-导槽48(60)-销49-托架51a(54a)-叉部52-第1基轴 55-第2基轴59-导向部件H-缝纫机机头M-缝纫机框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