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缝纫设备

申请号 CN200810213327.1 申请日 2008-08-22 公开(公告)号 CN101372793A 公开(公告)日 2009-02-25
申请人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发明人 I·赖兴贝歇尔; J·费思; E·罗斯; E·哈特曼;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在织物中缝制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线缝的自动缝纫设备,其包括缝纫机、用于在缝纫操作期间进给织物的织物进给装置、包含用作导向构件的导向轮廓组件(26)和导向体(28)的线缝导向装置(25)。导向体沿导向轮廓组件被引导以限定一线缝形状,其中,所述导向构件之一(26)刚性连接到织物支承板,而另一导向构件(28)刚性连接到织物进给装置。另外,导向体能够在至少两个引导 位置 之间竖直地移位,并当处于第一引导位置时相对于导向轮廓组件以第一引导距离进行引导,而当处于用于形成第二线缝的第二引导位置时,导向体相对于导向轮廓组件以第二引导距离进行引导,其中,第二引导距离大于第一引导距离。
权利要求

1.用于在织物(2)中缝制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线缝的自动缝纫设备(1),该自动缝纫设备(1)包括:-缝纫机(22);-用于在缝纫操作期间进给织物(2)的织物进给装置(7);-线缝导向装置(25),该线缝导向装置包括用作导向构件的导向轮廓组件(26)和导向体(28),其中,导向体(28)沿导向轮廓组件(26)被引导以限定线缝形状,其中,所述导向构件之一(26)刚性连接到织物支承板(3),而另一导向构件(28)刚性连接到织物进给装置(7);-其中,所述导向体(28)-能够在至少两个引导位置之间竖直地移位;以及-当处于第一引导位置时,相对于导向轮廓组件(26)以第一引导距离被引导;-当处于用于形成第二线缝的第二引导位置时,相对于导向轮廓组件(26)以第二引导距离被引导,其中该第二引导距离大于第一引导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体 (28)是沿导向轮廓组件(26)滚动的部件,其中,导向体(28)的具有较小外径的第一部分(29)在第一引导位置支靠导向轮廓组件(26),导 向体(28)的具有较大外径的第二部分(32)在第二引导位置支靠导向轮 廓组件(26),所述第二引导位置相对于第一引导位置沿导向体(28)的 旋转轴线(30)在竖直方向上沿轴向移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体(28 ) 的所述第一部分为具有较小外径的笫一辊(29),导向体(28)的所述第 二部分为具有较大外径的第二辊(32)。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体(28 ) 的所述两个部分是沿轴向间隔开的锥体(40)的区域。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40 ) 支靠导向轮廓组件(26)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以与导向体(28)的锥体(40)的锥互补的角度斜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使 导向体(28)在所述至少两个引导位置之间移动的气动驱动器(37)。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织物进给装 置(7)包括用于夹紧织物的压杆(8),该压杆(8)包括至少一个缝制边 缘(12, 13),其中,所述缝制边缘的路线与线缝的路线一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制边 缘(12, 13)是纵向孔(11)的一部分,所述纵向孔(11)的路线与线缝 的路线一致。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与线缝的 路线垂直的方向上,纵向孔(11)的宽度大于待形成的两个平行线缝之间 的距离,而小于待形成的两个平行线缝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 织物支M包括沿进给方向延伸的凹槽(15); 该自动缝纫设备设有滑动体(16),该滑动体-当处于下降位置时,形成凹槽(15)的底部; -当处于抬升位置时,填充该凹槽(15),以至于滑动体(16)使 得包围该滑动体(16)的织物支承板(3)无接缝地连续延伸.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 (15)的面向缝纫机(22)的线迹形成区域(23)的一端以斜面(24)的形式突出到周围的织物支承板(3)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 使滑动体(16)在下降位置和抬起位置之间移动的双作用缸(17)。
13. —种自动缝纫设备,包括: -缝纫机(22 );-用于在缝纫操作期间进给织物(2)的织物进给装置(7);-织物支泉板(3),该织物支泉板包括沿进给方向延伸的凹槽(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体(16),该滑动体-当处于下降位置时,形成凹槽(15)的底部;画当处于抬升位置时,填充该凹槽(15),以使该滑动体(16)与包围该滑动体(16)的织物支承板(3)无接缝地形成一体。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 (15)的面向缝纫机(22)的线迹形成区域(23)的一端以斜面(24)的形式突出到周围的织物支承板(3)中。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 使滑动体(16)在下降位置和抬起位置之间移动的双作用缸(17)。

说明书全文

自动缝纫设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织物中缝制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线缝的自动缝 纫设备。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自动缝纫设备通过现有的?>众使用已知。当利用自动缝纫
设备在织物中缝制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线缝时,产生如下问题:在缝纫操 作中必须注意防止织物相对于织物进给方向的最少量的变形。在现有4支术 的自动缝紉设备中,经常使用双针机来得到这种双线缝。结果,外线缝比
内线缝具有更长的线迹,出于外观原因以;M^线缝固^t量和线消耗方面 的考虑,这是不希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自动缝纫设备,以确 保在缝纫操作中织物相对于织物进给装置不发生可视的变形。本发明的另 一目的是确保在缝纫操作期间附接在织物上的其它部分,例如拉链闭合体, 不干扰任何织物夹紧和进给过程。
在防止织物变形方面,4艮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在织物中缝 制两个平行延伸的线缝的自动缝纫设备实现,该自动缝纫设备包括缝纫机、 用于在缝纫操作期间进给织物的织物进给装置以及线缝导向装置,该线缝 导向装置包括用作导向构件的导向轮廓组件和导向体,其中,导向体沿导 向轮廓组件被引导以限定一线缝形状,其中,所述导向构件之一刚性连接 到织物支来ti,而另一导向构件刚性连接到织物进给装置,其中> 导向体
能够在至少两个引导位置之间竖直地移位,并当处于第一引导位置时相对 于导向轮廓组件以第一引导距离被引导,而当处于用于形成第二线缝的第 二引导位置时,导向体相对于导向轮廓组件以第二引导距离被引导,其中, 第二引导距离大于笫一引导距离。至于防止由附接到织物的其它部分造成
的干扰,賴4t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织物支承板和滑动体的自动缝
纫设备实现,所述织物支承板包含沿进给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滑动体当
处于下降位置时形成该凹槽的底部,而当处于抬起位置时填充该凹槽以导 致滑动体使得包围该滑动体的织物支承板无接缝地连续延伸。
本发明基于如下事实:包含能够在两个引导位置之间移位的导向体的 线缝导向装置使得能将同一个导向轮廓组件用于缝制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 线缝(双线缝)。根据本发明,导向轮廓组件可相对于导向体在两个引导 位置之间移位;在该情况中,导向体不需要一定设计成用于在两个引导位 置之间竖直地移位。当缝制这两个线缝时,特别地无需相对于织物改变织 物进给装置的位置,从而防止织物由于这种位置的改变而变形。根据本发 明,顺次缝制这两个线缝,其中只使用一个缝纫针。这样,可以以恒定的 线迹长度缝制线缝,从而能够选择在线缝固定质量和线消耗方面的最佳线 迹长度。
导向体沿导向轮廓组件滚动,其中,该导向体的具有较小外径的第一 部分在笫一引导位置支靠导向轮廓組件,导向体的具有较大外径的第二部 分在第二引导位置支靠导向轮廓组件一所述第二引导位置相对于第一引导 位置沿导向体的旋转轴线在竖直方向上沿轴向移位,使得当缝制两个线缝 时能够实现可靠、可重复并且低磨损的引导。待缝制的两个线勤目对于彼 此的相对位置由两个导向体部分的外径限定。
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易于制造并且特别适于缝制具有相同线^if巨离的大 批量尺寸的导向体,其中该导向体的第一部分设计成具有较小外径的第一 辊,导向体的第二部分设计成具有较大外径的第二辊。
计使得该导向体能特别连续地移位,由此可得到在精确线缝位置方面彼此
不同的多个引导位置。这使得能够形成双线缝,其中,可以以确定的方式
调整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线缝的距离。
以与导向体的锥体的锥互补的角度对接触表面进行斜切/倒角一该
锥体支靠导向轮廓组件的接触面,可使锥体和导向轮廓组件的接触面之间 能形成面-面接触,从而减少了对导向构件的磨损。如果提供有足够的稳定 性,则导向构件可用不特别硬的材料制成。
用于使导向体在至少两个引导位置之间移动的气动驱动器是刚性的和 成本有效的。特别是当选定包含锥形导向体的线缝导向装置的实施方式时, 需要一用于提供多个引导位置的驱动器。步进电机特别适用于这类驱动器。 同样,可以设想包含多个中间档的气动驱动器。
用于夹紧织物的织物进给装置的压杆包括至少一个缝制边缘,所述缝 制边缘的路线与线缝的路线一致,该压杆使得在缝纫操作期间织物能被可 靠地保持绷紧,从而防止织物变形的危险。
这特别适应于包含纵向孔的压杆,其中,缝制边缘是纵向孔的一部分, 纵向孔的路线与线缝的路线一致,或者其中纵向孔的宽度一垂直于线缝的 路线一大于待形成的两个平行线缝之间的距离,而小于待形成的两个平行 线缝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至于防止由附接到织物上的其它部分造成的干扰,开头所述的目的通
过一种具有织物支来&和滑动体的自动缝纫设备实现,所述织物支泉昧包 含沿进给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滑动体当处于下降位置时形成凹槽的底部, 而当处于抬起位置时填充凹槽,以至于滑动体4吏得包围滑动体的织物支承 板无接缝地连续延伸。
一种这样的设计防止了当利用织物进给装置进给织物时附接到织物的 其它部分不希望地钩绊在织物支承H的凹槽中,从而避免造成织物发生可 能的变形。滑动体的这种设计也同样适用,而与线缝导向装置的可在至少 两个引导位置之间竖直地移位的导向体无关,因为该滑动体的优点与包含 滑动体的线缝导向装置的优点彼此独立。
部和织物支承板之间的无边缘过渡,所迷端部以斜面的形状突出到周围的 织物支泉&中。这防止了其它部分在经过斜面时发生钩衅一即使在滑动体 尚未完全抬起的情况下,
用于使滑动体在下降位置和抬起位置之间移动的双作用缸是刚性的、 紧凑的和成本有效的。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用于在织物中缝制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线缝的自动缝纫i殳备 的俯视图,该图是沿织物放置和定位在支承板上的起始位置看去的;
图2示出自动缝纫设备在起始位置之后的瞬时位置,其中,织物保持 夹移位到织物保持位置中;
图3示出自动缝纫设备随后的瞬时位置,其中,该图还示出了移位到 夹紧位置以便沿待形成的线缝保持织物的补偿夹;
图4示出与图3相比比例放大的补偿夹的透视图;
图5示出自动缝纫设备在根据图3的瞬时位置之后的瞬时位置,其中 补偿夹位于内线缝缝制位置;
图6示出'l^在到达根据图5的缝制位置之前,自动缝纫设备在用作 导向体的一组辊子附近的一部分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7示出滑动体处于下降位置的透视图,该滑动体下降到位于自动缝 纫设备的织物支承板中的支泉板凹槽中;
图8与图7类似地示出图7的滑动体,但是处于抬^^位置,其中,支 承板凹槽被滑动体填充,从而滑动体使包围该滑动体的支承板无接缝地连 续延伸;
图9示出在织物中缝制了内线缝之后,自动缝纫设备在根据图5的瞬 时位置之后的瞬时位置;
图10示出当在织物中缝制外线缝开头时,自动缝纫设备在根据图9 的瞬时位置之后的瞬时位置;
图11与图6类似地示出'^在到达根据图10的外线缝起始位置之前
的引导体;
图12示出引导体的放大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自动缝纫设备1用于在织物2中缝制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线缝.将要 利用自动缝纫设备1缝制的线缝是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弯曲线缝,换句话 说,是用于在作为织物的裤子的外部上缝制拉链的双线缝。
图1示出在将织物2定位在织物支承板3上之后自动缝纫设备1的起 始位置。为了被定位在支承板3上,织物2借助于止挡4和未示出的可选 的轻质帘以已知方式对准。保持夹5用于将织物2保持在根据图1的起始 位置,其中,在图2所示的保持位置,保持夹5将织物2的腰带区域夹在 支承板3上。图l示出保持夹5的未夹紧的休止位置。
沿着其表面,织物2借助于成排地设置在支来H 3中多个吸孔6暂 时保持就位,其中,吸力孔6连接到一真空源,从而使织物2的表面被吸 引靠在支承板3上,以便被可靠地保持就位在图1所示的起始位置。
为了在缝制所述两个线缝时进给织物2,设有形式为^M尝夹7的织物 进给装置,由于图示原因,该补偿夹未在图l和2中示出。图3示出补偿 夹7的夹紧位置,其中,补偿夹7将织物沿待形成的线缝夹在支承feL3上。 为此,在补偿夹7中i殳有压杆8,压杆8在图4中详细示出。在织物2的 腰带附近,压杆8具有成排设置的多个夹紧脚9,这些夹紧脚各自独立地 利用分别配设的弹簧10对织物2预加载。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设有总 计十五个夹紧脚。在织物厚度不同或织物层数不同而造成织物不平的情况 中,夹紧脚9确保对于不同的高度进行##,从而即使织物2不平也能够 借助于压杆8向织物2施加均匀的夹紧力。
在压杆8中形成有纵向孔11。纵向孔11的内边缘12与待形成在织物 2中的内线缝的路线一致。纵向孔11的外边缘13与待形成在织物2中的 外线缝的路线一致。夹紧脚9通过压杆8的纵向孔ll一即在纵向孔11的
与压杆8的弯曲部分间隔开的区域内 一夹紧织物2。
在与待缝制在织物2中的内、外线缝的路线相垂直的方向上,纵向孔 ll的宽度大于待形成的两个平行线缝的线缝间距离。同时,纵向孔的该宽 度比待形成的两个平行线缝的线缝间距离的两倍小。
图3示出从抬起释放位置移动到夹紧位置以后的补偿夹7。织物2则 被相对于补偿夹7夹紧。在根据图3的自动缝纫设备1的位置,保持夹5 被抬起回到中立位置。相对于根据图1的停止位置,根据图3的止挡4被 抬起到休止位置。
导向驱动器14使得补偿夹7能够平行于支板3沿图3所示的笛卡坐 标系的x方向和y方向进行移位。x方向向图3的左侧延/f申。y方向向下朝 图3的下侧延伸。
在支承板3中,形成有沿x方向5l伸的凹槽15。在该凹槽15中延伸 有拉链闭合体,该拉链闭合体将在世补偿夹7随织物2 —起从根据图3的 夹紧位置移动到才艮据图5的缝制位置时通过线缝附装到织物上。
凹槽15的底部由滑动体16 (见图7、 8)形成。图7示出滑动体16 的下降位置,其中凹槽15与滑动体16形成在一起,由此形成凹槽15的底 部。图8示出滑动体16的抬起位置,其中滑动体16填充凹槽15,从而滑 动体16使得包围该滑动体的支承板3无接缝地连续延伸。滑动体16通过 双作用升降缸17从下降位置移动到抬升位置,或反之亦然。升降缸17的 一端连接到滑动体16,而另一端连接到基部体18,该基部体18刚性连接 到支承板3上。升降缸17以横躺状态设置在基部体18中。在该缸17的伸 出状态(见图7),滑动体16处于下降位置。形成在基部体18中的倾斜 纵向引导孔19设置用于使滑动体16在下降位置和抬起位置之间受引导的 移位,其中,当缸17处于缩回状态时,滑动体16处于抬起位置。当从伸 出状态运动到缩回状态时,缸17围绕枢转连接部20枢转过约10°的枢转 角,其中,枢转连接部20设置在缸17连接到基部体18的部位。
在图1-3所示的自动缝纫i殳备1的瞬时位置,滑动体16处于下降位置, 从而允许拉链闭合体能没入凹槽15中,以在利用补偿夹7夹紧织物2时防
止拉链闭合体造成干扰。
靠近支;fufel 3,自动缝纫设备1的缝纫机22的缝纫头21通过线迹形 成工具一特别是缝纫针和线钩一限定了线迹形成区域23,线迹形成区域23 在图5中用虚线示出。在支承板3的所述线迹形成区域23中插置有带针孔 的针板(在图中不可见)。
凹槽15的朝向线迹形成区域23的端部包括斜面24,从而该端部以斜 面的形式突出到包围凹槽15的织物支承&3中。因此,当进给织物2时, 斜面24使得拉链闭合体能够无障碍地伸出凹槽区域15。
当使补偿夹7与织物2 —起从根据图3的夹紧位置运动到根据图4的 缝制位置时,滑动件16同时从下降位置运动到抬起位置。这防止了在借助 于补偿夹7的进给运动期间,拉链闭合体被钩绊在支,3处,从而避免 了织物2在运动到根据图5的缝制位置时发生变形。
在根据图5的缝制位置,缝纫机22开始起动以从内线缝的弯曲端开始 缝制该内线缝。对弯曲的线缝路线的引导由线缝导向装置25保证,其中, 线缝导向装置的一透视部分在图6和11中示出。线缝导向装置25具有一 包括导向边缘27的导向轮廓组件26,所述导向边缘27具有与内、外线缝 的弯曲线缝形状对应的弯曲形状。与导向轮廓组件26—起,导向体28形 成线缝导向装置25的另一导向构件。导向轮廓组件26刚性连接到织物支 承板3,而导向体28刚性连接到补偿夹7。
图12示出导向体28的放大的细部。该导向体28包括一作为第一导向 部分以用于形成内线缝的小导向辊29。导向辊29通过滚针轴承31安装成 围绕竖直轴线30旋转。导向体28的第二大导向辊32相对于小导向辊29 沿旋转轴线30向下轴向移位。同样,该大导向辊32也安装成利用另一滚 针轴承33围绕旋转轴线30旋转。辊29和32围绕一轴旋转,该轴沿旋转 轴线30延伸并经由轴延伸部35 iiX导向体28的外部套筒34中。轴延伸 部35借助于轴承^t套36沿轴向安装在外部套筒34中。外部套筒34的防 转构件34a设计成连接到外部套筒34以与其一起旋转的肋状件。该肋状件 接合在一固定到机架上以用于导向体28的托架的对应凹槽中。
导向体28可在两个引导位置之间沿竖向移位。图6示出导向体28的 所述两个引导位置中用于形成内线缝的第一引导位置。图11示出导向体 28的用于形成外线缝的笫二引导位置。在该第二引导位置,导向体28相 对于第一引导位置向上移位。所述移位利用气动工作缸37进行,该气动工 作缸37的工作活塞与轴延伸部35相连以便共同往复运动。工作缸37经由 空气连接38与一压缩空气源流体连接。
图6示出当利用补偿夹7进给织物2时,即将到达用于形成内线缝的 第一引导位置的引导体28。在根据图6的位置中,小导向辊29与设置在 导向轮廓组件26上游的传感器臂39接触,所述传感器臂39安装到导向轮 廓组件26以便抵靠导向体28而被弹簧预加载。当小导向辊29与传感器臂 39接触时,将使传感器臂39沿朝向导向轮廓組件26的方向向后移动,从 而产生一转换信号,该转换信号使得补偿夹7进行从根据图3的位置到才艮 据图S的位置的进给运动,由此从较高的第一进给速度减小到较低的第二 进^i4度。该速度减小确保了当到达第一引导位置时,小导向辊29以足够 平滑的方式抵靠导向轮廓组件26。
图9示出在加工好的内线缝末端处的缝制位置。在缝制内线缝时,小 导向辊29沿导向轮廊组件26的导向边缘27滚动。内线缝的路线沿纵向孔 11的内边缘12并与^M目距一小的距离,从而在缝制内线缝时可靠地防止 织物2发生变形。
当内线^工好后,缝纫针抬起,从而使补偿夹7能将织物2基本沿 负x方向移回到图10所示的^皮称为"开始外线缝"的缝纫位置。补偿夹7 使织物2沿负x方向移回以使传感器臂39再次与导向轮廓组件26断开接 合。随后,致动气动工作缸37,使得大导向辊32定位在导向边缘27的高 度处。换句话说,使导向体28运动到用于缝制外线缝的第二引导位置。导 向体28的该位置在图11中示出。织物2现在又通过补偿夹7沿正x方向 移动,其中,朝向导向轮廓组件26移位的传感器臂39使所迷移动的速度 减小,如同结合笫一引导位置所述的那样。
当大导向辊32接触导向轮廓组件26的导向边缘27时,到达图10所
示的缝制位置"开始外线缝"。随后,大导向辊32沿导向边缘27滚动, 其中,##夹7使织物2沿正x方向一由于外线缝的弯曲的路线而同时也 沿负y方向一移动。由于大导向辊32的外径大于小导向辊29的外径,当 处于用于形成外线缝的第二引导位置时,与处于用于形成内线缝的第一引 导位置相比,导向体28相对于导向轮廓组件26以较大的距离被引导。外 线缝的路线沿纵向孔11的外边缘13并与其有一小的距离,从而当缝制外 线缝时可靠地防止了织物2相对于补偿夹7发生变形。
当外线缝加工好后,将拉链闭合可靠地缝制到织物2上,然后例如用 一股压缩空气喷射织物2。
在导向体28的替代性实施例中,设有锥体40以代替两个导向辊29、 32,该锥体的外部形状在图12中用虛线示出。当锥体40通过工作缸37 移位时,导向轮廓组件26的导向边缘27与锥体40的不同外径部分接触。 锥体40沿导向边缘27滚动时形成的线缝的侧面位置才艮据当时支靠导向边 缘27的锥体40部分的直径而改变。锥体40的抬升位置因此使得所述侧面 位置能够连续地^皮调整。包括锥体40的导向体28也可例如通过步进电机 而不是气动工作缸37进行移位。
在导向体28的包括锥体40的实施例中,导向边缘27也优选地斜切/ 倒角,以形成与导向体28的锥体40的锥角互补的角度。这可在沿导向边 缘27滚动时确保锥体40和导向边缘27之间的面-面接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