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孔边缝纫机的布料拉开装置

申请号 CN200910167285.7 申请日 2009-09-02 公开(公告)号 CN101666018A 公开(公告)日 2010-03-10
申请人 JUKI株式会社; 发明人 绪方孝宏; 坂井克秋; 村井健二;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空间节省化的纽扣孔 锁 边缝纫机。其在布料拉开单元上,设置两根 连杆 和使这两根连杆动作的 致动器 ,前述连杆的基端部 支撑 在进给台上,自由端部转动,同时,将两根连杆配置为,使得各自的长度方向朝向与布料支承板移动方向 正交 的前后方向,以使一根连杆的自由端部侧位于另一根连杆基端部侧的方式在上下方向相对配置,在基端部与自由端部之间设置连结两根连杆的第一连结部,在与第一连结部相比的自由端部设置用于与布料支承板连结的第二连结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纽扣孔边缝纫机的布料拉开装置,具有:
一对布料支承板,其配置在进给台上,可以在上表面保持加工 布料,并以布料切刀的移动路径为基准而左右相对;以及
一对布料拉开单元,其沿前述左右方向移动,以使前述一对布 料支承板分别相对于前述移动路径接近或分离,从而使利用前述布料 切刀形成的加工布料的狭缝开闭,其特征在于,
前述一对布料拉开单元,分别具有两根连杆和使这两根连杆动 作的致动器,前述连杆的基端部被支撑在进给台上,自由端部进行摆 动,
前述两根连杆配置为,其各自的长度方向朝向与前述左右方向 正交的前后方向,同时在上下方向相对配置,使一根连杆的自由端部 侧位于另一根连杆的基端部侧,另外,前述两根连杆,在各自的前述基端部和前述自由端部之 间,设置将前述两根连杆连结的第一连结部,
此外,前述两根连杆分别在与前述第一连结部相比的自由端侧, 设置用于与前述布料支承板连结的第二连结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 在于,
前述两根连杆,在前述第一连结部两侧对称地配置一根连杆的 前述第二连结部和另一根连杆的前述第二连结部,同时,在前述第一 连结部上,设置从前述致动器获得驱动的输入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纽扣孔边缝纫机的布料拉开装置,其使配置 于在加工布料上形成的纽扣孔两侧的一对布料支承板相互接近/分离 而对纽扣孔进行开闭。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可在加工布料上形成圆头纽扣孔或平头纽扣孔,同 时对纽扣孔周围自动地执行锁边缝制(纽扣孔锁边缝制)的纽扣孔锁 边缝纫机。
这种纽扣孔锁边缝纫机具有:进给台,其安装在底座部,且可 以放置加工布料,同时可利用进给机构使其分别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 向移动;以及切布装置,其用于在加工布料上形成狭缝,具有固定配 置在底座部上的切刀座(固定切刀)、及可与该切刀座接触/分离的 布料切刀(可动切刀)。另外,在进给台上配置用于将在加工布料上 形成的狭缝打开的布料拉开装置。
此外,这里的前后方向,是以缝纫机主体的臂部的自由端侧为 前方,以其相反一侧为后方,左右方向是从正面看到臂部自由端部的 左右方向。
作为布料拉开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有通过使用连杆 机构,减少相对于进给台的左右方向的配置空间而实现空间节省的装 置。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布料拉开装置中,具有:一对布料支 承板,其以可以位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切刀座左右两侧的方式设置在 进给台上;以及布料压脚,其设置在两个布料支承板上。并且,通过 使布料切刀(锤)与切刀座抵接而在载置于两个布料支承板上的加工 布料上形成前后延伸的狭缝,在利用两个布料压脚按压该狭缝两侧的 状态下,通过使两个布料支承板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将狭缝打开。
另外,设有将多根连杆在前后方向连结而构成的左右一对连杆 机构,前述各多根连杆的中间部被支撑在进给台上,两端进行摆动。 该一对连杆机构,以使后端侧及前端侧的自由端的移动量(旋转度) 相同的方式设定。另外,在两个连杆机构的后端侧及前端侧的自由端, 设置分别连结两个布料支承板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连结部(销),其 构成为,通过使连杆机构动作而使布料支承板沿左右方向移动。
并且,将加工布料利用前述布料压脚按压并保持在布料支承板 上,通过在锁边缝形成之前,使布料切刀下降而使其与切刀座抵接对 齐,从而按压切开夹在布料切刀与切刀座之间的加工布料的一部分, 形成狭缝。然后,在利用布料压脚按压加工布料的狭缝的两侧的状态 下,驱动两个布料拉开单元,使两个布料支承板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 动,即,使左右一对布料支承板分别向左右方向分离移动,以在前后 方向的整个范围内,以使其打开宽度相同的方式打开狭缝。
此外,通过在该布料拉开状态下,以使安装在针棒上的缝针沿 形成于加工布料上的狭缝周围移动的方式,使加工布料与进给台一起 移动,并利用驱动机构使缝针及打环器移动,从而对狭缝周围实施锁 边缝制。
对于现有的布料拉开装置,进一步在图8中说明。
构成布料拉开单元102的一部分的连杆机构103设定为,使在 前后方向上连结的第一连杆104和第二连杆105,在其各自中间部的 支点104F、105F处固定在进给台106上,同时,使后端侧及前端侧 的自由端的移动量相同。
即,设定使得从前述支点104F至第一连杆104与布料支承板107 的连结点104C的距离104La、和从前述支点104F至两根连杆104、 105的连结点104D的距离104Lb相同(104La=104Lb),并使得从 前述支点105F至第二连杆105与布料支承板107的连结点105C的 距离105La、和从前述支点105F至前述连结点104D的距离105Lb 相同(105La=105Lb)。
另外,在第一连杆104的中间部,设置向右侧延伸的输入臂108。 该输入臂108的前端部与连接件109的一端连结,在连接件109的另 一端,连结作为致动器气缸110的输出轴110a的前端部。另外, 气缸110的输出轴110a构成为,沿前后方向移动。
因此,现有的布料拉开装置101的连杆机构103配置为,从后 侧向前侧,使连结点104C、支点104F、连结点104D、支点105F及 连结点105C以该顺序沿前后方向构成大致直线。
并且,通过使气缸110的输出轴110a缩短,连杆机构103使第 一连杆104以支点104F为中心沿图8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伴 随第一连杆104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第二连杆105以支点105F为 中心沿图8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布料支承板107向右侧即远离 未图示的布料切刀的移动路径的方向移动。
此外,在现有的布料拉开装置101中,因为固定在进给台106 上的支点104F、105F,形成在第一连杆104和第二连杆105各自的 中间部,所以两根连杆104、105的前端、即连结点104C及连结点 105C分别进行圆弧运动,因为在布料拉开时,布料支承板107与布 料压脚一起在前后方向上位移而进行移动,所以可使加工布料的位置 从规定位置偏移。
因此,对于两根连杆104、105,设定为使104La<105La,通过 增大由第二连杆105形成的圆弧的半径,作为整体,减少在布料支承 板107移动时发生的前后方向的位移。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2722777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的布料拉开装置101中,在各第一连杆104和第 二连杆105的中间部形成固定在进给台106上的支点104F、105F, 同时,设定使得后端侧及前端侧的自由端的移动量相同。即,因为设 定使得两根连杆104、105中的各自的连杆比(杠杆比)为1∶1,具 体地说,使第一连杆104中的距离104La与距离104Lb相等(104La =104Lb),使第二连杆105中的距离105La与距离105Lb相等(105La =105Lb),所以存在无法改变连杆比而减小气缸110的输出,无法 实现空间节省的问题点。
此外,在现有的布料拉开装置101中,因为无法减小气缸110 的输出,所以存在因在进给台106的内部布料拉开单元102所占的空 间增大,所以限制布料压脚的驱动机构等其它机构的配置位置或设置 体积,从而阻碍设计自由度的问题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空间节省化的纽扣孔锁边缝 纫机的布料拉开装置。
为实现前述目的的专利要求范围的技术方案1涉及的本发明的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布料拉开装置,具有:一对布料支承板,其配置 在进给台上,可以在上表面保持加工布料,并以布料切刀的移动路径 为基准而左右相对;以及一对布料拉开单元,其沿前述左右方向移动, 以使前述一对布料支承板分别相对于前述移动路径接近或分离,从而 使利用前述布料切刀形成狭缝的加工布料的狭缝开闭,其特征在于, 前述一对布料拉开单元,分别具有两根连杆和使这两根连杆动作的致 动器,前述连杆的基端部被支撑在进给台上,自由端部进行摆动,前 述两根连杆配置为,其各自的长度方向朝向与前述左右方向正交的前 后方向,同时在上下方向相对配置,使一根连杆的自由端部侧位于另 一根连杆的基端部侧,另外,前述两根连杆,在各自的前述基端部和 前述自由端部之间,设置将前述两根连杆连结的第一连结部,此外, 前述两根连杆分别在与前述第一连结部相比的自由端侧,设置用于与 前述布料支承板连结的第二连结部。
并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因为两根连杆在上下方向相对配置, 所以可以容易地缩短前后方向的长度。另外,因为可以以使支点与第 二连结部的距离长于支点与第一连结点的方式得到连杆比,所以可以 减小致动器输出。
另外,技术方案2涉及的本发明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布料拉 开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中,前述两根连杆,在前述第一连 结部两侧对称地配置一根连杆的前述第二连结部和另一根连杆的前 述第二连结部,同时,在前述第一连结部上,设置从前述致动器获得 驱动的输入部。并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因为是使两根连杆长度 相同的结构,且可以增大支点与第二连结部的距离,并使支点与第二 连结部的距离长于支点与第一连结部的距离而得到连杆比,所以可减 小致动器的输出,同时使第二连结部的旋转半径大于现有技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布料拉开装置,因为两 根连杆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配置,所以可以容易地缩短前后方向的长 度。另外,因为可以以使支点与第二连结部的距离长于支点与第一连 结部的距离的方式得到连杆比,所以可以减小致动器的输出。其结果, 起到可以容易且可靠地实现空间节省等的优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有本发明涉及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布料拉开装 置的实施方式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要部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布料拉开装置的 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要部的外观斜视图。
图3是布料拉开装置的右侧的布料拉开单元的要部的分解斜视 图。
图4是图3的布料拉开单元的放大斜视图。
图5是图3的布料拉开单元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简化表示图3的布料拉开单元的闭合状态的要部的示意 图。
图7是简化表示图3的布料拉开单元的打开状态的要部的与图6 相同的图。
图8是简化表示现有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布料拉开装置的一 个例子的右侧布料拉开单元的要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为便于说明,首先根据图1对设有本实施方式的纽扣孔锁边缝 纫机的布料拉开装置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设有本发明涉及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布料拉开装 置的实施方式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要部的概略外观图。
设有本实施方式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布料拉开装置(下面简 称为布料拉开装置)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具有现有公知的进行锁边 缝制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基本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1,具有缝纫机主 体2和包覆该缝纫机主体2底部的底盖3,底盖3支撑在未图示的缝 纫机工作台上。
前述缝纫机主体2,作为整体形成为大致コ字状,具有:大致矩 形箱状的底座部2a;纵向机体部2b,其设置在底座部2a的图1左侧 所示的后部,向上方凸出设置;以及臂部2c,其从该纵向机体部2b 的上部朝向图1右侧所示的前方,以与底座部2a平行延伸的方式延 伸出。
在这里,为便于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纽扣孔锁边缝纫 机1设置在平面上的情况下,以后述的缝针6上下移动方向的上侧 (图1的上侧)为上,以下侧(图1的下侧)为下,以缝纫机主体2 的臂部2c的自由端侧(图1的右侧)为前,以其相反侧(图1的左 侧)为后,以从正面观察臂部2c的自由端时的左侧(图1的垂直纸 面方向的前侧)为左,以其相反侧(图1的垂直纸面方向的里侧)为 右。此外,纽扣孔锁边缝纫机1的前侧为操作者面对的操作侧。
在前述臂部2c的图1右侧所示的自由端部,配置针棒5。该针 棒5配置为,其下端部向底座部2a凸出,在针棒5的下端部,可自 由拆卸地安装缝针6的基端部。另外,针棒5可利用针棒驱动机构及 针摆动机构(均未图示),以规定的行程上下移动,并以规定的行程 沿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图1的垂直纸面方向)摆动。并且, 针棒驱动机构形成为,可以与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臂部2c内部的未 图示的缝纫机主轴(上轴)的旋转联动而驱动,缝纫机主轴形成为, 可以由配置在底座部2a内部的未图示的缝纫机电动机驱动。另外, 针摆动机构形成为,可由缝纫机电动机的驱动力驱动。
在前述底座部2a上,与针棒5相对配置打环器及用于使该打环 器与针棒5的动作同步而驱动的各种驱动机构(均未图示)。
在前述纽扣孔锁边缝纫机1中,配置用于在加工布料的一部分 形成圆头孔(纽扣孔)或平头孔等狭缝的切布装置8。该切布装置8 具有作为可动切刀的布料切刀9和作为固定切刀的切刀座10,布料 切刀9可上下移动地配置在臂部2c上(也有配置在底座部2a或纵向 机体部2b上的情况),切刀座10经由未图示的切刀座台固定在底座 部2a上(图2)。并且,在布料切刀9与切刀座10之间配置加工布 料的状态下,驱动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使布料切刀9向切刀座10移 动,通过使布料切刀9与切刀座10抵接对齐,可以按压切断夹在布 料切刀9与切刀座10之间的加工布料的一部分,在加工布料上形成 沿厚度方向贯穿加工布料的狭缝。此外,切刀座10的上端配置为, 成为与后述的左右一对布料支承板22的上表面为大致相同高度的位 置。
在前述底座部2a的上表面部,配置放置加工布料的进给台11, 同时,在该进给台11的上表面部,配置构成后述的布料拉开装置21 的一部分的左右一对布料支承板22(图2)。并且,在一对布料支承 板22的上方分别配置布料压脚13。该布料压脚13形成为,可以利 用压脚驱动机构14相对于布料支承板22接触/分离。即,布料压脚 13及压脚驱动机构14也是一对。
此外,虽未具体说明,但压脚驱动机构14具有在前端部设置布 料压脚的压脚驱动臂15,该压脚驱动臂15形成为,可以以压脚支撑 销16为中心转动,该压脚支撑销16水平配置在布料支承板22上表 面的后端部,使其轴线方向朝向左右方向。并且,可以通过使压脚驱 动臂15利用未图示的致动器的驱动力而转动,使布料压脚13相对于 布料支承板22接触/分离,前述致动器配置在位于布料支承板22背 面侧的进给台11的内部。由此,布料支承板22形成为可以保持加工 布料。另外,布料压脚13支撑在布料支承板22上,其构成为,在布 料支承板22移动时与布料支承板22一起移动。
前述进给台11形成为,作为整体为上部开口的薄壁矩形箱状, 其位于一对布料压脚13之间,设有前后方向较长的开口部。并且, 进给台11可利用未图示的进给机构,以落针点为原点向彼此正交的 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水平移动。
即,利用布料压脚13将加工布料按压保持在设置于布料进给台 11上的两个布料支承板22上,在该状态下,以利用后述的布料拉开 装置21将狭缝打开的状态,对应于狭缝的形状使进给台11移动,对 狭缝周缘依次实施锁边缝制。
此外,作为加工布料的材料,可以使用布料、皮革等可由纽扣 孔锁边缝纫机1形成狭缝并进行锁边缝制的多种材料。
前述纽扣孔锁边缝纫机1的其它结构,因为与现有公知的纽扣 孔锁边缝纫机同样地形成,所以对其详细的说明省略。
在这里,根据图2至图5对本发明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布料 拉开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布料拉开装置21具有一对布料支承 板22和一对布料拉开单元23。
前述一对布料支承板22(标号22是左侧的布料支承板22L及 右侧的布料支承板22R的统称),作为整体分别形成前后方向较长 的矩形。另外,两个布料支承板22以布料切刀9的移动路径(以下 简称移动路径)为基准,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在进给台 11上。即,两个布料支承板22隔着移动路径左右对称配置。由此, 两个布料支承板22配置在切刀座10左右两侧。
前述一对布料拉开单元23(标号23是左侧布料拉开单元23L 及右侧布料拉开单元23R的统称)与两个布料支承板22同样地,以 移动路径为基准,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方式左右对称配置,通过使 一对布料支承板22以分别相对于移动路径分离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 移动,可以将保持在一对布料支承板22上的加工布料向左右拉伸, 使由布料切刀9形成的加工布料的狭缝向左右打开。
前述布料拉开单元23因为左右对称地配置在进给台11上,所 以下面对右侧的布料拉开单元23R进行说明,对于左侧布料拉开单 元23L的说明省略。
如图3至图5所示,右侧的布料拉开单元23R具有上连杆25和 配置在该上连杆25下方的下连杆26。并且,上连杆25及下连杆26 均形成为前后方向较长的平板状,使各自的厚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配 置。另外,上连杆25和下连杆26配置为,使上连杆25的前端位于 下连杆26前端的前方,使下连杆26的后端位于上连杆25后端的后 方,以彼此在前后方向错开配置的状态上下重叠。即,上连杆25和 下连杆26,作为整体,以使一根连杆的自由端部侧位于另一根连杆 的基端部侧的方式,在上下方向相对配置。
前述上连杆25的前端为与下连杆26的前端不重叠的基端部, 在该基端部上,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的上连杆支撑孔27。并且,通 过将台阶螺钉28从上方插入上连杆支撑孔27中,将该台阶螺钉28 的前端螺入进给台11中并拧紧,从而上连杆25可以台阶螺钉28为 中心沿水平面自由转动地被支撑,即,上连杆25形成为,在配置于 前侧的基端部设置支点25F,基端部被支撑在进给台11上,自由端 部转动。
此外,台阶螺钉具有配置于头部侧的圆柱状的台阶部,和配置 在该台阶部前端中心而直径小于台阶部的螺纹部(以下相同),台阶 螺钉28的台阶部嵌合在上连杆支撑孔27中,螺纹部螺合在进给台 11中。
在前述上连杆25的配置于后侧的自由端部,向上凸出设置板支 撑销29,该板支撑销29的前端部可自由转动地与设置于布料支承板 22R后侧的作为板连结孔的后侧板连结孔30嵌合并连结。
在前述上连杆25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支 撑孔31。另外,在上连杆25的前侧,形成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孔32。
前述下连杆26的后端为与上连杆25的后端不重叠的基端部, 在该基端部上,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的下连杆支撑孔33。并且,通 过将台阶螺钉34从上方插入下连杆支撑孔33中,将该台阶螺钉34 的前端螺入进给台中并拧紧,从而下连杆26可以台阶螺钉34为中心 沿水平面自由移动地被支撑。即,下连杆26形成为,在配置于后侧 的基端部上设置支点26F,基端部被支撑在进给台11上,自由端部 转动。
此外,台阶螺钉34与台阶螺钉28同样地形成,台阶螺钉34的 台阶部嵌合在下连杆支撑孔33中,螺纹部螺入进给台11中。
在前述下连杆26的配置于前侧的自由端部,向上凸出设置板支 撑销35,该板支撑销35的前端部穿过形成在上连杆25上的长孔32, 可自由转动地与设置于右侧的布料支承板22R前侧的作为板连结孔 的前侧板连结孔36嵌合并连结。另外,板支撑销35的下端向下连杆 26的下方凸出设置。此外,长孔32的大小及形状设定为,在布料支 承板22R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时不妨碍板支撑销35。
在前述下连杆26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形成朝向前侧而前后 方向较长的长孔37,在该长孔37中可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俯视观 察形成为四边形的方形滑38。另外,在方形滑块38的中央部形成 向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38a。
在前述下连杆26的下方,配置以左右方向较长的平板状形成的 输入连杆39,使其厚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在该输入连杆39的上表 面的左端侧,向上凸出设置连结销39a,该连结销39a的前端部穿过 方形滑块38的通孔38a,可自由转动地嵌合在上连杆25的支撑孔31 中。
因此,上连杆25及下连杆26利用连结销39a连结,同时,上 连杆25及下连杆26均与输入连杆39连结。由此,通过利用连结销 39a连结上连杆25及下连杆26,各上连杆25及下连杆26分别形成 为,基端部支撑在进给台11上,自由端部摆动。
在前述输入连杆39的右端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39b。另 外,在输入连杆39的下方配置曲柄连杆40,使其厚度方向朝向上下 方向。该曲柄连杆40利用位于前后方向的短板部40a,和从该短板 部40a右侧面的前侧向右侧延伸出的长板部40b,形成为平面大致构 成L字状的板状。并且,在短板部40a上表面的后侧,向上方凸出 设置从动销40c,该从动销40c可自由转动地与连杆通孔39b嵌合。 即,经由从动销40c连结曲柄连杆40和输入连杆39。
前述曲柄连杆40,利用安装在进给台11上的曲柄支撑销41, 可自由转动地支撑长板部40b的大致中间部。另外,在曲柄连杆40 的长板部40b的右端,由台阶螺钉43可沿水平方向转动地连结前后 方向延伸的连结板42的前端,该连接板42的后端由安装螺钉46可 沿水平面转动地与铰链接合器45连结,该铰链接合器45安装在作为 致动器的气缸44的输出轴44a上。另外,气缸44使其输出轴44a 为前侧,沿前后方向安装在进给台11上。
因此,上连杆25和下连杆26,在各自的基端部和自由端部之间, 设置连结两根连杆的作为第一连结部的连杆连结点47,同时,在该 连杆连结点47上,设置作为从气缸44得到的驱动力的输入部的输入 点48。另外,连杆连结点47作为上连杆25及下连杆26各自的力点 49,该力点49配置在两根连杆25、26的支点25F、26F和作为第二 连结部的板连结点25C、26C的内侧。此外,上连杆25和下连杆26, 在与连杆连结点47相比的自由端侧设置用于与布料支承板22连结的 作为第二连结部的板连结点25C、26C。即,上连杆25和下连杆26 的支点25F、26F和板连结点25C、26C分别配置在连杆连结点47的 两侧。此外,上连杆25的板连结点25C和下连杆26的板连结点26C 在连杆连结点47的两侧对称地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上连杆25,如图3所示,使连杆比(杠杆比)、 即支点25F(台阶螺钉28的中心)和板连结点25C(板支撑销29的 中心)的距离25La、与支点25F和连杆连结点47(连结销39a的中 心)的距离25Lb的比,形成为2∶1。另外,与上连杆25同样地,下 连杆26也使其连杆比、即支点26F(台阶螺钉34的中心)和板连结 点26C(板支撑销35的中心)的距离26La、与支点26F和连杆连结 点47的距离26Lb的比,形成为2∶1。
当然,板支撑销29的移动量(旋转角度)与板支撑销35的移 动量(旋转角度)相同。
此外,作为连杆比,并不限定于距离25La(26La)∶距离25Lb (26Lb)=2∶1,只要距离25La(26La)大于距离25Lb(26Lb)即 可。另外,作为距离25La(26La)的值,可以对应于设计方案等的 需要而设定。
在前述布料支承板22的下方配置:打开侧止动器51,其用于限 制右侧布料支承板22向右侧移动的打开侧的最大位置;以及闭合侧 止动器52,其用于限制向左侧移动的闭合侧的最大位置。这两个止 动器51、52可以调节左右方向位置地安装在进给台11上。
本实施方式的打开侧止动器51,其位于左侧的前端面可与上连 杆25自由端侧的右侧面接触/分离地配置,通过使打开侧止动器51 的前端面与上连杆25自由端侧的右侧面抵接,限制右侧布料支承板 22向右侧的最大移动位即打开位置。另外,闭合侧止动器52,左右 方向较长的长孔52a可与下连杆26的板支撑销35的下端部接触/分 离地配置,通过使插入长孔52a中的板支撑销35的下端与长孔52a 的右端抵接,限制右侧布料支承板22向左侧的最大移动位置即闭合 位置。
下面,在图6及图7中,对于由前述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 作用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布料拉开装置21的特征在于布料拉开单元23的 动作,所以仅对布料拉开单元23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 式的左右一对布料拉开单元23,因为左右对称地配置在进给台11上, 所以下面对右侧布料拉开单元23R的动作进行说明,对于左侧布料 拉开单元23L的动作说明省略。
如图6所示,在布料支承板22R位于最接近移动路径的闭合位 置的闭合状态(待机状态)下,保持气缸44的输出轴44a缩回的后 退位置,两根连杆25、26成为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此外,在图6 中,使上下重叠的两根连杆25、26左右错开而示出。
从前述闭合状态开始驱动气缸44,如果其输出轴44a伸长,则 输出轴44a向前方前进,曲柄连杆40以连杆支撑销41为中心,向图 6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该曲柄连杆40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输 入连杆39向右侧移动。并且,利用输入连杆39向右侧的移动,连杆 连结点47向右侧移动,与该连杆连结点47向右侧的移动联动,上连 杆25以支点25F为中心沿水平面向图6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与该上 连杆25的旋转同步,下连杆26以支点26F为中心沿水平面向逆时 针方向旋转。并且,通过两根连杆25、26的旋转,板连结点25C、 26C一起向右侧移动,布料支承板22R以远离移动路径的方式向右 侧移动。
此时,因为上连杆25的距离25La与距离25Lb的比即连杆比形 成为2∶1,下连杆26的距离26La与距离26L的比即连杆比也形成为 2∶1,所以成为布料支承板22向右侧的移动量的板连结点25C、26C 的移动量,为连杆连结点47移动量的2倍。
因此,使布料支承板22移动所需的气缸44的输出为1/2。由此, 可以容易地实现气缸44的小型化。
然后,如果布料支承板22R向右侧移动,到达预先设定的距离 移动路径最远的打开位置,则成为打开状态(动作结束状态)。在图 7中表示该布料拉开装置21的打开状态。
此外,左侧布料支承板22L同样地向左侧移动。因此,保持在 左右一对布料支承板22上的加工布料的狭缝被打开。此外,在使加 工布料的狭缝闭合时,通过使左右布料拉开单元23向反方向动作, 即,使气缸44的输出轴44a后退。
另外,在闭合状态下,板支撑销35与闭合侧止动器52的长孔 52a的左端抵接,打开侧止动器51的前端面远离上连杆25的自由端 侧的右侧面。此外,在打开状态下,打开侧止动器51的前端面与上 连杆25自由端侧的右端面抵接,板支撑销35向右侧移动,从闭合侧 止动器52的长孔52a的左右两端离开。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布料拉开装置21,因为2根连杆即上 连杆25和下连杆26在上下方向相对配置,所以与现有的将第一连杆 104和第二连杆105在前后方向上连结的结构(参照图8)相比,可 以容易地缩短前后方向的长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布料拉开装置21,因为在两根连杆即 上连杆25和下连杆26的基端部侧设置支点25F、26F,在自由端侧 设置板连结点25C、26C,在基端部和自由端部之间,即,支点25F、 26F和板连结点25C、26C的内侧,设置兼作为输入点48的连杆连 结点47,所以可以以使距离25La、26La长于距离25Lb、26Lb的方 式得到连杆比,因而可以减小气缸44的输出。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布料拉开装置21,与现有不同,可以容 易且可靠地改变连杆比,减小气缸44的输出。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布料拉开装置21,可以容易且可靠地 减少配置在进给台11上的布料拉开单元23所占的空间,实现空间节 省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布料拉开装置21,因为在两根连杆即 上连杆25和下连杆26的基端部侧设置支点25F、26F,在自由端侧 设置板连结点25C、26C,在基端部和自由端部之间,即支点F和板 连结点C的内侧设置兼作为输入点48的连杆连结点47,所以在使上 连杆25及下连杆26长度相同的结构中,可以使距离25La、26La都 增加,进而以使距离25La、26La长于距离25Lb、26Lb的方式得到 连杆比,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增大板连结点25C、26C的旋转半 径。其结果,可以更加容易且可靠地减少在布料支承板22移动时产 生的前后方向的位移。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布料拉开装置21,因为可以减少配置 在进给台11上的布料拉开单元23所占的空间,所以可以增大分配给 布料压脚13的驱动机构等其它机构的空间。其结果,可以提高设计 自由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布料拉开装置21,因为可以减少配置 在进给台11上的布料拉开单元23所占的空间,所以可以减小进给台 11,并可以通过伴随布料拉开单元23小型化的轻量化,减小驱动使 进给台11移动的进给机构的驱动源的输出,可以实现缝纫机主体2 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变 形。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